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il Quality Evaluation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on Improving Land Capability——A Case Study on Huanghuaihai Plain in Shandong Province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存龙 祝德成 +4 位作者 蒋文惠 赵西强 王红晋 喻超 伊飞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1期1960-1966,共7页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national project about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contamination,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properties of soil chemical elements in Huanghuaihai Plain, Shandong Pro... Based on the geochemic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national project about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contamination,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properties of soil chemical elements in Huanghuaihai Pla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the grade-one nutritive elements in soil, organic matte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ere relatively deficient while potassium was rich. Meanwhile, as the grade-two nutritive elements, calcium oxide and magnesium oxide were relatively short and sulfur’s content was abundant. About the other beneficial and trace nutri-tive elements, iron oxide, manganese, molybdenum and boron were deficient, but the content of chlorine was high, hardly lack. The main barriers to improving land productivity were soil salinization and soil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The values of soil 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 that most of the soil in the study area is middle-lower fertilized. Specifical y, the low fertility area and lower fertility area are 6 1604 and 1 244 km2 respectively, occupying about 97.43% and 1.97% of the total area. The moderate fertility soil has an area of 172 km2, occupying about 0.27% of the total area. The higher fertility soil covers an area of 128 km2, while the high fertility area of only 76 km2. This article proposed scientific fertilization, elimination of soil obsta-cle, remediation of heavy-metal-contaminated soil and other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land produ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basic investigation results, which provides a goo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good-quality and high-benefit agri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fertility soil-water-plant land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 huanghuaihai plain in Shandong Province
下载PDF
Research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Suitability in Typical Area of Huanghuaihai Plain based on GIS 被引量:1
2
作者 肖燕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6期125-129,178,共6页
The paper aims to study agricultural land suitability in typical agricultural area in Huanghuaihai plain by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natural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al land with Liaoch... The paper aims to study agricultural land suitability in typical agricultural area in Huanghuaihai plain by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natural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al land with Liaocheng area in Shangdong Province in the center of Huanghuaihai plain as a case.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land quality in Liaocheng was above the average and accorded with the local practical situation.The authors validated the scientificity of agricultural land suitability study by using GIS technology and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on analysis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nghuaihai plain Agriculture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GIS technology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drought risk for winter wheat on the Huanghuaihai Plain under climate change using an EPIC model-based approach 被引量:1
3
作者 Yaojie Yue Wuqiong Yang Lin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SCIE EI 2022年第1期690-711,共22页
