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赵医家学术思想在寻常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虞跃跃 严湘磊 +4 位作者 李贺祎 张威风 王洪彬 武淑娟 齐峰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316-319,322,共5页
寻常痤疮(AV)是最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之一,因其迁延遗留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中医药在寻常痤疮的治疗中展现出强有力的优势,本文主要阐述河间学派、易水学派和中西汇通学派对AV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思路:河间学派以... 寻常痤疮(AV)是最常见的皮肤科疾病之一,因其迁延遗留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中医药在寻常痤疮的治疗中展现出强有力的优势,本文主要阐述河间学派、易水学派和中西汇通学派对AV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思路:河间学派以刘完素为代表,主张“火热论”,认为肺经蕴热加之风邪侵袭而致气血郁滞、面部络脉闭塞致肺经风热型AV,治则以用寒凉、辛散药物清火解郁;易水学派以李东垣为核心人物,提出“从脾胃论治百病”,认为AV多因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导致湿热内蕴脾胃,上熏于面部而发,故治疗以补脾升阳为关键;汇通学派张锡纯融汇中西医学,擅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痈疮,对因病邪迁延日久而热邪炼液成痰,痰瘀凝滞于肌肤的痰瘀结聚型AV颇具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赵医家 寻常痤疮 河间学派 易水学派 汇通学派
下载PDF
湖南会同早禾田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2
作者 黄宏业 黄剑 +2 位作者 欧阳平宁 陈随 徐勇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1期49-54,共6页
湖南会同早禾田矿床是湘西新元古界中发现的铀矿床,是中南地区唯一产在板溪群变质岩中的热液型铀矿床。铀矿体赋存在硅化断裂带及其两侧层间断裂破碎带中,呈似层状、透镜状、纺缍状,产状与地层及断裂构造基本一致。通过对本区地质特征... 湖南会同早禾田矿床是湘西新元古界中发现的铀矿床,是中南地区唯一产在板溪群变质岩中的热液型铀矿床。铀矿体赋存在硅化断裂带及其两侧层间断裂破碎带中,呈似层状、透镜状、纺缍状,产状与地层及断裂构造基本一致。通过对本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了控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碳硅泥岩型沉积-热液-淋积亚类铀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禾田铀矿床 控矿规律 成矿模式 湖南会同
下载PDF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东亚三国的贸易——以北京会同馆和东莱倭馆贸易为中心
3
作者 张月莹 刁书仁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0-268,共9页
前近代东亚地区在政治、文化和经贸等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以北京会同馆为中心的中朝贸易和以东莱倭馆为中心的日朝贸易相互关联、互动交织,共同构成了东亚三国的贸易商圈。朝鲜通过北京会同馆贸易输入清朝生... 前近代东亚地区在政治、文化和经贸等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以北京会同馆为中心的中朝贸易和以东莱倭馆为中心的日朝贸易相互关联、互动交织,共同构成了东亚三国的贸易商圈。朝鲜通过北京会同馆贸易输入清朝生丝再经由倭馆贸易销往日本,所获日本白银再次成为朝鲜贸易资本,投入会同馆贸易中,从而搭建了中日两国间的“银丝交易”贸易桥梁,推动了东亚三国贸易商圈的发展。18世纪中叶后,受日本限制白银等贵金属输出、日本白银改铸、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清生丝输入增加等因素影响,日本白银输出减少且朝鲜生丝输入中断,东亚三国贸易商圈逐渐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同馆 倭馆 东亚三国 贸易 变迁
下载PDF
会同县古树群落特色分析与开发利用等级划分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陶德树 《热带林业》 2023年第2期70-75,共6页
对分布在会同县18个乡镇38村的44个古树群落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会同县古树群落的结构、特征、特色及开发利用价值。古树调查采用林业三类调查实测法进行,村寨情况访问当地居民,根据专家从生态、景观、经济、人文、开发现状及潜能等方... 对分布在会同县18个乡镇38村的44个古树群落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会同县古树群落的结构、特征、特色及开发利用价值。古树调查采用林业三类调查实测法进行,村寨情况访问当地居民,根据专家从生态、景观、经济、人文、开发现状及潜能等方面打分划分群落等级。44个古树群落共计808株古树,隶属22科34属。群落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树种以枫香、香樟、赤皮青冈、南方红豆杉、钩栲、大叶榉和甜槠为主,树种所属科以壳斗科、金缕梅科、樟科、榆科为主。群落按等级分:Ⅰ级5个、Ⅱ级22个、Ⅲ级17个。研究认为会同县的古树群落树种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南方森林自然演替规律和特点;得分靠前的群落生态和景观价值很高,可以结合全县旅游开发、乡村振兴规划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群落 会同县 壳斗科 乡村振兴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惠通桥之战几个问题辨析
5
