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terogene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arine gravity flow tight sandstone under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A case study from the Miocene Huangliu Formation reservoirs in LD10 area,Yinggehai Basin,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
1
作者 FAN Caiwei CAO Jiangjun +5 位作者 LUO Jinglan LI Shanshan WU Shijiu DAI Long HOU Jingxian MAO Qianr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5期1048-1062,共15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of the marine gravity flow tight sandstone from the Miocene Huangliu Formation under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setting at LD10 area in Yinggehai Basin are studied,and the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of the marine gravity flow tight sandstone from the Miocene Huangliu Formation under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setting at LD10 area in Yinggehai Basin are studied,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are discussed,based on modular formation dynamics test,thin sections,XRD analysis of clay mineral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measurement of pore throat image,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and high pressure Hg injection,as well as the stimulation of burial thermal history.The aim is to elucida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terogeneity 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heterogeneity of the reservoir,and predict the favorable reservoirs distribution.(1)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reservoir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cement heterogeneity,pore throat heterogeneity,quality of th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and the diagenesis under an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setting.(2)The differences in pore-throat structure caused by diagenetic evolution affected the intergranular material heterogeneity and the pore throat heterogeneity,and finally controlled the heterogeneity of reservoir quality.(3)Compared with the reservoir under normal pressure,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restrains strength of the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and enhances the dissolution of the reservoir to some extent,and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thus weaken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reservoir to a certain degree.The favorable reservoir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gravity flow sand body under the strong overpressure zon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part of Huangliu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diagenetic evolution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marine gravity flow tight sandstone Miocene huangliu Formation Yinggehai Basin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TOPSIS-灰色关联法的储层综合评价:以莺歌海盆地黄流组为例
2
作者 梁玉凯 宋荣彩 +4 位作者 郑华安 张超 梁元 陈海雯 郑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1,共11页
莺歌海盆地上中新统黄流组是高温高压系统,地层地温梯度超过4℃/100 m、压力系数大于1.6。地热资源潜力丰富,但地热资源评价的相关工作还未开展。通过9口钻井、测井录井、生产资料以及最新7口井地层测温数据和岩石热物性参数测试,在储... 莺歌海盆地上中新统黄流组是高温高压系统,地层地温梯度超过4℃/100 m、压力系数大于1.6。地热资源潜力丰富,但地热资源评价的相关工作还未开展。通过9口钻井、测井录井、生产资料以及最新7口井地层测温数据和岩石热物性参数测试,在储层储集性能基础上,结合热物性参数,开展储层综合评价工作。以黄流组为例,在储层六参数关系评价基础上,优选孔隙度(Ф)、渗透率(K)、泥质含量(Vsh)、地层系数(DФ)、地层温度(T)、生热率(A)、热导率(J)7个热储评价指标,采用熵权-TOPSIS-灰色关联方法,对该类型热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认为:7个评价指标中,孔隙度、渗透率、地层系数的权重占比较大,分别为21.31%,21.07%和20.42%,是主要影响因素。考虑评价参数的正负理想解的欧氏距离和各指标与正负理想解的灰色关联度,开展不同决策偏好情况下的相对贴近度角度来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储层H1-2、H1-1、H2-2相对贴近度较高,分别为0.624,0.606,0.529,储层性质较好,可作为莺歌海盆地黄流组热储层的重点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黄流组热储 熵权—TOPSIS—灰色关联方法 热储评价
下载PDF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l of Gravity Flow Depositional System for the First Member of Upper Miocene Huangliu Formation in Dongfang Area, Yinggehai Basin,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9
3
作者 Ming Sun Hua Wang +4 位作者 Jihua Liao Huajun Gan Jun Xiao Jinfeng Ren Shu'e Zhao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506-518,共13页
The gravity flow deposit wer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lowstand systems tract(LST) of the first member of Upper Miocene Huangliu Formation(Ehl1) in Dongfang area, Yinggehai Basin, has become a valuable target for g... The gravity flow deposit wer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lowstand systems tract(LST) of the first member of Upper Miocene Huangliu Formation(Ehl1) in Dongfang area, Yinggehai Basin, has become a valuable target for gas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The gravity flow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lithofacies associations, sedimentary texture, seismic facies and logging facies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on the basis of integrated analysis of cores,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types composed of neritic sandbar, continental shelf mud, main channel, bifurcated or cross-cutting distributary channel, overspill, and natural levee are revealed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n the Ehl1. The gravity flow deposit system in the LST is divided into three evolution stages corresponding to periods of three parasequence sets. The gravity flow deposit was induced in the early LST, expanded rapidly in the middle LST and decreased slightly in the late LST. But its developing scale decreased sharply in the transgression systems tract(TST) and finally vanished in the highstand systems tract(HST). This spatial evolution rule is constrained by the integrated function of sediments supply of the Vietnam Blue River in the LST,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gradient change in sea floor(micro-topography, i.e., flexure slope break), and the fall in relative sea level. On the basics of the deep study of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main control factors, the sedimentary model is established as an optimal component of "source-channel-sink" for shallow marine turbidite submarine f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nggehai Basin Dongfang area the first member of Upper Miocene huangliu Formation(Ehl1) sedi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gravity flow sedimentary model.
