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3至19世纪黄淮间运河自然史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谭徐明
陈方舟
+1 位作者
李云鹏
万金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13-121,共9页
1128年黄河改道,经由泗水入淮,改变了战国以来黄淮间运河与自然河流的关系。元开会通河以及徐州以下漕行河运,构成了运河与黄河利害并存的关系:黄河既为水源,又为水道,更以频繁决溢给运河以极大干扰。本文研究了黄淮间运河水道的重构过...
1128年黄河改道,经由泗水入淮,改变了战国以来黄淮间运河与自然河流的关系。元开会通河以及徐州以下漕行河运,构成了运河与黄河利害并存的关系:黄河既为水源,又为水道,更以频繁决溢给运河以极大干扰。本文研究了黄淮间运河水道的重构过程与区域水环境演变,得出如下结论:(1)徐州以上,由黄河北泛泛道形成的耐牢坡河,对会通河济宁以南水道和泗水流域水系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徐州以上黄河决溢直接关系会通河-黄河漕运水道的水源丰枯。明前期引沁入汴入河的努力,维系了近200年黄河水道通航。河行漕运最后以徐州洪、吕梁洪淤塞而终结;(3)会通河济宁以南,徐州以下黄河水道的淤积是区域水环境蜕变,泇河、中运河及微山诸湖形成的主要动因。而微山湖等具有水源调蓄功能运河水柜产生,使运河最终摆脱了对黄河水源和水道的依赖,换来了其后大运河200余年的畅通。本文认为,黄河南行的700年间,在黄河南北泛道泥沙累积淤淀与运河工程体系运用的共同作用下,淮北平原自然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改变,这是大运河不可忽略的自然史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史
黄河
运河
会通河
中运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凡人到神灵:白英形象的演变及诠释
被引量:
5
2
作者
郭福亮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6,19,共7页
明朝汶上老人白英,因辅助宋礼治理会通河,济运保漕,受到明清二代封赐,其祠庙先是"从祀"宋礼,后演变为"从祀"、"专祠"同享,再后"专祠",在清代更是被封为"永济神"和"白大王"...
明朝汶上老人白英,因辅助宋礼治理会通河,济运保漕,受到明清二代封赐,其祠庙先是"从祀"宋礼,后演变为"从祀"、"专祠"同享,再后"专祠",在清代更是被封为"永济神"和"白大王"。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白英的形象和身份越来越高大,故事也越来越多。白英的祭祀活动开始主要由官方主祭渐渐发展为官方、运河过往船只人员和周边群众共同的祭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英
会通河
层累说
里老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会通河引水工程演变中的水沙因素
3
作者
高元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7-19,共3页
自元代开通会通河,尤其是明代重新开通会通河以后,运河漕运逐渐成为国家经济政治的命脉所在。会通河的引水工程更是成为这一命脉的咽喉。会通河南北分流专藉汶水。在汶水上起主要引水作用的工程先后是堽城坝和戴村坝。堽城坝和戴村坝都...
自元代开通会通河,尤其是明代重新开通会通河以后,运河漕运逐渐成为国家经济政治的命脉所在。会通河的引水工程更是成为这一命脉的咽喉。会通河南北分流专藉汶水。在汶水上起主要引水作用的工程先后是堽城坝和戴村坝。堽城坝和戴村坝都经历了由沙土坝到石坝的演变,在这一演变中水沙的矛盾是其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通河
堽城坝
戴村坝
水沙矛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山东运河船闸启闭制度研究——以聊城为例
被引量:
1
4
作者
窦重沂
郑民德
《枣庄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27-32,共6页
聊城是清代山东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有着显著的河工、商业、漕运地位,该段运河上闸座密布,对于水源控制、漕船通行有着很大的意义。这些船闸有专人进行管理,有着严格的启闭制度,其中会牌与并塘作为重要的水源控制模式,能够保障漕船处于...
聊城是清代山东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有着显著的河工、商业、漕运地位,该段运河上闸座密布,对于水源控制、漕船通行有着很大的意义。这些船闸有专人进行管理,有着严格的启闭制度,其中会牌与并塘作为重要的水源控制模式,能够保障漕船处于一种水源相对充盈的河道之中,使国家粮运得以顺利进行,在国家河政、漕政体制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通河
船闸
聊城
会牌
并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会通河北段运西地区排涝暨水事纠纷问题探析——以会通河护堤保运为中心
被引量:
4
5
作者
高元杰
郑民德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100,共16页
会通河的开通不只给沿线城市带来了商业的繁荣,还给运西地区带来了严峻的排涝问题。清政府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但没能有效减轻运西水患。为了保护运道安全,清政府对运西河渠疏浚基本持反对态度,致使运西河渠普遍湮废。民间的占种河道和地...
