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Wisdoms of Human Life Embodied in Robert Frost's Poems-A Brief Analysis of Motifs of Robert Frost's Poems
1
作者 刘柳 刘曦阳 向天曼 《海外英语》 2011年第8X期335-336,338,共3页
Robert Frost is one of the famous poets of the 20th 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ho won the Pulitzer Prize for four times. The reason for his popularity is partially because he employs traditional verse form and iambi... Robert Frost is one of the famous poets of the 20th 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ho won the Pulitzer Prize for four times. The reason for his popularity is partially because he employs traditional verse form and iambic pentameter pattern in poem writing, but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reputation of his poems lies in the thematic concern of something universal, such as death and life, love and hate, war and peace, the good and the evil, the wisdom of human life and etc. . A brief analysis will be given in the following text about the wisdoms of human life embodied in Robert Frost's poems from three aspects: 1. Relax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man. 2. The decisions in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ert Frost MOTIFS wisdom of human LIFE relationship responsibility decisions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合理性和道义价值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袁祖社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3,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的客观的、自然的、辩证历史过程,又是基于实践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中国式现代性逻辑的自我生成、确立与证成的过程。作为对中国式现代化合法性、正当性理据的探寻、辩护与有效诠释,中...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的客观的、自然的、辩证历史过程,又是基于实践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中国式现代性逻辑的自我生成、确立与证成的过程。作为对中国式现代化合法性、正当性理据的探寻、辩护与有效诠释,中国的现代性或现代性的中国逻辑,从立场、宗旨、逻辑和根本价值目标等方面根本有别于西方现代化。其话语表达一旦生成,就会自然地嵌入某种自主性的历史进步历程,起到其内在的规约性、引领性。中国的现代性或现代性的中国逻辑之理论纲领的确立,是典范性模式、道路意义上社会现代化成功实践的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其核心要素和基本构成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现代化何以可能的价值理念纠偏与价值基础重置;二是通向人类现代化正道和文明新道的合理性价值实践和价值目标的变革;三是“现代化多元主体并生共在”视域内人类新型现代化模式及其多元差异主体并生共在场域价值塑造。这三个方面核心要素的有机整合与良性互动,勾勒出了“中国式现代性”或“现代性中国逻辑”的基本结构和内在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生存论智慧 中国现代性 实践合理性
下载PDF
数智赋能智慧教育的变与不变之道 被引量:12
3
作者 祝智庭 张博 戴岭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年第3期3-14,共12页
数智技术的出现,为教育带来新的可能性,将持续推动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在数智技术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智慧教育代表着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智慧教育借助数智技术的力量,跨越传统课堂教学的界限,引领着教育领域向全新的学习模... 数智技术的出现,为教育带来新的可能性,将持续推动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在数智技术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智慧教育代表着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智慧教育借助数智技术的力量,跨越传统课堂教学的界限,引领着教育领域向全新的学习模式和教育观念转变。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厘清技术影响下教育的发展规律,探讨数智赋能智慧教育的变与不变之道,有助于数智技术高效地推动教育的向好发展。首先,解构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的变与不变,厘清这个问题,有助于教育从业者更好地坚守初心、把握机遇、顺应变革。然后,在深入论述智慧教育带来教育之变的基础上,探讨智慧教育的未来范式,即人机协同学习、高意识学习、智慧学习生态化和新质人才培养范式。最后,提出应对数智时代教育变革的策略:教育契约从集权管理向民主治理转变;教育文化从自囿因袭向开放创新转变;思维品质从固化心态向成长心态转变;教学模式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教育目标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供需关系从供给主导向需求主导转变;教育规制从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教育架构从谱系结构向泛在生态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智慧教育 人机协同 新质人才 教育数字化转型 近未来教育
下载PDF
人机共智驱动下的教师教学智慧:价值意蕴、作用机理与生成路径
4
