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Macroscopic Problematic Fossil from the Early Cambrian Yanjiahe Biota,Yichang,Hubei,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GUO Junfeng LI Yong +3 位作者 HAN Huiping OU Qiang ZHOU Jianren ZHENG Yaju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791-798,共8页
Yanjiahella gen. nov., a distinctive fossil taxon from the Early Cambrian Yanjiahe Biota in Yichang, Hubei Province, is characterized by: 1) an overall body plan composed of a stalk and a calyx (also arms in some s... Yanjiahella gen. nov., a distinctive fossil taxon from the Early Cambrian Yanjiahe Biota in Yichang, Hubei Province, is characterized by: 1) an overall body plan composed of a stalk and a calyx (also arms in some species); 2) a stalk with closely spaced, transverse wrinkles and a medial, longitudinal ridge; and 3) a calyx preserv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radiating striations, as well as a probable madreporite in some specimens. Three species that can be assigned to this genus, which are Y. ancarpa sp. nov., Y. monocarpa sp. nov., and Y. biscarpa sp. nov. Yanjiahella is comparable to certain echinoderm taxa in terms of morphology and some biological structures, which might indicate the early evolu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ancestral echinoderm lineages from the early Early Cambrian Yangtze Platform. The discovery of putative echinoderms in the Yanjiahe Biota provides significant clues about the origin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deuterostome phylum Echinoderm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jiahella echinoderm-like organisms Terreneuvian Yanjiahe Biota yichang hubei
下载PDF
湖北宜昌磷矿伴生稀土元素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林 王大钊 +1 位作者 陈爱章 蔡雄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546,共22页
【研究目的】湖北省宜昌磷矿中伴生有稀土元素,研究其分布规律及赋存状态,对稀土元素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其作为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将成为未来稀土矿的重要来源。【研究方法】本文以含稀土磷块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系统取样的基础上... 【研究目的】湖北省宜昌磷矿中伴生有稀土元素,研究其分布规律及赋存状态,对稀土元素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其作为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将成为未来稀土矿的重要来源。【研究方法】本文以含稀土磷块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系统取样的基础上,开展岩矿鉴定、全岩地球化学分析、XRD衍射分析、SEM观察、LA-ICP-MS测试等工作。【研究结果】磷块岩中稀土元素总量ΣREE+Y为63.5×10^(-6)~271.8×10^(-6),不同层位或不同岩性的磷块岩中稀土元素含量有所差异。【结论】稀土元素含量受岩性控制明显,由白云岩→白云质磷块岩→致密块状磷矿石→泥质条带磷块岩→泥岩,含量逐渐升高。微量元素反映出宜昌磷矿的古气候以干热为主,西北部略表现出温暖湿润特点;Ce异常、V/Ni和Y/Ho比值反映海水中EH条件从底部到顶部,即从Ph22成磷期到Ph13成磷期,形成水体环境逐渐氧化。宜昌磷矿中稀土元素总量整体较低,且泥岩较磷块岩中含量高,表明吸附态稀土较类质同象稀土含量高。宜昌伴生稀土磷矿资源丰富,利用合理的技术对稀土元素进行综合回收,对宜昌磷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 伴生稀土 分布规律 赋存状态 开发利用前景 矿产勘查工程 宜昌 湖北
下载PDF