作者 谢本书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惠通桥是抗日战争“生命线”——滇缅公路经过怒江的一座关键桥梁,形势险峻,为兵家必争之地。日本为封锁中国、困死中国,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破坏滇缅公路,掌控其重要桥梁惠通桥,我军为阻止日寇进军,炸毁惠通桥后,在惠通桥附近展开了艰险... 惠通桥是抗日战争“生命线”——滇缅公路经过怒江的一座关键桥梁,形势险峻,为兵家必争之地。日本为封锁中国、困死中国,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破坏滇缅公路,掌控其重要桥梁惠通桥,我军为阻止日寇进军,炸毁惠通桥后,在惠通桥附近展开了艰险的战斗,从而奠定了敌我怒江对峙的局面,惠通桥之战虽然只是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但在滇西抗战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在中国抗战史上也应有一席之地,因此,对惠通桥的建造及改造、炸毁争夺、怒江对峙局面等史料梳理就显得极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通桥 炸毁争夺 怒江对峙
下载PDF
湖南会同连作杉木林凋落物量20年动态特征 被引量:44
6
作者 宁晓波 项文化 +3 位作者 王光军 方晰 闫文德 邓湘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22-5129,共8页
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Ⅲ集水区,对连作杉木林的凋落物量进行连续20a的定位观测,研究凋落物的组成特征、季节和长期动态变化格局。结果表明:连作杉木林从第8年起开始收集到凋落物,第8~20年间,凋... 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Ⅲ集水区,对连作杉木林的凋落物量进行连续20a的定位观测,研究凋落物的组成特征、季节和长期动态变化格局。结果表明:连作杉木林从第8年起开始收集到凋落物,第8~20年间,凋落物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生物量为(1109.86±117.27)kg·hm-2。凋落物中针叶、小枝、落果和碎屑所占比例分别为63.75%,25.87%,5.11%和2.19%。会同杉木人工林有明显的季节性凋落节律,1月至6月份,凋落物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从6月份至12月份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凋落物量的峰值出现在6月份,11月份则全年最低。凋落物与林龄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模拟凋落物量与林龄的关系,得到二次曲线方程关系:y=-10.06x2+361.1x-1747,R2=0.920,p<0.001。凋落物中的小枝、针叶、落果与林龄呈显著二次曲线方程关系(p<0.05),而碎屑与林龄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连作 凋落物量 季节变化 林龄 湖南会同
下载PDF
湖南会同毛竹林土壤碳循环特征 被引量:22
7
作者 肖复明 范少辉 +2 位作者 汪思龙 熊彩云 申正其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5,共5页
测定和分析湖南会同毛竹林土壤的碳贮量和各组分呼吸量。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有机碳贮量为115.558t.hm-2,矿质土壤层、凋落物层和根系分别占96.01%,0.64%和3.34%;毛竹林地土壤年呼吸排放碳总量为9.257t.hm-2a-1,异养呼吸、自养呼吸和凋... 测定和分析湖南会同毛竹林土壤的碳贮量和各组分呼吸量。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有机碳贮量为115.558t.hm-2,矿质土壤层、凋落物层和根系分别占96.01%,0.64%和3.34%;毛竹林地土壤年呼吸排放碳总量为9.257t.hm-2a-1,异养呼吸、自养呼吸和凋落物年呼吸量分别占59.49%,28.27%和12.24%;毛竹林细根年生长量为6.895t.hm-2a-1,年分解量为0.312t.hm-2a-1,细根年周转率为0.93次.a-1;毛竹林年凋落物进入土壤的碳总量为2.245t.hm-2a-1,地上和地下凋落物分别占78.5%和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土壤碳贮量 土壤呼吸 土壤碳循环 会同
下载PDF
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动态格局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超 田大伦 +3 位作者 胡曰利 闫文德 方晰 梁小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37-2747,共11页
用空间一致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方法,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2集水区,对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了12 a的监测,研究了林下植被种类的变化、生物量动态特征、生物量的组成与分布变化格局。结果... 用空间一致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方法,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2集水区,对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了12 a的监测,研究了林下植被种类的变化、生物量动态特征、生物量的组成与分布变化格局。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在14 a生长发育过程中,林下植物种类呈现波动性的减少趋势,其中木本植物物种数下降率为40.0%,草本植物物种数下降率为47.1%。林下植被生物量由杉木林3年生29.48 t/hm2下降至14年生的2.53 t/hm2,其中木本植物生物量由7.07 t/hm2,下降至1.25 t/hm2,下降了82.3%;草本植物由22.41 t/hm2,下降至1.28 t/hm2,下降了94.3%。在此期间,木本与草本植物生物量的高低均出现波动现象。3年生杉木林下木本植物以乔木树种生物量6068.97 kg/hm2最高,占总生物量85.88%,藤本植物生物量736.97 kg/hm2为次,占10.44%,灌木植物生物量259.87 kg/hm2最低,仅占3.68%。14年生杉木林下木本植物以灌木植物生物量881.87 kg/hm2为首,占总生物量70.73%,藤本植物生物量247.07 kg/hm2为次,占19.82%,乔木树种生物量117.87 kg/hm2最少,只占9.45%。3年生杉木林下草本植物以蕨类植物生物量8391.44 kg/hm2最高,占总生物量的37.44%,过路黄生物量36.77 kg/hm2最低,仅占0.16%。杉木14年生时,以芒生物量573.00 kg/hm2最大,占总生物量44.78%,金毛耳草生物量2.93 kg/hm2最小,仅占0.23%。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杉木林养分循环、碳平衡、维护和提高林地地力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连栽 林下植被 生物量 动态变化 湖南会同
