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CONDYLOMA ACCUMINATA AND OTHER BENIGN LESIONS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1
作者 崔满华 刘莹琦 +1 位作者 李荷莲 李守柔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9期65-70,共6页
PCR was used to detect (HPV) in condyloma accuminata (CA),pseudocondyloma whose cause is unclear,and the other benign lesions in female genital trac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PV prevalence rate in CA was 98.2%,type 6 ... PCR was used to detect (HPV) in condyloma accuminata (CA),pseudocondyloma whose cause is unclear,and the other benign lesions in female genital trac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PV prevalence rate in CA was 98.2%,type 6 was in 11 was 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CONDYLOMA ACCUMINATA AND OTHER BENIGN lesionS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ER
原文传递
HPV及阴道微环境对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病变的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邵亚雯 蔺茹 +1 位作者 冉婕 白岩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6期82-88,共7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及阴道微环境失衡对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病变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行阴道镜检查的HPV阳性且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下生殖道多中心病变的296人为病例组,选取同期HPV阳...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及阴道微环境失衡对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病变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行阴道镜检查的HPV阳性且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下生殖道多中心病变的296人为病例组,选取同期HPV阳性且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慢性宫颈炎/宫颈息肉患者共343人为对照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PV及阴道微生态对下生殖道多中心病变的影响;以相乘模型分析细菌性阴道病(BV)与HPV对多中心病变的交互作用。结果HPV16/18型、多重HPV感染、持续HPV感染、BV感染均是发生下生殖道多中心病变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361(1.132~1.637)、1.556(1.272~1.901)、2.046(1.673~2.503)、2.153(1.031~4.497);交互作用分析显示HPV16/18型阳性且BV阳性患者发生多中心病变风险升高(OR=3.529,95%CI:2.103~5.921),二者具备相乘交互作用(OR=1.755,95%CI:1.322~2.330);多重型别HPV感染且BV阳性者发生多中心病变风险升高(OR=3.767,95%CI:2.126~6.674),二者具备相乘交互作用(OR=1.558,95%CI:1.159~2.095);持续HPV感染且BV阳性者多中心病变风险升高(OR=6.050,95%CI:3.337~10.969),二者具备相乘交互作用(OR=1.885,95%CI:1.389~2.560)。结论HPV与阴道微环境对于下生殖道多中心病变具有交互作用影响,对于HPV阳性者应密切关注阴道微环境变化,对于细菌性阴道病应给予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微环境 下生殖道多中心上皮内病变 交互作用
下载PDF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女性生殖道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和小华 张洁 +1 位作者 史跃燕 王秋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1期3122-3125,共4页
目的分析解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及耐药性,探讨UU与女性生殖道病变及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1858例研究对象的UU、HPV及白... 目的分析解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及耐药性,探讨UU与女性生殖道病变及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1858例研究对象的UU、HPV及白带常规检测结果,其中宫颈癌患者98例(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73例(CIN组)、宫颈炎患者33例(宫颈炎组)、阴道炎患者355例(阴道炎组)及健康体检者1299例(健康对照组)。分析各组研究对象UU感染情况、不同类型阴道炎患者UU感染情况、UU阳性及阴性研究对象中HPV检出情况、UU阳性研究对象中HPV分型情况及UU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858例研究对象中UU阳性率为44.94%(835/1858)。>20~30岁研究对象的UU阳性率最高,为50.39%。健康对照组UU阳性率(36.87%)明显低于宫颈癌组(75.51%)、CIN组(65.75%)、宫颈炎组(63.64%)及阴道炎组(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UU阳性率(67.76%)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阳性与阴性研究对象的HPV检出率(66.23%vs.22.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阳性研究对象中,HPV亚型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6(19.94%)、HPV52(19.63%)、HPV58(11.90%)、HPV39(7.11%)。UU对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敏感率最高(均为100.00%),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66.00%)。结论UU阳性率随女性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高风险HPV密切相关;加强UU及其他宫颈病变因素的检查,并结合药物敏感试验合理用药,对于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人乳头瘤病毒 女性生殖道病变 药物敏感试验
下载PDF
