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血清SP-D和sVCAM-1水平改变与其术后骨折愈合及短期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张飞越 冉隆强 +3 位作者 李勇 贾鹏 罗欢 汪小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281-1284,1288,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血清人表面活性蛋白D(SP-D)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改变与其术后骨折愈合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就诊并进行治疗的创伤性肋骨骨折患者102例... 目的探讨创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血清人表面活性蛋白D(SP-D)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改变与其术后骨折愈合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就诊并进行治疗的创伤性肋骨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治疗8个月后,及时对患者的愈合情况进行分析并分组,其中不愈合组21例,愈合组81例。根据患者的肺挫伤情况,将其分为肺挫伤组19例,非肺挫伤组83例。分别比较愈合组及不愈合组、肺挫伤组及非肺挫伤组患者的血清SP-D和sVCAM-1水平,研究创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血清SP-D和sVCAM-1水平改变与其术后骨折愈合及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愈合组SP-D和sVCAM-1水平低于不愈合组(P<0.05),非肺挫伤组SP-D和sVCAM-1水平低于肺挫伤组(P<0.05),血清SP-D和sVCAM-1水平为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创伤性肋骨骨折患者血清SP-D和sVCAM-1水平改变与其术后骨折愈合及短期预后有关,可作为预后判定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肋骨骨折 人表面活性蛋白D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内皮细胞微粒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RK、p38MAPK、NF-κB p65蛋白及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陆永光 符春晖 +3 位作者 严华 陈湘桂 黄军章 陈丽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5-769,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内皮细胞微粒(EM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ERK/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细胞系ECV-304分组培养:①EMPs不同作用时间组用EMPs(终浓度105mL...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内皮细胞微粒(EM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ERK/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细胞系ECV-304分组培养:①EMPs不同作用时间组用EMPs(终浓度105mL-1)分别刺激细胞0、3、6、12和24h。②EMPs不同作用剂量组分别用终浓度为0、102、103、104及105mL-1的EMPs刺激细胞24h。③抑制剂预处理组在EMPs刺激前,分别用ERK、p38MAPK及NF-κB抑制剂PD98059、SB203580、PDTC进行预处理。④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在EMPs刺激前,用阿托伐他汀进行预处理。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中ICAM-1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测定磷酸化ERK(p-ERK)、p-p38MAPK、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随EMPs作用时间的延长和作用剂量的增加,细胞p-ERK、p-p38MAPK、NF-κBp65蛋白及ICAM-1mRNA的表达均逐渐增加(P均<0.001)。用上述抑制剂及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后,EMPs诱导的细胞ICAM-1mRNA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ERK/MAPK和NF-κB信号通路下调EMPs诱导的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微粒 脐静脉内皮细胞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nesfatin-1、miR-1233-3p、miR-181b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娜 王微 +1 位作者 张芳 严凤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916-1919,共4页
目的:探究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微小蛋白miR-1233-3p、miR-181b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94例为病例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90例为健康组。RT-PCR检... 目的:探究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微小蛋白miR-1233-3p、miR-181b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94例为病例组,产前检查健康孕妇90例为健康组。RT-PCR检测两组miR-1233-3p、miR-181b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esfatin-1表达水平,分析3指标在妊娠期高血压病症中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nesfatin-1(9.16±2.61 ng/ml)、miR-1233-3p(2.01±0.38)、miR-181b(3.02±0.51)表达高于健康组(6.75±1.06 ng/ml、0.95±0.17、1.21±0.26),且在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依次升高(均P<0.05);nesfatin-1、miR-1233-3p、miR-181b升高是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且3指标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nesfatin-1、miR-1233-3p、miR-181b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呈现异常上升,可能相互协同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 微小RNA-1233-3p 微小RNA-181b 相关性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ARDS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耿申 吴婷 +4 位作者 穆先敏 张晨 刘晨阳 尤强 苏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目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介导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模型中,观察ICAM-1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2(mi... 