Climate change-induced drought poses a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on global crop production and food security.The Huang Huai Hai(HHH)Plain,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ain production areas in China,is heavenly stricken by... Climate change-induced drought poses a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on global crop production and food security.The Huang Huai Hai(HHH)Plain,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ain production areas in China,is heavenly stricken by drought.Motivated by formulating drought risk prevention strategies that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on the HHH Plain,therefore,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winter wheat drought risk under multiple climate scenarios using the Environmental Policy Impact Climate(EPIC)model.Based on the well-validated EPIC model,the drought hazard intensity(dHI),physical vulnerability(pV),and drought risk(dR)of the HHH Plain from 2010 to 2099 are assessed.Temporally,the dR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long term,the high dR areas increased by 0.63%and 1.18%under the RCP4.5 and RCP8.5 scenarios,respectively.Spatially,dR showed a pattern of high in the south and low in the north whether under RCP4.5 or RCP8.5 scenario.Comparatively,the dR was 0.211 under the RCP4.5 scenario which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under the RCP8.5 scenario,i.e.0.207.The Huanghuai Plain agricultural subregion will be a high dHI-pV-dR region.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might be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wheat drought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winter wheat drought risk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s) EPIC model huanghuaihai plain
原文传递
黄淮海平原气候变化及对粮食产量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6
4
作者 缪丽娟 刘冉 +1 位作者 邹扬锋 余洋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0-20,共11页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明确黄淮海平原近60 a来关键气候要素的主要变化特征,梳理干旱天气对该地区两种主要作物(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黄淮海平原气候总体上呈暖干化趋势;近年来干旱强度及频率增强减缓了粮食增产趋势...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明确黄淮海平原近60 a来关键气候要素的主要变化特征,梳理干旱天气对该地区两种主要作物(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黄淮海平原气候总体上呈暖干化趋势;近年来干旱强度及频率增强减缓了粮食增产趋势,对北部粮食作物(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的负面作用更为显著;在不同生长阶段,干旱天气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以往研究聚焦于该地区单一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其对单一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尚缺乏对该地区气候变化与两类主要作物粮食生产之间关系的系统认知。未来研究应聚焦黄淮海平原极端气候对不同作物产量影响的机制,为提高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水平带来前瞻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气候变化 干旱 粮食产量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黄淮海平原农业工作的演变历程
5
作者 陈雪 《科学文化评论》 2023年第5期38-52,共15页
黄淮海平原农业工作是中国科学院建院以来开展的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涉农科技工作之一,被誉为新中国农业科技战线的“两弹一星”。通过在一个较长的考察时段里观察这一工作,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一条相对清晰的演进轨迹,即从早期的土壤调... 黄淮海平原农业工作是中国科学院建院以来开展的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涉农科技工作之一,被誉为新中国农业科技战线的“两弹一星”。通过在一个较长的考察时段里观察这一工作,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一条相对清晰的演进轨迹,即从早期的土壤调查和土壤研究开始,该项工作逐步转向盐碱地治理、农业综合治理和区域开发。与此同时,相关的项目目标、组织形式、具体工作内容及其成效评价等等方面也相应的调整变化。而上述变化的背后,是中国科学院自身发展的需求与特定时代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复杂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黄淮海平原农业工作 土壤研究 盐碱地治理 区域开发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64
6
作者 朱强根 朱安宁 +3 位作者 张佳宝 张焕朝 杨淑莉 王意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6,共7页
