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明心学与道教内丹道的性命之学
1
作者 张广保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0-28,共9页
世界上任何原创性的文明都必定会提出归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想论题。宋以后道教对唐代禅宗凸显的心性问题,结合中国传统的重生思想作出具有自身理论特色的回应,从而创立了独具理论特色的性命之学。从心性论发展的历史看,由儒家、佛教的... 世界上任何原创性的文明都必定会提出归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想论题。宋以后道教对唐代禅宗凸显的心性问题,结合中国传统的重生思想作出具有自身理论特色的回应,从而创立了独具理论特色的性命之学。从心性论发展的历史看,由儒家、佛教的心性论转入道教的性命论标志着心性理论的深化与成熟,道教性命理论的创立大大丰富了整个中国心性论的内容,为思想文化宝库注入了新血液,从而受到宋以后思想界的普遍关注。阳明学派与道、释二教的思想关联应从性命之学的大脉络予以把握,而不应仅看成一种私人爱好。从中国性命之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看,阳明心学仍然应视为明代儒学回应性命问题大讨论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的性命论 性命双修 阳明心学 阳明后学
下载PDF
忘机齐物我,适意各行藏——孙致弥诗的道家情怀
2
作者 吴思增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1-74,共4页
明清之际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时期,各种思潮活跃,孙致弥作为清初重要的云间文学家,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是其人生的根基和生命安顿之所,尤其是道家文化在其思想和文学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双重... 明清之际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时期,各种思潮活跃,孙致弥作为清初重要的云间文学家,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是其人生的根基和生命安顿之所,尤其是道家文化在其思想和文学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双重影响下的文人心路历程,可见文化传播的复杂性和传统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致弥 嘉定 诗风 道家
下载PDF
论中国道家哲学镜像中的元宇宙文化
3
作者 王广 《当代美术家》 2023年第6期32-36,共5页
以庄子即哲学即美学为代表的中国道家哲学,克服知识论为中心的西方哲学对现代生活世界带来的二重化、“图像”化困境,以及现代技术对人自由全面发展带来的异化,以虚实相济、虚室生白和道进乎技三个方面的智慧,聚焦元宇宙的虚拟性、沉浸... 以庄子即哲学即美学为代表的中国道家哲学,克服知识论为中心的西方哲学对现代生活世界带来的二重化、“图像”化困境,以及现代技术对人自由全面发展带来的异化,以虚实相济、虚室生白和道进乎技三个方面的智慧,聚焦元宇宙的虚拟性、沉浸式体验和信息技术集群等特征,在世界观、审美观和技(艺)术观上为元宇宙提供价值引领,以加深对元宇宙的“文化”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道家哲学 文化
下载PDF
论《吕氏春秋》的气学思想
4
作者 李刚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吕氏春秋》气学思想包含“精行四时”的“圜道说”,“本生”“适欲”“达郁”的精气涵养理论,以及“与元同气”、执一无为的政治主张三个方面,是对先秦道家气学思想的总结和发展。《吕氏春秋》同时把阴阳家关于四时之气的思想纳入黄... 《吕氏春秋》气学思想包含“精行四时”的“圜道说”,“本生”“适欲”“达郁”的精气涵养理论,以及“与元同气”、执一无为的政治主张三个方面,是对先秦道家气学思想的总结和发展。《吕氏春秋》同时把阴阳家关于四时之气的思想纳入黄老道家的“精气说”范畴,在继承《黄帝四经》《管子》四篇、《鹖冠子》等黄老道家养气以施无为之治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保证君主政令畅通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老子》 《庄子》 黄老道家
下载PDF
边缘与个体性:道家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
5
作者 郭硕知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22-128,共7页
道家及以之为基础、博采众家学说的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儒释道“三教”之一。数千年间,它们沁润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回顾以往有关道家心理咨询及与之相关的心理健康研究,试图提出一种将心理健康概念与道家认同水平相关联的路径。首... 道家及以之为基础、博采众家学说的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儒释道“三教”之一。数千年间,它们沁润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回顾以往有关道家心理咨询及与之相关的心理健康研究,试图提出一种将心理健康概念与道家认同水平相关联的路径。首先,道家在中国文化和社会中具有基础性的心理作用。其次,道家的文化认同分为三个层次,成为关联道家认同与心理健康的理想型。最后,每个具有道家认同的个体都应该以不同的心理咨询技巧得到有针对性的对待。总之,道家可以提供一种心理咨询的基础文化底色,特别是关于它的核心概念,即边缘化与个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
下载PDF
阮籍与嵇康“以和为美”的音乐思想比较研究
6
作者 王菁 《焦作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33-36,共4页
