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 Guided by Tourism Culture Geography:A Case Study of Ancient Pingyao City
1
作者 LIU Yut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5年第5期45-46,共2页
By introducing cultural landscape theories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ories, this paper analyzed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Pingyao C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levant theories.... By introducing cultural landscape theories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ories, this paper analyzed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Pingyao C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levant theories. Taking Pingyao for example, application of theories in practices will be better understood, and the role of human geography in urban planning reflected. Referring to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cases of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 this paper analyze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and spatial environment of Ancient Pingyao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e and geography, and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human geography the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landscape Historic heritage Geographical spac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ncient Pingyao city
下载PDF
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耦合协调、时空演进与发展路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崇献 孙静 +1 位作者 张嘉豪 牛佳鑫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6期935-945,共11页
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文旅商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大运河沿线省市2012-2020年文旅商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空间演化特征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大运河... 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文旅商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大运河沿线省市2012-2020年文旅商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空间演化特征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融合水平整体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文旅商融合水平不同,且具有空间集聚性;在政策保障基础上及文旅商相关因素影响下,文旅商产业通过交叉、渗透和重组,从而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文旅商产业综合体。因此,应采取差异化文旅商融合发展策略,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基础,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形成全域统筹、区域协同的文旅商融合发展格局,实现大运河沿线省市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沿线省市 文旅商融合 耦合协调 时空演进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公共文化质效导向的文旅型历史街区多尺度统筹保护与空间焕活 被引量:2
3
作者 肖竞 吕思维 +1 位作者 张芮珠 曹珂 《中国名城》 2024年第4期30-37,共8页
信息时代与后城市化时期,历史文化街区逐渐呈现出场域公共化、空间资产化、职能文旅化、价值人本化的“四化”演变趋势,进而孕生出以文化休闲和旅游服务为主导职能的街区类型。其同时具有场域公共属性和文化资产属性,是城市公共文化活... 信息时代与后城市化时期,历史文化街区逐渐呈现出场域公共化、空间资产化、职能文旅化、价值人本化的“四化”演变趋势,进而孕生出以文化休闲和旅游服务为主导职能的街区类型。其同时具有场域公共属性和文化资产属性,是城市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提升文旅型历史街区的公共文化质效,有助于促进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提升公众文化生活品质,是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研究的重要议题。以文旅型历史街区的演生规律、甄别特征和现实问题解析为基础,从城市文化传承、地方认同培育、文娱生活服务、大众文创孵化4个方面定义了其公共文化质效内涵,并据此制定了以城区文化线路建构、片区文化生境维育、街区文化场域活化、小微文化场景营造为行动路径的文旅型历史街区统筹保护与空间焕活方法,为该类型历史街区的类型甄别、质效判定及保护活化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型历史街区 公共文化质效 统筹保护 空间焕活 场景营造 山城巷街区
下载PDF
城市如何安放祭祀民俗:城市公共祭祀的文化思考
4
作者 朱忠元 《城市学刊》 2024年第4期102-108,共7页