会通河的开通不只给沿线城市带来了商业的繁荣,还给运西地区带来了严峻的排涝问题。清政府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但没能有效减轻运西水患。为了保护运道安全,清政府对运西河渠疏浚基本持反对态度,致使运西河渠普遍湮废。民间的占种河道和地方官员的按地升科,加重了运西普遍存在的排水纠纷。围绕着排水纠纷,国家、地方、士民利益相冲突,但国家保运行为始终占据绝对优势,以致终清之世无法解决。运西严重的水患体现了运河影响下水环境的恶化,深刻影响到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是运河淤废以后沿线经济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西
排涝
水事纠纷
会通河
护堤保运
挑河
原文传递
明清京杭运河北段的减水工程及其环境影响
6
作者
李德楠
《运河学研究》
2022年第1期98-111,共14页
减水保运是明清京杭运河北段治理的首要问题,该河段以漳卫河、潮白河等为水源,伏秋雨水盛涨,往往湍急难控。为宣泄运河西岸坡水以及运道涨水,多在运河东岸修建减水闸坝、开挖减水河,故有恩县四女寺、德州哨马营、沧州捷地、青县兴济、...
减水保运是明清京杭运河北段治理的首要问题,该河段以漳卫河、潮白河等为水源,伏秋雨水盛涨,往往湍急难控。为宣泄运河西岸坡水以及运道涨水,多在运河东岸修建减水闸坝、开挖减水河,故有恩县四女寺、德州哨马营、沧州捷地、青县兴济、青县马厂等减水工程的建设。研究发现:京杭运河北段减水工程的建设主要集中于明前期和清中前期,其维修以清代中前期最为频繁,但空间分布不均衡,临清以南减水闸众多,而减水河极少。上述减水工程的建设,往往给区域环境带来影响,表现为水环境、土壤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的变迁。减水工程作为大运河治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地段的自然地理特征,凸显了国家公共工程建设与区域环境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
北运河
南运河
会通河
减水工程
原文传递
黄运关系与明清时期的改漕治河思潮
被引量:
2
7
作者
高元杰
《运河学研究》
2021年第1期75-91,共17页
明清时期,为保障会通河安全,朝廷极力维持黄河南流,在苏北地区造就了一个以清口为中心,包括黄河、淮河、运河、洪泽湖乃至黄河(淮河)入海口在内的极为复杂的水文体系。对这个水文体系的维持和治理,超出了明清河道官吏的能力范围。以&qu...
明清时期,为保障会通河安全,朝廷极力维持黄河南流,在苏北地区造就了一个以清口为中心,包括黄河、淮河、运河、洪泽湖乃至黄河(淮河)入海口在内的极为复杂的水文体系。对这个水文体系的维持和治理,超出了明清河道官吏的能力范围。以"保运"为前提的治河,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牺牲了黄淮地区的利益,导致黄淮平原环境生态的不断恶化。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这一"河漕困局"的危险,纷纷提出改良主张。但统治者出于政权稳定的考虑,只愿恪守祖制,惮于冒险更创,这些主张都难以实施。最后人力难为,黄河自行决口改道北徙。不过明清长期存在的改漕治河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为晚清黄河北徙的确定、漕粮海运的进行做好了思想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黄河
运河
会通河
漕运
原文传递
京杭大运河会通河台前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被引量:
1
8
作者
孙凯
《运河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49-168,共20页
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境内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中会通河的一部分,目前均被淤埋在地下。为配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部门于2018年4月至6月,对该段运河及相关遗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古调查、测绘与勘探...
