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Allegorical Exegesis in Medieval Literature
1
作者 王莉 《海外英语》 2012年第8X期193-194,共2页
Christianity dominated the Middle Ages,thus produced the allegorical interpretation i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Bible.Augustine fashioned a theory of signification that would dominate Western hermeneutics for ten centur... Christianity dominated the Middle Ages,thus produced the allegorical interpretation i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Bible.Augustine fashioned a theory of signification that would dominate Western hermeneutics for ten centuries after his death.St.Thomas's work was seeking the marriage of reason and faith.Dante argued that the full four levels of meaning in Biblical exegesis was founded in secular po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ISTIANITY allegorical exegesis HERMENEUTICS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the Study of Qing Dynasty Vague Words on Qing Dynasty Exegesis
2
作者 LUO Lina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2年第11期658-661,共4页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exegesis,the Qing Dynasty was the golden age of exegetical development,which can be called the great achievement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s and the opening of the abyss of the future gen...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exegesis,the Qing Dynasty was the golden age of exegetical development,which can be called the great achievement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s and the opening of the abyss of the future generations,and achieved unprecedented results in both textual,exegetical,and phonetic aspects.The reason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xegesis in the Qing Dynasty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rise of the study of the imaginary word,both theoretically,drawing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western grammar,and in terms of the specific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provided to exegesis in the study of specific problems,which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promotion of exegesis to its heyday and on the further adjustments needed for modern exegesis to enter a period of smooth tran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 Dynasty vague words exegesis
下载PDF
“觉民行道”与“安民行道”——王阳明的“亲民”思想与当代中国的民生之道
3
作者 钱明 Wang Keyou(译) 《孔学堂》 CSSCI 2024年第1期70-89,178-189,共32页