从《乐论》的思想内涵与特点可以看出,“和”的理论和教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儒家的乐论中,所以说《乐论》承袭了儒家的思想和教化的功能。魏晋南北朝为中国文化发展繁盛时期,“和”的审美范畴也比先秦两汉更为深入。从嵇康的《声无哀... 从《乐论》的思想内涵与特点可以看出,“和”的理论和教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儒家的乐论中,所以说《乐论》承袭了儒家的思想和教化的功能。魏晋南北朝为中国文化发展繁盛时期,“和”的审美范畴也比先秦两汉更为深入。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中“以和为美”的观念中,可以看出道家思想逐渐显现,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既有对立冲突的一面,又有融合互补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论 儒家 道家
下载PDF
中国慈善思想渊源探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周秋光 曾桂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5-139,共5页
中国慈善事业的产生及其发展,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先秦时期,孔孟、老庄等诸子学说体系里即孕育着慈善思想的精蕴,譬如儒家言“仁爱”,道家言“积德”,墨家言“兼爱”。两汉以后,佛教的慈悲观、业报说和功德观也是... 中国慈善事业的产生及其发展,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先秦时期,孔孟、老庄等诸子学说体系里即孕育着慈善思想的精蕴,譬如儒家言“仁爱”,道家言“积德”,墨家言“兼爱”。两汉以后,佛教的慈悲观、业报说和功德观也是中国社会慈善事业兴起、发展的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思想 儒家 道家 佛教 墨家 源流
下载PDF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家教育思想的当代合理性阐释 被引量:19
8
作者 唐劭廉 吕锡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31,共6页
以老子原创范式为核心而不断嬗变、传承的道家教育传统,开创了有别于儒家主流教育传统的新路向。道 家教育思想“道法自然”的教育价值取向、“行不言之教”的教育理念、“率性而行”的教育原则、德智体美统一的教 育内容以及“生而... 以老子原创范式为核心而不断嬗变、传承的道家教育传统,开创了有别于儒家主流教育传统的新路向。道 家教育思想“道法自然”的教育价值取向、“行不言之教”的教育理念、“率性而行”的教育原则、德智体美统一的教 育内容以及“生而不有”的教育道德,不但构建了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独特景观,而且为当代教育思想和文化提供了 可资借鉴的丰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教育思想 当代合理性
下载PDF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死亡观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崔华华 刘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1,共3页
道家死亡观为中国传统死亡文化的重要组成。道家死亡观以自然主义道论为理论前提,富有超越性,反对以儒家为代表的"悦生恶死"的传统死亡观,以"生死齐一"实现对死亡恐惧的心理克服和超越;以与"道"的相合程... 道家死亡观为中国传统死亡文化的重要组成。道家死亡观以自然主义道论为理论前提,富有超越性,反对以儒家为代表的"悦生恶死"的传统死亡观,以"生死齐一"实现对死亡恐惧的心理克服和超越;以与"道"的相合程度指出"安时处顺"和"不死不生"超越死亡的两种境界及对应的操作途径。道家死亡观以对儒家的消解为特色,与儒家互补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死亡 生死齐一 气化论
下载PDF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尊 孙小金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道家与道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道家是一个哲学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流派;二者之间的理论旨趣区别很大。但道家理论又为道教所利用,成为道教的理论基础。人们经常忽视道家哲学与道教理论的区别,夸大二者的联系;或者把这两个概念混合使... 道家与道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道家是一个哲学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流派;二者之间的理论旨趣区别很大。但道家理论又为道教所利用,成为道教的理论基础。人们经常忽视道家哲学与道教理论的区别,夸大二者的联系;或者把这两个概念混合使用。这都是错误的理论判断,应该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道教 宗教流派 哲学流派
下载PDF
试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哲学源流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郑皓 申世广 范凌云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9-23,共5页