时年八节的集中祭祀活动给城市建设与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每每引起较大层面的社会热议。城市如何安放祭祀民俗,如何寄托祭祀的乡愁,如何满足具有传统内涵和价值的祭祀需求已然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关于何处安放乡愁,从历史来看,祭祀场所... 时年八节的集中祭祀活动给城市建设与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每每引起较大层面的社会热议。城市如何安放祭祀民俗,如何寄托祭祀的乡愁,如何满足具有传统内涵和价值的祭祀需求已然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关于何处安放乡愁,从历史来看,祭祀场所应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传统观照,城市公共空间应为祭祀和乡愁提供寄托之所。在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以公共空间、聚集的方式解决不同阶层、族系人员的祭祀需求,以社会化、集成性程度高的集体祭祀,缝合城市与人的关系以安放祭祀的乡愁,是城市生活质量的表征之一,是社会和谐的维度之一,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举措之一。城市公共祭祀问题有必要从“城镇化语境”的讨论、设想阶段进入“城镇化情境”的设计和实操阶段,这是城市设计、城市更新的发展要求,也是城市管理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祭祀乡愁 城市公共空间 安放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天津红色文化遗产空间价值评估研究
5
作者 王苗 吴征忆 +2 位作者 林嘉玥 张瀚文 许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红色文化遗产空间是近年来城市遗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以天津为例,通过收集、整理天津市域范围内159处红色文化遗产空间的数字信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定量化地评估红色文化遗产... 红色文化遗产空间是近年来城市遗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以天津为例,通过收集、整理天津市域范围内159处红色文化遗产空间的数字信息,运用层次分析法和GIS定量化地评估红色文化遗产空间的开发利用价值,并将评估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表明天津市红色文化遗产空间具有类型多元和保护状况较好的特征,但未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在群众认知中价值差异较大。研究成果可为天津市红色文化遗产空间未来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遗产空间 层次分析法 地理信息系统 价值评估 天津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角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洛阳杜康村为例
6
作者 苑宏刚 马静怡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268-270,共3页
我国近十五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城镇化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导致中国传统村落数量锐减,传统村落的发展面临着过度开发或者“空心村”等问题。许多传统村落格局未得到合理地保护,导致传统村落中蕴含的地域文化也逐渐消失。文章以河南省洛阳市... 我国近十五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城镇化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导致中国传统村落数量锐减,传统村落的发展面临着过度开发或者“空心村”等问题。许多传统村落格局未得到合理地保护,导致传统村落中蕴含的地域文化也逐渐消失。文章以河南省洛阳市国家级传统村落杜康村为研究对象,切实顺应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结合杜康村当地民俗活动、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梳理当前村落的地域文化,探索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策略,实现地域文脉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地域文化 洛阳市 公共空间景观
下载PDF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魅力空间更新研究——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7
作者 李和平 赵一帆 +1 位作者 梁雨晨 汪淼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1期22-30,共9页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传统粗放的老城扩张与改造方式重经济而轻文化,破坏城市文脉,造成城市空间特色衰退,趋同性严重。随着我国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保护延续城市文脉、突出城市特色成为现阶段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城市魅力空间...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传统粗放的老城扩张与改造方式重经济而轻文化,破坏城市文脉,造成城市空间特色衰退,趋同性严重。随着我国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保护延续城市文脉、突出城市特色成为现阶段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城市魅力空间与城市文化密切关联,实现魅力空间文化传承与空间更新的协同尤为关键。引入文化生态学理论,系统梳理魅力空间的内涵,构建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魅力空间更新方法,并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构建魅力空间更新框架,从整体层面与要素层面提出更新策略,为城市魅力空间的更新提供新的方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魅力空间 城市更新 整体性 天津市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基于在线评论的“网红”城市书房形象感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汪圣 任丽娟 +1 位作者 刘旭青 李秀义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3,共9页
