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称多县白龙沟布日垌人物岩画田野调查与研究
1
作者 陈晨 苟爱萍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5-93,共9页
青海省称多县是通天河流域较早发现大量岩画遗存的地域,该区域的人物岩画遗存,大多集中分布在称多县称文镇的白龙沟布日峒岩画点。作为青藏高原早期文化遗存的组成部分,青海省称多县白龙沟布日峒岩画点的人物岩画,是当地古代民众物质生... 青海省称多县是通天河流域较早发现大量岩画遗存的地域,该区域的人物岩画遗存,大多集中分布在称多县称文镇的白龙沟布日峒岩画点。作为青藏高原早期文化遗存的组成部分,青海省称多县白龙沟布日峒岩画点的人物岩画,是当地古代民众物质生活与精神信仰的图像载体,其类型多样,主题丰富,既有表现日常狩猎或游牧生产生活的图式,也有体现青藏高原原始宗教苯教思维的巫师形态。青海省称多县白龙沟布日峒岩的岩画点,处于羌塘草原岩画带的东端,与西端的人物岩画也有诸多类似之处,整体来看,青海省称多县的人物岩画,比藏西岩画更为古老,对研究青藏高原东西两端的文化联系,具有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称多县 布日峒 人物岩画 生计与信仰
下载PDF
贺兰山人面像岩画构造初探
2
作者 牛枢言 《民族艺林》 2023年第3期58-67,共10页
贺兰山地区的人面像岩画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丰富,时间跨度较大。所刻画的内容除客观实际的人面外,更多的是以人面为主体进行的合乎先民意愿的改造,通常是对其进行部分的变形或增加装饰符号。这些神秘的人面像蕴藏着人类先民早期的意识... 贺兰山地区的人面像岩画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丰富,时间跨度较大。所刻画的内容除客观实际的人面外,更多的是以人面为主体进行的合乎先民意愿的改造,通常是对其进行部分的变形或增加装饰符号。这些神秘的人面像蕴藏着人类先民早期的意识和思维,展现了他们通过岩画的“象”思维把握现实的独特方式。文章将以物象、变象、合象即“三象”构造法为基础,对归德沟蹲踞式人面像和贺兰口太阳神人面像等岩画的构造及内涵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面像 岩画 象思维 原始艺术
下载PDF
中国人面像岩画文化浅谈 被引量:7
3
作者 龚田夫 张亚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7-74,共8页
人面像岩画是指那些看起来类似人面或是可以联想到人面的岩画图形。中国的人面像岩画分布呈线形,东线即东部沿海一带,北线横贯内蒙古,西线即从内蒙古到宁夏。人面像岩画的创作者很可能是原居于江苏、山东的从事原始农耕的东夷人,人面像... 人面像岩画是指那些看起来类似人面或是可以联想到人面的岩画图形。中国的人面像岩画分布呈线形,东线即东部沿海一带,北线横贯内蒙古,西线即从内蒙古到宁夏。人面像岩画的创作者很可能是原居于江苏、山东的从事原始农耕的东夷人,人面像岩画因东夷人的迁徙而发生长时间及长距离的传播,给人一种规模宏大的假象。人面像岩画是人的思维在人的形象上的体现,是中国原始艺术的巨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面像岩画 原始艺术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论“人面”岩画的起源与传播--基于贺兰山“人面”岩画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苟爱萍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78-185,共8页
以贺兰山"人面"岩画为研究基点,运用图像分析方法与考古类型学方法论述贺兰山"人面"岩画的分布、图像类型,对相关地域的"人面"岩画进行图像类型的比较.在反思"人面"岩画单点起源传播观的基础上... 以贺兰山"人面"岩画为研究基点,运用图像分析方法与考古类型学方法论述贺兰山"人面"岩画的分布、图像类型,对相关地域的"人面"岩画进行图像类型的比较.在反思"人面"岩画单点起源传播观的基础上,指出将军崖"人面"岩画起源说在立论上存在着4个方面的存疑性.从地理学与图形学角度提出及论证中国"人面"岩画具有多点起源性质,并进一步讨论美洲"人面"岩画来自于中国的洲际传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人面”岩画 多点起源
下载PDF
湖北随州太阳神岩画初探——兼议中国太阳神岩画图像的演变轨迹
5
作者 张亚莎 管佳宁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14,共10页
湖北随州发现大量凹穴岩画,同时还发现一幅“太阳神岩画”。太阳神之炎帝神话传说,在湖北随州有极为深厚的史学、神话传说与民俗学的人文环境基础,考古学发现更证实太阳纹符号在这个地区不仅出现年代早,且传统一直在持续。随州所谓太阳... 湖北随州发现大量凹穴岩画,同时还发现一幅“太阳神岩画”。太阳神之炎帝神话传说,在湖北随州有极为深厚的史学、神话传说与民俗学的人文环境基础,考古学发现更证实太阳纹符号在这个地区不仅出现年代早,且传统一直在持续。随州所谓太阳神岩画,由最早的一个同心圆为其核心,在此基础上添加双目而形成“人面像”,再刻画上象征着光芒的芒线,一个人格化的太阳神图形得以出现。中国各地的岩画里,存在着太阳作为自然形态的图像与太阳已被神格化的超自然形态的图像这两种类型,那么,这两种类型的“太阳岩画”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岩画中的“太阳崇拜”又是如何从自然形态走向超自然形态?通过随州太阳神岩画调查与研究,我们感觉它的最终图像形成过程,展示的正是在岩画世界里,太阳这一图形题材,是如何从自然形态走向神格化形态的图像演变之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岩画 人格化太阳神 人面像 凹穴岩画
