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脉痹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辨治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仲原 霍晶晶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479-483,共5页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2型糖尿病在中国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其并发症也随之显露,而下肢动脉硬化症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上应做到早治疗、延缓其发展。文章通过脉痹理论来论述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将其与脉痹...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2型糖尿病在中国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其并发症也随之显露,而下肢动脉硬化症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在临床上应做到早治疗、延缓其发展。文章通过脉痹理论来论述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将其与脉痹的病因病机相比较,得出脉痹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密切相关,然后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及对其病程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详细梳理。最后,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的中医治疗给出了建议。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临床上以温阳散寒通脉法、清热祛湿解毒法、益气活血化瘀法、滋阴益气活络法、疏肝行气活血法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病 下肢动脉硬化症 脉痹 黄帝内经 病因病机
下载PDF
基于六经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治疗
2
作者 刘喆雯 朱文雄 陈其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73-877,共5页
六经开阖枢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阐述三阴三阳为天地之道、生杀之本的观点,强调通过调节枢机开阖以实现一气周流无碍,气血阴阳平衡。兹从六经阴阳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的治疗,认为肝、脾、肾枢机斡旋失司、开阖失调是遗精发生的关键,... 六经开阖枢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阐述三阴三阳为天地之道、生杀之本的观点,强调通过调节枢机开阖以实现一气周流无碍,气血阴阳平衡。兹从六经阴阳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的治疗,认为肝、脾、肾枢机斡旋失司、开阖失调是遗精发生的关键,分而论之为土湿阳衰、肝木不升、水火失交、肾虚水寒,从而出现气化不利,加重壅塞,最终导致遗精。因此,治疗应强调恢复枢机开阖之力,调控肝、心、脾、肾各脏气机升降出入的动态平衡,应用疏肝解郁、交通心肾、温肾助阳等治法,引导厥阴、少阴、少阳等经脉正气回归,达到气血循行通畅、脏腑功能恢复的目的,为遗精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六经 开阖枢 遗精 交通心肾 中医药
下载PDF
任、督、冲脉“一源三歧”“异名同体”探析
3
作者 李博灵 赵永烈 +1 位作者 王丹萍 周晓卿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23-627,共5页
任、督、冲脉理论为奇经八脉理论的重要内容。王冰提出任、督、冲脉“一源三歧”“异名同体”学说,体现三脉之间的密切联系。以《黄帝内经》《难经》《脉经》《针灸甲乙经》为基础,分析以上两种认识。认为“一源三歧”为任、督、冲脉同... 任、督、冲脉理论为奇经八脉理论的重要内容。王冰提出任、督、冲脉“一源三歧”“异名同体”学说,体现三脉之间的密切联系。以《黄帝内经》《难经》《脉经》《针灸甲乙经》为基础,分析以上两种认识。认为“一源三歧”为任、督、冲脉同起于小腹深处肾下胞中,三脉浅出体表位置不同,受《针灸甲乙经》影响,针灸学教材认为三脉同出于会阴。《黄帝内经》认为任脉上循脊里、督脉少腹直上,故王冰认为任脉、督脉命名实为区别腹背阴阳,但冲脉与任脉、督脉循行并未重合。任、督、冲脉“异名同体”包含任、督脉的循行重合与冲、督脉生理病理密切联系两层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脉 督脉 冲脉 一源三歧 异名同体 《黄帝内经》 《难经》 《脉经》 《针灸甲乙经》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Chapter “Comprehensive Discourse on Phenomena Corresponding to Yin and Yang” in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
4