原文传递
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中新统黄流组浅海多级海底扇形成机理及储层分布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华 杨朝强 +5 位作者 周伟 何幼斌 王玉 彭旋 李亚茹 吕欣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9-440,共12页
深海海底扇是沉积学领域及油气勘探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而浅水海底扇研究相对较少。利用岩心、钻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新近系中新统黄流组浅海多级海底扇的形成机理及储层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深海海底扇是沉积学领域及油气勘探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而浅水海底扇研究相对较少。利用岩心、钻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新近系中新统黄流组浅海多级海底扇的形成机理及储层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①多级海底扇发育水道、席状砂及扇缘砂。其中,水道岩性为中-细砂岩,呈透镜状强反射地震特征,波阻抗较低。席状砂岩性以细砂岩及粉砂岩为主,平行层理发育,多为强反射地震特征,波阻抗低。扇缘砂以粉砂岩及泥岩最为常见,弱反射地震特征,波阻抗高。②水道在研究区西北、中部及东南部发育,整体呈NW-SE向展布,可进一步分为3级,构成了多级海底扇的主体。席状砂发育在水道两翼及末端。扇缘砂多发育在海底扇边缘。③水道及席状砂沉积为有利储层微相,且席状砂储集性能略高于水道沉积。水道与席状砂沉积常断开不连通,席状砂与席状砂之间多不连通或弱连通,易形成岩性及地层圈闭。④多级海底扇的形成经历了早期的超临界流-临界流转换及晚期的充填-漫溢两个阶段。黄流组沉积早期,重力流能量高,超临界流-临界流转换可形成多级水道;随着重力流能量降低,流体转换作用减弱,重力流以充填-漫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超临界流 沉积微相 有利储层 海底扇 黄流组 新近系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高温-超压-高CO_(2)背景下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以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楷乐 何胜林 +5 位作者 杨朝强 王猛 张瑞雪 任双坡 赵晓博 姚光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95,共13页
利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高温-超压-高CO_(2)背景下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 利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高温-超压-高CO_(2)背景下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储层发育重力流沉积,岩性以中—细粒长石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储层物性以特低—低孔、特低渗特征为主。(2)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是研究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超压对黏土矿物的转化及石英次生加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原生孔隙。富含CO_(2)的高温流体不仅造成了黏土矿物的异常转化,同时促进了溶蚀作用发生,增加了次生孔隙。(3)研究区黄二段储层的成岩演化序列为:菱铁矿胶结→石英次生加大→绿泥石胶结→长石淋滤溶蚀→高岭石形成→早期方解石胶结→早期白云石胶结→长石溶蚀→方解石溶蚀→伊利石大量生成→晚期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形成。(4)总体上,压实作用使孔隙度减少了45.30%~62.93%,胶结作用使孔隙度减少了1.65%~35.01%,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了0.72%~8.00%。其中,黄流组中下部砂岩储层受到了超压保护和CO_(2)溶蚀作用的双重影响,物性较好,钻井过程中应考虑高CO_(2)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高温-超压-高CO_(2) 成岩演化 梅山组—黄流组 新近系 LD10区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A区块中新统黄流组中央峡谷充填演化
6
作者 薛国庆 张辉 +2 位作者 潘燕 廖仪 李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6,共12页
