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7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anglong Cave, a new late Pleistocene hominid site in Hubei Province,China 被引量:9
1
作者 WU Xianzhu LIU Wu +1 位作者 GAO Xing YIN Gongm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20期2493-2499,共7页
For the past 20 years the modern hu- man origins debate has receiv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attention in paleo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Primar- ily supported by the evidence of earlier dates of anatomically modern hu... For the past 20 years the modern hu- man origins debate has receiv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attention in paleo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Primar- ily supported by the evidence of earlier dates of 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 fossils and genetic studies, the “Out of Africa” hypothesis is based on the belief that the ancestor of all modern humans, in- cluding modern Chinese, came from Africa. The op- posite hypothesis “Mutiregional evolution” proposes that continuous evolution occurred on a regional scale, for which human paleontology offers strong support. However, due to the paucity of hominid fos- sils in China between 100 and 50 ka, support to the latter hypothesis is currently weak. This is a report here of five human fossil teeth, and associated stone tools and mammal fossils from a newly discovered cave site, Huanglong Cave, located in Yunxi County, Hubei Province, China. Preliminary studies indicate: (1)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human fossils resemble those of late Pleistocene human fossils from China; (2) the stone tools display patterns of both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Paleolithic cultures of China; (3) the mammal fossils represent the “Ailuro- poda-Stegodon” faunal unit which lived in southern China throughout the Pleistocene. ESR and U-series dating on animal teeth and a stalagmite derived from the same layer as the human teeth indicate two possible ages: 103±1.6 ka and 44±12.5 ka. In addi- tion to other evidence presented here, it is believed that hominid occupation of the cave was likely around 100 ka. If this age is further substantiated, Huanglong Cave will be the first late Pleistocene hominid fossilsite in China where 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s lived about 100 ka. The human fossils and other re- lated materials from Huanglong Cave will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modern Chin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化石 人类起源 黄龙洞 晚更新世 原始人类 湖北
原文传递
“Remaking Tradition in a World in Motion: Towards a Theory of Globalization and Religious Modernity”
2
作者 Jean DeBernardi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0年第2期108-125,共18页
In this paper, I seek to develop a framework within which to investigate the place of religious traditions in modem, global society. Economic and political modemity--globalization, the nation-state, and the developmen... In this paper, I seek to develop a framework within which to investigate the place of religious traditions in modem, global society. Economic and political modemity--globalization, the nation-stat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establish widely-shared frames in which religions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 particular,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capitalism has provided unprecedented financial means and technologies of communication to religious leaders. I propose that local religious culture must be considered in light of these new organizational forms, networks, and practices. I take as my starting point a single location in China, the Daoist temple complex at Wudang Mountain, and the associated practices and activities of the Wudang Daoists. I consider how Wudang Daoism fits into four projects and two fields of practice. The four projects are cosmopolitan, civilizational, national and religious; the fields of practice are regional and diaspor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igion and globalization modernity DAOISM COSMOPOLITANISM regional culture diasporic culture Fujian Diaspora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121
3
作者 卢江 郭子昂 王煜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共17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期间强调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调研期间强调了“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具有全新的理论内涵和丰富的现实价值,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事实,文章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一个至少涵盖科技、绿色和数字三大方面的集成体,并基于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3个一级指标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的综合评价体系。文章采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方法测度了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级区域的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结果表明,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由2012年的0.302 6上升到2021年的0.874 7,年均增速为21%,对应的,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的水平也稳步上升。研究发现,针对不同区域,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不仅增速最快,总量也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但增速低于西部地区;针对具体省份,新质生产力形成了广东省和江苏省“双雁领航”断层式发展格局,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极大,反映了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省际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差距有逐渐拉大趋势,但这一趋势主要存在于个别新质生产力发达和落后的省份之间,大部分中间省份差异不明显,且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新质生产力发达省份之间的趋同现象更为明显;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在与邻近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本省的新质生产力将会受到邻近省份的影响。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基尼系数计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区域间差异是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当下导致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针对上述问题,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应该着重从统筹区域联动合作促进平衡发展,加大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导力度,在新质生产力构成的三大指标上进行新部署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综合评价 区域差异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Regionalism and Non-regionalism of Ba Jin’s Works
