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华莱坞视域中的台湾电影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梦晗 邵培仁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全球文化资本的加速流动,世界电影市场的不断激荡为华莱坞电影的生产和发行方式带来新的转变契机。台湾电影作为华莱坞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其所具备的风格化的文艺特质,既曾屡次博得世界影坛好评,也因部分影片过度沉溺于... 全球文化资本的加速流动,世界电影市场的不断激荡为华莱坞电影的生产和发行方式带来新的转变契机。台湾电影作为华莱坞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其所具备的风格化的文艺特质,既曾屡次博得世界影坛好评,也因部分影片过度沉溺于自我情调,失宠于市场而被诟病。面对当下喜忧参半的台湾电影,应积极探讨如何稳固台湾电影的文化内核,坚守艺术品格,形成台湾电影的独有风格;如何借助台湾流行文化的商业模式发展台湾电影产业;如何改善台湾电影本土市场容量小、各类资源相对有限的现实问题,开拓香港、大陆、新马以及全球泛华人社群的"华语市场"。总之,只有坚守文化内核并妥加改善利用,存续传统电影风格并形成独立艺术品格,借助成熟商业运作模式笼络人气,加快与其他地区的全方位合作及经验交流,才是台湾电影以及整个华语电影持续繁荣的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华莱坞 文化基因 电影产业
下载PDF
全球电影场域重构中的中国电影——华莱坞电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秀梅 刘思聪 《文化艺术研究》 2022年第4期96-107,116,共13页
华莱坞电影研究已有10年的发展历程。从概念提出到范式确立,再到发展壮大,华莱坞电影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创新理论,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的支持和认可,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本文主要基于场域理论从学术史的角... 华莱坞电影研究已有10年的发展历程。从概念提出到范式确立,再到发展壮大,华莱坞电影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创新理论,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的支持和认可,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本文主要基于场域理论从学术史的角度梳理华莱坞电影研究发展脉络,总结华莱坞电影研究创新成就,并结合华莱坞电影发展愿景探讨其国际化传播策略和发展道路,展望华莱坞电影研究的未来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 场域 中国电影 自主性 共生
下载PDF
华莱坞电影研究的新视界——《华莱坞电影研究丛书》总序 被引量:15
3
作者 邵培仁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3-76,共4页
世界电影业正在重新洗牌,好莱坞一家独大的格局即将终结,宝莱坞、华莱坞等并存的世界电影多极态势开始形成。华莱坞电影业的发展繁荣是对大中华地区整体力量崛起的自然反映。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华莱坞拥有飞速发展的丰富资源,拥有... 世界电影业正在重新洗牌,好莱坞一家独大的格局即将终结,宝莱坞、华莱坞等并存的世界电影多极态势开始形成。华莱坞电影业的发展繁荣是对大中华地区整体力量崛起的自然反映。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华莱坞拥有飞速发展的丰富资源,拥有改变世界电影格局、推进文化输出、重塑国家形象的巨大力量。华莱坞电影界及其学界必须奋起直追,在制片、发行、播映以及营销等方面形成一整套同世界接轨的运营模式;电影业在继承和革新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寻同世界接轨的共通价值和独有模型。华莱坞试图追赶和超越好莱坞,目的并不是一定要取代它的位置,而是与各国共同努力不断丰富世界电影艺术,着力建设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通过电影的形式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极化和世界电影的繁荣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电影产业 华莱坞 好莱坞 文化多元
下载PDF