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储层地应力特征及成因
3
作者 童广勤 苗凤彬 +3 位作者 李培军 秦维秉 罗胜元 陈林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101,I0006,I0007,共18页
以四川盆地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储层为对象,采用钻井实测、岩心测试分析及测井解释等技术,获取多井点现今地应力信息,研究地应力特征,探讨应力差异分布成因。结果表明:宜昌地区水井沱组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总体为NEE向,东、西部靠... 以四川盆地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储层为对象,采用钻井实测、岩心测试分析及测井解释等技术,获取多井点现今地应力信息,研究地应力特征,探讨应力差异分布成因。结果表明:宜昌地区水井沱组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总体为NEE向,东、西部靠近边界断裂的区域呈多向性;现今地应力的离散性较强,平面上呈中部高、东西部低的主体分布特征,纵向上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埋藏深度是导致地应力纵向上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三个主应力随埋深呈线性增加,主体区域的应力关系表现为水平最大主应力>垂向主应力>水平最小主应力,属于走滑断层应力状态;不同岩性层间的水平应力及方向变化,由灰岩、粉砂岩到页岩,应力总体上呈减小趋势;边界断裂的影响是地应力平面上分布差异的主要成因,造成地应力降低及最大水平主应力趋于平行断层走向的偏转,地应力降低与偏转幅度主要受断裂距离控制。该结果可为宜昌地区水井沱组页岩气藏后续勘探部署及压裂施工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特征 成因 页岩储层 水井沱组 鄂西宜昌地区
下载PDF
湖北宜昌产气页岩氧化溶蚀增渗的地球化学影响
4
作者 余奇 刘丹青 +1 位作者 刘方 张泽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30,共14页
为探究湖北宜昌地区产气页岩氧化溶蚀增渗的地球化学影响因素,以宜昌地区陡山沱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选取了H_(2)O_(2)(w_B=15%)和Na_(2)S_(2)O_(8)(c_B=0.5 mol/L)2种氧化剂开展了氧化溶蚀实验,探究了不同pH值、温度、地下水水化学离子浓... 为探究湖北宜昌地区产气页岩氧化溶蚀增渗的地球化学影响因素,以宜昌地区陡山沱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选取了H_(2)O_(2)(w_B=15%)和Na_(2)S_(2)O_(8)(c_B=0.5 mol/L)2种氧化剂开展了氧化溶蚀实验,探究了不同pH值、温度、地下水水化学离子浓度对氧化溶蚀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_(2)S_(2)O_(8)氧化溶蚀效果优于H_(2)O_(2),H_(2)O_(2)和Na_(2)S_(2)O_(8)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溶蚀效果均优于碱性条件,碱性环境不利于2种氧化剂的氧化;升温会促进Na_(2)S_(2)O_(8)和H_(2)O_(2)的热分解,分别产生H_(2)SO_(4)和O_(2),对页岩的氧化溶蚀有积极影响。外源Na~+(氯化物)的添加能促进页岩在Na_(2)S_(2)O_(8)和H_(2)O_(2)氧化过程下Ca^(2+)和Mg^(2+)的释放,增强氧化溶蚀效果;而外源Ca^(2+)、SO_(4)^(2-)的添加,容易与碳酸盐酸蚀产生的SO_(4)^(2-)、Ca^(2+)形成石膏沉淀,从而引起页岩孔隙堵塞,降低页岩渗透性;同时,外源Mg^(2+)易在弱碱性环境下生成硅酸镁沉淀,对页岩的氧化溶蚀产生负面影响。建议今后在页岩气氧化压裂开采过程中,预先调查开采地层的水化学参数,根据地层温度、pH值和阴阳离子来选择氧化液和开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H_(2)O_(2) Na_(2)S_(2)O_(8) 氧化溶蚀 湖北宜昌
下载PDF
宜昌界岭地区Tremadocian早期微生物成因构造的发现
5
作者 曾雄伟 徐子一 +3 位作者 王建坡 程龙 王传尚 王志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7-1734,共8页
【研究目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是国际研究热点之一。中国地质学家较多关注前寒武纪的MISS,而较少研究其他时期的该类构造。奥陶纪早期微生物的繁盛是全球性的,但MISS此前仅见于法国和加拿大纽芬兰等地的浅水碎屑岩,中国目前尚无报... 【研究目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是国际研究热点之一。中国地质学家较多关注前寒武纪的MISS,而较少研究其他时期的该类构造。奥陶纪早期微生物的繁盛是全球性的,但MISS此前仅见于法国和加拿大纽芬兰等地的浅水碎屑岩,中国目前尚无报道。【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剖面测量,本文首次在宜昌界岭地区早奥陶世Tremadocian早期地层(南津关组上部)中发现微生物成因构造。【研究结果】宜昌界岭地区的微生物成因构造主要为微生物席生长构造和微生物席破坏构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席破坏构造与广泛发育于前寒武纪的臼齿构造形态上具有相似性。【结论】该MISS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全球含MISS的地层单元,也对显生宙微生物岩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这一发现也是对宜昌市地质遗迹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成因构造 Tremadocian早期 地质遗迹 南津关组 地质调查工程 宜昌 湖北
