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蓥山断裂带中段的活动时代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1
作者
肖瑞卿
匡野
+3 位作者
孙明智
付琪智
魏柯佳
邓金花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第2期195-201,共7页
华蓥山基底断裂是四川盆地内部最重要的深断裂,不仅控制了四川盆地的基底物性和埋深差异,而且对断裂两侧的沉积作用和构造变形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查明了华蓥山断裂带中段的空间展布和几何学特征,在断裂带不同部位...
华蓥山基底断裂是四川盆地内部最重要的深断裂,不仅控制了四川盆地的基底物性和埋深差异,而且对断裂两侧的沉积作用和构造变形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查明了华蓥山断裂带中段的空间展布和几何学特征,在断裂带不同部位采集了断层泥样品,通过扫描电镜(SEM)、电子自旋共振(ESR),确定了华蓥山断裂带中段的最新活动年龄为(309±62)~(466±69) ka,表明华蓥山断裂带中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同时结合区域地震资料,分析了华蓥山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蓥山断裂带
断层活动性
发震潜力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断裂滑动分析与古应力重建
被引量:
13
2
作者
杨蓉
尊珠桑姆
+1 位作者
许长海
周祖翼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4期97-100,共4页
华蓥山断裂是分隔川东隔挡式褶皱带和川中平缓区的重要断裂。本文通过对华蓥山断裂滑动和古应力分析表明,华蓥山断裂经历了三期重要的断裂活动:早期近S-N向挤压、中期近E-W向挤压和晚期NE-SW向挤压,分别与三叠纪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碰...
华蓥山断裂是分隔川东隔挡式褶皱带和川中平缓区的重要断裂。本文通过对华蓥山断裂滑动和古应力分析表明,华蓥山断裂经历了三期重要的断裂活动:早期近S-N向挤压、中期近E-W向挤压和晚期NE-SW向挤压,分别与三叠纪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碰撞、燕山期雪峰山隆起向北西的推挤和喜山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滑动分析
古应力重建
华蓥山断裂
三期断裂活动
逆冲推覆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莹山断褶带地震活动的新特点及内因初探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成明
《四川地震》
2000年第4期29-33,共5页
华莹山断褶带的地震活动在中国的地震活动进入第Ⅴ个活跃幕以来非常活跃 ,频次高 ,强度大 ,与四川西部地区连续 11年无 Ms6 0级以上强震形成鲜明对比。其地震活动呈现 6个新特点 :第一 ,频次增高、强度增大 ;第二 ,地震活动有从北向南...
华莹山断褶带的地震活动在中国的地震活动进入第Ⅴ个活跃幕以来非常活跃 ,频次高 ,强度大 ,与四川西部地区连续 11年无 Ms6 0级以上强震形成鲜明对比。其地震活动呈现 6个新特点 :第一 ,频次增高、强度增大 ;第二 ,地震活动有从北向南逐步迁移的特点 ;第三 ,华莹山断褶带的地震活动多双震或震群型 ;第四 ,华莹山断褶带上的地震活动都有较明显的震兆异常 ;第五 ,震级都有逐步增大 ,直接达到或超过历史地震最高水平的过程 ;第六 ,与川滇南北地震带的强震活动有较强的呼应关系。这些新特点既与华莹山断褶带的断裂力学性质有关 ,又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亚洲板块的方向、力度、角度改变有关。部分地区如宜宾、荣昌等地震活动非常活跃 ,与当地采气注水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莹山断褶带
地震活动
地震活跃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同沉积断层的沉积、储层响应
被引量:
8
4
作者
刘宏
孙振
+5 位作者
李卓沛
李凌
聂勇
吴家杰
周小刚
谭秀成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2-320,共9页
对于断裂带在地质历史时期活动特点的认识,因多期次、不同活动性质的叠加改造而难以确定。以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为例,通过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断裂带两侧的沉积、储层的研究发现沉积、储层响应与断面倾向南东、东侧下降的观点矛盾。...
