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安徽东至华龙洞遗址洞穴演化与古人类活动
被引量:
1
1
作者
裴树文
蔡演军
+5 位作者
董哲
同号文
盛锦朝
金泽田
吴秀杰
刘武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3-607,共15页
安徽东至华龙洞因发现距今约30万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和大量动物化石及石制品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对华龙洞遗址的地质、地貌、沉积物特点及洞穴演化过程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分析。华龙洞地处扬子陆块区西北缘,周边呈现低山—丘...
安徽东至华龙洞因发现距今约30万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和大量动物化石及石制品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对华龙洞遗址的地质、地貌、沉积物特点及洞穴演化过程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分析。华龙洞地处扬子陆块区西北缘,周边呈现低山—丘陵—湖泊平原地貌景观。与华龙洞遗址密切关联的岩溶洞穴,发育在上寒武统微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岩系内,中更新以来的地壳运动和岩溶发育是其形成的主要营力。华龙洞遗址是一处坍塌的洞穴,其发育大致经历发育初期(中更新世早期甚至更早)—稳定发育期(中更新世中期)—坍塌埋藏期(中更新世中晚期)等三个阶段,岩溶发育和洞外溪谷的侵蚀使得原始洞穴和堆积物一起在重力作用下坍塌。洞穴坍塌沉积物主要包括围岩岩块与碎屑、各种岩溶沉积物和文化遗物,胶结坚硬,不规则地埋藏于裂隙和巨石之间。古人类在遗址的活动时间处在距今约30万年前的稳定发育期,石制品和骨骼表面痕迹证据表明,华龙洞古人类具备依据不同原料的特点采取砸击法与锤击法并用的技术策略;石片边缘的使用痕迹和动物骨骼表面痕迹显示,古人类在遗址可能进行过肢解动物的行为。本研究对揭示长江下游中更新世中晚期古人类演化与适应生存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龙洞遗址
洞穴演化
人类演化
中更新世
安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2014-2016年出土的石制品
被引量:
5
2
作者
董哲
裴树文
+4 位作者
盛锦朝
金泽田
宫希成
吴秀杰
刘武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8-788,共11页
安徽东至华龙洞遗址发现于2006年,因出土丰富的直立人化石、大量动物化石和石制品而备受学术界关注。本文对2014年至2016年在洞口外发掘出土的54件石制品进行报道,意在揭示直立人在该遗址生存的技术特点和适应行为。华龙洞发育在下古...
安徽东至华龙洞遗址发现于2006年,因出土丰富的直立人化石、大量动物化石和石制品而备受学术界关注。本文对2014年至2016年在洞口外发掘出土的54件石制品进行报道,意在揭示直立人在该遗址生存的技术特点和适应行为。华龙洞发育在下古生界寒武系灰岩内,由于后期的坍塌,洞口外和洞口内均保留丰富的堆积物。石制品原料取自周边岩石内的脉石英和磨圆度较高的石英岩和燧石砾石;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以及各类剥片和修理石器产生的碎片和断块等;石制品个体以小型居多。硬锤锤击法为剥片主要方法,砸击法次之。石器类型主要为刮削器,此外还有尖状器。石制品组合总体显示早期人类的模式1工业类型。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和初步铀系的年代测试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大致为中更新世中后期。两件石制品的拼合现象和多数动物骨骼表面的砍砸和割切痕迹显示,华龙洞为一处直立人多功能的生存和活动遗址。对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对探讨中更新世中国直立人演化、迁徙和技术演化模式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模式1工业
中更新世
直立人
华龙洞遗址
原文传递
安徽东至县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制品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董哲
战世佳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71,1-2+65-71+127-128,共9页
安徽东至县华龙洞遗址于2006年进行第一次发掘,出土120件石制品。这些石器类型多样且功能存在明显分化,工具以中、小型为主,器物毛坯根据工具类型大小而存在分化,刮削器在石器工具类型中数量最多,石器工业面貌与南方砾石工业传统不甚相...