深海峡谷是深水沉积物的重要搬运通道及沉积场所,其内部重力流性质多变导致充填演化极为复杂。结合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琼东南盆地A区块中新统黄流组中央峡谷充填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峡谷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②水道... 深海峡谷是深水沉积物的重要搬运通道及沉积场所,其内部重力流性质多变导致充填演化极为复杂。结合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琼东南盆地A区块中新统黄流组中央峡谷充填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峡谷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②水道、堤岸、席状砂及深海泥较为发育;③从下至上,重力流水道规模逐渐减小,水道-堤岸先增加后减少(SQ_(3)—SQ_(5)),席状砂逐渐发育(SQ_(6));④峡谷可分为4个演化阶段,SQ_(1)为第一阶段,重力流爆发初期,代表峡谷初始形成期;SQ_(2)为第二阶段,重力流能量较强,水道发育;SQ_(3)—SQ_(5)沉积时期,重力流能量减弱,水道规模降低,水道-堤岸发育,为峡谷第三阶段;SQ_(6)为重力流末期,少量小规模水道-堤岸发育,席状砂及深海泥互层较为常见;(5)峡谷主要受重力流能量及规模、相对海平面升降、构造运动、物源供给及地形的影响。本研究成果提升了对深水峡谷形成的认识,也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峡谷 充填演化 重力流 黄流组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黄流组中央峡谷水道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钟佳 代龙 +2 位作者 朱沛苑 吴仕玖 焦垚祺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77,共9页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气田是我国海域自营勘探发现的第一个深水大气田,是南海西部油气田上产的重要支撑。为合理制定气田开发方案,基于岩心微观分析测试资料与工程测试数据,针对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黄流组中央峡谷水道开展储层...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水道气田是我国海域自营勘探发现的第一个深水大气田,是南海西部油气田上产的重要支撑。为合理制定气田开发方案,基于岩心微观分析测试资料与工程测试数据,针对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黄流组中央峡谷水道开展储层岩石学、物性、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划分储层类别并探究储层特征差异性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峡谷水道储层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喉道介于中—微喉。②综合储层物性、流动性、产能(米无阻流量)、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可将峡谷水道储层划分为好、中等、差以及致密等4类。研究区峡谷水道自西向东储层品质逐渐变好:好储层分布于东部陵水X区、陵水ZX区,中等储层分布于陵水Z区,差储层分布于西部崖城A区、崖城B区,致密储层在以上区域均有少量分布。③峡谷水道的水动力条件是制约储层品质的基础因素,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会缩小和堵塞孔喉,异常超压可延缓压实进程、保留粒间孔,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峡谷水道在不同区块的孔隙结构、储集物性差异明显。研究成果可为中央峡谷水道气田群下一步的油气勘探目标优选以及后续开发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储层 中央峡谷水道 黄流组 乐东—陵水凹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西区黄流组重力流水道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泉源 焦祥燕 +2 位作者 何小胡 王立锋 陈杨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33,共9页
近年来,琼东南盆地西区中新统岩性圈闭是南海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发现多个中−大型气田,已发现的气田为海底扇、重力流水道储集体。为了发现更多油气,提高重力流水道的勘探成功率,应加强重力流水道识别及控制因素分析。利用三维地震资料、... 近年来,琼东南盆地西区中新统岩性圈闭是南海天然气勘探的热点,发现多个中−大型气田,已发现的气田为海底扇、重力流水道储集体。为了发现更多油气,提高重力流水道的勘探成功率,应加强重力流水道识别及控制因素分析。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已钻井岩芯、壁芯、测录井、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MI)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琼东南盆地西区黄流组重力流水道的地震相、岩-电相、沉积构造等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西区黄流组发育早、晚2期水道,主要发育主水道、漫溢-天然堤、滑塌泥、水道间和陆坡泥5种沉积微相。2期水道的形成演化和主物源方向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古地貌及构造活动。黄流组早期水道主要发育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结合部,表现为数量多、规模较小、分支性强、辫状化等特征;黄流组晚期水道限制于乐东-陵水凹陷中央峡谷内,表现为单支轴向限制性水道、纵向上多期发育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黄流组 水道 沉积特征 岩性圈闭 重力流 海底扇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地震沉积学研究