“华莱坞”影业格局中“新西部人文片”的艺术探索——以新世纪贾樟柯“平民史诗三部曲”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越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新世纪以来,“新西部电影”以其独有的类型特征在“华莱坞”影业格局中展现出勃勃生机。作为“新西部电影”的子类型,“新西部人文片”从诞生起就表征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与独特的人文内涵。贾樟柯新世纪的“平民史诗三部曲”真实映现... 新世纪以来,“新西部电影”以其独有的类型特征在“华莱坞”影业格局中展现出勃勃生机。作为“新西部电影”的子类型,“新西部人文片”从诞生起就表征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与独特的人文内涵。贾樟柯新世纪的“平民史诗三部曲”真实映现了西部县城社会的复杂文化“变迁”,同时也展现了西部县城青年“流浪”与“漂泊”的心灵历程。贾樟柯的三部史诗作品既深化了对于“新西部人文片”的类型探索,也为“华莱坞”类型片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 新西部人文片 贾樟柯 平民史诗三部曲
下载PDF
从生产要素流动看华莱坞电影版图的三城变迁
5
作者 卜彦芳 董紫薇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45-150,共6页
人才、资本、技术是华莱坞电影的三大核心生产要素,它们在不同时代背景、政治与经济宏观环境下,向着最优的城市流动和集聚,由此改变华莱坞电影版图的核心区域。本文运用生产要素理论并结合电影经济学视角,在上海、香港、北京之间建立关... 人才、资本、技术是华莱坞电影的三大核心生产要素,它们在不同时代背景、政治与经济宏观环境下,向着最优的城市流动和集聚,由此改变华莱坞电影版图的核心区域。本文运用生产要素理论并结合电影经济学视角,在上海、香港、北京之间建立关联,以阐明电影生产要素流动的"沪港纽带"和"京港纽带",并分析了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逐渐形成的北京中心现象,以此探究不同时期的生产要素流向如何决定华莱坞电影中心城市的动态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经济 生产要素 华莱坞电影 上海—香港—北京
下载PDF
华莱坞“功夫电影”文化变迁的香港镜像——以1970-2010年票房冠军价值观分析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姚锦云 邵培仁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4,共7页
电影表现着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同时也融入了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因而,电影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文化价值,在于其提供了一套价值观供我们思考和解析,而价值观恰恰是文化的核心。功夫电影是香港电影的独特文化景观,折射着传... 电影表现着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同时也融入了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因而,电影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文化价值,在于其提供了一套价值观供我们思考和解析,而价值观恰恰是文化的核心。功夫电影是香港电影的独特文化景观,折射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40年来占据了历年票房冠军的1/4。通过对1970-2010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中的功夫电影进行价值观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变迁历程:从以暴制暴走向心灵救赎,从快意恩仇转向生命伦理,从江湖社会回归家庭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 香港电影 功夫电影 文化变迁 价值观 武侠片 功夫片 动作片
下载PDF
构型与裂变:华莱坞同性恋电影题材的叙事解构与人格塑形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爱清 孙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82,共10页
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叙事中,角色自我人格形象的塑形离不开个体自我复杂的心理历程。象征父权秩序的缺失和身体所遭受的化学"阉割"造就着主体对象人格形象初次的塑形,当然也离不开其它因素的影响。非现实情境下演绎角色的浸染... 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叙事中,角色自我人格形象的塑形离不开个体自我复杂的心理历程。象征父权秩序的缺失和身体所遭受的化学"阉割"造就着主体对象人格形象初次的塑形,当然也离不开其它因素的影响。非现实情境下演绎角色的浸染、同性间本体欲望满足的初次意识觉醒、视觉镜像界面的自恋式认同,都是造成其自我人格形象定型化的二次塑形。当前语境下,以异性恋为主导的社会秩序结构,现实伦理道德桎梏和世俗的偏见注定同性爱恋的结局不可能完美。当客体对象的情感爱恋发生了转移,主体对象心理呈现出被剥夺感,其主体对象人格形象塑形中开始出现裂变。尽管主体对象外在行为表现为对自我的放纵,但其深层心理依旧是对这份纯粹爱恋的坚守。主体对象超越了自我,实现了自我构型完结的最终阶段,以从一而终的裂变行为方式宣示自己对这份爱恋特有的纯粹。通过对同性恋主体对象人格形象塑形过程的追溯,意在为特殊群体留余生存空间,解蔽原初意义上的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电影 同性爱恋 人格塑形
下载PDF
