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ng the Evolution of Cursive Script from Huang Xingjian' s Pencraft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1
作者 Wu Xuehu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9-294,共6页
Cursive script has experienced a dramatic evolution in Song Dynasty,in which the expression changed from enthusiasm to rational description,thus the pencraft of cursive script and philosophy innovation also changed si... Cursive script has experienced a dramatic evolution in Song Dynasty,in which the expression changed from enthusiasm to rational description,thus the pencraft of cursive script and philosophy innovation also changed significantly.As a representative calligrapher in Song Dynasty,Huang Tingjian has maintained the philosophy of "pencraft in script" and emphasized the standard of cursive script.Considering the case of Huang' s perception of pencraft and his practical creation,we observed the transforming of calligraphy forms and a broader aesthetic connotation in So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进化 理念创新 转化形式 宋代 黄庭坚
下载PDF
黄庭坚对陶渊明的阐释与接受——从唐宋陶诗接受的整体出发
2
作者 钱志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8,共17页
陶渊明在思想与艺术两方面都对后来文学史产生巨大影响,其思想与儒及释道相涉,而又构成一种独立影响历史。陶诗在唐代尚属局部的经典,至宋代则上升为全面的经典,苏轼、黄庭坚在这一接受史过程中是起决定作用的。苏轼运用辩证的艺术思想... 陶渊明在思想与艺术两方面都对后来文学史产生巨大影响,其思想与儒及释道相涉,而又构成一种独立影响历史。陶诗在唐代尚属局部的经典,至宋代则上升为全面的经典,苏轼、黄庭坚在这一接受史过程中是起决定作用的。苏轼运用辩证的艺术思想来论陶,突破了仅以平淡论陶的传统阐释方式,黄庭坚也从自然与法度的辩证结合来认识陶诗的高度。苏黄的观点为南宋以后诸家广泛接受,开启了陶诗接受新的历史。黄庭坚对陶渊明独立的个性、忠义的行为有较强的呼应,其对陶渊明的阐释,往往与庄、禅结合。黄庭坚突破模拟式的学陶法,以一种学而不为、自成一家的再创造的学古方法来学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苏轼 陶诗接受史 陶诗评论史 唐宋学陶
下载PDF
黄庭坚谪居黔、戎时期的词创作研究
3
作者 赵德坤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谪居黔、戎时期,是黄庭坚词创作的重要阶段。较之其他文类之写作,词更能全面细微而真实地描述黄庭坚的精神世界。远赴西南的悲愁、谪居黔、戎的心态、亲朋之间的交往是黄庭坚这一期间词作内容的基本面向,而贯穿其中的是谪居心态的演进... 谪居黔、戎时期,是黄庭坚词创作的重要阶段。较之其他文类之写作,词更能全面细微而真实地描述黄庭坚的精神世界。远赴西南的悲愁、谪居黔、戎的心态、亲朋之间的交往是黄庭坚这一期间词作内容的基本面向,而贯穿其中的是谪居心态的演进之迹。由此形成的凄婉、疏快、豪荡与自然等多种审美品质,则拓展了山谷词的内容,丰富了山谷词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黔、戎时期 词创作 谪居心态
下载PDF
论黄庭坚诗歌的转折类型与特点
4
