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铁矿-人工合成类腐植酸复合材料的土壤重金属钝化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煜璨 方明智 +3 位作者 张冰 刘翼飞 杨婷 陈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10-1720,共11页
水铁矿-天然腐植酸复合材料(FH-NHA)已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但来源不同的天然腐植酸活性位点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钝化效果不可控,限制其实际应用。本文以优化的非生物腐殖化工艺合成了结构性质可控的人工合成类腐植酸(SHLA),并... 水铁矿-天然腐植酸复合材料(FH-NHA)已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但来源不同的天然腐植酸活性位点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钝化效果不可控,限制其实际应用。本文以优化的非生物腐殖化工艺合成了结构性质可控的人工合成类腐植酸(SHLA),并进一步制备了水铁矿-人工合成类腐植酸复合材料(FH-SHLA)。基于土壤模拟实验,结合土壤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提取态和改进的BCR提取态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解析了FH-SHLA施用后的重金属钝化效果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揭示了其重金属钝化机制。结果表明:FH-SHLA会显著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阳离子交换容量、电导率和有机碳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施加FH-SHLA培养30 d后,土壤中DTPA提取态Pb、Cd和Zn含量分别降低了65.98%、29.68%和60.89%,降低效果均优于FH和FH-NHA;FH-SHLA显著促进了土壤Pb、Cd和Zn由有效态(酸溶态+可还原态)向稳定态(可氧化态+残渣态)转变,钝化效果优于FH和FH-NHA;结合强度系数和钝化效率明显提高,迁移系数和生态风险指数明显降低,FH-SHLA有效降低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风险。FH-SHLA的土壤重金属钝化机制包括表面络合、沉淀作用和阳离子-π作用。水铁矿-人工合成类腐植酸复合材料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类腐植酸 水铁矿 重金属 钝化 机制
下载PDF
人工腐殖化及产品在农业增产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舜尧 齐学敏 +3 位作者 陈美骅 杨蔚 孙凯 李玉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5-354,共10页
腐殖质(humic substance,HS)作为农业生产中土壤养分组成的重要指标,在维护土壤地力、碳储存、植物营养及生态环境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由于HS的天然提取源不足,导致HS市场供给需求逐年攀升。鉴于木质素与HS的结构相似,... 腐殖质(humic substance,HS)作为农业生产中土壤养分组成的重要指标,在维护土壤地力、碳储存、植物营养及生态环境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由于HS的天然提取源不足,导致HS市场供给需求逐年攀升。鉴于木质素与HS的结构相似,能否采用人工腐殖化方法,精准调控大分子木质素的氧化分解或其小分子衍生物的自由基耦合,生成可媲美甚至超越商业HS作用和功效的类HS产品?该创造性思路对实现我国农业连续增产增收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天然HS的结构特征和多功能属性,探讨了人工腐殖化的最新理念、方式和机理,对比了人工腐殖化产物与天然HS的差异性,并总结了人工腐殖化产品在农业实践中的潜在应用和价值,旨在为研究者攻克木质素及其衍生物人工腐殖化的科技瓶颈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腐殖质 人工腐殖化 合成机理 类腐殖质产品 农业应用
下载PDF
三维荧光指纹光谱用于污染河流溶解性有机物来源示踪研究 被引量:56
3
作者 钟润生 张锡辉 +1 位作者 管运涛 毛献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7-351,共5页
采用三维荧光指纹光谱技术对河流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河流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有腐殖质和蛋白质两类,类腐殖质荧光峰λ激发/λ发射为250/460nm(A1),220/400nm(A2)和325/420nm(C);类蛋白质荧光峰λ激发/λ发... 采用三维荧光指纹光谱技术对河流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河流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有腐殖质和蛋白质两类,类腐殖质荧光峰λ激发/λ发射为250/460nm(A1),220/400nm(A2)和325/420nm(C);类蛋白质荧光峰λ激发/λ发射为285/357nm(T1),230/360nm(T2)。支流的类蛋白质荧光峰T1和T2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其荧光强度都有明显增强。Fe3+离子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后浓度增加到支流的30倍,相应的类腐殖质荧光峰A1也发生了明显蓝移现象,而其他荧光峰则没有明显的偏移。激发波长较长的类腐殖质C,A1和类蛋白质T1荧光强度由于稀释及Fe3+等金属离子猝灭而明显降低,以至荧光峰消失。而较低激发波长的类蛋白质T2和UV类腐殖质A2荧光强度和荧光峰位置相对比较稳定,不容易受到溶液化学条件影响。激发波长220~230nm荧光团可以用来示踪污染河流溶解性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指纹 溶解性有机物 类蛋白质荧光团 类腐殖质荧光团 污染