地方共情——华莱坞电影以“华地”桥接全球的跨国情感路径
8
作者 袁靖华 陈宇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5,共20页
在争取全球观众的影视国际竞争中,华莱坞电影应如何选取地理样本建构中国形象、如何成为弥合海外观众与中华本土距离的重要空间媒介,无疑都是相当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与网络民族志,从媒介地理学及空间媒介视角研究... 在争取全球观众的影视国际竞争中,华莱坞电影应如何选取地理样本建构中国形象、如何成为弥合海外观众与中华本土距离的重要空间媒介,无疑都是相当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基于扎根理论方法与网络民族志,从媒介地理学及空间媒介视角研究海外华人观众对华莱坞电影的观影反馈发现,海外华人对华莱坞电影中的影像“华地”有着显著的情感体认,可谓之地方共情,具体表现为:对地方景观的共情、对地方记忆的共情、对地方特色的挽留之情。对地方共情及其生成机制、影响因素和情感效用等的深入发掘,揭示出一条华莱坞电影基于地方连接全球的共情传播路径,为华莱坞电影通过对“华地”的影像塑造来建构中国形象、增进海内外华人的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电影 海外华人 地方共情 中国形象 情感共同体 “华地”为媒
原文传递
华莱坞电影票房预测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锦慧 卜彦芳 李念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4,145,共6页
版权是创意经济的核心,电影版权在电影前期的融资及后期的衍生产品开发环节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价值。为了更好地进行电影版权价值的评估,票房预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电影票房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50部华... 版权是创意经济的核心,电影版权在电影前期的融资及后期的衍生产品开发环节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价值。为了更好地进行电影版权价值的评估,票房预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电影票房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50部华莱坞电影,利用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个因素与电影票房的相关性,最终得到华莱坞电影的票房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电影 票房预测模型 实证分析
原文传递
全球化语境下华莱坞电影题材选取问题探究——以2015年华莱坞电影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邵培仁 周颖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145,共8页
在全球化语境下,电影题材的选取无疑成为华莱坞电影在多极世界电影格局中能否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本文选取2015年(截止8月16日)的电影排片数据,并结合2015年的若干电影,试图对华莱坞电影的题材选取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华... 在全球化语境下,电影题材的选取无疑成为华莱坞电影在多极世界电影格局中能否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本文选取2015年(截止8月16日)的电影排片数据,并结合2015年的若干电影,试图对华莱坞电影的题材选取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华莱坞电影在选材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华莱坞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下实现电影题材的创新与突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华莱坞 电影题材
原文传递
“华莱坞”命名商榷 被引量:2
11
作者 倪祥保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华莱坞"的命名,于2013年经由传播学研究者提出后被纳入相关学术体系,影响逐渐显现。事实上,"华莱坞"命名因为缺乏能够区别于中国电影、华语电影内涵表达的理由而并不具有相关学术体系的需要性,也缺乏相应的产业基... "华莱坞"的命名,于2013年经由传播学研究者提出后被纳入相关学术体系,影响逐渐显现。事实上,"华莱坞"命名因为缺乏能够区别于中国电影、华语电影内涵表达的理由而并不具有相关学术体系的需要性,也缺乏相应的产业基础和积极的文化影响,更缺乏发展民族电影的使命感和自信心,因而对其使用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 华莱坞电影 中国电影 华语电影
原文传递
作为“类型”的华莱坞都市爱情电影及其文本拆解 被引量:2
12