9
作者 党亚云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128,共11页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复合体气藏勘探近年来已获重大突破,其低位体系域海底扇砂体储层发育期次及其分布演化规律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下步油气滚动勘探进程。利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展开地震沉积学及沉积学综合研究。研究表...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复合体气藏勘探近年来已获重大突破,其低位体系域海底扇砂体储层发育期次及其分布演化规律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下步油气滚动勘探进程。利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展开地震沉积学及沉积学综合研究。研究表明:黄流组一段顶底界面分别为T30和T31三级层序界面,内部可进一步识别出T301地震标志层为代表的初始海泛面,T31和T301界面可限定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海底扇复合体。通过地震-岩性标定及地层切片,自下而上揭示了4期海底扇复合体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第一期和第二期海底扇在平面上呈“人”字型,主要发育深水水道及水道化朵叶地貌,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大片弱振幅平行反射与零星强振幅反射地震相组合,内部水道摆动剧烈,薄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为主。第三期海底扇内部水道体系占据主体,岩性以细-极细砂岩为主,储层类型优,岩性圈闭条件好。第四期海底扇大幅萎缩,整体以朵叶地貌为特色。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黄流组一段低位体系域海底扇早期水道建设为主与晚期朵叶为特色的沉积模式,认为低位体系域早期水道储层为下步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海底扇复合体 低位体系域 黄流组 东方区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乐东10-1区黄流组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10
作者 马剑 赵静 +1 位作者 郭娟 马新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12382-12390,共9页
莺歌海盆地是中国南海北部海域重要的高温超压含油气盆地,乐东区黄流组砂岩储层致密,成岩作用较强,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含气饱和度及异常高压的特点,流体包裹体记录了油气充注时的古流体信息,能够为油气成藏时间及成藏规律研究提供... 莺歌海盆地是中国南海北部海域重要的高温超压含油气盆地,乐东区黄流组砂岩储层致密,成岩作用较强,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含气饱和度及异常高压的特点,流体包裹体记录了油气充注时的古流体信息,能够为油气成藏时间及成藏规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莺歌海盆地乐东10-1区黄流组砂岩样品进行镜下包裹体显微岩相学观察、包裹体类型与成分分析、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测定等,研究黄流组砂岩储层的成岩特征及油气包裹体发育特征,结合其他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油气成藏期次。结果表明:乐东10-1区黄流组砂岩成岩先后顺序主要为次生加大石英、方解石(白云石)胶结物;黄流组砂岩储层中包裹体比较发育,主要沿切穿石英颗粒及加大边微裂隙成带状分布、或碳酸岩胶结物中分布,以纯CH_(4)、CH_(4)和CO_(2)的混合成分为主;砂岩成岩期后主要有两期天然气充注过程,与天然气伴生的含烃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相差不大,LD10-1-A井黄流组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160~165℃和高于175℃,这与该区生烃时间较晚、晚期流体持续充注以及晚期底辟幕式活动有关系,结合构造演化史、埋藏史及生烃史等分析,乐东10-1区黄流组油气成藏时间普遍较晚,主要为±1.4 Ma和0.9 Ma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成藏期次 黄流组 乐东10-1区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浅海背景下大型浊积扇研究进展及堆积机制探讨:以莺歌海盆地黄流组重力流为例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华 陈思 +2 位作者 甘华军 廖计华 孙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34,共14页
