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bclinical hepatitis E virus genotype 1 infection:The concept of“dynamic human reservoir”
1
作者 Ananta Shrestha Suresh Basnet Sudhamshu KC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4年第4期506-510,共5页
Hepatitis E virus(HEV)is hyperendemic in South Asia and Africa accounting for half of total Global HEV burden.There are eight genotypes of HEV.Among them,the four common ones known to infect humans,genotypes 1 and 2 a... Hepatitis E virus(HEV)is hyperendemic in South Asia and Africa accounting for half of total Global HEV burden.There are eight genotypes of HEV.Among them,the four common ones known to infect humans,genotypes 1 and 2 are prevalen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nd genotypes 3 and 4 are causing challenge in the industrialized world.Asymptomatic HEV viremia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especially among blood donors,has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orldwide.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related to this asymptomatic viremia are unclear and need further exploration.Detection of viremia due to HEV genotype 1 infection,apparently among healthy blood donors is also reported without much knowledge about its infection rate.Similarly,while HEV genotype 3 is known to be transmitted via blood transfusion in humans and has been subjected to screening in many European nations,instances of transmission have also been documented albeit without significant clinical consequences.Epidemiology of HEV genotype 1 in endemic areas often show waxing and waning pattern.Occasional sporadic occurrence of HEV infection interrupted by outbreaks have been frequently seen.In absence of known animal reservoir,where HEV exists in between outbreak is a mystery that needs further exploration.However,occurrence of asymptomatic HEV viremia due to HEV genotype 1 during epidemiologically quiescent period may explain that this phenomenon may act as a dynamic reservoir.Since HEV genotype 1 infection cannot cause chronicity,subclinical transient 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virus might be the reason it sustains in interepidemic period.This might be the similar phenomenon with SARS COVID-19 corona virus infection which is circulating worldwide in distinct phases with peaks and plateaus despite vaccination against it.In view of existing evidence,we propose the concept of“Dynamic Human Reservoir.”Quiescent subclinical infection of HEV without any clinical consequences and subsequent transmission may contribut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virus in a community.The potential for transmitting HEV infection by asymptomatic HEV infected individuals by fecal shedding of virus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literature.This missing link may be a key to Pandora's box in understanding epidemiology of HEV infection in genotype 1 predominant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E Viral hepatitis Genotype 1 Dynamic human reservoir Subclinical infection
下载PDF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Shilianghe Reservoir,Jiangsu Province
2
作者 Yunfeng ZHANG Zhenke ZHANG Lili ZOU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0年第1期61-65,共5页
Reservoirs,as artificial lakes,suffer from silting inevitably since being constructed,the sediments from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an provide a continuous record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hilianghe Reservoir,the largest... Reservoirs,as artificial lakes,suffer from silting inevitably since being constructed,the sediments from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an provide a continuous record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hilianghe Reservoir,the largest artificial lake in Jiangsu Province,was constructed in 