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泊流域生态系统演化对人类世研究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荣 张科 +2 位作者 刘建宝 董旭辉 羊向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38,共6页
人类世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地质时期,以描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目前已被广泛讨论。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作为与人类社会最密切的地球单元之一,受到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相关研究成果能为理解人类世做出贡献。本文从湖泊流... 人类世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地质时期,以描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目前已被广泛讨论。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作为与人类社会最密切的地球单元之一,受到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相关研究成果能为理解人类世做出贡献。本文从湖泊流域生态系统和人类世本身特征为切入点,讨论了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演化对人类世研究的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湖泊具有相对独立的整体,清晰的内部作用关系、完备的理论支持和时空数据支撑,能够为人类世地球各圈层交互作用提供研究框架。湖泊流域生态系统演化的稳态转换与地球环境进入新的地质时期具有诸多相似之处,相关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界定人类世开始时间、总体特征以及演变过程和机制。本文指出人类世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演化研究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并提出了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古湖沼 人类活动 多圈层 地球圈层 地球环境
下载PDF
试论河流地貌学的新进展和趋势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先彦 于洋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9,共10页
河流地貌学研究河流动力的侵蚀-搬运-堆积过程(源-汇系统)、河流地貌的时空演化,及其与地球内部构造活动和地球表层气候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了河流地貌学与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前沿问题和研究机遇。河... 河流地貌学研究河流动力的侵蚀-搬运-堆积过程(源-汇系统)、河流地貌的时空演化,及其与地球内部构造活动和地球表层气候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了河流地貌学与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前沿问题和研究机遇。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在构造-气候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随着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定量分析、地表侵蚀速率的定量测定、沉积物测年以及地貌演化数值模拟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促进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流域地形、水系发育、河流地貌动力过程、河流地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构造、气候和人类活动等的响应和反馈的研究。未来除了更深入地理解流域尺度物质和形态的变化规律和机制外,加强河流地貌过程的定量表达,将流域地貌研究与表层地球系统的热点科学问题相联系,进一步开展学科交叉,服务于国家战略,才能提高河流地貌学、乃至地貌学科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地貌学 侵蚀和搬运 数值模拟 人类活动 表层地球科学
下载PDF
Carrying Capacity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A Case Study of Yulin City, China
3
作者 ZHANG Qianxi CAO Zhi +1 位作者 WANG Yongsheng HUANG Yiji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931-950,共20页
Quantitatively assess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is crucial for achieving the 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In this work,taking Yulin City in China as... Quantitatively assess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is crucial for achieving the 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In this work,taking Yulin City in China as a case study and employing the 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method,a modified model of coupling degree was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s endowment and utilization,as well as their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from 2013 to 2020.