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β-glycyrrhetinic Acid-induced Apoptosis and Relation with Intracellular Ca^2+ Release in Human Breast Carcinoma Cells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惠玲 黄炜 +4 位作者 张志凌 吴其年 黄敏珊 张东方 杨凤仪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4年第3期137-140,192,共5页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18β-glycyrrhetinic acid (GA) on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apoptotic indu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induced apoptosis and intracellular Ca^2+ concentration in human breast carcinoma...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18β-glycyrrhetinic acid (GA) on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apoptotic indu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induced apoptosis and intracellular Ca^2+ concentration in human breast carcinoma (MCF-7) cells. Methods: After MCF-7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GA at the concentrations from 50 μmol/L to 250 μmol/L for 24 h, cell viability of proliferation was as sessed by MTTassay. After the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100 μmol/L, 150 μmol/L, and 200 μmol/L GA for 24 h, the rates of cell apoptosis were examined b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e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end-labeling method and flow cytometry with Annexin V/propidium iodide fluorescent stain. After the cells treated with 150 μmol/L GA for 24 h, intracellular Ca^2+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by Fure-2 fluorescein load method. Results: After the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GA at the concentrations from 100 μmol/L to 250 μmol/L, the rates of proliferative inhibition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P<0.01) in a dosedependent fashion. IC50 of the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was 234.33 μmol/L. Treated with 100 μmol/L, 150 μmol/L, and 200 μmol/L, the rates of cell apoptosis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 Intracellular Ca^2+ concentration after treatment with GA was higher evidently than that of control (P<0.05). Conclusion: 18β-glycyrrhetinic acid has the effects of the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and the apoptotic induction on MCF-7 cells. The rise of intracellular Ca^2+ level may be depended on apoptosis induced by GA in MCF-7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亭酸 细胞凋亡 细胞内钙 钙释放 胸部 癌细胞 肿瘤 乳腺癌
下载PDF
Effect of amlodipine on apoptosis of human breast carcinoma MDA-MB-231 cells 被引量:2
2
作者 Luo Lan Xu Xinghua +1 位作者 Sun Wenjuan Dong Liying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8年第6期358-363,共6页
Objective: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amlodipine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human breast carcinoma MDA-MB-231 cells. Methods: Light microscop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mlodipine on cell morpho... Objective: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amlodipine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human breast carcinoma MDA-MB-231 cells. Methods: Light microscop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mlodipine on cell morphology;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quantitate cells undergoing apoptosis; the expression of a cell cycle-related protein,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and an antiapoptosis protein, Bcl-2 were assess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Results: Amlodipine concentration of 8.25 μmol/L (1/2 of IC50) affected the morphology,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PCNA and Bcl-2 and induced apoptosis of human breast carcinoma MDA-MB-231 cells.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amlodipine on the antiproliferation of human breast carcinoma MDA-MB-231 cells is related to inducement of apoptosis,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expression of Bcl-2 and PCNA may b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for proliferation inhibitory and inducement of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凋亡 MDA-MB-231细胞 乳腺增生
下载PDF