下载PDF
凤丹花粉体外萌发规律探究
6
作者 陈明 孙静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7期80-85,共6页
花粉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显示:花粉粒较宽有3条孔沟,膜上有明显的瘤状突起,花粉外壁有网状纹饰;花粉粒里有较多的蛋白质,花粉管有较多的线粒体。花粉离体培养的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凤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硼酸>蔗糖>... 花粉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显示:花粉粒较宽有3条孔沟,膜上有明显的瘤状突起,花粉外壁有网状纹饰;花粉粒里有较多的蛋白质,花粉管有较多的线粒体。花粉离体培养的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凤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硼酸>蔗糖>四水硝酸钙。当蔗糖浓度为10%、硼酸浓度为0.1%、四水硝酸钙浓度为0.1%、光照强度为5000 lx和萌发温度为25℃时萌发率最高,最高萌发率为85.9%;花粉在1 h萌发率为(9.0±2.5)%,1~2 h萌发率迅速提高,2 h萌发率为(66.9±2.3)%,4 h后萌发率趋于平稳,萌发率为(85.6±5.0)%,花粉管在20~40 min伸长较慢,之后迅速伸长,6 h后达(1527.1±253.7)μm,为其直径的31倍,且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花粉 萌发 双受精
下载PDF
湖北宜昌松林景观格局对松材线虫流行及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柏龙 田呈明 +4 位作者 洪承昊 康峰峰 陈京元 宋德文 刘红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107-8116,共10页
景观格局对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等生态学过程影响显著。为了探究区域生境差异对病虫害发生及扩散的影响,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松材线虫病为对象,结合区域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矢量数据和松材线虫病普查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景观格局对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等生态学过程影响显著。为了探究区域生境差异对病虫害发生及扩散的影响,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松材线虫病为对象,结合区域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矢量数据和松材线虫病普查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探究景观格局对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松林景观类型百分比、平均斑块面积、自然连接度和聚合度与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率成正相关;2)松林斑块的粒级结构分析表明,中、小斑块能抑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巨斑块、超大斑块对松材线虫的发生有利;3)从景观干扰上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强度与松材线虫病发病率成正相关;4)在景观尺度水平上,景观的破碎度大、多样性指数高、蔓延度指数小、斑块形状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大的乡镇松材线虫病发病率高。通过斑块类型尺度和景观尺度两个水平上的分析可知,在夷陵区乡镇尺度上,由小斑块松林组成且斑块聚集度低、景观破碎化程度低的景观格局对松材线虫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当地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就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 景观格局 人类活动 湖北宜昌
下载PDF
黄陵花岗岩基英云闪长岩的黑云母和角闪石^(40)Ar-^(39)Ar年龄及其冷却曲线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益龙 周汉文 +1 位作者 李献华 罗清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67-1074,共8页