下载PDF
不同来源水体有机综合污染指标的三维荧光光谱法与传统方法测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志刚 刘文清 +5 位作者 张玉钧 李宏斌 赵南京 刘建国 司马伟昌 杨立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14-2517,共4页
比较研究了科学岛、巢湖和太湖不同来源水样的三维荧光光谱、COD值和DOC值。结果表明巢湖过滤水样COD值与DOC值线性相关(r=0.928 9);三维荧光光谱法测得的科学岛水样溶解有机物(DOM)浓度、类蛋白荧光强度(Ipro-like)、类腐殖质荧光强度(... 比较研究了科学岛、巢湖和太湖不同来源水样的三维荧光光谱、COD值和DOC值。结果表明巢湖过滤水样COD值与DOC值线性相关(r=0.928 9);三维荧光光谱法测得的科学岛水样溶解有机物(DOM)浓度、类蛋白荧光强度(Ipro-like)、类腐殖质荧光强度(Ihum-like)均与COD值线性相关(r分别为0.821 72,0.84651和0.836 89);而三维荧光光谱法测得的巢湖和太湖水样的DOM浓度、Ipro-like和Ihum-like则与COD值无明显线性关系。上述结论与前人研究结果产生分歧,文章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利用荧光光谱法测量水体有机污染综合指标的可行性和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COD DOC 类蛋白荧光 类腐殖质荧光
下载PDF
胶州湾赤潮暴发水体中溶解有机物质荧光特征 被引量:27
5
作者 季乃云 赵卫红 +2 位作者 王江涛 崔鑫 苗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7-262,共6页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技术研究了胶州湾2004-02赤潮暴发期间水体中溶解有机物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特性,探讨了各种荧光性质与浮游植物增殖、溶解有机碳、盐度、溶解氧和pH的关系,...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技术研究了胶州湾2004-02赤潮暴发期间水体中溶解有机物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特性,探讨了各种荧光性质与浮游植物增殖、溶解有机碳、盐度、溶解氧和pH的关系,并对切向超滤前后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的变化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赤潮过程中溶解有机物类蛋白荧光较强而类腐殖质荧光较弱,并且高和低激发波长类蛋白荧光同源;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与叶绿素a的对应关系与浮游植物的增殖阶段有关,但整体趋势上却是随着浮游植物量的增大而增强,并且浮游植物量越大,新生成的有机物质占的比例也越大;类蛋白荧光以及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之比与溶解有机碳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表明赤潮过程中溶解有机物主要由新生成的物质组成;盐度、溶解氧和pH对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的影响很小;切向超滤前后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峰的位置基本一致,切向超滤前后荧光平衡差于溶解有机碳平衡,在切向超滤的评价上,荧光只能作为溶解有机碳平衡的一个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激发-发射矩阵光谱 类蛋白荧光 类腐殖质荧光 切向超滤
下载PDF
海洋荧光溶解有机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6
作者 郭卫东 程远月 吴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6,共9页
海洋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是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中可产生荧光的组分,其理化性质对于海洋上层的水色遥感、光化学以及浮游植物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都有重要影响。总结了FDOM的3种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及其特点,重点对其两种主要成... 海洋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是海洋有色溶解有机物中可产生荧光的组分,其理化性质对于海洋上层的水色遥感、光化学以及浮游植物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都有重要影响。总结了FDOM的3种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及其特点,重点对其两种主要成分(类腐殖质和类蛋白质荧光物质)的荧光特性、分布变化以及来源、分布变化及其去除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综述,阐述了研究FDOM的海洋学意义,并对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溶解有机物 有色溶解有机物 类腐殖质 类蛋白质 荧光光谱
下载PDF