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陈荏槐 崔小光 +4 位作者 曹伟强 郑金花 赵青 朱新宇 陈昌伟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I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6日—2021年6月19日于东莞东华医院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 目的:探讨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I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6日—2021年6月19日于东莞东华医院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37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组织学类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细胞增殖核抗原(Cell proliferating nuclear antigen,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年龄等的关系。结果:IL-37在IBC中的表达,IL-37阴性10例(9.61%)、低表达25例(24.04%)、高表达69例(66.35%)。IL-37在IBC中与ER(r=0.468,P<0.001)、PR(r=0.354,P=0.002)表达呈正相关,与Ki-67(r=-0.324,P=0.001)、EGFR(r=-0.388,P=0.001)表达及组织学分级(r=-0.557,P<0.001)、分子分型(r=-0.521,P<0.001)呈负相关,与组织学分型、HER2表达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L-37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激素受体表达、组织学分级及分子分型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人白细胞介素37 免疫组化 组织学分级 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超声图像对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吴育杰 刘春荣 +1 位作者 林秀荣 许海娜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76-79,88,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超声图像特征的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屯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26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超声图像特... 目的建立基于超声图像特征的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屯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26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超声图像特征,并收集患者入院治疗后1年的HER-2表达情况,根据患者HER-2表达分为阳性组(67例)和阴性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影响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超声图像特征的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价值。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阳性组乳腺导管原位癌级别、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边缘毛刺、内部微钙化、腋窝淋巴结转移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2、5.911、4.456、2.363、8.374、10.730,P均<0.05);Logistics分析显示高临床分期乳腺导管原位癌、边缘毛刺、内部微钙化、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影响因素(OR=0.073、1.448、0.550、0.481,P均<0.05);列线图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C-index为0.732,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可能性绝对误差为0.042。结论边缘毛刺、内部微钙化、高临床分期乳腺导管原位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可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图像特征 乳腺导管原位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Co-infection of Epstein-Barr virus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human tumorigenesis 被引量:3
5
作者 Ying Shi Song‑Ling Peng +3 位作者 Li‑Fang Yang Xue Chen Yong‑Guang Tao Ya Cao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00-108,共9页
Viral infections contribute to approximately 12%of cancers worldwide,with the vast majority occurr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areas.Two DNA viruses,Epstein-Barr virus(EBV)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HPV),are associa... Viral infections contribute to approximately 12%of cancers worldwide,with the vast majority occurr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areas.Two DNA viruses,Epstein-Barr virus(EBV)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HPV),are associated with38%of all virus-associated cancers.The probability of one patient infected with these two distinct types of viruses is increasing.Here,we summarize the co-infection of EBV and HPV in human malignancies and address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for the co-infection of EBV and HPV during tumori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 virus human papillomavirus Co-infectio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rvical cancer breast cancer Prostate CANCER
下载PDF
HPV16/18E6、TLR3蛋白和血清CRP水平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6
作者 任敏玮 任珊 +1 位作者 戴文斌 石喆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934-940,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18E6(HPV16/18E6)、Toll样受体3(TLR3)蛋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柳州女性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乳...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18E6(HPV16/18E6)、Toll样受体3(TLR3)蛋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柳州女性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30例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ADH)和30例正常乳腺对照组组织中HPV16/18E6、TLR3蛋白表达和血清CRP水平,比较分析癌组、DCIS组、ADH组及对照组中HPV16/18E6、TLR3蛋白及血清CRP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癌组中HPV16/18E6、TLR3蛋白及血清CRP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ER、PR、HER2、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癌组、DCIS组、ADH组及对照组中HPV16/18E6、TLR3蛋白及血清CRP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组及DCIS组HPV16/18E6蛋白和TLR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癌组、DCIS组和ADH组中血清CR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HPV16/18E6阳性癌组中TLR3蛋白及血清CRP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HPV16/18E6阴性组(均P<0.05);癌组、DCIS组及ADH组中HPV16/18E6与TLR3蛋白和血清CRP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TLR3蛋白与血清CRP表达亦呈正相关(P<0.01);癌组中HPV16/18E6、TLR3蛋白和血清CRP水平均与HER2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HPV16/18E6、TLR3蛋白及血清CRP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相关(P<0.05)。