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旌表制度的实践逻辑——以法社会学为视角
1
作者 武剑飞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21年第2期122-146,共25页
在社会规制的绝大多数语境下,法律和社会规范都是并存的。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认识到法律和社会规范共同作用的重要性。中国明清时期存在的旌表制度,实际上体现了统治者巧妙地选取法律激励和社会规范制裁的组合来实... 在社会规制的绝大多数语境下,法律和社会规范都是并存的。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认识到法律和社会规范共同作用的重要性。中国明清时期存在的旌表制度,实际上体现了统治者巧妙地选取法律激励和社会规范制裁的组合来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意图。在对有关旌表制度的清代律例规定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借助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来理解旌表制度的发生机制和运作原理,有助于揭示“法与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旌表制度不仅可以改变特定行为的社会涵义,打破社会规范“无效率”的困境,而且实际上是对当时失灵的民间“声誉机制”的一种补强,使本来受限的皇权能够下达乡村,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此外,对于生存在贞节文化盛行语境中的女性,获得旌表成为其修复个人和家庭声誉的途径之一。这反而导致更多妇女倾向自杀以争取旌表奖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旌表制度 声誉机制 法律 社会规范 殉夫
原文传递
皇帝偏好如何影响司法判决——以清代“节烈旌表”类案件为例
2
作者 武剑飞 《民间法》 2022年第1期217-232,共16页
皇帝作为清代司法实践过程中的最高决策者,其偏好对于司法裁判结果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在“音效隔离”的状态下,由于不同主体对皇帝行为的观察存在差别,他们对皇帝偏好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别。在清代“节烈旌表”类案件中,皇帝的表达偏好... 皇帝作为清代司法实践过程中的最高决策者,其偏好对于司法裁判结果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在“音效隔离”的状态下,由于不同主体对皇帝行为的观察存在差别,他们对皇帝偏好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别。在清代“节烈旌表”类案件中,皇帝的表达偏好更多是“禁止殉夫”和“打击奸情类犯罪”。在官员眼中,皇帝的外显偏好可能是“严控请旌”和“严惩罪犯”;而在百姓心中,皇帝的外显偏好则可能是鼓励妇女“守节”和“抗节”从而获取旌表。这种认知差别可能正是皇帝所希望的,并且直接实现了皇帝的真实偏好,即旌表制度稳定运行和皇权统治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帝偏好 殉夫 殉节 音效隔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