海洋微藻生长过程藻液三维荧光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任保卫 赵卫红 +1 位作者 王江涛 王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30-1134,共5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监测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mntum),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及海洋原甲藻(...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监测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mntum),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及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实验室培养过程中产生的荧光溶解有机物。中肋骨条藻为代表的硅藻主要产生类腐殖质荧光物质,而甲藻在指数增长期主要产生类蛋白荧光物质。进入消亡期后类蛋白荧光和类腐殖质荧光强度迅速增大,原因可能是衰老、死亡藻细胞的破碎释放出大量的荧光有机物质所致,此外还有细菌对非荧光有机物进一步降解。塔玛亚历山大藻、微小亚历山大藻、东海原甲藻及海洋原甲藻的类蛋白荧光强度在消亡后期由于细菌降解或光降解等因素而降低。同属微藻产生的荧光物质相似,例如塔玛亚历山大藻与微小亚历山藻、东海原甲藻与海洋原甲藻,但具体荧光峰位置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类蛋白荧光 类腐殖质荧光
下载PDF
真菌及混合菌对玉米秸秆类腐殖质形成和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帅 窦森 +2 位作者 王晓平 朱伟宁 邵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3-779,共7页
针对3类真菌(木霉、黑曲霉和青霉)及混合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对玉米秸秆类腐殖质形成和转化的影响,重点研究接种后秸秆类腐殖质组成的变化情况,以期为秸秆的生物降解、转化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更新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1)接... 针对3类真菌(木霉、黑曲霉和青霉)及混合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对玉米秸秆类腐殖质形成和转化的影响,重点研究接种后秸秆类腐殖质组成的变化情况,以期为秸秆的生物降解、转化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更新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1)接种可迅速减少代谢液和增加菌体-秸秆残留物的含碳量,随菌体繁殖,代谢液中含碳量持续降低,随后,降解作用促使小分子进入代谢液使其碳量增加,后期呼吸作用显著,代谢液碳量再度降低。此外,残留物可被黑曲霉和混合菌有效降解,木霉和青霉在培养初期的较强繁殖能力使残留物中碳量先增加,后又被降解。(2)培养初期,木霉、青霉和混合菌对残留物中有机碳组分的降解使小分子物质进入WSS(水溶性物质),随后菌体的繁殖迫使WSS再度降低,而黑曲霉则以利用WSS合成其自身组分为主。(3)起初,FLA(类富里酸)的形成速度大于HLA(类胡敏酸),而后FLA逐渐向HLA转化,木霉处理HLA在类腐植酸中所占比例最大。(4)培养过程中,FLA分子向简单化方向发展,而HLA分子先简单,而后渐变复杂。HLA单位碳芳香环的缩合程度随培养进行先逐渐降低而后增大,总趋势为增大,木霉处理HLA的复杂程度最高。(5)残留物HLu(类胡敏素)的碳含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先增高后降低,最终均有"净损失",损失最大的为木霉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 真菌 玉米秸秆 类腐殖质
下载PDF
真菌及混合菌对锯木屑类腐殖质形成和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帅 王楠 +3 位作者 窦森 邵晨 王晓平 朱伟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7-231,共5页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在接种单一真菌(木霉、黑曲霉或青霉)和混合菌情况下,研究其对锯木屑类腐殖质组成和转化的影响,旨在揭示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腐殖质的可能性,为土壤腐殖质形成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结论如下:(1)在培养体系中,黑曲霉...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在接种单一真菌(木霉、黑曲霉或青霉)和混合菌情况下,研究其对锯木屑类腐殖质组成和转化的影响,旨在揭示微生物利用木质素形成腐殖质的可能性,为土壤腐殖质形成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结论如下:(1)在培养体系中,黑曲霉、青霉和混合菌在培养初期的快速繁殖致使代谢液中可溶性碳数量降低,随菌落繁殖渐趋平衡,降解作用增强,残留物中有机碳组分不断向代谢液中释放有机碳小分子,菌球的吸附作用更加速了这一过程,促使代谢液中有机碳数量急剧增加。木霉对残留物的降解作用显著,随后部分微生物量碳随菌体死亡重新进入残留物中,使得代谢液有机碳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整个培养过程中,残留物中碳的数量因降解作用而呈减少趋势。(2)WSS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接种菌悬液可迅速增大HLA和HLu的含碳量。青霉处理HLA组分一直处于降解阶段,而其他3个处理在培养初期均有利于HLA降解,随微生物自身合成和缩合作用的进一步增强,新的HLA形成。(4)培养初期,FLA的形成速度大于HLA,随后FLA逐渐向HLA转化。(5)培养结束后,各处理FLA分子趋于简单,而HLA分子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先简单化,而后趋于复杂,新形成的HLA分子结构较复杂。(6)培养初期,木霉和黑曲霉的繁殖促使HLu数量增大,后期HLu逐渐向易溶态有机碳转化,青霉在培养中前期对HLu主要表现为降解,后期随菌体数量扩大,HLu数量再次提高,而混合菌处理HLu的数量一直处于递减状态。培养结束后,各处理HLu的数量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 真菌 锯木屑 木质素 类腐殖质