围绕浅海背景下大型浊积扇的研究进展展开探讨,并以莺歌海盆地黄流组重力流为例研究其沉积特征及堆积机制。位于莺歌海盆地中央的东方区黄流组发育的大型高效储集体——浅海重力流沉积体的沉积特征和堆积机制具有其独特性。古生物研究表... 围绕浅海背景下大型浊积扇的研究进展展开探讨,并以莺歌海盆地黄流组重力流为例研究其沉积特征及堆积机制。位于莺歌海盆地中央的东方区黄流组发育的大型高效储集体——浅海重力流沉积体的沉积特征和堆积机制具有其独特性。古生物研究表明,其沉积期的古水深为40~110m,属于陆架浅水沉积背景。其重力流特征表现为包卷变形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等,主要发育鲍玛序列A段和AB段组合,缺失CDE段。对该重力流沉积体的初步研究表明,其具有大规模、多期次(浊积事件的垂向叠加序列组合)、持续性发育等特征。在浅海背景下形成大规模重力流沉积体的综合成因机制包括:(1)物源的持续供给;(2)同沉积期大规模海退作用;(3)陆架基底的幕式动态活动和差异性沉降。该重力流沉积体的发育受上述三大因素的联合控制。因此,本研究采取构造-层序地层学、沉积学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系列技术与方法研究其宏观、微观特征及堆积的控制要素与独特机制。该研究成果能丰富浅海区发育大型重力流沉积体的理论体系,对油气勘探新领域的拓展具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黄流组 浅海相 重力流沉积体(浊积扇) 堆积机制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重力流砂体的底流改造作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银涛 姚光庆 +1 位作者 朱红涛 周锋德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55-866,共12页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为浅海重力流沉积,但浅海环境下水动力能量和方向十分复杂,关于重力流砂体的沉积过程和成因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争议,特别在是否具有底流改造作用方面争议较大,故基于岩心、铸体薄片、测试数据以及元素...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上中新统黄流组一段为浅海重力流沉积,但浅海环境下水动力能量和方向十分复杂,关于重力流砂体的沉积过程和成因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争议,特别在是否具有底流改造作用方面争议较大,故基于岩心、铸体薄片、测试数据以及元素地球化学数据对研究区底流改造作用进行识别,并探讨底流对重力流砂体的改造作用过程。底流改造作用的证据主要表现在:1垂直重力流方向,底流改造作用造成砂体展布范围更广;岩心上具有典型牵引流沉积构造特征,表现出波纹交错层理、脉状层理、S型交错层理,泥质条带可呈现丘形,细砂岩向上显示突变接触,且其内部具有弱侵蚀和截切构造特征,局部发育悬浮沉积泥质;2岩石成分、粒度特征及物性方面,由于底流的改造作用,其跳跃组分明显增加,细砂岩中泥质含量减少,粒度变大,底流改造砂岩平均孔隙度19.2%,平均渗透率106.9 mD,平均孔喉半径8.34μm,使其物性明显好于重力流砂岩,且底流改造砂岩的有孔虫生物壳体多被破坏,而重力流砂岩的生物壳体大多保留完整;3砂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方面,B/Al、Cr/V、Co/Ni及稀土元素指标均反映存在富氧水团的底流作用改造。综合区域演化特征可知,研究区存在内波内潮汐发育的基本条件,在重力流砂体沉积后不久,底流主要是对早期重力流厚砂体的上部进行改造,将原始重力流砂体中的泥质等细粒组分带走,使其孔喉半径增大,物性变好。底流改造砂体可作为优质储层,对后期开发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东方区 黄流组 重力流 底流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高温高压带黄流组储层特征及高孔低渗成因 被引量:18
13
作者 黄志龙 朱建成 +2 位作者 马剑 吴红烛 张伙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8-296,共9页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区中深层高温高压带获得了重大油气突破,为传统油气勘探开辟了新领域。在对东方区高温、高压带黄流组储层岩性、成岩作用、物性和微观孔喉结构等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黄流组储层的类型,并明确了黄流组储层高... 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区中深层高温高压带获得了重大油气突破,为传统油气勘探开辟了新领域。在对东方区高温、高压带黄流组储层岩性、成岩作用、物性和微观孔喉结构等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黄流组储层的类型,并明确了黄流组储层高孔、低渗的成因。研究表明,中央底辟带东方区黄流组储层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压实和胶结等成岩作用较弱;储层物性以中孔、中-低渗为主,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储层孔喉分布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不同物性储层的孔隙半径差异不大,但平均喉道半径差异较大;根据泥质含量、渗透率、平均喉道半径和排替压力,将黄流组储层划分为中孔-中渗微含泥细喉储层、低渗含泥细喉Ⅰ类储层、低渗含泥细喉Ⅱ类储层及低孔-特低渗泥质微细喉储层;高温、高压带储层的形成与超压和高温热流体活动关系密切,但渗透率主要受沉积作用的控制,岩性细、泥质含量高是低渗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结构 高温高压 低渗储层 黄流组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高温超压砂岩储集层发育机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孝威 张哨楠 +3 位作者 伏美燕 刘景环 张亚 周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8,共7页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砂岩具有明显的高温超压环境成岩特征。