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创作思想 被引量:2
1
作者 何立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39-142,共4页
1972年诗人约翰·贝利曼跳河自杀给了贝娄很大的震动。加上他英年早逝的朋友艾萨克·罗森菲尔德和德尔莫·施瓦茨,贝娄越发痛心地思考着美国是怎样对待她的诗人的。美国社会对技术的盲目崇拜,对金钱物质权利的狂热追求,导... 1972年诗人约翰·贝利曼跳河自杀给了贝娄很大的震动。加上他英年早逝的朋友艾萨克·罗森菲尔德和德尔莫·施瓦茨,贝娄越发痛心地思考着美国是怎样对待她的诗人的。美国社会对技术的盲目崇拜,对金钱物质权利的狂热追求,导致了人精神上的沉睡。与人智学家斯坦纳的相识更使贝娄坚定了创作《洪堡的礼物》时,提出灵魂不死的新观点,并通过“艺术家自我”和“世俗自我”的冲突继续他的寻找立足点的创作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创作思想 不死的灵魂 《洪堡的礼物》
下载PDF
美国当代文明的一面镜子:《洪堡的礼物》
2
作者 王喆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7-91,125,共6页
小说《洪堡的礼物》在批判当代物质至上和精神堕落的同时,也对人生价值、友谊情感等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思考。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产品,索尔·贝娄的这一代表作成功地把一群追逐名利者典型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他笔下的主人公们,在焦虑... 小说《洪堡的礼物》在批判当代物质至上和精神堕落的同时,也对人生价值、友谊情感等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思考。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产品,索尔·贝娄的这一代表作成功地把一群追逐名利者典型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他笔下的主人公们,在焦虑中都能把精神的宝贵处囤积在各自的心中。这一扛鼎之作一方面让人们看到了文明现实的可怕,一方面又给人们指明了一条既与现实和解,又保持个人尊严的生活道路。作者以现实主义的手法,以一种带有当代文明的目光,完美再现了美国20世纪的生活图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堡的礼物》 文明的硕果 文明的抗争 文明的希冀
下载PDF
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中的马丁·布伯哲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宁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8-92,97,共6页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体现了犹太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的观点,是其哲学观的形象化表现。小说中主要人物洪堡的"我-它"人生观和西特林"我-你"人生观...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体现了犹太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的观点,是其哲学观的形象化表现。小说中主要人物洪堡的"我-它"人生观和西特林"我-你"人生观与其各自的命运都符合马丁.布伯对人性的看法。通过在两个主要人物的塑造中融入相遇哲学的因素,作家贝娄表达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伦理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洪堡的礼物》 马丁·布伯 相遇哲学
下载PDF
继承与创新:德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及其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孟虹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3年第1期54-69,共16页
21世纪是全球知识和人才竞争的时代。本文重点探讨分析欧洲一体化"领头羊"的德国高等教育再度崛起的路径与特点。作者认为,战后西德高等教育先后经历恢复重建、扩张、调整和提升四大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欧洲一体化... 21世纪是全球知识和人才竞争的时代。本文重点探讨分析欧洲一体化"领头羊"的德国高等教育再度崛起的路径与特点。作者认为,战后西德高等教育先后经历恢复重建、扩张、调整和提升四大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深入,现行德国高等教育在体制上结合"博洛尼亚进程"注重与国际接轨,在教育理念上再度重拾洪堡精神推出"卓越计划",并引进定量评估机制,在教育模式上,强调多途径拓宽办学渠道和教育资源,改革教育方式,同时注重教育的社会服务性,多层次地培养人才,并提升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文化外交内涵与媒介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德国作为"文化国家"的自身建设,而且推动了德国作为"教育大国"和"思想之国"的国际形象塑造,充分凸显和发挥了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任务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洪堡理念 博洛尼亚进程 卓越计划 文化外交
下载PDF
历史学家?作家?——《洪堡的礼物》的历史文本性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9-21,共3页
本文试图用新历史主义核心观点之——"历史文本性"的观点来解读贝娄的杰作《洪》。贝娄虚构的历史与他个人的历史在小说中的相互交融,模糊了历史与文学文本的界线,与新历史主义的"历史的文本性"有着相通之处。