下载PDF
湖南会同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初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田大伦 尹刚强 +2 位作者 方晰 项文化 闫文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297-6308,共12页
对湖南会同5种退耕还林模式初期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樟树、杜英、乐昌含笑、红花木莲不同器官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0.5296、0.5188、0.5178、0.5376、0.5355gC/g,树种... 对湖南会同5种退耕还林模式初期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樟树、杜英、乐昌含笑、红花木莲不同器官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0.5296、0.5188、0.5178、0.5376、0.5355gC/g,树种间同一器官的平均碳密度排序为:树干>树根>树叶>树枝>树皮;5种退耕还林模式中活地被物层、死地被物层碳密度分别介于0.4380—0.5380gC/g、0.5060—0.5200gC/g之间,土壤层(0—60cm,下同)平均有机碳密度介于0.00786—0.01485gC/g之间;退耕还林3a后,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混交林、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杜英×樟树混交林、樟树林土壤层有机碳密度比原坡耕地分别提高了53.57%、39.19%、38.57%、24.82%,而马尾松林地下降了18.72%。林木不同器官中的碳贮量基本上与各器官的生物量成正比例,同一造林时间的4种模式中,以杜英×樟树混交林各器官的碳贮量最大,为1.219tC/hm2,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最小,仅为0.199tC/hm2,均以干根碳贮量为最大,占其各器官碳贮量的57.50%以上。5种退耕还林模式恢复初期的生态系统中,土壤层碳贮量最大,为74.518—119.312tC/hm2,占96.180%以上,植被层为其次,在0.633—2.960tC/hm2之间,仅占0.642%—3.820%,死地被物层为最小。退耕后,樟树林、杜英×樟树混交林、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混交林、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增加了19.477、27.722、41.643、26.821tC/hm2,马尾松林下降了1.675tC/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会同 退耕还林 碳密度 碳贮量
下载PDF
间伐对杉木林林下地被物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2
10
作者 赵朝辉 方晰 +1 位作者 田大伦 项文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107,共6页
利用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间伐对湖南省会同杉木人工林林下地被物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按50%强度间伐5 a后,林下植物种类和生物量比对照区分别增加了6种和3 280.16 kg.hm-2,生物量的变化率达224.77%,林下死地被物增加了... 利用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间伐对湖南省会同杉木人工林林下地被物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按50%强度间伐5 a后,林下植物种类和生物量比对照区分别增加了6种和3 280.16 kg.hm-2,生物量的变化率达224.77%,林下死地被物增加了4 380 kg.hm-2,提高了92.80%;与对照区相比,林地各层土壤温度提高了3.16%以上,土壤层(40~100 cm)除容重下降了2.44%外,土壤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贮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分别提高了4.22%、6.77%、9.95%、4.20%、2.40%、6.38%、1.63%,土壤层(0~45 cm)有机质、N、Ca的含量分别下降了3.21%、7.73%、47.74%,而pH值和P、K、Mg含量分别提高了3.25%、46.23%、0.03%、0.72%。表明间伐不仅增加了林下植物种类和生物量,而且提高了林地土壤温度,加速了死地被物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杉木林 林下地被物 生物量 土壤理化性质 湖南会同
下载PDF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 被引量:72
11
作者 田大伦 方晰 项文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382-2386,共5页
利用定位观测数据 ,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密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的杉木枝、叶中碳素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冬季 >秋季 >夏季 >春季。叶的碳素密度平均为 0 .5 0 4 4 g C· g- 1 ,变异系数 2 .0 8... 利用定位观测数据 ,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密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的杉木枝、叶中碳素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冬季 >秋季 >夏季 >春季。叶的碳素密度平均为 0 .5 0 4 4 g C· g- 1 ,变异系数 2 .0 8% ,枝的碳素密度平均为0 .4 4 79g C· g- 1 ,变异系数为 2 .2 5 %。不同层次的叶碳素密度的变化范围在 0 .4 6 12 g C· g- 1 ~ 0 .5 5 2 4 g C· g- 1 之间 ,平均值的大小排列顺序为 :上层叶 >中层叶 >下层叶。