此外,HPV16/18E6和TLR3蛋白的阳性表达均与肿瘤直径大小有关(P<0.05)。结论HPV16/18感染介导的TLR3蛋白阳性表达和血清CRP高水平可能涉及了HPV16/18感染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TLR3蛋白和血清CRP水平可作为临床监测、评估HPV16/18相关乳腺癌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影响因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人乳头瘤病毒 TOLL样受体3 血清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关系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迪丽热巴·依力哈木 荆宇博 郭晨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8期35-39,共5页
乳腺癌现已成为全球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肿瘤。并且它存在很多种亚型,其中乳腺导管原位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它是一种原位非浸润性癌。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X线筛查发现,临床症状不明显,只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乳房肿块或乳房... 乳腺癌现已成为全球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肿瘤。并且它存在很多种亚型,其中乳腺导管原位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它是一种原位非浸润性癌。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X线筛查发现,临床症状不明显,只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乳房肿块或乳房皮肤改变等症状。而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检测出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分子与较高的复发风险有一定的关系,可使乳腺导管原位癌进展为乳腺浸润性癌,大大提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这一分子与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预后复发及治疗存在很大的关系。目前临床上也无明确针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采用手术切除或辅助放化疗等方式治疗。本文就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病理特征、预后及治疗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这一分子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粉防己碱逆转人乳腺癌MCF-7多药耐药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金华 叶祖光 +4 位作者 孙爱续 薛宝云 梁爱华 李春英 王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 :研究粉防己碱与长春新碱合用能否逆转人乳腺癌MCF 7多药耐药细胞的抗凋亡作用。方法 :用荧光染料Hoechst 3334 2和碘化丙锭联染观察染色质凝集 ,流式细胞术检测G1亚峰 ,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 ,Fluo 3染色法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结果 ... 目的 :研究粉防己碱与长春新碱合用能否逆转人乳腺癌MCF 7多药耐药细胞的抗凋亡作用。方法 :用荧光染料Hoechst 3334 2和碘化丙锭联染观察染色质凝集 ,流式细胞术检测G1亚峰 ,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 ,Fluo 3染色法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结果 :抗肿瘤药物长春新碱处理MCF 7敏感和耐药细胞后 2 4h ,可观察到 2种类型的染色质凝集 ;但在耐药细胞中 ,相同浓度处理下染色质凝集的细胞明显减少。无明显细胞毒性的粉防己碱(2 0 μmol·L-1)与长春新碱合用 ,荧光显示法和TUNEL法均证实敏感和耐药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粉防己碱与长春新碱合用明显升高细胞内的游离钙含量。结论 :粉防己碱能有效地逆转人乳腺癌M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已碱 长春新碱 多药耐药性 细胞凋亡 人乳腺癌 MCF-7细胞 抗凋亡作用
下载PDF
齐墩果酸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及与细胞内Ca^(2+)水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黄敏珊 黄炜 +4 位作者 吴其年 罗惠玲 张志凌 张东方 杨凤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6期58-60,63,共4页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浓度([Ca2+]i)变化的关系。方法25~125μmol/L浓度梯度的齐墩果酸处理MCF-7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50μmol/L,75μmol/L和10...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浓度([Ca2+]i)变化的关系。方法25~125μmol/L浓度梯度的齐墩果酸处理MCF-7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50μmol/L,75μmol/L和100μmol/L齐墩果酸处理细胞24h,用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和AnnexinV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凋亡细胞。75μmol/L齐墩果酸处理细胞24h,用Fura-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Ca2+]i的变化。结果从50μmol/L齐墩果酸浓度起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和P<0.01),呈剂量依赖性,半增殖抑制浓度(IC50)为88.36μmol/L。75μmol/L和100μmol/L齐墩果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齐墩果酸处理组的[Ca2+]i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齐墩果酸具有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诱导调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可能依赖于细胞内Ca2+水平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细胞 齐墩果酸 凋亡 增殖 细胞内CA^2+
下载PDF
人乳腺癌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表达与Her2阳性表达间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珂 任予 +3 位作者 何建军 张云锋 陈武科 马清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7-591,共5页