目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介导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模型中,观察ICAM-1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2(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2,MK2)和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在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PMVEC)内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清洁型6~8周雄性C57BL/6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LPS组,每组5只。LPS组腹腔注射LPS 5 mg/kg(溶于100μL的PBS中),对照组腹腔注射PBS(5mg/kg),24 h处死全部小鼠。在LPS诱导的小鼠ARDS模型中,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分离得到的PMVEC内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ICAM-1的mRNA表达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总MK2、磷酸化MK2、HuR以及ICAM-1表达量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MVEC表面ICAM-1的表达量及肺部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 LPS组小鼠肺组织W/D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6±0.40)vs(3.61±0.28),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LPS组中性粒细胞浸润率较对照组高[(13.92±3.23)%vs(3.24±1.24)%,P〈0.05]。LPS刺激后小鼠肺组织中I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PMVEC表面ICAM-1表达较对照组也明显增加(P〈0.05)。MK2总量无明显变化,磷酸化MK2较对照组明显增加,HuR mRNA及蛋白总量无明显变化,但存在核质转移。结论特异性阻断或减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HuR的表达可使ICAM-1表达减少,从而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减轻ARDS病理生理改变,可为临床治疗ARDS提供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2 人抗原R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脂蛋白α和nesfatin-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樊叶 张喜梅 张岩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脂蛋白α(Lp-α)和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9年7月~2021年11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119例和同期经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5例,采用EL...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脂蛋白α(Lp-α)和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9年7月~2021年11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119例和同期经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5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ysC、Lp-α和nesfatin-1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指标评估重度NAFLD的效能。结果NAFLD患者血清CysC水平为(1.5±0.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0.8±0.2)mg/L,P<0.05】,而血清Lp-α和nesfatin-1水平分别为(88.5±18.6)mg/L和(0.9±0.2)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0.3±29.5)mg/L和(1.6±0.3)ng/mL,P<0.05】;重度NAFLD患者血清CysC水平为(1.9±0.3)mg/L,显著高于中度患者【(1.6±0.3)mg/L,P<0.05】或轻度患者【(1.2±0.2)mg/L,P<0.05】,而血清Lp-α和nesfatin-1水平分别为(63.6±15.9)mg/L和(0.4±0.1)ng/mL,显著低于中度患者【分别为(88.2±14.3)mg/L和(0.9±0.2)ng/mL,P<0.05】或轻度患者【分别为(104.3±17.8)mg/L和(1.2±0.3)ng/m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水平或血清Lp-α和nesfatin-1低水平是严重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联合应用血清CysC、Lp-α和nesfatin-1水平评估重度NAFLD发生的AUC为0.887,显著高于三项指标单独评估的0.738、0.773和0.776(P<0.05),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7%、80.9%和82.4%。结论NAFLD患者血清CysC水平升高,而血清Lp-α和nesfatin-1水平降低,它们水平的变化与肝脂肪变程度相关,其临床意义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胱抑素C 脂蛋白Α 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
下载PDF
血清HE4、CEA及ESM-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霍丽静 侯慧卿 +5 位作者 于芳 魏常梅 张玉敏 刘学欣 杨朝菊 王颖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591-3594,共4页
