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ption of Translated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Spanish-speaking World:A Survey of Seven Spanish Vers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1
作者 Wen-Wen Hu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2年第3期169-175,共7页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have focused on English versions;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non-English translations.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inves...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s of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have focused on English versions;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non-English translations.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of the reception of the seven Spanish versions of Huangdi Neijing in terms of three parameters:collection records in libraries worldwide;book reviews and citation counts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and customer reviews on Amazon.The results revealed four features of Spanish trans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of Huangdi Neijing in terms of reception of academia,reception of general readers,the center of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and the role of Chinese scholars.These factors demonstrate the marginal status of Spanish transl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classics.The implications are summarized in hopes of promoting the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CM classics in the Spanish-speaking world and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ommunication of TCM culture in the non-English-speaking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angdi neijing(The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RECEPTION spanish translation
下载PDF
《黄帝内经》对不同生命周期睡眠障碍、健忘、体质的认识
2
作者 徐波 夏婧 +2 位作者 谢光璟 刘渊 李非洲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506-1509,共4页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认为生命周期与健康息息相关,机体不同生命周期睡眠障碍、健忘、体质均不同:老人多不夜瞑、少壮之人多不昼瞑,老人脑髓空而善忘、小儿脑未满而善忘,婴儿肉脆而血少气弱、壮年人多血气充盈、老人肝心脾肺...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认为生命周期与健康息息相关,机体不同生命周期睡眠障碍、健忘、体质均不同:老人多不夜瞑、少壮之人多不昼瞑,老人脑髓空而善忘、小儿脑未满而善忘,婴儿肉脆而血少气弱、壮年人多血气充盈、老人肝心脾肺肾依次渐衰。研究《内经》对不同生命周期睡眠障碍、健忘、体质的认识,可为不同生命周期疾病的“因期”辨治与调养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生命周期 睡眠障碍 健忘 体质
下载PDF
法国汉学家、加拿大裔美国生理学家与《黄帝内经》首部英译本
3
作者 王银泉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2期105-126,共22页