关键词 《洪堡的礼物》 新历史主义 文本历史性
下载PDF
视觉里的声音:《洪堡的礼物》中“内聚焦”叙事模式探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喆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4-139,共6页
索尔·贝娄的小说视角常采用独白的形式,叙述者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独特叙事视角在其代表作之一《洪堡的礼物》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作者索尔·贝娄将叙述中心置于故事叙述者查理·西特林的意识中,全力刻画聚焦主体,充分运用&qu... 索尔·贝娄的小说视角常采用独白的形式,叙述者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独特叙事视角在其代表作之一《洪堡的礼物》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作者索尔·贝娄将叙述中心置于故事叙述者查理·西特林的意识中,全力刻画聚焦主体,充分运用"内聚焦"的叙事手法——固定式内聚焦、不定式内聚焦和多重式内聚焦,让观察者处于故事之内,关注着自己的过去,追问着生存的意义。贝娄通过不断变换聚焦者的时空位置来感知叙述声音,进而妥善处理叙述者西特林的视野,客观分析叙述者的思想和感受。借用叙事视角变化的互补关系排除各种不可靠因素,减少读者认识上的偏差,彰显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从而赋予小说极强的互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堡的礼物》 固定式内聚焦 不定式内聚焦 多重式内聚焦
下载PDF
都市人的现代性救赎——以《洪堡的礼物》为例
7
作者 何亦可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2-76,共5页
《洪堡的礼物》这部小说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美国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芝加哥,作者贝娄非常关注以西特林为代表的现代个体在城市中的生活体验。西特林以一名都市陌生人的姿态见证着芝加哥的浮华世态。本文以齐美尔的城市理论来探究小说... 《洪堡的礼物》这部小说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美国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芝加哥,作者贝娄非常关注以西特林为代表的现代个体在城市中的生活体验。西特林以一名都市陌生人的姿态见证着芝加哥的浮华世态。本文以齐美尔的城市理论来探究小说在货币经济下,人们在大都市中的生存体验及其都会性格产生的原因,探讨在现代城市中西特林进行自我救赎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堡的礼物》 西特林 都会性格 现代性救赎 距离
下载PDF
生存,还是毁灭?——从《洪堡的礼物》看物质主义社会中艺术家的选择 被引量:3
8
作者 祝平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6,共4页
贝娄的《洪堡的礼物》谴责了物质主义、实用主义的美国社会对艺术心灵的挤压和摧残,同时也希望艺术家要尽力挣脱物质主义的控制,走向正常的生活。
关键词 贝娄 《洪堡的礼物》 物质主义 艺术 毁灭 生存
原文传递
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作用机制分析——以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梁黎 何军 《前沿》 2014年第11期215-218,共4页
比较文学中的文学翻译强调翻译家的"创造性叛逆"。本文以贝娄的小说Humboldt's Gift为例,根据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不同版本的中文译本,从文化过滤的层面来分析翻译中的具体事例,以说明文学翻译中的"叛逆"... 比较文学中的文学翻译强调翻译家的"创造性叛逆"。本文以贝娄的小说Humboldt's Gift为例,根据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不同版本的中文译本,从文化过滤的层面来分析翻译中的具体事例,以说明文学翻译中的"叛逆",也就是说,由于受本土文化的限制,译者如何对原文进行歪曲、增减、渗透等,从而导致原著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产生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过滤 索尔·贝娄 humboldts GIFT
原文传递
时间外的世界:论《洪堡的礼物》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喆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8年第2期124-129,共6页
小说《洪堡的礼物》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点之一就是索尔·贝娄对复杂时间的精妙运用和理性掌控。作者贝娄把所有人物的活动都置于时间这个维度中,通过打乱自然时间秩序,有意隔断故事与外在时间的链接,借助主人公查理·西特林记... 小说《洪堡的礼物》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点之一就是索尔·贝娄对复杂时间的精妙运用和理性掌控。作者贝娄把所有人物的活动都置于时间这个维度中,通过打乱自然时间秩序,有意隔断故事与外在时间的链接,借助主人公查理·西特林记忆的持续发酵和回忆的反复转换与生成,将过去与现在并置,将外部场景与内心感悟融合,在揭露和控诉性的叙述中织罗起一张时间大网,让人物在多维时间中穿梭,在复杂事件中成长,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准确目光和对生活的深刻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堡的礼物》 时间顺序 时间频率 时间距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