对黄陵花岗岩基英云闪长岩的黑云母、角闪石单矿物进行阶段加热法^(40)Ar-^(39)Ar定年,获得黑云母和角闪石坪年龄分别为837.3±4.2~838.7±4.0Ma和844.0±4.2Ma,属于晋宁运动晚期事件。结合黄陵花岗岩基已有的年龄资料作... 对黄陵花岗岩基英云闪长岩的黑云母、角闪石单矿物进行阶段加热法^(40)Ar-^(39)Ar定年,获得黑云母和角闪石坪年龄分别为837.3±4.2~838.7±4.0Ma和844.0±4.2Ma,属于晋宁运动晚期事件。结合黄陵花岗岩基已有的年龄资料作出英云闪长岩的冷却曲线,显示英云闪长岩经历了850Ma~800Ma的一个岩浆活动时期,并在840Ma~830Ma之间存在一个快速冷却的过程,指示当时处于一种伸展的构造背景下,这一事件可能与位于华南的约825Ma的地幔柱上隆导致的Rodinia超级大陆的裂解事件相互响应,之后岩体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到≈800Ma该期岩浆活动基本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陵花岗岩 英云闪长岩 40AR-39AR 冷却曲线 湖北宜昌
下载PDF
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中/下奥陶统界线附近的牙形剌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志宏 王志浩 +3 位作者 汪啸风 陈孝红 王传尚 祁玉平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31,共18页
重点描述宜昌黄花场剖面中 /下奥陶统界线附近的重要牙形剌共 3属、5种和 2新种Bergstroe mognathussp .nov .,BaltoniodustetrachotomusLiandWangsp .nov .,并对Oepikodusevae带和Baltoniodustriangu laris带分子的首现位置及带的含义... 重点描述宜昌黄花场剖面中 /下奥陶统界线附近的重要牙形剌共 3属、5种和 2新种Bergstroe mognathussp .nov .,BaltoniodustetrachotomusLiandWangsp .nov .,并对Oepikodusevae带和Baltoniodustriangu laris带分子的首现位置及带的含义进行厘定。作者还在此剖面大湾组下段发现北美中大陆区暖水型牙形剌Tripoduslaevis和Protoprioniodusaranda ,并确定Tripoduslaevis的首现位置在Baltoniodustriangularis带底界之上 0 .3m处。Tripoduslaevis的首次出现曾提议为中奥陶统的底界的标志 (见陈旭等 ,2 0 0 0 ) ,在宜昌黄花场剖面上Tripoduslaevis的首现位置接近Baltoniodustriangularis带底界 ,对确定中 /下奥陶统界线很重要。由于在黄花场剖面可识别出Baltonioduscrassulus—B .gladiatus—B .triangularis演化谱系 ,作者建议以B .triangularis的首次出现作为中奥陶统的底界 ,宜昌黄花场剖面为中 /下奥陶统界线的层型剖面。同时 ,文中将本区的牙形刺带与世界其它地区作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宜昌 中/下奥陶统界线 牙形刺 黄花场剖面 动物
下载PDF
峡东地区庙坡组栉虫类、宝石虫类和斜视虫类三叶虫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天瑞 彭善池 李越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5-216,共12页
系统描述湖北宜昌和秭归新滩晚奥陶世庙坡组三叶虫动物群中的 3科 6属 6种。根据化石保存状态 ,挤压变形以及个体发育特征 。
关键词 庙坡组 栉虫类 宝石虫类 斜视虫类 晚奥陶世
下载PDF
湖北宜昌地区晚奥陶世三叶虫动物群及分带序列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志强 周志毅 袁文伟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7-357,共31页
从湖北宜昌黄花场和普溪河桥宝塔组剖面获得的新材料,极大地丰富了华南晚奥陶世三叶虫动物群内容,包括22属、1亚属、31种之多。新材料保存完美,很大程度上完整了有关三叶虫的形态特征。RemopleuridesamphitryonoidesLu,1975一种由于新... 从湖北宜昌黄花场和普溪河桥宝塔组剖面获得的新材料,极大地丰富了华南晚奥陶世三叶虫动物群内容,包括22属、1亚属、31种之多。新材料保存完美,很大程度上完整了有关三叶虫的形态特征。RemopleuridesamphitryonoidesLu,1975一种由于新发现了活动颊、唇瓣、胸部及尾部,证明它确实是Remopleurides的成员,排除了对该种归属的怀疑。文中建立了1新属和2新种:Pentacopygepuxiheensisgen.etsp.nov.,Lamproscutellum?limbatumsp.nov.。同时,以桨肋虫类为基础在宝塔组Nankinolithus带之下进一步划分出4个三叶虫带,从下到上依次为Pentacopygepuxiheensis间隔带,Hexacopygeyichangensis间隔带,Remopleuridesamphitryonoides延限带(普溪河段,卡拉道克中期),和Dislobosaspisguizhouensis延限带(临湘段下部,卡拉道克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虫动物群 晚奥陶世 分带序列 宜昌地区 湖北宜昌 形态特征 新材料 宝塔组 NOV sp. 唇瓣 尾部 新种 新属
下载PDF
湖北宜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Micrhystridium regulare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23
12
作者 丁莲芳 李勇 陈会鑫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03-309,共7页
