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1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volution of Landscape Layout Concept of Lingnan Taoist Zuting Temples in the Qing Dynasty
1
作者 Chaohui Lin 《Natural Resources》 2023年第8期121-133,共13页
The replacement of Lingnan Taoist Zuting Temples from Lingbao Sect to Quanzhen Sect in the Qing Dynasty has led to the change of the layout of Taoist temples on Luofu Mountai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researc... The replacement of Lingnan Taoist Zuting Temples from Lingbao Sect to Quanzhen Sect in the Qing Dynasty has led to the change of the layout of Taoist temples on Luofu Mountai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research, image comparison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paper explores how the layout of the Taoist temples on Luofu Mountain evolved from the Four Taoist Temples in the Gehong period to the Five Taoist Temples in the Qing Dynas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aoist ideologies, aiming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layout of Lingnan Taoism Zuting Temple in the Qi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ofu Mountain taoist Temple TAOISM Layout Concept
下载PDF
“道家式教师”:缘由、内涵与本土探索方法
2
作者 刘峻杉 孙钰欣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道家式教师”是近30年来西方学者提出和使用的概念。它是道家思想在教师形象和行为上的反映。在已有研究中,“道家式教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能够以“静”守住教师人格和身份的“本真”,以“接纳”带来对全体学生的“包容”,以“无为... “道家式教师”是近30年来西方学者提出和使用的概念。它是道家思想在教师形象和行为上的反映。在已有研究中,“道家式教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能够以“静”守住教师人格和身份的“本真”,以“接纳”带来对全体学生的“包容”,以“无为”开展自然流动式的教学。对“道家式教师”进行本土探索和现代转化需要以研究方法上的思考为前提,注重从先秦道家经典中探索“道家式教师”的理论原型,通过理论比较来构建其现代教育场域中的概念内涵,并以实证研究来探索其可行性,这有助于这个概念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理论和实践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道家式教师” 本土探索 现代转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建构与层累:汉末以来董奉形象变化考述
3
作者 吴志远 李孟霞 蔡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91,共12页
董奉是一位汉魏之交长期活动于江南一带的民间巫师,在庐山归隐终老后,被后世塑造成一位道教仙人的形象,与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其标志性符号有“福山”“杏林”等。然而,董奉的形象并非一直以“神医”得以彰显,而是经历了从... 董奉是一位汉魏之交长期活动于江南一带的民间巫师,在庐山归隐终老后,被后世塑造成一位道教仙人的形象,与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其标志性符号有“福山”“杏林”等。然而,董奉的形象并非一直以“神医”得以彰显,而是经历了从神仙到神医的转变。自汉末以来,董奉的人物形象经历了三次建构:从葛洪《神仙传》中的道教仙人形象记载,到唐宋时期对其仙人身份的官方敕封和道教徒推广,再到元代以后逐渐由文人士大夫对其医者形象的再次书写,董奉的形象经历了民间巫祝—官封神灵—仁心良医的转变。董奉形象的第一次建构缘于早期道教争取官方与民间支持的发展策略筹划;第二次建构则缘于唐宋时期国家意志与地方传统结合下地方宗教对合法获得收益与支持的认识实践方式;第三次重构的原因主要是元明时期医者地位的提升,以及文人士大夫赞誉医者或借喻标榜自身德行的儒医结合倾向的具体表现。但在这几次形象建构中,董奉的超自然属性没有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有新的神迹,而且因后人加注而屡遭失载,进而限制了董奉信仰的广泛流传。经过这三次人物形象建构后,与华佗、张仲景不同,董奉在元代之后甚至未成为十大名医配飨三皇。而民间、官方对董奉的态度,也从魏晋时期的民间崇拜,至唐宋时期官方认可并大加敕封,南宋后已变为“事迹失注”,最终成为元以来文人士大夫赠答歌颂的良医标杆,并被固定下来至今日。在董奉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完成了从神仙到神医的转变,体现了历史人物建构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奉 人物形象 道教仙人 良医