中医知识以译介途径传入西方最初由明末清初在华耶稣会士翻译为拉丁文和法文等欧洲语言。就中医典籍英译而言,迄今学界一致公认《黄帝内经》最早的英译于1925年由道森(Dawson)完成,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只知晓这个译者的一个英文... 中医知识以译介途径传入西方最初由明末清初在华耶稣会士翻译为拉丁文和法文等欧洲语言。就中医典籍英译而言,迄今学界一致公认《黄帝内经》最早的英译于1925年由道森(Dawson)完成,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界只知晓这个译者的一个英文姓氏Dawson和名字首字母P,即P.Dawson。换言之,没人知晓其完整姓名,且道森更是被错误地认定为德国人并且被长期以讹传讹。过往研究也从未提及道森的译文发表在1925年《医学史年鉴》的具体哪一期以及《医学史年鉴》是个什么样的刊物。大量原始文献的考证以及相关研究,确认了道森的国籍和学术身份,《黄帝内经素问》首个英译者为出生在加拿大、大半辈子生活和工作在美国的运动生理学家珀西·米拉德·道森(Percy Millard Dawson,1873—1970),译文发表在1925年3月出版的美国医学史期刊《医学史年鉴》(Annals of Medical History)第7卷第1期。颇为出乎意料的是,道森翻译的《黄帝内经素问》的源语文本并不是中文著作,而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中国生活了46年的法国耶稣会士戴遂良(Léon Wieger,1856—1933)于1917年在中国直隶河间府献县出版的法语版汉学著作《中国宗教信仰及哲学观通史》(Histoire des croyances religieuses et opinions philosophiques en Chine depuis l’origine jusqu’a nos jours)的其中一课。世界比较宗教学研究先驱艾尔伯特·伊斯坦斯·海登(Albert Eustace Haydon,1880—1975)是《黄帝内经素问》首个英译本的重要促成者。由此,关于首个《黄帝内经》英译者的身份,从国籍被张冠李戴和身份模糊不清,以至于只有寥寥数语,且语焉不详的简介,甚至长期成为以讹传讹的例子,到现在还原史实抽丝剥茧般地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上述重大发现推动了中医英译与对外传播史研究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也揭秘了横跨东西半球三大洲的中西文化知识互译与交流传播的“哥伦布大交换”一个经典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素问》 英译 《医学史年鉴》 道森 戴遂良 汉学家
下载PDF
《黄帝内经》人体骨数浅议 被引量:4
4
作者 苏永强 刘斌 董福慧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61-1263,共3页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础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通过总结归纳该书人体骨的名称、数量,列举后世经典医书的有关条文,以及中西医学骨数量不一致现象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础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通过总结归纳该书人体骨的名称、数量,列举后世经典医书的有关条文,以及中西医学骨数量不一致现象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为《黄帝内经》人体骨数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医家在解剖学的基础上对于人体骨特有的认识,正视并正确理解这一观点,是立足中医关于人体结构的基础理论,发展中医骨伤科学术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骨数 解剖 中医骨伤科
下载PDF
《〈黄帝内经〉计算机检索》系统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莲菊 赵敏 +5 位作者 刘绍武 曾萍 张莉 薄红 顾问 石学敏 《天津中医》 2002年第4期77-78,共2页
目的 :缩短科研前期劳动时间 ,实现瞬间高效检索《黄帝内经》。方法 :以“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对《黄帝内经》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分类整理、加工重组,使《黄帝内经》中《素问》与《灵枢》两部分实现统筹整合。结果 :使原文编排、学术... 目的 :缩短科研前期劳动时间 ,实现瞬间高效检索《黄帝内经》。方法 :以“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对《黄帝内经》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分类整理、加工重组,使《黄帝内经》中《素问》与《灵枢》两部分实现统筹整合。结果 :使原文编排、学术内容检索和有序化多路径的检索系统 ,实现计算机化。结论 :《〈黄帝内经〉计算机检索》系统研究 ,为医学科学工作者学习、研究、查对、引证、应用和开发《黄帝内经》 ,提供全新规范化的现代检索手段 ,是跨学科研究的有效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计算机 检索 整合
下载PDF
水本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之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步瑞兰 王振国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5-66,共2页
从水崇拜与太一生水入手,探讨了水生万物与肾藏精、主生殖的关系,太一藏于水、行于时与《内经》八风九针的关系,盖天说与《内经》之海的关系,水为道与精气学说理论的关系,阐述了水本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的重大影响,以及对中医继... 从水崇拜与太一生水入手,探讨了水生万物与肾藏精、主生殖的关系,太一藏于水、行于时与《内经》八风九针的关系,盖天说与《内经》之海的关系,水为道与精气学说理论的关系,阐述了水本思想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的重大影响,以及对中医继承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一 黄帝内经
下载PDF