保护性耕作不仅能改善土壤特性,增加作物产量,也是缓解农田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翻耕和免耕,副区为3种秸秆还田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 保护性耕作不仅能改善土壤特性,增加作物产量,也是缓解农田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翻耕和免耕,副区为3种秸秆还田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弹尾目和蜱螨目,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免耕和秸秆还田的结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pH值下降;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全氮和速效磷;与初始条件相比,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下降,而尿酶活性有所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对土壤动物特别是弹尾目和蜱螨目有显著的正效应,土壤速效磷含量也与优势类群表现为正相关;鞘翅目、双尾目和唇足纲表现了能适应相对较高pH值的土壤环境。总之,保护性耕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碳库,缓解温室效应,同时也提高了土壤动物丰富度;土壤动物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表现其在作物对养分利用的有效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养分 保护性耕作 土壤动物 土壤肥力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高光谱特征和生理生态响应 被引量:38
7
作者 谷艳芳 丁圣彦 +2 位作者 陈海生 高志英 邢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90-2697,共8页
2006年于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采用ASD Fieldspec HH光谱仪测定了不同水分胁迫下冬小麦高光谱反射率、红边参数和对应的冬小麦生理生态参数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b(Chla+b),... 2006年于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采用ASD Fieldspec HH光谱仪测定了不同水分胁迫下冬小麦高光谱反射率、红边参数和对应的冬小麦生理生态参数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b(Chla+b),叶片水分含量(LWC),叶面积指数(LAI)。结果表明,冬小麦生理生态参数随生长发育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hla、Chlb和Chla+b开花期达最大值;LWC和M,孕穗期达最大值。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Chla、Chlb和Chla+b、LWC和M,减少。不同水分处理下冬小麦高光谱反射率具有绿色植物特征。用红边一阶微分光谱特征参数分析,冬小麦孕穗期和开花期红边(λred)位于728-730nm,灌浆期红边(λred)移到734nm。Chla、Chlb和Chla+b与Dλ730、Dλ702、Dλ730、Dλ718,LWC与Dλred、Dλ718以及LAI与Dλ718、Dλred、Sred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5(P〈0.05)。经回归分析,Chl与Dλ730 Dλ702、LWC与Dλred呈线性关系(R^2=0.87),LAI与Sred呈二次关系(R^2=0.68)。因此,用冬小麦高光谱特征及红边参数能判断冬小麦生育后期长势和农田水分胁迫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高光谱 生理生态 干旱胁迫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过去50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发生的时空演变规律 被引量:58
8
作者 赵俊芳 赵艳霞 +1 位作者 郭建平 房世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815-2825,共11页
【目的】研究近50年来中国黄淮海麦区小麦干热风时空变化特征,针对其变化趋势,提出有效防御干热风的科学对策。【方法】基于黄淮海地区68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 【目的】研究近50年来中国黄淮海麦区小麦干热风时空变化特征,针对其变化趋势,提出有效防御干热风的科学对策。【方法】基于黄淮海地区68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指标,系统分析近50年来黄淮海冬小麦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与过程次数的时空分布特征,针对其变化趋势,提出有效防御干热风的主要途径和技术措施。【结果】(1)1961—2010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轻度、重度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出现的平均日数和过程次数随时间的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1960—1980年和2001—2010年均为缓慢减少时期,1981—2000年变化则不太明显。1968年各地干热风危害均最为严重,1987年危害均最轻;(2)近50年来,该区轻度、重度干热风灾害的年际变化很大,这和该时期气象要素匹配程度有关。各地20世纪60年代干热风发生最严重。其次,为20世纪70年代和最近10年。20世纪80、90年代危害较轻;(3)就空间平均分布状况而言,该区轻度和重度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和干热风过程次数分布具有一致性,总体呈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且地区间差异都很显著,同纬度地区的内陆高于沿海。河北省的北部和西北部、河南省的东南部一带等地干热风危害最轻,河北省南部、河南省西北部等地危害最重,该地作物产量受到冲击很大,生产相对更脆弱。【结论】1961—2010年,中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但由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气象要素温度、水分、风速等匹配组合的差异,干热风灾害年际变化很大,地区间差异显著,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仍有可能发生。实际生产中,必须重视小麦干热风灾害的防御,可从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化学措施着手来减少干热风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冬小麦 干热风 时空变化 防御对策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8种绿肥作物萌发特性与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72
9
作者 孙艳茹 石屹 +1 位作者 陈国军 闫慧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9-98,共10页
采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大麦、黑麦草、二月兰等8种绿肥种子的萌发特性和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低浓度的PEG-6000对大麦、冬牧70黑麦、毛叶苕子等7种绿肥作物种子的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2)低浓度的P... 采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大麦、黑麦草、二月兰等8种绿肥种子的萌发特性和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低浓度的PEG-6000对大麦、冬牧70黑麦、毛叶苕子等7种绿肥作物种子的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2)低浓度的PEG-6000对8种绿肥作物种子胚根的伸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胚芽反而表现出抑制作用。3)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8种绿肥作物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萌发胁迫指数、萌发抗旱指数不断下降,而胚根/胚芽比值却持续上升。4)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得出8种绿肥作物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强弱次序为:籽粒苋>白芥末>黑麦草>冬牧70黑麦>沙打旺>毛叶苕子>大麦>二月兰,据其综合评价值分为3类,籽粒苋、白芥末为强抗旱作物种类,黑麦草、冬牧70黑麦、沙打旺、毛叶苕子、大麦为中等抗旱作物种类,二月兰为弱抗旱作物。因此,抗旱性强的籽粒苋、白芥末适宜在黄淮海地区干旱少雨的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PEG胁迫 萌发期 抗旱性 黄淮海地区