目的探讨人血清中附睾蛋白4(humanepididymis 4,HE4)、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三项检验指标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50例肺癌... 目的探讨人血清中附睾蛋白4(humanepididymis 4,HE4)、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三项检验指标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5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5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血清中HE4、CEA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ESM-1水平,分析比较2组三项指标水平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HE4、CEA及ESM-1单项与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性能。结果HE4、CEA、ESM-1的检测水平肺癌组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92,P=0.022;Z=-5.412,P=0.000;Z=-6.431,P=0.000);ESM-1的ROC曲线下面积(0.983)>CEA(0.907)>HE4(0.672),结果表明在诊断肺癌中,ESM-1ROC面积最大,有较高的诊断意义;ESM-1水平在26.31 ng/ml时,诊断肺癌的敏感度为96.7%,特异度为96.7%;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AUC CEA+HE4+ESM-1=AUC CEA+ESM-1>AUC HE4+ESM-1>AUC CEA+HE4,通过Z检验分析,发现CEA+ESM-1联合检测与CEA+HE4+ESM-1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997,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诊断效率相当。结论CEA和ESM-1对肺癌的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CEA+ESM-1联合检测可使肺癌在诊断效率上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人附睾蛋白4 癌胚抗原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下载PDF
川芎嗪调控PKCβ_1减轻波动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景尚 黄烨 +2 位作者 殷惠军 孙明月 石颖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6期1969-1973,共5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波动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及蛋白激酶Cβ_1(PKCβ_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鉴定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共分为7组:正常低糖(N)组、稳定高糖(W)组、波动高糖(B)组、稳定高糖+LY333531(WL)组、波动高糖+LY3...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波动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及蛋白激酶Cβ_1(PKCβ_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鉴定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实验共分为7组:正常低糖(N)组、稳定高糖(W)组、波动高糖(B)组、稳定高糖+LY333531(WL)组、波动高糖+LY333531(BL)组、波动高糖+川芎嗪(TMP)组和波动高糖+二甲双胍(MH)组。8d后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及细胞PKCβ_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N组相比,W组和B组HUVECs总凋亡率、TNF-α、sICAM-1、AOPP含量、PKCβ_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T-AOC显著降低(P<0.01),且W组和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应用TMP和MH干预具有与LY333531阻断相似的效应,可显著降低细胞的总凋亡率、TNF-α、sICAM-1、AOPP含量及PKCβ_1蛋白表达(P<0.01),同时可显著升高T-AOC水平(P<0.01)。结论波动性高糖状态具有显著加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效应,且该效应与PKCβ_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密切相关;川芎嗪对波动性高血糖状态下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显著抑制PKCβ_1的过表达进而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川芎嗪 波动高糖 蛋白激酶Cβ1 肿瘤坏死因子α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高糖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CP-1、ICAM-1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龚小花 郑景晨 +2 位作者 潘晓燕 朱虹 沈飞霞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探讨 α-硫辛酸(ALA)对体外高糖(HG)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条件下采用正常糖组(NG组)、高渗组(HS组)、HG组和HG+不同浓度AL... 目的探讨 α-硫辛酸(ALA)对体外高糖(HG)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条件下采用正常糖组(NG组)、高渗组(HS组)、HG组和HG+不同浓度ALA组(ALA50组、ALA100组、ALA250组)与人PBMC共同培养24h和48h,并分别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ICAM-1蛋白的浓度。结果(1)HG组各时段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和ICAM-1蛋白水平均较NG组显著增高(均P〈0.01);(2)ALA100组和ALA250组培养48h时的细胞上清液中MCP-1蛋白水平均较HG组显著降低(均P〈0.01),且两组MCP-1蛋白水平均较培养24h时降低(均P〈0.05),而ALA250组各时段的蛋白水平均较ALA100组降低(均P〈0.01);(3)ALA100组和ALA250组各时段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CAM-1蛋白水平均较HG组显著降低(均P〈0.01),而两组各时段ICAM-1蛋白水平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LA250组各时段的蛋白水平均较ALA100组降低(均P〈0.01)。结论HG可刺激人PBMC中MCP-1、tCAM-1蛋白分泌水平增高;ALA则可降低MCP-1、ICAM-1蛋白的表达,目其疗效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Α-硫辛酸
下载PDF