目的观察人乳腺癌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主要组分E-cadherin、β-catenin、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及其关键组分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Her2阳性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了90例人乳腺癌组织中H... 目的观察人乳腺癌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主要组分E-cadherin、β-catenin、Cyclin D1的异常表达及其关键组分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Her2阳性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了90例人乳腺癌组织中Her2、E-cadherin、β-catenin以及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herin表达正常组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27.3%)显著低于E-cadherin表达缺失组(75.0%);β-catenin异常表达组中Cyclin D1过表达率(83.3%)显著高于β-catenin正常组(40.7%)。Her2阳性组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73.5%)明显高于Her2阴性组(19.6%)。当Her2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同时存在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较高。结论在一些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表达,并且其异常表达与Her2的阳性表达有关,二者的异常表达能够协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 Her2 WNT信号传导通路 E-cadherin β-catenin CYCLIN D1
下载PDF
18β-甘草次酸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其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炜 陈新美 +2 位作者 张志凌 罗惠玲 张东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18-甘草次酸是甘草的重要成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18-甘草次酸具有抑制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癌和肺癌的细胞增殖。本研究探讨18-甘草次酸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目前研究已证实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 背景与目的:18-甘草次酸是甘草的重要成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18-甘草次酸具有抑制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癌和肺癌的细胞增殖。本研究探讨18-甘草次酸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目前研究已证实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动态变化在诱发细胞凋亡过程的多个环节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也探讨由18-甘草次酸诱导的MCF-7细胞凋亡发生与[Ca2+]i变化的关系。方法:用50~250μmol/L浓度梯度的18β-甘草次酸处理MCF-7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100μmol/L和1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处理细胞24 h,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Annexin V流式细胞仪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凋亡细胞。1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处理细胞24 h,用Fura-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Ca2+]i的变化。分别用100μmol/L BAPTA-AM和0.5 mmol/L EGTA与1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联合处理MCF-7细胞24 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从100μmol/L 18β-甘草次酸浓度起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和P<0.05),呈剂量依赖性,半增殖抑制浓度(IC 50)为234.33μmol/L。100μmol/L和1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和P<0.05);18β-甘草次酸处理组的[Ca2+]i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8β-甘草次酸与BAPTA-AM联合处理组和18β-甘草次酸与EGTA联合处理组的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单纯的150μmol/L18β-甘草次酸处理组(P<0.05和P<0.01)。结论:18-甘草次酸具有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而18-甘草次酸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在抑制该细胞增殖方面起主要作用。18-甘草次酸诱导MCF-7细胞凋亡依赖于细胞内Ca2+水平上调,而细胞外Ca2+内流是导致细胞内Ca2+水平上调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细胞 18Β-甘草次酸 凋亡 增殖 细胞内CA^2+
下载PDF
白屈菜红碱逆转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的机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曹喆 王丽娟 +3 位作者 吴明辉 乔宇 孙玉洁 郭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逆转人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H和佛波醇酯(PMA)作用于乳腺癌耐药细胞系MCF-7Taxol后,细胞中多药耐药相关基因ABCG2、ABCC1、MDR1和P糖蛋白...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逆转人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H和佛波醇酯(PMA)作用于乳腺癌耐药细胞系MCF-7Taxol后,细胞中多药耐药相关基因ABCG2、ABCC1、MDR1和P糖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MTT方法,分析给予低剂量CH和PMA(<IC20)后,MCF-7Taxol细胞对紫杉醇以及阿霉素耐药性的变化。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H可以下调MDR1转录水平(P<0.05),降低P糖蛋白的表达(P<0.05);PMA在提高MDR1转录水平(P<0.05)同时增加P糖蛋白的含量(P<0.05)。MTT分析发现:0.1μmol/L的CH预处理的MCF-7Taxol对紫杉醇和阿霉素耐药性分别降低为加药前的0.17和0.27倍(P<0.01);而使用0.1μmol/L的PMA预处理后,MCF-7Taxol对紫杉醇和阿霉素耐药性分别增加了3.37和2.92倍(P<0.01)。使用CH和PMA处理对MCF-7的作用却不显著(P>0.05)。结论 CH可以逆转人乳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KCα活性,下调MDR1基因转录水平,降低其表达产物P-gp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屈菜红碱 多药耐药 蛋白激酶CΑ 人乳腺癌细胞
下载PDF
五环三萜类单体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炜 吴其年 +3 位作者 黄敏珊 罗惠玲 张东方 杨凤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7期1566-1568,共3页
