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in spine surgery 被引量:5
1
作者 Marios Lykissas Ioannis Gkiatas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7期531-535,共5页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are osteoinductive factors which have gained popularity in orthopaedicsurgery and especially in spine surgery. The use of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has been officially ...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are osteoinductive factors which have gained popularity in orthopaedicsurgery and especially in spine surgery. The use of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has been officially approved by the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only for single level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nevertheless it is widely used by many surgeons with off-label indications. Despite advantages in bone formation, its use still remains a controversial issue and several complications have been described by authors who oppose their wide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spine FUSION BONE GRAFT Yale UNIVERSITY Open Data project
下载PDF
基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人体全腰椎振动特性研究
2
作者 范威 张驰 +2 位作者 张东祥 王庆东 郭立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3,共8页
振动暴露被认为是诱发腰椎退行性病变和下腰痛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寻振动载荷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基于人体腰椎L1节段至骨盆(L1-pelvis)的CT扫描数据,重构L1-Pelvis三维几何模型。对该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和材料特性赋值,建立L1... 振动暴露被认为是诱发腰椎退行性病变和下腰痛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寻振动载荷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基于人体腰椎L1节段至骨盆(L1-pelvis)的CT扫描数据,重构L1-Pelvis三维几何模型。对该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和材料特性赋值,建立L1-Pelvis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可获得的实验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基于该有限元模型,通过瞬时动态分析计算出腰椎各运动节段在幅值40 N,频率5 Hz轴向正弦振动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并与-40 N和+40 N轴向静态载荷作用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响应参数包括椎体轴向位移、纤维环膨出变形和纤维环基质冯·米塞斯应力。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静态载荷,振动载荷下腰椎各运动节段的椎体轴向位移、纤维环膨出变形、纤维环基质冯·米塞斯应力的幅值分别增加了0.550~1.020 mm、0.124~0.251 mm、0.043~0.099 MPa,最大增幅分别可达195.0%、175.7%、151.4%。从量化角度说明振动载荷下腰椎发生损伤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腰椎 生物力学 有限元模型 振动载荷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n Biomechanical Research of Degenerative Diseases of Lumbar Spine
3
作者 Shuyu Zhang Tianyi Bai +3 位作者 Xingxu Zhang Chao Feng Zhengpeng Liu Yilong Zhang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2年第3期21-33,共13页
As the elderly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grow,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Among them,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LDD) is one of the major contributors to low back pain. Biomech... As the elderly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grow,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Among them,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LDD) is one of the major contributors to low back pain. Biomechanical in vivo studies of the lumbar