法舒地尔联合罗格列酮对脂多糖诱导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MCP-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世云 巫相宏 +3 位作者 黄文 王淳 马国添 闭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3-15,共3页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联合罗格列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冠脉)内皮细胞(HCAEC)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体外培养的第3~5代HECAC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联合罗格列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冠脉)内皮细胞(HCAEC)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体外培养的第3~5代HECAC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100 ng/m L LPS作用细胞)、法舒地尔组(10 nmol/L法舒地尔作用细胞)、罗格列酮组(10μg/m L罗格列酮作用细胞)、LPS+法舒地尔组(先予10 nmol/L的法舒地尔干预细胞2 h后再给予100 ng/m L LPS共同干预22 h)、LPS+法舒地尔+罗格列酮组(先予10 nmol/L的法舒地尔和10μg/m L罗格列酮干预细胞2 h后再给予浓度为100 ng/m L LPS共同干预22 h),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VCAM-1、MCP-1mRNA,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可溶性VCAM-1、MCP-1蛋白。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VCAM-1、MCP-1 mRNA及上清液VCAM-1、MCP-1蛋白表达高(P均〈0.05)。与LPS组相比,LPS+法舒地尔组细胞VCAM-1、MCP-1 mRNA及上清液VCAM-1、MCP-1蛋白表达低(P均〈0.05)。与LPS+法舒地尔组相比,LPS+法舒地尔+罗格列酮组细胞VCAM-1、MCP-1 mRNA及上清液VCAM-1、MCP-1蛋白表达低(P均〈0.05)。结论 法舒地尔联合罗格列酮可协同抑制LPS诱导的HCAEC中VCAM-1、MCP-1的表达,可能与两者共同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协同白介素-1β可增加人气道上皮细胞白介素-8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丹丹 赵海金 +4 位作者 周丽芹 宋甲富 董航明 邹飞 蔡绍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64-1767,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单独或联合白介素-1β(IL-1β)对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A549)白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重组人HMGB1与IL-1β复合物的制备:一定浓度的HMGB1与IL-1β混匀后于4℃冰箱静置1... 目的探讨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单独或联合白介素-1β(IL-1β)对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A549)白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重组人HMGB1与IL-1β复合物的制备:一定浓度的HMGB1与IL-1β混匀后于4℃冰箱静置16 h。实验分组:对照组,HMGB1-100 ng/ml,IL-1β-10 ng/ml,HMGB1-25 ng/ml+IL-1β-10 ng/ml,HMGB1-100 ng/ml+IL-1β-10 ng/ml处理气道上皮细胞24 h,四唑盐(MTT)法检测不同刺激组对气道上皮细胞活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IL-8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8的浓度。结果在不影响细胞活力的情况下,HMGB1-100 ng/ml对气道上皮细胞IL-8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但与IL-1β形成复合物后,可协同IL-1β显著增加16HBE和A549 IL-8的表达和释放(P<0.05),并具有浓度依赖趋势。结论 HMGB1可协同IL-1β促进气道上皮细胞IL-8的表达,可能为HMGB1参与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提供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 HMGB1 气道上皮细胞 气道炎症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八正化石胶囊联合坦洛新片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sVCAM-1、IGFBP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金炳岑 周广军 +2 位作者 郑志华 史晓熠 冯娜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3期2525-2529,共5页
目的探究八正化石胶囊联合坦洛新片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入院的90例有输尿管... 目的探究八正化石胶囊联合坦洛新片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表达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入院的90例有输尿管结石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坦洛新片治疗,0.2 mg/次,1次/d,共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八正化石胶囊治疗,8粒/次,3次/d,共治疗2周。检测并比较两组一般相关指标、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VCAM-1、IGFBP7、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结石排净时间、结石排净率、血尿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天数、肾绞痛发生率、镇痛药使用率、镇痛药使用剂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第2次碎石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sVCAM-1、IGFBP7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hs-CRP、IL-6、TNF-α、sVCAM-1、IGFBP7水平为(3.26±0.32)mg/L、(2.06±0.13)ng/L、(31.51±5.37)ng/L、(210.29±32.76)ng/mL、(16.83±4.71)ng/mL,均低于对照组[(6.23±1.57)mg/L、(4.92±0.69)ng/L、(41.37±10.27)ng/L、(653.79±86.51)ng/mL、(81.27±16.5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八正化石胶囊、坦洛新片联合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有效降低炎症因子和sVCAM-1、IGFBP7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八正化石胶囊 坦洛新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SLE患者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MCP-1表达的影响及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倩 李霞 +3 位作者 刘伏友 刘虹 许向青 