作者 Zhi-Wei Zhou Yan-Qing Li Hai-Ying Li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2年第1期52-57,共6页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words with specific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at can express an abstract or a specific concept,which may be related to religious beliefs or social customs,but do not exist in other language...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words with specific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at can express an abstract or a specific concept,which may be related to religious beliefs or social customs,but do not exist in other languages and cultures.Therefore,culture-loaded words bring some difficulties to translation work.Huang Di Nei Jing(《黄帝内经》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is the found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heory,and is listed as the first of the four classics of TCM.It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cultureloaded words,which embody the anci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s a difficult but crucial point in the translation of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 and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of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 as a whole.Taking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Maoshing Ni and Li Zhaoguo as examples,this work identifies the culture-loaded words appearing in the chapter“Yin Yang Ying Xiang Da Lun”(阴阳应象大论Comprehensive Discourse on Phenomena Corresponding to the Yin and Yang).This work studies the strategies and translation proces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with a view to contribute to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class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e-loaded words Huang Di nei jing(《黄帝内经》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 Translation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脾之生理多维度探讨胰腺癌治脾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传龙 李奕 +2 位作者 庞博 花宝金 朴炳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3期445-448,共4页
“积聚日久,法从中治”已成为学界辨治恶性肿瘤的重要准则,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究其病位在脾,故其防治更应重脾。基于《黄帝内经》脾之生理多维度探讨胰腺癌的防治策略,总结认为脾之生理异常为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从胰腺癌的癌变期... “积聚日久,法从中治”已成为学界辨治恶性肿瘤的重要准则,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究其病位在脾,故其防治更应重脾。基于《黄帝内经》脾之生理多维度探讨胰腺癌的防治策略,总结认为脾之生理异常为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从胰腺癌的癌变期、瘤体期、转移期、康复期等多个时间维度,在扶正祛邪治则指导下,深入探讨以脾为病位的胰腺癌具体治脾思路。维度不同,则有“脾困”与“脾虚”之异,脾困又分脾为己困、脾被邪困,脾虚又分邪在脾虚、邪去脾虚,故治脾策略便不同。结合现代研究与临证经验,总结醒脾护脾防癌变、清脾燥脾抑瘤体、补脾益脾控转移、滋脾理脾促康复的临证思路,以期为胰腺癌的中医临床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胰腺癌 中医药 生理 治疗
下载PDF
《黄帝内经》胃气理论内涵及其对中医护理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贾璐 姜婧 +4 位作者 肖雅霖 叶飞 郭浩林 李雅璇 李卫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902-1905,共4页
梳理《黄帝内经》中有关胃气的文献记载,总结凝练胃气理论的内涵。胃气是脾胃功能在脉象上的反映,是指胃受纳腐熟水谷化生的精微之气,是以降为顺的胃腑气机。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情志护理3个方面阐述《黄帝内经》胃气理论对中医护理... 梳理《黄帝内经》中有关胃气的文献记载,总结凝练胃气理论的内涵。胃气是脾胃功能在脉象上的反映,是指胃受纳腐熟水谷化生的精微之气,是以降为顺的胃腑气机。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情志护理3个方面阐述《黄帝内经》胃气理论对中医护理的指导作用,认为顾护胃气的原则体现于中医护理的各个方面,该理论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护理 胃气 脉象 精微之气 胃主通降
下载PDF
陈新宇教授应用《黄帝内经》“四时”周期理论临床经验
7
作者 邓旭 罗云涛 +3 位作者 陈青扬 邓桂明 李晓屏 陈新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2318-2322,共5页