该文记述了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所在地,湖北宜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中发现的小刺球藻类化石Micrhystridium regulare,regulare,讨论了它们的产出层位及其归属,并对小刺球藻类化石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作了简要的归... 该文记述了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所在地,湖北宜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中发现的小刺球藻类化石Micrhystridium regulare,regulare,讨论了它们的产出层位及其归属,并对小刺球藻类化石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作了简要的归纳,最后提出了小刺球藻类化石在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的划分和大区域地层对比中重要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刺球藻类 化石 震旦系 寒武系
下载PDF
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秀莲 于德龙 王贤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出露齐全、连续 ,且岩石类型多样、化石丰富 ,是我国寒武系的标准剖面之一 ,其沉积环境以潮下高能浅滩为主 ,其次为间歇能量的潮间带、滨岸的中小型浅滩 ,少数为开阔海较深处的静水灰泥沉积。石灰岩集中分布于下寒武... 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出露齐全、连续 ,且岩石类型多样、化石丰富 ,是我国寒武系的标准剖面之一 ,其沉积环境以潮下高能浅滩为主 ,其次为间歇能量的潮间带、滨岸的中小型浅滩 ,少数为开阔海较深处的静水灰泥沉积。石灰岩集中分布于下寒武统天河板组和水井沱组 ,其次在下寒武统的石牌组、中寒武统的磕膝包组、官山瑙组有少量夹层出现 ,其岩石类型有颗粒灰岩(鲕粒灰岩、核形石灰岩、砾屑灰岩及砂屑灰岩)、含颗粒泥粉晶灰岩 (含生屑泥粉晶灰岩、含生屑灰岩 )及泥晶灰岩。白云岩是本地区数量最多的岩石类型。从下寒武统石龙洞组开始都是白云岩沉积。白云岩可据白云石化作用的机理和时间分为准同生白云岩和准同生后白云岩两大类。准同生白云岩广泛出现于中上寒武统 ,岩石呈土黄色、砖红色 ,具纹层、鸟眼、干裂构造。准同生后白云岩根据残余颗粒的有无可分为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两大类。晶粒白云岩有两种成因 :一为回流渗透白云石化 ;二为深埋藏白云石化。根据本区寒武系的岩石学特征、生物组合特征和沉积构造特征重建了各组段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宜昌地区 寒武系 碳酸盐岩 岩石学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湖北宜昌纽芬兰统岩家河组结核的特征及形成过程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俊锋 李勇 +2 位作者 舒德干 韩健 张志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6-681,共6页
报道了湖北宜昌纽芬兰统岩家河组中的硅磷质结核。X-衍射分析表明结核内部磷质含量较高,而外部硅质含量较高。镜下研究发现其内部常呈疏松状,且富含小壳化石和蓝菌类化石,表明在结核的形成过程中,小壳化石和蓝菌类化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报道了湖北宜昌纽芬兰统岩家河组中的硅磷质结核。X-衍射分析表明结核内部磷质含量较高,而外部硅质含量较高。镜下研究发现其内部常呈疏松状,且富含小壳化石和蓝菌类化石,表明在结核的形成过程中,小壳化石和蓝菌类化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硅磷质结核的生长是在微生物调节下随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逐步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磷质结核 微生物作用 纽芬兰统 岩家河组 湖北宜昌
下载PDF
湖北宜昌白果园陡山沱组层序地层及磷块岩成因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密文天 林丽 +2 位作者 庞艳春 李德亮 马莉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1-480,共10页
新元古代陡山沱期是扬子地台重要的成磷期,鄂西白果园磷块岩就形成于当时海侵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白果园陡山沱组位于黄陵背斜西北部,磷矿赋存于陡山沱组下部。对白果园剖面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南沱冰期后沉积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划为... 新元古代陡山沱期是扬子地台重要的成磷期,鄂西白果园磷块岩就形成于当时海侵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白果园陡山沱组位于黄陵背斜西北部,磷矿赋存于陡山沱组下部。对白果园剖面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南沱冰期后沉积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划为一个二级层序。含有磷块岩的陡山沱组,代表了南沱冰期后强烈的海侵活动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六个三级层序,磷块岩形成于第一个三级层序内。