不同层次枝条的碳素密度在 0 .3917g C·g- 1~ 0 .4 96 5 g C· g- 1之间 ,平均值的大小次序为 :中层枝 >上层枝 >下层枝。 10年生杉木各器官的碳素密度变化范围为 0 .4 5 2 9g C·g- 1~ 0 .4 972 g C·g- 1 ,11年生的为 0 .4 5 80 g C· g- 1 ~ 0 .5 0 2 2 g C· g- 1 ,14年生的为 0 .4 5 80 g C· g- 1 ~ 0 .5 0 93g C· g- 1 之间 ,变异系数范围为 1.6 8%~ 8.4 4 %。不同器官的碳素密度按高低排列基本上为树叶 >树皮 >树根 >树干 >树枝 >球果。随着杉木林年龄的增长 ,林下植被各组分、死地被物的碳素密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同一林分中各层次植物的碳素密度高低排列顺序为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年生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 碳素密度 季节变化 空间变化 湖南会同
下载PDF
湖南会同第1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配动态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志宏 田大伦 +2 位作者 康文星 项文化 闫文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3,共7页
采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了会同杉木人工林7~20年生不同林龄杉木林生物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杉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明显差异;杉木树干生物量比率随着林龄的增大呈上升趋势,但从20年... 采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了会同杉木人工林7~20年生不同林龄杉木林生物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杉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明显差异;杉木树干生物量比率随着林龄的增大呈上升趋势,但从20年生开始下降;树叶生物量在7~20a间呈下降趋势;树枝生物量在7~20a间呈缓慢下降趋势,各林龄段树枝生物量所占比例在7%左右(除7年生杉木外);树根生物量在7~18a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a时开始上升;树皮的生物量比例在速生期维持在8%左右,在干材阶段约为12%。(2)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与相对生物量均表现出随林龄而变化。树干生物量占林分林木生物量的范围大致在49.38%~69.20%之间,树皮生物量比例范围在6.97%~12.60%之间,树根生物量比例范围在5.96%~19.39%之间,树枝生物量比例范围在6.43%~11.33%之间,树叶生物量比例变化范围较大,在4.99%~18.42%之间。(3)林分生产力随林龄变化而变化,且在不同组分中的分配亦随林龄而变化。总体而言,林分生产力在6.47~15.85t.hm-2 a-1间变化,7年生时林分生产力最低,11年生时林分生产力最高,其他林龄时的林分生产力在7~11t.hm-2 a-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生物量 动态 林龄 会同
下载PDF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空间分配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37
13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7-53,共7页
对间伐5年后的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空间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间伐区还是对照区,单株杉木各器官的碳贮量以及乔木层各组分的碳贮量均与其生物量成正比,且均以树干的碳贮量最高,分别占单株杉木碳贮量... 对间伐5年后的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空间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间伐区还是对照区,单株杉木各器官的碳贮量以及乔木层各组分的碳贮量均与其生物量成正比,且均以树干的碳贮量最高,分别占单株杉木碳贮量和乔木层碳贮量的65.63%和64.99%以上,但间伐区单株杉木各器官碳贮量和乔木层各组分碳贮量的大小排序均与对照区有所不同。(2)间伐后,单株杉木的碳贮量增加了48.96 kg,增长了62.91%;但乔木层碳贮量下降了17.37%,减少了15.56 t.hm-2;林下植被碳贮量增加了1 399.42 kg.hm-2,增长了230.94%;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减少了20.824 t.hm-2,下降了11.73%;其中植被层碳贮量减少了14.162t.hm-2,下降了15.70%,土壤层减少了8.61 t.hm-2,下降了10.09%,死地被物层增加了1.948 t.hm-2,增长了93.34%,且杉木林生态系统中碳贮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明间伐可导致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不同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间伐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 碳贮量 湖南会同
下载PDF
连栽14年生杉木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超 田大伦 +4 位作者 康文星 项文化 闫文德 方晰 梁小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共6页