作者 涂涛 张煜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212,共9页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与人机协同不断演进的时代中,如何正确审视人类教师与智能机器之间的关系,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围绕此问题提出人机共智理念,重新梳理教学智慧概念,并提出转识成智与转技成智两条衍...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与人机协同不断演进的时代中,如何正确审视人类教师与智能机器之间的关系,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围绕此问题提出人机共智理念,重新梳理教学智慧概念,并提出转识成智与转技成智两条衍生脉络。以“符号、意义、价值”的逻辑关系构建人机共智驱动下教学智慧的加工过程,并从智慧主体、教育资源、教育场景与教育评价四个维度剖析作用机理,从教学形态、教师培训、伦理风险三个角度提出生成路径,倡导关注人机关系中的真善美。人机共智驱动下教师教学智慧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学中深入落地,同时减少强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伦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智慧 人机共智 人工智能技术 教育数字化
下载PDF
冲突·流变·承续:南宋城市人居防御环境的空间体系与营建智慧
5
作者 胡根根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5,共12页
两宋时期城防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臻于极盛,南宋人居环境的防御空间与营建智慧集中体现在历史人物、城守兵书、建设实践三个方面,其中人居防御环境营建为各有识之士相互博弈而形成,城市营建思想在冲突与交融中造就了以守为主的格局,致使文... 两宋时期城防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臻于极盛,南宋人居环境的防御空间与营建智慧集中体现在历史人物、城守兵书、建设实践三个方面,其中人居防御环境营建为各有识之士相互博弈而形成,城市营建思想在冲突与交融中造就了以守为主的格局,致使文人论兵盛行,促进了城守兵书的流变与发展,指导了南宋城市人居防御空间的规划与设计。通过提炼城守兵书与建设实践的人居防御智慧,分析边防城市背后的选址布局、联防机制和防御空间特征,进一步论证人居防御智慧历史承续与更新的问题,厘清南宋城池防御空间结构与营建智慧,以期对明清城墙军事城防遗产的认识、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城市 人居环境 营建智慧 防御体系
下载PDF
《世说新语》中的生态审美智慧探析
6
作者 李慧杰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4-68,80,共6页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一部小说集,主要是对汉末魏晋时期名士言行及轶闻轶事的记录。从生态美学视域对这部著作进行观照,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这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种...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一部小说集,主要是对汉末魏晋时期名士言行及轶闻轶事的记录。从生态美学视域对这部著作进行观照,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这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种关系中。首先,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看,这部著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其次,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这部著作呈现出真挚质朴、和谐赤诚的人际关系;最后,从人与自我的关系来看,这部著作展现出不随流俗、独立超脱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生态审美智慧 人与自然 人际关系 精神
下载PDF
哲学观探究:以西方传统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为例
7
作者 周丽亮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7-29,37,共4页
“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是哲学研究中首要而基本的问题。西方传统哲学作为西方思想根源塑造了西方社会基本精神传统;同时,马克思哲学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对整个现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尽管以往更加强调马克思哲学对西方传... “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是哲学研究中首要而基本的问题。西方传统哲学作为西方思想根源塑造了西方社会基本精神传统;同时,马克思哲学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对整个现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尽管以往更加强调马克思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颠覆和超越,但总体而言,从西方传统哲学到马克思哲学正体现了人的本质的发展。这表明哲学中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始终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哲学归根究底根源于人的自我超越的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观 爱智慧 马克思哲学 人的本质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中国哲学智慧
8
作者 胡晓艺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89-200,275,共13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丰富的中国哲学智慧,包括中国哲学“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本体论承诺,中国哲学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中华文化“材”“财”“才”相通的深刻认识等。学懂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中国哲学智慧,不仅对理解习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丰富的中国哲学智慧,包括中国哲学“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本体论承诺,中国哲学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中华文化“材”“财”“才”相通的深刻认识等。学懂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中国哲学智慧,不仅对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知识结构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和资源也是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的重要角度,更是增进“文化认同”和培育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方面,可以加深对“日用而不知”的民族思维的情感认同和学理领会,进而从生态智慧对中华文化的“根本”影响中汲取为政之道,践行以民为“本”,厚“植”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哲学 天人合一 生命共同体 为政智慧