《黄帝内经》“人道”思想探微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振良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6期143-145,共3页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具有丰富的"人道"思想。它以形神兼备的观点看待人,并以此作为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黄帝内经》既使医学脱离了神秘力量的干预,又弘扬了医学的神圣性,赋予人类健康至高无上的地...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具有丰富的"人道"思想。它以形神兼备的观点看待人,并以此作为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黄帝内经》既使医学脱离了神秘力量的干预,又弘扬了医学的神圣性,赋予人类健康至高无上的地位。它规定了医学从业者在医疗技术、医疗品德以及职业中的规范,认为医师应精研经典,具备仁爱之心。还对患者在医疗中的地位进行了论述,成为后世医学人道主义奠基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人道 形神观 医德 医学人道主义
下载PDF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被引量:4
8
作者 苗冲 万健民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7期141-143,共3页
"魄"作为五神之一,《黄帝内经》有"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的概念性阐述。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魄"之内涵,本研究将其与人之生理、病理特点相结合,试从训诂学、魄与精的关系、魄病、魄的功能4个方面进行... "魄"作为五神之一,《黄帝内经》有"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的概念性阐述。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魄"之内涵,本研究将其与人之生理、病理特点相结合,试从训诂学、魄与精的关系、魄病、魄的功能4个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精而出入 内经
下载PDF
从《内经》探析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论治
9
作者 陈芊 王辉 赵淑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7期774-776,共3页
通过研读《黄帝内经》原文,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乃肾气未充、天癸不足为本,痰湿、肝郁为标。饮食不节可伤脾生湿,情志不畅导致肝郁化火。通过脉象"关脉弦实或弦滑""尺脉沉涩",进一步论证,PCOS的... 通过研读《黄帝内经》原文,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乃肾气未充、天癸不足为本,痰湿、肝郁为标。饮食不节可伤脾生湿,情志不畅导致肝郁化火。通过脉象"关脉弦实或弦滑""尺脉沉涩",进一步论证,PCOS的诊治当责之于肝、脾、肾三脏,且要辨明标本虚实。临床肾虚为主,又分两大类型:痰湿偏重型和郁火偏重型。治疗以调经为原则,温肾填精、疏肝健脾、化痰散结为主,标本兼顾。主张防重于治,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是防治本病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青春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中医治疗
下载PDF
《黄帝内经》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中赏 刘爱峰 +3 位作者 李远栋 巩树伟 何建浩 涂智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77-80,共4页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年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被尊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本书的问世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内经》中有关骨伤科疾病的内容散见于《灵枢》和《素问》的诸多篇章...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年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被尊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本书的问世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内经》中有关骨伤科疾病的内容散见于《灵枢》和《素问》的诸多篇章,其中对膝关节疾病作了大量论述,特别是对膝痹、膝痛、骨痹等膝关节疾病的论断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作为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提出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气血理论、筋骨并重等,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与创新,这些理论日渐丰富。目前,上述理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疗效也不断得到肯定。该文主要是探究《内经》中有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诸方面的论述,并从骨伤科角度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痹 筋骨并重
下载PDF
