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庭坚谪居黔、戎时期的词创作研究
1
作者 赵德坤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谪居黔、戎时期,是黄庭坚词创作的重要阶段。较之其他文类之写作,词更能全面细微而真实地描述黄庭坚的精神世界。远赴西南的悲愁、谪居黔、戎的心态、亲朋之间的交往是黄庭坚这一期间词作内容的基本面向,而贯穿其中的是谪居心态的演进... 谪居黔、戎时期,是黄庭坚词创作的重要阶段。较之其他文类之写作,词更能全面细微而真实地描述黄庭坚的精神世界。远赴西南的悲愁、谪居黔、戎的心态、亲朋之间的交往是黄庭坚这一期间词作内容的基本面向,而贯穿其中的是谪居心态的演进之迹。由此形成的凄婉、疏快、豪荡与自然等多种审美品质,则拓展了山谷词的内容,丰富了山谷词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黔、戎时期 词创作 谪居心态
下载PDF
赋可补史:黄庭坚两篇不明律赋与北宋科举及试赋的双向互证
2
作者 黄伟豪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29,共11页
今存黄庭坚律赋仅有两篇,即《位一天下之动赋》和《春秋元气正天端赋》,见《山谷别集》,惟黄?《山谷年谱》及今人皆未系年,后人亦几无论之者。采用双向互证的方法,一方面可从北宋科举试赋推测二赋撰作年代,并按律赋体例对之略加评骘;另... 今存黄庭坚律赋仅有两篇,即《位一天下之动赋》和《春秋元气正天端赋》,见《山谷别集》,惟黄?《山谷年谱》及今人皆未系年,后人亦几无论之者。采用双向互证的方法,一方面可从北宋科举试赋推测二赋撰作年代,并按律赋体例对之略加评骘;另一方面可反过来从二赋引证、反证与廓清长期以来有关北宋科举试赋的若干成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律赋 北宋 科举 双向互证
下载PDF
礼物的流动:论黄庭坚的赠茶诗 被引量:1
3
作者 董灏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88,共7页
茶是宋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礼物,产生了大量的赠茶诗。黄庭坚的茶礼馈赠和诗歌书写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在地方为官,尚未重视茶的礼物功能;中期京中任职,与同僚频繁茶、诗互酬,是赠茶诗创作的繁荣期;后期贬谪各地,赠茶诗减少。茶作为礼... 茶是宋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礼物,产生了大量的赠茶诗。黄庭坚的茶礼馈赠和诗歌书写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在地方为官,尚未重视茶的礼物功能;中期京中任职,与同僚频繁茶、诗互酬,是赠茶诗创作的繁荣期;后期贬谪各地,赠茶诗减少。茶作为礼物,在黄庭坚的生活中发挥了构建社交网络、提供诗歌较量契机、规劝朋友的作用。黄庭坚的赠茶诗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君王处于顶端,上下有序,并且茶作为礼物,主要在持有相同政见的政治团体内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黄庭坚 赠茶诗
下载PDF
灯光烛影中的文人情怀:黄庭坚诗歌意象论
4
作者 杨熹 王荣林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6-50,128,共6页
灯烛是古代诗歌中的独特意象,颇具审美价值。宋以前,灯烛意象常含“孤独”“伤逝”“闺怨”之意,至宋,其文人意趣大开。黄庭坚是宋代文人中描写灯烛较多的诗人,就此深入,既可一窥山谷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与生命感悟,也可从侧面体察宋... 灯烛是古代诗歌中的独特意象,颇具审美价值。宋以前,灯烛意象常含“孤独”“伤逝”“闺怨”之意,至宋,其文人意趣大开。黄庭坚是宋代文人中描写灯烛较多的诗人,就此深入,既可一窥山谷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与生命感悟,也可从侧面体察宋代文人与晚灯夜烛的情感羁绊,感悟宋人于灯光烛影中寄托的文人情怀。从意象概说、意象内蕴及描写归因三方面展开讨论,发现山谷诗中的灯烛意象常以某种固定类型呈现,传达出诗人的苦读之志、思友之意与人生之叹。“灯烛”同书卷与好友之间的情感联系是宋诗独具文人情味之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灯烛意象 宋诗 文人情怀
下载PDF
“落华就实,直造简远”——论黄庭坚宜州之贬诗作的艺术新变
5
作者 丁畅 王友胜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3-68,共6页
论及黄庭坚的诗歌,前人多以“生新瘦硬”“奇崛拗峭”概之,然这种诗歌风貌主要展现在其前期诗歌创作中。宜州之贬乃黄庭坚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在党争文学这一大背景影响下,此时期的黄庭坚在思想及艺术上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意欲走... 论及黄庭坚的诗歌,前人多以“生新瘦硬”“奇崛拗峭”概之,然这种诗歌风貌主要展现在其前期诗歌创作中。宜州之贬乃黄庭坚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在党争文学这一大背景影响下,此时期的黄庭坚在思想及艺术上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意欲走上“平淡自然”“无意与诗”的诗学道路。这种诗学走向使其在章法结构、句法字法、使事用典等方面更为注重外在形式的平易与深层内蕴精到的统一。其诗风亦随着艺术技巧的不断深化而发生转变,追求自然高妙、返璞归真的圆熟之境,并在创作上表现出平淡简放、温柔敦厚及旷达劲健之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南迁宜州 艺术新变 平淡闲远