下载PDF
地方性生态知识视野下的岭南庭园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高伟 麦湘颖 +2 位作者 陈璞 马佩馨 林广思 《园林》 2024年第5期23-29,共7页
岭南庭园中丰富的、有待挖掘整理的地方性生态知识是地域性的重要体现。目前,人文视角下岭南庭园研究已构成完整研究体系并呈现往细分领域成熟发展趋势,生态视角下以岭南庭园气候适应性研究为主,尚未完成全生态因子测量与整体景观要素... 岭南庭园中丰富的、有待挖掘整理的地方性生态知识是地域性的重要体现。目前,人文视角下岭南庭园研究已构成完整研究体系并呈现往细分领域成熟发展趋势,生态视角下以岭南庭园气候适应性研究为主,尚未完成全生态因子测量与整体景观要素生态过程分析。尽管岭南庭园研究重点关注于地方性自然环境及地方性物质空间载体,但是基于整体性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仍需完善。从地方性生态知识视野对岭南庭园再认知,提出了适应于岭南庭园营造的地方性生态知识框架体系,由场地生态关系、地方生态技能、传统生态智慧三部分组成,可为岭南庭园营造提供具有整体性、生态性、创新性和国际化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生态知识 岭南庭园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场地生态关系 地方生态技能 传统生态智慧
下载PDF
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生态法律制度及其启示
10
作者 蒋云飞 任文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法律制度。传统儒、道、墨等诸子百家以及古代文人的思想主张中均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内核,体现为天人合一、物吾共生的整体观,天地有节、取用有度的节用观,兼爱万物、生生不息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法律制度。传统儒、道、墨等诸子百家以及古代文人的思想主张中均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内核,体现为天人合一、物吾共生的整体观,天地有节、取用有度的节用观,兼爱万物、生生不息的博爱观。在生态法律制度建设层面,西周以降的历朝历代大多注重通过专设环境保护机构、拓宽环境保护要素、实施严刑峻法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当下,中国古代生态治理文化精髓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即坚持整体性治理思维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落实节用爱物观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贯彻最严法治观以筑牢生态治理的法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法律制度 生态治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AGI临近了吗:ChatGPT热潮之下再看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发展 被引量:32
11
作者 顾小清 胡艺龄 郝祥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7-130,共14页
技术与教育的竞逐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行与发展。“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项目团队持续关注热潮下的技术走向,以及新的技术发展对未来教育的影响。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追踪、对“技术—社会—教育”的生态互动分析、对教... 技术与教育的竞逐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行与发展。“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项目团队持续关注热潮下的技术走向,以及新的技术发展对未来教育的影响。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追踪、对“技术—社会—教育”的生态互动分析、对教育系统内部结构要素的深度剖析,项目组已经在人工智能影响下的人才战略、知识观、教学变革、教师角色重塑等问题上形成了系统性成果。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人工智能热潮,教育将面临何种挑战?AGI的临界点真的被突破了吗?技术—社会—教育的生态互动存在何种新趋势?本研究从智能的本质出发尝试回答ChatGPT是否昭示AGI的突破,以及从社会生态系统的互动视角看技术与教育的角逐对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等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可预见的是,教育必须有所作为以应对技术对人类智慧的领地冲击,我们应基于人类智慧门槛,提升人类改造新世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树立生态视角下的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人工智能(AGI) ChatGPT 未来教育 教育生态 技术—社会—教育 人类智慧
下载PDF
基于人机融合的智慧图书馆运行模式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曦 武洪兴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23年第6期60-66,81,共8页
人机融合智能技术的应用加快了社会各行业的智慧化进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进步也急需人机融合智能技术支持。论文综述人机智能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成果及彼此的联系,分析当前智慧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不足,探究人机融合智慧图书馆的理解... 人机融合智能技术的应用加快了社会各行业的智慧化进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进步也急需人机融合智能技术支持。论文综述人机智能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成果及彼此的联系,分析当前智慧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存在不足,探究人机融合智慧图书馆的理解与定位,从系统构建、框架设计、协同服务、优化结构四方面提出人机融合智慧图书馆运行策略,并对未来智慧图书馆人机融合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后续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融合 智慧图书馆 人工智能 人类智能 运行策略