作者 贾兵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9-23,共5页
黄庭坚诗歌的转折主要有表现对象的转换、表达方式的变化、情感状态的起伏、叙事内容的曲折和时空变换五种主要形式。在表现对象的转换时以平行、对立、冲突的结构形式对应不同的主题;在表达方式的变化中通过个别词语的双关作用连接上下... 黄庭坚诗歌的转折主要有表现对象的转换、表达方式的变化、情感状态的起伏、叙事内容的曲折和时空变换五种主要形式。在表现对象的转换时以平行、对立、冲突的结构形式对应不同的主题;在表达方式的变化中通过个别词语的双关作用连接上下文;在情感状态的起伏方面使作品呈现出抑扬变化的抒情效果,表现复杂的心态;在叙事时通过曲折的表达增加情节吸引力,展现祸福变化的无常人生;在时空变换上很少依靠题画诗的突然性叙述层级变化追求震惊效果,而多表达对画面境界的向往。体现了宋诗在唐诗意境美之外,通过表达形式的探索,构建独特美学风貌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诗歌 转折 类型
下载PDF
“前身邺下刘公干”现象考释
5
作者 刘洪强 刘翠红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4,共7页
唐代小说《玄怪录》中县吏顾总生前为刘桢;同时代小说《纂异记》写刘桢、谢庄与鲍照同游;北宋黄庭坚在诗中写下“前身邺下刘公干”;清初魏耕认为“前身知得是刘桢”;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甄后》写刘仲堪是刘桢后身。这些小说、传... 唐代小说《玄怪录》中县吏顾总生前为刘桢;同时代小说《纂异记》写刘桢、谢庄与鲍照同游;北宋黄庭坚在诗中写下“前身邺下刘公干”;清初魏耕认为“前身知得是刘桢”;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甄后》写刘仲堪是刘桢后身。这些小说、传说或诗歌构成饶有趣味的“前身刘公干”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刘桢才气过人,后世人们对他很敬佩;二是刘桢离经叛道,人们对他很好奇;三是刘桢创作优美,人们喜欢他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桢 顾总 黄庭坚 魏耕 甄后
下载PDF
以诗法为文法:黄庭坚文章学理论构建及其创作实践
6
作者 钟诗雅 吴中胜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7-52,共6页
江西诗派有门可入,有法可循,在北宋中后期至南宋影响广泛,蔚为大观。黄庭坚虽以诗名世,但其对文法也有所探索,他打通诗法与文法的界限,从诗法中抽绎出文法,涉及“篇法”“句法”“字法”“用事之法”等方面,提出了“法度”“关键”“布... 江西诗派有门可入,有法可循,在北宋中后期至南宋影响广泛,蔚为大观。黄庭坚虽以诗名世,但其对文法也有所探索,他打通诗法与文法的界限,从诗法中抽绎出文法,涉及“篇法”“句法”“字法”“用事之法”等方面,提出了“法度”“关键”“布置”等概念,用以指导文章创作,之后经由门人后学继承发挥,影响深远,促进了南宋文章学之深化。而黄庭坚本人也因其诗律精深,故在“近于诗者”的短篇文章创作方面取得佳绩,有文章“愈小愈工”之称,他的题跋、尺牍等短篇文章精巧蕴藉、富含理趣,其中很多谈论做人、治学、诗文的文字,有精辟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诗法 文法 以诗法为文法
下载PDF
赋可补史:黄庭坚两篇不明律赋与北宋科举及试赋的双向互证
7
作者 黄伟豪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9-29,共11页
今存黄庭坚律赋仅有两篇,即《位一天下之动赋》和《春秋元气正天端赋》,见《山谷别集》,惟黄?《山谷年谱》及今人皆未系年,后人亦几无论之者。采用双向互证的方法,一方面可从北宋科举试赋推测二赋撰作年代,并按律赋体例对之略加评骘;另... 今存黄庭坚律赋仅有两篇,即《位一天下之动赋》和《春秋元气正天端赋》,见《山谷别集》,惟黄?《山谷年谱》及今人皆未系年,后人亦几无论之者。采用双向互证的方法,一方面可从北宋科举试赋推测二赋撰作年代,并按律赋体例对之略加评骘;另一方面可反过来从二赋引证、反证与廓清长期以来有关北宋科举试赋的若干成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律赋 北宋 科举 双向互证
下载PDF
黄庭坚行书《苦笋赋》考
8
作者 杨帆 张乂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5期27-35,共9页