1959,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lood control,irrigation,water supply,and so on.Nevertheless,the silting situation of the reservoir is also quite serious.In this paper,the grain-size distribution of core from Shilianghe Reservoir and its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were studied.It is due to two driving factors:climate variability and human activiti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data,the sediment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clayey silt and silty clay with a clear tendency of upward fining.But a grain-size peak appeared at 86 cm,and the sand proportion was also very big,indicating that hydrodynamic force was stronger.There was a consistent trend of change between sediment record in Shilianghe Reservoir and historical precipitation in the basin.According to the dating mark of137 Cs,it can be determined primarily that the abnormal grain-size at 86 cm reflected possibly the rainstorm and flood event occurring in 1970.Human activities reduced the hydrodynamics of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Hydraulic projects are direct human activities,and land use/cover changes are indirect human activities.It turned out that sediment yield and sediment load were more and more less,and sedimentation rate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Furthermore,sediments tended to become smaller and had better sorting 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lianghe reservoir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AL CHANGES human ACTIVITY
下载PDF
黄河上游近60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曦泽 杨丽虎 宋献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2-619,共18页
由于受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影响,黄河上游干流水沙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为探究黄河上游水沙变化情况,基于黄河上游5个水文站19642019年水沙、遥感影像等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累积距平曲线和双累积曲线等突变检验方... 由于受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影响,黄河上游干流水沙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为探究黄河上游水沙变化情况,基于黄河上游5个水文站19642019年水沙、遥感影像等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累积距平曲线和双累积曲线等突变检验方法和小波分析法,对黄河上游水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水沙关系曲线及线性回归法等方法估算人类活动和气候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并着重讨论梯级水库建设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上游玛曲-小川段流域内降雨量和径流量变化幅度不明显,贵德站、循化站、小川站19862019年年均输沙量分别减至19641985年的9.8%、24.6%、38.8%,输沙量大大减少。黄河上游玛曲-小川段径流量突变多在1986年,输沙量突变多在1969、1986、2004年,径流量存在8、16、22 a周期,输沙量存在4~8、18~21、27 a周期。2)1969年后,河流输沙能力增强,水沙关系显著改变。在不同时段内,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在19872019年贡献率为66.3%,对输沙量变化在19701986、19872004、20052019年的贡献率为72.96%、70.73%、69.7%。人类活动对黄河上游干流水沙影响占据主导因素。3)刘家峡水库淤积最为严重,单库运行期水库淤积量为2.39亿t,排沙比变化范围为1.39%~10.7%。梯级水库联调使得径流量在19642004年间减少47.8%,19642019年间梯级水库减沙94.8%,梯级水库对输沙量影响远大于对径流量的影响。4)19802020年间,草地面积增加了1880.03 km 2,增幅3.1%,有利于减少输沙量,草地拦沙效益大于截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水沙变化 人类活动 梯级水库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分析的密云水库流域径流变化归因
4
作者 李珠 桑燕芳 +1 位作者 杨默远 赵雪花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2-490,共9页
为准确揭示密云水库流域径流变化的物理成因,基于降水、径流非平稳特征诊断结果,采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文模型,基于Budyko理论的弹性系数法和水量平衡法揭示该流域径流变化原因;对比验证各模型归因结果差异,进一... 为准确揭示密云水库流域径流变化的物理成因,基于降水、径流非平稳特征诊断结果,采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文模型,基于Budyko理论的弹性系数法和水量平衡法揭示该流域径流变化原因;对比验证各模型归因结果差异,进一步探究归因方法和基准期选择对流域径流变化归因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Budyko理论的水量平衡方法更适用于水利工程众多、跨流域调水活动频繁的密云水库流域径流变化归因计算;利用该方法进行分析,当基准期长度达到16年及以上时,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结果逐渐趋于稳定,而基准期选取过短会高估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减水效应;此外,基准期选取靠近研究初始时段时,计算得到人类活动的减水效应相对较大。综合考虑上述各因素的影响,认为人类活动是密云水库流域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在变化期Ⅰ,其减水效应在-128.32%~-119.56%波动,在变化期Ⅱ,其对径流的削减作用为-75.58%~-70.70%。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对密云水库流域径流复杂演变规律和物理成因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归因分析 基准期 人类活动 密云水库