陈新宇教授认为人居天地之中,其生长发育、健康状态应遵循《黄帝内经》中“四时”周期变化,即生、长、收、藏,涵盖范围包括时间周期、生命周期以及疾病周期。临床实践中,陈新宇教授认为应紧紧把握机体所处不同“四时”周期变化下的阳气... 陈新宇教授认为人居天地之中,其生长发育、健康状态应遵循《黄帝内经》中“四时”周期变化,即生、长、收、藏,涵盖范围包括时间周期、生命周期以及疾病周期。临床实践中,陈新宇教授认为应紧紧把握机体所处不同“四时”周期变化下的阳气变化趋势,辨识并调整机体阳气状态以进行综合防治,即在阳生、长之时温阳养阳,阳收、藏之时敛阳固阳,谨候其时以调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阴阳 “四时”周期 生命全周期 四时调阳 陈新宇
下载PDF
《黄帝内经》之“火”辨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海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8-310,共3页
中医理论中具有诸多与“火”有关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在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仅从《黄帝内经》来看,全文中“火”出现约240余次,所述之火包括阴阳之火、五行之火、六气之火、君火相火、少火壮火等,为中医学“火”的理论形成奠... 中医理论中具有诸多与“火”有关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在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仅从《黄帝内经》来看,全文中“火”出现约240余次,所述之火包括阴阳之火、五行之火、六气之火、君火相火、少火壮火等,为中医学“火”的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但《黄帝内经》中极少直接将“火”比附于人体,因而无今人广泛讨论之心火、肝火、胃火等人体之火的概念,这些概念均为后世所创。今人称为人体两种生理之火的“君火”、“相火”,在《黄帝内经》中实为运气之术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涵义 理论探讨
下载PDF
门、户、窗、牖:《黄帝内经》的建筑之象 被引量:2
9
作者 姚春鹏 姚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96-99,共4页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思维方法。人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其产生原理是极其复杂而难以认知的领域,古代医家在缺乏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当时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来认识人的生理、病理,其中广泛涉及...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基本思维方法。人的生理、病理现象及其产生原理是极其复杂而难以认知的领域,古代医家在缺乏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当时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来认识人的生理、病理,其中广泛涉及到房屋建筑知识。建筑之象是《黄帝内经》理论建构的重要知识来源之一,试对其中的"门""户""窗""牖"四象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之象 取象比类 黄帝内经
下载PDF
宋代社会背景对《黄帝内经》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倪世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9-261,共3页
《黄帝内经》问世后流传不广泛,至宋代朝廷重视医学,令校正医书局校勘出版《素问》,并作为太医局教材,加之印刷技术进步大量出版《黄帝内经》,才促使其广泛流行与传播,学习研究者日众。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宋代 社会背景
下载PDF
《内经》《难经》脉法拾萃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晓宾 齐向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通过阐述《内经》《难经》两部经典中的脉学思想,同时汇集当今脉学界新成果,形成一套切合临床实际,用之有效的脉诊思路。[方法]本文追本溯源,提取两部经典中的脉学思想通过三部分来阐述,一是列举《内经》中两种不同脉学体系——... [目的]通过阐述《内经》《难经》两部经典中的脉学思想,同时汇集当今脉学界新成果,形成一套切合临床实际,用之有效的脉诊思路。[方法]本文追本溯源,提取两部经典中的脉学思想通过三部分来阐述,一是列举《内经》中两种不同脉学体系——三部九候脉法和独脉法并详细分析二者的具体适用范围和联系;二是分析经典中脉诊医生的分类等级及详细列举上工、中工、下工三者从脉象中提取的信息维度;三是拓展脉诊研究,并且与现代微观脉诊结合,综合定位。[结果]梳理了经典中的脉诊思想;概述了脉诊水平的层次;拓展了脉诊的现代研究。[结论]在传统脉诊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分别从躯体、心理、体质、个性及既往心理经历等多个维度分析患者,真正做到从"形""神"层面分析、判断一个人的整体面貌,以期彰显脉诊在四诊中的重要作用,以期能为脉学爱好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九候 独脉 脉法衍化 《内经》 《难经》
下载PDF