阴道微生物菌群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余静贵 胡岗 +1 位作者 李洁群 胡凯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分析阴道微生物菌群与HR-HPV感染的关系,旨在为临床HR-HPV感染患者早期预防与干预提供新的切入靶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收... 目的观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分析阴道微生物菌群与HR-HPV感染的关系,旨在为临床HR-HPV感染患者早期预防与干预提供新的切入靶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收治的120例HR-HP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HR-HPV阳性组,选取同期妇科体检HR-HPV阴性的100名女性资料设为HR-HPV阴性组。纳入对象均检测阴道微生物菌群,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阴道微生物菌群对HR-HPV感染的影响。结果HR-HPV阳性组患者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动弯杆菌、加德纳菌占比均高于HR-HPV阴性组,乳酸杆菌占比低于HR-HPV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霉菌、滴虫、人支原体、纤毛球菌、普氏菌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动弯杆菌、加德纳菌占比增高,乳酸杆菌占比减少均是影响患者感染HR-HPV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动弯杆菌占比增多,乳酸杆菌占比减少是导致个体HR-HPV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临床衣原体、乳酸杆菌、解脲脲原体、动弯杆菌、加德纳菌水平异常的患者,应警惕HR-HPV感染风险,进行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微生物菌群 细菌性阴道炎 解脲脲原体 乳酸杆菌
下载PDF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581名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筛查 被引量:26
5
作者 马茜 侯萌 杨筱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调查陕西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了解本地区妇女生殖道HPV感染特征。方法采用PCR+导流杂交技术检测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8581名陕西地区妇女生殖道HPV-DNA,必要时进行宫颈... 目的调查陕西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了解本地区妇女生殖道HPV感染特征。方法采用PCR+导流杂交技术检测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8581名陕西地区妇女生殖道HPV-DNA,必要时进行宫颈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结果 8581名陕西地区妇女中,生殖道HPV感染率为33.06%,高危型HPV(HR-HPV)感染率为30.08%,复合型别感染者占27.18%;最常见感染型别依次为HPV-16、HPV-52、HPV-58、HPV-6和HPV-18。HPV感染存在年龄差异,感染高峰年龄为25岁以下和51岁以上。HR-HPV感染者中宫颈组织学正常、轻度上皮内瘤变(CINⅠ)、中度上皮内瘤变(CINⅡ)、重度上皮内瘤变(CINⅢ)和宫颈癌(CC)组中,感染率分别为88.72%、97.48%、97.35%、95.88%和99.23%;常见致癌型别依次为HPV-16、HPV-18、HPV-58、HPV-52和HPV-33。HPV-16、18和58共同引起94.62%的宫颈癌。结论陕西地区妇女生殖道HPV感染比较普遍,最常见的感染型别是HPV-16、HPV-52、HPV-58、HPV-6和HPV-18,常见致癌型别依次为HPV-16、HPV-18、HPV-58、HPV-52和HPV-33。HPV-16、18和58引起94.62%的宫颈癌。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病变显著相关,HR-HPV复合感染不是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生殖道感染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宫颈癌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亚型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态在宫颈病变进展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商宇红 魏丽惠 +1 位作者 白丽霞 鲍冬梅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亚型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宫颈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α/ β两种亚型及HPV16 -L1/E7两种蛋白在6 6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亚型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宫颈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α/ β两种亚型及HPV16 -L1/E7两种蛋白在6 6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的HPV16 -L1(- ) /HPV16 -E7(+ )者(42 .9% )及ERβ阳性率(6 1.9% )高于非宫颈癌组(13.3%和33.3% )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9和P =0 .0 2 9) ,并且HPV的表达状态与ERβ的表达相关。[结论]ERβ可能通过影响HPV在宿主细胞中的感染状态对宫颈病变的发展起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进展 感染状态 雌激素受体亚型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免疫组化方法 宫颈病变 不同程度 相互作用 病变组织 宿主细胞 宫颈癌 ERΒ 显著性
下载PDF
HPV及生殖道其他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文彩荷 何莲芝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3期2019-2021,共3页
宫颈癌是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生殖道的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持续感染成为宫颈癌发生的最危险因素,合并感染的病原体在宫颈癌发病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因生殖道感染不断增多,宫颈癌及癌前病... 宫颈癌是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生殖道的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持续感染成为宫颈癌发生的最危险因素,合并感染的病原体在宫颈癌发病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因生殖道感染不断增多,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需加强对生殖道常见病原菌的检测及生殖道感染的预防,从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癌 生殖道感染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下载PDF
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 被引量:4
8
作者 姚淑娟 伏世杰 张师前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0期1898-1902,共5页