文章借助Python软件、“微词云”工具及旅游地形象“认知-情感-整体”三维模型分析游客对4家“网红”城市书房的形象感知情况。研究发现,认知形象感知方面,游客对4家城市书房的认知印象各异;情感形象感知方面,大部分游客对各城市书房给... 文章借助Python软件、“微词云”工具及旅游地形象“认知-情感-整体”三维模型分析游客对4家“网红”城市书房的形象感知情况。研究发现,认知形象感知方面,游客对4家城市书房的认知印象各异;情感形象感知方面,大部分游客对各城市书房给予了积极评价,少部分游客作出了失望、遗憾等消极评价;整体形象感知方面,4所城市书房给游客留下了较为满意的印象,游客的重游或推荐热情较高。据此提出科学规划布局、改进内部设施、优化空间环境、增强多元功能、落实管理责任等文旅融合视域下城市书房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城市书房 形象感知 在线评论 网红 公共文化空间
下载PDF
澳门地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传承研究
9
作者 刘彤 陈志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6,共7页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是彰显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传承对保育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调查分析澳门地区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多元密集、新旧共存等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传承框架,探讨高密度城市新旧城...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是彰显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传承对保育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调查分析澳门地区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多元密集、新旧共存等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传承框架,探讨高密度城市新旧城区多元文化景观协同发展方式。结合已建成区中不同城市片区及填海新区案例探讨“保护”“利用”“适应”“植入”历史景观等传承手法,总结澳门地区保护历史景观遗产、活化利用历史园林、锚固街区纪念要素及植入城市历史文脉等文化景观传承策略,为当前中国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澳门地区 城市公共空间 历史文化景观 案例研究 保护传承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数字+文创”更新设计研究——以苏州阊胥路创业园与仓街三官弄更新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金留 陈冰 +2 位作者 李鹏程 王昊琦 任昆仑 《中国名城》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现状复杂性、改造渐进性、功能不确定性等问题,其更新面临诸多挑战。城市更新设计需要兼顾文化传承与功能再生,以实现空间活力的修复。以往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意在复兴城市空间中具有协同促进作用。以苏州阊胥... 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现状复杂性、改造渐进性、功能不确定性等问题,其更新面临诸多挑战。城市更新设计需要兼顾文化传承与功能再生,以实现空间活力的修复。以往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意在复兴城市空间中具有协同促进作用。以苏州阊胥路创业园与仓街三官弄更新项目为例,应用设计研究方法,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的语境下探索以“数字+文创”引导城市更新的相关设计策略,以及通过在地化的场所营造和创新场景设计,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复兴的实施路径。通过对“数字+文创”设计策略的适应性、协同性与可实施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为同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控保地块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城市更新 空间活力 数字+文创 设计研究 苏州
下载PDF
新时代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定位与优化路径研究——基于慈溪市的考察
11
作者 张超民 吴欣欣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2期50-54,共5页
慈溪市从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角度出发,结合浙江省“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区域内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发展。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是当下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的重要载体,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和交流文化的实体空... 慈溪市从新时代文化使命的角度出发,结合浙江省“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区域内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发展。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是当下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的重要载体,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和交流文化的实体空间。文章通过对慈溪市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考察,发现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具有构建文化场域、强化文化交流、激发文化意识的三重价值。为深化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新时代文化使命,当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仍需围绕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强化文化认同三个方面展开,推动社会文化繁荣,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公共文化空间 价值定位 优化路径 慈溪市
