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posits and depositional sequence nearby Iluanghe Harbour in the Huanghe River Delta 被引量:1
1
作者 S.D.Nio J.H.Van dern Berg A.Van Gelder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4期605-615,共11页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 of the upper 4 m deposits in the Huanghe Harbour Pit is as follows, 1, Distributary mouth bar deposits formed before 1964; 2. lower delta plain (tidal flat) and subaqueous delta lateral deposi... The sedimentary sequence of the upper 4 m deposits in the Huanghe Harbour Pit is as follows, 1, Distributary mouth bar deposits formed before 1964; 2. lower delta plain (tidal flat) and subaqueous delta lateral deposits formed in the period of 1964-1972; 3. deposits of crevasse splay and distributary channel near mouth, formed in the period of 1972-1974; 4. tidal flat deposits formed in the period of 1975-1984. The sequence shows superimposition of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parallel to coast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nghe river delta depositional sequence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近岸潮汐动力对地貌演变的响应及其沉积效应
2
作者 龚雪雷 姬泓宇 +1 位作者 李鹏 陈沈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8,共15页
近年来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黄河入海流路以及近岸地貌格局,而剧烈的地貌演变对近岸水动力环境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为厘清近30年来黄河三角洲近岸水文动力格局对地貌演变的响应过程,本文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和多期测... 近年来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黄河入海流路以及近岸地貌格局,而剧烈的地貌演变对近岸水动力环境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为厘清近30年来黄河三角洲近岸水文动力格局对地貌演变的响应过程,本文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和多期测深数据,分析了1992-2020年黄河三角洲岸线和地形变化,并采用TELEMAC-2D建立了多套覆盖整个渤海的数值模型,研究了地貌演变对黄河三角洲邻近海域潮汐动力的影响及其沉积效应。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近岸冲淤格局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分布多个淤积和侵蚀中心,且2000-2020年南侧老清水沟外侵蚀中心向南移动9.6 km,1992-2015年北侧刁口河口外侵蚀中心东移6.4 km。中长时间尺度黄河三角洲岸线和地形变化主导了潮汐动态,三角洲北部刁口河口近岸潮差减小,清水沟河口外潮差增大,5 m水深处的潮差变化增大幅度达0.27 m;黄河口近岸K_1分潮振幅显著增加,M_2分潮振幅明显减小,东营港附近无潮点向东迁移3.8 km。刁口河口和老河口外高流速区持续减弱,现行河口外逐渐发育形成另一高流速区,持续稳定的高流速区造成了水下三角洲的冲刷,南北侧高流速区沉积物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数值模型 地貌演变 潮汐动力 沉积效应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北部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沉积特征
3
作者 王进 于兴河 +3 位作者 卢凤豪 牛小军 野兆瑞 杨新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6-787,共12页
红山嘴北部的克上组与克下组地层存在明显的沉积差异。为明确克拉玛依组沉积特征及成因,利用地震、钻测井、岩心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克拉玛依组的岩矿特征、岩相类型、沉积相类型与展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克下组为以牵引流为主的辫状... 红山嘴北部的克上组与克下组地层存在明显的沉积差异。为明确克拉玛依组沉积特征及成因,利用地震、钻测井、岩心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克拉玛依组的岩矿特征、岩相类型、沉积相类型与展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克下组为以牵引流为主的辫状河沉积,发育辫状河道(Gi→St→Sp→(Sh)→Md)、心滩(St→Sp↔Sm)及冲积平原(Mr↔Md→Fr),河道砂体呈条带展布,多呈孤立状分布于厚层泥岩中;克上组为碎屑流、洪流与牵引流共同作用下扇三角洲沉积,平原发育辫状河道(Gmm→Gcm→Gi→Sh)、辫状分支河道(Gcm→Gi↔Gt)与辫流坝微相(Gp↔Gi→Gcm),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Gi→Gt→Gp→St)、河口坝(Md→Sp↔Sw)及水下分流间湾微相(Md↔Sc),所沉积的厚层砂砾岩体相互切割叠置,连片分布,连通性好。