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and Cover on Soil Temperature,Humidity and Moisture in Phoebe bournei Forest 被引量:9
1
作者 吴际友 陈明皋 +5 位作者 董春英 黄小飞 黄明军 程勇 刘球 吴其军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2期2725-2729,共5页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the effects of five cover patterns (clean tillage, film mulching, weed covering, branches and leaves covering and growing grass covering) on soil properties in young Phoebe b...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the effects of five cover patterns (clean tillage, film mulching, weed covering, branches and leaves covering and growing grass covering) on soil properties in young Phoebe boumei forest were in- 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ve cover patterns all showed significant ef- fects on soil properties in young Phoebe bournei fores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Land cover increased land temperature in Phoebe boumei forest. Un- der the film mulching, the land temperature was increased most rapidly with the largest increment. However, weed covering, branches and leaves covering and growing grass covering decreased land temperature. Among them, growing grass covering showed the best cooling effect. The film mulching, weed covering, branch- es and leaves covering and growing grass covering all increased land humidity. The film mulching showed the best moisture-preserving effect in the early period, but in the late period, the humidity in the film mulching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lean tillage treatment group. Among the five mulching patterns, moisture loss in the film mulching treatment group was slowest and least, followed by those in the weed covering and branches and leaves covering treatment groups, and moisture loss in the growing grass covering treatment group was fastest and m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management land cover land temperature land humidity Soil moisture
下载PDF
Assimilation of Feng-Yun-3B Satellite Microwave Humidity Sounder Data over Land 被引量:6
2
作者 Keyi CHEN Niels BORMANN +1 位作者 Stephen ENGLISH Jiang ZH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68-275,共8页
The ECMWF has been assimilating Feng-Yun-3B (FY-3B) satellite microwave humidity sounder (MWHS) data over ocean in an operational forecasting system since 24 September 2014, It is more difficult, however, to assim... The ECMWF has been assimilating Feng-Yun-3B (FY-3B) satellite microwave humidity sounder (MWHS) data over ocean in an operational forecasting system since 24 September 2014, It is more difficult, however, to assimilate microwave observations over land and sea ice than over the open ocean due to higher uncertainties i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surface emissivity and less effective cloud screening. We compare approaches in which the emissivity is retrieved dynamically from MWHS channel l [150 GHz (vertical polarization)] with the use of an evolving emissivity atlas from 89 GHz observations from the MWHS onboard NOAA and EUMETSAT satellites. The assimilation of the additional data over land improves the fit of short-range forecasts to other observations, notably ATMS (Advanced Technology Microwave Sounder) humidity channels, and the forecast impacts are mainly neutral to slightly positive over the first five days. The forecast impacts are better in boreal summer and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echniques tested allow for effective assimilation of MWHS/FY-3B data over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a assimilation over land Chinese satellite FY-3B Microwave humidity Sounder
下载PDF
Impact of the Zhalong Wetland on Neighbor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IS 被引量:4
3
作者 DU Jia SONG Kaishan YAN Baohu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5期798-808,共11页