在层序1的海侵体系域上部与高位体系域下部所反映的潮下带,砂屑磷块岩品位很高。冰期时的物理风化和陡山沱期化学风化作用将地表含磷物输入海洋,海侵引发的上升洋流携带富磷海水涌入浅水区,为磷块岩在层序1内的形成提供了物源与动力条件。初次海侵对磷矿形成十分有利,高品位的含磷层对应于最大海侵阶段。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对含磷岩系进一步研究后表明,生物有机质对白果园磷块岩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大冰期过后陡山沱期新的古海洋生态系统开始构建,使生物生产率迅速恢复,为生物有机质的成矿作用提供了机遇。其有机碳含量介于盆地型磷块岩与台地型磷块岩之间,显示了泥页岩—碳酸盐岩型含磷岩系Corg含量的"过渡性"特点。由于其含磷岩系形成的环境为半局限性滞留洼地,白果园磷块岩是弱还原—弱氧化环境的沉积产物。与邻区贵州瓮安的台地型磷块岩进行对比,台地型磷块岩由于更为氧化的环境而具有低Corg和高P2O5特点。通过与早寒武世云南昆阳磷矿的对比,发现能量较高并具有丰富藻类的潮下带为磷块岩形成的优势区带,但白果园不具备昆阳磷矿的藻滩成磷环境。所以,白果园磷块岩的形成是海侵作用和生物有机质的参与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陡山沱组 层序地层 磷块岩成因 沉积环境 湖北宜昌
下载PDF
宜昌植烟区土壤养分含量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刚 李浩 +6 位作者 董贤春 饶雄飞 覃光炯 乔德平 向祖宏 秦铁伟 袁跃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33-36,40,共5页
为宜昌市烟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对宜昌烟区具代表性的430个植烟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宜昌植烟区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31、25.87g/kg、121.64mg/kg、44.52mg/kg和277.7mg/kg。各养... 为宜昌市烟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对宜昌烟区具代表性的430个植烟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宜昌植烟区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31、25.87g/kg、121.64mg/kg、44.52mg/kg和277.7mg/kg。各养分在兴山、秭归、五峰和长阳4个县的含量存在差异,pH以兴山县最高,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五峰县和长阳县明显高于兴山县和秭归县,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兴山县最高。兴山县和秭归县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基础上控制施氮量,另外兴山烟区还需施用生理酸性肥料,调节土壤pH;五峰县提高土壤酸碱度,控制施氮量;长阳县提高土壤酸碱度,增加施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土壤养分 宜昌 湖北
下载PDF
湖北宜昌鸦鹊岭地区岩石-土壤元素迁移特征及柑橘种植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孜 黄行凯 +5 位作者 徐宏林 张斌 彭青松 王晨昇 王恒 姜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53-1868,共16页
"宜昌蜜桔"久享盛誉,鸦鹊岭地区是其典型产地之一。本文选取宜昌市鸦鹊岭地区柑橘基地开展岩石-土壤垂向剖面地球化学测量,通过对植物营养有益元素、稀土元素等进行测试分析,调查相关元素由岩石至土壤的迁移特征,评价柑橘生... "宜昌蜜桔"久享盛誉,鸦鹊岭地区是其典型产地之一。本文选取宜昌市鸦鹊岭地区柑橘基地开展岩石-土壤垂向剖面地球化学测量,通过对植物营养有益元素、稀土元素等进行测试分析,调查相关元素由岩石至土壤的迁移特征,评价柑橘生长岩土环境适宜性。结果表明:土壤元素多会继承其在母岩中的含量水平,如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Si、Na、K、Ca、Mg、Mo、Sr等元素相似的相对富集或贫化程度;根据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识别出Al-FeGe-Ni-B-K-Si,S-N-Se-P,Cu-Zn-Mo等3类正相关性元素组合;选择种植柑橘土壤所对应的成土母岩适宜性优劣排序依次为,红花套组(K2h)长石石英砂岩>牌楼口组(E2p)钙质砂岩>掇刀石组(Nd)泥灰岩>罗镜滩组(K2l)钙质砾岩,并进一步提出种植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桔 种植适宜性 岩石-土壤 元素迁移 地球化学调查工程 鸦鹊岭 宜昌市 湖北省
下载PDF
基于HOP模型的地质灾害区域脆弱性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俊 向华丽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138,共8页