下载PDF
基于Budyko假设的三峡库区蓄水前后径流变化归因识别
5
作者 陈蒙恩 魏兴 +2 位作者 周育琳 史瑞博 李伊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4,245,共10页
[目的]径流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发生变化,探索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原因对水库科学调度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基于三峡库区“腹心”万州段1960-2019年的气象水文数据,首先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 [目的]径流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发生变化,探索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原因对水库科学调度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基于三峡库区“腹心”万州段1960-2019年的气象水文数据,首先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突变分析和小波分析对三峡库区蓄水前后径流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最后采用2种Budyko水热耦合平衡方程,定量计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率。[结果](1)研究区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z|>2.58),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年)出现拐点,随后年内分配更加均匀。(2)与蓄水前相比较,蓄水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年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27.9%~29.2%和70.8%~72.1%。(3)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和建设水利工程影响流域年径流量,林地、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和三峡库区的建设影响研究区水文循环过程使年径流量减少。[结论]研究结果定量描述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对下一阶段三峡库区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万州段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时空演变 归因分析
下载PDF
基于长系列数据的密云水库入库径流演变规律及驱动力分析
6
作者 段新光 陈然 褚旭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5期56-64,共9页
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是首都的战略资源库。目前,水库正处于高水位运行,研究径流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对高水位下水库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随机水文学、序列统计等方法,分析径流演变规律,探讨了... 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是首都的战略资源库。目前,水库正处于高水位运行,研究径流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对高水位下水库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随机水文学、序列统计等方法,分析径流演变规律,探讨了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密云水库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密云水库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居多,并且集中期有滞后现象,最大滞后9天;年际变化剧烈,年代变化明显,密云水库流域径流呈下降趋势,1999年以来下降趋势更为显著;非汛期年径流预测持续年份需在24年以上,汛期径流预测持续年份需在40年以上;密云水库流域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年代、年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两者的变化趋势不太一致,不同时期降水与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径流 降水量 人类活动 驱动力
下载PDF
三峡水库支流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7
作者 毛羽丰 何蕊序 +6 位作者 李宏 杨胜发 余薇薇 叶开来 林彤 白小霞 何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3,共17页
甲烷(CH_(4))对全球温室效应有着较大的贡献。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其CH_(4)排放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但三峡水库反季节的运行方式,使支流库湾CH_(4)的产生和传输过程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进而导致其CH_(4)排放效应尚不十分明确。本... 甲烷(CH_(4))对全球温室效应有着较大的贡献。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其CH_(4)排放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但三峡水库反季节的运行方式,使支流库湾CH_(4)的产生和传输过程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进而导致其CH_(4)排放效应尚不十分明确。本文综述了三峡水库支流CH_(4)排放的研究进展,典型支流的CH_(4)排放通量普遍高于干流,位于三峡水库库尾的部分支流CH_(4)排放通量高于三峡水库库首及库中支流。大多数典型支流的CH_(4)通量在夏季均达到全年峰值,而在冬季高水位运行期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本文主要从水环境条件、水动力条件、人类活动及气象条件4个方面阐述了三峡水库支流CH_(4)排放的影响因素。1)水环境条件:支流水华后藻类衰亡分解过程会驱动CH_(4)释放,且藻类的演替过程会加剧CH_(4)的产生;温度可以直接影响CH_(4)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也能通过促进藻的生长间接影响CH_(4)排放;支流相对较低的甲烷氧化菌丰度是其CH_(4)通量较高的原因之一。2)水动力条件:蓄水期CH_(4)主要以扩散的方式进行释放,支流较低的流速促进了悬浮物的沉积,上游沉积物中的CH_(4)含量高于下游;泄水期CH_(4)主要以冒泡的方式进行释放,下游沉积物中TOC急剧增加,但干流的入侵会削弱支流的温度分层,破坏藻类生长环境,间接影响CH_(4)通量。3)人类活动:农业耕作使支流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增加,甲烷氧化菌的丰富度降低,细菌群落的营养相关代谢增强;建设用地扩大、支流筑坝增加抑制了有机物的传输,增加了水体中的产CH_(4)底物,促进了CH_(4)的产生。4)气象条件:降雨会携带更多营养物质进入支流,同时会增加水体浊度、破坏水体的温度分层,从而对CH_(4)的产生和传输过程造成影响。最后对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三峡水库CH_(4)排放的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支流 甲烷排放 水环境条件 水动力条件 人类活动 气象条件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nd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Barker Reservoir in Houston, Texas after the 2017 Hurricane Harvey