俞樾《内经辨言》的训诂特色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心平 潘珍珍 +1 位作者 杨美霞 郑红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晚清经学家、教育家俞樾所著《内经辨言》的校勘训诂特色,为后世研究《内经》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运用史料考证、文献分析的方法,从文字演变、词句异义、音韵、衍文、传抄错误等多个角度研究《内经辨言》的训诂特色,并总结... [目的]探讨晚清经学家、教育家俞樾所著《内经辨言》的校勘训诂特色,为后世研究《内经》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运用史料考证、文献分析的方法,从文字演变、词句异义、音韵、衍文、传抄错误等多个角度研究《内经辨言》的训诂特色,并总结归纳其对《内经》研究的影响。[结果]从清儒研治《内经》的过程看,俞樾的研究有承前启后之功,清以后治《内经》的方法多是参阅俞氏训诂。《内经辨言》善采词法文义、行文句式等多种途径,校勘训释《素问》四十八条。《内经辨言》广泛运用了文字考证、训诂学等方法,利用古本典籍,旁引百家之说,校勘训释《素问》。[结论]《内经辨言》是训诂《内经》之专书,研究此书的训诂特色,对后世研究《内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内经辨言 内经 训诂 特点 影响
下载PDF
时逸人《黄帝内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灵芝 农汉才 王致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9-452,共4页
时逸人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也是现代中医史上积极主张中医科学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与研究,除了在当时的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也编写教材应用于讲学,现对其内经相关研... 时逸人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也是现代中医史上积极主张中医科学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与研究,除了在当时的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也编写教材应用于讲学,现对其内经相关研究进行整理总结。其《时氏内经学》一册作为教材使用,对《内经》原文采取原文、经义、讲解的形式予以详析,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中西汇通中的西医学理论注释相关条文,阐释条文中所蕴含的科学新义和原理,这种既兼有传统以经证经阐释条文的形式,又有结合西方医学知识揭示《内经》理论内涵的许多内容,呈现了对《内经》研究思路的多元化,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时氏内经学 时逸人
下载PDF
《黄帝内经》针灸辨治胁痛辑要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健彬 鞠宝兆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2期60-62,共3页
胁痛(胁下痛、季胁痛、心胁痛、胠协痛、胸胁痛等)病名及症状散布于《黄帝内经》多个篇章。依脏腑所在、经络循行,胁痛主要由肝胆病变引发,以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病变为主,他经病变及他经传变为辅。"审之阴阳,刺之有方",... 胁痛(胁下痛、季胁痛、心胁痛、胠协痛、胸胁痛等)病名及症状散布于《黄帝内经》多个篇章。依脏腑所在、经络循行,胁痛主要由肝胆病变引发,以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病变为主,他经病变及他经传变为辅。"审之阴阳,刺之有方",重视调整阴阳,是《黄帝内经》针灸治疗疾病的原则,根据阴阳表里、虚实寒热选取相应的刺灸方法,"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及"虚则实之,满则泄之,挽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等;还有因十二经筋病变引起疾病时的针灸治疗原则,"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强调经络辨证,按病位选穴,明确针灸诊疗胁痛选穴和针法的重要性,对后世对于针灸治疗胁痛的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循经取穴为主,包括依病变部位:"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近部取穴,"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远部取穴;据疾病表现辨证选穴和对症选穴。两类主要配穴方法,按循经配穴:本经、表里经、同名经、子母经;按部位配穴包括:前后、上下、远近、左右,缪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痛 针灸 黄帝内经 足厥阴肝 足少阳胆 他经传变 阴阳表里 虚实寒热 经络辨证 病位选穴 近部取穴 远部取穴 本经配穴 表里经配穴 左右配穴 缪刺
下载PDF
浅述“开鬼门”
15
作者 唐杨 田露 《基层中医药》 2022年第11期72-76,共5页
“开鬼门”首见于《素问·汤液醪醴论》,与“洁净府”“去宛陈莝”三者同为治疗内伤水肿的方法。目前对“开鬼门”的解释多遵王冰“发汗法”之说,本文从历代注解、治法分析以及现代临床具体应用三方面进行全面阐释,以期深入探究其... “开鬼门”首见于《素问·汤液醪醴论》,与“洁净府”“去宛陈莝”三者同为治疗内伤水肿的方法。目前对“开鬼门”的解释多遵王冰“发汗法”之说,本文从历代注解、治法分析以及现代临床具体应用三方面进行全面阐释,以期深入探究其科学内涵,亦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水肿 “开鬼门”
下载PDF
先秦至隋唐时期“痈”和“疽”的演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欣妮 纪军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5期89-94,共6页