spine are mainly performed by implants or imaging data to record the real-time changes of form and stress on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during mo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are slow due to the technological and ethical limitations. In vitro experiments include animal experiments and cadaver experiment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operate or differ greatly from normal human structures, and the results still need to be verified repeatedly to test their accuracy. As for finite element method, it is relatively low cost and can repe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refore, we believe tha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biomechanical research, especially in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surgical models and the degeneration caused by different mecha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ECHANICS Degenerative Diseases of the Lumbar spine Animal Specimens human Cadaver Model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tatics Analysis STRESS Range of Motion (RoM)
下载PDF
切除不同范围钩突后颈椎椎间盘的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杨洋 史君 +7 位作者 李琨 马渊 张少杰 侯二飞 王超群 陈杰 王星 李志军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8-97,共10页
目的通过建立C_(0)~T_(1)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切除不同范围钩突后颈椎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特点,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例全颈椎进行CT扫描后建立正常颈椎三维模型,同时设计切除左侧50%、100%的钩突和切除双侧100%的钩... 目的通过建立C_(0)~T_(1)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切除不同范围钩突后颈椎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特点,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例全颈椎进行CT扫描后建立正常颈椎三维模型,同时设计切除左侧50%、100%的钩突和切除双侧100%的钩突模型,加载相同力矩后比较4种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等6种工况下的受力变化(应力、位移)。结果随着钩突不同范围的切除,椎间盘应力和位移值集中位于C_(5/6)处,随后渐呈递减趋势。椎间盘在切除左侧C_(5)钩突50%后其应力值仅在C_(5)处存在侧别间差异,但在左侧或双侧切除100%C_(5)钩突后其应力值出现了侧别间差异。结论切除不同范围钩突(50%、100%)后可影响颈椎稳定性,且切除范围越大越影响颈椎稳定性。临床在该区手术切除时应尽可能选择最优原则,以最少切除而达到治疗效果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突 椎间盘 钩椎关节 颈椎 有限元 力学变化 解剖学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征象的脊柱标本观察及影像学分析
5
作者 钟伟兴 王志宏 +3 位作者 李俊桦 廖立青 谌祖江 李义凯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诊治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脊柱非测量观察、X线检查和脊柱测量2具脊柱标本,并进行数字图像采集和处理。结果第1例标本为第7胸椎(T_(7))~第3腰椎(L_(3)),全长29.7 cm;第2例标本为第... 目的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诊治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脊柱非测量观察、X线检查和脊柱测量2具脊柱标本,并进行数字图像采集和处理。结果第1例标本为第7胸椎(T_(7))~第3腰椎(L_(3)),全长29.7 cm;第2例标本为第7颈椎(C_(7))~第2腰椎(L_(2)),全长38.3 cm。标本中韧带部分或完全钙化,小关节、椎间盘骨化,骨质疏松;椎间孔的前后径(宽度)比正常成人窄,大多数上下径(高度)较宽。影像上标本前纵韧带钙化呈点状或条纹状,但实际标本呈片状。标本可呈现X线二维平面难以表现的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椎间孔等。结论随着强直性脊柱炎病情进展,患者脊柱弯曲、旋转等活动范围减小,胸廓扩张程度减小,进而影响呼吸,且难以进行椎管内麻醉和骶管注射等操作。在诊断方面,通过骨骼标本和X线影像,我们可以更直观、准确地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发展过程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 骨骼标本 X线 影像解剖学
下载PDF
基于JACK的不同身高笔记本电脑使用者的脊椎受力状态研究
6
作者 郭增辉 方斌 +1 位作者 梁文昊 陈志远 《人类工效学》 2024年第4期42-47,54,共7页