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境内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中会通河的一部分,目前均被淤埋在地下。为配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部门于2018年4月至6月,对该段运河及相关遗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古调查、测绘与勘探。基本明确了该段运河的河道走向,初步了解了不同地段的河床、河堤的基本结构和埋藏信息。此外,还确定了一些关键遗存的位置,为以后继续开展考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会通河
台前段
考古调查与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13至19世纪黄淮间运河自然史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谭徐明
陈方舟
李云鹏
万金红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
出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13-121,共9页
基金
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210900)
文摘
1128年黄河改道,经由泗水入淮,改变了战国以来黄淮间运河与自然河流的关系。元开会通河以及徐州以下漕行河运,构成了运河与黄河利害并存的关系:黄河既为水源,又为水道,更以频繁决溢给运河以极大干扰。本文研究了黄淮间运河水道的重构过程与区域水环境演变,得出如下结论:(1)徐州以上,由黄河北泛泛道形成的耐牢坡河,对会通河济宁以南水道和泗水流域水系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徐州以上黄河决溢直接关系会通河-黄河漕运水道的水源丰枯。明前期引沁入汴入河的努力,维系了近200年黄河水道通航。河行漕运最后以徐州洪、吕梁洪淤塞而终结;(3)会通河济宁以南,徐州以下黄河水道的淤积是区域水环境蜕变,泇河、中运河及微山诸湖形成的主要动因。而微山湖等具有水源调蓄功能运河水柜产生,使运河最终摆脱了对黄河水源和水道的依赖,换来了其后大运河200余年的畅通。本文认为,黄河南行的700年间,在黄河南北泛道泥沙累积淤淀与运河工程体系运用的共同作用下,淮北平原自然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改变,这是大运河不可忽略的自然史特性。
关键词
自然史
黄河
运河
会通河
中运河
Keywords
natural history
Yellow River
Sishui River
Grand
canal
huitong canal
Middle
canal
分类号
TV882.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凡人到神灵:白英形象的演变及诠释
被引量:
5
2
作者
郭福亮
机构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出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6,19,共7页
基金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J14WC05):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临清回族的困境与突围
文摘
明朝汶上老人白英,因辅助宋礼治理会通河,济运保漕,受到明清二代封赐,其祠庙先是"从祀"宋礼,后演变为"从祀"、"专祠"同享,再后"专祠",在清代更是被封为"永济神"和"白大王"。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白英的形象和身份越来越高大,故事也越来越多。白英的祭祀活动开始主要由官方主祭渐渐发展为官方、运河过往船只人员和周边群众共同的祭祀。
关键词
白英
会通河
层累说
里老制
Keywords
Bai-Ying
the
huitong canal
the accumulation theory of ancient history
the system of the aged community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会通河引水工程演变中的水沙因素
3
作者
高元杰
机构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7-19,共3页
文摘
自元代开通会通河,尤其是明代重新开通会通河以后,运河漕运逐渐成为国家经济政治的命脉所在。会通河的引水工程更是成为这一命脉的咽喉。会通河南北分流专藉汶水。在汶水上起主要引水作用的工程先后是堽城坝和戴村坝。堽城坝和戴村坝都经历了由沙土坝到石坝的演变,在这一演变中水沙的矛盾是其关键因素。
关键词
会通河
堽城坝
戴村坝
水沙矛盾
Keywords
huitong canal
Gangcheng Dam
Daicun Dam
water and sediment contradiction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山东运河船闸启闭制度研究——以聊城为例
被引量:
1
4
作者
窦重沂
郑民德
机构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出处
《枣庄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27-32,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山东运河河政
河工与区域社会研究"(项目编号:16CZS017)阶段性成果
文摘
聊城是清代山东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有着显著的河工、商业、漕运地位,该段运河上闸座密布,对于水源控制、漕船通行有着很大的意义。这些船闸有专人进行管理,有着严格的启闭制度,其中会牌与并塘作为重要的水源控制模式,能够保障漕船处于一种水源相对充盈的河道之中,使国家粮运得以顺利进行,在国家河政、漕政体制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会通河
船闸
聊城
会牌
并塘
Keywords
huitong canal
Gates
Liaocheng
Huipai
Bingtang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会通河北段运西地区排涝暨水事纠纷问题探析——以会通河护堤保运为中心
被引量:
4
5
作者
高元杰
郑民德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100,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京杭运河与明清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12BZS08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明清运河漕运仓储与区域社会研究"(15YJC770051)
文摘