下载PDF
在现代性困惑中发现东方--劳伦斯·宾雍与道家美学
4
作者 宋伟 王同森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148,140,160,共10页
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科学主义的兴盛和宗教信仰的式微,现代性问题的不断激化加剧了欧洲对自身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不满。西方学者在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的过程中,不仅试图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寻求化解现代性矛盾的方法,同时也转向东方探寻一... 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科学主义的兴盛和宗教信仰的式微,现代性问题的不断激化加剧了欧洲对自身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不满。西方学者在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的过程中,不仅试图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寻求化解现代性矛盾的方法,同时也转向东方探寻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以此来“疗愈”文化和心理上的焦虑。中国道家美学精神的价值在反思现代性的时代议题下被重新发掘出来。英国诗人、艺术批评家和汉学家劳伦斯·宾雍以中国艺术为载体对道家美学精神的阐扬,不仅加快了欧洲重估中国艺术和美学价值的历史进程,同时对西方物我失衡的宇宙观和科学原则至上的时代艺术观进行反拨和纠偏,促成了欧洲现代主义对中国艺术美学的吸收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宾雍 道家美学 现代性 跨文化
下载PDF
道家美学视角下民宿设计的问题及创新研究
5
作者 徐兰兰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4,共5页
道家美学强调自然、返璞归真、无为而治等理念,否定违反自然本性的形式主义。民宿作为新兴旅游产业居住模式,所处地位决定了其应有别于一般旅馆设计。目前以城市周边延伸至乡村的民宿,大多依赖景区统一建设或民房改造,设计风格趋于同质... 道家美学强调自然、返璞归真、无为而治等理念,否定违反自然本性的形式主义。民宿作为新兴旅游产业居住模式,所处地位决定了其应有别于一般旅馆设计。目前以城市周边延伸至乡村的民宿,大多依赖景区统一建设或民房改造,设计风格趋于同质,缺乏特色且偏离自然发展的生态理念。依据道家美学“道法自然”的核心观点,总结城乡民宿设计现有目标定位模糊、设计形式雷同、传统美学欠缺的问题,从选址、形式及空间组合方面提出了崇尚自然、去繁就简、虚实无形、知白守黑的创新设计方法。文章探讨了提升居住品质、延续地域文化风貌、体现人文与自然融合共生的道家美学理念,为丰富住宿体验,促进人居生态环境改善,助力城市周边及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美学 民宿 返璞归真 设计创新
下载PDF
道言“悖反”与“象”化言说——道家语言思想中的生态观念探讨
6
作者 吴承笃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道家思想家希望通过回到人类前文明时代来解决当时严重的社会危机,体现在语言哲学中就是对名言思维的批判、对语言表达局限性的反思,试图通过重构语言与真实世界的关系,实现人向自我的本真复归。“道不可言”是道家语言哲学的起点,以老... 道家思想家希望通过回到人类前文明时代来解决当时严重的社会危机,体现在语言哲学中就是对名言思维的批判、对语言表达局限性的反思,试图通过重构语言与真实世界的关系,实现人向自我的本真复归。“道不可言”是道家语言哲学的起点,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家们认为,对于大道和本真世界的表达不能执着于名言的方式。真正的自然的语言应符合自然无为的大道品格,能够实现道言合一、言能及物的目的。在道家的理论中,以象达意是道说的主要方式,“象”化言说是解决形而上与形而下、可说与不可说、道与物之关系的机枢。象作为无言的存在,是物的存在的本源呈现,能够传达更为丰富的生态意义。道家语言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当前生态话语的探索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生态话语 言说方式
下载PDF
谈音韵学在敦煌道教文献校勘中的作用
7
作者 郜同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敦煌道教文献中有不少韵文,对这些韵文的韵脚进行分析,可以解决一些校勘问题。分析韵脚字,可以确定异文的是非。对于无校本的文献,分析韵脚可以找出讹误所在,并做些适当的理校。文献中的一些异文与语音转变有关,对异文做音韵学分析可以... 敦煌道教文献中有不少韵文,对这些韵文的韵脚进行分析,可以解决一些校勘问题。分析韵脚字,可以确定异文的是非。对于无校本的文献,分析韵脚可以找出讹误所在,并做些适当的理校。文献中的一些异文与语音转变有关,对异文做音韵学分析可以判别正误并确定讹误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中古道经 音韵学 校勘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在线开放课程开发建设策略研究——以视音频特效技术课程为例