“善”与“全”的阶梯--《孙子兵法》与《黄帝内经》致理思路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腾 《孙子研究》 2018年第2期79-83,共5页
《孙子兵法》是我国传统兵学理论的滥觞之作,其内容精微致远、包罗万象,在古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的多个领域内均有重要价值。其全书的逻辑演进,可概括为由"不战"(而屈人之兵),到"未战",再到"战"... 《孙子兵法》是我国传统兵学理论的滥觞之作,其内容精微致远、包罗万象,在古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的多个领域内均有重要价值。其全书的逻辑演进,可概括为由"不战"(而屈人之兵),到"未战",再到"战"的阶梯过程。《黄帝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医学典籍,也不谋而合地提出了由"不病"长生的上古真人,到"未病"之圣人,再到"病"之凡人的医学神理。本文着眼于中国传统智慧"理一分殊"的要旨,通过兵学著作与医学著作致理思路的相似性,尝试分析中国古代"国家"与"个人"的特殊关系,最终回归到古代思想中"天人合一"的母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黄帝内经》 善与全 阶梯
下载PDF
“以痛为输”:基于十二经筋治则语境的解读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京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4-298,共5页
“以痛为输”语出《灵枢·经筋》,为针灸施治处的选取原则之一,是经筋理论的组成部分。《灵枢》中经筋理论的陈述体例仿照了十二经脉理论,从经脉理论演进过程看,是启于简帛文献承至《黄帝内经》的接续。在此背景下,经脉病取腧穴而治... “以痛为输”语出《灵枢·经筋》,为针灸施治处的选取原则之一,是经筋理论的组成部分。《灵枢》中经筋理论的陈述体例仿照了十二经脉理论,从经脉理论演进过程看,是启于简帛文献承至《黄帝内经》的接续。在此背景下,经脉病取腧穴而治,经筋病则“以痛为输”,而非痛处即腧穴,两者理论架构严整相对。这样的现象是缘于彼时经脉腧穴理论的强势地位,影响了针灸文献的说理习惯。对“以痛为输”的正确理解,还会关涉对“阿是穴”及其与腧穴关系的认识,以助于明晰腧穴的概念,进而建构“刺灸处”的范畴,方可能解决当下针灸理论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痛为输 经筋 经脉 腧穴 阿是穴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半夏秫米汤历代方证演变 被引量:21
13
作者 金珏 胥孜杭 陈晓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26-730,共5页
方证对应是中医临床实用的论治方法,研究以半夏秫米汤为基础方的方证在后世的演变,对于认识中医方证发展历史、掌握方证演变规律,乃至中医理论传承创新,均有指导意义。半夏秫米汤的源流变化有一条比较清晰的线路,后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接... 方证对应是中医临床实用的论治方法,研究以半夏秫米汤为基础方的方证在后世的演变,对于认识中医方证发展历史、掌握方证演变规律,乃至中医理论传承创新,均有指导意义。半夏秫米汤的源流变化有一条比较清晰的线路,后代在前代的基础上接力式地递进发展。该方的药味组成变化由晋代到明代较原方增加,清代又回归原方再创造;其主治范围也随之变化、拓展,由单纯的不寐到多种睡眠障碍再到精神变化,方随证变;其病机认识亦不断丰富,由阳不入阴到胆腑病机、中焦病机变化,体现了中医理论基于方证实用为特征的发展规律,对半夏秫米汤的病机认识也不断丰富,逐渐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半夏秫米汤 方证
原文传递
从“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探讨四时针刺之核心内涵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佳乐 牛淑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2-367,共6页
尽管《黄帝内经》和《难经》中对"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有相关阐述,后世对此语亦有一些阐发,但表述均不够清晰。根据《内经》《难经》并结合历代医家释义及相关研究进行分析,认为"春夏刺浅,秋冬刺深"可从时间针灸学... 尽管《黄帝内经》和《难经》中对"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有相关阐述,后世对此语亦有一些阐发,但表述均不够清晰。根据《内经》《难经》并结合历代医家释义及相关研究进行分析,认为"春夏刺浅,秋冬刺深"可从时间针灸学、体质、得气等角度来认知。"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提示针刺顺应四时之气,是得气的外在环境基础;重视患者体质,辨体针刺是针刺得气的内在环境基础,而以病机为核心的针刺辨治思路则强调病位深浅、病性阴阳、病程长短在得气中的关键作用。因此,临证针刺只有重视得气,达到"气至",才能尽可能地做到"调整阴阳,以平为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难经 刺法 针刺核心 得气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气血经络概念解析 被引量:51
15
作者 张维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8-716,共9页
对《黄帝内经》中涉及气血经络的一系列概念进行解析,通过分析《黄帝内经》描述的各概念之间的关系,结合后人的注释和现代科学知识,逐步用已知的概念阐明未知概念。指出经络是对血脉、分肉、筋等概念的分级概念,营卫是气血的部位层次概... 对《黄帝内经》中涉及气血经络的一系列概念进行解析,通过分析《黄帝内经》描述的各概念之间的关系,结合后人的注释和现代科学知识,逐步用已知的概念阐明未知概念。指出经络是对血脉、分肉、筋等概念的分级概念,营卫是气血的部位层次概念,气在不同的位置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名称,是人体体液的不同表现形式,将气血经络概念用列表和图示的形式表示出来,成为层次分明的概念体系,为理解《黄帝内经》的思想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 经络 营卫 黄帝内经 解析