8
作者 Taye Folabi Tuan Phan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0年第11期376-388,共13页
Analysi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nd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the Barker Reservoir in Houston, Texas, United States is reporte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within one week after the August 2017 Hur... Analysi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nd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the Barker Reservoir in Houston, Texas, United States is reporte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within one week after the August 2017 Hurricane Harvey. Using a gas chromatograph equipped with a mass spectrometer, 4 VOCs and 13 PAHs were found in the Barker Reservoir. Concentrations of acetone, benzene, chloroform, and toluene were 1500, 380, 830, and 290 parts per million (ppm), respectively. Benzene and chloroform are classified as probable human carcinogens by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Six PAHs including benzo[a]anthracene, benzo[a]pyrene, benzo[b]fluoranthene, benzo[k]fluoranthene, chrysene, and dibenz[a,h]anthracene are probable human carcinogens. The most concentrated PAH was acenaphthylene at 0.068 ppm, while the least one was fluoranthene at 0.00046 ppm. Results revealed water contaminants in Houston and its vicinities during the flooding season and served as references for water monitoring purpos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rricane Harvey Barker reservoir VOCs PAHs human Carcinogen Gas Chromatograph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Health
下载PDF
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9
作者 Catalina Méndez Chantelle L Ahlenstiel Anthony D Kelleher 《World Journal of Virology》 2015年第3期219-244,共26页
Whil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 infectionis controlled through continuous, life-long use of a combination of drugs targeting different steps of the virus cycle, HIV-1 is never completely eradicated from th... Whil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HIV-1) infectionis controlled through continuous, life-long use of a combination of drugs targeting different steps of the virus cycle, HIV-1 is never completely eradicated from the body. Despite decades of research there is still no effective vaccine to prevent HIV-1 infection. Therefore, the possibility of an RNA interference(RNAi)-based cur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explored approach. Endogenous gene expression is controlled at both, transcriptional and post-transcriptional levels by noncoding RNAs, which act through divers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cluding RNAi. RNAi has the potential to control the turning on/off of specific genes through 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TGS), as well as finetuning their expression through 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 In this review we will describe in detail the canonical RNAi pathways for PTGS and TGS, the relationship of TGS with other silencing mechanisms and will discuss a variety of approaches developed to suppress HIV-1 via manipulation of RNAi. We will briefly compare RNAi strategies against other approaches developed to target the virus, highlighting their potential to overcome the major obstacle to finding a cure, which is the specific targeting of the HIV-1 reservoir within latently infected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 RNA interference reservoirs EPIGENETICS Latency 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下载PDF