目的:探讨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分别处理MCF-7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分别处理MCF-7细胞24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和an-nexin V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用Fura-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的半增殖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6.18、88.36和234.33μmol/L;20μmol/L和30μmol/L熊果酸、75μmol/L和100μmol/L齐墩果酸及100μmol/L和150μmol/L18β-甘草次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和P<0.05);20μmol/L熊果酸、75μmol/L齐墩果酸和150μmol/L18β-甘草次酸处理组的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果酸、齐墩果酸和18β-甘草次酸均具有诱导MCF-7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的作用;其诱导凋亡可能依赖于细胞内Ca2+水平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腺癌细胞 熊果酸 齐墩果酸 18β-甘草次酸:凋亡 细胞内CA^2+
下载PDF
MIF对耐ADM人乳腺癌细胞MCF-7/ADM体内外耐药逆转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俊辉 张轶 +2 位作者 黄玉婷 张曦蓓 肖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6-583,共8页
目的:采用动物体内外结合方法探讨米非司酮(mifepristone,MIF)对耐阿霉素(adriamycin,ADM)人乳腺癌细胞MCF-7/ADM耐药逆转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5μmol/LMIF对MCF-7/ADM体外耐药逆转作用。MCF-7/ADM接种裸鼠皮下构建裸鼠移植... 目的:采用动物体内外结合方法探讨米非司酮(mifepristone,MIF)对耐阿霉素(adriamycin,ADM)人乳腺癌细胞MCF-7/ADM耐药逆转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5μmol/LMIF对MCF-7/ADM体外耐药逆转作用。MCF-7/ADM接种裸鼠皮下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空白对照组(NS组)为0.2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0.5mL食用油灌胃;ADM组为5mg/kgADM腹腔注射+0.5mL食用油灌胃;MIF组为30mg/kgMIF灌胃+0.2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ADM+MIF组为5mg/kgADM腹腔注射+30mg/kgMIF灌胃。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情况。结果:(1)5μmol/LMIF对MCF-7/ADM细胞的抑制率小于5%,与未用MIF组的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M对MCF-7/ADM细胞的半抑制率为17.21mg/L,而对非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的半抑制率为0.42mg/L,ADM对MCF-7/ADM细胞的半抑制率明显高于MCF-7的半抑制率(P<0.05)。(3)5μmol/LMIF与ADM联合处理MCF-7/ADM细胞后,MCF-7/ADM半抑制率为1.96mg/L,明显低于单用ADM组的半抑制率(P<0.05)。逆转ADM耐药倍数为8.78。(4)ADM+MIF组瘤体积[(232.5149±309.2377)mm3]均低于NS组的瘤体积[(962.2309±261.1313)mm3](均P<0.05),也低于MIF组的瘤体积[(778.2846±42.6919)mm3],还低于ADM组的瘤体积[(508.9648±16.2609)mm3](均P<0.05)。MIF+ADM组的瘤质量抑制率为78.0%。结论:MIF对耐阿霉素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ADM体内外均有逆转耐药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阿霉素 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 逆转 多药耐药
下载PDF
西黄丸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梁文波 张学梅 宋旦旨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71-1372,共2页
目的研究西黄丸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生长及其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肿瘤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相对分布。结果西黄丸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含药血清... 目的研究西黄丸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生长及其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肿瘤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相对分布。结果西黄丸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含药血清浓度呈直线相关。流式细胞仪周期分析结果显示含药血清处理24 h,S期细胞比例增加,G2/M期细胞减少;处理48 h后,G0/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结论西黄丸含药血清可抑制人乳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长,并可干扰其细胞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丸含药血清 人乳腺癌细胞 细胞周期
下载PDF
甘草酸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内Ca^(2+)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新美 黄炜 +2 位作者 张志凌 张东方 杨凤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3729-3732,共4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了解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的相关性。方法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An-nexinV流式细胞仪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法检...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了解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的相关性。方法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An-nexinV流式细胞仪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法检测凋亡细胞,Fura-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Ca2+]i的变化。结果从5mmol/L甘草酸浓度起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呈剂量依赖性,半增殖抑制浓度(IC50)为15.84mmol/L。7.5mmol/L和10.0mmol/L甘草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和P<0.01)。甘草酸处理组的[Ca2+]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甘草酸与BAPTA-AM组合处理组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纯的7.5mmol/L处理组(P<0.05和P<0.01)。结论甘草酸具有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其诱导凋亡可能与细胞内Ca2+水平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人乳腺癌细胞(MCF-7) 凋亡 细胞内CA2+
下载PDF
RNA干扰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对人乳腺癌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晗 刘拥军 +3 位作者 韩之波 梁琳慧 吕璐璐 韩忠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0-674,共5页