下载PDF
简论道教文化对黄庭坚诗歌创作的影响
6
作者 冯熙乔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1-54,61,共5页
黄庭坚生活的北宋,是继唐代之后道教兴盛的又一次高潮。黄庭坚受时代与社会的影响,自小慕道,熟谙道教经典,其精神世界、生活情趣及生活方式都有着道教文化的影子,而其诗歌创作更是集中凸显了道教文化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黄庭坚道教观形... 黄庭坚生活的北宋,是继唐代之后道教兴盛的又一次高潮。黄庭坚受时代与社会的影响,自小慕道,熟谙道教经典,其精神世界、生活情趣及生活方式都有着道教文化的影子,而其诗歌创作更是集中凸显了道教文化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黄庭坚道教观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且论述了道教文化在黄诗中的具体表现以及道教文化对山谷诗论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以内丹学思想为重要内容的士大夫道教文化中,道教褪去了许多宗教色彩,而成为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收束心性的自我修养方式、高雅清峻的生活方式和淡泊自然的养生之道”。同时,道教文化及其相关事物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内容,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山谷诗歌创作的题材、素材,而道教文化中的一些概念、术语也有助于山谷诗论的构建和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道教文化 内丹学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论黄庭坚的墨竹题咏七绝
7
作者 陈麦歧 《贵州文史丛刊》 2023年第1期33-40,共8页
墨竹诗是古人在墨竹画上题咏的诗句。黄庭坚是北宋墨竹诗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墨竹诗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黄庭坚的墨竹诗承袭了唐代以来的创作风格,但又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即将创作的视角从关注画作本身转移到关注画家本人... 墨竹诗是古人在墨竹画上题咏的诗句。黄庭坚是北宋墨竹诗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墨竹诗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黄庭坚的墨竹诗承袭了唐代以来的创作风格,但又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即将创作的视角从关注画作本身转移到关注画家本人上。他的这种创作方法拓宽了墨竹诗的表现内容,有助于读诗者从画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构思和创作过程等方面更为细致地了解和赏析绘画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墨竹 题画诗
下载PDF
从黄庭坚茶诗创作看北宋文人崇雅风尚
8
作者 褚晓文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5-112,共8页
北宋时期,随着崇雅风尚兴盛,茶诗创作成为文人抒写情怀、寄托理想的方式。黄庭坚一生与茶结缘,其茶诗用喻新奇、用典灵活、构境幽远,展现出尚雅脱俗的意趣追求。从时代背景、表现方法、内涵意蕴等方面入手,梳理、分析黄庭坚的茶诗创作,... 北宋时期,随着崇雅风尚兴盛,茶诗创作成为文人抒写情怀、寄托理想的方式。黄庭坚一生与茶结缘,其茶诗用喻新奇、用典灵活、构境幽远,展现出尚雅脱俗的意趣追求。从时代背景、表现方法、内涵意蕴等方面入手,梳理、分析黄庭坚的茶诗创作,有助于领略北宋茶事活动的样貌特征以及把握茶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茶诗 崇雅风尚 茶文化
下载PDF
“前身邺下刘公干”现象考释
9
作者 刘洪强 刘翠红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4,共7页
唐代小说《玄怪录》中县吏顾总生前为刘桢;同时代小说《纂异记》写刘桢、谢庄与鲍照同游;北宋黄庭坚在诗中写下“前身邺下刘公干”;清初魏耕认为“前身知得是刘桢”;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甄后》写刘仲堪是刘桢后身。这些小说、传... 唐代小说《玄怪录》中县吏顾总生前为刘桢;同时代小说《纂异记》写刘桢、谢庄与鲍照同游;北宋黄庭坚在诗中写下“前身邺下刘公干”;清初魏耕认为“前身知得是刘桢”;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甄后》写刘仲堪是刘桢后身。这些小说、传说或诗歌构成饶有趣味的“前身刘公干”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刘桢才气过人,后世人们对他很敬佩;二是刘桢离经叛道,人们对他很好奇;三是刘桢创作优美,人们喜欢他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桢 顾总 黄庭坚 魏耕 甄后