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of Yulin are diminishing due to declines in agriculture,higher industrial water use,and wetland shrinkage.However,reallocating domestic water for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and reducing sloping farmland can mitigate this trend of decline.Temporally,as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 endowment in Yulin continuously improved,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 utilization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2016 as the turning point.Spatially,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s,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 endowment,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 utilization in Yulin exhibited the same pattern of being higher in the six northern counties than in the six southern counties.Improving the water resources endowment is vital for the highly efficient use of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and land resources systems carrying capacity coupling coordination human-earth 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Yulin City China
下载PDF
秦汉畤祭遗址出土玉人功用研究
4
作者 高崇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0,共7页
目前发现秦汉畤祭遗址的祭祀坑内,多是男女玉人一对与玉琮组合,应是畤祭礼仪最主要的祭祀形式。文章认为玉琮象征天圆地方,是祭天礼地的祭器。周秦汉时期奉行“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之信仰,男女玉人与琮组合用于祭祀,正符合天为阳,地为阴... 目前发现秦汉畤祭遗址的祭祀坑内,多是男女玉人一对与玉琮组合,应是畤祭礼仪最主要的祭祀形式。文章认为玉琮象征天圆地方,是祭天礼地的祭器。周秦汉时期奉行“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之信仰,男女玉人与琮组合用于祭祀,正符合天为阳,地为阴,以天为父,以地为母的认知。并由此推断,男女玉人应分别是受祭的天神和地神之神主,用驷马车载之前往雍地进行畤祭之礼。西汉畤祭仍然继续沿用秦故礼仪,此正是由春秋至西汉数百年间,畤祭所用男女玉人造型及功用基本相同的缘由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畤祭 天圆地方 祭天礼地 男女玉人 天地神主
下载PDF
近30年黄河陆上三角洲蚀退-淤进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5
作者 马乐 陈健斌 +5 位作者 俞永庆 王亚梅 王国阳 黄渊源 吕燕玲 丁咚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62,共14页
近30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黄河三角洲陆地蚀退-淤进过程对黄河流域水循环系统的响应变得更为显著。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和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影像,结合流域内气象水文长期测量数据,定量研... 近30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流域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黄河三角洲陆地蚀退-淤进过程对黄河流域水循环系统的响应变得更为显著。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和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影像,结合流域内气象水文长期测量数据,定量研究了近30年黄河陆上三角洲蚀退-淤进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发现,1993—2022年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再波动增加的阶段,现行河口岸段为主要淤积区,陆地面积每年增长约1.67 km^(2),刁口河岸段为主要侵蚀区,陆地面积每年减少约2.15 km^(2);入海水沙与河口面积变化在1993—2001年自然水沙输运时期存在周期为4~5 a的负相位关系;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自然水沙输运时期(1993—2001年)气候变化主导了河口蚀退-淤进,人工水沙调控时期(2002—2022年)人类活动的影响远大于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蚀退-淤进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影响 谷歌地球引擎
下载PDF
人类世的多角度透视 被引量:1
6
作者 方修琦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7-1304,共18页
人类世被认为是一个由人类活动主导的独特地质时代。从人类世概念提出至今的20多年中,其使用不仅在地球科学之内急剧增长,而且迅速扩展到社会和人文等诸多学科领域。文中从3个学科视角对人类世进行了综述,概括有关人类世认识的异同及彼... 人类世被认为是一个由人类活动主导的独特地质时代。从人类世概念提出至今的20多年中,其使用不仅在地球科学之内急剧增长,而且迅速扩展到社会和人文等诸多学科领域。文中从3个学科视角对人类世进行了综述,概括有关人类世认识的异同及彼此关联。1950年代被确定为人类世的开始,对应于人类活动大加速及其造成的地球系统功能性变化。地球系统科学的人类世关注人类活动驱动的新地球系统状态,地质学视角的人类世关注其作为新地质时代的地质记录,社会学科与人文学科视角的人类世侧重对工业文明的反思批判与对未来发展的期许。不论未来人类世是否能真正成为一个新地质年代,其都将是地球科学和社会科学长期关注的研究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地球系统科学 地质学 人文科学
下载PDF
1990—2020年黄土高原典型县域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7
作者 赵雨琪 魏天兴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为探究吉县近30 a植被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Landsat影像,结合气象、土地利用、夜间灯光等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随机森林、残差分析等方法探究吉县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和人为因素对植被变化的影响。... 为探究吉县近30 a植被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Landsat影像,结合气象、土地利用、夜间灯光等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随机森林、残差分析等方法探究吉县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和人为因素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1990—202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FVC)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FVC年均增长速率约为0.49%,植被质量明显改善。(2)吉县FVC具有明显的“低值-高值”交错分布的空间特征。1990—2020年FVC显著增加区占51%,FVC显著减少区占7%。(3)气候因素对部分FVC高值区和建筑区植被生长起抑制作用,对其余地区植被覆盖起促进作用。将人类活动作为全域影响因素考虑时气候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的贡献率分别为53.43%、46.57%,将其作为局域变量时相对贡献率减少至13.07%。人类活动在特定地区如吉县中部和东部是植被退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西侧和南部的植被恢复也与之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Google Earth Engine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地球与人类的共享、共振与共识——杰米辛《破碎的星球》三部曲中的生态共同体