黄庭坚创作《苦笋赋》的时间在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初夏。因知笋而吃笋,因思笋而乞笋,因悟笋而写笋,这是黄庭坚创作《苦笋赋》的缘由。而黄庭坚的门生廖铎、宗亲黄斌老,是促成其创作《苦笋赋》的两个重要人物。南宋以来的文献不仅... 黄庭坚创作《苦笋赋》的时间在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初夏。因知笋而吃笋,因思笋而乞笋,因悟笋而写笋,这是黄庭坚创作《苦笋赋》的缘由。而黄庭坚的门生廖铎、宗亲黄斌老,是促成其创作《苦笋赋》的两个重要人物。南宋以来的文献不仅著录《苦笋赋》的赋文内容,也记载《苦笋赋》的递藏情况,还记录《苦笋赋》的书法行款、用印,以及传移摹写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苦笋赋》 书文并美 廖铎 黄斌老
下载PDF
“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论黄庭坚南贬宜州诗词的文学意涵与文化价值
9
作者 丁畅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5-81,共7页
黄庭坚晚年在政治生活中的渐趋沉沦与元祐新旧党争密切相关。其政治命运因《神宗实录》案一事发生转折,崇宁年间三立“元祐党人碑”事件加深了他废黜被贬的命运,其《荆南承天院记》一文由于涉及党争成为其“羁管宜州,魂留异域”的直接... 黄庭坚晚年在政治生活中的渐趋沉沦与元祐新旧党争密切相关。其政治命运因《神宗实录》案一事发生转折,崇宁年间三立“元祐党人碑”事件加深了他废黜被贬的命运,其《荆南承天院记》一文由于涉及党争成为其“羁管宜州,魂留异域”的直接原因。在偃蹇仕途生活的影响之下,他南贬宜州诗词的主题意蕴集中于抒怨愤、思挚友、悟禅理、咏风物等多维指向,艺术风貌主要昭显出平淡自然、无意于诗的诗学走向,在构思布局、句法字法、使事用典等方面实现了外在的“平”与内蕴“不平”的统一。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讽兴曲喻、兴寄高远,既有温柔敦厚之风,又不乏平淡闲远与旷达劲健,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文学意涵和地域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贬谪诗 宜州 艺术新变 文化价值
下载PDF
论江湜的诗歌取径
10
作者 余乐川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江湜历来被视为晚清宋诗派的先驱,详察其诗歌取径,可发现黄庭坚、孟郊和杨万里对他的影响最深。江湜早年用力于山谷诗,并得其以文为诗之法。中年以后,由于秉持着诗学独立的信念,力求从江西派的笼罩中走出来,遂走上了杨万里同样走过的道... 江湜历来被视为晚清宋诗派的先驱,详察其诗歌取径,可发现黄庭坚、孟郊和杨万里对他的影响最深。江湜早年用力于山谷诗,并得其以文为诗之法。中年以后,由于秉持着诗学独立的信念,力求从江西派的笼罩中走出来,遂走上了杨万里同样走过的道路,即以白描为作诗的主要手段。而由于他一生颠沛于道路,遭际坎坷,故于孟郊极有心契,孟郊的精神,深刻影响着江湜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湜 诗歌取径 黄庭坚 杨万里 孟郊 以文为诗 白描
下载PDF
黄庭坚《煎茶赋》与宋代茶文化
11
作者 李光生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27-33,共7页
黄庭坚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其贬官于蜀地所作的《煎茶赋》,是宋代唯一以茶事为主轴的作品,反映了宋代丰富的茶文化现象,具体体现在:宋代“煎茶”与“点茶”混用的情形,呈现感官评鉴与名茶次第,批评唐代以来的饮茶观念并创新饮茶养... 黄庭坚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其贬官于蜀地所作的《煎茶赋》,是宋代唯一以茶事为主轴的作品,反映了宋代丰富的茶文化现象,具体体现在:宋代“煎茶”与“点茶”混用的情形,呈现感官评鉴与名茶次第,批评唐代以来的饮茶观念并创新饮茶养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煎茶赋》 茶文化
下载PDF
阅读史视野下的宋代士人与读书——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考察
12