Wetlands play a key role in regulating local climate as well as reducing impacts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Rapid observations of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 are, therefore, valuable for studying the dynamics of ... Wetlands play a key role in regulating local climate as well as reducing impacts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Rapid observations of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 are, therefore, valuable for studying the dynamics of wetland syst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rmal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LST retrieval with satellite images is a practicable way to detect a wetland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s thermal environment from a non-point visual angle rat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detection from a point visual angle. The mono-windows(MW) method of retrieving LST was validated. On the basis of estimated LST, we use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technology to study the impact of wetland reclamation on local temperatures at a regional scale. Following that, correlations between LST and the wetland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t is feasible to retrieve the LST from Landsat 8 OLI satellite images with MW model.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with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bserved in four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when the satellite scanned the study region. The satellite retrieval error was approximately 1.01°C.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the Zhalong wetland was analyzed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wetland has an obvious influence on LST, and that this influenc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wetland. When the distance from the wetland was less than 500 m, its influence on LST was significant. Results also illustrate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wetland’s different land use/land cover’s LST distribution varied with different seas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cold-humid effect influence DISTANCE Zhalong WETland
下载PDF
热湿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研究:以广东地区某水泥用石灰岩矿山为例
4
作者 彭银波 李红中 谢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1-96,119,共7页
华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导致石灰岩地区土层浅薄、岩石蓄水能力弱、土壤贫瘠且环境较为干燥,这种缺乏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环境不利于树木的根系生长。基于此,以位于典型热湿气候区的广东某水泥用石灰岩矿山为例,重点分析了矿区的地质灾害... 华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导致石灰岩地区土层浅薄、岩石蓄水能力弱、土壤贫瘠且环境较为干燥,这种缺乏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环境不利于树木的根系生长。基于此,以位于典型热湿气候区的广东某水泥用石灰岩矿山为例,重点分析了矿区的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及水土环境污染等;同时,针对性提出了加强边坡稳定性勘查与监测、重视对含水层破坏的保护、重视对水土环境污染的预防等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湿地区 石灰岩矿山 生态修复 环境修复 土地复垦
下载PDF
非均匀下垫面边界层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Ⅱ):逆湿现象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左洪超 吕世华 +5 位作者 胡隐樵 马耀明 左洪超 吕世华 胡隐樵 马耀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3-170,共8页
研究了逆湿现象,针对陆面过程模式的缺陷,利用文献[1]给出的逆湿现象形成的物理模型,设计了新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该新方案成功地模拟出了发生在绿洲附近的沙漠上的逆湿现象,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结果相互吻合,这表明所建立的新的陆... 研究了逆湿现象,针对陆面过程模式的缺陷,利用文献[1]给出的逆湿现象形成的物理模型,设计了新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该新方案成功地模拟出了发生在绿洲附近的沙漠上的逆湿现象,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结果相互吻合,这表明所建立的新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是可行的。这些结论将为今后非均匀陆面过程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湿现象 陆面过程 参数化 非均匀下垫面
下载PDF
和田地区绿洲外围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益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翠 雷加强 +3 位作者 李生宇 毛东雷 再努拉.热合木吐拉 周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3,122,共7页
在和田地区新垦农地外围的流动沙地种植新疆杨乔木+沙拐枣灌木复合防护林,通过布设风速风向观测仪、沙尘通量梯度仪、温湿度和辐射等测定仪于林带前后,研究防护林网的防护效益,为营建绿洲外围防护林和合理开发利用荒漠区的土地资源提供... 在和田地区新垦农地外围的流动沙地种植新疆杨乔木+沙拐枣灌木复合防护林,通过布设风速风向观测仪、沙尘通量梯度仪、温湿度和辐射等测定仪于林带前后,研究防护林网的防护效益,为营建绿洲外围防护林和合理开发利用荒漠区的土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防护林带的防风效能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弱,大于起沙风速(6m/s)时,新疆杨林带、沙拐枣林带在0.5m处的防风效能分别为67.2%和94.5%,在3m处的防风效能分别为31.3%和33.7%。随着风速的增大,沙拐枣林带和新疆杨林带的防风效能均减弱,新疆杨林带的减弱更为明显。防护林带有效地降低了地表风速,减轻地表风蚀。林带内的输沙量仅为外围的10%左右。此外,林带内的太阳辐射强度下降,温度降低,湿度显著增加。由此可见,防护林可以有效地起到防风固沙,改善区域小气候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林 防风固沙 温湿度 流动沙地