8
作者 曹金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0,共8页
三届雨果奖得主杰米辛的《破碎的星球》三部曲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体现出全新的后人文哲思。三部曲用拟人化和拟石化的文学手法构建了一个人类与地球共生共存的生态共同体。地球被拟人化,成为了具有感知、理想和认知能力的主体,打破了... 三届雨果奖得主杰米辛的《破碎的星球》三部曲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体现出全新的后人文哲思。三部曲用拟人化和拟石化的文学手法构建了一个人类与地球共生共存的生态共同体。地球被拟人化,成为了具有感知、理想和认知能力的主体,打破了“人类/非人类”的二元对立。后人类在拟石化的作用下,在生理和心理上与地球靠拢。守护者以核石为中介共享地球的感知,于“他者之痛”中赎罪。食岩人与地球实现了理想的共振,为促成生命的共荣而奋斗。原基人在沉浸式的行星体验中认识到人类的渺小和贪婪,并最终领悟到人类与地球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的星球》 后人文主义 生态共同体 拟人化 拟石化
下载PDF
人地共生视角下的特色保护类村庄发展模式探讨
9
作者 耿艺玮 杨章贤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67-68,共2页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指导理念之一,人地共生的发展理念能够妥善地处理好特色保护类村庄保护与开发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降低二者之间的矛盾,探索出村庄建设与自然保护双赢的发展模式。文章从特色保护类村庄保护与开发活动之间的冲突与矛...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指导理念之一,人地共生的发展理念能够妥善地处理好特色保护类村庄保护与开发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降低二者之间的矛盾,探索出村庄建设与自然保护双赢的发展模式。文章从特色保护类村庄保护与开发活动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的空间、利益、活力、政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了空间复合、利益渗透、多元运维、协同治理四项发展策略,构建生命、利益、安全、发展四个维度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共生 特色保护类村庄 保护与开发 发展模式
下载PDF
运用“天-地-人”三部配穴理论探讨针刺治疗前庭神经炎验案
10
作者 王袖郦 杨孝芳 陈盼碧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8期65-69,共5页
前庭神经炎又称前庭神经元炎,是由于前庭神经发生炎症所导致的一种突发性眩晕疾病。临床上以眩晕、自发性眼球震颤为主要表现,严重者伴恶心呕吐、走路不稳、出汗等症状,但无耳鸣、耳聋等耳部受累症状及中枢神经受损等表现。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又称前庭神经元炎,是由于前庭神经发生炎症所导致的一种突发性眩晕疾病。临床上以眩晕、自发性眼球震颤为主要表现,严重者伴恶心呕吐、走路不稳、出汗等症状,但无耳鸣、耳聋等耳部受累症状及中枢神经受损等表现。前庭神经炎属中医“眩晕”范畴,其病位在脑窍,病变脏腑多与肝、脾、肾相关,病机以风、火、痰、瘀扰乱清空为标,以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脑窍失养为本,临床上常见本虚标实证,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治疗总则。杨孝芳教授基于“天-地-人”三部配穴理论,谨守天地人合一思想,治疗时重视标本同治,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前庭神经炎。现将其具体临床思路整理如下,并附典型医案1例,以期为治疗前庭神经炎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人 前庭神经炎 针刺治疗 三部配穴
下载PDF
张载“合虚与气,有性之名”义释
11
作者 王海成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16,24,共7页
张载“合虚与气,有性之名”一语中的“合”并非语言层面的合而言之,而是合而为一;其“虚”亦不可理解为太虚,而是“天德”。“天德”即天性,“合虚与气”即天性之在人、物。“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意为天性必须落实于人、物方可呈现,方... 张载“合虚与气,有性之名”一语中的“合”并非语言层面的合而言之,而是合而为一;其“虚”亦不可理解为太虚,而是“天德”。“天德”即天性,“合虚与气”即天性之在人、物。“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意为天性必须落实于人、物方可呈现,方可以“性”名之。整体而言,“四有句”中的天、道、性、心构成了一个天人贯通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天地之心 天人关系 立人
下载PDF
论人与天地相参理论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12
作者 杨艳梅 谭涛 +1 位作者 李全鑫 洪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6期59-62,共4页
《黄帝内经》中将对人的研究置于天地之间,以五神脏为中心,将“阴阳五行”作为桥梁,将人的生物性、社会性与天地自然规律相参照、相呼应,构建出天人一体化的整体观思维。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便能实现“人与天地相参”。... 《黄帝内经》中将对人的研究置于天地之间,以五神脏为中心,将“阴阳五行”作为桥梁,将人的生物性、社会性与天地自然规律相参照、相呼应,构建出天人一体化的整体观思维。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便能实现“人与天地相参”。在“人与天地相参”理论指导下趋利避害、在中医临证中“三因制宜”,可以让人们获益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人与天地相参 实现路径 趋利避害 三因制宜
下载PDF
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与实践 被引量:58
13
作者 信桂新 杨朝现 +1 位作者 魏朝富 陈荣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62-275,共14页
