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granite reservoirs of hydrothermal system type in South China:A case study of Huangshadong geothermal field in Yuezhong Depression,China
1
作者 Jianyun Feng 《Energy Geoscience》 2023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The granitoids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th China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stage evolution via episodic intrusions,in a complex geodynamic setting.Since granites have high radioactive heat generation and excellent th... The granitoids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th China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stage evolution via episodic intrusions,in a complex geodynamic setting.Since granites have high radioactive heat generation and excellent thermal conductivity,a deep moderate-to high-temperature geothermal system can be formed in the presence of high-quality,fissured granite geothermal reservoirs and thermal insulation with appropriate cap rocks.The key to exploring 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 is to identify high-quality fissured granite geothermal reservoirs of a certain scale in a thermal anomaly zone with high background heatflow values.To determine the controlling effects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 geothermal reservoirs on the gene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thermal reservoirs in the Huangshadong geothermal field in the Yuezhong Depression,Guangdong Province,and their controlling effects on the forma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hydrothermal system in the Huangshadong geothermal fiel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ontact zones between magmatic plutons and surrounding rocks,is significantly controlled by faults,followed by neoid volcanic apparatus and magmatic activities.That is,the geothermal system therein is under joint control of structures and magmas.Moreover,fractured zones of neoid transtensional faults conduct the geothermal water in the hydrothermal system and control its shallow discharge.Therefore,the hydrothermal system in the study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rol of transpressional tectonic zone and volcanic apparatus,and geothermal water conduction through fractured zones of transtensional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Yuezhong depression Granite geothermal reservoir huangshadong geothermal field Geothermal system
下载PDF
Crustal Thermo-Structure and Geothermal Implication of the Huangshadong Geothermal Field in Guangdong Province 被引量:3
2
作者 Zhicai Xiao Shuai Wang +3 位作者 Shihua Qi Jian Kuang Min Zhang Hailong Li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94-204,共11页