下载PDF
大沽河—胶州湾段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特征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季乃云 赵卫红 +1 位作者 王江涛 苗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73-1077,共5页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技术研究了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特征从大沽河到胶州湾的变化及其与盐度、pH、叶绿素a、溶解有机碳、化学需氧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沽河溶解有...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技术研究了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特征从大沽河到胶州湾的变化及其与盐度、pH、叶绿素a、溶解有机碳、化学需氧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沽河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强度较大,胶州湾溶解有机物类腐殖质荧光强度较小,大沽河是胶州湾类腐殖质荧光物质的重要来源.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与叶绿素a含量的相关性较差,说明浮游植物并不是大沽河类腐殖质荧光物质的主要来源.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与溶解有机碳、化学需氧量和碳水化合物的相关性较好,说明类腐殖质荧光物质是水体溶解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情况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水体中有机物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类腐殖质荧光 大沽河 胶州湾
下载PDF
海洋浮游植物生长过程中溶解有机物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卫红 王江涛 +1 位作者 崔鑫 季乃云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430,共6页
利用三维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技术,监测了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有机物,分析了三维荧光光谱图中的荧光峰位置、数量及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微藻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类蛋白和类腐殖质两类荧光有机物质,... 利用三维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技术,监测了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有机物,分析了三维荧光光谱图中的荧光峰位置、数量及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微藻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类蛋白和类腐殖质两类荧光有机物质,这两类有机物的荧光峰的位置及荧光强度有较大差异。在不同生长期,两类荧光有机物的产生机制不同.在指数生长期,两类有机物的荧光强度与藻密度成正相关,说明浮游植物释放了一定量的荧光物质;在平稳期和衰亡期,两类有机物的荧光强度迅速增加,这可能由于衰老、死亡藻细胞的破碎释放出大量的荧光有机物质所致,此外细菌对非荧光有机物进一步降解,也可能是产生该现象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溶解有机物 激发-发射荧光光谱 类蛋白荧光 类腐殖质荧光
下载PDF
咸水藻水华期溶解有机质光谱特征变化的模拟 被引量:12
12
作者 朱晓敏 黄清辉 李建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2,共5页
以崇明北湖湖水培养长江口常见的中肋骨条藻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其在咸水湖中的水华暴发过程,利用分子光谱学技术分析了中肋骨条藻培养过程中溶解有机质(DOM)的光学吸收系数(a355)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的变化.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增殖过... 以崇明北湖湖水培养长江口常见的中肋骨条藻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其在咸水湖中的水华暴发过程,利用分子光谱学技术分析了中肋骨条藻培养过程中溶解有机质(DOM)的光学吸收系数(a355)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的变化.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增殖过程a355逐渐增加,并且出现7种荧光团,代表DOM中的类蛋白荧光物质和类腐殖酸荧光物质.在藻类进入衰亡期后,各荧光峰强度大幅度增加;类腐殖酸荧光强度、溶解有机碳(DOC)含量和a355之间均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高、低激发波长的类蛋白荧光物质具有同源性.荧光指数的增大与类蛋白荧光的产生,显示微生物在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菌条件下培养的藻液中各荧光峰强度均很弱,说明细菌可能将源于藻类的非荧光物质转化为CD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质 吸收系数 类蛋白 类腐殖酸 中肋骨条藻