作者 王灿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4年第3期7-23,共17页
读者与文本的交流,除了形成文学作品的意义,阅读文本往往也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转换,读书诗就是此类典范,但一般论者往往忽视其史料价值。北宋承五代之乱,社会秩序以及道德伦常受到严重破坏,知识分子为了重建社会秩序以及道德伦常,因而也... 读者与文本的交流,除了形成文学作品的意义,阅读文本往往也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转换,读书诗就是此类典范,但一般论者往往忽视其史料价值。北宋承五代之乱,社会秩序以及道德伦常受到严重破坏,知识分子为了重建社会秩序以及道德伦常,因而也产生一股自我理性反省的时代思潮。这一时期,由于科举规模与内容的扩大、书籍出版的技术革新,加之“诗从书中来”的风气渐盛,读书诗由此兴起。在阅读史的视野下,尝试通过对黄庭坚及其读书诗的研究,借以探察宋代士人关于阅读的各类活动,并兼而论述读书诗的史料价值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史 读书诗 黄庭坚 宋代 士人
下载PDF
论黄庭坚诗学思想和书法理论的互通与互补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水照 由兴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97,共12页
黄庭坚注重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的精神互通,“免俗”是其文学、艺术观中一贯的主张和核心思想。山谷以重“韵”作为品评文艺作品的标准,在形式上则求“拙”。其诗论同书论中有通过诗、书外在现象来达到本质的观念,通过字句推敲、点画模... 黄庭坚注重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的精神互通,“免俗”是其文学、艺术观中一贯的主张和核心思想。山谷以重“韵”作为品评文艺作品的标准,在形式上则求“拙”。其诗论同书论中有通过诗、书外在现象来达到本质的观念,通过字句推敲、点画模拟来实现精神上相似,“自成一家”是他一生中对诗、书的不倦追求。山谷晚年的诗、书创作形成了互补,成为其情感表达的双重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诗学思想 书法理论 互通 互补
下载PDF
由黄庭坚《宜州乙酉家乘》对宋人沐浴观的考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金柱 许启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70,共7页
考察一个民族在某一阶段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公德意识,从这个民族对洗浴的观念入手,不失为切入点之一。沐浴是一种有规律的身体清洗,从社会公德的角度,重要的是去除体味。社会角色越显贵,公众色彩越浓重者,这种需要越必要、越强烈。所以,... 考察一个民族在某一阶段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公德意识,从这个民族对洗浴的观念入手,不失为切入点之一。沐浴是一种有规律的身体清洗,从社会公德的角度,重要的是去除体味。社会角色越显贵,公众色彩越浓重者,这种需要越必要、越强烈。所以,选择社会名流作为审视对象,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黄庭坚在宜州期间写下的日记《宜州乙酉家乘》,是其人生最后阶段的真实生活写照。在生命结束前夕,黄庭坚能够按照宋时士人约定俗成的频率洗浴,可以想见其有规律的严谨生活,也可想见其社会意识之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沐浴 黄庭坚 考察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修改传播现象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世前 李朝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83,共3页
中国古代诗词中存在一种对名篇佳句进行修改的现象,这些修改既促进了原有作品的传播,也使其自身随之广为流传。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这种现象与其传播源多为权威人物以及符合两面之词理论有关。