彭佑铭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7期573-576,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抗核抗体(ANA)和抗ds-DNA抗体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及他汀类药物氟伐他汀(fluvastatin,flu)干预后的变化,以探讨ANA和抗ds-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 目的:观察抗核抗体(ANA)和抗ds-DNA抗体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及他汀类药物氟伐他汀(fluvastatin,flu)干预后的变化,以探讨ANA和抗ds-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管炎中的致病机制和flu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收集女性SLE患者血清(以抗核抗体全套为依据,分3组:ANA阴性、ANA滴度1:80、ANA滴度1:80和抗ds-DNA抗体均阳性的患者每组各5例)及女性健康对照者血清作为干预因素,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SLE血清组1、2、3和SLE血清与氟伐他汀共同干预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不同干预因素对HUVECICAM-1和MCP-1的蛋白表达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和SLE血清组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CAM-1和MCP-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血清组2和SLE血清组3的ICAM-1与MCP-1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LE血清组1(P均<0.01)。氟伐他汀(1×10-5mol/L)能显著降低SLE血清组2和SLE血清组3刺激的HUVEC表达ICAM-1与MCP-1(P<0.01,P<0.05)。结论:ANA阳性(滴度为1:80),尤其是ANA和抗ds-DNA抗体均阳性的SLE血清可激活HUVEC,使其细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CAM-1和MCP-1的蛋白表达增加;ANA阴性的SLE血清不能激活HUVEC,不能使其细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CAM-1和MCP-1的蛋白表达增加。氟伐他汀可下调激活的HUVEC表达ICAM-1和MC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 抗DS-DNA抗体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氟伐他汀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GDM对患者妊娠结局及Nesfatin-1、Irisin水平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袁晓岚 汪琳姣 +1 位作者 王为 席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第4期770-774,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患者妊娠结局及血清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和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选取的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GDM患者12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患者妊娠结局及血清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和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选取的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GDM患者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60例加用盐酸二甲双胍口服,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及血清Nesfatin-1、Irisin水平,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剖宫产、羊水过多和早产率,以及巨大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7%、15.0%)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esfatin-1水平低于治疗前、Irisin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1.33±0.19μg/L、7.59±1.30mmol/L)与对照组(1.71±0.25μg/L、6.74±1.63mmol/L)有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GDM,能更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通过降低血清Nesfatin-1水平和升高Irisin水平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指标,减少不良母婴结局发生,治疗效果更佳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二甲双胍 门冬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 鸢尾素
下载PDF
p38信号通路在内皮细胞微粒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中的作用
14
作者 朱海 周骏 +2 位作者 陆永光 符春晖 严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2期937-940,共4页
目的观察p38信号通路(P38MAPK)在内皮细胞微粒(EM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随机分组:①EMPs不同时点观察组:用EMPs(终浓度105/m1)分别刺激细胞0、3... 目的观察p38信号通路(P38MAPK)在内皮细胞微粒(EM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随机分组:①EMPs不同时点观察组:用EMPs(终浓度105/m1)分别刺激细胞0、3、6、12、24h;②EMPs不同剂量作用组:分别用终浓度为0、10^2、10^3、10^4、10^5/ml的EMPs刺激细胞24h;③EMPs+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组:在EMPs(终浓度10^5/ml)刺激前,与终浓度为5μmol/L的SB203580共同孵育30min。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p38MAPK磷酸化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ICAM—1mRNA的表达。结果EMPs可激活p38MAPK,使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量及ICAM—1mRNA表达量增加,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38MAPK特异性拈抗剂SB203580可显著抑制EMPs的此作用。结论p38信号通路可能部分参与了对EMPs诱导HUVECs表达ICAM-1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微粒 脐静脉内皮细胞 P38信号通路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间隔性高浓度胰岛素对内皮细胞V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黄凌云 秦爱平 +6 位作者 李浪波 唐卓 陈凯 罗娟 陈立平 罗函颖 赵新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31期9-11,共3页