下载PDF
老城区文化空间系统耦合特征研究——以福州市二环内老城区为例
12
作者 郭莹 郭渝欣 +2 位作者 肖萌 陈奕霖 王亚军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138-141,共4页
以福州市二环内老城区为研究对象,将其文化空间分为布局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景观文化和市民文化五类,总结其数量特征,分析分布特征发现,文化空间总体布局呈现“中轴线聚集+两条次轴+分散点”的特点;研究分级特征发现,重要文化载... 以福州市二环内老城区为研究对象,将其文化空间分为布局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景观文化和市民文化五类,总结其数量特征,分析分布特征发现,文化空间总体布局呈现“中轴线聚集+两条次轴+分散点”的特点;研究分级特征发现,重要文化载体以历史街区和历史风貌区为主,较为重要文化载体呈“传统文化发展轴+湖滨-湖东路轴线”分布,一般文化载体和普通文化载体呈“水系带状分布+零散分布”分布。研究表明,文化空间和古城格局、蓝绿系统、道路系统呈现系统性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市 老城区 文化空间 耦合 空间序列
下载PDF
山西省太谷古城空间活力提升策略研究
13
作者 任艺伟 罗浙君 +1 位作者 曹晔 武小钢 《住区》 2024年第3期83-91,共9页
山西太谷古城始建于北周建德四年,“四街八井七十二巷”的空间布局基本保存完整,内存有大量历史建筑和民居院落,业态以服务周边居民为主。如今因空间规划、历史建筑、人口组成等原因,造成古城活力不足,如何激活古城活力是亟待解决的问... 山西太谷古城始建于北周建德四年,“四街八井七十二巷”的空间布局基本保存完整,内存有大量历史建筑和民居院落,业态以服务周边居民为主。如今因空间规划、历史建筑、人口组成等原因,造成古城活力不足,如何激活古城活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空间、业态、历史文化要素三个方面出发,运用空间句法和GIS的分析方法,首先,对空间进行定量化研究,其次,分析了业态的空间布局现状、历史文化要素的空间布局现状,以及业态和历史文化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出了太谷古城空间活力提升策略:1.保护古城传统空间格局,重点打造核心片区,建立特色导览系统;2.统一规划布局,保留老字号,融入新业态,构建丰富的业态系统;3.挖掘地域人文历史,融入新技术,激发历史文化要素新活力;4.运用“业态+历史文化要素”联动模式,相互引流。以期为相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活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古城 空间句法 GIS 历史文化名城 空间活力
下载PDF
走向“可沟通城市”——城市传播视域下非遗媒介化实践路径研究
14
作者 谢洁琼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12-120,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网络化、全球化、媒介化时代的传播实则是在城市空间的中介化实践。本研究强调以非遗媒介化为核心,促进“可沟通城市”的达成:从城市文化“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协调、城市“地方性”与“全球性”的平衡这两对关...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网络化、全球化、媒介化时代的传播实则是在城市空间的中介化实践。本研究强调以非遗媒介化为核心,促进“可沟通城市”的达成:从城市文化“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协调、城市“地方性”与“全球性”的平衡这两对关系来把握。非遗嵌入日常生活和赛博领域,促进着城市异质文化的融合以及人与城市“交流”与“对话”空间的构建。不同形式和内容的非遗播放与输出让传统文化重新被认识,唤醒人们深层次的身份和情感认同,实现从“文化自觉”到重塑“文化自信”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沟通城市 文化记忆 城市空间
下载PDF
儿童友好新型阅读空间建设探析——以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为例
15
作者 崔哲苑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9-153,158,共6页
文章以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实践为例,分析儿童友好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儿童友好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策略,即注重“标准化”引领,提升“硬设施”品质,丰富“多样化”馆藏,优化“软服务”供给,彰显“本土化... 文章以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实践为例,分析儿童友好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儿童友好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策略,即注重“标准化”引领,提升“硬设施”品质,丰富“多样化”馆藏,优化“软服务”供给,彰显“本土化”传承,加强“全方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城市 新型阅读空间 公共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下载PDF
赤峰喀喇沁旗大马鞍山地区文旅规划模式及用地路径
16
作者 楼梅竹 张学勇 任洪国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基于文旅规划变革的需求,探讨文旅规划模式及用地路径。以赤峰喀喇沁旗大马鞍山地区为研究案例,根据以“生态为底线、市场为依托、项目为引擎、空间为载体、用地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文旅规划转变方向,从管区规划、...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基于文旅规划变革的需求,探讨文旅规划模式及用地路径。以赤峰喀喇沁旗大马鞍山地区为研究案例,根据以“生态为底线、市场为依托、项目为引擎、空间为载体、用地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文旅规划转变方向,从管区规划、前景分析、文旅项目库建立、文旅项目空间布局、文旅项目用地落位等5个方面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文旅规划的创新模式,并提出建设用地指标分区储备、建设用地指标利用、建设用地指标分步管控、点状供地指标储备、村庄点状供地指标利用等用地路径,以期促进文旅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文旅规划 模式与路径 大马鞍山地区 赤峰喀喇沁旗