目的在探讨笔记本电脑放置位置对使用者胸椎、腰椎受力和头部屈曲的影响。方法通过Jack软件构建了P 1、P 5、P 50、P 95和P 99的数字人仿真办公模型,分析了屏幕在不同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下人体spinetT1/T2、spineL4/L5受到的力矩和Head ... 目的在探讨笔记本电脑放置位置对使用者胸椎、腰椎受力和头部屈曲的影响。方法通过Jack软件构建了P 1、P 5、P 50、P 95和P 99的数字人仿真办公模型,分析了屏幕在不同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下人体spinetT1/T2、spineL4/L5受到的力矩和Head Flexion的角度,使用SPSS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坐姿使用笔记本电脑时,用户的身高越高,其胸椎和腰椎所承受的力矩也越大。笔记本电脑屏幕的高度对使用者的影响显著高于水平距离的影响。结论通过调整笔记本电脑的放置位置,特别是屏幕的高度,可以有效降低不同身高群体颈部和腰部的疲劳和疼痛症状,减少对身体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健康 人因工程 笔记本电脑 JACK 脊椎受力 仿真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夏钰东 张荣 +1 位作者 刘琼 陈佳汝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3例行PK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男40例,女63例;年龄61~78(65.72±3.29)岁。受伤原因:滑倒33例,跌倒42例,提重物受伤28例。根据填充骨水泥不同分为3组:磷酸钙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65.1±3.3)岁,填充磷酸钙骨水泥;rhBMP-2组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64.8±3.2)岁,填充含rhBMP-2的骨水泥;rhbFGF+rhBMP-2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65.1±3.6)岁,填充含rhbFGF和rhBMP-2的骨水泥。比较3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骨密度、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3组术后ODI、VAS呈下降(P<0.001),骨密度增高(P<0.001),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P<0.001),rhbFGF+rhBMP-2组术后第1、6、12个月ODI、VAS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术后第6、12个月骨密度大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rhbFGF+rhBMP-2组术后第6、12个月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3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rhbFGF和rhBMP-2骨水泥可更有效地增加OVCF患者骨密度,获得术后满意的临床和放射学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骨质疏松 腰椎 压缩性骨折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脊柱三维运动测试实验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季伟 王向阳 +3 位作者 徐华梓 池永龙 徐晖 盛孙仁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54-459,464,共7页
目的研制一套模拟人体脊柱在体运动的离体加载装置,进行脊柱生物力学实验研究。方法利用轴承原理,在加载盘上设计安装旋转锁定装置,加载时旋转于所需测试位置后用螺栓锁定状态,再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提供自动加载动力源,在脊柱标本上施... 目的研制一套模拟人体脊柱在体运动的离体加载装置,进行脊柱生物力学实验研究。方法利用轴承原理,在加载盘上设计安装旋转锁定装置,加载时旋转于所需测试位置后用螺栓锁定状态,再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提供自动加载动力源,在脊柱标本上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6个方向的纯力矩,模拟脊柱的在体运动,并用三维扫描仪对脊柱标本加载前后位置进行扫描测量。利用该加载装置对6具1岁龄猪颈椎(C2-C6)在6种加载状态下进行运动范围测量,并对该加载装置进行精度验证和误差分析。结果建立了一套人体脊柱三维运动实验装置,6具猪颈椎标本经加载测量得到6个方向的中性区和活动范围数据,总测量误差值小于3.5%。结论该装置巧妙的设计较好地模拟了脊柱在体运动,可实现人体脊柱的快速加载,费用低、方法简单实用,能大大提高实验的效率,在脊柱的离体加载方面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脊柱 三维运动 模拟 加载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基于关节点连接广度矩阵的颈椎康复运动识别
9
作者 朱子豪 何宏 +1 位作者 汪焰兵 孙浩 《软件导刊》 2024年第1期32-41,共10页
为提高颈椎康复动作识别的准确率与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关节点连接广度矩阵的颈椎康复运动识别方法。在预处理阶段,首先从人体实时视频流数据中进行骨架提取;然后根据人体骨骼运动特点准确提取运动时人体骨架的特征信息,获取局部空间上... 为提高颈椎康复动作识别的准确率与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关节点连接广度矩阵的颈椎康复运动识别方法。在预处理阶段,首先从人体实时视频流数据中进行骨架提取;然后根据人体骨骼运动特点准确提取运动时人体骨架的特征信息,获取局部空间上的变化信息,利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遍历骨架图内关节点,建立关节点连接广度矩阵,根据连接广度信息划分三角子图并为关节点分配权重,提高模型的识别效率;最后提取关节点连接广度矩阵的时空特征,通过SVM分类器完成识别。在颈椎康复运动数据集CRED和MSR Action 3D公开数据集上对该识别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关节点连接广度矩阵的颈椎康复运动识别方法平均耗时为1.20 s,平均帧率为27,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2.72%,与现有方法相比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康复运动 关节点连接广度矩阵 人体骨架 三角子图 时空特征