王阳明思想资源中与社会治理、民生政策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他的“万物一体之仁”说与“亲民”说。阳明“亲民”说不仅表现在他的经典解释和义理观念上,更体现在他的政治实践和治理模式上,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还与阳明学说在... 王阳明思想资源中与社会治理、民生政策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他的“万物一体之仁”说与“亲民”说。阳明“亲民”说不仅表现在他的经典解释和义理观念上,更体现在他的政治实践和治理模式上,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还与阳明学说在实用价值上所体现的公共性、平等性、安全性、效验性等要素相策应。“亲民”说还体现了从“觉民行道”到“安民行道”的重心转移上。而从“新民”“觉民”到“亲民”“安民”的跨越,乃是宋明时期出现的儒学民间化、庶民化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阳明心学的进一步平民化,不仅使之在义理上更加简易化,在属性上更加平等化,而且也是其“亲民”说由“觉民行道”走向“安民行道”、由偏重“教”和“觉”走向偏重“养”和“安”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民 定位 诠释 属性 觉民行道 安民行道
下载PDF
《焦氏笔乘》训诂研究
4
作者 汪梅枝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焦竑是晚明杰出学者,著述颇丰,其读书札记《焦氏笔乘》涉及训诂的内容尤为丰富。从训释内容来看,有考订文字、训释语音、解释词义、考证名物、分析句读、考据文献、纠正旧注之误、评析前代训诂著作等。从训诂方法来看,焦氏通过沟通语音... 焦竑是晚明杰出学者,著述颇丰,其读书札记《焦氏笔乘》涉及训诂的内容尤为丰富。从训释内容来看,有考订文字、训释语音、解释词义、考证名物、分析句读、考据文献、纠正旧注之误、评析前代训诂著作等。从训诂方法来看,焦氏通过沟通语音、比例互证、引证文献故训、形音义结合等方式通释语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著训诂和传疏训诂之不足。同时,《焦氏笔乘》中的训诂资料大都零散不系统,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如释义错误、词例出处不明、只注重引证而缺乏论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竑 《焦氏笔乘》 训诂
下载PDF
《雅歌》的释经传统与克拉肖的巴罗克诗歌
5
作者 郑怡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69-171,共3页
理查德·克拉肖是17世纪英国文坛的一位宗教诗人。他的巴罗克诗歌“献给圣·特雷莎的赞美诗(The Hymn to St.Teresa)”中流露出的宗教情感与《雅歌》的释经传统有着渊源关系:特雷莎通过殉道的“身体之爱”与天使之箭的“精神之... 理查德·克拉肖是17世纪英国文坛的一位宗教诗人。他的巴罗克诗歌“献给圣·特雷莎的赞美诗(The Hymn to St.Teresa)”中流露出的宗教情感与《雅歌》的释经传统有着渊源关系:特雷莎通过殉道的“身体之爱”与天使之箭的“精神之爱”与基督达到了《雅歌》中新郎与新妇的完美和一。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内心那殷切祀奉上帝﹑进入天堂的向往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克拉肖 《雅歌》 完美和一 释经传统
下载PDF
注释类典籍三重语义层级与文本异文——以《论语》经注疏为中心
6
作者 于芝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0,共7页
注释类典籍包含词义、文义、训释三级语义层,每一层级的语义都可以影响文本用字导致异文。以《论语》经注疏为讨论中心,可发现三级语义系统和异文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关系:首先,汉语字词关系的对应具有历时性,后世以分化字、通用字、本字... 注释类典籍包含词义、文义、训释三级语义层,每一层级的语义都可以影响文本用字导致异文。以《论语》经注疏为讨论中心,可发现三级语义系统和异文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关系:首先,汉语字词关系的对应具有历时性,后世以分化字、通用字、本字改早期文本的母字、异体字、通假字,会导致后时文本呈现异文。其次,文本的文义具有兼容性,后世使用“对文则异,散文则通”的近义词替换,或“据经造字”表达文义,也会导致后时文本呈现异文。再次,经注本的训释参与构建文本意义系统,后世选择与训释更切合的文字形体,以至出现“据注改经”,亦会导致后时文本呈现异文。总体来看,后出异文多致力于加强文字和文本意义层级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文 词义 文义 训释 《论语》
下载PDF
俞樾基于平衡对称观念的训诂得失举隅
7
作者 王倩倩 《现代语文》 2024年第3期52-57,共6页