安徽东至县华龙洞遗址于2006年进行第一次发掘,出土120件石制品。这些石器类型多样且功能存在明显分化,工具以中、小型为主,器物毛坯根据工具类型大小而存在分化,刮削器在石器工具类型中数量最多,石器工业面貌与南方砾石工业传统不甚相同。根据出土动物群化石与古人类化石特征,初步判定属更新世中期。根据遗址无生产石器的工具且废片、碎屑较少的特点,推断遗址性质可能并非最初报道的石器加工场,考虑2006年发掘未发现明显的火塘、砾石堆等遗迹现象,推测华龙洞遗址的性质接近于临时活动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东至
华龙洞
石制品
技术类型
更新世中期
临时活动地点
原文传递
题名
安徽东至华龙洞遗址洞穴演化与古人类活动
被引量:
1
1
作者
裴树文
蔡演军
董哲
同号文
盛锦朝
金泽田
吴秀杰
刘武
机构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徽省东至县文物管理所
出处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3-607,共15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26000000)。
文摘
安徽东至华龙洞因发现距今约30万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和大量动物化石及石制品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对华龙洞遗址的地质、地貌、沉积物特点及洞穴演化过程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分析。华龙洞地处扬子陆块区西北缘,周边呈现低山—丘陵—湖泊平原地貌景观。与华龙洞遗址密切关联的岩溶洞穴,发育在上寒武统微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岩系内,中更新以来的地壳运动和岩溶发育是其形成的主要营力。华龙洞遗址是一处坍塌的洞穴,其发育大致经历发育初期(中更新世早期甚至更早)—稳定发育期(中更新世中期)—坍塌埋藏期(中更新世中晚期)等三个阶段,岩溶发育和洞外溪谷的侵蚀使得原始洞穴和堆积物一起在重力作用下坍塌。洞穴坍塌沉积物主要包括围岩岩块与碎屑、各种岩溶沉积物和文化遗物,胶结坚硬,不规则地埋藏于裂隙和巨石之间。古人类在遗址的活动时间处在距今约30万年前的稳定发育期,石制品和骨骼表面痕迹证据表明,华龙洞古人类具备依据不同原料的特点采取砸击法与锤击法并用的技术策略;石片边缘的使用痕迹和动物骨骼表面痕迹显示,古人类在遗址可能进行过肢解动物的行为。本研究对揭示长江下游中更新世中晚期古人类演化与适应生存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华龙洞遗址
洞穴演化
人类演化
中更新世
安徽
Keywords
hualongdong site
Cave system evolution
Human evolution
Middle Pleistocene
Anhui Province
分类号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Q98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K871.1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2014-2016年出土的石制品
被引量:
5
2
作者
董哲
裴树文
盛锦朝
金泽田
宫希成
吴秀杰
刘武
机构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安徽省东至县文物管理所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8-788,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163010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63047)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项目(批准号:XDPB05)共同资助
文摘
安徽东至华龙洞遗址发现于2006年,因出土丰富的直立人化石、大量动物化石和石制品而备受学术界关注。本文对2014年至2016年在洞口外发掘出土的54件石制品进行报道,意在揭示直立人在该遗址生存的技术特点和适应行为。华龙洞发育在下古生界寒武系灰岩内,由于后期的坍塌,洞口外和洞口内均保留丰富的堆积物。石制品原料取自周边岩石内的脉石英和磨圆度较高的石英岩和燧石砾石;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以及各类剥片和修理石器产生的碎片和断块等;石制品个体以小型居多。硬锤锤击法为剥片主要方法,砸击法次之。石器类型主要为刮削器,此外还有尖状器。石制品组合总体显示早期人类的模式1工业类型。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和初步铀系的年代测试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大致为中更新世中后期。两件石制品的拼合现象和多数动物骨骼表面的砍砸和割切痕迹显示,华龙洞为一处直立人多功能的生存和活动遗址。对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对探讨中更新世中国直立人演化、迁徙和技术演化模式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石制品
模式1工业
中更新世
直立人
华龙洞遗址
Keywords
stone artifacts, mode 1 technology, Middle Pleistocene, Homo erectus,
hualongdong site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76.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安徽东至县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制品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董哲
战世佳
机构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71,1-2+65-71+127-128,共9页
文摘
安徽东至县华龙洞遗址于2006年进行第一次发掘,出土120件石制品。这些石器类型多样且功能存在明显分化,工具以中、小型为主,器物毛坯根据工具类型大小而存在分化,刮削器在石器工具类型中数量最多,石器工业面貌与南方砾石工业传统不甚相同。根据出土动物群化石与古人类化石特征,初步判定属更新世中期。根据遗址无生产石器的工具且废片、碎屑较少的特点,推断遗址性质可能并非最初报道的石器加工场,考虑2006年发掘未发现明显的火塘、砾石堆等遗迹现象,推测华龙洞遗址的性质接近于临时活动地点。
关键词
安徽东至
华龙洞
石制品
技术类型
更新世中期
临时活动地点
Keywords
Dongzhi
hualongdong site
stone artifacts
assemblages and technologies
the MiddlePleistocene
temporary
site
of activities
分类号
K871.1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76.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安徽东至华龙洞遗址洞穴演化与古人类活动
裴树文
蔡演军
董哲
同号文
盛锦朝
金泽田
吴秀杰
刘武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2014-2016年出土的石制品
董哲
裴树文
盛锦朝
金泽田
宫希成
吴秀杰
刘武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原文传递
3
安徽东至县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制品研究
董哲
战世佳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