下载PDF
C5-6、T12-L1、L4-5椎间盘与相邻椎体的压缩力学特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建军 张远石 +2 位作者 王溪源 赵宝林 马洪顺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0年第3期193-196,共4页
对比分析C5-6、T12-L1、L4-5椎间盘与相邻椎体的压缩力学性质,确定不同部位的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是否具有不同的压缩力学性质。人死后1 h内解剖取出死者C1-S1脊柱标本,以线锯切取C5-6、T12-L1、L4-5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标本各13个。在日本岛... 对比分析C5-6、T12-L1、L4-5椎间盘与相邻椎体的压缩力学性质,确定不同部位的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是否具有不同的压缩力学性质。人死后1 h内解剖取出死者C1-S1脊柱标本,以线锯切取C5-6、T12-L1、L4-5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标本各13个。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实验机上进行实验。实验速度为5mm/min,以统计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L4-5组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最大载荷大于T12-L1和C5-6组,差异显著(P<0.01);C5-6组最大位移大于L4-5组和T12-L1组,差异显著(P<0.01);L4-5组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最大应力大于C5-6和T12-L1组,差异显著(P<0.01);C5-6组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最大应变大于L4-5和T12-L1组,差异显著(P<0.01)。C5-6、T12-L1、L4-5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标本的压缩力学性质有一定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脊柱 C5-6 T12-L1 L4-5 压缩 力学性质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脊椎腰骶关节的有限元模型及其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立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6-429,共4页
为了研究人体脊椎腰骶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本研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量了人体脊柱骨骼样品的外形结构,然后根据所测的点云坐标数据建立了一个详细的人体腰骶关节L5-S1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同时利用可获得的实验研究结果对该模... 为了研究人体脊椎腰骶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本研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量了人体脊柱骨骼样品的外形结构,然后根据所测的点云坐标数据建立了一个详细的人体腰骶关节L5-S1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同时利用可获得的实验研究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在10Nm力矩作用下,有限元模型的前俯、后仰、左侧弯、右侧弯、轴向左回转和轴向右回转的变形角度分别为9.11°、7.33°、4.95°、5.35°、2.92°、3.03°。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为人体脊柱腰骶关节的生物力学分析及器械植入研究提供了更为详细准确的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脊椎 有限元建模 激光扫描 小关节 非线性
下载PDF
C3-4、T9-10、L2-3椎间盘与相邻椎体弯曲(屈曲)的力学特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传刚 杨琦 李鹏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3年第2期94-96,共3页
对正常国人新鲜尸体C3-4、T9-10、L2-3椎间盘与相邻椎体进行弯曲(屈曲)实验,分析C3-4、T9-10、L2-3椎间盘与相邻椎体的弯曲(屈曲)力学性质,确定不同部位的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是否具有不同的弯曲(屈曲)力学性质。取C3-4、T9-10、L2-3椎间... 对正常国人新鲜尸体C3-4、T9-10、L2-3椎间盘与相邻椎体进行弯曲(屈曲)实验,分析C3-4、T9-10、L2-3椎间盘与相邻椎体的弯曲(屈曲)力学性质,确定不同部位的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是否具有不同的弯曲(屈曲)力学性质。取C3-4、T9-10、L2-3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标本各13个,以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弯曲(屈曲)实验。以统计学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表明,L2-3组最大载荷、最大弯距、最大应力大于C3-4、T9-10组,差异显著(P<0.05),T9-10组最大载荷、最大弯距、最大应力大于C3-4组,差异显著(P<0.05)。C3-4、T9-10、L2-3椎间盘与相邻椎体标本的弯曲(屈曲)力学性质有一定区别,标本的横截面积越大,承受的载荷和应力越大,但不成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脊柱 C3-4 T9-10 L2-3 弯曲 力学性质
