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藏在国粹中的徽剧
1
作者 张秋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12,共7页
徽剧起源于徽州(今黄山),是安徽地方戏曲剧。徽剧作为民族语言文化高度凝结的剧种,营造了“满汉一家亲”氛围,徽剧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衍生出了京剧。徽剧主要有文戏和武戏两种表演方式,文戏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主题,表现江南细腻、婉转... 徽剧起源于徽州(今黄山),是安徽地方戏曲剧。徽剧作为民族语言文化高度凝结的剧种,营造了“满汉一家亲”氛围,徽剧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衍生出了京剧。徽剧主要有文戏和武戏两种表演方式,文戏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主题,表现江南细腻、婉转的生活方式;武戏以“忠君爱国”为主题,展现中华好儿郎健硕的身姿和深厚的功夫。徽剧有青阳、四平、徽昆、吹腔、拨子、二黄、西皮、花腔、小调九个腔调,主要声腔是吹腔、拨子、西皮。徽剧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徽班进京融合南腔的柔和北调的雄浑;以能文能武的方式展现一个艺术的历史,以创造性的发展铸造了国剧——京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剧 腔调 徽班 徽商 徽班进京 京剧之父 国粹
下载PDF
包头东河回族话音类比较与接触研究
2
作者 李欣 《阴山学刊》 2023年第1期22-32,共11页
包头新、老派东河回族话语音系统中声母、韵母(主要是入声韵)以及声调来源的差异比较显著。研究东河回族话中知庄章组声母自由变读和止蟹摄来母开口三、四等字韵母ei的文白异读现象,对阴山地区语言接触有重要意义。比较、研究包头东河... 包头新、老派东河回族话语音系统中声母、韵母(主要是入声韵)以及声调来源的差异比较显著。研究东河回族话中知庄章组声母自由变读和止蟹摄来母开口三、四等字韵母ei的文白异读现象,对阴山地区语言接触有重要意义。比较、研究包头东河回族话音类,不仅有助于拓宽阴山地区民族文化的研究途径、丰富回族话研究的形式,而且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阴山地区语言接触等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头 东河 回族话 声母 韵母 声调 音类变化
下载PDF
棋子的颜色变化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窦霁虹 郭明焕 崔志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0-472,共3页
讨论了黑白两种颜色的 k(k≥ 3)枚棋子的颜色变化问题。证明了 k =2 n(n=2 ,3,… )枚棋子最多经过 k次变换 T呈全黑 ,同时得出其他一些重要结论。
关键词 杨辉三解 变换T 第一类不动点 加法模型
下载PDF
“堂会戏”考辨
4
作者 张凯 刘水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6-122,共7页
现知最早的关于“堂会”一词的文献记载出现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指代由私人或团体出资包场演戏的戏剧观演模式。堂会是晚清、民国时期重要的商业演剧类型,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职业戏班的包场演剧。当今学界对于“堂会”的认识有颇... 现知最早的关于“堂会”一词的文献记载出现在清嘉庆、道光年间,指代由私人或团体出资包场演戏的戏剧观演模式。堂会是晚清、民国时期重要的商业演剧类型,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职业戏班的包场演剧。当今学界对于“堂会”的认识有颇多歧见,主要表现在:一、视堂会为厅堂或私宅等演剧场所派生出来的演剧形态,再将堂会溯源到汉代的厅堂演戏;二、将堂会限定为个人出资承办,不及团体出资;三、无视堂会的商业运营模式,将堂会认定为非商业演剧;四、将非商业演剧的“家乐”“宫廷演剧”纳入堂会范畴。产生以上歧见的主要原因在于概念界定不清,从而导致望文生义、以偏概全、以今律古等错误。今人对堂会的错误认知和随意解读,造成了戏曲史研究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对其作全面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会戏 商业演剧 职业戏班 家乐
下载PDF
徽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途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蒋婉莹 吴秀云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99-103,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徽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健全人格有着积极...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徽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健全人格有着积极意义。有效利用徽文化中新安理学、新安艺术、徽商精神中的积极教育价值,把徽文化中丰富的思想文化及道德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徽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文化 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四川回族进士杨光瓒事略
6
作者 苏杰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57,共9页
四川隆昌回族杨氏一门,为国家立功,为社会立德,业绩显赫,其中尤以杨光瓒最具代表性。杨光瓒从隆昌这个小县城走出来,成为清末民初四川士大夫阶层的重要一员。杨光瓒曾长期在政府为官,政绩突出,同时也为四川回族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 四川隆昌回族杨氏一门,为国家立功,为社会立德,业绩显赫,其中尤以杨光瓒最具代表性。杨光瓒从隆昌这个小县城走出来,成为清末民初四川士大夫阶层的重要一员。杨光瓒曾长期在政府为官,政绩突出,同时也为四川回族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过诸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昌回族 末科进士 回教俱进会 爱国情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