下载PDF
极地岩画背后的萨满教——加拿大、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人面岩画与萨满用具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丹尼尔.阿瑟诺 朱利峰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萨满教与岩画之间的关联并不是一件很容易说清楚的事情,在史前的北欧地区,曾经大范围流行萨满教,因此我们更加确信当地的岩画是产生于萨满文化语境之下的一种视觉文化形式。在距今1000年左右,萨满教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变得更加重要。因... 萨满教与岩画之间的关联并不是一件很容易说清楚的事情,在史前的北欧地区,曾经大范围流行萨满教,因此我们更加确信当地的岩画是产生于萨满文化语境之下的一种视觉文化形式。在距今1000年左右,萨满教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变得更加重要。因此,这里的许多岩画以及一些便携式的艺术品也就相应地表现出这种萨满文化的特性。然而,在这一地区只发现了没有任何身体特征的类人面像岩画,同时还有许多看上去像是面具或者人面雕刻的多赛特艺术作品。这种以人面为特征的形式在整个岩画点随处可见,特别是集中在萨满教非常活跃的几个世纪之间。虽然这些不同载体上的人面像在雕刻方法上略有不同,然而它们始终将具有相似性的正面面部形象强调出来。本文运用岩画艺术比较研究的方法,尝试对这些充满张力并呈现多样化的萨满文化工具提出一些新的思考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圈 萨满教 人面像 岩画
下载PDF
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田野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嘉馨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6-49,共14页
本文以将军崖岩画为田野调查对象,论述了将军崖岩画的发现、地理区位、画面分组及画面内容,并应用无人机拍摄和三维扫描技术对将军崖岩画及其周边进行了图像绘制。在此基础上,对将军崖岩画的图像进行了统计与初步分析,并对将军崖岩画的... 本文以将军崖岩画为田野调查对象,论述了将军崖岩画的发现、地理区位、画面分组及画面内容,并应用无人机拍摄和三维扫描技术对将军崖岩画及其周边进行了图像绘制。在此基础上,对将军崖岩画的图像进行了统计与初步分析,并对将军崖岩画的制作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对将军崖岩画系统的田野调查和图像记录为将军崖岩画的年代、内涵、风格分析与文化传播等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军崖岩画 田野调查 发现史 人面像
下载PDF
亚洲北部地区带胡须或牙齿纹人面像岩画研究
8
作者 肖波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5-85,共11页
带胡须或牙齿纹的人面像岩画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以及西伯利亚中南部地区。其产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期,经过若干发展阶段,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向北境扩散。向东到达俄罗斯黑龙江下游,向西通过外贝加尔到达安加拉河下游地区。亚洲北... 带胡须或牙齿纹的人面像岩画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以及西伯利亚中南部地区。其产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期,经过若干发展阶段,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向北境扩散。向东到达俄罗斯黑龙江下游,向西通过外贝加尔到达安加拉河下游地区。亚洲北部地区的人面像岩画是萨满教观念下的作品,就该类型人面像岩画而言,大致反映了祖先崇拜、颅骨崇拜以及树木崇拜三个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北部 胡须或牙齿纹 人面像岩画 年代 内涵
下载PDF
宝镜湾岩画:灵魂出窍
9
作者 李世源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珠海宝镜湾岩画中关于人牲的使用和有关人牲灵魂出窍画面的发现与解读,对新石器晚期人类的原始宗教形式和祭祀方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范本。