目的比较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CV 304)在间隔性高浓度胰岛素与恒定性高浓度胰岛素作用下VCAM-1蛋白的不同表达,分析间隔性高浓度胰岛素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方法选择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实验,分为间隔性高胰岛素组(含重组... 目的比较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ECV 304)在间隔性高浓度胰岛素与恒定性高浓度胰岛素作用下VCAM-1蛋白的不同表达,分析间隔性高浓度胰岛素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方法选择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实验,分为间隔性高胰岛素组(含重组人胰岛素100 nmol/L的细胞培养液及含重组人胰岛素1 nmol/L的细胞培养液轮换,每隔8小时更换1次)、恒定性高胰岛素组(含重组人胰岛素100 nmol/L的细胞培养液)、正常胰岛素组(含重组人胰岛素1 nmol/L的细胞培养液)、阴性对照组(不含重组人胰岛素的细胞培养液),每隔8小时更换新鲜条件细胞培养液,培育3 d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4组内皮细胞V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胰岛素组、间隔性高胰岛素组、恒定性高胰岛素组内皮细胞VCAM-1蛋白表达均有不同幅度上升,分别为阴性对照组蛋白表达的2.26倍(P<0.001)、5.19倍(P<0.001)、3.67倍(P<0.001)。间隔性高胰岛素组内皮细胞VCAM-1蛋白的表达上升程度强于恒定性高胰岛素组(P<0.001)。结论相对于恒定性高浓度胰岛素,间隔性高浓度胰岛素更能增强内皮细胞VCAM-1蛋白的表达,提示间隔性高浓度胰岛素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VCAM-1蛋白表达途径而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从而促进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性高浓度胰岛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蛋白表达
下载PDF
基于MAPK信号通路Nell-1蛋白对人牙髓干细胞神经向诱导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雪萍 吴杉杉 +1 位作者 王利婷 史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目的:研究Nell-1蛋白基于MAPK信号通路对人牙髓干细胞(hDPSCs)神经向诱导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hDPSCs,神经向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检测hDPSCs表面神经标志物β-tubulin-II、GFA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DPSCs诱... 目的:研究Nell-1蛋白基于MAPK信号通路对人牙髓干细胞(hDPSCs)神经向诱导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hDPSCs,神经向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检测hDPSCs表面神经标志物β-tubulin-II、GFA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DPSCs诱导分化后p38MAPK、cREB-1、p-p38MAPK、p-cREB-1蛋白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hDPSCs外形均匀,流式细胞术测得hDPSCs CD105、CD90表达阳性,CD34、CD45表达阴性。hDPSCs经神经诱导后可见成神经元样生长。免疫荧光检测显示,Nell-1干预后的hDPSCs中β-tubulin-III、GFAP相对荧光强度值更高(P<0.001)。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Nell-1干预后hDPSCs的p-p38MAPK/p38MAPK、p-cREB-1/cREB-1蛋白表达更高(P<0.001)。结论:Nell-1蛋白可促进hDPSCs神经向分化,其机制与MAPK信号通路中p38MAPK、cREB-1蛋白磷酸化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髓干细胞 神经向分化 尼尔样-1型分子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下载PDF
老年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nesfatin-1、ADRP水平与外周单核细胞M1/M2失衡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小全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5期31-35,共5页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水平与外周单核细胞M1/M2失衡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3例T2DM患者...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水平与外周单核细胞M1/M2失衡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3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发生NAFLD分为非NAFLD组(n=79)和NAFLD组(n=64),比较两组血清nesfatin-1、ADRP水平,比较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M1/M2相关细胞因子mRNA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nesfatin-1、ADRP水平与NAFLD组患者外周单核细胞M1/M2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nesfatin-1、ADRP水平与NAFLD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与非NAFLD组比较,NAFLD组血清nesfatin-1、ADRP水平增高(P<0.05);NAFLD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水平增高(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水平减少(P<0.05)。Pearson检验分析显示,nesfatin-1、ADRP水平与NAFLD组患者外周单核细胞TNF-α、IL-6 mRNA水平呈正相关(P<0.05),nesfatin-1、ADRP水平与NAFLD组患者外周单核细胞IL-10 mRNA水平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esfatin-1高水平(O^R=3.325,95%CI=1.481~11.811)、血清ADRP高水平(O^R=3.862,95%CI=1.732~13.954)是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nesfatin-1、ADRP是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危险因素,其表达水平与外周单核细胞M1/M2失衡有着密切相关性,有望将nesfatin-1和ADRP作为患者抗炎治疗干预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 脂肪分化相关蛋白 外周单核细胞 M1/M2失衡
