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调与流变:浙派古琴曲《禹会涂山》本事考辨
1
作者 马晓坤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44-351,共8页
《禹会涂山》是浙派琴人毛逊(敏仲)所作,始见于《神奇秘谱》,在现存明清39种琴谱中都有刊载,是浙派琴曲的代表作品。琴曲以口传历史事件“禹会涂山”为创调本事,通过禹大会诸侯、各国朝贡之盛况来颂咏宋德。在流传过程中,毛逊改曲名为... 《禹会涂山》是浙派琴人毛逊(敏仲)所作,始见于《神奇秘谱》,在现存明清39种琴谱中都有刊载,是浙派琴曲的代表作品。琴曲以口传历史事件“禹会涂山”为创调本事,通过禹大会诸侯、各国朝贡之盛况来颂咏宋德。在流传过程中,毛逊改曲名为《上国观光》,打算献曲于元世祖以求取功名,未果而卒。明代琴史资料皆普遍淡化甚至隐瞒了这一事实,体现了“为贤者讳”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会涂山》 《上国观光》 本事
下载PDF
隐藏在国粹中的徽剧
2
作者 张秋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12,共7页
徽剧起源于徽州(今黄山),是安徽地方戏曲剧。徽剧作为民族语言文化高度凝结的剧种,营造了“满汉一家亲”氛围,徽剧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衍生出了京剧。徽剧主要有文戏和武戏两种表演方式,文戏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主题,表现江南细腻、婉转... 徽剧起源于徽州(今黄山),是安徽地方戏曲剧。徽剧作为民族语言文化高度凝结的剧种,营造了“满汉一家亲”氛围,徽剧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衍生出了京剧。徽剧主要有文戏和武戏两种表演方式,文戏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主题,表现江南细腻、婉转的生活方式;武戏以“忠君爱国”为主题,展现中华好儿郎健硕的身姿和深厚的功夫。徽剧有青阳、四平、徽昆、吹腔、拨子、二黄、西皮、花腔、小调九个腔调,主要声腔是吹腔、拨子、西皮。徽剧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徽班进京融合南腔的柔和北调的雄浑;以能文能武的方式展现一个艺术的历史,以创造性的发展铸造了国剧——京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剧 腔调 徽班 徽商 徽班进京 京剧之父 国粹
下载PDF
徽商兴衰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孟林 于清树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0-81,共2页
徽商以盐业、典当业、茶业、贩木为四大支柱,称雄三百年。徽商的兴衰启示人们:我国现代企业管理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在基因,创新企业管理理论;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以制度和文化建设为重点的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与时俱进、融入时代潮流的... 徽商以盐业、典当业、茶业、贩木为四大支柱,称雄三百年。徽商的兴衰启示人们:我国现代企业管理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在基因,创新企业管理理论;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以制度和文化建设为重点的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与时俱进、融入时代潮流的眼光和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商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 以人为本
下载PDF
论徽商商业教育中的道德传递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诗能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徽商围绕“贾而好儒”这个轴心,在商业教育中十分注重道德的传递,并藉此维系宗族性商业集团的稳定,拓展经营空间和服务范围。道德传递的主要途径是师徒式的言传身教和商业书学习,主要内容则包括以义为利、诚信待人、勤俭起家和劳而... 徽商围绕“贾而好儒”这个轴心,在商业教育中十分注重道德的传递,并藉此维系宗族性商业集团的稳定,拓展经营空间和服务范围。道德传递的主要途径是师徒式的言传身教和商业书学习,主要内容则包括以义为利、诚信待人、勤俭起家和劳而不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商 商业教育 道德传递