通过岩石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包裹体测温和X衍射等研究手段,对黄流组砂岩在高温超压下的成岩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储集性能的影响。高温超压下黄流组...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砂岩具有明显的高温超压环境成岩特征。通过岩石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包裹体测温和X衍射等研究手段,对黄流组砂岩在高温超压下的成岩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储集性能的影响。高温超压下黄流组砂岩具有弱压实、强溶蚀的特点,并结晶了菱铁矿、重晶石和金红石等热液成因的自生矿物。高温超压环境下不仅原生孔隙被大量保存,而且高温热流体对长石类矿物的溶蚀也有利于大量次生孔隙的形成。菱铁矿、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胶结和自生高岭石的充填使储集层孔隙度降低,而蒙脱石向伊利石的快速转化是储集层渗透率急剧下降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超压不仅对于砂岩储集层原生孔隙起到保护作用,也导致了不稳定矿物的大量溶蚀。高温超压下储集层发育机理的研究对于砂岩中"甜点"储集层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黄流组 储集层物性 成岩作用 高温超压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及对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马剑 黄志龙 +2 位作者 吴红烛 刘平 徐新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3-990,共8页
通过恒速压汞实验,结合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试,分析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方区黄流组储层以中孔、中—低渗为主,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储层孔隙半径分布相对集中,喉道半径及"孔喉... 通过恒速压汞实验,结合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试,分析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方区黄流组储层以中孔、中—低渗为主,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储层孔隙半径分布相对集中,喉道半径及"孔喉比"非均质性较强;物性较差的储层小喉道所占比例较高,"孔喉比"较大,而物性较好的储层大喉道所占比例较高,"孔喉比"较小;喉道大小及其分布是影响储层渗透率大小的关键因素,储层的渗透性主要由所占比例较小的大喉道控制;受沉积作用的影响,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平均喉道半径小是低渗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比 低渗储层 黄流组 东方区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DX区黄流组超压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勇新 黄银涛 +2 位作者 姚光庆 成涛 潘石坚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4,共8页
碎屑岩的成岩作用主要受到碎屑矿物成分、地层水介质条件以及温压等因素的控制,超压流体环境对碎屑岩成岩作用和储层质量有重要影响。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实测压力资料研究了超压对黏土矿物转化、压实作用、胶结... 碎屑岩的成岩作用主要受到碎屑矿物成分、地层水介质条件以及温压等因素的控制,超压流体环境对碎屑岩成岩作用和储层质量有重要影响。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实测压力资料研究了超压对黏土矿物转化、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DX区约在2 500m开始出现超压,目的层黄流组一段Ⅰ、Ⅱ气组均处于超压环境中,平均压力系数1.80;超压不仅可以抑制黏土矿物的转化,而且可以抑制上覆岩层的压实效应,有利于保存原生孔隙度,现今超压环境下3 000m埋深仅相当于正常情况下1 500m埋深,总体上表现中等压实特征,实测孔隙度在18%~20%之间,且超压不利于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超压可以间接增加CO2酸性流体与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接触时间和强度,使次生孔隙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黄流组 超压 成岩作用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组—黄流组海平面变化与层序年代地层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杰 林畅松 陈平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14-520,共7页