下载PDF
基于干热风危害指数的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损评估 被引量:33
10
作者 赵俊芳 赵艳霞 +1 位作者 郭建平 穆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287-5293,共7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呈上升态势。干热风灾害发生区域、次数和强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研究干热风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对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黄淮海地区68个气象台站1961—201...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呈上升态势。干热风灾害发生区域、次数和强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研究干热风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对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黄淮海地区68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和5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6年小麦的发育期、产量、干热风灾害等数据,采用公认的中国气象局2007年发布的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中冬小麦干热风灾害指标,计算干热风危害指数,进一步细化发育期,确定冬小麦抽穗前气象条件对气象产量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分离干热风年冬小麦气象产量,构建重度干热风影响下干热风危害指数与冬小麦抽穗—成熟阶段气象条件对气象产量影响的统计模型,进行1981—2006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损的评估。结果表明:(1)重度干热风危害下,1981—2006年期间黄淮海各地区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段的干热风危害指数平均在抽穗—开花时段最大,乳熟—成熟时段居中,开花—乳熟时段最小,分别为0.17、0.15和0.14,平均0.15;(2)冬小麦抽穗前气象条件对气象产量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为:播种—出苗期间的最低气温、拔节—孕穗期间的平均气温和孕穗—抽穗期间的平均气温,各个单因子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86和0.99,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播种—出苗的最低气温可决定小麦出苗的迟早和苗情;拔节—孕穗期间,在小花原基形成期—四分体形成期气温偏低可延长小穗、小花分化时间,防止退化,提高结实率;孕穗—抽穗的平均气温偏高有利于提早抽穗,延长后期灌浆时间,且晴天有利于开花授粉;(3)分离干热风年冬小麦气象产量后,构建了重度干热风影响下干热风危害指数与冬小麦抽穗—成熟3个阶段气象条件对气象产量影响的统计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客观上能够综合地反映干热风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一步灾损评估表明:重度干热风危害下,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减产率在21.52%—39.80%之间,平均为2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风 黄淮海地区 冬小麦 灾损 评估
下载PDF
氮肥用量和秸秆根茬碳投入对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文静 魏静 +2 位作者 马文奇 杨玉荣 郭彩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591-3598,共8页
土壤有机质与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通过分析黄淮海平原10个小麦玉米长期定位试验资料,在不同施氮量下建立土壤有机质积累与碳投入的数学模型,探讨了土壤有机质积累与碳氮投入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与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通过分析黄淮海平原10个小麦玉米长期定位试验资料,在不同施氮量下建立土壤有机质积累与碳投入的数学模型,探讨了土壤有机质积累与碳氮投入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积累与碳投入的关系受氮肥用量的影响显著,无论低量施氮(长期定位试验中的常规施肥量,化肥氮量≤330kg/(hm.2a))还是高量施氮(长期定位试验中的高量施肥量,化肥氮量>330kg/(hm.2a)),秸秆根茬碳还田量与土壤有机质变化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利用土壤有机质积累与碳投入的数学模型计算的维持土壤有机质平衡的碳投入量(MSC),高量施氮时为7254kg/(hm.2a),低量施氮为1297kg/(hm.2a),前者是后者的5.6倍。因此,大量施用氮肥降低了投入碳的积累,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施用 秸秆和根茬输入 土壤有机质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防护林斑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汪洋 王刚 +2 位作者 杜瑛琪 陈绮铭 谷艳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186-6193,共8页
于2008和2009年在黄淮海平原典型地区商丘民权林场(34°31'—34°52'N,115°00'—115°28'E)进行。选择杨树林、槐树林和杨槐混交林3种人工林模式,调查节肢动物群落构成、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对节肢... 于2008和2009年在黄淮海平原典型地区商丘民权林场(34°31'—34°52'N,115°00'—115°28'E)进行。选择杨树林、槐树林和杨槐混交林3种人工林模式,调查节肢动物群落构成、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节肢动物科级水平上不同年份间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差异都不显著(P>0.05),防护林不同模式间个体数(df=2,F=59.48,P<0.001)和类群数(df=2,F=15.44,P<0.001)差异均显著。3种防护林中以杨树林物种丰富度指数较高,S杨树林(9.65)>S杨槐混交林(8.78)>S槐树林(7.47);生物多样性指数H'杨树林(1.78)>H'杨槐混交林(1.65)>H'槐树林(1.46),其中杨树与槐树林的S和H'差异显著(P<0.05)。杨树林和槐树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大于杨槐混交林,林地边缘节肢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均较高。节肢动物类群组成表现为林地边缘的偶见种和农田种多于林内。杨树林和槐树林边缘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较高,向林内40m显著下降;而杨槐混交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认为,杨树林和槐树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距离为40m,杨槐混交林距离为20m。单一树种农田防护林斑块不小于80m宽,混交林斑块不小于40m宽,可以保护林内物种生存,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效应 节肢动物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小麦吸收镉与土壤可浸提镉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熊孜 赵会薇 +1 位作者 李菊梅 马义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75-2284,共10页