下载PDF
浅谈张祜《禅智寺》的题注问题
5
作者 张福清 李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0期77-78,90,共3页
《全唐诗》收录张祜诗两卷,其中有一首题赠寺庙诗《禅智寺》,《张祜诗集校注》题作《上方寺》,且注释与《增订注释全唐诗》完全有别,经过考辨,其题应为《慧聚寺》。
关键词 张祜 上方寺 禅智寺 慧聚寺 注释
下载PDF
江声《尚书集注音疏》研究史
6
作者 万茹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137,共6页
江声《尚书集注音疏》为乾嘉学派之吴派训诂学代表作之一。清代学人对此书评论较多,主要从辑佚、辨伪、考证、故训等方面予以推崇,在其改易经字、尊汉抑宋方面予以批评。民国时期章太炎、梁启超褒皖贬吴,认为该书古今文不分,裁断之识较... 江声《尚书集注音疏》为乾嘉学派之吴派训诂学代表作之一。清代学人对此书评论较多,主要从辑佚、辨伪、考证、故训等方面予以推崇,在其改易经字、尊汉抑宋方面予以批评。民国时期章太炎、梁启超褒皖贬吴,认为该书古今文不分,裁断之识较薄。同时期刘师培的评价却更为客观,他指出江声之学能够融汇经义,不仅是搜集古注古义,而是有自己的选择与见解。当代对其研究多是概述性评述,难现江声《尚书集注音疏》小学研究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声 《尚书集注音疏》 惠栋 孙星衍 乾嘉学派
下载PDF
清代名医蔡宗玉生平考略
7
作者 谷峰 朱鹏举 陈士玉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第3期52-54,共3页
本文对清代名医蔡宗玉的生平进行了考证,并对由此涉及到的陈修园与蔡宗玉的师生关系,《六经伤寒辨证》一书与蔡宗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蔡宗玉 医书汇参辑成 六经伤寒辨证 林昌彝 陈修园
下载PDF
全心学:试解华人本土社会科学的“黄光国难题”
8
作者 李鑫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0年第2期34-56,175,176,共25页
为了化解华人本土社会科学的“黄光国难题”,首先对中国传统学术的属性或旨趣做出一个总体性判断,即中西学术的总体差异是“治心之学”与“驭物之学”的区别,然后对作为中国文化思想内核的传统心学(为儒释道三家共通之处)进行批判地继... 为了化解华人本土社会科学的“黄光国难题”,首先对中国传统学术的属性或旨趣做出一个总体性判断,即中西学术的总体差异是“治心之学”与“驭物之学”的区别,然后对作为中国文化思想内核的传统心学(为儒释道三家共通之处)进行批判地继承和创造性地诠释,从而发展出一套“全心心学”(简称“全心学”)。“全心学”试图融会中西相关理论思想——尤其是孟子与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以及西方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使“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与“天人两分”的科学思维能够在其中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全心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个关于自我概念的“全心”模型以及“心理相映”“知行互证”和“尽心知理”三个命题,它可被视为一种全新的心学,是对黄光国所追求的“儒家思想的第三次现代化”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本土 社会科学 心学 慧商 全心
下载PDF
上帝会、拜上帝会与拜上帝教
9
作者 吴善中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08-113,共6页
"尚弟会""尚地会"或"上帝会",是"他者"(清方官员、在华外国人)指称以桂平县金田村为中心的礼拜皇上帝的宗教或组织;"拜上帝会"既出自于洪仁玕的"口述"资料,也见之于其他... "尚弟会""尚地会"或"上帝会",是"他者"(清方官员、在华外国人)指称以桂平县金田村为中心的礼拜皇上帝的宗教或组织;"拜上帝会"既出自于洪仁玕的"口述"资料,也见之于其他清方记载;"上帝会"与"拜上帝会"的概念,后来又被演绎转换为"上帝教""拜上帝教",专门用来称谓太平天国的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尚弟会” “上帝会” “拜上帝会” “拜上帝教”
下载PDF
日本东福寺栗棘庵所藏《舆地图》再探
10
作者 龚缨晏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4,27,共11页