关键词 诗词 传播现象 黄庭坚 苏轼 秦观
下载PDF
黄庭坚题画诗、跋的数量、内容及创作取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红阳 王宾旗 程亮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33-338,共6页
对黄庭坚的题画诗、跋进行了研究,目的是对黄庭坚的题画诗、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发掘其蕴涵的绘画理论与思想。通过文献整理与检索,收集整理出黄庭坚现存的所有题画诗、跋,对其进行了数量上的统计,创作内容上的梳理,创作取向上的阐述。
关键词 黄庭坚 题画诗、跋 数量、内容 创作取向
下载PDF
论黄庭坚词题材的世俗化倾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文良 木斋 《殷都学刊》 2008年第4期75-78,共4页
北宋的主要词人中,张先、苏轼用词书写士大夫自我的日常生活,代表着宋词士大夫化的走向;而黄庭坚词,除了反应士大夫生活外,还把目光凝聚于普通平民的生活。从题材上看,浓厚的平民化、世俗化,是黄庭坚词的一个重要特征。黄词题材上的世... 北宋的主要词人中,张先、苏轼用词书写士大夫自我的日常生活,代表着宋词士大夫化的走向;而黄庭坚词,除了反应士大夫生活外,还把目光凝聚于普通平民的生活。从题材上看,浓厚的平民化、世俗化,是黄庭坚词的一个重要特征。黄词题材上的世俗化倾向,是北宋中期、后期词人努力开拓词境的表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世俗化 士大夫化 词境
下载PDF
论黄庭坚的书法美学观和书法创作成就 被引量:7
18
作者 文师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8-101,共4页
黄庭坚在书法理论上提倡“自成一家”,重视“学养韵味”,开创了以禅喻书的品评方式;其书法创作成就主要在行书和草书两个方面,行书中内收外放的结构,狂草中动静相间的章法,体现了作者旷达而深沉的文人性格。
关键词 黄庭坚 书法理论 行书 草书
下载PDF
山谷诗的自由王国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立尧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71,共12页
黄庭坚作为宋诗的典型,在诗艺的诸多层面继承并拓展了传统,成为"句法诗学"的集大成者。语序是山谷"句法"的核心之一,平仄、节奏以及押韵等因素限制了诗歌语序的形成,但经过诗人的自觉追求,可造就一类特殊格调。山谷... 黄庭坚作为宋诗的典型,在诗艺的诸多层面继承并拓展了传统,成为"句法诗学"的集大成者。语序是山谷"句法"的核心之一,平仄、节奏以及押韵等因素限制了诗歌语序的形成,但经过诗人的自觉追求,可造就一类特殊格调。山谷的"用典法"已构成了一套独特的"典故体系",其重要方法如"用全语""错本旨"等多能体现其"瘦硬"精神,而用典的"程式化"更是宋人诗学的一大异观。在"远境"的追求中,山谷于"篇中远"及"句中远"独擅胜场,以句法的承接、断裂、省略来营造"句中远",则更具"山谷风味"。要之,黄庭坚的"句法诗学"为古典诗歌带来了全面突破,已足以构成一座诗歌领域的"自由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语序 用全语 错本旨 典故程式 远境
下载PDF
唐宋与吐蕃间的西北茶叶之路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离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41,共8页
北宋黄庭坚所撰《叔父给事行状》记载了北宋川陕地区所产茶叶在于阗、吐蕃地区的传输情况。提到洋州(在今陕南地区)所产西乡茶自北宋河州茶场输入安多吐蕃木波部族,然后又被木波等部族贩运到吐蕃腹心地区三耶寺、龙谷(雅垄河谷),传输路... 北宋黄庭坚所撰《叔父给事行状》记载了北宋川陕地区所产茶叶在于阗、吐蕃地区的传输情况。提到洋州(在今陕南地区)所产西乡茶自北宋河州茶场输入安多吐蕃木波部族,然后又被木波等部族贩运到吐蕃腹心地区三耶寺、龙谷(雅垄河谷),传输路线与唐蕃古道重合,是目前所知关于陕川甘青藏线西北茶马古道最早的记载,对研究宋代茶马古道史、茶叶在西藏、青海、甘肃藏区和西域传输史以及吐蕃与唐宋时期中原王朝关系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茶马贸易 吐蕃 唐蕃古道 茶马古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