下载PDF
海洋微藻产生的不同粒级溶解有机物质的三维荧光光谱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卫红 王江涛 +2 位作者 崔鑫 季乃云 苗辉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3,共6页
通过过滤(0.7μm)和切向超滤(100kDa、10kDa、1kDa)技术将实验室内培养的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藻液分离成100kDa-0.7/μm、10~100kDa、1~10kDa的胶体浓缩液和〈1kDa的超滤液,利用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技术测定了不同粒级... 通过过滤(0.7μm)和切向超滤(100kDa、10kDa、1kDa)技术将实验室内培养的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藻液分离成100kDa-0.7/μm、10~100kDa、1~10kDa的胶体浓缩液和〈1kDa的超滤液,利用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技术测定了不同粒级溶液中有机物的荧光性质,分析了三维荧光光谱图中的荧光峰位置、数量及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两种微藻产生的类腐殖质荧光物质主要是〈1kDa的小分子物质。赤潮异湾藻产生的类蛋白荧光物质中,15%是100kDa-0.7μm的大胶体,8%是10~100kDa的中胶体,而大部分是〈1kDa的小分子物质。赤潮异弯藻各级超滤截留液的类蛋白荧光峰的发射波长与过滤液相比,发生蓝移,而超滤液的则发生红移,表明赤潮异湾藻产生的类蛋白荧光物质随着粒径的增大极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异湾藻 中肋骨条藻 胶体 激发.发射荧光光谱 类蛋白荧光 类腐殖质荧光
下载PDF
湿地植物芦苇根系分泌物的三维荧光光谱表征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参 杜晓丽 +2 位作者 韩强 王思思 薛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1-644,共4页
针对湿地植物芦苇根系分泌物特性不明确的问题,于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人工湖实地采集湿地植物芦苇,在实验室水培后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考察了芦苇根系分泌溶解性有机物组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芦苇根系可分泌溶解性有机物,使... 针对湿地植物芦苇根系分泌物特性不明确的问题,于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人工湖实地采集湿地植物芦苇,在实验室水培后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考察了芦苇根系分泌溶解性有机物组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芦苇根系可分泌溶解性有机物,使根系周围水体有机碳含量增加;芦苇根系分泌物主要为含芳环结构类色氨酸蛋白物质;随时间延长,三维荧光光谱图出现代表微生物代谢物的荧光峰,推测根系周围出现微生物活动,微生物利用根系分泌物生长繁殖,并将类蛋白物质转化为类腐殖酸物质,产生代谢物,使根际周围溶解性有机物组成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芦苇 三维荧光光谱 根系分泌物 类腐殖酸物质
下载PDF
厦门湾沉积物间隙水中CDOM的荧光特性及其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远月 郭卫东 +1 位作者 夏恩琴 胡明辉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4,共7页
研究了2003年4月从厦门湾九龙江口、西海域及同安湾采集的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样间隙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特性及其水平与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间隙水CDOM中均观测到类腐殖质与类色氨酸两类荧光.它们在表层沉积物间隙水... 研究了2003年4月从厦门湾九龙江口、西海域及同安湾采集的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样间隙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特性及其水平与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间隙水CDOM中均观测到类腐殖质与类色氨酸两类荧光.它们在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相对含量均以九龙江口靠近浮宫红树林区的站位最高,同安湾及西海域养殖区各站位次之,分别反映了河口区红树林生态系以及养殖活动的影响;西海域靠近东渡码头的站位两类荧光的相对含量最低,系受疏浚活动影响所致.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两类荧光的相对含量均远高于底层水,暗示表层沉积物可成为上覆水体CDOM的一个重要来源.大多数站位间隙水中类腐殖质荧光的相对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渐增,反映了CDOM在缺氧环境下的成岩作用过程.多数站位在3—6cm深度处出现类色氨酸荧光峰值,随后递减,反映了近表层沉积物中细菌等微生物活动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 沉积物间隙水 类腐殖质荧光 类色氨酸荧光 成岩作用 红树林