"痈"和"疽"是中医外科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灵枢·痈疽》所载二者的区别被历代医家奉为圭皋,但后世医家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混淆不清。通过对先秦至隋唐时期相关医学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梳理"痈""... "痈"和"疽"是中医外科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灵枢·痈疽》所载二者的区别被历代医家奉为圭皋,但后世医家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混淆不清。通过对先秦至隋唐时期相关医学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梳理"痈""疽"二者概念演变的大致脉络,发现此二者的区别除《灵枢·痈疽》所述内容外,还在于二者词性和字义不同,即"疽"仅用于疾病的名称使用上,均为名词;而"痈"字通过假借的方式使其字义逐渐丰富,除表示病名外,还用于特指某具体病灶、表肿胀、表壅滞和浮肿之意,既可为名词,亦可为形容词。二者在古籍中有着看似混乱,实则规律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病名 痈疽 《黄帝内经》 《灵枢》
下载PDF
受众意识视角下《黄帝内经》英译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恺文 林勋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5期433-439,共7页
中医药的翻译传播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中医翻译工作者作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桥梁,应树立受众意识,增加译文的接受度,使得中医药真正走进国际受众内心,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章围绕中医典籍翻译与受众意识之间的关系,阐... 中医药的翻译传播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中医翻译工作者作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桥梁,应树立受众意识,增加译文的接受度,使得中医药真正走进国际受众内心,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章围绕中医典籍翻译与受众意识之间的关系,阐述受众意识的重要性;并以《黄帝内经》英译本为例,解读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受众意识对中医对外翻译宣传的重要性,旨在探索中医典籍在西方受众群体中更有效的传播方式,为中医英译工作提供启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意识 中医典籍英译 《黄帝内经》
下载PDF
汉学视野下《黄帝内经》日刻本存世现状介绍
18
作者 陶连波 李傲 牛淑平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6期502-506,共5页
广泛收集中日两国《黄帝内经》日刊训读本相关信息,系统梳理国内所藏《黄帝内经》日刻本信息和日本国所藏《黄帝内经》日刊本信息,介绍《黄帝内经》日刊本的训读方法并举例说明《黄帝内经》日刊本与国内通行本《黄帝内经》二者内容的差... 广泛收集中日两国《黄帝内经》日刊训读本相关信息,系统梳理国内所藏《黄帝内经》日刻本信息和日本国所藏《黄帝内经》日刊本信息,介绍《黄帝内经》日刊本的训读方法并举例说明《黄帝内经》日刊本与国内通行本《黄帝内经》二者内容的差别,认为由于日刊本多是依附于原文进行翻译从而得以尽可能地保持汉籍原貌特点。在汉学视野下训读《黄帝内经》日刻本,并对该读本的文献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进行发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黄帝内经》 日刊本 训读 汉医籍
下载PDF
《内经》昼夜节律理论及其与睡眠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黄攀攀 李浩 +1 位作者 游秋云 王平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60-61,共2页
《内经》昼夜节律理论认为,人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人与天地相应"的表现,是人适应自然界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受自然界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节律主要表现为阴阳消长、卫气运行和经脉气血流注昼夜节律,阴阳跷脉脉气... 《内经》昼夜节律理论认为,人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人与天地相应"的表现,是人适应自然界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受自然界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节律主要表现为阴阳消长、卫气运行和经脉气血流注昼夜节律,阴阳跷脉脉气推动营卫二气运行,阳入于阴则寐,阴出于阳则寤,进而导致人体表现出睡眠-觉醒等生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昼夜节律 睡眠
原文传递
得气与肩周炎取穴关系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边涛 王朝阳 +4 位作者 彭志杰 王妍妍 李京忠 田贵华 刘书坤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806-1810,共5页
得气是针刺补泻的基础,分为得正气和得邪气,得气通过医者手下感知,而不包括患者的感觉。得正气的感觉是和而缓,得邪气的感觉是紧而急。根据得气理论可确定肩周炎针灸取穴以手三阳经为主,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为辅,常用穴位有肩髃、肩... 得气是针刺补泻的基础,分为得正气和得邪气,得气通过医者手下感知,而不包括患者的感觉。得正气的感觉是和而缓,得邪气的感觉是紧而急。根据得气理论可确定肩周炎针灸取穴以手三阳经为主,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为辅,常用穴位有肩髃、肩贞、肩髎、曲池、合谷、外关、支沟、中渚、肩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肩周炎 黄帝内经 中医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