土壤重金属镉浸提量与小麦吸收镉量关系是评价浸提方法以及土壤中镉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为了给黄淮海平原小麦产区土壤镉污染评价提供科技支撑。分别采用0.43 mol·L^(-1)HNO_3、0.1 mol·L^(-1)HCl、0.05 mol·L^(-1)EDTA浸... 土壤重金属镉浸提量与小麦吸收镉量关系是评价浸提方法以及土壤中镉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为了给黄淮海平原小麦产区土壤镉污染评价提供科技支撑。分别采用0.43 mol·L^(-1)HNO_3、0.1 mol·L^(-1)HCl、0.05 mol·L^(-1)EDTA浸提土壤镉的方法对黄淮海平原11个不同地点大田土壤样品和24个小麦植株样品进行了测定,并对3种不同浸提剂浸提的土壤有效态镉量间的相互关系,及土壤浸提镉含量与小麦镉含量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浸提剂浸提的土壤Cd含量、全量间的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3种浸提剂的Cd浸提率为58.7%(0.43 mol·L^(-1)HNO_3)>53.2%(0.05 mol·L^(-1)EDTA)>25.9%(0.1 mol·L^(-1)HCl),不同浸提剂浸提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小麦植株Cd含量的相关性顺序为r=0.74(0.05 mol·L^(-1)EDTA)>r=0.64(0.43 mol·L^(-1)HNO_3)>r=0.49(0.1 mol·L^(-1)HCl);在pH为7.71~8.59和土壤全Cd含量范围为0.107~0.212 mg·kg^(-1)条件下,以EDTA浸提的土壤Cd含量及土壤Cd全量结合土壤pH值建立的方程可以较好地预测小麦籽粒Cd含量;经推算,EDTA浸提的土壤Cd和土壤Cd全量的安全临界值可分别为0.671 mg·kg^(-1)和1.02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小麦 全Cd 可浸提Cd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盐渍土有机质消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严慧峻 刘继芳 +7 位作者 张锐 单秀枝 魏由庆 许建新 高峻岭 马卫萍 殷光兰 安文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共8页
7年微区试验表明,在黄淮海季风区内陆盐渍土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平衡含量约为1.50%。在相同的气候,土壤基础肥力,土壤质地条件下,采取不同措施,土壤有机质积累速率不同,到达土壤有机质平衡含量的时间不同。施用... 7年微区试验表明,在黄淮海季风区内陆盐渍土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平衡含量约为1.50%。在相同的气候,土壤基础肥力,土壤质地条件下,采取不同措施,土壤有机质积累速率不同,到达土壤有机质平衡含量的时间不同。施用碳氮比大,木质素含量高的有机肥,土壤有机质积累快;施用同种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在达到平衡含量前,有机质的积累量与施肥量呈直线相关。为满足黄淮海平原农田稳产高产和盐渍上抑盐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要求,采用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或棉田种植冬牧草,发展畜牧业,增加优质粪肥施用量是提高盐渍土土壤有机质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有机肥 盐渍土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资源低耗生态农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侯满平 郝晋珉 +1 位作者 丁忠义 孟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89-191,共3页
简述了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水土资源与环境状况及农业能耗等态势 ,提出该区发展资源低耗生态农业模式策略 ,并分析论证了曲周模式可行性。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资源消耗 生态农业模式 可持续发展 曲周模式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类型对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玮 张佳宝 张丛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42-849,共8页
为了研究黄淮海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施氮类型对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于2010年6—10月,采用LI-COR-6400-09土壤气室连接红外线气体分析仪(IRGA)对玉米农田行间掩埋秸秆区的土壤呼吸作用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常规施... 为了研究黄淮海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施氮类型对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于2010年6—10月,采用LI-COR-6400-09土壤气室连接红外线气体分析仪(IRGA)对玉米农田行间掩埋秸秆区的土壤呼吸作用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常规施肥下,玉米生育期内秸秆行间掩埋处理(ISFR)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秸秆移除(NSFR)和秸秆覆盖(SFR)处理(P<0.05)。秸秆行间掩埋配合施用化学氮肥处理中,配施50.4 kg(N).hm 2处理(ISF3)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178.85±46.60)mg(C).m 2.h 1,显著高于配施33.6 kg(N).hm 2处理(ISF2)的(124.11±23.18)mg(C).m 2.h 1(P<0.05)。秸秆行间掩埋配合施用鸡粪处理中,鸡粪施用量为33.6kg(N).hm 2(ISOM2)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208.08±31.54)mg(C).m 2.h 1,施用16.8 kg(N).hm 2(ISOM1)和50.4 kg(N).hm 2(ISOM3)处理的为(135.07±21.97)mg(C).m 2.h 1、(171.43±43.31)mg(C).m 2.h 1,相比ISOM2处理,ISOM1和ISOM3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降低了35.09%和17.61%。ISOM2处理玉米季CO2排放累积量为499.39 g(C).m 2,显著高于ISF2处理的297.86 g(C).m 2。秸秆行间掩埋配合施用化学氮肥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小于配合施用鸡粪的影响,配合施用16%总氮的鸡粪,即33.6 kg(N).hm 2时C/N比最适宜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玉米田 秸秆还田方式 氮肥类型 土壤呼吸速率 玉米农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旗叶的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谷艳芳 高志英 +1 位作者 邢倩 丁圣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465-3471,共7页