8
作者 徐鹏 陈永康 王喆 《焦作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融合课程思政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道法术器”哲学思想与“课程思政”根本任务高度契合,为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视音频特效技术”课程从强化立德树人导向、实现... 融合课程思政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道法术器”哲学思想与“课程思政”根本任务高度契合,为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视音频特效技术”课程从强化立德树人导向、实现课程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开发建设,探索了“第二个结合”的在线开放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对于引领影视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具有较强的实践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在线开放课程 “道法术器”哲学思想
下载PDF
明清仙道小说的结构模式及其来源
9
作者 蒋振华 段淼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7,共11页
明清小说的繁荣,带来了小说观念和小说理论的繁富,小说家纷纷对小说的结构艺术进行深刻思考。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明清小说中一个新品种的道教仙道小说,据初步统计共48部,它们的作者都曾苦心经营过这些小说的结构模式,结果是全部48部仙道... 明清小说的繁荣,带来了小说观念和小说理论的繁富,小说家纷纷对小说的结构艺术进行深刻思考。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明清小说中一个新品种的道教仙道小说,据初步统计共48部,它们的作者都曾苦心经营过这些小说的结构模式,结果是全部48部仙道小说无一例外地按照“仙界开局式”“凡间发展式”“玉局结尾式”,即“仙界→人世→仙界”的三段结构形式来布局谋篇,这种模式同时也策应了明清文法、戏法、小说法等提倡的豹头、猪肚、凤尾的结构理论。究其原因,主要受诸如《太平经》等早期道教在经典制作上的文本模式的影响。但是明清仙道小说在结构安排、叙述风格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性,这是服从于仙道小说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其他外在客观因素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仙道小说 仙界开局式 凡间发展式 玉局结尾式 道教经文
下载PDF
汉代盘鼓舞中的身体观探赜
10
作者 李晓鸥 梅榆昆 《中国舞蹈学》 2024年第1期119-126,354,355,共10页
盘鼓舞是我国汉代舞蹈中的一种类型,此舞不仅以高超的舞技流传千古,更以意蕴深长的表演境界震撼人心。汉代盘鼓舞精湛的舞蹈技艺背后,体现着我国传统道教所倡导的身体观。本文通过对汉代盘鼓舞动作技术以及表演的分析,窥探其中体现的身... 盘鼓舞是我国汉代舞蹈中的一种类型,此舞不仅以高超的舞技流传千古,更以意蕴深长的表演境界震撼人心。汉代盘鼓舞精湛的舞蹈技艺背后,体现着我国传统道教所倡导的身体观。本文通过对汉代盘鼓舞动作技术以及表演的分析,窥探其中体现的身体技艺观。提出要练就此舞,舞人需要修炼“气炁技术”“反胴动律”的身体技术,从而达到“形神相守”的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鼓舞 道教 身体观 气炁技术 反胴动律 形神相守
下载PDF
儒道之间:庄子的学派归属问题刍议
11
作者 王玉彬 《晋阳学刊》 2024年第4期126-133,共8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是唯一一个既被视为道家,又被看作儒家的命世大哲。作为道家的庄子出于西汉学者的建构,作为儒家的庄子源自郭象一系儒家学者的建构。尽管这两种思想史建构均非先秦之旧,却都言之成理,并能在《庄子》中找到一些文本... 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是唯一一个既被视为道家,又被看作儒家的命世大哲。作为道家的庄子出于西汉学者的建构,作为儒家的庄子源自郭象一系儒家学者的建构。尽管这两种思想史建构均非先秦之旧,却都言之成理,并能在《庄子》中找到一些文本证据。庄子之所以既可以是道家,又可以是儒家,根源在于其思想渊源的丰富性、思想形态的开放性、语言表达的自由性、文本衍变的复杂性,这些特征使得庄学呈现出一副“浑沌”样态,具备极强的可塑性。对于“无家可归”的庄子哲学而言,道家与儒家在凸显其某种特质的同时,也在遮蔽乃至破坏着庄学自身的纯粹性与开放性。在此意义上,居于“儒道之间”的庄子哲学的独特性更值得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道家 儒家 儒道会通
下载PDF
道经故训材料与道典语词训释
12