琼东南盆地晚第三纪莺歌海组—黄流组为巨厚海相沉积,此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海平面升降。本文依据对崖A-2井有孔虫化石丰度和分异度的定量分析、崖A-1井表层浮游有孔虫壳体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地震剖面中上超点迁移分析及对盆地古水深... 琼东南盆地晚第三纪莺歌海组—黄流组为巨厚海相沉积,此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海平面升降。本文依据对崖A-2井有孔虫化石丰度和分异度的定量分析、崖A-1井表层浮游有孔虫壳体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地震剖面中上超点迁移分析及对盆地古水深的恢复来研究相对海平面变化。对琼东南盆地主干地震剖面进行了层序划分,在莺歌海组—黄流组识别出9个层序。据最新修订的地磁极性时间表、天文时间表和新生代地质年代表建立了莺歌海组—黄流组层序年代地层格架,重新厘定9个层序的界面年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组 黄流组 层序地层年代 海平面变化 盆地
下载PDF
莺歌海黄流组砂岩的AVO正演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宪生 梁桂蓉 罗运先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莺歌海盆地主要含气储集层是粉砂岩与极细砂岩,在无测井资料的情况下,很难用地震波一般属性参数直接区分砂岩的含水与含气特征。利用模型AVO正演预测莺歌海黄流组含气砂岩的方法及AVO正演曲线及属性剖面的计算原理,了解不同地层状态...  莺歌海盆地主要含气储集层是粉砂岩与极细砂岩,在无测井资料的情况下,很难用地震波一般属性参数直接区分砂岩的含水与含气特征。利用模型AVO正演预测莺歌海黄流组含气砂岩的方法及AVO正演曲线及属性剖面的计算原理,了解不同地层状态下岩石储盖组合模型的AVO响应,分析莺歌海盆地黄流组储集层砂岩的含水与含气特征,以预测黄流组储集层的含气砂岩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粉砂岩 极细砂岩 黄流组 AV0 正演模拟 岩石特性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DF13区黄流组沟道砂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志宏 陈殿远 应明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7,共7页
莺歌海盆地晚中新统黄流组浅海厚层泥岩中发育的块状厚层粉细砂岩是近期天然气勘探热点,其储集砂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变迁快。构造演化及古沉积背景控制了黄流组内三级层序格架的分布及演化,但未控制沉积体系或储集砂体的分布。该沉积... 莺歌海盆地晚中新统黄流组浅海厚层泥岩中发育的块状厚层粉细砂岩是近期天然气勘探热点,其储集砂体纵向多期叠置、横向变迁快。构造演化及古沉积背景控制了黄流组内三级层序格架的分布及演化,但未控制沉积体系或储集砂体的分布。该沉积体系与经典海底扇相比,没有明显的扇体亚相分异、主水道和天然堤等典型沉积特征,而为规模小、迁移快、堆积厚的沟道沉积砂体组合,将其定义为"非典型"重力流,用不同类型沟道+漫流体系来表征其特点。不稳定陆坡背景通过古地貌形态和物源供给样式来控制四级层序砂体分布规律,按沟道沉积水动力特征及堆积样式进一步划分为充蚀沟道、迁移沟道和充填构造,其中充蚀沟道和充填沟道储集条件好,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道体系 控制因素 砂体特征 黄流组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崖州民歌的美学境界 被引量:3
20
作者 邢孔史 《琼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0-47,共8页
崖州民歌是古崖州一带用崖州方言和声调咏唱的,且格律严谨、自成一体的一种民间汉族歌谣。2006年崖州民歌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它包含着文艺学、语言学、社会学、伦理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多方面的信息,蕴... 崖州民歌是古崖州一带用崖州方言和声调咏唱的,且格律严谨、自成一体的一种民间汉族歌谣。2006年崖州民歌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它包含着文艺学、语言学、社会学、伦理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多方面的信息,蕴藏着珍贵而又丰沛的"软实力"资源。而它在艺术表现上所呈现的美学境界更是古崖州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根在崖州民歌之乡黄流的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赞叹不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州 黄流 民歌 美学境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