4
作者 Wang Xuedo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1年第5期137-146,共10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witnessed the popularity of Sichuan writers like Li Jieren and Sha Ting,who were well known for their distinctive regional characters and the experiences portrayed in their works,telling una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witnessed the popularity of Sichuan writers like Li Jieren and Sha Ting,who were well known for their distinctive regional characters and the experiences portrayed in their works,telling unadulterated“Sichuan Stories”and depicting lives in the context of Ba-Shu culture.People even consider their works to be the modern“Chronicles of Huayang(Huayang Guo Zhi)in modern time.”However,when we look at Ba Jin,his works are not like typical Sichuan writers(such as Guo Moruo,Li Jieren,Sha Ting,and Ai Wu).He did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depicting the customs and lives in Sichuan,and we can seldom find the flavor of Ba-Shu culture in his works.When edit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in 1995,Yan Jiayan so commented,“To study Sichuan literature Ba-Shu culture,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pick Ba Jin(though he was a great writer with great contributions)”(Li,1997).As it we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 Jin and the Ba-Shu culture is delicate.Ba Jin showed his distinctive choices and pursuit in this relationship.By studying the“regionalism”and“non-regionalism”of Ba Jin’s works,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Ba Jin and his writing.It is also enlightening for us to review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a-Shu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 J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Ba-Shu culture regionalism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 战略构想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牧华 方晨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200,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内蕴战略协同、资源整合与生态和谐之意。作为复杂系统工程,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应保持战略先行,坚持系统观念,以生态位战略建构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坚持联通意识,以生态链战略营造区域教...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内蕴战略协同、资源整合与生态和谐之意。作为复杂系统工程,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应保持战略先行,坚持系统观念,以生态位战略建构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坚持联通意识,以生态链战略营造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环境;坚持问题导向,以生态力战略塑造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进而在战略指导下,一方面聚焦实践体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以区域城乡教育一体化、区域职普教育融通化和区域家校社育人协同化发展,优化区域教育实践结构;另一方面关注保障体系中的制约性因素,通过出台区域教育新政策、发展区域教育新评价和开展区域教育新治理,提升区域教育保障能力。由此,双向并行探索我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教育 高质量发展 教育现代化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武义青 冷宣荣 《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方面推动形成了“一核两翼”发展新格局,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大领域实现了率先突破,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迈出...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方面推动形成了“一核两翼”发展新格局,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大领域实现了率先突破,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的目标,因此,京津冀还须克服诸多短板和不足,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全国前列;以协调发展为主线,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在建设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上实现新突破;以开放发展为助力,在打造改革开放引领区方面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以共享发展为目的,在推进区域共同富裕方面打造全国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中国式现代化 先行区 示范区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维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覃成林 樊双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组织看,有必要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对区域发展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区域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维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映射、中国式现...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组织看,有必要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对区域发展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区域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维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映射、中国式现代化对区域发展的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路径,可得到如下研究结论:中国式现代化与区域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区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均充分地映射到了区域上。中国式现代化对当前及未来区域发展提出了三大要求,即要求构建与之相匹配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求区域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要求区域协调发展。相应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路径有以下三条,即加快构建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科学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持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 区域发展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学 被引量:1
8
作者 董雪兵 李霁霞 史晋川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6,共8页