受控于物源体系前移与供给强度的增加、古气候由干旱—半干旱向半湿润—湿润转变及湖平面上升,研究区克拉玛依组经历了由辫状河向扇三角洲转变的沉积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扇三角洲 垂向序列 沉积演化 克拉玛依组 红山嘴北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克拉玛依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高阳 于兴河 +3 位作者 黄丁杰 王进 刘文峰 赵延伟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4,105,共11页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克拉玛依组复杂砂砾岩体的沉积成因,在精细岩心观察描述基础上,利用钻井、测井资料,结合古地理背景分析,研究克拉玛依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克拉玛依组属于以牵引流为主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兼具间歇性碎屑流...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克拉玛依组复杂砂砾岩体的沉积成因,在精细岩心观察描述基础上,利用钻井、测井资料,结合古地理背景分析,研究克拉玛依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克拉玛依组属于以牵引流为主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兼具间歇性碎屑流沉积;根据沉积构造与垂向沉积序列反映的不同沉积作用,克拉玛依组辫状河三角洲可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等3个亚相,而Gms-Gm-Gf-Sp、Gi-St-Sm-Sh、Sp-Sh-Sp、Fh-Fm-M2、Gi-Sm-Fr、FrSp-Sm、M1-Sw、Fm-M1等8种主要岩相组合分别对应辫状河道、辫状分流河道、辫流坝、分流间湾、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克拉玛依组为"短源距、物源足、坡度陡、水流强"的水进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该成果为红山嘴地区油气储层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垂向序列 沉积模式 克拉玛依组 红山嘴地区
下载PDF
安塞油田侯市地区长6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金亮 李恕军 靳文奇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0年第4期1-7,55,共8页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 ,确定了侯市地区长 6油层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 ,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分流河口砂坝、前缘砂席和分流间等 ,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 .在图像粒度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绘制概率累积...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 ,确定了侯市地区长 6油层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 ,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分流河口砂坝、前缘砂席和分流间等 ,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 .在图像粒度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绘制概率累积曲线、C- M图、散点图和环境判别图 ,对该区砂体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及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 .长 6油层的三角洲体系代表了较为完整的自旋回 ,这一自旋回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分流河道迁移、袭夺、决口以及因压实的均衡调整等 ,从而形成三角洲复合体内部各分流三角洲砂体的相互叠置交错 .根据岩心微相分析、小层砂体形态和测井剖面对比分析 ,对该区长 6油层砂组及小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 ,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河流三角洲 沉积层序 沉积微相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全新世沉积特征和沉积过程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长荣 胥勤勉 +4 位作者 袁桂邦 李亚平 胡云壮 肖国强 杨吉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8-50,53,共4页
从地貌、沉积和年代等方面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形成演变过程。研究区中部和南部主要为不同时期的古黄河三角洲,每期古黄河三角洲发育时均形成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和潮间带等沉积层序,三角洲的不同部位分别形成河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 从地貌、沉积和年代等方面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形成演变过程。研究区中部和南部主要为不同时期的古黄河三角洲,每期古黄河三角洲发育时均形成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和潮间带等沉积层序,三角洲的不同部位分别形成河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三角洲废弃后,形成三角洲平原—贝壳堤—滨海沙坝的地貌体系。研究区北部的沉积层序和地貌特征反映了少泥沙河流在海洋动力逐渐减弱条件下的河海相互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地貌演变 沉积层序 贝壳堤 黄河三角洲 天津滨海新区