文章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哲学源流上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儒、释、道等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儒家思想为园林建造设计行为提供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理论基础。园林生活为佛教信仰与适宜的生活方式的结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文章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哲学源流上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儒、释、道等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儒家思想为园林建造设计行为提供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理论基础。园林生活为佛教信仰与适宜的生活方式的结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道法自然是中国景观艺术和设计的指导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应该体现源远流长的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儒家思想 禅宗思想 道法自然
下载PDF
先秦杂家与黄老道家之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俊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29,共3页
由于《史记》、《汉书》等文献对于"道家"、"杂家"界定上的含糊,现当代许多学者将黄老道家和杂家混为一谈。先秦杂家在理论方法、学术宗旨上与黄老道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杂家的思想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 由于《史记》、《汉书》等文献对于"道家"、"杂家"界定上的含糊,现当代许多学者将黄老道家和杂家混为一谈。先秦杂家在理论方法、学术宗旨上与黄老道家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杂家的思想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黄老道家"精气说"、"刑名法术"之学和"天、地、人"一体哲学思想的影响,因而带上黄老道家的色彩和特征。但是,先秦杂家以"王治"为宗旨,不主任何一家地"兼摄诸子、融合百家",又是对黄老道家的超越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杂家 黄老道家 关系
下载PDF
《汉志》著录之小说家《伊尹说》《鬻子说》考辨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齐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1-565,共5页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著录小说15家,多载与道家相关的人物故事或道听途说。《伊尹说》为秦汉间道家所传,东汉后期仍存,魏晋以后失传。《鬻子说》与道家《鬻子》为二书,现传逄行注本《鬻子》为道家《鬻子》残本,其成书当在秦汉以前;小...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著录小说15家,多载与道家相关的人物故事或道听途说。《伊尹说》为秦汉间道家所传,东汉后期仍存,魏晋以后失传。《鬻子说》与道家《鬻子》为二书,现传逄行注本《鬻子》为道家《鬻子》残本,其成书当在秦汉以前;小说家《鬻子说》则产生在西汉初年黄老道家盛行之时,六朝时亡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家 道家 《伊尹说》 《鬻子说》
下载PDF
论庄子学派的理想社会说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兆贵 吴学忠 李坚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5期25-29,共5页
先秦诸子根据自己学派思想而各有理想社会说。庄子学派的理想社会说包括理想天人关系、理想帝王、理想政府、普通百姓的理想生活等内涵。庄子及其后学既有自己的理想社会说,又因学派内部思想分歧而使他们对理想内容有不尽相同的看法,不... 先秦诸子根据自己学派思想而各有理想社会说。庄子学派的理想社会说包括理想天人关系、理想帝王、理想政府、普通百姓的理想生活等内涵。庄子及其后学既有自己的理想社会说,又因学派内部思想分歧而使他们对理想内容有不尽相同的看法,不过他们都认同"至治之世"天、人关系极其和睦;理想的帝王有的重视内圣,有的兼重外王;他们有的认为政府存在犹如不存在,有的主张无政府;有的认为理想社会里的百姓无知无欲,有的认为有知有欲。论述庄子学派的理想社会说,同时比较先秦道家其他学派的相关说法,一方面能彰显庄子学派理想社会说的特色,另一方面能看出先秦道家对理想社会说既有共识,又有纷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庄子学派 先秦 道家 理想社会论
下载PDF
慎到学派归属问题再辨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志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3,共4页
由于慎到思想中道法兼容,学术界对他的学派定位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虽说《史记》早就明言“慎到本于黄老”,但在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黄帝四经》之前,人们对“黄老”的认识非常模糊,从而误把“黄老之学”等同于道家学说。随着对黄老家... 由于慎到思想中道法兼容,学术界对他的学派定位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虽说《史记》早就明言“慎到本于黄老”,但在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黄帝四经》之前,人们对“黄老”的认识非常模糊,从而误把“黄老之学”等同于道家学说。随着对黄老家研究的日渐深入,慎到的真面目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本文试图把学术界曾存在的争论观点做一总结,笔者认为,慎到的思想形成不存在由道入法的转变过程,其原本就是道法兼容的黄老家,慎到的学说特点体现为:吸收道家思想对法家理论进行本原化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到 道家 法家 黄老家
下载PDF