原文传递
《足臂十一脉灸经》“灸某脉”探赜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丽 赵京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51-1254,共4页
从部位角度出发,通过纵向比对自《足臂十一脉灸经》到唐代著作中"灸某脉"的脉名所指,分析以脉名指代施治处现象出现及消失的内涵及意义,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古代"脉"的内涵及经脉腧穴演变的相关内容,加深对早期针灸理... 从部位角度出发,通过纵向比对自《足臂十一脉灸经》到唐代著作中"灸某脉"的脉名所指,分析以脉名指代施治处现象出现及消失的内涵及意义,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古代"脉"的内涵及经脉腧穴演变的相关内容,加深对早期针灸理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臂十一脉灸经 帛书 经脉名 黄帝内经 马王堆
原文传递
《内经》针刺补泻两种候气进出针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素云 赵京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8-452,共5页
徐疾补泻是《内经》重要针刺补泻方法,通过进、出针快慢不同实现补泻效果,进出针时机的判断是决定其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对《内经》两种候气方法——"候呼吸之气"和"候针下气至"进行了探源性研究,同时阐述了... 徐疾补泻是《内经》重要针刺补泻方法,通过进、出针快慢不同实现补泻效果,进出针时机的判断是决定其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对《内经》两种候气方法——"候呼吸之气"和"候针下气至"进行了探源性研究,同时阐述了其应用演变和临床意义。其中"候针下气至"多用于决定出针时机,与补泻疗效密切相关且后世应用发展丰富。《难经》演变为强调左手催气后进针,针下得气后再行提插操作,对后世补泻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补泻 候气 进出针 《内经》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劫刺”与《太素》“却刺”之辨 被引量:1
18
作者 申玮红 周琦 顾漫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9-214,共6页
从《黄帝内经》篇中的"劫刺"和仁和寺本《太素》篇中的"却刺"之异入手,逐条罗列传世本《黄帝内经》及其历代不同注本、传本、校本中"劫刺""却刺"之不同。"却""劫"二字,字... 从《黄帝内经》篇中的"劫刺"和仁和寺本《太素》篇中的"却刺"之异入手,逐条罗列传世本《黄帝内经》及其历代不同注本、传本、校本中"劫刺""却刺"之不同。"却""劫"二字,字形相似,笔者详细分析了导致"却刺"误作"劫刺"的字形演变因素。以此为基础,运用音韵学和训诂学方法,因"卻"与"郤(郄)"二字的上古音完全相同,遵"因声求义"之旨,而将"却刺"释为"郤(郄)刺",其义当为"隙刺"或"穴刺"解。最后,对"郤刺"的学术意义作了探讨,认为这是刺灸部位由脉到穴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特定认识阶段,与刺脉、刺肉、刺筋等刺法相区别而言。所以,历代诸书中的"劫刺"当为"却刺"之误,从而澄清了自北宋以降,诸家对"燔针却刺"的误解误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劫刺 却刺 太素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从“针解”以“气”释文到古人“气”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姗 赵京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5-427,共3页
《小针解》是《九针十二原》的最早释文,其中以"气"释义有24处,较为特殊。基于原文,将"气"的释义方式分为三类,并通过分别与原经文对比,以推理其语义特点。参照历代注家对释文中"气"的理解与评注,梳理古... 《小针解》是《九针十二原》的最早释文,其中以"气"释义有24处,较为特殊。基于原文,将"气"的释义方式分为三类,并通过分别与原经文对比,以推理其语义特点。参照历代注家对释文中"气"的理解与评注,梳理古人"气"之丰富内涵的发展源流,为这种独特的"气语言"与"气"世界观之形成提供了历史佐证。对今人有关"气"的理解与诠释具有启发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小针解 诠释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针灸相关七词首见词义辨析
20
作者 李硕 傅海燕 鞠宝兆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80-1082,共3页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不仅丰富了医学应用词汇,而且增加了亡、休、员、方、徐、灸、砭的新词义分别为去针、留针、针刺补泻原则中的补(泻)法、针刺补泻原则中的泻(补)法、慢刺...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不仅丰富了医学应用词汇,而且增加了亡、休、员、方、徐、灸、砭的新词义分别为去针、留针、针刺补泻原则中的补(泻)法、针刺补泻原则中的泻(补)法、慢刺、灸法、用石针刺皮肉,填补了这7个词词义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针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