1960年以来赣江流域生态径流变异机制及生态效应研究
10
作者 段红鑫 孔志岗 +4 位作者 叶许春 袁燕萍 刘婷婷 李相虎 张增信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8-188,共11页
【目的】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科学理解流域生态径流变异机制,对优化水资源调控方案和提高抗旱减灾效果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赣江流域上、中、下游3个水文站1960—2018年时间序列不等的逐日径流量,结合流量过程线计算的生态赤字与生态剩... 【目的】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科学理解流域生态径流变异机制,对优化水资源调控方案和提高抗旱减灾效果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赣江流域上、中、下游3个水文站1960—2018年时间序列不等的逐日径流量,结合流量过程线计算的生态赤字与生态剩余指标,研究分析了赣江流域的生态径流的变异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标准化降水蒸发系数(SPEI)与生物多样性指数(SI)及其与生态径流指标的拟合关系,探讨了赣江流域生态径流变化的驱动机制和生态响应。【结果】研究显示:(1)赣江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生态适宜流量差异显著,同一站点在不同月份间的生态适宜流量也极为悬殊。(2)从上游到下游生态赤字变异程度逐渐减小,生态剩余略有增大;各站点生态赤字在较低水平上呈现“高-低-高”的年代际波动特征,生态剩余的整体变化规律则相反。(3)生态剩余与SPEI呈正相关关系,而生态赤字与SPEI呈负相关关系;万安水库修建前后,枯水期与丰水期的赣江中下游生态剩余指标有所提升,平水期生态剩余出现下降。(4)SI与河流生态剩余之间以线性正相关关系为主,而SI与河流生态赤字之间表现为指数负相关关系;各站点SI在1985年之前呈现小波动下降趋势,之后波动幅度明显增大。【结论】结果表明:赣江流域近60 a生态径流变化受气候与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干湿状况是引起河流生态剩余和生态赤字变化的关键因素,干流水库建设对提升下游河道生态剩余作用明显,河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径流变化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赣江流域生态径流变异机制认识、水资源调控措施和水生态建设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径流 水文变异 标准化降水蒸发系数 生物多样性指数 赣江流域 水库建设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南方7省市陆地水储量动态变化主控因素研究
11
作者 张昌伟 常勇 罗跃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81,共8页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日益剧烈,研究陆地水储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了解陆地水储量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基于(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数据及8种气候要素,采用趋...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日益剧烈,研究陆地水储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入了解陆地水储量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基于(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GRACE数据及8种气候要素,采用趋势分析、互相关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等,从网格尺度(1o×1o)上分析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湖北以及重庆7省市陆地水储量距平(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Anomaly,TWSA)变化趋势及其不同时间尺度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2-2017年期间,我国南方7省市除西部区域外TWSA总体上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在重庆、贵州、湖北和湖南省交界处上升幅度最大,平均增幅最大可达每年0.9 cm,该区域TWSA动态变化由长期趋势主导。云南、四川中南部、广西南部以及湖南湖北二省的东部区域中,TWSA随时间变化由季节周期性变化所主导。月尺度下,TWSA与空气比湿的动态变化最为相似,85%网格TWSA的变化受气候波动控制,仅研究区中北部TWSA明显受到大型水库消峰填谷调控的影响,其季节波动弱于其他地区,但水库对该区域TWSA年尺度的变化影响明显减弱。年尺度下,全区域TWSA的变化仍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陆地水储量60%以上的变化可由气候变化解释,降雨为七成以上研究区域TWSA年尺度变化的主控要素,仅三峡水库附近TWSA受到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水储量 气候因素 人为活动 水库 偏最小二乘回归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平原水库生态服务效益评估--以大屯水库为例
12
作者 孙桥 胡周汉 +1 位作者 张婕 王济干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3-1222,共10页
为评估南水北调东线平原水库生态服务效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综合影子工程法、意愿支付法等方法提出服务价值核算标准;将粗糙集理论和层次分析法作为权重确定方法,进一步评估平原水库对地区人类福祉的贡献;以大屯水库为实际案例开... 为评估南水北调东线平原水库生态服务效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综合影子工程法、意愿支付法等方法提出服务价值核算标准;将粗糙集理论和层次分析法作为权重确定方法,进一步评估平原水库对地区人类福祉的贡献;以大屯水库为实际案例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平原水库具备洪水调蓄、固碳释氧、水源涵养等共计12项生态服务功能;以水量供给为纽带,为地区带来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促进地区福祉提升;大屯水库具备8项服务功能,2021年时该水库总服务价值达2.365亿元,供给服务价值是其主要构成,该水库为地区提供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各占50%、41%和9%。研究成果在指导管理机构实现科学管理,促进水利工程更好地实现生态价值方面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 平原水库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核算 地区福祉获益