下载PDF
上新世晚期以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沉积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辛春英 何良彪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1年第1期33-41,共9页
通过450m长的五号桩岩芯的粒度分析、粘土矿物分析、碳酸盐分析和古地磁测年,揭示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上新世晚期(约距今380×10~4a)以来,经历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沉积过程,沉积了一套以河流-湖泊相为主的粉砂质粘土、粘土质粉砂和细... 通过450m长的五号桩岩芯的粒度分析、粘土矿物分析、碳酸盐分析和古地磁测年,揭示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上新世晚期(约距今380×10~4a)以来,经历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沉积过程,沉积了一套以河流-湖泊相为主的粉砂质粘土、粘土质粉砂和细砂沉积;晚更新世以后,局部地区受渤海海侵影响,接受海相沉积。本区沉积动力作用很弱,沉积作用主要受区域构造运动和沉积古气侯的影响;晚更新世以前,在渤海地区的海侵期间,可能海水并未进入本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三角洲地区 沉积作用 上新世
下载PDF
百年来黄河三角洲东北部毗邻海域沉积记录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范勇勇 毕乃双 +4 位作者 李云海 王厚杰 张勇 徐丛亮 杨作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9,共11页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东北部毗邻海域采集的多个沉积物岩心,开展系统的沉积物粒度、有机碳氮及其同位素特征的分析,结合210Pb年代测定,探讨研究区近百年来高分辨率的沉积记录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岩心O3、M2和B63处于相对稳定的沉...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东北部毗邻海域采集的多个沉积物岩心,开展系统的沉积物粒度、有机碳氮及其同位素特征的分析,结合210Pb年代测定,探讨研究区近百年来高分辨率的沉积记录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岩心O3、M2和B63处于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中,沉积物的粒度分布都呈阶段性变化但表现出差异性,O3和M2自1976年以来沉积物粒度出现粗化,而距离现行河口较近的B63则变细之后粒度粗化,在沉积物的上段C/N和δ13C的变化都反映了陆源有机质输入的增加。黄河1976年改道使三角洲北部和东部海域的沉积环境发生改变,O3和M2受再悬浮泥沙的影响粒度变粗,废弃三角洲叶瓣再悬浮泥沙对研究区的供给量增加,导致O3和M2接受更多陆源有机质的供给。而B63受到更多较细粒黄河入海泥沙影响,粒度变细,陆源有机质输入也增加。黄河入海水沙的阶段性递减和调水调沙工程导致输运至研究区的细粒物质减少,使岩心B63沉积物上段层位的粒度变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沉积记录 影响因素 黄河三角洲东北部毗邻海域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GJ1孔晚第四纪地层层序及全新世沉积单元划分
9
作者 马瑞罡 胥勤勉 褚忠信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7-109,共13页
黄河三角洲作为自然河流体系形成的大型河控三角洲,研究其地层结构可更好地理解河控三角洲的层序框架、河流改道与海平面升降等。本文主要基于黄河三角洲上GJ1钻孔沉积物的粒度以及测年数据,结合前人成果,利用岩性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等... 黄河三角洲作为自然河流体系形成的大型河控三角洲,研究其地层结构可更好地理解河控三角洲的层序框架、河流改道与海平面升降等。本文主要基于黄河三角洲上GJ1钻孔沉积物的粒度以及测年数据,结合前人成果,利用岩性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等方法,划分了GJ1钻孔的沉积相,重点是全新统。GJ1钻孔78m长的岩心,形成年代为60ka B.P.至今,沉积相自下而上依次为(1)三角洲-河流-三角洲沉积(49.2~78.0m);(2)河流沉积(45.9~49.2m);(3)滨海近岸-河流沉积(24.6~45.9m);(4)河流沉积(19.4~24.6m);(5)全新世河流-滨海-三角洲前缘-河流-分流间湾与河流沉积(19.4m以浅),其中4.5m以浅为1917—1926年期间黄河行水的河床及废弃河道沉积。此外本文尝试将粒度数据与全新世古气候变化记录进行对比,发现全新世相对冷期GJ1孔平均粒径较粗,在相对暖期平均粒径较细的整体特征。且可以识别出6 500~6 000cal yr B.P.,4 200~3 800cal yr B.P.,3 500~2 500cal yr B.P.三次明显的北半球冰盖扩张,两极变冷,赤道变干的气候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全新世 地层层序 沉积相 古气候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矿山地质特征及施工工艺特性研究
10
作者 王彦举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22期155-156,共2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矿山成功的探明该地区深部矿层层序,对深部矿床地层埋深进行了验证,并为以后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矿床地层层序 施工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