平衡对称是一种深植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代文人的思维结构和语言结构都呈现出讲求平衡对称的特点。晚清学者俞樾将这一规律运用到训诂实践中。他常常从篇章文句结构的平衡对称角度出发,进行释词辨义,解决了一些前人未能... 平衡对称是一种深植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代文人的思维结构和语言结构都呈现出讲求平衡对称的特点。晚清学者俞樾将这一规律运用到训诂实践中。他常常从篇章文句结构的平衡对称角度出发,进行释词辨义,解决了一些前人未能很好解释的问题。不过,俞樾有时会夸大这种对称性对文本的制约,也造成了部分说解的牵强附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平衡 对称 训诂
下载PDF
“马”的训释及其类属名物考述
8
作者 谢邱荣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15,共8页
物的称名训释,反映古人对物性的认知。基于“马”“怒”上古音接近,马释作“怒也”,意为马驰行劲健,契合古人对“马”刚健不息品性的认知。“马”的读音具有强健的意义指向,与“午”“武”可相互通转,故以“大司马”取代“大司武”成为... 物的称名训释,反映古人对物性的认知。基于“马”“怒”上古音接近,马释作“怒也”,意为马驰行劲健,契合古人对“马”刚健不息品性的认知。“马”的读音具有强健的意义指向,与“午”“武”可相互通转,故以“大司马”取代“大司武”成为武力的代称,又与“午马”结合指代阳气最强的时段。马的种类见于汉字所指,根据其性别、颜色、长幼、功用,一字一物,体现汉字指物的丰富性,其中尤以颜色指物最为复杂。汉赋多写奇马,“橐佗”“距虚”“蛩蛩”“驒騱”皆世属罕见,体现汉赋夸饰尚奇的书写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名物 训诂
下载PDF
关于《文心雕龙》中“博徒”一词的理解问题
9
作者 朱文民 《语文学刊》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博徒”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是“徒”,“博”字为修饰语。表示“局戏”的“簙”字,在古代典籍中大多写成“博”字,但只是音借,而非义借。如果“博”字是义借,就与表示“局戏”的“簙”为通假关系。如果把“博徒”的“博”字理解成“... “博徒”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是“徒”,“博”字为修饰语。表示“局戏”的“簙”字,在古代典籍中大多写成“博”字,但只是音借,而非义借。如果“博”字是义借,就与表示“局戏”的“簙”为通假关系。如果把“博徒”的“博”字理解成“局戏”之意,就是借用了“簙”字的本义,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我们的“龙学”家把《文心雕龙》中的“博徒”理解成“局戏”之徒,由此将“博徒”引申理解为“赌徒”“贱者”“卑贱”“低下”等贬词,这是受了汉儒的影响,而忽略了“博”字的本义。“龙学”家既看到了刘勰在《辨骚》篇对楚骚的高度评价,又习惯于前人对“博徒”一词的误解,陷入了一个矛盾圈而不能自拔,笔者觉得只有通过训诂学才能跳得出这个矛盾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辨骚》 博徒 训诂 褒义
下载PDF
《七修类稿》语言学研究价值刍论
10
作者 凌宏惠 王彩霞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七修类稿》是明代郎瑛所撰的杂考笔记,材料丰赡,考辨详实,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需要重新审视。文章试图对散见全书的训诂材料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分为释词、审音、辨字、解句、校勘、考人物事件著述等六个方面,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语... 《七修类稿》是明代郎瑛所撰的杂考笔记,材料丰赡,考辨详实,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需要重新审视。文章试图对散见全书的训诂材料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分为释词、审音、辨字、解句、校勘、考人物事件著述等六个方面,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学分析和研究,发掘其语言学价值。指出其研究价值在于促进传统训诂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亦有助于汉语词汇史、汉语方音史的研究,对于当今大型语文辞书的编修也可提供部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修类稿》 语言学 训诂
下载PDF
《说文》段注与《尚书》训诂
11
作者 严雨家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0-34,50,共6页
清乾嘉时期,训诂研究的鼎盛,为经学家们疏通典籍提供了保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尚书》的训诂正诠释了小学与经学之间互为表里的辩证关系,并体现了乾嘉学派“复古”“求真”的学术追求,藉此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段氏《尚书》学训诂的... 清乾嘉时期,训诂研究的鼎盛,为经学家们疏通典籍提供了保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尚书》的训诂正诠释了小学与经学之间互为表里的辩证关系,并体现了乾嘉学派“复古”“求真”的学术追求,藉此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段氏《尚书》学训诂的独特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注》 《尚书》 训诂