下载PDF
母冲水库供需水平衡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瀚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7期113-117,共5页
根据母冲水库实际情况,对灌区灌溉用水和人畜需水进行分析。母冲水库供水范围P=80%灌溉需水量为88.4×10^(4)m^(3),人畜需水量为126×10^(4)m^(3),至规划水平年(2030年)总需水量为214.4×10^(4)m^(3)。母冲水库坝址天然来水... 根据母冲水库实际情况,对灌区灌溉用水和人畜需水进行分析。母冲水库供水范围P=80%灌溉需水量为88.4×10^(4)m^(3),人畜需水量为126×10^(4)m^(3),至规划水平年(2030年)总需水量为214.4×10^(4)m^(3)。母冲水库坝址天然来水量353×10^(4)m^(3),保证率P=80%下来水量为247.1×10^(4)m^(3),保证率P=95%下来水量为177.1×10^(4)m^(3)。通过兴利调节计算可知,在满足受水区需水量下,兴利库容为169.2×10^(4)m^(3),可满足受水区设计水平年(2030年)供水及灌溉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灌溉蓄水 人畜需水 供需平衡
下载PDF
51年来珠江流域输沙量的变化 被引量:49
14
作者 戴仕宝 杨世伦 蔡爱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5-554,共10页
根据1955~2005年珠江流域主要水文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以及流域降水量数据,对珠江流域输沙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石角站(北江)、博罗站(东江)、迁江站(红水河)以及高要站(西江干流)输沙量呈下降趋势,而柳州站(柳江)、南宁... 根据1955~2005年珠江流域主要水文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以及流域降水量数据,对珠江流域输沙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石角站(北江)、博罗站(东江)、迁江站(红水河)以及高要站(西江干流)输沙量呈下降趋势,而柳州站(柳江)、南宁站(郁江)的输沙量则呈上升趋势。(2)1955~2005年珠江入海泥沙(石角站、博罗站、高要站输沙量之和)均值为7529×104t/yr,并在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珠江入海泥沙还存在着年际变化上的波动性和阶段性特征,即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而此后呈显著下降趋势。通过分析认为:(1)气候变化是造成珠江流域输沙量年际波动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但不是造成珠江入海泥沙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2)珠江流域入海泥沙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与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相关;(3)水库建设是造成1955~2005年珠江流域入海泥沙减少的主要因素。(4)珠江流域入海泥沙将可能进一步减少,这将对未来珠江河口环境和三角洲的演变产生影响,加强进一步的研究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量 人类活动 水库 珠江
下载PDF
非自愿移民经济再发展:基于人力资本的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田艳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5-127,共13页
以往对于非自愿移民的研究多是关注制度安排和安置环境对移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则是重点探讨移民自身的人力资本在其经济再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市场发生着重大的社会变迁,对于非自愿移民来说,这种变迁集中体现为... 以往对于非自愿移民的研究多是关注制度安排和安置环境对移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则是重点探讨移民自身的人力资本在其经济再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国劳动力市场发生着重大的社会变迁,对于非自愿移民来说,这种变迁集中体现为移民的发展不仅受限于经济制度和政府政策,其自身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丹江口库区和巴东三峡库区的抽样调查,本文重点对影响移民经济恢复的人力资本因素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因素对移民的经济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和非移民相比,一些人力资本因素对移民的经济恢复失去了效用,并且不同搬迁时间的移民的人力资本失灵状况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搬迁初期移民的人力资本失灵更为严重。在劳动力市场较为完善的条件下,人力资本才能对移民经济发展发挥更好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愿移民 经济发展 人力资本 水库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联合影响下东江流域非一致性洪水频率 被引量:10
16
作者 顾西辉 张强 +1 位作者 陈晓宏 江涛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6-757,共12页
一致性假设一直是洪水频率分析的基本假设条件,但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下,水文极值序列的一致性假设受到极大挑战。基于此,以东江流域为例,运用GAMLSS模型(广义可加模型),将时间、气候指标(北极涛动AO、北太平洋涛动NPO、太平... 一致性假设一直是洪水频率分析的基本假设条件,但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下,水文极值序列的一致性假设受到极大挑战。基于此,以东江流域为例,运用GAMLSS模型(广义可加模型),将时间、气候指标(北极涛动AO、北太平洋涛动NP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南方涛动SOI)以及水库指标(Reservoir Index)统一纳入洪水频率分析中,并对东江流域1954―2009年年最大流量序列(AMS)进行频率分析,结果表明:1)龙川、河源和岭下站年最大流量序列均值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方差为常量,而博罗站均值和方差与时间均呈非线性关系;2)水库对各水文站点AMS均值有显著线性影响;3)NPO对各站点AMS均值有显著线性影响,NPO值较高时,东江流域可能面临着较低的洪水风险,在一致性假设前提下,可能高估洪水设计值,反之亦然;而PDO对各站点方差有显著线性(岭下、博罗)/非线性(龙川、河源)影响;4)以时间为协变量构建非一致性模型,研究得出:龙川、河源和岭下3站T年一遇洪水设计值均呈单调下降趋势,博罗站1954―1995年左右洪水设计值呈下降趋势,而在1996―2009年呈上升趋势;以气候与水库为协变量构建非一致性模型,研究表明:龙川、河源和岭下3站T年一遇洪水设计值均因水库影响呈向下跃变;5)以气候和水库为协变量的非一致性模型对洪水频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为非一致条件下设计洪水的预测提供了新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水库 非一致性 洪水频率 东江流域