Dense distribution of granites and surrounding hot springs, the high anomalous heating rates of geothermal fluids and the high geothermal gradients in shallow crust in Southeast China are revealed by previous geotherm... Dense distribution of granites and surrounding hot springs, the high anomalous heating rates of geothermal fluids and the high geothermal gradients in shallow crust in Southeast China are revealed by previous geothermal explorations. However, there have always been debates on the genesis of geothermal anomalies of Southeast China. It is imperative to look into the genesis mechanism of geothermal anomalies through selecting a typical geothermal field, and constructing fine crustal thermostructure. In this study, in-depth excavation is implemented for the previous data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and deep drilling exploration in the Huangshadong area. We synthetically analyze the results of radioactive heat productions(RHPs),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and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AMT) sounding.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coefficient of radioactive heat generation(RHG) of crustal rocks and conduction heat of concealed granites is the mai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geothermal anomalies of South China, where occurs a Great Granite Province. There is a regional indicating implication for the genesis of geothermal anomalies, taking the Huangshadong geothermal field as a typical exampl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reference to guide the exploration, evalu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ngshadong geothermal field thermo-structure geothermal genesis radioactive heat geothermal exploration
原文传递
广东惠州黄沙洞地区地热资源地球化学勘探方法研究
3
作者 蒋涛 李广之 +2 位作者 王国建 胡斌 荣发准 《安徽地质》 2023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地热地球化学探查技术是地热探测技术的一种,其勘探方法包括各种土壤化学元素(Hg、As等)测量法、气体(Rn、H_(2)、CH_(4)等)测量法、地温测量法等。利用热释汞、地温、氢(H_(2))、氡(Rn)等方法和指标对广东惠州黄沙洞地区进行地热资源勘... 地热地球化学探查技术是地热探测技术的一种,其勘探方法包括各种土壤化学元素(Hg、As等)测量法、气体(Rn、H_(2)、CH_(4)等)测量法、地温测量法等。利用热释汞、地温、氢(H_(2))、氡(Rn)等方法和指标对广东惠州黄沙洞地区进行地热资源勘探,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热释汞、地温等指标的高值点具有很好叠合性,呈北西、北东向近似交叉“十”字型展布特征,它们与区域内北东向潼湖大断裂带(地热通道)中北北西向隐伏花岗闪长岩岩株(地热源)分布走势相一致,它们有效地指示了地热水沿断裂通道(断裂破碎带、大的裂缝及裂隙)向上迁移泄漏特征,地热水(地热载体)沿北东向主断裂带及大的北西向裂缝、裂隙泄漏是上述指标高值异常成因。lgH_(2)指标局部高值呈北西向分布于中部,它与热释汞、地温在此处有高度重叠;lgRn指标值与地热源(岩浆岩体是Rn物质源)、垂向渗漏方式、地热水携带迁移散失作用等因素相关,lgRn指标与lgH_(2)指标相关分析值为负值。热释汞、地温、Rn、H_(2)等地化指标为黄沙洞地区地热资源勘探提供了良好的地球化学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释汞 地温 Rn H2 地热勘探 黄沙洞
下载PDF
广东惠州黄沙洞地区岩石圈热-流变结构及其热源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甘浩男 蔺文静 +4 位作者 王贵玲 闫晓雪 岳高凡 翁炜 张德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8,共13页
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研究是揭示岩石圈范围内热状态的有效手段,开展地热异常区的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研究可以对热源贡献进行有效约束。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地热资源重要分布区,地表出露大量天然温泉,地热钻探揭露深部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然... 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研究是揭示岩石圈范围内热状态的有效手段,开展地热异常区的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研究可以对热源贡献进行有效约束。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地热资源重要分布区,地表出露大量天然温泉,地热钻探揭露深部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然而关于其热源机制尚未有定论,且深部是否赋存干热岩资源亦不清楚。以广东惠州黄沙洞地热田为研究对象,分析岩石圈尺度温度分布和流变强度,探讨黄沙洞地热田的热源构成,分析浅部水热系统的热影响,并对干热岩资源前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沙洞地热田水热活动影响下地表热通量为130.3 mW/m^(2),地壳热流与地幔热流值相近,表现为温壳温幔型岩石圈热结构,此外,构造活动相关热流达到了30.5~60.3 mW/m^(2);(2)岩石圈流变结构显示中地壳存在韧性流变层,上地壳与下地壳以脆性破裂为主,下地壳与地幔表现出流变结构耦合,为相对稳固的地壳底界;(3)黄沙洞地热田的热源以地壳构造活动产生的热源为主,地幔热源和放射性生热是主要的热源组成部分,构造热作用的主要方式包括区域深断裂的热聚敛和水热系统循环换热,两者可能通过“接力式”热传递携带热量至浅表;(4)区域深断裂的热聚敛在构造热作用中的占比是影响干热岩资源前景的关键因素。本项研究可为后续东南沿海同类型地区的干热岩资源勘查与靶区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变结构 热源 黄沙洞 干热岩 大地热流