下载PDF
“選練”新詮
12
作者 卞仁海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1期167-173,284,共8页
諸家將“選練”一詞解釋爲“選拔訓練”是望文生訓,誤。今謂“選練”實爲“選揀”,“練”和“揀”同從“柬”聲,聲近義通;“選練(揀)”爲同義連文,即“挑選、選擇”之義。
关键词 選練 選揀 訓詁
下载PDF
从音义关系看《考工记·轮人》“眼”
13
作者 李亚明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2期73-87,127,共16页
本文以泛时的音义系统论思想为指导,从局部系联入手,梳理《文始》卷三《至真类·阳声真部乙》“臤”组第三族同源词之间的音义关系,认同《考工记·轮人》“眼”与“臤”组第三族同源,同时贯通《轮人》“欲其眼也”的文意。“臤... 本文以泛时的音义系统论思想为指导,从局部系联入手,梳理《文始》卷三《至真类·阳声真部乙》“臤”组第三族同源词之间的音义关系,认同《考工记·轮人》“眼”与“臤”组第三族同源,同时贯通《轮人》“欲其眼也”的文意。“臤”组词与《轮人》“眼”都来自同一原始词根,具有相似的意义,因而具有可溯性;这组词及其词义之间的关系具有可解释性。同源词的可溯性和可解释性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词义和古文献的文意提供了有效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文始 同源词 训诂
下载PDF
黄道周《孝经集传》“辟杨诛墨”析论
14
作者 陈萌萌 《福建史志》 2024年第5期73-82,92,共11页
黄道周以“辟杨诛墨”为《孝经》“五大义”之一,这在佛老盛行而杨墨衰微的晚明,是值得注意的现象。儒家主张以人伦之理来形塑社会共同体秩序,黄道周之所以“辟杨诛墨”,在于其认为二氏从礼乐政刑与孝德伦理两方面撼动儒家立论根基:从... 黄道周以“辟杨诛墨”为《孝经》“五大义”之一,这在佛老盛行而杨墨衰微的晚明,是值得注意的现象。儒家主张以人伦之理来形塑社会共同体秩序,黄道周之所以“辟杨诛墨”,在于其认为二氏从礼乐政刑与孝德伦理两方面撼动儒家立论根基:从礼刑制度上,墨家“非乐”“节葬”导致礼乐衰微,更是阻碍儒者的道德实践;从孝德伦理上,孝是“天地经义”与诸德之本,“为我”“兼爱”是对儒家“孝本论”的攻讦。由于上述刑礼衰微、伦理缺位等流弊实皆本于不孝,因此黄道周“辟杨诛墨”的根本方式在于重建孝本论:将不孝纳入“五刑之首丽”,以政刑之术来规约礼文的有序施行;强调爱敬情质的自然真挚性,以此回应杨墨实用主义的攻讦;从超越维度确证孝得以源于天地之心,子女面向父母能自然产生爱亲敬长之情,则在于人类感通天地生物之心。面对法律法规难以裁决的家庭伦理问题,黄道周“辟杨诛墨”论或能从人类的本源情感与礼法秩序等方面给出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孝经集传》 辟杨诛墨 爱敬
下载PDF
治道之间:任启运研礼倾向的演变——以《礼记章句》《经筵讲义》《礼记义疏》之《王制》《月令》为例
15
作者 张露雨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任启运《礼记章句》《经筵讲义》及《礼记义疏》的问世,伴随着个人身份的转变与研礼倾向的转移。康乾之际,任启运从乡塾学者到帝廷之师,再至礼学总裁,逐步被纳入清廷政统与道统的中心。三书不仅彰显了任启运在各阶段的身份认同,同时揭... 任启运《礼记章句》《经筵讲义》及《礼记义疏》的问世,伴随着个人身份的转变与研礼倾向的转移。康乾之际,任启运从乡塾学者到帝廷之师,再至礼学总裁,逐步被纳入清廷政统与道统的中心。三书不仅彰显了任启运在各阶段的身份认同,同时揭橥了任氏释礼重心由考据向义理的转向,以及经世意识的增强和文化认同感的提升。稽考三书阐释《王制》《月令》相关内容的异同,可管窥任启运礼学研究的核心精神与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章句》 《经筵讲义》 《礼记义疏》 任启运
下载PDF
援史解经:诗经学的阐释传统
16
作者 齐元涛 凌丽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85,共7页
《诗经》作为经,目标是传达儒家思想。怎样从诗歌文本中阐发出经学义理?在很多时候需要引入历史故实作为中介环节,由此形成“援史解经”这一诗经学的阐释传统及“由言及事、由事及理”的阐释路径。经与史互为表里的关系为援史解经提供... 《诗经》作为经,目标是传达儒家思想。怎样从诗歌文本中阐发出经学义理?在很多时候需要引入历史故实作为中介环节,由此形成“援史解经”这一诗经学的阐释传统及“由言及事、由事及理”的阐释路径。经与史互为表里的关系为援史解经提供了思想依据。援史解经的实现方式包括:将《诗经》字词注释为某一历史要素、通过《诗经》语境补出历史要素等。援史解经为《诗经》阐释提供了颇具特色的阐释范式,但诗、史、经的互动和调适,又使得这种范式带有先入为主的强制阐释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阐释学 《诗经》 经学 史学
下载PDF
论儒家经义训解的基本方式
17
作者 景海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192,共11页
