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miR-296-5p对FGF23的调控作用
1
作者 皮怡洁 姚雯 +6 位作者 杨秋艳 徐静静 王庆 彭阳阳 程茌文 俞康 俞益丰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25-28,43,共5页
目的研究miR-296-5p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方法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构建模拟新生血管形成的体外模型,通过RT-qPCR比较对照组与新生血管组中miR-2... 目的研究miR-296-5p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方法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构建模拟新生血管形成的体外模型,通过RT-qPCR比较对照组与新生血管组中miR-296-5p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转染构建miR-296-5p高表达组、miR-296-5p低表达组以及对照组细胞,比较3组细胞的迁移和成管能力,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比较3组FGF2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相比,VEGF诱导的新生血管组中miR-296-5p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01)。与对照组比较,miR-296-5p低表达组的迁移距离和成管数均降低(P<0.001和P<0.05);而miR-296-5p高表达组的迁移距离和成管数均增加(P<0.001和P<0.01)。与对照组比较,miR-296-5p低表达组的FGF2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miR-296-5p高表达组FGF2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miR-296-5p可通过上调FGF23的表达促进新生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 miR-296-5p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血清FGF23、MMP-14、CgA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相关性 被引量:9
2
作者 柴丽 张艳超 赵希坤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626-629,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构(VR)发生情况及可能因素,分析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嗜铬粒蛋白A(CgA)表达与V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通许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CHF...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构(VR)发生情况及可能因素,分析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嗜铬粒蛋白A(CgA)表达与V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通许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CHF患者,依据入是否发生VR,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血清FGF23、MMP-14、CgA水平)并分析与CHF患者发生VR的关系。结果68例CHF患者中发生VR18例(26.47%);发生组患者血清内皮素(ET)、可溶性Sema4D(sSema4D)、FGF23、MMP-14、CgA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清ET、sSema4D、FGF23、MMP-14、CgA过表达是CHF患者发生VR的影响因素(OR>1,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血清FGF23、MMP-14、CgA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CHF患者VR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预测价值较理想,且以联合预测效果最佳。结论CHF患者发生VR可能与血清FGF23、MMP-14、CgA过表达有关,通过检测患者相关血清FGF23、MMP-14、CgA表达,预测VR发生风险,以指导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基质金属蛋白酶-14 嗜铬粒蛋白A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方案对患者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熙 余晨 +4 位作者 张军力 陆春来 宦红娣 杨峻 戴龙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72-87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方案对长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探讨组合型人工肾不同组合方案间的差异。方法选择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规律行MHD的患者25例,根据患者接受组合型人工肾治疗... 目的观察不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方案对长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探讨组合型人工肾不同组合方案间的差异。方法选择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规律行MHD的患者25例,根据患者接受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后置治疗(HD+HP)组,即血液灌流放置在血液透析治疗后2h进行;前置治疗(HP+HD)组,即血液灌流放置在血液透析治疗前2h进行。两组患者均经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方案治疗2周后,间隔2周的洗脱期,再交换治疗方案。分别留取两组患者第1次血液灌流前(T0)、血液灌流后(T1),以及第2次血液灌流前(T2)、血液灌流后(T3)的血清,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钙、磷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结果HP+HD组和HD+HP组T1时间点的sCr、BUN、iPTH、FGF-23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5),T3时间点的sCr、BUN、iPTH、FGF-23水平均显著均低于同组T2时间点(P值均<0.05)。HD+HP组第1次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后iPTH、FGF-23的下降值均显著大于HP+HD组(P值均<0.05),而第2次组合人型工肾治疗(交换治疗方案)后iPTH、FGF-23的下降值均显著小于HP+HD组(P值均<0.05)。结论不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方案对毒素的清除率不同。采用先血液透析后血液灌流的治疗方案较先血液灌流后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案对iPTH、FGF-23等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总结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组合型人工肾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下载PDF
1-α羟化酶和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基因修饰小鼠离体股骨及下颌骨X线影像的分形分析研究
4
作者 杨春艳 李书书 +4 位作者 王姝 林梓桐 刘澍 王超 王铁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2期6229-6232,共4页
目的:初步分析1-α羟化酶(1-alpha-hydroxylase,1α(OH)ase)、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基因修饰小鼠离体股骨及下颌骨X线平片的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FD),为其在骨质疏松症评价中的运用提供... 目的:初步分析1-α羟化酶(1-alpha-hydroxylase,1α(OH)ase)、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基因修饰小鼠离体股骨及下颌骨X线平片的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FD),为其在骨质疏松症评价中的运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6周龄的1α(OH)ase-/-、FGF23+、1α(OH)ase-/-FGF23+小鼠为模型,以同龄的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为对照,采集小鼠的股骨和下颌骨,使用离体X-射线摄影评估骨质疏松状况,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各组小鼠股骨和下颌骨X-射线影像兴趣区域的FD值,分析其差异及相关性。结果:1)与WT小鼠相比,1α(OH)ase-/-、FGF23+、1α(OH)ase-/-FGF23+小鼠均出现骨质疏松征象,包括股骨和下颌骨骨长度及体积减少、骨密度明显下降,下颌磨牙、切牙及牙槽骨的射线透光度增高、牙髓腔宽大、根管变薄。2)1α(OH)ase-/-、FGF23+、1α(OH)ase-/-FGF23+小鼠的股骨头和股骨远端干骺端的FD值均较WT小鼠明显增加(P<0.05),但股骨腔未见差异;下颌骨升支的FD值在1α(OH)ase-/-、FGF23+、1α(OH)ase-/-FGF23+小鼠中明显增高(P<0.05),而在牙槽骨中未见差异;3)下颌骨升支X平片的FD值与股骨干骺端的FD值显著相关(r=0.541,P=0.049)。结论:FD值可以较好地反映骨质疏松状况,股骨干骺端、下颌骨升支是较合适的兴趣部位,分形分析可运用于下颌骨影像学的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1-α羟化酶 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骨质疏松症 X线影像 分形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