下载PDF
图书馆虚拟数字人:内涵特征、信息模型与应用场景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冬梅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23年第7期51-57,73,共8页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必然要求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深度融合,而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技术的重要应用如何创新图书馆服务已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概述数字人概念、特征、技术、现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图书馆虚拟数字人的概念,并阐述...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必然要求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业务的深度融合,而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技术的重要应用如何创新图书馆服务已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概述数字人概念、特征、技术、现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图书馆虚拟数字人的概念,并阐述图书馆虚拟数字人的内涵特征、信息模型、应用场景和发展建议。图书馆虚拟数字人以“数字替身”的身份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和资源利用等提供更智能化和人性化的途径,在替代馆员、知识组织、服务提供、智能咨询、阅读推广、情境陪伴、素养提升、品牌塑造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用户带来全新体验,并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智慧化程度和服务质量,是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虚拟数字人 数字化转型 智慧服务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之“四重维度”论 被引量:13
14
作者 范进学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6,共13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现代性标志,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作为一种学术“范式”,构成了当代中国整个法治建设的核心范畴概念,将引领我国法学领域研究的学术潮流。基于历史、理论、制度与实践四重维度,初步探析中国式法...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现代性标志,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作为一种学术“范式”,构成了当代中国整个法治建设的核心范畴概念,将引领我国法学领域研究的学术潮流。基于历史、理论、制度与实践四重维度,初步探析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客观规律,论述了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中国人民实现的法治现代化,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法律文化沃土、借鉴人类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体现并反映全国各民族人民意愿、符合中国实际和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法治现代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既具有世界各国法治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具有基于我国基本国情的特色与风格。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法治文明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风格 依法治国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世界法治文明 中国智慧
下载PDF
实践自然观下侗寨理水智慧及其生态治理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梅 乔杰 +1 位作者 于洋 段德罡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5,共11页
水环境治理问题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突出短板。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理水生态实践经验,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水生态危机。研究基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黔东南都柳江流域30多个侗寨的跟... 水环境治理问题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突出短板。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理水生态实践经验,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水生态危机。研究基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黔东南都柳江流域30多个侗寨的跟踪调查,首先,从生产主义时期生态循环传统断裂、功能主义下流域自调节能力下降、经济理性下水“生态-社会”系统失衡的新“生产-交往-个体”实践中剖析了侗寨面临的理水生态危机;其次,通过“实践-历史-资本”理论关系解析了侗寨水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标准化现代工程实践对地方性知识的忽视、生态文化价值认知不足下的功能空间异化、农业生命逻辑缺失下的现代生态制度失范;最后,从融入地方性知识的现代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顺应流域多尺度生态规律的功能空间活化、加强村民主体意识的水“生态-社会”系统共治3个方向提出新时期侗寨水环境治理的建议,以期更好地适应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实践自然观 理水智慧 生态治理 黔东南侗寨
下载PDF