下载PDF
广东惠州市黄沙洞地区潜在地幔上涌现象及其对高温地热成因影响
5
作者 陈华强 祁士华 《矿产勘查》 2023年第12期2352-2365,共14页
广东惠州市黄沙洞地热田位于中国大热流异常区的东南沿海区。2013年首次在该地区钻探发现广东省内温度最高地热井,地热井井口自流水温98.2℃,井底测得最高水温118.2℃。2018年施工的惠热1#于2900 m测得热水温度为127.7℃,井口最高稳定温... 广东惠州市黄沙洞地热田位于中国大热流异常区的东南沿海区。2013年首次在该地区钻探发现广东省内温度最高地热井,地热井井口自流水温98.2℃,井底测得最高水温118.2℃。2018年施工的惠热1#于2900 m测得热水温度为127.7℃,井口最高稳定温度118℃,最大流量137 m^(3)/h。深部热储温度采用无蒸汽损失石英温标计算为142.4℃,指示地热资源成藏潜力巨大。本文为探究该地区高温地热成因,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地球物理信息、岩石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深部钻探信息,提出了高温地热区深部潜在地幔物质上涌现象为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区处于高重力异常区的北缘,处在线性重力阶梯带上,航磁异常显示深部存在隐伏岩体。高温地热井周边深部软流圈出现一定面积的垂向带状高导低阻体异常,反映可能有大规模的地幔上涌现象,且存在有较高的壳幔热流值,中下地壳可能存在热扰动的地质结构,紫金—博罗及莲花山深大断裂对软流圈的隆起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区花岗岩多数显示为变杂砂岩部分熔融,少数为角闪岩和变安山岩部分熔融,指示研究区花岗岩存在地幔物质的加入。研究区浅层地下冷水稀有气体的比值R/Ra(^(4)He/^(20)Ne)(/^(4)He/^(20)Ne)air均大于1,显示出地幔上涌影响。研究区内存在生热率较高的花岗岩体,但出露规模不大,年龄为150 Ma左右,花岗岩生热率虽然较高,但岩体的生热率不足以形成较高的大地热流背景值。惠热1#深部钻探在2000 m发现基性辉长岩脉,与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侵入接触关系明显,为深部地壳或上地幔的玄武质岩浆经侵入作用形成。黄沙洞地区高温地热的成因主要是软流圈上侵造成的上地幔的热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市 黄沙洞 地幔上涌 高温地热 地热成因
下载PDF
广东惠州黄沙洞地热田构造特征及其对地热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渊孝 漆炜博 张金龙 《四川有色金属》 2023年第4期20-24,共5页
广东惠州位于华南板块东部边缘,属东南沿海断褶带。根据野外地质调查成果,研究总结了黄沙洞地热田及周边的地质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规律,研究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基本形成了以北东、北西向构造为主的“棋盘格子式”断裂构造样式群。... 广东惠州位于华南板块东部边缘,属东南沿海断褶带。根据野外地质调查成果,研究总结了黄沙洞地热田及周边的地质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规律,研究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基本形成了以北东、北西向构造为主的“棋盘格子式”断裂构造样式群。北东、北西向构造为重要控热构造,与区内地热分布具有强烈相关性,经综合分析判断区内北东、北西向构造交汇夹角的南北引张区是热液活动的良好通道和热储场所,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惠州 黄沙洞地热田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控热构造
下载PDF
广东惠州石坝-黄沙洞地区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特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田峰 祁士华 +2 位作者 王帅 肖志才 旷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77-1289,共13页
岩石的放射性生热是地热资源的重要热源之一,为研究广东惠州石坝—黄沙洞地区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特征,本文系统采集了石坝—黄沙洞地区不同岩性的样品,测定其密度及产热元素含量,对花岗岩样品进行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 岩石的放射性生热是地热资源的重要热源之一,为研究广东惠州石坝—黄沙洞地区岩石放射性生热率特征,本文系统采集了石坝—黄沙洞地区不同岩性的样品,测定其密度及产热元素含量,对花岗岩样品进行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不同岩性中花岗岩的放射性生热率最高(均值5.81µW/m^3),但是变化范围较大(2.83µW/m^3~9.07µW/m^3);U、Th对生热率的贡献基本相等,K的贡献一般低于10%,部分沉积地层样品可达20%;花岗岩的生热率与时间关系密切,在~150 Ma具有明显峰值。初步结论认为:研究区内岩性对岩石生热率具有显著影响,花岗岩的生热率最高;花岗岩的生热率受岩体形成时的区域岩浆事件影响,在~150 Ma形成的花岗岩具有最高的生热率,有利于干热岩的勘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黄沙洞地热田 放射性生热率 年龄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东南沿海黄沙洞地热田地应力与控热构造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范艳霞 李海龙 +5 位作者 张军龙 王强茂 任天翔 张敏 黄少鹏 秦向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44-3961,共18页