用空间一致和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法,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研究站,对实验基地连栽14年生杉木林的生物量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第1代同龄杉木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连栽14年生杉木林的林木单株生物... 用空间一致和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法,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研究站,对实验基地连栽14年生杉木林的生物量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第1代同龄杉木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连栽14年生杉木林的林木单株生物量、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分别为42.07kg、97.18t.hm-2和6.95t.hm-2a-1,各器官的分配规律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林下植被层生物量为1 318.14kg.hm-2,其中灌木层生物量为475.53kg.hm-2,草本层为842.61kg.hm-2,并在组成与分布上呈现出不均匀状态;林地上的死地被层生物量为6 192.73kg.hm-2,其中未分解层大部分向半分解层和已分解层转移。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为:杉木层97.18t.hm-2,占92.83%;灌木层0.48t.hm-2,占0.46%;草本层0.84t.hm-2,占0.80%,死地被物层6.19t.hm-2,占5.91%;2代连栽的14年生杉木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比较,第1代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分别为104.45t.hm-2、7.47t.hm-2a-1,比第2代高7.27t.hm-2、0.52t.hm-2a-1,表明第2代杉木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均下降6.96%。研究结果充分证明杉木连栽对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明显,可为杉木林长期生产力的研究及杉木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连栽 生态系统 生物量 生产力 湖南会同
下载PDF
杉木林采伐迹地连栽和撂荒对林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15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1 位作者 秦国宣 项文化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5-71,共7页
研究湖南会同连栽第2代杉木人工纯林和撂荒对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和30~60cm土层中,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普遍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且腐殖质碳、有效磷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研究湖南会同连栽第2代杉木人工纯林和撂荒对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和30~60cm土层中,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普遍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且腐殖质碳、有效磷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磷含量在0~30cm土层中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0~30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1),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5),30~60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地(P<0.05),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也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但差异不显著(P>0.05)。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之间均呈较好的正相关,而且与水解氮、速效磷、腐殖质碳的相关性高于其与有机质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在林地土壤质量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可作为林地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撂荒具有更好地恢复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能力,对维持杉木人工林地持续生产力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会同 杉木人工林 采伐迹地 连栽 撂荒 土壤养分 酶活性
下载PDF
连栽杉木林不同生育阶段林下植被生物量 被引量:10
16
作者 田大伦 杨超 +3 位作者 闫文德 项文化 方晰 梁小翠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5-149,共5页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生产者,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Chapin,1983;Chastain et al.,2006)。
关键词 连栽杉木林 林下植被 生物量 动态变化 湖南会同
下载PDF
杉木林不同生长阶段能量生产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贵 康文星 +2 位作者 何介南 王东 姚利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3,共10页