对于断裂带在地质历史时期活动特点的认识,因多期次、不同活动性质的叠加改造而难以确定。以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为例,通过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断裂带两侧的沉积、储层的研究发现沉积、储层响应与断面倾向南东、东侧下降的观点矛盾。主要表现为:在非浅滩化的嘉三期,紧邻断裂带西北侧的下降盘地层异常增厚;浅滩化的嘉一晚期—嘉二1期,东南侧的泸州古隆起地区颗粒岩累计厚度较西北侧增厚;另外,断层东南侧的颗粒岩发育早期岩溶型储层,而在西北侧这类储层欠发育。结果表明在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断裂带的断面倾向北西,为西侧下降的同沉积正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沉积断层
沉积响应
储层响应
嘉陵江期
三叠纪
华蓥山断裂带
四川
原文传递
川东多套滑脱层褶皱构造带形成物理模拟
被引量:
21
5
作者
吴航
邱楠生
+2 位作者
常健
张纪新
王晔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4-797,共14页
川东地区发育典型的"侏罗山式"褶皱构造带,以北东走向的齐岳山断裂为界,南东侧为隔槽式褶皱,北西侧为隔挡式褶皱.中生代川东地区经历了自南东向北西的陆内递进变形,受多套滑脱层(基底拆离面、下寒武统页岩、志留系泥页岩和三...
川东地区发育典型的"侏罗山式"褶皱构造带,以北东走向的齐岳山断裂为界,南东侧为隔槽式褶皱,北西侧为隔挡式褶皱.中生代川东地区经历了自南东向北西的陆内递进变形,受多套滑脱层(基底拆离面、下寒武统页岩、志留系泥页岩和三叠系膏盐)的共同控制.但是,关于川东褶皱带的形成机制及其整体和分段形成时间仍存在较大争议.应用构造物理模拟方法,再现了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了先存断裂及其倾角对川东褶皱构造变形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川东褶皱带是齐岳山断裂、华蓥山断裂、志留系滑脱层和基底拆离面组成的阶梯状体系在构造挤压下发生断层相关褶皱作用的结果.基底拆离面(深度约16km)控制隔槽式褶皱的发育,志留系页岩主要控制隔挡式褶皱的形成.中生代(165~75Ma)川东地区的构造缩短率约为32%.齐岳山断裂是隔槽式褶皱向隔挡式褶皱过渡的重要枢纽,是先存高角度断裂浅部向北西迁移后的产物.华蓥山断裂的倾角控制着隔挡式褶皱的波长,当倾角较陡时(45°)更有利于发育典型的隔挡式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褶皱带
形成机制
构造物理模拟
齐岳山断裂
华蓥山断裂
构造地质
原文传递
题名
华蓥山断裂带中段的活动时代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1
作者
肖瑞卿
匡野
孙明智
付琪智
魏柯佳
邓金花
机构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第2期195-201,共7页
文摘
华蓥山基底断裂是四川盆地内部最重要的深断裂,不仅控制了四川盆地的基底物性和埋深差异,而且对断裂两侧的沉积作用和构造变形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作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查明了华蓥山断裂带中段的空间展布和几何学特征,在断裂带不同部位采集了断层泥样品,通过扫描电镜(SEM)、电子自旋共振(ESR),确定了华蓥山断裂带中段的最新活动年龄为(309±62)~(466±69) ka,表明华蓥山断裂带中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同时结合区域地震资料,分析了华蓥山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
关键词
华蓥山断裂带
断层活动性
发震潜力
地震危险性
Keywords
huayingshan fault belt
fault
activity
seismicpotential
seismic risk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断裂滑动分析与古应力重建
被引量:
13
2
作者
杨蓉
尊珠桑姆
许长海
周祖翼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4期97-100,共4页
文摘
华蓥山断裂是分隔川东隔挡式褶皱带和川中平缓区的重要断裂。本文通过对华蓥山断裂滑动和古应力分析表明,华蓥山断裂经历了三期重要的断裂活动:早期近S-N向挤压、中期近E-W向挤压和晚期NE-SW向挤压,分别与三叠纪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碰撞、燕山期雪峰山隆起向北西的推挤和喜山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
关键词
断裂滑动分析
古应力重建
华蓥山断裂
三期断裂活动
逆冲推覆系统
Keywords
fault
sliding analysis
Paleostress reconstruction
huayingshan
fault
s
belt
Three tectonic events
Thrusting system
分类号
P542.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莹山断褶带地震活动的新特点及内因初探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成明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地震局
出处
《四川地震》
2000年第4期29-33,共5页
文摘
