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出后殖民:论黄碧云小说的非虚构转向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庆妃 张嘉茵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40,共10页
后殖民写作曾经是香港中生代作家黄碧云惯常使用的创作视角,她以"为了温柔的暴烈"的抗议姿态为受双重宰制的殖民地香港女性发声。经过7年的沉潜,复出香港文坛步入理智之年的黄碧云出现明显的非虚构转向,以跟踪采访、实地调查... 后殖民写作曾经是香港中生代作家黄碧云惯常使用的创作视角,她以"为了温柔的暴烈"的抗议姿态为受双重宰制的殖民地香港女性发声。经过7年的沉潜,复出香港文坛步入理智之年的黄碧云出现明显的非虚构转向,以跟踪采访、实地调查、资料档案为基础,以介入性的写作姿态关注香港无声的底层,以及日益尖锐化的青年问题,创作长篇非虚构小说《烈佬传》与《卢麒之死》。借由非虚构文学的社会承担以及对香港本土价值的重新思考,黄碧云走出了后殖民写作,实践其"有重量的自由"之文学信仰。然而,由于文学纯粹性以及风格化的追求,黄碧云非虚构写作的介入意识及其小说的公共性也是有限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出后殖民 黄碧云 非虚构
下载PDF
失城之乱:论黄碧云小说的城市身份想像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艳芳 《华文文学》 2008年第4期42-48,共7页
黄碧云以《失城》系列小说描绘了港人"失城"恐慌里的种种精神乱象:时间之忙乱、空间之混乱、心理之紊乱、精神之错乱,同时在小说的表现形式上进行有意识的杂乱性颠覆,从而展示了特定时空和文化氛围中香港人的城市身份想像,并... 黄碧云以《失城》系列小说描绘了港人"失城"恐慌里的种种精神乱象:时间之忙乱、空间之混乱、心理之紊乱、精神之错乱,同时在小说的表现形式上进行有意识的杂乱性颠覆,从而展示了特定时空和文化氛围中香港人的城市身份想像,并藉此"失城之乱"的想像与书写达成个人与公众平稳的精神过渡,揭示后现代生存场景中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解构及对主体性的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碧云小说 城市身份 想像 解构
下载PDF
卡在喉咙里的金戒指——略论黄碧云小说的暴力美学特点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永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7-70,共4页
黄碧云的小说文字风格凌厉,擅于通过对生活细节与人性表现方式的精准把握,极力描写人性阴暗、冷酷和暴力的一面,她的这些小说表现出了有别于其他作家的暴力美学特点。本文以《失城》和《呕吐》为例,从历史性的身份焦虑和现代性的生存焦... 黄碧云的小说文字风格凌厉,擅于通过对生活细节与人性表现方式的精准把握,极力描写人性阴暗、冷酷和暴力的一面,她的这些小说表现出了有别于其他作家的暴力美学特点。本文以《失城》和《呕吐》为例,从历史性的身份焦虑和现代性的生存焦虑两方面对黄碧云小说的暴力美学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碧云 暴力美学 身份焦虑 生存焦虑
下载PDF
以“出走”反抗强权以“书写”拒绝遗忘——论黄碧云《媚行者》女性主义叙事的经典性
4
作者 李钧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黄碧云《媚行者》塑造的数位娜拉式的女性形象,或以出走的方式冲撞父权、夫权等专制强权和冷热暴力,或以生命体验来对抗战争、命运等有形敌人和无物之阵,或以知识考古的方式追溯女性苦难的历史原因,或以书写的方式拒绝遗忘、反抗绝望;... 黄碧云《媚行者》塑造的数位娜拉式的女性形象,或以出走的方式冲撞父权、夫权等专制强权和冷热暴力,或以生命体验来对抗战争、命运等有形敌人和无物之阵,或以知识考古的方式追溯女性苦难的历史原因,或以书写的方式拒绝遗忘、反抗绝望;她们以不同方式探寻“娜拉走后怎样”这一命题的当代答案,表达出“我不相信”的固执与倔强,更以宽广的国际视野突破了“小女人”“小时代”及“一个人的房间”等女性写作的局限。《媚行者》以新历史意识和后现代精神标识出当代女性主义思想的高度与深度,以文体融会和语体创新挑战了写作技艺的难度与高度,以多义题旨和技艺创新为当代文坛留下了一部难以复制的绝世孤品,不仅是黄碧云小说创作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碧云 《媚行者》 女性主义 反抗绝望
下载PDF
书写中的生命批判:黄碧云小说的主题
5
作者 吴冰 《长春大学学报》 2007年第7期64-65,共2页
黄碧云在其小说创作中大谈人性,强烈暴露出人性中最深层黑暗的一面。如此钟情于对人性黑暗面的剖析和鞭笞,正缘自她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关键词 黄碧云小说 人性 批判
下载PDF
黄碧云的后现代性
6
作者 曾丽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79-80,共2页
本文从主题与技巧两方面剖析了香港女作家黄碧云作品的后现代性。其主题的后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对幻灭感的展示,而艺术形式的后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多元、冷漠的叙事与人物淡化上。最后本文对黄碧云后现代性的成因进行了探寻。
关键词 后现代性 艺术形式 女作家 幻灭感 主题 人物 叙事
下载PDF
黄碧云小说中的香港意识与本土认同
7
作者 张眉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5-84,共10页
20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黄碧云,成长于香港"本土意识"逐渐建立的时期,而当她开始从事小说创作时,却又恰逢"中英谈判联合声明"的签署,香港开始进入"倒计时"的回归期。故而黄碧云有不少作品描写的是彼时彼地... 20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黄碧云,成长于香港"本土意识"逐渐建立的时期,而当她开始从事小说创作时,却又恰逢"中英谈判联合声明"的签署,香港开始进入"倒计时"的回归期。故而黄碧云有不少作品描写的是彼时彼地香港社会的变化和香港人的心态和生活状况。文章聚焦于黄碧云笔下的"香港故事",分析其作品中香港本土意识的发展和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碧云 香港意识 身份认同 后殖民 本土认同 后遗民 九七回归
下载PDF
黄碧云“烈性”小说的叙述策略
8
作者 李昕泽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0-44,共5页
香港作家黄碧云的小说《烈女图》与《烈佬传》作为具有互文性的两部文本,皆以“烈”字点题,采用口述作为叙述策略来绘制香港底层群体的浮世绘。尽管两部文本呈现出“暴烈”与“温柔”迥异的叙述风格,但是共同指向作者对于历史想象重构... 香港作家黄碧云的小说《烈女图》与《烈佬传》作为具有互文性的两部文本,皆以“烈”字点题,采用口述作为叙述策略来绘制香港底层群体的浮世绘。尽管两部文本呈现出“暴烈”与“温柔”迥异的叙述风格,但是共同指向作者对于历史想象重构与底层命运观照的创作决心。从创伤表露、口述策略与叙述风格三方面来分析“烈性”小说的记叙策略,可以体悟历史变迁下底层群体在万般苦难下所迸发的坚韧不屈的“烈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碧云 “烈性”小说 叙述策略 《烈女图》 《烈佬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