下载PDF
几种有机物料中类胡敏酸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晋京 李翠兰 窦森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61,共4页
对玉米秸秆、猪粪、泥炭、风化煤中类胡敏酸(HLA)的数量、色调系数、相对色度、活化度等性质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HLA的数量及其占全部可提取的类腐殖质数量的比例为:风化煤>泥炭>猪粪、玉米秸秆,说明风化煤的腐殖化... 对玉米秸秆、猪粪、泥炭、风化煤中类胡敏酸(HLA)的数量、色调系数、相对色度、活化度等性质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HLA的数量及其占全部可提取的类腐殖质数量的比例为:风化煤>泥炭>猪粪、玉米秸秆,说明风化煤的腐殖化程度最高,其次为泥炭,猪粪、玉米秸秆的腐殖化程度最低。HLA的色调系数(△logk)和活化度为:玉米秸秆、猪粪>泥炭>风化煤,相对色度(RF)的顺序与此相反,说明玉米秸秆、猪粪中HLA的脂族性最强,分子结构最简单;其次为泥炭,而风化煤HLA的脂族性最弱,分子结构最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类胡敏酸 色调系数 相对色度 活化度 土壤肥力
下载PDF
Batch methanogenic fermentation experiments of wastewater from a brown coal low-temperature coke plant 被引量:7
17
作者 Peter Kuschk Ulrich Stottmeister +3 位作者 Yong-Jun Liu Arndt Wiessner Matthias Kǎistner Roland-Amo Mǔlle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92-197,共6页
Coke plant effluents with high contents of organic compounds are mainly treated by biological aerobic fermentation after physical pre-treatment. In this study, a brown coal condensate wastewater from a low temperature... Coke plant effluents with high contents of organic compounds are mainly treated by biological aerobic fermentation after physical pre-treatment. In this study, a brown coal condensate wastewater from a low temperature coking process was fermented under methanogenic conditions in discontinuous experiments. By this fermentation, acetate, propionate, and the main polyphenolic compounds (catechol, resorcinol and hydroquinone) were degraded to a level below the detection limit. The COD was reduced by 72% with a residual concentration of 2.1 g/L. This anaerobic fermented wastewater had a residual BOD5 of 0.66 g/L and 2.2 L CH4 were formed per litre of wastewater. An abiotic pre-treatment for this wastewater with air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COD reduction and decrease of colour on the methanogenic fermentation due to the autoxidation of polyphenolic compounds to humic-like compound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methanogenic fermentations in the treatment sequence of brown coal coking wastewaters could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aeration in further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had the potential for a better effluent quality due to a less formation of recalcitrant humic-like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wn coal coke processing methanogenic fermentation humic-like compounds
下载PDF