下载PDF
脊柱区颈段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光久 张绍祥 +8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杨晓萍 陈现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05-607,共3页
目的 观测中国可视化人体男性脊柱区颈段连续横断面的重要结构。方法 应用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和测量脊柱区颈段椎管、脊髓、横突孔、椎动脉等结构。结果 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的薄层断面图像上清楚地... 目的 观测中国可视化人体男性脊柱区颈段连续横断面的重要结构。方法 应用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和测量脊柱区颈段椎管、脊髓、横突孔、椎动脉等结构。结果 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的薄层断面图像上清楚地显示了脊柱区颈段的骨性组织、结缔组织、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结论 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断面数据 ,脊柱区颈段的断面解剖观测为临床上该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人体 断层解剖 脊柱区颈段
下载PDF
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脊柱区颈段的三维重建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光久 张绍祥 +11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杨小萍 陈现红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建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男性脊柱区颈段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 应用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选取从寰椎上缘到第7颈椎下缘的连续横断面图像。在SCI工作站上对颈椎、脊髓、椎动脉、椎间盘、颈神经等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 目的 建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男性脊柱区颈段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 应用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选取从寰椎上缘到第7颈椎下缘的连续横断面图像。在SCI工作站上对颈椎、脊髓、椎动脉、椎间盘、颈神经等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 建立了脊柱区颈段重要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重建后的结构可多彩色立体显示,既能单独显示,也能任意搭配或总体显示,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观察。结论 脊柱区颈段的可视化数字模型,用三维图形方法显示该区结构的空间构形,将有助于解剖学教学,并可为颈部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可视人体 三维重建 脊柱区颈段 男性 人体数据集 解剖学 颈部疾病
下载PDF
人颈椎C3段椎骨蠕变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成学 高明 +2 位作者 陈塑寰 马洪顺 程杰平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6年第4期412-414,共3页
目的研究人脊柱C3段椎骨蠕变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以自动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了脊柱C3段椎骨应变与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根据线性粘弹性理论拟合了试验曲线,得出了蠕变方程。结论C3段椎骨9235s蠕变量为2·6%,... 目的研究人脊柱C3段椎骨蠕变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以自动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了脊柱C3段椎骨应变与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根据线性粘弹性理论拟合了试验曲线,得出了蠕变方程。结论C3段椎骨9235s蠕变量为2·6%,其为粘弹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脊柱 椎骨C3段 蠕变方程
下载PDF
人与山羊上胸椎体外三维生物力学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明星 詹新立 +3 位作者 肖增明 刘冲 刘会江 温洁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701-3703,共3页