下载PDF
惠州黄洞水库沉积速率及孢粉的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碧珊 郑卓 +4 位作者 黄康有 郑艳伟 许清海 张晴华 黄旭蕾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59-1267,共9页
对惠州黄洞水库沉积钻孔(HD)进行了210Pb和137Cs测试,结合岩性、粒度分析和建库历史资料为佐证,以137Cs为主确定了研究区沉积物年代序列和沉积速率,同时对钻孔沉积物进行了孢粉和炭屑指标的实验分析。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建库前沉积速率较... 对惠州黄洞水库沉积钻孔(HD)进行了210Pb和137Cs测试,结合岩性、粒度分析和建库历史资料为佐证,以137Cs为主确定了研究区沉积物年代序列和沉积速率,同时对钻孔沉积物进行了孢粉和炭屑指标的实验分析。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建库前沉积速率较快(约为1.5 cm/a),建库后(1960年以来)沉积速率降低(约为1.0 cm/a)。钻孔孢粉组合和炭屑记录揭示出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孢粉种类为禾本科(Gramineae)花粉、芒箕(Dicranopteris dichot oma)、松属(Pinus)花粉等,孢粉绝对浓度和乔木与非乔木花粉比值(AP/NAP)是指示森林覆盖度的重要指标。同时出现乔木花粉减少、孢粉总浓度下降及禾本科相对含量上升,表明了裸地增加和水土流失严重,为人类砍伐和焚烧频率最高的时期。显著的大面积山火事件可以根据沉积物炭屑浓度与孢粉浓度比值(C/P)的峰值来判断。孢粉和炭屑记录揭示流域内建库前、大跃进-文革期、改革开放中后期3个时期不同的植被生态条件,反映了不同阶段人类活动方式和强度的变化,与历史文献记载的1958年大炼钢铁、1963年百年一遇大旱和1986年造林绿化工程等主要事件对比显示出一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炭屑 沉积速率 人类活动 黄洞水库
下载PDF
溃坝事件中的人因失误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厉丹丹 柳志国 李雷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95,共4页
目前许多溃坝事件中都存在人因失误,在水利工程中对溃坝事件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工程因素方面,而对人因失误的研究很少.对我国1954—2010年的3 500多座溃坝事件中的人为因素进行研究,并挑选板桥水库、沟后水库及小海子等14座水库典型溃坝... 目前许多溃坝事件中都存在人因失误,在水利工程中对溃坝事件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工程因素方面,而对人因失误的研究很少.对我国1954—2010年的3 500多座溃坝事件中的人为因素进行研究,并挑选板桥水库、沟后水库及小海子等14座水库典型溃坝事件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探讨其内在规律和联系,得出导致人因失误的主要原因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不够、违反操作规定、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以及缺乏预防意识,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水库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坝 事件 人为因素 水库安全
下载PDF
千岛湖大气氮磷干湿沉降特征及周年入库负荷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梦圆 程新良 +7 位作者 朱可嘉 赵星辰 王铁森 邹伟 许海 史鹏程 施坤 朱广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7-886,共10页
大气氮磷沉降是湖库营养盐输入的重要途径,深刻地影响着湖库水体营养盐平衡及生态系统演化进程.为了解山区大型水库大气氮磷沉降对水体的贡献,于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千岛湖街口和淳安县城2个监测站点开展了大气氮磷干湿沉降周年观... 大气氮磷沉降是湖库营养盐输入的重要途径,深刻地影响着湖库水体营养盐平衡及生态系统演化进程.为了解山区大型水库大气氮磷沉降对水体的贡献,于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千岛湖街口和淳安县城2个监测站点开展了大气氮磷干湿沉降周年观测,分析千岛湖大气氮磷沉降特征及入库负荷.结果表明:千岛湖街口监测点大气总氮(TN)、总磷(TP)沉降量分别为1774.83和34.11 kg/(km^(2)·a),淳安县城监测点大气TN、TP沉降量分别为1799.73和34.44 kg/(km^(2)·a).大气TN沉降以湿沉降为主,街口和淳安县城监测点TN湿沉降分别占总沉降的92%和88%;两个监测点大气TP沉降的组成差异较大,其中街口监测点湿沉降占53%,淳安县城监测点干沉降占60%.气象条件(降雨)叠加人类活动(施肥等农业活动和旅游等城市活动)能够显著增加大气营养盐沉降量,全年85%的TN沉降和71%的TP沉降集中在降雨期.观测期间,千岛湖大气TN、TP干湿沉降入湖负荷分别估算为1041.98和20.04 t/a,分别占千岛湖河道TN、TP输入的9.4%和8.3%.研究显示,千岛湖大气氮磷沉降量显著低于长三角地区其他水体,但农耕、旅游等人类活动仍造成千岛湖大气营养盐沉降量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沉降 湿沉降 营养盐 水库 富营养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水库建设运行对三岔河流域径流与洪水特征变化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浩 雷晓辉 +3 位作者 宋万祯 秦韬 宋巍 舒栋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115,共8页
为分析人类活动的加强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对河川径流以及洪水特征的影响,以贵州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1963-2012水文和气象数据,对年径流深、降水、蒸发的时间序列采用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K检验)方法进行趋势性分析,... 为分析人类活动的加强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对河川径流以及洪水特征的影响,以贵州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1963-2012水文和气象数据,对年径流深、降水、蒸发的时间序列采用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K检验)方法进行趋势性分析,探究该流域径流与洪水特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置信水平95%下,三岔河流域上游年径流系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分析原因是因为上游水库数量较少,水库的库容较小,对径流影响不明显;在整个三岔河流域,普定和引子渡两座大型水库对年径流和洪水特征影响很大,年径流深下降比较明显大约为4.01mm/a,最大洪峰流量、最大3d洪量和最大7d洪量减小也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n-Kendall趋势分析 人类活动 水库建设 年径流系数 洪水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