持续性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一些病原体如衣原体、毛滴虫等引起的生殖道感染是阻止HPV自发清除和促进肿瘤进展的共同因素;然而,它们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明确。多数学者倾向于... 持续性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一些病原体如衣原体、毛滴虫等引起的生殖道感染是阻止HPV自发清除和促进肿瘤进展的共同因素;然而,它们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明确。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细菌性阴道病、阴道毛滴虫及沙眼衣原体等感染可能通过提高下生殖道对HPV感染的敏感性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作用。由于多数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各种常见的生殖道感染与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之间的可能联系,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生殖道感染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曼红 曾庆纯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9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宫颈癌或是癌前病变患者,其中60例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60例为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将其归为观察组,同时期60例阴道炎宫颈无细胞学改变...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宫颈癌或是癌前病变患者,其中60例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60例为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将其归为观察组,同时期60例阴道炎宫颈无细胞学改变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法与宫颈刮片、免疫组化予以筛查分析,同时还采用达安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对比分析各组检测结果。结果高危型HPV总阳性率为56.67%,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65%、95%、10%,三组患者的阳性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在高危型HPV感染中以HPV16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咽喉上皮增生性病变和HPV感染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时淑舫 张长淮 黄受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124-129,共6页
对51例咽喉上皮增生性病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应用免疫组化及PCR方法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其中37例咽喉部乳头状瘤样病变分为尖锐湿疣样病变、不典型尖锐湿疣样病变、鳞状上皮乳头状瘤3组。免疫组化检测HPV-Ag:第1... 对51例咽喉上皮增生性病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应用免疫组化及PCR方法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其中37例咽喉部乳头状瘤样病变分为尖锐湿疣样病变、不典型尖锐湿疣样病变、鳞状上皮乳头状瘤3组。免疫组化检测HPV-Ag:第1组阳性率33%,后2组全部阴性。PCR检测HPV-DNA:前2组全部阳性,后1组阳性率10%。14例喉鳞状细胞癌分为鳞状细胞疣状癌(4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2组。免疫组化检测HPV-Ag:前组阴性,后组阳性率10%;PCR检测HPV-DNA:前组阳性率50%,后组阳性率30%。结果表明:部分咽喉上皮增生性病变的发生与HPV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上皮增生 人乳头瘤病毒 喉肿瘤 病理学
下载PDF
女性生殖道病变中的人乳头瘤病毒衣壳抗原的检测
11
作者 阮永华 付红梅 +3 位作者 崔英 张林 杨西敏 冯毓正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22-25,共4页
用SP法分别对64例宫颈癌、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标本中的人乳头瘤病毒衣壳抗原(HPVAg)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尖锐湿疣中HPVAg阳性率为71.43%;假性湿疣和宫颈癌组均呈阴性,三组间检出率有显著差异.(... 用SP法分别对64例宫颈癌、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标本中的人乳头瘤病毒衣壳抗原(HPVAg)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尖锐湿疣中HPVAg阳性率为71.43%;假性湿疣和宫颈癌组均呈阴性,三组间检出率有显著差异.(2)HPVAg阳性核多位于上皮中浅层挖空细胞内.文中对典型挖空细胞进行了描述,并探讨了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在病理学中的主要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生殖道病变 女性 衣壳抗原
下载PDF
性传播病原体隐性感染与高危型HPV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2
作者 汪蕾 蔡惠 +2 位作者 杨霞 黄慧芳 方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究引起下生殖道隐性感染的性传播病原体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共感染及与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宫颈采样的妇女,细胞... 目的探究引起下生殖道隐性感染的性传播病原体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共感染及与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宫颈采样的妇女,细胞标本检测hrHPV阳性的320例为阳性组,hrHPV阴性的160例为阴性组,使用凯普公司核酸检测PCR试剂盒检测性传播病原体,包括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第一生物群(U.parvum,Uup1、3、6、14)与第二生物群(U.urealyticum,Uuu)、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MG)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与hrHPV。根据宫颈病变的级别分为Normal(包括正常/宫颈炎)、LSIL(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ICC(宫颈浸润癌)亚组。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结果两组中隐性感染率分别达62.5%vs.59.4%,两组间总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原体属中,UU感染率最高,Uup14、MH感染与hrHPV有统计学相关性(P=0.003、P=0.005),但Uup14、MH与中国女性最常见的hrHPV基因型或混合型感染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组中,Normal+LSIL组患者与HSIL+ICC组患者Uup14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579,95%CI:3.638~43.497,P<0.001)。阴性组中Normal+LSIL组中Uuu、Uup1感染率明显低于HSIL+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646,95%CI:1.493~90.850,P=0.019;OR:7.474,95%CI:1.140~49.015,P=0.036)。结论女性下生殖道性传播病原体隐性感染普遍流行。Uup14感染明显增加了hrHPV阳性者HSIL及ICC风险;Uuu及Uup1感染增加了hrHPV阴性的HSIL及ICC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下生殖道 性传播感染 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下载PDF
免疫组化法检测生殖道病变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文 李忠佑 +10 位作者 朱月清 穆怀德 钱宏 邵衡华 李忠平 郑国豪 郑惠芳 郑杰 刘东风 刘季和 孙建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6-18,共3页