会通河的开通不只给沿线城市带来了商业的繁荣,还给运西地区带来了严峻的排涝问题。清政府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但没能有效减轻运西水患。为了保护运道安全,清政府对运西河渠疏浚基本持反对态度,致使运西河渠普遍湮废。民间的占种河道和地方官员的按地升科,加重了运西普遍存在的排水纠纷。围绕着排水纠纷,国家、地方、士民利益相冲突,但国家保运行为始终占据绝对优势,以致终清之世无法解决。运西严重的水患体现了运河影响下水环境的恶化,深刻影响到了民众的生产生活,是运河淤废以后沿线经济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运西
排涝
水事纠纷
会通河
护堤保运
挑河
Keywords
Yunxi region
drainage
water disputes
huitong
River
reinforcing dam and protection of
canal
pick the river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明清京杭运河北段的减水工程及其环境影响
6
作者
李德楠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出处
《运河学研究》
2022年第1期98-111,共14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摘
减水保运是明清京杭运河北段治理的首要问题,该河段以漳卫河、潮白河等为水源,伏秋雨水盛涨,往往湍急难控。为宣泄运河西岸坡水以及运道涨水,多在运河东岸修建减水闸坝、开挖减水河,故有恩县四女寺、德州哨马营、沧州捷地、青县兴济、青县马厂等减水工程的建设。研究发现:京杭运河北段减水工程的建设主要集中于明前期和清中前期,其维修以清代中前期最为频繁,但空间分布不均衡,临清以南减水闸众多,而减水河极少。上述减水工程的建设,往往给区域环境带来影响,表现为水环境、土壤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的变迁。减水工程作为大运河治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地段的自然地理特征,凸显了国家公共工程建设与区域环境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
京杭运河
北运河
南运河
会通河
减水工程
Keywords
The Grand
canal
North
canal
South
canal
huitong canal
Drainage Works
分类号
TV6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X3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黄运关系与明清时期的改漕治河思潮
被引量:
2
7
作者
高元杰
机构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出处
《运河学研究》
2021年第1期75-91,共1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明清黄运地区河漕赋役与社会变迁研究”(20YJC770006)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传承中华优秀运河文化体系构建研究”(19CDSJ0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明清时期,为保障会通河安全,朝廷极力维持黄河南流,在苏北地区造就了一个以清口为中心,包括黄河、淮河、运河、洪泽湖乃至黄河(淮河)入海口在内的极为复杂的水文体系。对这个水文体系的维持和治理,超出了明清河道官吏的能力范围。以"保运"为前提的治河,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牺牲了黄淮地区的利益,导致黄淮平原环境生态的不断恶化。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这一"河漕困局"的危险,纷纷提出改良主张。但统治者出于政权稳定的考虑,只愿恪守祖制,惮于冒险更创,这些主张都难以实施。最后人力难为,黄河自行决口改道北徙。不过明清长期存在的改漕治河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为晚清黄河北徙的确定、漕粮海运的进行做好了思想准备。
关键词
明清
黄河
运河
会通河
漕运
Keywords
Ming and Qing Dynasty
Yellow River
Grand
canal
huitong
River
Water Transport of Grain to the Capital
分类号
F55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京杭大运河会通河台前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被引量:
1
8
作者
孙凯
机构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处
《运河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49-168,共20页
文摘
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境内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中会通河的一部分,目前均被淤埋在地下。为配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部门于2018年4月至6月,对该段运河及相关遗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古调查、测绘与勘探。基本明确了该段运河的河道走向,初步了解了不同地段的河床、河堤的基本结构和埋藏信息。此外,还确定了一些关键遗存的位置,为以后继续开展考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会通河
台前段
考古调查与勘探
Keywords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huitong
River
Taiqian Section
Archaeological Survey and Archaeological Exploration
分类号
K878.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3至19世纪黄淮间运河自然史研究
谭徐明
陈方舟
李云鹏
万金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凡人到神灵:白英形象的演变及诠释
郭福亮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会通河引水工程演变中的水沙因素
高元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清代山东运河船闸启闭制度研究——以聊城为例
窦重沂
郑民德
《枣庄学院学报》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清代会通河北段运西地区排涝暨水事纠纷问题探析——以会通河护堤保运为中心
高元杰
郑民德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原文传递
6
明清京杭运河北段的减水工程及其环境影响
李德楠
《运河学研究》
2022
0
原文传递
7
黄运关系与明清时期的改漕治河思潮
高元杰
《运河学研究》
2021
2
原文传递
8
京杭大运河会通河台前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孙凯
《运河学研究》
202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