华莹山断褶带的地震活动在中国的地震活动进入第Ⅴ个活跃幕以来非常活跃 ,频次高 ,强度大 ,与四川西部地区连续 11年无 Ms6 0级以上强震形成鲜明对比。其地震活动呈现 6个新特点 :第一 ,频次增高、强度增大 ;第二 ,地震活动有从北向南逐步迁移的特点 ;第三 ,华莹山断褶带的地震活动多双震或震群型 ;第四 ,华莹山断褶带上的地震活动都有较明显的震兆异常 ;第五 ,震级都有逐步增大 ,直接达到或超过历史地震最高水平的过程 ;第六 ,与川滇南北地震带的强震活动有较强的呼应关系。这些新特点既与华莹山断褶带的断裂力学性质有关 ,又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亚洲板块的方向、力度、角度改变有关。部分地区如宜宾、荣昌等地震活动非常活跃 ,与当地采气注水也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华莹山断褶带
地震活动
地震活跃幕
Keywords
huayingshan
fault
fold
belt
seismic activity
分类号
P315.1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同沉积断层的沉积、储层响应
被引量:
8
4
作者
刘宏
孙振
李卓沛
李凌
聂勇
吴家杰
周小刚
谭秀成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
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泰国项目部
出处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2-320,共9页
基金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ZD0414)资助
文摘
对于断裂带在地质历史时期活动特点的认识,因多期次、不同活动性质的叠加改造而难以确定。以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为例,通过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断裂带两侧的沉积、储层的研究发现沉积、储层响应与断面倾向南东、东侧下降的观点矛盾。主要表现为:在非浅滩化的嘉三期,紧邻断裂带西北侧的下降盘地层异常增厚;浅滩化的嘉一晚期—嘉二1期,东南侧的泸州古隆起地区颗粒岩累计厚度较西北侧增厚;另外,断层东南侧的颗粒岩发育早期岩溶型储层,而在西北侧这类储层欠发育。结果表明在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断裂带的断面倾向北西,为西侧下降的同沉积正断层。
关键词
同沉积断层
沉积响应
储层响应
嘉陵江期
三叠纪
华蓥山断裂带
四川
Keywords
synsedimentary
fault
deposition response
reservoir response
fracture
belt
of
huayingshan
Jialingjiang Formation
Sichuan
分类号
P534.5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川东多套滑脱层褶皱构造带形成物理模拟
被引量:
21
5
作者
吴航
邱楠生
常健
张纪新
王晔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4-797,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69013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16ZX05007-003)
北京市领军人才项目(No.Z171100001117163)
文摘
川东地区发育典型的"侏罗山式"褶皱构造带,以北东走向的齐岳山断裂为界,南东侧为隔槽式褶皱,北西侧为隔挡式褶皱.中生代川东地区经历了自南东向北西的陆内递进变形,受多套滑脱层(基底拆离面、下寒武统页岩、志留系泥页岩和三叠系膏盐)的共同控制.但是,关于川东褶皱带的形成机制及其整体和分段形成时间仍存在较大争议.应用构造物理模拟方法,再现了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的形成过程,并分析了先存断裂及其倾角对川东褶皱构造变形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川东褶皱带是齐岳山断裂、华蓥山断裂、志留系滑脱层和基底拆离面组成的阶梯状体系在构造挤压下发生断层相关褶皱作用的结果.基底拆离面(深度约16km)控制隔槽式褶皱的发育,志留系页岩主要控制隔挡式褶皱的形成.中生代(165~75Ma)川东地区的构造缩短率约为32%.齐岳山断裂是隔槽式褶皱向隔挡式褶皱过渡的重要枢纽,是先存高角度断裂浅部向北西迁移后的产物.华蓥山断裂的倾角控制着隔挡式褶皱的波长,当倾角较陡时(45°)更有利于发育典型的隔挡式褶皱.
关键词
川东褶皱带
形成机制
构造物理模拟
齐岳山断裂
华蓥山断裂
构造地质
Keywords
eastern Sichuan fold
belt
formation mechanism
structural physical simulation
Qiyueshan
fault
huayingshan
fault
structural geology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蓥山断裂带中段的活动时代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肖瑞卿
匡野
孙明智
付琪智
魏柯佳
邓金花
《四川地质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断裂滑动分析与古应力重建
杨蓉
尊珠桑姆
许长海
周祖翼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华莹山断褶带地震活动的新特点及内因初探
刘成明
《四川地震》
200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同沉积断层的沉积、储层响应
刘宏
孙振
李卓沛
李凌
聂勇
吴家杰
周小刚
谭秀成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
8
原文传递
5
川东多套滑脱层褶皱构造带形成物理模拟
吴航
邱楠生
常健
张纪新
王晔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