下载PDF
由黄庭坚《宜州乙酉家乘》对宋人沐浴观的考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金柱 许启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70,共7页
考察一个民族在某一阶段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公德意识,从这个民族对洗浴的观念入手,不失为切入点之一。沐浴是一种有规律的身体清洗,从社会公德的角度,重要的是去除体味。社会角色越显贵,公众色彩越浓重者,这种需要越必要、越强烈。所以,... 考察一个民族在某一阶段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公德意识,从这个民族对洗浴的观念入手,不失为切入点之一。沐浴是一种有规律的身体清洗,从社会公德的角度,重要的是去除体味。社会角色越显贵,公众色彩越浓重者,这种需要越必要、越强烈。所以,选择社会名流作为审视对象,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黄庭坚在宜州期间写下的日记《宜州乙酉家乘》,是其人生最后阶段的真实生活写照。在生命结束前夕,黄庭坚能够按照宋时士人约定俗成的频率洗浴,可以想见其有规律的严谨生活,也可想见其社会意识之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沐浴 黄庭坚 考察
下载PDF
论黄庭坚诗学思想和书法理论的互通与互补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水照 由兴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97,共12页
黄庭坚注重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的精神互通,“免俗”是其文学、艺术观中一贯的主张和核心思想。山谷以重“韵”作为品评文艺作品的标准,在形式上则求“拙”。其诗论同书论中有通过诗、书外在现象来达到本质的观念,通过字句推敲、点画模... 黄庭坚注重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的精神互通,“免俗”是其文学、艺术观中一贯的主张和核心思想。山谷以重“韵”作为品评文艺作品的标准,在形式上则求“拙”。其诗论同书论中有通过诗、书外在现象来达到本质的观念,通过字句推敲、点画模拟来实现精神上相似,“自成一家”是他一生中对诗、书的不倦追求。山谷晚年的诗、书创作形成了互补,成为其情感表达的双重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诗学思想 书法理论 互通 互补
下载PDF
黄庭坚题画诗、跋的数量、内容及创作取向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红阳 王宾旗 程亮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33-338,共6页
对黄庭坚的题画诗、跋进行了研究,目的是对黄庭坚的题画诗、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发掘其蕴涵的绘画理论与思想。通过文献整理与检索,收集整理出黄庭坚现存的所有题画诗、跋,对其进行了数量上的统计,创作内容上的梳理,创作取向上的阐述。
关键词 黄庭坚 题画诗、跋 数量、内容 创作取向
下载PDF
论黄庭坚词题材的世俗化倾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文良 木斋 《殷都学刊》 2008年第4期75-78,共4页
北宋的主要词人中,张先、苏轼用词书写士大夫自我的日常生活,代表着宋词士大夫化的走向;而黄庭坚词,除了反应士大夫生活外,还把目光凝聚于普通平民的生活。从题材上看,浓厚的平民化、世俗化,是黄庭坚词的一个重要特征。黄词题材上的世... 北宋的主要词人中,张先、苏轼用词书写士大夫自我的日常生活,代表着宋词士大夫化的走向;而黄庭坚词,除了反应士大夫生活外,还把目光凝聚于普通平民的生活。从题材上看,浓厚的平民化、世俗化,是黄庭坚词的一个重要特征。黄词题材上的世俗化倾向,是北宋中期、后期词人努力开拓词境的表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世俗化 士大夫化 词境
下载PDF
论黄庭坚的书法美学观和书法创作成就 被引量:7
14
作者 文师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8-101,共4页
黄庭坚在书法理论上提倡“自成一家”,重视“学养韵味”,开创了以禅喻书的品评方式;其书法创作成就主要在行书和草书两个方面,行书中内收外放的结构,狂草中动静相间的章法,体现了作者旷达而深沉的文人性格。
关键词 黄庭坚 书法理论 行书 草书
下载PDF
韵——黄庭坚书论的核心思想 被引量:4
15