对宫颈炎、宫颈鳞状上皮Ⅰ—Ⅱ级不典型增生,外阴尖锐湿疣、宫颈原位癌及浸润癌共91例及男性肛门、包皮尖锐湿疣(3例)、寻常疣或扁平疣(6例)、食管癌(15例)和晚期卵巢癌(2例)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PAP法)检测组织细胞核内HPVCA。结果表明,... 对宫颈炎、宫颈鳞状上皮Ⅰ—Ⅱ级不典型增生,外阴尖锐湿疣、宫颈原位癌及浸润癌共91例及男性肛门、包皮尖锐湿疣(3例)、寻常疣或扁平疣(6例)、食管癌(15例)和晚期卵巢癌(2例)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PAP法)检测组织细胞核内HPVCA。结果表明,HPVCA多见于尖锐湿疣(14/27例)、寻常疣类(4/6例)及轻中度不典型增生(6/21例)等病变组织,而且主要分布在上皮的浅表层。这些组织中也有不少挖空细胞,但两者并不完全一致。宫颈浸润癌HPVCA阳性率最低(1/17例)。卵巢癌及食管癌均呈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免疫组化 生殖道病变
下载PDF
育龄期女性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与微生物组成关联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恒 袁莉 +2 位作者 高艳 王佩 吴晓康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8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索高危型HPV感染的阴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与无HPV感染的不同。方法:纳入HPV阳性人数48人,阴性人数50人,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扩增测定阴道中常见的15种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采用Metastats方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根据阴道微生物菌群中... 目的:探索高危型HPV感染的阴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与无HPV感染的不同。方法:纳入HPV阳性人数48人,阴性人数50人,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扩增测定阴道中常见的15种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采用Metastats方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根据阴道微生物菌群中的优势菌种可以将菌群结构分为CSTⅠ、Ⅱ、Ⅲ、Ⅳ四种菌型,HPV阳性人群的菌型结构与阴性人群不同(χ2=28. 569,P <0.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主要变化为以惰性乳酸杆菌为主的Ⅲ型比例降低而以非乳酸杆菌为主的Ⅳ型比例增多。Metastat组间差异分析表明HPV阳性组惰性乳酸杆菌相对丰度下降,加德纳杆菌、布鲁杆菌、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以及无乳链球菌的相对丰度上升(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成分分析结果亦提示,两组人群阴道常见15种微生物组成有显著差别。结论:育龄期女性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与其生殖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之间具有联系,应进一步开展微生物组学研究,阐明HPV与阴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为HPV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状病毒 微生物组 生殖道
下载PDF
探讨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与宫颈癌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2
15
作者 庞亚丹 金丽 叶利群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与宫颈癌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20名行HPV感染及宫颈癌筛查的未孕女性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名女性中,HPV阳性20名,HPV阳...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与宫颈癌病变的关系。方法:对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20名行HPV感染及宫颈癌筛查的未孕女性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名女性中,HPV阳性20名,HPV阳性率为16. 7%,其中50岁~59岁女性HPV阳性率最高,为25. 0%;其次为20岁~29岁(18. 1%)、45岁~49岁(16. 7%);最后为35岁~39岁(16. 7%)、30岁~34岁(16. 0%)、40岁~44岁(13. 0%)。但不同年龄女性HPV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ll P> 0. 05); CIN9例,现患率为7. 5%,其中CINⅠ6例,CINⅡ/Ⅲ3例,现患率分别为5. 3%、2. 2%;宫颈癌1例,现患率为0. 8%。不同年龄女性CIN、宫颈癌现患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ll P>0. 05); N-CIN、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女性的HPV阳性率10. 9%、66. 7%、50. 0%、100. 0%、100. 0%逐渐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病变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宫颈癌病变 关系
下载PDF
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胥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6期79-79,81,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生殖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治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单纯宫颈炎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在细菌性阴道炎、滴虫、人乳头瘤病毒、沙眼衣原体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患... 目的:探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生殖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治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单纯宫颈炎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在细菌性阴道炎、滴虫、人乳头瘤病毒、沙眼衣原体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患病例数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炎、滴虫、人乳头瘤病毒、沙眼衣原体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患病例数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病情加剧而逐渐增加(P<0.05)。结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细菌性阴道炎、滴虫、人乳头瘤病毒、沙眼衣原体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感染具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生殖道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 相关性
下载PDF