作者 戴哲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8,146,共8页
"华莱坞"意味着电影完善的、成熟的和系统的产业模式,而在这一产业模式中,"类型化"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新世纪以来大量出现的华莱坞都市爱情电影,不仅市场表现突出,且已日趋形成较为成熟的类型化模式和特征。基... "华莱坞"意味着电影完善的、成熟的和系统的产业模式,而在这一产业模式中,"类型化"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新世纪以来大量出现的华莱坞都市爱情电影,不仅市场表现突出,且已日趋形成较为成熟的类型化模式和特征。基于此,本文以该电影类型为例,试图探究其在文本内部的某些类型化的方法和特征。具体而言主要从电影的叙事模式、故事空间背景、人物造型、角色安排四个方面入手。这不仅有利于同类型的电影的创作和生产,更重要的是,也可为整个华莱坞电影产业的类型化实践提供某种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 都市爱情电影 类型化
原文传递
现代战争与社会冲突中的好莱坞电影产业发展和流变——以三个历史阶段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邵培仁 王誉俊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94,共11页
战争与冲突时刻伴随着社会活动和政权的更替,而电影作为历史书写和群体价值观的载体,是超越记忆的存在。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种媒介塑造的美国形象由过去主要依赖地理条件来连接各自区块的熔炉,转变为由商业与技术相交织的混合体。电影从... 战争与冲突时刻伴随着社会活动和政权的更替,而电影作为历史书写和群体价值观的载体,是超越记忆的存在。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种媒介塑造的美国形象由过去主要依赖地理条件来连接各自区块的熔炉,转变为由商业与技术相交织的混合体。电影从诞生至今,持续保持的首要定位是一种商品,其次是满足文化意识的传承和美学艺术的发扬。将艺术、商业与大众娱乐杂糅在一起的好莱坞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探究美国文化和社会历史的窗口。好莱坞受惠于战争和社会冲突的成果不仅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而电影有超越媒介技术和文化宣传层面的更深的传播影响,能够双向助力于产业生产者和消费受众意识形态的变革。与政治合作是好莱坞曾经的资源和策略,而全球化则是华莱坞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冲突 电影产业 好莱坞 华莱坞
原文传递
全球风险中的华莱坞生态电影与地方想象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冰雪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0,38,共7页
电影媒介促使生态议题通过银幕快速传播,引发对环境、能源、健康、安全等全球危机的关注。与全球生态电影相比,华莱坞生态电影实践中还存在:作品较少、题材窄化、反思性弱、生态意识不强等问题。其发展既需要在全球生态电影中获得启示,... 电影媒介促使生态议题通过银幕快速传播,引发对环境、能源、健康、安全等全球危机的关注。与全球生态电影相比,华莱坞生态电影实践中还存在:作品较少、题材窄化、反思性弱、生态意识不强等问题。其发展既需要在全球生态电影中获得启示,还需要在本土实践中拓宽选题视角,紧扣日常生活,将社会问题置入地方想象之中,以推进对生态环境的共同关注与积极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华莱坞电影 媒介生态 地方想象 本土实践
原文传递
“华莱坞电影”的理论旅行——本土学术概念国际传播的知识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靖华 邓洁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6-103,共18页
中国电影理论研究及其话语生产长期由西方理论话语主导,如何确立中国电影理论话语的独立自主性,始终困扰着本土电影研究者,而关于中国电影的概念辩争则是话语激烈争夺的前沿。“华莱坞电影”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力图革新... 中国电影理论研究及其话语生产长期由西方理论话语主导,如何确立中国电影理论话语的独立自主性,始终困扰着本土电影研究者,而关于中国电影的概念辩争则是话语激烈争夺的前沿。“华莱坞电影”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力图革新长期被西方理论话语及其概念命名所辖制的中国电影研究版图,引来国内外众多学者追随,并自东向西输出到欧美学界,实现了反向“理论旅行”。其从新世界主义视域和华夏传播理论立基,进行融通中外的学术对话,在国际的理论旅行中形成了既源于本土又向世界开放的兼容并蓄的理论话语体系。这对探路中国电影研究建构理论话语主体性的突破方向,构建融通中外的知识话语体系,管窥全球化时代中国学术话语参与世界思想丛林竞争的国际话语权问题,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坞 电影 理论旅行 新世界主义 华夏传播 主体性 知识社会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