东南沿海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资源分布规律不清,其核心是对其控热构造的研究不足.为此本文选取位于惠州市的黄沙洞地热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820.53 m深的水文地质钻探和五个层位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黄沙洞地热田及周边主要断裂的野... 东南沿海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资源分布规律不清,其核心是对其控热构造的研究不足.为此本文选取位于惠州市的黄沙洞地热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820.53 m深的水文地质钻探和五个层位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黄沙洞地热田及周边主要断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遥感解译等工作.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黄沙洞地热田主应力方向为NWW-NNW向,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增加梯度系数分别为0.027和0.018.野外地质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识别出了NE走向的潼湖-黄沙洞断裂带由西段的潼湖断裂和东段的黄沙洞断裂两条分支断裂共同组成.这两条分支断裂构成右阶斜列的展布样式,并具有右行走滑的运动学特征.在两条断裂的构造转换部位形成了黄沙洞拉分盆地,在现今的NWW-NNW向的主应力约束下,拉分盆地显示出NNE-NEE向的伸展运动特征.本文认为与拉分盆地相关的断层为地下水活动和热物质上涌提供通道,这应是本区最根本的控热构造.同时本文统计了广东省地热异常区的已有实测地应力数据与区域断裂带的空间对应关系,发现了NE-NEE的断裂带是东南沿海一带地热田发育的主控构造.本文以NE-NEE向区域性断裂带为核心开展精细的新构造调查研究,结合地球物理数据解析断裂带控热控水方式,该研究实例在东南沿海地热研究中具一定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 黄沙洞地热田 拉分盆地 地应力测量 控热构造
下载PDF
广东省惠州黄沙洞地热田电站经济敏感性分析
9
作者 骆超 《惠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27-34,共8页
基于广东省地质构造和地热分布图,给出广东省惠州黄沙洞地热田水热的主要成因机制,建立适宜黄沙洞地热田的4种地热电站模型,分析地热流体质量流量、装机容量和用电电价对电站经济指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广东境内断裂带的展布方向以北东... 基于广东省地质构造和地热分布图,给出广东省惠州黄沙洞地热田水热的主要成因机制,建立适宜黄沙洞地热田的4种地热电站模型,分析地热流体质量流量、装机容量和用电电价对电站经济指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广东境内断裂带的展布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其次为东西向及北西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是地热田的主要补给来源;当闪蒸-双工质、两级闪蒸、双工质和单级闪蒸发电系统的流体质量流量分别大于21.3、21.4、26.6和27.3 kg/s,用电电价分别大于0.426、0.435、0.485和0.498元/kWh时,电站净现值大于0,电站经济才有可行性.此时,4种电站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16.09%、15.56%、13.09%和12.55%.当地热流体质量流量大于75.0 kg/s、发电系统装机容量大于1500 kW时,4种地热电站投资回收年限均小于4.5年.闪蒸-双工质的经济指标均优于其它发电系统,针对惠州黄沙洞地热资源,宜优先考虑选择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沙洞地热田 地热发电 闪蒸 双工质 经济敏感性
下载PDF
中低温地热系统低盐度地热水高含量钠的地球化学成因:以广东惠州黄沙洞地热田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自德 毛绪美 +1 位作者 叶建桥 董亚群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1-287,共17页
高温地热系统中地热水中Na^(+)含量一般超过300 mg/L,盐度也较大(TDS>1000 mg/L).而在中低温地热系统中,低盐度地热水的Na^(+)含量一般小于160 mg/L.但在广东黄沙洞中低温地热系统出露的地热水中Na^(+)高达325.4 mg/L,TDS小于650 mg... 高温地热系统中地热水中Na^(+)含量一般超过300 mg/L,盐度也较大(TDS>1000 mg/L).而在中低温地热系统中,低盐度地热水的Na^(+)含量一般小于160 mg/L.但在广东黄沙洞中低温地热系统出露的地热水中Na^(+)高达325.4 mg/L,TDS小于650 mg/L.经典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矿物溶解、离子交换等)很难解释其成因.样品水化学结果表明,地热水水化学类型均为HCO_(3)-Na型,钠含量高(平均值为240.06 mg/L).氢氧同位素结果表明地热水与浅层地下水均具有相同的大气来源,都是瑶坑山区大气降水补给.水化学地温计和多组分矿物平衡(MME)评估的热储温度为100~130℃,地热水循环深度最大为2.43 km.Cl^(-)作为混合比计算指标揭示浅层地下水混入地热水的比例为51%~72%,深部地热水中Na^(+)实际含量应该高达685.2 mg/L.水-岩相互作用模拟结果表明,矿物溶解和离子交换对地热水中Na^(+)富集的贡献较小,也揭示出地热水中存在Na^(+)的额外来源.花岗岩流体包裹体微小但广泛存在于结晶矿物颗粒之间,其中Na^(+)含量平均值为11 758.9 mg/L.在地热水加热情况下,断裂和花岗岩裂隙网络层面及附近的流体包裹体膨胀破裂,流体混入到地热水中,为地热水提供了平均83%的Na^(+).因此,花岗岩流体包裹体可能是中低温地热系统低盐高钠地热水中Na^(+)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低盐高钠地热水 水化学温度计 花岗岩流体包裹体 黄沙洞地热田 水文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