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晓花 王亚楠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6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104例CIN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并进行HPV检测。比较不同年龄段CIN患者的HPV感染率,不同分级CIN患者的HPV感染率、...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104例CIN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并进行HPV检测。比较不同年龄段CIN患者的HPV感染率,不同分级CIN患者的HPV感染率、亚型分布及感染类型。结果 104例CIN患者中,59例(56.73%)存在HPV感染。31~40岁患者的HPV感染率显著高于18~30、41~55岁患者(P<0.05)。CINⅢ级患者的HPV感染率显著高于CINⅠ、Ⅱ级患者(P<0.05)。CINⅠ级与CINⅡ级患者的HPV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PV感染率与CIN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503,P=0.016)。59例HPV感染患者中,共检测到11种高危型HPV和4种低危型HPV。CINⅢ级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率显著高于CINⅡ级与CINⅠ级患者(P <0. 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高危型HPV感染与CIN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467,P=0.038)。不同CIN分级患者的HPV感染均以单一感染为主,且不同分级CIN患者的HPV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下生殖道HPV感染风险在31~40岁年龄段相对更高,CIN分级越高时HPV感染风险越高,同时高危型HPV的占比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涛 古宝儒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340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60例宫颈炎患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340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60例宫颈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分布构成比,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宫颈炎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类型与感染率,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分析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类型与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的Spearman相关性。结果:1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中以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为主;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随着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严重程度升高,宫颈癌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最高为92.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Ⅲ级以及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双重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以及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类型与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存在相关性(r=0.404,P<0.05)。结论:下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生殖道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相关性
下载PDF
手术联合药物对下生殖道多部位高度病变患者安全性的影响
19
作者 王月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在下生殖道多部位高度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下生殖道多部位高度病变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干预,观察组...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在下生殖道多部位高度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下生殖道多部位高度病变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干预,观察组则在手术基础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后2周评估患者效果并完成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T淋巴细胞水平、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2周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用于下生殖道多部位高度病变中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可调节并重建T淋巴细胞水平,安全性较高,可获得良好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 下生殖道多部位高度病变 炎性因子 T淋巴细胞水平 复发率 并发症
下载PDF
单一、多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下生殖道菌群微生态的临床特征
20
作者 易彬彬 刘丽丹 贾奕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774-2779,共6页
目的探讨单一、多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女性下生殖道菌群微生态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宫颈HR-HPV筛查阳性的患者93例,根据HR-HPV感染情况分为单一HR-HPV感染组72例和多重HR-HP... 目的探讨单一、多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女性下生殖道菌群微生态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宫颈HR-HPV筛查阳性的患者93例,根据HR-HPV感染情况分为单一HR-HPV感染组72例和多重HR-HPV感染组21例,另选取HR-HPV阴性的受检者45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探针法进行宫颈HR-HPV分型检测,采集受检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检测细菌性阴道炎(BV)、滴虫性阴道炎(T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结果多重HR-HPV感染组的白细胞计数阳性率、pH值>4.5阳性率高于单一HR-HPV感染组(P<0.05);单一HR-HPV感染组与多重HR-HPV感染组的BV、TV、UU、CT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菌群多样性异常、白细胞计数阳性、pH值>4.5、BV阳性、TV阳性、UU阳性、CT阳性与多重HR-HPV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菌群多样性异常、TV阳性、UU阳性、CT阳性与单一HR-HPV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HR-HPV感染与下生殖道菌群微生态失调密切相关,且与BV、TV、UU、CT感染有关。多重HR-HPV感染较单一HR-HPV感染更易增加白细胞计数以及阴道弱酸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下生殖道 菌群微生态 多重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