区域经济发展是现代化发展轨迹的空间展现,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关键支撑。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新发展环境、新技术冲击、新空间结构与新制度安排,对区域发展动能和区域发展关系产生... 区域经济发展是现代化发展轨迹的空间展现,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关键支撑。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新发展环境、新技术冲击、新空间结构与新制度安排,对区域发展动能和区域发展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新发展格局具有市场畅通、创新驱动等深刻内涵,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市场可达性、产业链空间布局加速调整;数字技术改变了要素空间流动的成本与收益对比,重塑区域空间距离、区域要素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区域空间结构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网络化和流动性特征,影响城镇体系和区域治理模式;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强调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的动态平衡,推动区域发展目标和区域发展关系发生转变。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要以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加快数字时代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创新增长极与区域创新理论等理论的突破创新,为新时期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测算、演变格局与收敛规律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大晋 吴旭辉 杨亚琼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5,共6页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文章首先从经济繁荣、共同富裕、精神富有、生态文明、平安和谐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测算,最后用Dagum...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文章首先从经济繁荣、共同富裕、精神富有、生态文明、平安和谐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测算,最后用Dagum基尼系数、马尔科夫链、收敛模型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长期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各区域不断提升,且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从区域差异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在中西部地区缩小,而在东部地区逐渐扩大,其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从转移的时空规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等级转移具有稳定性,且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地理背景在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升,且呈现向高值集中的趋势。从收敛性来看,仅在中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但是收敛性不强,而在全国及三大地区均存在β收敛,但收敛速度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时空演变特征 区域差异 收敛性
下载PDF
区域融通:职业本科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理性逻辑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德全 沈家乐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区域融通则是职业本科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生命线。其本质为在特定的地理场域中,调和职业本科在转型中产生的变化、矛盾和冲突,对参与职业本科教育建设的各主体进行价值整合与价值重建。“... 中国式现代化是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区域融通则是职业本科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生命线。其本质为在特定的地理场域中,调和职业本科在转型中产生的变化、矛盾和冲突,对参与职业本科教育建设的各主体进行价值整合与价值重建。“区域融通”包含教育融通、产教融合与校地联动三个向度,意为职业本科教育与外部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的互动坐标轴。为推动“区域融通”这一行动范式由理想走向现实,需要以城市集群为办学单元、以联合办学为跃升契机、以和而不同为治理理念、以数字技术为重要引擎,促进职业本科教育与区域经济、教育、政治、文化达到在协调中耦合、在互通中升值、在递进中生成、在均衡中吸引的理想关系形态,以及构建出“集群生长与共演发展”的经济空间、“错位互补与竞合发展”的教育空间、“同构配套与统筹发展”的制度空间、“正视技能与共识发展”的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 区域融通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互嵌式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长德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8,共11页
推动经济互嵌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各民族和民族地区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着眼点和切入点。从经济上看,互嵌式发展是不同民族之间通过市场和非市场的经济交易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且经济互嵌发展对于各类... 推动经济互嵌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各民族和民族地区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着眼点和切入点。从经济上看,互嵌式发展是不同民族之间通过市场和非市场的经济交易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且经济互嵌发展对于各类资本积累、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民族八省区在经济发展、贫困减缓、城镇化、受教育程度、就业结构、空间分布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经济互嵌程度,而且各地区经济互嵌程度已有了显著提升,但互嵌程度和水平也受到一些因素的约束。因此,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互嵌式发展,还要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互嵌水平,持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各种成本,持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深度对接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协调发展中推进经济互嵌式发展,利用动态比较优势的变化,提升产业的嵌入性和融合发展水平,互嵌导向型的对口支援与合作政策,着力提高民族地区互嵌式发展的内生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经济互嵌式发展 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共同富裕的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巧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5,共9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首要目标,区域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在区域板块发展上的重要体现。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深入推进区域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区域共同富裕产生了新要求、新特征和新要义。从宏观和微...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首要目标,区域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在区域板块发展上的重要体现。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深入推进区域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区域共同富裕产生了新要求、新特征和新要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从普惠发展效应、创新促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与供需匹配效应六个方面可以阐释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五个维度可以解析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共同富裕的实现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以数字创新驱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数字技术赋能区域协调发展,以数字协同推进区域间生态保护机制构建,以数字“丝路”建设推进协同开放,以数字互联推动构建区域共享发展新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化经济发展方式
下载PDF
国际贸易、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长期增长--基于近现代中国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雯 庄嘉霖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8-231,共24页
本文基于中国近代出口与近现代铁路建设的历史经验,探讨国际贸易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长期增长的综合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近代出口贸易与铁路建设均能够显著促进区域人口长期增长,两者的影响具有替代性,该替代性在邻近历史口... 本文基于中国近代出口与近现代铁路建设的历史经验,探讨国际贸易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长期增长的综合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近代出口贸易与铁路建设均能够显著促进区域人口长期增长,两者的影响具有替代性,该替代性在邻近历史口岸或较早开通铁路的地区相对较强。进一步分析表明,铁路一方面能够提升贸易区位劣势地区的企业出口参与度,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出口福利空间溢出,增强贸易区位劣势地区对劳动力迁移的吸引力,从而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起到替代性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在国际贸易的资源空间配置效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当今中国统筹对外开放布局优化与国内市场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增长 近现代中国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学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久文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新时代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核心思想,细化了区域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国区域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紧密相连。中国区域经济学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新时代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核心思想,细化了区域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国区域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紧密相连。中国区域经济学需要在新时代构建一个适应中国区域发展需要的、总结各个阶段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区域经济学科体系,从而阐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底层逻辑。从时代特征看,中国区域经济学具有“新”空间性、“新”功能性、“新”均衡性的学科特性,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体系构建包括:区域经济学的三大理论范畴构成,区域经济学的实践问题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学的教学体系建设。要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赋能现代经济体系,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实践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区域发展的新路径,均衡协调的中长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发展导向与机制的转变,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经济结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区域经济学 学科性质 学科体系