作者 郑红丽 刘祖国 《现代语文》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陆续有后代道士和学者为前代经书作注,这些道经注疏以及散布其中的故训材料,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文本载体。道经注疏的中心内容是解释字词,道经故训材料亦多围绕语词释读而展开,尤其是对古语词、方言词、道教语词、... 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陆续有后代道士和学者为前代经书作注,这些道经注疏以及散布其中的故训材料,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文本载体。道经注疏的中心内容是解释字词,道经故训材料亦多围绕语词释读而展开,尤其是对古语词、方言词、道教语词、语词歧义等的说解。对于训诂学、汉语史、道教文献语言研究而言,这些道经注疏及故训材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待深入系统的挖掘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经 故训材料 古语词 方言词 道教语词
下载PDF
道教名山成熟风景范式下的安徽齐云山在地化营建
13
作者 吴会 金荷仙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2,共6页
作为在道教名山风景范式成熟下发展鼎盛的道教名山,如何融合区域及山岳特色达到范式的在地化转换?为探究这一问题,选取鼎盛于明中期且具有独特区域文化特征、山岳自然特征的安徽齐云山为研究对象,利用古今图文资料进行特定背景下的名山... 作为在道教名山风景范式成熟下发展鼎盛的道教名山,如何融合区域及山岳特色达到范式的在地化转换?为探究这一问题,选取鼎盛于明中期且具有独特区域文化特征、山岳自然特征的安徽齐云山为研究对象,利用古今图文资料进行特定背景下的名山在地化风景营建分析。结果表明:(1)齐云山的规划布局充分体现了道教名山成熟风景范式下的“天路历程”时代特征,但也存在“九里十三亭”这类特殊地段,同时还因山岳较武当山、泰山等海拔较低而更倾向于通过横向逶迤布置不同空间序列及山体断裂抬升等来达到“天路”意境;(2)在地域习俗及山岳特色地质地貌的影响下,齐云山将范式内的具体景观空间进行了较为明显的在地化,世俗空间以依山势连续有规律构建的名山建设孤例“九里十三亭”和居高临崖、民商融合的中国道教第一村“月华天街”为主,承担世俗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强化了山岳的神圣性;神圣空间除道教名山一般具有的从“无”到“有”营建的宫观祠庵外,主要包括自然地景神圣化后形成的3类廊道式丹霞洞穴圣所和各类峰石神物,着重利用从“自然场所”到“自然圣所”的空间转换来实现宗教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道教名山 风景范式 安徽齐云山 规划布局 景观空间
下载PDF
石室与靖室:华山道教宫观及环境空间营造手法
14
作者 王瑞琦 楼颖 李雄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9,共8页
【目的】以道教文化为主体的名山是中国宗教名山的核心,其风景系统的营建体现了宗教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作用关系。剖析西岳华山道教宫观的营造手法,可为当下中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据是否使用建筑材料,归纳... 【目的】以道教文化为主体的名山是中国宗教名山的核心,其风景系统的营建体现了宗教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作用关系。剖析西岳华山道教宫观的营造手法,可为当下中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依据是否使用建筑材料,归纳出石室和靖室2类道教宫观,并结合现场勘查和史料搜集对2类宫观的建设发端、空间分布和营造手法进行解析。【结果】发现“依石靠崖,藏形避世”的石室的营造特征为与地共融的相地择址、“口”小“腔”大的结构形制;“以高为尊,随物赋形”的靖室的营造特征为生圣兼备的相地择址、意境相生的院落布局、有法无式的建筑空间、由凡入仙的引导空间;2类宫观的组合营造方式为“因形就势,古今共融”。【结论】保护华山道教宫观及环境空间的原真性、整体性,有助于华山风景名胜区在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整合的过程中得到妥善管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名山 营造特征 道教宫观 石室 靖室
下载PDF
敦煌道教盟文所见唐代道观与法位制度
15
作者 唐普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7,共9页
敦煌文书中的道教盟文提供了唐代道教法位制度的具体运行细节,呈现了法位制度与道观体制间的关系。接受《道德经》的清信弟子和接受《十戒经》的男/女官清信弟子属于两阶法位,可以同时授予。男/女官清信弟子、男/女生清信弟子、道士清... 敦煌文书中的道教盟文提供了唐代道教法位制度的具体运行细节,呈现了法位制度与道观体制间的关系。接受《道德经》的清信弟子和接受《十戒经》的男/女官清信弟子属于两阶法位,可以同时授予。男/女官清信弟子、男/女生清信弟子、道士清信弟子是一级法位的多种表述。接受法位与居观修行并不严格对应,许多道教信众先接受经戒,然后获取度牒,出家住观。道士也可从多所道观接受不同的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道教盟文 道观 法位
下载PDF
道家生命智慧及其当代价值
16
作者 刘伟杰 李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3-38,共6页
