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彩雀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聃 李海涛 +1 位作者 朱祥春 胡宝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70,共3页
采用香彩雀的茎尖、茎段、叶片作为外植体,并进行常规消毒后接种在MS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或不定芽。在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分化状态。结果表明,MS+6-BA2.0mg·L-1+NAA0.02mg·L-1为最佳诱导培养基和继... 采用香彩雀的茎尖、茎段、叶片作为外植体,并进行常规消毒后接种在MS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或不定芽。在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分化状态。结果表明,MS+6-BA2.0mg·L-1+NAA0.02mg·L-1为最佳诱导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约15~20d后便可诱导出大量的丛生芽;1/2MS+NAA0.5mg·L-1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约10d后便可开始生根。叶片是香彩雀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彩雀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下载PDF
叶天士“络病”学说与痹证论治 被引量:9
2
作者 茅晓 《山西中医》 2004年第3期1-3,共3页
“络病”学说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对中医学术的重要贡献。叶氏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大凡寒、暑、劳伤过度 ,阳气受损 ,嗔怒动肝 ,七情郁结等皆能导致气血阻滞 ,初病在经是气分病 ,久病入络是血分病 ,创辛润通络、虫蚁搜剔等法 ... “络病”学说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对中医学术的重要贡献。叶氏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大凡寒、暑、劳伤过度 ,阳气受损 ,嗔怒动肝 ,七情郁结等皆能导致气血阻滞 ,初病在经是气分病 ,久病入络是血分病 ,创辛润通络、虫蚁搜剔等法 ,首次较为全面深刻地阐明了其病机及证治 ,为治疗积聚、症瘕、久痹、久痛、臌胀等病证另辟新径。证之临床 ,用于病程较长、病情迁延、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的多种痹证 ,切实可行 ,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络病学说 痹证
下载PDF
蓝花楹茎腐病——病原与系统发育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涵明月 李西 朱天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2-117,共6页
在四川省西昌市蓝花楹(Jacaranda acutifolia)栽培区内,通过固定样方定点定期观察,发现1种侵染蓝花楹茎干基部的真菌性新病害——蓝花楹茎腐病,对其症状进行了记载描述。通过病株采样、分离、单孢培养及致病性测定,获得代表性菌株A1、B1... 在四川省西昌市蓝花楹(Jacaranda acutifolia)栽培区内,通过固定样方定点定期观察,发现1种侵染蓝花楹茎干基部的真菌性新病害——蓝花楹茎腐病,对其症状进行了记载描述。通过病株采样、分离、单孢培养及致病性测定,获得代表性菌株A1、B1,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及基于r 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A1、B1菌株的形态学特性分别与镰刀菌属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厚垣镰刀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一致;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r DNA的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分别得到2条大小为516、523 bp的基因片段,通过Blast比对,建立同源性较高的Fusarium属菌株的系统发育树,最终鉴定A1和B1分别为F.oxysporum和F.chlamydospo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花楹 茎腐病 系统发育树 尖孢镰刀菌 厚垣镰刀菌
下载PDF
香彩雀扦插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海鸥 《西南园艺》 2005年第5期15-16,共2页
香彩雀为玄参科香彩雀属一种适应水生、陆生栽培的草本观花植物。其花色艳丽,十分奇特,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本研究采用香彩雀的老枝、嫩枝作插条分别以沙、土为基质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以土为基质扦插生根率、生根效果最好,嫩枝扦... 香彩雀为玄参科香彩雀属一种适应水生、陆生栽培的草本观花植物。其花色艳丽,十分奇特,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本研究采用香彩雀的老枝、嫩枝作插条分别以沙、土为基质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以土为基质扦插生根率、生根效果最好,嫩枝扦插生根效果优于老枝,花色以白色、蓝紫色生根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彩雀(Angelonia salicariifolia humb.) 枝条 扦插
下载PDF
足趾组织移植拇手指再造105例126指功能随访观察 被引量:25
5
作者 潘达德 杨志贤 +2 位作者 汤海萍 侯书健 丁小珩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8-112,共5页
足趾组织移植再造拇手指重建手功能是目前较好的确定性手术,为对其远期效果有一客观的评定,我院邀请105例各种类型拇手指缺损再造病例返院随访,检查其外形、运动、感觉、关节活动度(TAM)、日常生活活动(ADL)、握力与捏... 足趾组织移植再造拇手指重建手功能是目前较好的确定性手术,为对其远期效果有一客观的评定,我院邀请105例各种类型拇手指缺损再造病例返院随访,检查其外形、运动、感觉、关节活动度(TAM)、日常生活活动(ADL)、握力与捏力、手足后遗症状和继发畸形、恢复工作情况与病人满意程度等。其结果:再造拇指TAM平均为70.7°,78.8%能与小指相对指。再造手指TAM平均为153.2°,Boyce距2~4.5cm。总的感觉在S3以上者为86.5%,两点分辨觉4~10mm间的S3+与S4占61.1%。握力与捏力在正常的24%~98.2%之间。ADL能完成一半以上者占82.4%。外形缺陷主要发生在以第二趾移植再造病例。供足存在后遗症状者占42.2%。趾供趾比足趾供趾的足后遗症状发生率为高,分别为62.5%和38%。恢复原工作的占50.5%,轻工作46.7%,仅3例因原始伤重,术后仍不能工作。98.1%病例对术后功能表示不同程度的满意,仅2例表示不满意。按中华手外科学会1989年制定手功能评定标准评定,I~V类病人的功能改善均较明显。按国际手外科学会联合会推荐的NakamuraTamai法评定,总优良率为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移植 手指再造 足趾
原文传递
小儿指间关节融合型复拇畸形诊治体会 被引量:5
6
作者 沈小芳 印飞 +3 位作者 芮永军 林伟枫 刘帅 余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指间关节融合型复拇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5月,收治7例小儿指间关节融合型复拇畸形。男5例,女2例;年龄10个月~11岁,平均3.1岁。左侧4例,右侧3例。患儿均经MRI检查确诊,可见桡侧多指基底与近节指骨... 目的探讨小儿指间关节融合型复拇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5月,收治7例小儿指间关节融合型复拇畸形。男5例,女2例;年龄10个月~11岁,平均3.1岁。左侧4例,右侧3例。患儿均经MRI检查确诊,可见桡侧多指基底与近节指骨关节面以软骨相连。行桡侧多指切除、侧副韧带止点重建、近节指骨截骨矫形内固定。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感染、皮瓣坏死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4.1个月。末次随访时,指体无偏斜、瘢痕挛缩等情况发生,指间关节背伸活动无受限,屈曲活动度为20~75°,平均56.7°。采用日本手外科协会(JSSH)评分评价重建拇指的外观及功能,获优3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小儿指间关节融合型复拇畸形可结合临床表现、X线片及MRI检查确诊,通过侧副韧带止点重建结合截骨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间关节融合型复拇畸形 先天畸形 韧带重建 内固定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