基于人本主义取向的智能广告逻辑进路与省思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波伟 张淑燕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98,共7页
以数字用户为核心主体的智能广告,突破了既有工具主义广告范式的藩篱,是重构品牌与用户关系的人本主义取向的广告范式。在此范式下,用户本位广告秩序再造的逻辑要义体现于数字用户智能洞察、智能内容生产与分发、智能互动与反馈的智能... 以数字用户为核心主体的智能广告,突破了既有工具主义广告范式的藩篱,是重构品牌与用户关系的人本主义取向的广告范式。在此范式下,用户本位广告秩序再造的逻辑要义体现于数字用户智能洞察、智能内容生产与分发、智能互动与反馈的智能广告运作流程中,具体衍生出智能广告的用户趣缘模式、智能广告链群共赢、多维跨维化极致沉浸、智能生活体验圈打造,以及用户与品牌集体性智能的实现等核心要义。此种秩序再造的逻辑旨归,可归结为以“智”向心的用户参与型胜利。而在多程传播的颠覆式创新实践中,超越隐私窥视的惯常视角拓展智能广告的省思之维,提出用户沉思之思的消逝、奇观寻常化引发的收割新型“视奴”,以及智能广告的真正个人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本位 智能广告 人本主义 以“智”向心
下载PDF
教师教育情怀:人性逻辑、德性素养与智慧生成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炎昕 雷江华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从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的维度厘清教师教育情怀的人性逻辑,阐明教育情怀的德性素养,探寻教育情怀的智慧生成对教育情怀的理解和培育意义重大。教育情怀的人性逻辑主要体现为本体层面的“善己爱人”、价值层面的“舍己为人”、实践层... 从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的维度厘清教师教育情怀的人性逻辑,阐明教育情怀的德性素养,探寻教育情怀的智慧生成对教育情怀的理解和培育意义重大。教育情怀的人性逻辑主要体现为本体层面的“善己爱人”、价值层面的“舍己为人”、实践层面的“克己复礼”。教育情怀作为教师德性的一部分,蕴含着教师对自身、对教育事业及对学生的一种情感态度,包括本体层面的具身关怀、价值层面的职业情怀和实践层面的人文情怀。教育情怀的智慧生成不仅需要教师主体的德性自觉,价值层面的成人成己,还需要实践层面的个性修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情怀 人性逻辑 德性素养 智慧生成
下载PDF
黑水河上游山地村寨聚落空间特征及营建智慧解析
18
作者 李西 蒋思玮 +2 位作者 曹赛新 黄诗艺 熊薇 《中国名城》 2023年第12期87-92,共6页
选取黑水河上游山地村寨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无人机航拍、ArcGIS分析等方法,基于村寨聚落整体的区域宏观、聚落中观、民居微观多层级尺度剖析山地村寨与地域环境特征深度耦合的聚居空间系统,分析归纳村寨聚落的适应性空间特征,并... 选取黑水河上游山地村寨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无人机航拍、ArcGIS分析等方法,基于村寨聚落整体的区域宏观、聚落中观、民居微观多层级尺度剖析山地村寨与地域环境特征深度耦合的聚居空间系统,分析归纳村寨聚落的适应性空间特征,并根据山地人居环境从“生存压力”到“生存理性”再到“生存理想”的生存逻辑,总结村寨聚落被动适应、主动作为,进而实现景文共生的营建智慧。通过以上研究分析,以期为相关山地村寨聚落保护规划和发展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人居环境 藏族村寨 聚落空间 营建智慧 黑水河上游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传统文化生态智慧及当代法治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媛媛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16,28,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与本质要求之一。该理念的提出和发展既是基于我国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发展的生态实践,亦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深厚的理论土壤与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与本质要求之一。该理念的提出和发展既是基于我国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发展的生态实践,亦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深厚的理论土壤与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儒家的民胞物与、重时尚中、仁民爱物,道家的以万物为刍狗、道法自然、寡欲节用等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尊重生命价值、尊重自然规律以及中国自古向往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进程中应充分吸收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智慧之精华,加快推进环境法典编纂、夯实环境法治建设基础,强化绿色司法实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坚持绿色低碳、积极参与国际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为国际环境法治发展贡献中国式多元纠纷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传统文化生态智慧 生态文明法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内在超越
20
作者 张晶晶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1-89,共9页
现代化虽然最早发轫于西方,但并不意味着现代化的实践必然要采取资本主义方式来完成。由启蒙理性精神及其价值观念所主导的西方现代化,带来了生产力跃迁和社会全方位的变革,但本质上以资本为轴心,并不能自主地生成克服其现代化弊端的内... 现代化虽然最早发轫于西方,但并不意味着现代化的实践必然要采取资本主义方式来完成。由启蒙理性精神及其价值观念所主导的西方现代化,带来了生产力跃迁和社会全方位的变革,但本质上以资本为轴心,并不能自主地生成克服其现代化弊端的内在机制。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具体国情和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产物,以生产资料集体占有的方式扬弃西方私人占有的内在弊病,以中华文明的现代重塑及其精神滋养超越工业文明的内在限度,并以人民至上的理念突破西方“发展主义”的意识形态幻象,成为人类现代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克服西方现代化的制度困境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制度困境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智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