目的研究靶向针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短发夹RNA(shRNA)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氯化钴模拟低氧环境。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针对HIF-1α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MCF-7细胞。RT-PCR检测RNA干扰后MCF-7中血管... 目的研究靶向针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短发夹RNA(shRNA)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氯化钴模拟低氧环境。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针对HIF-1α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MCF-7细胞。RT-PCR检测RNA干扰后MCF-7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HIF-1αmRNA和蛋白质水平。Sub-G1测定、AnnexinⅤ荧光标记和DNAladder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缺氧后,MCF-7中的HIF-1α表达增加(P<0.01),而凋亡率较常氧降低(P<0.05)。shRNA转染MCF-7后,HIF-1α的表达下调91.63%(P<0.01)。阿糖胞苷诱导或无凋亡诱导剂时,干扰组凋亡率比未转染组分别增高1.75倍(P<0.01)和61.31倍(P<0.01)。与未转染组相比,干扰组中的VEGF下调66.8%(P<0.05)。干扰组细胞周期进程也较未转染组减缓。结论HIF-1α在MCF-7中发挥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本室构建的针对HIF-1α的shRNA能够促进MCF-7凋亡,下调VEGF表达,推迟细胞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短发夹RNA 人乳腺癌细胞系 细胞凋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周期
下载PDF
VEGF-C D2-40 E-Ca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毅德 冯水土 +1 位作者 郑志高 张永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356-1359,共4页
目的:探讨VEGF-C、D2-40、E-Ca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54例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D2-40、E-Cad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 目的:探讨VEGF-C、D2-40、E-Ca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54例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D2-40、E-Cad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VEGF-C在浸润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性强于不典型增生组和普通型增生组;同时淋巴结转移组显著性强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变组LVD明显高于乳腺不典型增生组和普通型增生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组LVD计数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E-Cad在浸润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不典型增生组及普通型增生组,淋巴结转移组显著性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与D2-40呈正相关,与E-Cad呈负相关。结论:VEGF-C与D2-40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肿瘤早期淋巴道转移的重要指标;VEGF-C与E-Cad的联合使用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VEGF—C D2—40 E—Cad
下载PDF
氨氯地平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文静 李卫平 孙文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35-1640,共6页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周期、周期蛋白相关基因及产物表达的影响,探讨氨氯地平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RT-PCR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p21mRNA...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周期、周期蛋白相关基因及产物表达的影响,探讨氨氯地平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RT-PCR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p2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p21的蛋白表达。结果氨氯地平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IC50为14.439μmol.L-1。经7.22μmol.L-1(1/2IC50)、14.439μmol.L-1(IC50)、28.88μmol.L-1(2IC50)的氨氯地平作用人乳腺癌MCF-7细胞48h,G0/G1期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使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cyclinD1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21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结论氨氯地平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抗增殖作用,并使细胞阻滞于G1期。其G1阻滞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p21mRNA及蛋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人乳腺癌MCF-7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D1 p21
下载PDF
甘草酸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志凌 黄炜 +4 位作者 罗惠玲 黄敏珊 吴其年 张东方 杨凤仪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甘草酸对人乳腺癌细胞 (MCF 7)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并探讨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 + 浓度( [Ca2 + ]i)变化的关系。方法  2 .5~ 12 .5mmol/L甘草酸处理MCF 7细胞 2 4h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 5 .0mmol/L、7.... 目的 探讨甘草酸对人乳腺癌细胞 (MCF 7)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并探讨凋亡发生与细胞内Ca2 + 浓度( [Ca2 + ]i)变化的关系。方法  2 .5~ 12 .5mmol/L甘草酸处理MCF 7细胞 2 4h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 5 .0mmol/L、7.5mmol/L和 10 .0mmol/L甘草酸处理MCF 7细胞 2 4h ,用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介导dUTP末端标记法和AnnexinV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凋亡细胞。 7.5mmol/L甘草酸处理MCF 7细胞 2 4h ,采用Fura 2荧光负载方法测定 [Ca2 + ]i的变化。结果 甘草酸从 5 .0mmol/L浓度起对MCF 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 (P <0 .0 1) ,呈剂量依赖性 ;半增殖抑制浓度 (IC50 )为 15 .8mmol/L。 7.5mmol/L和 10 .0mmol/L甘草酸使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 (P <0 .0 5和P <0 .0 1)。甘草酸处理组的 [Ca2 + ]i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甘草酸具有抑制MCF 7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内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人乳腺癌细胞 增殖 诱导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