道家思想中蕴藏的生命智慧,从“自然”的哲学角度为世人探索生命的本质、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的过程提供了方向。“生命的本质源于道”的思想回答了生命的起源问题。生命的价值在于珍惜身体本身的思想,回答了创造生命价值的根源问题。生... 道家思想中蕴藏的生命智慧,从“自然”的哲学角度为世人探索生命的本质、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的过程提供了方向。“生命的本质源于道”的思想回答了生命的起源问题。生命的价值在于珍惜身体本身的思想,回答了创造生命价值的根源问题。生命的过程是生死相伴的思想,回答了面对生死的态度问题。道家的生命智慧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哲学奥义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对人们提高认识自己的水平、保持平和的心境以及树立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生命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生命智慧 价值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薛爱华的道教研究
17
作者 田语 《国际汉学》 2024年第2期65-73,157,共10页
薛爱华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道教研究的开拓者与重要人物。缘于个人兴趣、裨补学术阙漏的动机,以及欧洲学者的影响,薛爱华于20世纪70年代步入道教研究之门。几十年间,薛爱华对美国道教研究贡献甚巨。这不仅表现在他对文献译注、名物考证... 薛爱华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道教研究的开拓者与重要人物。缘于个人兴趣、裨补学术阙漏的动机,以及欧洲学者的影响,薛爱华于20世纪70年代步入道教研究之门。几十年间,薛爱华对美国道教研究贡献甚巨。这不仅表现在他对文献译注、名物考证、名山研究(《唐代的茅山》)、道教文学研究等领域的成果上,还体现在他以人类学“文化区域”研究为特点的道教研究范式、对道教文学研究这一新领域所做的奠基,以及道教教学和弟子的培养上。总体上看,薛爱华通过科研与教学活动开辟了美国道教研究的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爱华 道教研究 文化区域 道教文学 美国汉学
下载PDF
何种整体性值得追求?——再析道家思想的生态哲学价值
18
作者 杨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6-85,共10页
与各种将人与自然割裂开来的观念系统不同,道家思想是以“道”的本源性整合全部世间存在物。在此进程中,人之地位经受了三重“相对化”,它不再凌驾于世,而是内立于整体性的自然。需要关注的是,单纯追求将人类融入整体,生造一种彻底平均... 与各种将人与自然割裂开来的观念系统不同,道家思想是以“道”的本源性整合全部世间存在物。在此进程中,人之地位经受了三重“相对化”,它不再凌驾于世,而是内立于整体性的自然。需要关注的是,单纯追求将人类融入整体,生造一种彻底平均化的世界并非是《道德经》等经典著作的理论取向。在道家思想的境界里,人在属于自然整体的同时又有超越其他生物的角色,这种角色不再诱导对非人存在物的强权与控制,反而督促人类对自然进行有意识的护理。这种整体性与卓越性之间的张力,充分表明一种生态哲学所要求的非人类中心并非只接受一种平庸甚至败坏的人类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生态学 二元论 道家思想 生态哲学 整体论
下载PDF
试论道家身体观视域下舞蹈美育的转向与优化
19
作者 王雪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3期82-92,I0003,共12页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数智时代身体缺席、消费社会身体异化、内卷社会身心失衡等问题,为舞蹈美育的身体践行提供了现实必要性。借鉴中国传统道家养生贵身、气贯形神、致虚守静、修身观道等身体理念,有助于舞蹈美育聚焦身体意识、唤醒身体...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数智时代身体缺席、消费社会身体异化、内卷社会身心失衡等问题,为舞蹈美育的身体践行提供了现实必要性。借鉴中国传统道家养生贵身、气贯形神、致虚守静、修身观道等身体理念,有助于舞蹈美育聚焦身体意识、唤醒身体情感、激发身体灵感,在身体的审美经验与实践体悟中推动艺品的培养、人格的陶冶、和谐的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身体观 舞蹈美育 优化策略
下载PDF
道家生态哲学的“道”论基础
20
作者 魏微 李铭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道”论是道家生态哲学的理论基础。以“水几于道”为表达,道家通过对水及水之于人生存意义的观察与思考,完成了“道”概念的建构和传达,这一从与自然的联结中读取万物本原和生存法则的思维,体现着生态哲学关注人与自然整体性、关联性... “道”论是道家生态哲学的理论基础。以“水几于道”为表达,道家通过对水及水之于人生存意义的观察与思考,完成了“道”概念的建构和传达,这一从与自然的联结中读取万物本原和生存法则的思维,体现着生态哲学关注人与自然整体性、关联性的基本精神。继而,道家以“道生万物”确证人与自然的同源性,以“道法自然”指涉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个体生态的“自然”秩序,生长出人与自然共生为底色,“自然”和谐为追求的生态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哲学 生态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