儒家思想系统根源于六经,从六经生成之始,即伴随着文献整理与文本解释的活动;而这些典籍的经典化过程及其意义的不断拓展,特别是经过长久的连续性诠释之后,才形成了绵延两千余年的经学主流。围绕着这些解经活动,儒家经典注疏的开展,呈... 儒家思想系统根源于六经,从六经生成之始,即伴随着文献整理与文本解释的活动;而这些典籍的经典化过程及其意义的不断拓展,特别是经过长久的连续性诠释之后,才形成了绵延两千余年的经学主流。围绕着这些解经活动,儒家经典注疏的开展,呈现出风格迥异、体式多样的形态,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这需要加以辨析,才能够明了和理解这些经典解释活动中的复杂环节,也才能深入到经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当中。直接面对六经的理解和诠释活动,形成了最初的解释性文本,这便是传、记之著。而后续致力于文字疏解、词义训释和经意阐明的语文学著述,更多地表现为经注的形式。这些对于经本文及早期的意义解释均给予关注、并尝试作进一步疏解的作品,便构成了数量众多、体式各异的第二序的解经著作。在不同的时代,经典注释有着相异的背景,从而形成了复杂的解经样态,在方法学上也各有特点,这些都需要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经学 经与传 义疏学 经解体式 经典诠释
下载PDF
论中国训诂学的人文精神与阐释特质
18
作者 孟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94,共9页
对中国训诂学的人文精神与阐释特质的反思,是将训诂学与阐释学进行跨学科结合,从而推动其未来发展的起点性工作。训诂学的人文精神滥觞于它的历史源头,根据贯穿训诂学历史全程的明道理想,以及王夫之、方以智、惠栋、戴震、章学诚等人的... 对中国训诂学的人文精神与阐释特质的反思,是将训诂学与阐释学进行跨学科结合,从而推动其未来发展的起点性工作。训诂学的人文精神滥觞于它的历史源头,根据贯穿训诂学历史全程的明道理想,以及王夫之、方以智、惠栋、戴震、章学诚等人的阐发,可以将其概括为“道器合一”,这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形成了鲜明对照。在人文精神的统摄下,训诂学形成了考文明意的阐释路径与诠阐融通的阐释特质,体现出训诂阐释的思想性、创造性与时代性。训诂学的人文精神成就了它的历史辉煌,对推动训诂学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阐释特质 道器合一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诂经精舍、学海堂中的词义训诂教育及其价值
19
作者 程嫩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139-149,共11页
诂经精舍、学海堂是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分别在杭州、广州创建的两所重要书院。这两所书院都重视词义训诂教育,其词义训诂教育成果体现在各自的课艺集中。这两所书院师生在词义训诂方面善于使用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文例证义的方法:通过以... 诂经精舍、学海堂是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分别在杭州、广州创建的两所重要书院。这两所书院都重视词义训诂教育,其词义训诂教育成果体现在各自的课艺集中。这两所书院师生在词义训诂方面善于使用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文例证义的方法:通过以形索义来求得词的本义、辨析近义词以及校勘文字,通过因声求义来破通假、探语源,通过文例证义来作比较研究而求得词义确解。诂经精舍、学海堂重视质疑问难的教学方式,对词义训诂的不同观点兼收并蓄,有利于开发生徒的智慧,提高生徒独立思考的能力。诂经精舍、学海堂中的词义训诂教育价值不小,关注清代训诂学的当今学者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诂经精舍 学海堂 词义训诂教育 价值
下载PDF
作为本体和信息的寓言:波菲利《论仙女洞》中寓言训诂的符号学意涵
20
作者 阎嘉 余佳 《符号与传媒》 2023年第1期178-190,共13页
寓言训诂传统是西方古代长达几个世纪中哲学家和修辞学家的最重要批评方式之一,特别是斯多葛学派和随后的新柏拉图学派将其与自身哲学构建深刻联结。本文通过对西方古代寓言训诂传统的梳理,以新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的批评实践为例,透过... 寓言训诂传统是西方古代长达几个世纪中哲学家和修辞学家的最重要批评方式之一,特别是斯多葛学派和随后的新柏拉图学派将其与自身哲学构建深刻联结。本文通过对西方古代寓言训诂传统的梳理,以新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的批评实践为例,透过现代符号学视角,指出荷马史诗中的寓言并非只作为一种表现方式或理念载体而存在,它们本身即是一种信息,是形而上学的一部分,带有哲学本体性色彩,不能仅从审美的视角加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菲利 寓言训诂 符号 信息 本体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