下载PDF
以文化之名:民国时期政学两界对“中国式边疆”现代化的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洪亮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民国时期政学两界对“边疆”的界定除了基于政治与地理意义外,更多考察其“文化”元素,普遍认为如不从“文化”着眼,无法道尽“边疆的涵义”。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边疆”,形成了“中国边疆”独特的“边疆性”,由此中国边政内涵也极... 民国时期政学两界对“边疆”的界定除了基于政治与地理意义外,更多考察其“文化”元素,普遍认为如不从“文化”着眼,无法道尽“边疆的涵义”。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边疆”,形成了“中国边疆”独特的“边疆性”,由此中国边政内涵也极为丰富。“边疆性”之形成,既然主要来自“文化”因素,那么边疆现代化的实质就是要消除“边疆性”,让其失去“文化上的意义”。所谓“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消除“边疆性”并非抹杀文化,而是通过发展经济和增进认同,按李安宅的观点,就是要通过物质和精神的“区域分工”,也就是要实现边疆现代化及其与内地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边疆 中国式边政 “边疆性”与“文化” 边疆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边疆治理现代化与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盛举 杨睿哲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9,共11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提出的解决人类未来发展前途命运的愿景设计。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渐进建设过程,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就是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中国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存在...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提出的解决人类未来发展前途命运的愿景设计。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渐进建设过程,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就是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中国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存在天然而紧密的地缘关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联系交往广泛而频繁,繁杂的跨界公共事务需要相邻国家间平等协商治理,才能取得高效共赢的治理效果。推动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是达成合作共赢的最佳选择。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双重功能,一是为中国的未来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二是促进中国边疆与周边国家的融合发展,加快边疆治理现代化进程。未来的边疆治理须秉持共生主义理念,统筹边疆治理与跨境区域治理,统筹国内发展与周边发展,统筹国内安全与周边安全,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与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高度耦合和协同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命运共同体 边疆治理现代化 共生主义 跨境区域治理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指数:理论依据与评价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振宇 徐鹏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5,共13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而新质生产力进入实践迫切需要开展相应的发展效果评价,根据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既有的理论构建了中国新质生产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而新质生产力进入实践迫切需要开展相应的发展效果评价,根据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既有的理论构建了中国新质生产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和各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以此反映新质生产力发展真实状况。中国新质生产力指数的测算结果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各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距悬殊,这种差距既体现为四大区域板块之间的梯度差距,又表现为少数省市发展水平突出,相当多数省份发展水平较低的特点。针对当前的问题和挑战,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鼓励建立各类区域创新共同体,着力突破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力促进专利产业化和新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积极防范新兴产业领域投资过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指数 区域差异
下载PDF
岛屿上的曲径通幽:现代主义建筑在台湾地区的进程
18
作者 陈宏 刘阳 王绍森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06,共9页
通过对现代主义运动起源与传播的分析,旨在揭示台湾地区一个世纪以来曲折的历史境遇如何影响其建筑发展进程。结合拉尔夫·林顿的文化传播三阶段理论,按照时间脉络厘清了台湾地区建筑发展与历史文化之间关系,提出台湾地区现代主义... 通过对现代主义运动起源与传播的分析,旨在揭示台湾地区一个世纪以来曲折的历史境遇如何影响其建筑发展进程。结合拉尔夫·林顿的文化传播三阶段理论,按照时间脉络厘清了台湾地区建筑发展与历史文化之间关系,提出台湾地区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1)日据时期“接触与显现”;(2)光复之后“选择与冲突”;(3)解严之后“融合与变异”;(4)社区崛起后的“地区性反思”。最终,通过对各个阶段历史因素与建筑发展之间关系的剖析,展现台湾地区建筑作为重要现代主义支流具身面貌的历史由来,以期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研究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台湾地区建筑 地域建筑 原乡 社区
下载PDF
国家审计如何促进政府预算执行绩效的提升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均科 梁若浩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以2007—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国家审计与政府预算执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国家审计对政府预算执行绩效的提升作用,发现政府预算执行绩效具有空间自相关特性,同时国家审计对政府预算执行绩效的... 以2007—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国家审计与政府预算执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国家审计对政府预算执行绩效的提升作用,发现政府预算执行绩效具有空间自相关特性,同时国家审计对政府预算执行绩效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国家审计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促进了政府预算执行绩效的提高,政府效率和市场环境在间接路径中发挥了双重中介作用;2013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对政府预算执行绩效产生了明显的事件冲击效应;地方发展和审计强度差异均会对国家审计提升政府预算执行绩效产生明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政府预算执行绩效 预算执行审计 地方政府债务审计 区域协同审计 国家审计现代化
下载PDF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省域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问题与对策——基于湖南省相关竞赛数据的分析
20
作者 唐春霞 雷翔霄 卿晶晶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6,共8页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一项制度创新,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促进了区域内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一项制度创新,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促进了区域内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力支撑。分析2008年以来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发展轨迹,剖析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发现尚存在赛项覆盖广度不够、竞赛过程与企业生产结合不紧、竞赛内容与专业教育教学融入不深等问题,据此提出政府统筹建立产教融合实体平台、“产赛教”融合、“岗课赛”融通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 区域经济发展 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