为丰富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的理论与实践,该文综合论述了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理念、模式与技术途径,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作为人地关系系统正向反馈的土地利用调控路径,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需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三... 为丰富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的理论与实践,该文综合论述了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理念、模式与技术途径,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作为人地关系系统正向反馈的土地利用调控路径,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需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的结构优化与功能整合,积极响应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需求。在转型期,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应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支撑新农村建设、优化城乡发展空间,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景观服务功能为导向,在整治目标、整治重点、运作模式上与乡村地域空间结构与功能相匹配,在行为理性上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在技术上强调生产空间农用地整合技术、生活空间农村建设用地盘活技术和生态空间生态景观提升技术三者的智能融合。通过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实践,研究区生产空间的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例由整治前的18.00%增至整治后的30.53%,户均耕地地块数降低1.6块,耕地灌溉保证率由29.68%增至51.22%,综合机械化率由42.50%增至61.80%,特色优势产业壮大;生活空间24个片块的闲置废弃农村居民点被复垦再利用,乡村景观协调性、田块连片性及聚落的风貌形象得到提升;生态空间形成了以生态节点修复与完善、生态廊道连通、核心生态用地保护为主导,"点—线—面"一体化的生态景观格局。因此,在中国高度紧张的人地关系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路应由不同整治类型的组合转向整治内容的融合,从人地关系调控入手确立人地协调的土地整治模式,是应对人地关系、城乡关系矛盾和转型发展需求的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乡村地区 模式 人地协调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彦随 夏军 +3 位作者 王永生 宋进喜 赵新正 刘晓琼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7-370,共14页
科学解析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协调机理,寻求可持续发展途径,成为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新时代“一带一路”与黄河流域国家战略背景下,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实施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科学计划,具... 科学解析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协调机理,寻求可持续发展途径,成为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新时代“一带一路”与黄河流域国家战略背景下,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实施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科学计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该文梳理黄河流域人地系统面临主要问题,解析黄土高原“三生”空间演化及其耦合特征,探讨人地系统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提出了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研究范式和“土”字样带。通过黄河流域人地系统智能化模拟、高质量发展情景分析,揭示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结构功能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阐明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生态安全的关键因子及其驱动机制,为全面构建黄河流域资源能源节约与集约利用技术体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人地系统协调 生态环境保护 人地系统科学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绿洲地域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王永兴 张小雷 阚耀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2-68,共7页
绿洲地域系统是干旱区最重要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但目前对绿洲系统的理论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论述了绿洲、绿洲地域系统的概念、结构,讨论了绿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研究了人类与自然两大系统的协调和融合,以及在自然... 绿洲地域系统是干旱区最重要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但目前对绿洲系统的理论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论述了绿洲、绿洲地域系统的概念、结构,讨论了绿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研究了人类与自然两大系统的协调和融合,以及在自然条件约束下,人类在绿洲地区活动范围的空间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人地关系 地域系统 干旱区 生态系统 演变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地区农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耦合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马聪 刘黎明 +1 位作者 任国平 袁承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49-256,共8页