蜉金龟堆肥和自然堆肥类胡敏酸的表征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康露 吴景贵 +1 位作者 赵欣宇 孟安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85-991,共7页
分别用焦磷酸钠和氢氧化钠浸提新鲜牛粪、蜉金龟堆肥(APCM)和自然堆肥(腐熟牛粪)产物中的类胡敏酸,采用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研究了其结构特征。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蜉金龟堆肥焦磷酸钠浸提物——类胡敏酸(NaHLA)的芳香性低于新... 分别用焦磷酸钠和氢氧化钠浸提新鲜牛粪、蜉金龟堆肥(APCM)和自然堆肥(腐熟牛粪)产物中的类胡敏酸,采用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研究了其结构特征。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蜉金龟堆肥焦磷酸钠浸提物——类胡敏酸(NaHLA)的芳香性低于新鲜牛粪和自然堆肥,而碳水化合物及氮元素含量增加。蜉金龟堆肥氢氧化钠浸提物——类胡敏酸(PAHLA)的碳水化合物和氮元素含量也高于新鲜牛粪和自然堆肥,而自然堆肥PAHLA的芳香性略低于新鲜牛粪和蜉金龟堆肥。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然堆肥NaHLA相比,蜉金龟堆肥NaHLA中羧酸脂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及碳水化合物有所增加。与新鲜牛粪PAHLA相比,蜉金龟堆肥和自然堆肥PAHLA的碳水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及纤维素酯类减少,同时蜉金龟堆肥PAHLA的酰胺化合物在蜉金龟消化过程中被其吸收。差热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堆肥NaHLA的热稳定性高于新鲜牛粪和蜉金龟堆肥,而蜉金龟堆肥NaHLA的脂族化合物、外围官能团和分子内部芳香结构含量较高,分子结构较复杂。蜉金龟堆肥PAHLA存在两个放热峰,而新鲜牛粪和自然堆肥的中温放热峰消失。综上,蜉金龟堆肥和自然堆肥采用两种提取液浸提出类胡敏酸的结构特征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蜉金龟堆肥 自然堆肥 类胡敏酸 元素组成 红外光谱 差热分析
下载PDF
污水处理工艺过程中有机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武昂 金鹏康 石彦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3-47,共5页
利用DAX-8大孔树脂在不同条件下的选择吸附性,采用快捷方法间接测定城市污水中腐殖类物质(AHS)的含量,并应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光谱技术对污水处理工艺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生物处理后污水中DOM总量及AHS去除... 利用DAX-8大孔树脂在不同条件下的选择吸附性,采用快捷方法间接测定城市污水中腐殖类物质(AHS)的含量,并应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光谱技术对污水处理工艺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生物处理后污水中DOM总量及AHS去除率分别为93%和89%,TOC中AHS的质量分数由进水的38.89%增加到出水的61.57%。污水中DOM经厌氧生物处理后类蛋白类(A、B荧光峰)和类富里酸(C荧光峰)峰强分别削减60.7%、59.2%、15.7%,出水中易生物降解的蛋白峰A、B消失,而难生物降解的类富里酸峰C荧光强度仅比进水减小25%。结合有机物的紫外特性可以看出,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去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生物处理后DOM的共轭不饱和双键或芳香性有机碳相对含量增多,腐殖化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溶解性有机物 腐殖类物质 三维荧光光谱 紫外特征
下载PDF
热光反射法探测水溶性类腐殖质气溶胶的含碳比
20
作者 刘宪云 夏丽 +1 位作者 王振亚 张为俊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77-81,共5页
水溶性类腐殖质(HULIS)气溶胶是大气微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影响气溶胶的吸湿特性来影响成云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选取国际标准的Pahokee泥炭腐殖酸(PPFA)、Suwannee河(美国)提取的腐殖酸(SRHA II)、以及2... 水溶性类腐殖质(HULIS)气溶胶是大气微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影响气溶胶的吸湿特性来影响成云过程,直接或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选取国际标准的Pahokee泥炭腐殖酸(PPFA)、Suwannee河(美国)提取的腐殖酸(SRHA II)、以及2种Suwannee河(美国)提取的黄腐酸(SRFAⅠ)和黄腐酸(SRFA II)水溶性有机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光分析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对HULIS颗粒物中总有机碳浓度的实时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含碳比,分析不同源HULIS气溶胶特性,为大气污染监测研究和试验工作奠定基础,为气溶胶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水溶性类腐殖质 物理化学特性 气溶胶 含碳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