下载PDF
线构成在文博空间中的体验重塑研究——以天府艺术公园为例
17
作者 陈轶超 周睿 《设计》 2024年第2期152-154,共3页
文化类博物馆与艺术馆等作为公园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公园城市建设对文化传播和彰显的过程中,应关注对文博空间体验的塑造和表现。以天府艺术公园为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实地参观调研法分析线构成手法和线的体验设计语汇... 文化类博物馆与艺术馆等作为公园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空间载体,在公园城市建设对文化传播和彰显的过程中,应关注对文博空间体验的塑造和表现。以天府艺术公园为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实地参观调研法分析线构成手法和线的体验设计语汇在塑造文博空间体验中的表达形式。线构成手法的运用重塑文博空间体验,通过不同维度的张力感营造,充分展现出公园城市的文化活力与艺术魅力,以及凸显出地域文化特色。文博空间可以成为公园城市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空间形式的表现和体验的塑造,为大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并可以赋予更多元的全域旅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构成 文博空间 公园城市 空间体验 天府艺术公园
下载PDF
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中山市镇、村的调研分析
18
作者 刘国敏 吴军委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第5期16-24,共9页
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以乡(镇街)、村(社区)两级公共图书馆为主,它们往往是县级馆的基层分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神经末梢”,其发展程度影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服务效能。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中山市具有代表性的2个镇街图书馆和2个... 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以乡(镇街)、村(社区)两级公共图书馆为主,它们往往是县级馆的基层分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神经末梢”,其发展程度影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服务效能。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中山市具有代表性的2个镇街图书馆和2个村图书室,同时结合文献调研、网络调研,发现我国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发展成效显著,但村图书室仍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薄弱环节,社会力量加入公共文化服务也给管理者带来新的挑战。对此,提出要通过政府优化顶层设计,分类推进公共图书馆基层分馆(服务点)建设;公共图书馆要加快智慧图书馆建设,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建立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投入渠道,完善经费保障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镇街图书馆 新型阅读空间 公共文化 高质量发展 中山市
下载PDF
产城融合视域下文化产业与空间关联耦合研究——以东莞三江六岸片区为例
19
作者 冯原 刘为力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文章探究文化产业与空间耦合发展机理,综合运用产业集聚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和城市空间发展论,从内在关联耦合和外部耦合协调两个维度,搭建文化产业与空间互动发展的逻辑框架。基于...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文章探究文化产业与空间耦合发展机理,综合运用产业集聚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和城市空间发展论,从内在关联耦合和外部耦合协调两个维度,搭建文化产业与空间互动发展的逻辑框架。基于东莞三江六岸发展条件,解析文化产业与空间关联耦合层级指标特征,提出镇街文化产业特色定位和产品体系,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为片区文化产业空间规划与布局提供可操作依据,为文化产业与城市空间互动发展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融合 文化产业 文化空间 关联耦合 东莞三江六岸
下载PDF
基于站城融合理念的深圳西丽站创新设计
20
作者 易潇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4期35-42,共8页
以深圳西丽站为例,总结基于站城融合理念的建筑设计思路与策略。在交通组织融合方面,创造性采用远近交通组织差异化、双线落客模式、立体联系通廊融合的设计方案;在自然生态融合方面,提出“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生态车站概念,以及... 以深圳西丽站为例,总结基于站城融合理念的建筑设计思路与策略。在交通组织融合方面,创造性采用远近交通组织差异化、双线落客模式、立体联系通廊融合的设计方案;在自然生态融合方面,提出“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生态车站概念,以及屋顶丝带公园的创新设计;在社会人文融合方面,整体构型设计了换乘中心、城市门户、呼吸广场、光谷等对社会文化、人文关怀的引用与延伸,实现社会文化性与人文活动的互动交融;在场所空间融合方面,考虑以人为本、还“路”于民,设置多样化空间的汇集,形成独特的站城融合样式;探讨站城融合未来发展方向,为今后铁路客站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融合 西丽站 交通组织 自然生态 社会人文 场所空间 设计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