在介绍HOP模型及其方法的基础上,以湖北省宜昌地区为案例,依据该地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资料、统计年鉴数据资料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对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地质灾害暴露、社会脆弱性及区域综合脆弱性进行分析。研究... 在介绍HOP模型及其方法的基础上,以湖北省宜昌地区为案例,依据该地区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资料、统计年鉴数据资料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对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地质灾害暴露、社会脆弱性及区域综合脆弱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点状分布特征的地质灾害不同于呈面域发展的其它类型自然灾害,灾害暴露水平不完全由地质灾害发育水平所决定,人口分布特征对灾害暴露有显著影响,其区域脆弱性的高低主要受灾害暴露水平控制,同时受到社会脆弱性的影响。地质灾害区域脆弱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宜昌地区的防灾减灾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从技术减灾角度分析,应综合比较分析工程防治、资产转移与人口迁移这三者的技术可行性与技术经济性;从政策减灾角度分析,应更加关注区域脆弱性更高的地区,防灾减灾的政策制定、资金投向与人力资源配备等需根据区域脆弱性的空间特征做出规划与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脆弱模型 地质灾害 暴露水平 社会脆弱性 因子分析 GIS 湖北宜昌
下载PDF
长江三峡黄陵花岗岩与莲沱组凝灰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地层意义 被引量:61
19
作者 高维 张传恒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0,共6页
华南古陆普遍发育新元古代花岗岩,其时代、成因及其对华南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具有标识意义。该类型的花岗岩与华南克拉通的破坏及雪球事件的启动相关,其年代学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高质量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是确定其相互关系的基础。黄... 华南古陆普遍发育新元古代花岗岩,其时代、成因及其对华南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具有标识意义。该类型的花岗岩与华南克拉通的破坏及雪球事件的启动相关,其年代学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高质量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是确定其相互关系的基础。黄陵花岗岩体中的岩浆锆石的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837Ma±7Ma,另获得莲沱组顶部层凝灰岩较年轻的一组岩浆锆石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724Ma±12Ma。前者表明黄陵花岗岩与桂北的三防、元宝山和云南的峨山花岗岩体侵位的时间相同,后者确定了莲沱组顶界的时代。这为确定南华系的年代地层学框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宜昌地区 黄陵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新元古代 构造地层学
下载PDF
鄂西宜昌斜坡区寒武系页岩储层发育特征——以鄂宜页1井为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海 刘安 +2 位作者 罗胜元 陈孝红 陈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2,共7页
以获得重大突破的鄂宜页1井为研究对象,对寒武系水井沱组黑色页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矿物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及核磁共振分析等测试,研究了鄂西宜昌斜坡区页岩储层的发育特征。该区页岩主要由黏土矿物、石英和碳酸盐矿物组成,... 以获得重大突破的鄂宜页1井为研究对象,对寒武系水井沱组黑色页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矿物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及核磁共振分析等测试,研究了鄂西宜昌斜坡区页岩储层的发育特征。该区页岩主要由黏土矿物、石英和碳酸盐矿物组成,由浅至深表现出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逐渐减少、石英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总体上显示出"高钙低硅"特征;页岩的孔隙度与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正相关性,尤其有机碳含量大于2.0%的层段,页岩孔隙度随有机碳升高而增大明显;页岩孔隙以微孔和小孔为主,小孔和中孔对孔隙度贡献明显;页岩中脆性矿物内的孔隙对页岩基质孔隙的贡献稳定,而有机质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隙的贡献与其各自含量变化相关,随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孔贡献逐渐升高,而黏土矿物层间孔隙贡献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页岩气 水井沱组 寒武系 宜昌斜坡区 鄂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