日本东福寺栗棘庵收藏的《舆地图》是一幅南宋石刻地图的拓片,而不是木刻印本。图面残存的注记达2600余条,在中国现存明代之前的古地图中,是注记数量最多、历史及地理信息最丰富的单幅地图。仅就东北地区而言,这幅地图上的“灶洞山”“... 日本东福寺栗棘庵收藏的《舆地图》是一幅南宋石刻地图的拓片,而不是木刻印本。图面残存的注记达2600余条,在中国现存明代之前的古地图中,是注记数量最多、历史及地理信息最丰富的单幅地图。仅就东北地区而言,这幅地图上的“灶洞山”“簇宫”“阿水谷河”等地名,以及关于“御寨新京”“木叶山”等地的长段注记,都是其他文献中所没有的。《舆地图》的来源目前尚不清楚,但肯定不是黄裳所绘《地理图》。《舆地图》的价值表明,中国古代地图文化的成就可能要远远超出我们现有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棘庵 《舆地图》 惠晓 绍昙 黄裳《地理图》
原文传递
《伤科汇纂》的手法复位图谱与歌诀
11
作者 杨亦周 胡晓峰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清代名医胡廷光撰写的《伤科汇纂》是一部综合性伤科专著,该书收录了16幅手法复位图,每图之中均记有五言歌诀1首,另在卷3载七言歌诀9首与之互为补充。图谱生动形象、歌诀言简意赅,二者相配,便于模仿、记诵,对伤科手法复位技术的... 清代名医胡廷光撰写的《伤科汇纂》是一部综合性伤科专著,该书收录了16幅手法复位图,每图之中均记有五言歌诀1首,另在卷3载七言歌诀9首与之互为补充。图谱生动形象、歌诀言简意赅,二者相配,便于模仿、记诵,对伤科手法复位技术的传承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科汇纂 手法复位图 骨伤科
原文传递
清华简《筮法》与早期易学占筮重估
12
作者 刘光胜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2年第1期49-57,168,共10页
依据字体特征及《左》《国》筮例,清华简《筮法》可能来自三晋地区。《筮法》“遂日”,是指两卦代表的时日是前后连续的两天。“上毁”意为上卦与下卦乾卦(或坤卦)相比,一爻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人身图”坤卦对应的人体部位不是腹部,而... 依据字体特征及《左》《国》筮例,清华简《筮法》可能来自三晋地区。《筮法》“遂日”,是指两卦代表的时日是前后连续的两天。“上毁”意为上卦与下卦乾卦(或坤卦)相比,一爻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人身图”坤卦对应的人体部位不是腹部,而可能是心。“乾坤运转”模拟月亮的阴晴圆缺,展现的是阴阳消长的时空观。从占筮的层面看,以清华简为代表的楚地《筮法》查祟、禳灾,其理论设计周全、细密,居于战国易学的翘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筮法》 遂日 上毁 乾坤运转
原文传递
四物汤源流钩沉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天骄 王育林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231-235,共5页
四物汤的源头很可能与《金匮要略》中的胶艾汤有关。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四物汤首次正式成方,用于治疗外伤瘀血。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则用之于妇产科诸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与《妇人大全良方》的收录是四物汤得以流... 四物汤的源头很可能与《金匮要略》中的胶艾汤有关。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四物汤首次正式成方,用于治疗外伤瘀血。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则用之于妇产科诸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与《妇人大全良方》的收录是四物汤得以流传的标志性事件。金元学术争鸣时期,出现了大量四物汤化裁方,刘完素、李杲、朱丹溪、王好古等人的著述中均有体现。朱丹溪对于气、血、痰、郁诸证治法中,提出"治血用四物汤"。随着明代"杂病用丹溪"之说的流行,四物汤与血证的联系愈加紧密。与此同时,四物汤的流传与普及不仅体现在医籍之中,文人笔记、日用类书等材料亦生动反映了本方在民间的使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胶艾汤 《金匮要略》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妇人大全良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