下载PDF
二甲双胍减轻软脂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莹 母义明 +2 位作者 汪保安 潘长玉 陆菊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在软脂酸(P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在空白对照、PA、二甲双胍和PA联合二甲双胍培养液中培养24h。RT-PCR方法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在软脂酸(P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在空白对照、PA、二甲双胍和PA联合二甲双胍培养液中培养24h。RT-PCR方法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24h细胞的ICAM-1、核因子κBp65(NF-κBp65)和磷酸化抑制因子κBα(IκBα)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组的MCP-1和ICAM-1表达显著增加(P<0.05)。加入二甲双胍后,MCP-1和ICAM-1表达显著减少(P<0.05)。二甲双胍降低PA诱导的NF-κBp65和磷酸化IκBα表达增加。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激活AMPK,阻断PA对NF-κB的激活,减少MCP-1和ICAM-1表达,从而减轻PA诱导的HUVEC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AMP-激活蛋白激酶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核因子ΚB
下载PDF
siRNA沉默热休克蛋白27对雌激素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琴 邓华菲 +4 位作者 谭玉林 曾新艳 颜复生 罗桐秀 易光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共6页
目的通过基因沉默技术,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对雌激素介导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转染HSP27 siRNA,免疫荧光法检测siRNA转染效率,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UVEC中HSP27蛋白和m ... 目的通过基因沉默技术,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对雌激素介导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转染HSP27 siRNA,免疫荧光法检测siRNA转染效率,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UVEC中HSP27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1×10-7mol/L雌二醇(E2)处理转染HSP27 siRNA的HUVEC,24 h后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基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 HSP27 siRNA能降低HSP27蛋白和m RNA表达。1×10^(-7) mol/L E2可促进HUVEC分泌NO,同时降低ICAM-1和ET-1水平。转染HSP27 siRNA后,E2介导内皮细胞分泌NO和ICAM-1受到抑制。但沉默HSP27对E2抑制内皮细胞分泌ET-1无明显影响。结论 HSP27可能通过雌激素来影响内皮细胞分泌NO和ICAM-1,参与心血管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热休克蛋白27 小干扰RNA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METTL16靶点调控小分子化合物根皮素和EGCG对HIV-1复制的抑制作用
20
作者 李政 胡小鹏 +2 位作者 褚洁梅 安三奇 梁浩 《广西医学》 2024年第12期1815-1821,共7页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6(METTL16)靶点调控小分子化合物根皮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HIV⁃1复制的影响。方法(1)采用高通量计算机生物信息筛选技术筛选出与METTL16靶点相关的两种小分子化合物,即根皮素和EGCG。(2)利用...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6(METTL16)靶点调控小分子化合物根皮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HIV⁃1复制的影响。方法(1)采用高通量计算机生物信息筛选技术筛选出与METTL16靶点相关的两种小分子化合物,即根皮素和EGCG。(2)利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对化合物进行初筛实验。将A549细胞分为空白组(仅含培养基)、对照组(含培养基和A549细胞)、实验组(含培养基、A549细胞、20μmol/L根皮素/EGCG),干预24 h后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A549细胞的相对活性。(3)将MT⁃2细胞和TZM⁃bl细胞分为空白组(含培养基)、对照组(含培养基、细胞)、实验组(含培养基、细胞、5种浓度根皮素/EGCG)。干预24 h后,通过ATP荧光定量分析法来检测活细胞数量。(4)将MT⁃2细胞和TZM⁃bl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未感染病毒且未干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在阳性对照组、实验组中,通过感染HIV⁃189.6构建HIV⁃189.6/TZM⁃bl模型、HIV⁃189.6/MT⁃2模型。染毒后,在实验组TZM⁃bl细胞中立即加入5种浓度根皮素或EGCG,在实验组MT⁃2细胞中立即加入5种浓度根皮素。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来评估各组细胞中相对病毒水平。结果(1)实验组A549细胞的相对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即根皮素和EGCG对A549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杀伤抑制效果。(2)在5种浓度的根皮素干预下,实验组MT⁃2细胞的相对活性均>80%;在1.25μmol/L、2.5μmol/L的根皮素干预下,实验组TZM⁃bl细胞的相对活性均>80%;在5种浓度的EGCG干预下,实验组TZM⁃bl细胞的相对活性>80%。(3)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在10μmol/L、20μmol/L根皮素干预下的实验组MT⁃2细胞上清液中相对病毒水平降低,在5μmol/L、10μmol/L、20μmol/L根皮素干预下的实验组TZM⁃bl细胞中的相对病毒水平降低,在5种浓度EGCG干预下的实验组TZM⁃bl细胞中的相对病毒水平均降低(P<0.05)。(4)根皮素在HIV⁃189.6/MT⁃2模型、HIV⁃189.6/TZM⁃bl模型中的治疗指数分别为>2.064、2.078;EGCG在HIV⁃189.6/TZM⁃bl模型中的治疗指数>3.587。结论根皮素和EGCG可能通过调节甲基化转移酶中的METTL16靶点来调控N6⁃甲基腺苷修饰,从而抑制宿主细胞中HIV⁃1的感染和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6 N6⁃甲基腺苷修饰 小分子化合物 根皮素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