连续定位测定杉木林生物量和热值,研究不同年龄阶段杉木林的热值、林分能量现存量、能量生产力及能量现存量在林分各组分的分配。结果表明:同一个林龄,林分各组分热值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枯死物,杉木热值表现为叶〉皮〉枝〉干〉根... 连续定位测定杉木林生物量和热值,研究不同年龄阶段杉木林的热值、林分能量现存量、能量生产力及能量现存量在林分各组分的分配。结果表明:同一个林龄,林分各组分热值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枯死物,杉木热值表现为叶〉皮〉枝〉干〉根,杉木器官热值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林分能量现存量为8 340.1×108-33 318.3×10^8J·hm^-2,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分别占99.35%-99.62%,0.26%-0.53%和0.12%-0.19%;乔木层能量在器官分配上表现为树干〉树根〉树叶〉树皮〉树枝;树干能量分配比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大,枝、叶随林龄增长而减少,树根和树皮年变化较平稳;树枝、树叶、树干、树皮和树根能量积累年均变化都呈单峰形曲线,但波峰出现林龄各有不同;林分年均能量生产力为1 200.4×10^8-2 086.2×10^8J·hm^-2a^-1,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分别占93.84%-98.60%,0.53%-2.46%和0.87%-3.70%;林分能量生产特征可分为能量生产功能建立、生产速率快速增加、生产力最大、生产力相对平稳和生产力下降5个阶段。能量生产力的大小主要与杉木不同生长阶段生长发育节律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值 能量 能量生产力 杉木人工林 会同
下载PDF
会同退耕还林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国斌 田大伦 +1 位作者 方晰 项文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2,共5页
对会同县退耕还林工程5种造林模式(马尾松林、樟树林、杜英樟树林、杜英+乐山含笑林、乐山含笑+红花木莲林)下土壤密度、含水量、吸湿水、有机碳含量及碳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密度、含水量、吸湿水、有机碳... 对会同县退耕还林工程5种造林模式(马尾松林、樟树林、杜英樟树林、杜英+乐山含笑林、乐山含笑+红花木莲林)下土壤密度、含水量、吸湿水、有机碳含量及碳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密度、含水量、吸湿水、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碳储量表现为乐山含笑+红花木莲林(119.483 t/hm2)>杜英樟树林(104.792 t/hm2)>杜英+乐山含笑林(104.547 t/hm2)>樟树林(97.983 t/hm2)>马尾松林(74.497 t/hm2).混交林模式比单一树种模式更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改善土壤结构,乐山含笑+红花木莲林在增加碳储量、改善土壤结构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湖南会同 退耕还林工程 造林模式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湖南会同4种退耕还林模式幼林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尹刚强 田大伦 +2 位作者 方晰 项文化 邓湘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14,共6页
比较研究了湖南会同4种退耕还林模式植被恢复初期幼林的生物量积累、产量分配特征及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主要造林树种的单株生物量均以地上部分占绝对的优势,占全株生物量的66%以上,各器官生物量的大小排序基本上为:树干>树根... 比较研究了湖南会同4种退耕还林模式植被恢复初期幼林的生物量积累、产量分配特征及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主要造林树种的单株生物量均以地上部分占绝对的优势,占全株生物量的66%以上,各器官生物量的大小排序基本上为:树干>树根>树叶>树枝>树皮,造林树种的单株生物量存在一定的差异。(2)杜英×樟树混交林分生物量最高,为3.916 t.hm-2;樟树纯林的生物量最低,为1.213 t.hm-2。(3)4种退耕还林模式幼林各组分生物量相对分配百分率的大小均表现为:树干(带皮)占林木生物量的比例最大,为32.64%以上;树枝生物量所占的比例最小,仅在12.65%~17.98%之间。(4)杜英×樟树混交林的平均净生产力最高,为0.468 0 t.hm-2a-1,樟树林为其次,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最低,仅为0.075 4 t.hm-2a-1,最高与最低相差0.392 6 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湖南会同 退耕还林 幼林 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植物热值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介南 康文星 王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9-459,共11页
应用会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连续定位测定资料,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林龄阶段乔木、灌木、草本和枯死物热值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林龄阶段,杉木叶的热值>皮>枝>干>根,杉木各器官热值随林龄增加而增大;相同林龄的灌木... 应用会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连续定位测定资料,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林龄阶段乔木、灌木、草本和枯死物热值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林龄阶段,杉木叶的热值>皮>枝>干>根,杉木各器官热值随林龄增加而增大;相同林龄的灌木叶热值>枝>根,草本地上部分热值>根,灌木和草本的热值随林龄增大而减少;同一林龄的凋落叶的热值>凋落枝>碎屑>死根,枯死物热值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整个杉木林系统,乔木层热值>灌木>草本>枯死物;灰分含量与会同杉木器官热值的大小与变化关联性不密切,与灌木、草本呈显著负相关(P<0.05);会同杉木热值随林龄变化与器官随林龄增大木质化程度提高,以及不同年份的降水量、太阳辐射、温度有关;林分不同层次植物热值的变化与某个层次的植物接受的光能资源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热值 灰分 林龄 会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