目的 比较人与山羊上胸椎标本在体外的三维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取新鲜成年人尸体与波尔山羊上胸椎标本(C7-T5)各8具,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系统上检测两者在屈曲、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模式下的三维运动范围(ROM).结果 在前屈... 目的 比较人与山羊上胸椎标本在体外的三维生物力学特征.方法 取新鲜成年人尸体与波尔山羊上胸椎标本(C7-T5)各8具,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系统上检测两者在屈曲、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模式下的三维运动范围(ROM).结果 在前屈运动方式下,人与山羊C7-T1的ROM分别为(7.1±1.0)°和(7.8±1.6)°,超过其他节段.在后伸运动方式下,人与山羊C7-T1的ROM分别为(5.6±1.1)°和(6.3±1.6)°,超过其他节段.在左右侧屈运动方式下,人与山羊T2-3的ROM分别为(7.2±0.9)°和(8.1±1.3)°,超过其他节段.在轴向旋转运动模式下,人与山羊自上而下ROM逐渐递增,T4-5最大,分别为(4.6±0.9)°和(5.0±0.8)°.除人C7-T1左右侧屈的ROM及中性区(NZ)小于山羊(P〈0.05)外,其他节段三维运动的ROM和NZ两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与山羊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轴向旋转等运动模式下的ROM及NZ基本一致,可作为人上胸椎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上胸椎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全椎板减压与双侧开窗的腰椎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骢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0期1-3,6,共4页
目的评估全椎板切除与双侧椎板开窗术后腰椎的运动范围与稳定性的区别。方法采用脊柱运动模拟器对6具新鲜冰冻腰椎的L1~L5进行试验。采用生理跟踪器对腰椎屈伸、侧弯与轴向旋转进行监测:(1)内部结构未进行手术;(2)L2~L5进行了椎板开窗... 目的评估全椎板切除与双侧椎板开窗术后腰椎的运动范围与稳定性的区别。方法采用脊柱运动模拟器对6具新鲜冰冻腰椎的L1~L5进行试验。采用生理跟踪器对腰椎屈伸、侧弯与轴向旋转进行监测:(1)内部结构未进行手术;(2)L2~L5进行了椎板开窗术;(3)L2~L5行全椎板减压术。采用Vicom运动系统对腰椎的运动进行测量。记录所有脊柱的运动范围与脊柱的强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侧椎板开窗术屈伸的范围增加了14.3%,全椎板减压术增加了32%(P<0.05),统计每节段表明:在每一节段全椎板减压术与双侧椎板开窗术相比运动范围是其大致2倍(P<0.05)。在3节段椎板开窗术中其强度平均减少了11.8%,在3节段全椎板减压术中强度平均减少了27.2%(P<0.05)。结论这些数据表明双侧椎板开窗术与全椎板减压术相比明显减少了运动范围及强度变形。保留中后侧的骨与韧带复合结构可能对减压后的脊柱滑脱有稳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椎板减压 双侧开窗 腰椎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王雪峰教授运用脊背经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经验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程 王雪峰 +1 位作者 贾广良 杨天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年第5期380-383,共4页
通过总结王雪峰教授运用脊背经穴在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康复中临证组方经络与主穴配穴的配伍规律,探讨了脊背经穴的循行络属、整体功能及证治规律,研究其用于小儿脑瘫康复的中医机制。同时,对导师提出的长期、规律、适宜的干预脊背... 通过总结王雪峰教授运用脊背经穴在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康复中临证组方经络与主穴配穴的配伍规律,探讨了脊背经穴的循行络属、整体功能及证治规律,研究其用于小儿脑瘫康复的中医机制。同时,对导师提出的长期、规律、适宜的干预脊背经穴改善脑瘫患儿背部运动及各系统间发育不协调性、促进患儿核心稳定功能发育的中西医互参康复机制进行探析。为临床小儿脑瘫康复提供更有效的,更精准的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脊背经穴 儿童
下载PDF
河南淅川下王岗人群咬肌粗隆等性状的观察与对比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海军 郝双帆 +1 位作者 方璐瑜 戴成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2-785,共4页
目的分析河南淅川下王岗人群下颌骨与咀嚼肌发达程度相关的形态特点,并探讨时代变异。方法对44例下王岗下颌骨的下颌角外翻、咬肌粗隆、翼肌粗隆、颏棘的表现特点进行记录,并与全新世其他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下王岗人群下颌角外翻、... 目的分析河南淅川下王岗人群下颌骨与咀嚼肌发达程度相关的形态特点,并探讨时代变异。方法对44例下王岗下颌骨的下颌角外翻、咬肌粗隆、翼肌粗隆、颏棘的表现特点进行记录,并与全新世其他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下王岗人群下颌角外翻、咬肌粗隆、右侧翼肌粗隆、颏棘主要表现为"显著"级别,与全新世对比人群有明显差异。结论下王岗人群与咀嚼肌肉相关的下颌骨性状主要表现为显著级别,可能反映其咀嚼肌肉比较发达,同时提示这些性状的表现程度随时代发生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王岗 咬肌粗隆 翼肌粗隆 颏棘 解剖学
下载PDF
人颈椎C3段椎骨应力松弛力学性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显春 吴格日乐图 马洪顺 《试验技术与试验机》 2006年第2期36-38,共3页
本文研究了对人脊柱C3段椎骨应力松弛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以自动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了脊柱C3段椎骨应力与时间的变化规律;根据线性粘弹性理论拟合了试验曲线,得出了应力松弛方程;结果表明:C3段椎骨7235应力松弛量为0.2... 本文研究了对人脊柱C3段椎骨应力松弛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以自动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测定了脊柱C3段椎骨应力与时间的变化规律;根据线性粘弹性理论拟合了试验曲线,得出了应力松弛方程;结果表明:C3段椎骨7235应力松弛量为0.232MPa其为粘弹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脊柱 椎骨C3段 应力松弛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