为探讨农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该文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从人地系统角度出发,将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分别作为子系统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和耦合协调关系,并借鉴强化理论探究农户土地利... 为探讨农户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该文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从人地系统角度出发,将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分别作为子系统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和耦合协调关系,并借鉴强化理论探究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生计策略的反馈机理。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农户在生计策略与土地利用行为的耦合关系和耦合协调关系方面存在差异:耦合关系方面,4种类型农户的耦合度集中在0.4~0.5范围内,处于拮抗阶段,其中,专业农业型农户最高,为0.480 7;耦合协调关系方面,专业农业型农户耦合协调度为0.545 9,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其余3种类型农户耦合协调度集中在0.4~0.5范围内,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2)专业农业型和农业兼业型农户的耦合协调度和土地利用效应较高,其保持原有生计策略的户数比例小于50%;非农兼业型和传统农业型农户的耦合协调度和土地利用效应较低,其保持原有生计策略的户数比例大于50%。3)专业农业型的生计策略有助于提高农户生计水平和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吸引力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 模型 农户生计 人地系统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下载PDF
基于主体人与地学本体的人-地-GIS关系讨论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立新 徐磊 +1 位作者 陈学习 车德福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人-地-GIS”关系是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传统的人-地-GIS双向联系模型正在向以地学本体为核心的本体中心模型演化。通过主体人与客体人的区分,探讨两者在“人-地-GIS”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人-地、地-GIS与人-GIS的相关... “人-地-GIS”关系是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传统的人-地-GIS双向联系模型正在向以地学本体为核心的本体中心模型演化。通过主体人与客体人的区分,探讨两者在“人-地-GIS”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人-地、地-GIS与人-GIS的相关关系。通过地学本体与本体论的分析,讨论地学本体与科学本体、哲学本体论之间的关系,分析地学本体与类、元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而构建以地学本体为核心的“人-地-GIS”关系新模型,该模型整体上分为认知与再现两部分,由核心的本体模型及人的认知层、GIS的模型层与“地学”现象及其关系层构成。以主体人的认知为主线,讨论该模型中各模块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地学本体 人-地-GIS 关系模型 主体人 客体人
下载PDF
人地协同论:可持续发展模型构建的基础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后强 艾南山 +1 位作者 汪富泉 丁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8-53,共6页
人地协同论是在陆地系统科学、非线性系统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数理模型,它以社会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交界面性质及其演化规律为研究对象。本文根据系统生态学理论,提出了关于可持续生存的数学定义。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非线性系统理论 人地协同论 地理学
下载PDF
人地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的分析框架探讨 被引量:48
19
作者 徐中民 程国栋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86-92,共7页
总结了人文科学理论和方法演变的一般规律,分析了人文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思考范式。结合思考范式,阐述了当前人文因素研究方面主要的理论进展和评价分析方法。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辨析人文因素及结构性成分之间的关系。最... 总结了人文科学理论和方法演变的一般规律,分析了人文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思考范式。结合思考范式,阐述了当前人文因素研究方面主要的理论进展和评价分析方法。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辨析人文因素及结构性成分之间的关系。最后以水资源管理为例,提出一个分析人地系统中人文因素作用的概念框架,并总结了这种思考范式所带来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因素 思考范式 分析框架 人地系统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娟 范代读 +1 位作者 刘曙光 李从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95-1200,共6页
长江三角洲人地相互作用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人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增强.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主要依附于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活动场所也受制于三角洲发育的影响.之后人们逐渐采取适应自然变化的措施,力争能与... 长江三角洲人地相互作用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人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增强.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主要依附于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活动场所也受制于三角洲发育的影响.之后人们逐渐采取适应自然变化的措施,力争能与自然协调发展.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过度的人类活动已使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主要的问题包括地面沉降、洪涝灾害、污染、盐水入侵和海岸侵蚀等,三角洲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的主要脆弱区之一.由于影响长江三角洲环境的因素众多,关系复杂,以及人类的主动适应能力,目前难以确定三角洲系统的气候变化阈值,即超过它系统将发生不可逆转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人地相互关系 全球变化 脆弱性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