关键词 岩画 人牲 灵魂出窍 灵魂 原始宗教 新石器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通天河流域岩画景观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宇程 何捷 《风景园林》 2021年第11期44-50,共7页
景观考古视角下岩画的价值不仅仅是图像语义本身,更是先民与环境互动产生的遗迹,尤其是岩画的分布特征可以作为理解历史环境变迁和人地关系演化的重要切入点。以通天河流域岩画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考古调查报告对已发现岩画点进行整理,利... 景观考古视角下岩画的价值不仅仅是图像语义本身,更是先民与环境互动产生的遗迹,尤其是岩画的分布特征可以作为理解历史环境变迁和人地关系演化的重要切入点。以通天河流域岩画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考古调查报告对已发现岩画点进行整理,利用GIS平台构建岩画数据库;然后运用K均值聚类法将岩画依据空间位置划分为4个岩画群,进一步选取影响岩画分布的8个潜在变量,综合运用成本表面分析法、累积可视域法等方法计算并提取对应变量的空间属性信息;运用最大熵模型对通天河流域岩画整体和各岩画群分别建立考古遗址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地区各岩画群彼此间分布特征差异大,但岩画群内部具有相似性。从上游早期至下游晚期的岩画,其分布受河流、遗址点可达性的影响逐渐减小,受高程、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增大,这种变化是对该地区早期人类迁徙与适应环境过程的反映。最后,结合预测结果绘制出各岩画群潜在的分布概率图,可作为岩画景观保护范围划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考古学 最大熵模型 岩画 空间分析 考古遗址预测模型 通天河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四川甘孜康定市塔公岩画考古调查
11
作者 苟爱萍(执笔/绘图) 张慧达(执笔/绘图) +1 位作者 康棋 张亚莎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30,共11页
四川甘孜地区康定市塔公乡发现一处岩画点,共计分布有62个单体图像。塔公岩画点非常有特点。岩画石背靠小山,面朝河流。面积虽然不大,但图像比较密集,更为鲜明的是,该处岩画点人形图像众多,姿态各异。另外,还伴随有牦牛、鹿、马等动物... 四川甘孜地区康定市塔公乡发现一处岩画点,共计分布有62个单体图像。塔公岩画点非常有特点。岩画石背靠小山,面朝河流。面积虽然不大,但图像比较密集,更为鲜明的是,该处岩画点人形图像众多,姿态各异。另外,还伴随有牦牛、鹿、马等动物图像。塔公岩画点是一处重点表现人群物质、精神生活的岩画点,塔公岩画反映的是青藏高原东部古代人群的文化生活及社会生活图景,是研究青藏高原东部古代文化史及艺术史的重要资料和图像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定市 塔公岩画 鹿图像 人形图像
原文传递
数字人文视阈下岩画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新探 被引量:6
12
作者 束锡红 潘光繁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48,共8页
当前岩画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初步形成,模式逐步完善,保护对象范围由岩画延伸到自然生态环境。然而,仍存在岩画调查与研究滞后、保护模式不完善、数字录入标准不一等问题,反映出传统保护方式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数字人文技术赋予... 当前岩画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初步形成,模式逐步完善,保护对象范围由岩画延伸到自然生态环境。然而,仍存在岩画调查与研究滞后、保护模式不完善、数字录入标准不一等问题,反映出传统保护方式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数字人文技术赋予岩画图像收录、资源开发、环境改善、多维观测等方面的保护功能。文章基于既有研究,在数字人文视阈下,结合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保护趋势,探索岩画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功能。于此,提出运用数字人文技术构建岩画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网格化保护体系、实现国际岩画数据资源共享、激发公众参与岩画保护的建议,以期能为形成数字人文岩画遗产保护新模式,主导岩画文化遗产保护新方向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岩画 文化遗产活起来 保护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