作者 邹建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韵是黄庭坚书论的核心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韵通论书画诗文;将"怒"、"渴"之美纳入韵的审美体系;把人品、学养视为"韵胜"的重要审美标准。黄庭坚对韵的极力标举,不仅拓展了韵的审美内涵,提升了书... 韵是黄庭坚书论的核心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韵通论书画诗文;将"怒"、"渴"之美纳入韵的审美体系;把人品、学养视为"韵胜"的重要审美标准。黄庭坚对韵的极力标举,不仅拓展了韵的审美内涵,提升了书法的审美意境,突显了书法的生命意识,而且体现了黄庭坚对艺术境界和人生境界相统一的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书论
下载PDF
论黄庭坚对韩愈诗歌的接受 被引量:3
16
作者 谷曙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48-155,共8页
黄庭坚对韩愈诗歌的接受、钦许基本停留在诗艺诗法的技巧层面。在实际创作中,韩诗作为一个重要艺术渊源,是黄庭坚进一步学杜的艺术中介。黄之学韩堪称学而不泥、学而能变的典范,"以文为诗"是韩、黄二家诗艺术上息息相关的中... 黄庭坚对韩愈诗歌的接受、钦许基本停留在诗艺诗法的技巧层面。在实际创作中,韩诗作为一个重要艺术渊源,是黄庭坚进一步学杜的艺术中介。黄之学韩堪称学而不泥、学而能变的典范,"以文为诗"是韩、黄二家诗艺术上息息相关的中心线索。中国古典诗歌"变唐入宋"的大转关始于杜甫、韩愈而成于苏轼、黄庭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韩愈 诗歌 接受
下载PDF
“逆笔”:翁方纲论黄庭坚学杜 被引量:8
17
作者 唐芸芸 《云梦学刊》 2011年第1期99-102,共4页
黄庭坚学杜,历来学者都十分关注。翁方纲重新加以考究,以"逆笔"命名,并为其诗中用典作了新的定义。但由于没有贯彻他所透析的"逆笔"之术,翁方纲自己的诗作则多成了典故的罗列。
关键词 翁方纲 杜甫 黄庭坚 逆笔 用典
下载PDF
试论禅对黄庭坚诗幽默风格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115-119,共5页
禅、幽默、诗三者的关系之密切,在黄庭坚诗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文字禅”及禅家的“游戏三昧”,使得黄庭坚以幽默诗的手段来反映其对“治心养气”的境界的追求。而“打诨通禅”将杂剧与禅联系起来,这也就是黄庭坚提出的“作诗如作杂... 禅、幽默、诗三者的关系之密切,在黄庭坚诗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文字禅”及禅家的“游戏三昧”,使得黄庭坚以幽默诗的手段来反映其对“治心养气”的境界的追求。而“打诨通禅”将杂剧与禅联系起来,这也就是黄庭坚提出的“作诗如作杂剧”的技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风格 黄庭坚 诗歌 艺术风格 艺术形式 语言 结构
下载PDF
朱熹与黄庭坚诗学的离与合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0-125,共6页
针对南宋诗坛学苏者或流于恣肆驰骋、学黄者多务为锻炼雕刻,朱熹从其"这文章皆是从道中流出"的文学本体论出发,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诗学思想,其中与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学有合有离:合者如重道德修养、养心治性与"诗见得... 针对南宋诗坛学苏者或流于恣肆驰骋、学黄者多务为锻炼雕刻,朱熹从其"这文章皆是从道中流出"的文学本体论出发,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诗学思想,其中与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学有合有离:合者如重道德修养、养心治性与"诗见得人";倡儒家"温柔敦厚"之诗教;讲究诗之法度,主张循序渐进;黜浮华之习气。离者如欣赏自然平淡之作,反对刻意费力之作;尊古非律;反对无益的唱和之风,认为"失其自然之趣",不如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黄庭坚诗学
下载PDF
苏轼、黄庭坚七律创作技法之异同及其人格异趣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立荣 《晋阳学刊》 CSSCI 2012年第2期119-124,共6页
苏轼、黄庭坚的七律诗风差异很大,如果以黄庭坚七律作为七律发展过程中的正体,苏轼七律则属变体,二人的合力将北宋的七律创作推向了高峰。从句法、炼字、用典、虚词运用、格式新变等方面比较,可见二人七律创作技法之异同,及在七律技法... 苏轼、黄庭坚的七律诗风差异很大,如果以黄庭坚七律作为七律发展过程中的正体,苏轼七律则属变体,二人的合力将北宋的七律创作推向了高峰。从句法、炼字、用典、虚词运用、格式新变等方面比较,可见二人七律创作技法之异同,及在七律技法上的继承与新变。从对苏、黄二人七律技巧的分析,可以看出苏、黄人格之异趣:苏轼外纵而内敛,黄庭坚却外敛而内纵,这种结论与学界对二人性格的研究与论述正好相反。希望通过对二人七律技巧这一现象的分析,把握其时代特征,特别是诗人的人格异趣,以推进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希望通过此文的分析,能为学界在诗人诗作的研究上提供方法论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黄庭坚 七律创作技法 人格异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