下载PDF
北京市6种下垫面不同季节温湿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35
7
作者 吴菲 朱春阳 李树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7-213,共7页
选择北京市玉渊潭公园6种不同下垫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下垫面四季温湿效益的研究。每天8:00-18:00,每2h分别对6种下垫面的温度、相对湿度进行同步测定1次,春、夏、秋、冬各季分别连续测定7d。结果表明:城市中的绿地和水体具有明... 选择北京市玉渊潭公园6种不同下垫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下垫面四季温湿效益的研究。每天8:00-18:00,每2h分别对6种下垫面的温度、相对湿度进行同步测定1次,春、夏、秋、冬各季分别连续测定7d。结果表明:城市中的绿地和水体具有明显的微气候效应。绿地夏季的降温增湿效果最明显,其次为春、秋季,冬季的温湿效益最小。在春、夏、秋季,绿地具有降温作用,在冬季,绿地具有保温作用。夏季,水体下垫面的降温作用比较明显,仅次于乔灌草下垫面,其降温值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下垫面。夏季绿地比铺装温度低0.8~4.1℃。不同类型下垫面春、夏、冬季的相对湿度高低趋势一致,均为:水体>乔灌草>灌草>草坪>铺装>建筑,秋季为:灌草>乔灌草>水体>草坪>铺装>建筑。夏季水体比建筑的相对湿度高10.2%~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下垫面 温湿效应 绿地 水体
下载PDF
一种新型日光温室与传统四种日光温室性能及投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苏雄 李建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47-53,共7页
以新型双屋面日光温室和传统的4种日光温室进行性能对比研究,选取了2012年12月21日(冬至日)、12月23日(典型晴天)、2013年1月19日(典型阴天)和2014年1月21日16:00至1月22日14:00的试验数据,进行室内光照强度、气温、地温、相对湿度以及... 以新型双屋面日光温室和传统的4种日光温室进行性能对比研究,选取了2012年12月21日(冬至日)、12月23日(典型晴天)、2013年1月19日(典型阴天)和2014年1月21日16:00至1月22日14:00的试验数据,进行室内光照强度、气温、地温、相对湿度以及造价、空间、寿命等性能分析。研究新型双屋面日光温室的性能,为广大种植户寻求一种优化的温室结构。结果表明:新型日光温室与3种砖墙日光温室平均相比,室内平均气温提高了1.3℃,室内平均地表下0.1m处地温提高了1.7℃,室内平均光照强度降低了1.25%,室内平均相对湿度提高了3.98%;新型日光温室与寿光式土墙日光温室相比,室内平均温度降低了2.0℃,室内地温降低了0.2℃;新型日光温室造价较3种砖墙日光温室造价平均降低了38.68%,较寿光式土墙日光温室造价降低了9.12%;新型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较砖墙温室土地利用率平均提高了9.17%,较寿光式土墙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提高了44.01%。新型日光温室较砖墙温室温度高,相对湿度高,光照强度接近,跨度大,寿命优于土墙和砖墙温室;是一种优化的温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日光温室 室内气温 地温 光照强度 相对湿度 土地利用率 造价
下载PDF
南四湖湿地地质环境评价及保护措施浅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义生 贾德旺 +2 位作者 岳跃华 肖华 王学森 《山东国土资源》 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枢纽,目前湿地环境地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湿地面积变化大、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开采过度、湖区淤积严重、湖泊沼泽化、采空塌陷等,危胁着调水工程的顺利实施。针对湿地特征及问题成因,进行单元格剖...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枢纽,目前湿地环境地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湿地面积变化大、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开采过度、湖区淤积严重、湖泊沼泽化、采空塌陷等,危胁着调水工程的顺利实施。针对湿地特征及问题成因,进行单元格剖分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第一层将其分解为水环境、土壤环境、南四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南四湖湿地地质环境问题4个要素层;第二层再把湿地环境地质问题要素分解成若干个次要素,逐层评价后采用综合指数法求出指数值,将湿地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区、较好区、较差区。提出了划分渔业生产保护区、调整水生植物布局、定期泥沙清淤及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和人工湿地河道走廊工程等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特征 环境地质问题 综合评价 保护措施 南四湖湿地
下载PDF
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7
10
作者 姜文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6-59,共4页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它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湿地资源开发出现了数量和质量下降等多种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生态管理模式。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环境管理 生态系统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67
11
作者 苏泳娴 黄光庆 +2 位作者 陈修治 陈水森 李智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287-7300,共14页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使得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愈来愈严重,加速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危机"。城市绿地能够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作用、隔离阻挡作用、蒸腾以及蒸散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目前研究主要...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使得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愈来愈严重,加速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危机"。城市绿地能够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作用、隔离阻挡作用、蒸腾以及蒸散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降温、增湿、固碳释氧、降噪、抗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个方面。关于城区绿地对6种生态环境要素的改善程度、影响范围、机理问题以及不同植被种类生态环境效应的差异情况等,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大量详细的研究。基于传统实地观测数据进行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目前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部分学者开始使用遥感技术手段研究城区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的不同着手,主要总结并系统评估了目前关于城市绿地6种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生态环境效应 降温 增湿 固碳释氧 降低噪声 抗污染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东部相对湿度变化与海陆热力差异的关联性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齐庆华 蔡榕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87-1594,共8页