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4、5月份,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田间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进行了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日变化的测定,并同步测定了有效辐射(PAR)、气温(Ta)、叶温(Tl)、... 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4、5月份,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田间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进行了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日变化的测定,并同步测定了有效辐射(PAR)、气温(Ta)、叶温(Tl)、空气相对湿度(Rh)、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因子,研究了冬小麦旗叶的Pn、Tr与环境和生理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旗叶的Pn随PAR的增加而升高,其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在50~60 μmol·m^-2 ·s^-1和1050~1100 μmol·m^-2 ·s^-1左右;Tr随 PAR呈线性升高.Ta与Tl的相关系数r=0.886**,达显著水平,冬小麦旗叶Pn随Ta、Tl的增加而升高,当Ta、Tl分别超过30 ℃、32 ℃左右时,Pn随两因素的增加反而下降;Tr随Ta、Tl的增加呈直线升高.冬小麦旗叶Pn、Tr与Gs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407**和r=0.322**,二者均随Gs的增加而升高,当Gs超过0.2 mol·m^-2 ·s^-1左右时,Pn的速度就会减缓.冬小麦旗叶的Pn、Tr均随Ci的增加而下降.通过对生态、生理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黄淮海平原冬小麦旗叶的Pn、Tr的主要因子是PAR、Gs,除此以外,Ci也是影响Pn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旗叶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生理生态因子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黄淮海平原的干旱趋势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郝晶晶 陆桂华 +1 位作者 闫桂霞 吴志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14,115,共4页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的输出结果,计算了SRES A2情景下黄淮海平原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的时空变化趋势及不同年代干旱频率和干旱历时的变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A2情景下,黄淮海平原未来百年将呈现先变干后变湿的趋势,2011~2040年...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的输出结果,计算了SRES A2情景下黄淮海平原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的时空变化趋势及不同年代干旱频率和干旱历时的变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A2情景下,黄淮海平原未来百年将呈现先变干后变湿的趋势,2011~2040年将可能成为黄淮海平原最干旱的时段,极端干旱的干旱频率及干旱历时将达最大,随后逐渐变湿,2071~2100年将呈现明显的湿润化趋势;未来降水的增加将导致黄淮海平原湿润化,但气温的升高将会削弱湿润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干旱 黄淮海平原 帕默尔干旱指数 IPCCA2情景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封丘试区水生植被 被引量:4
19
作者 倪乐意 蔡庆华 +3 位作者 黎道丰 刘瑞秋 伍焯田 梁彦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57-364,共8页
对封丘试区水生植被的研究表明:挺水植物的种类少,但其分布和生物量在该地区占有绝对优势。在本地区的两大代表水体中其生物量(鲜重)可达2.9×10^(?)kg和0.13×10^(?)kg。沉水植物的分布面积在其中一个主要水体(曹岗湖)分布较广... 对封丘试区水生植被的研究表明:挺水植物的种类少,但其分布和生物量在该地区占有绝对优势。在本地区的两大代表水体中其生物量(鲜重)可达2.9×10^(?)kg和0.13×10^(?)kg。沉水植物的分布面积在其中一个主要水体(曹岗湖)分布较广,但其生物量仅为3.2×10~3kg(鲜重),其生长的制约因素是水体中过多的草食性鱼类和水体过低的透明度。对植被中的主要经济种类芦苇的生长研究得出了其生物量与时间、密度和均长之间关系的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被 挺水植物 沉水植物 芦苇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封丘试区水体理化性状的多元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黎道丰 刘瑞秋 +3 位作者 倪乐意 伍焯田 蔡庆华 梁彦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1-259,共9页
在封丘试区内两个最具代表性水体(曹岗湖,潘店芦苇荡)水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主要水质指标及其集合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封丘试区水体具有典型的北方水体特征,其水质的变化主要受季节影响,水体间无甚大差别。各水体pH值偏高(... 在封丘试区内两个最具代表性水体(曹岗湖,潘店芦苇荡)水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主要水质指标及其集合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封丘试区水体具有典型的北方水体特征,其水质的变化主要受季节影响,水体间无甚大差别。各水体pH值偏高(年平均值为8.0—9.0),属弱碱性;硬度较大(17.54—20.63德国度),均属硬水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离子总量较大(860—1448mg/L);碱度(4.57—5.20me/L)和主要营养物含量(总氮1.31—2.08mg/L,总磷0.100—0.135mg/L)较高,属富营养型水体。文中指出:该试区水体水质状况较好,渔业开发潜力较大,但磷是水体生物生产力的主要限制性营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方差分析 水体理化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