哲学视域中黄老道家的理政之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新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51,共6页
形成于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以其基于自觉的天人无隔的整体大宇宙意识下的强烈家国天下之情怀,创造性地成功诠释、转化了老子的“自然无为”理念,推出了高标自然而然的终极最高价值的“无为”、“贵因”的理政之术。“无为”昭示了治世... 形成于战国时期的黄老道家,以其基于自觉的天人无隔的整体大宇宙意识下的强烈家国天下之情怀,创造性地成功诠释、转化了老子的“自然无为”理念,推出了高标自然而然的终极最高价值的“无为”、“贵因”的理政之术。“无为”昭示了治世理政上的“不干涉主义”;“贵因”则倡言君王遥契道而包容所有人,涵纳其一切个性,真切看重并善于因顺和凭借臣下及众民的智慧、才能和力量,以圆满完成治国平天下的大业。由此昭示出黄老道家既不同于老子“自然的理想主义”、又不同于正统儒家“道德的理想主义”的可贵理性、现实性品格,至今仍有不可低估的借鉴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道家 理政之术 无为 贵因
下载PDF
道教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卿希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13,共9页
从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和对我国思想、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幅射作用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在道教的道理,又从个人人生价值、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三个方面论述了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 道家 道教 传统文化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先秦诸子音乐美学思想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其玮 荣飞 《管子学刊》 CSSCI 2005年第2期80-84,共5页
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由于社会制度大变动,政治经济大发展,士大夫阶层空前壮大。他们纷纷著书立说,互相辩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音乐美学思想也极为活跃。儒、道、墨、法、阴阳、杂各家先后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各家内部... 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由于社会制度大变动,政治经济大发展,士大夫阶层空前壮大。他们纷纷著书立说,互相辩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音乐美学思想也极为活跃。儒、道、墨、法、阴阳、杂各家先后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各家内部既有继承,又有改造、发展,各家之间既有相互辩难,又有所交融。将诸子音乐美学思想加以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可以清晰地看出先秦诸子音乐美学思想的脉络,又可以更好地理解、继承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留给我们的精神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家 音乐美学思想 比较
下载PDF
苏轼与道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文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8-83,共6页
本文着重论述苏武与道的关系,即道家道教对苏轼的影响,苏武对道家道教的发展与传播。具体论述:苏武与道家道教关系的历史分期;道对苏轼思想的影响;苏轼的道教修炼;道与苏武的文学创作。同时也从一个侧面阐述民族文化是怎样影响和... 本文着重论述苏武与道的关系,即道家道教对苏轼的影响,苏武对道家道教的发展与传播。具体论述:苏武与道家道教关系的历史分期;道对苏轼思想的影响;苏轼的道教修炼;道与苏武的文学创作。同时也从一个侧面阐述民族文化是怎样影响和造就文化名人,文化名人又是怎样发展民族文化,从而显示民族文化的承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道家 道教 修炼 宋代 文学创作
下载PDF
先秦养生思想对传统体育观念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京龙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3,共3页
中国传统体育观念是在早期众多地域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主干,但儒学在战国时期稷下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升华过程。先秦时期的养生思想非常丰富,道家思想、儒学思想与齐文化中关于人的修养观念在基... 中国传统体育观念是在早期众多地域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主干,但儒学在战国时期稷下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升华过程。先秦时期的养生思想非常丰富,道家思想、儒学思想与齐文化中关于人的修养观念在基本思维出发点上有着鲜明的一致性,但具体的方式方法却背道而驰。这正是在战国稷下百家争鸣的环境当中形成的。道家提出的运动养生观念,儒学对于人的个性品德修养的许多理念,都应当是稷下学对诸子百家思想全面整合的结果。道家的运动养生观念的产生受齐文化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思想 传统体育观念 儒家 道家 齐鲁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