相对湿度是制约雾与霾形成和转换以及影响能见度的最关键环境气象参数。而海陆热力差异是影响我国东部及沿海雾霾天气的重要气候背景。立足于中国大陆东部和沿海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综合海陆热力差异这一要素,从低层大气环流变化及水汽... 相对湿度是制约雾与霾形成和转换以及影响能见度的最关键环境气象参数。而海陆热力差异是影响我国东部及沿海雾霾天气的重要气候背景。立足于中国大陆东部和沿海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综合海陆热力差异这一要素,从低层大气环流变化及水汽输送等角度,对相对湿度多时空尺度的变化及其热动力成因和机制进行了尝试性分析。结果表明,50多年来,中国东部冬季海陆热力差异主要形成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和黑潮(包括源区黑潮和东海黑潮)以东海域。由此构建的海陆温差指标显示,该纬向海陆热力差异存在显著的准7年和准4年的年际变化以及准17年的年代际变化,同时还有明显的长期增强趋势,其主要与我国长江中游地区-黄淮流域-华北地区及以东沿海一线(负相关区)和华南地区(正相关区)的相对湿度变化密切关联。其中,冬季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减弱(增强),主要造成低空季风环流的西南风(东北风)异常,进而调控源自孟加拉湾东部和我国南海海域(东中国海及以东海域)的水汽向我国大陆东部的输送,并可通过制约水汽输送和降水等形式影响以上地区相对湿度的变化。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增强很可能引起华北等地区相对湿度的减小,而导致华南地区相对湿度的显著增加,反之亦然。此成果可为明确重点区域相对湿度变化与雾霾发生发展的关系和未来演变等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为有关雾霾天气的预测预警报服务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度 海陆温差 环境气象要素 中国东部 雾霾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27
13
作者 龙慧灵 李晓兵 +2 位作者 黄玲梅 王宏 魏丹丹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81-791,共11页
该文在利用朱文泉等(2007)构建的基于光能利用率的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估算模型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1982-2006年的NPP进行估算的基础上,选取包括降水量、温度、有效降水、有效温度和3种地表干湿度指数在内的气候指标,充分考虑地表覆... 该文在利用朱文泉等(2007)构建的基于光能利用率的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估算模型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1982-2006年的NPP进行估算的基础上,选取包括降水量、温度、有效降水、有效温度和3种地表干湿度指数在内的气候指标,充分考虑地表覆盖状况和气候因子的时滞和累积效应,探讨了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NPP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以年为时间单位,在年际水平上,温度相关的各指标与年NPP的关系并不明显,当年的气候条件对草原区植被的生长影响最大。以月为时间单位,年内月气温和降水是影响NPP的重要因素。且所有植被类型区在年内月际水平上气候各指标对NPP的影响时效最大为1个月,NPP和各气候参量的关系时效也为1个月;在年际水平上5-9月的NPP与降水、地表干湿度指数的互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同温度各指标的互相关系数,表明降水是影响内蒙古草原NPP的主要气候因子,且降水的累积效应影响显著。不同植被类型区年际月NPP与降水指标之间的关系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降水 有效温度 地表干湿度指数 净初级生产力 时滞互相关
下载PDF
城市不同绿地类型降温增湿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69
14
作者 康博文 王得祥 +1 位作者 刘建军 李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6,82,共4页
选择林地、草坪、裸地、水泥地等几种下垫面类型,对城市不同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季节林地和草坪都有降低地表和土壤温度,减轻温度剧烈变化,增加空气相对湿度的作用,林地与草坪、裸地和水泥地相比,地表最高... 选择林地、草坪、裸地、水泥地等几种下垫面类型,对城市不同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季节林地和草坪都有降低地表和土壤温度,减轻温度剧烈变化,增加空气相对湿度的作用,林地与草坪、裸地和水泥地相比,地表最高温度分别降低9.5、17.5和24.5℃,平均地表温度分别降低6.1、9.7和15.5℃,在裸地和水泥地出现最高温的16:00,土壤温度分别降低7.0、13.0和14.5℃,晴天林地平均相对湿度为55.7%,比草坪、裸地、水泥地分别高5.0、9.1和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类型 降温 增湿
下载PDF
昆明地区保护地栽培温湿度因子与香石竹锈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盛世法 余丽云 李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4-77,共4页
探讨昆明地区花卉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温湿度与香石竹锈病的关系.结果表明:3~4月花期保护地日均温为20.5℃,相对湿度61%,积温738.7℃,均高于露地的15.1℃(日均温)、58%(相对湿度)、542.5℃(积温)... 探讨昆明地区花卉保护地栽培条件下,温湿度与香石竹锈病的关系.结果表明:3~4月花期保护地日均温为20.5℃,相对湿度61%,积温738.7℃,均高于露地的15.1℃(日均温)、58%(相对湿度)、542.5℃(积温);而且温度变幅都在利于病原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范围(17~28℃)内,湿度较平衡,一日间波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石竹 锈病 保护地栽培 温湿度因子 昆明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生长季的小气候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严坤 李生宇 +3 位作者 雷加强 王海峰 刘小璐 杨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8-202,共5页
利用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塔里木沙漠腹地人工灌溉林地小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与林地外原始流沙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人工灌溉林地具有调节地表温度和贴地层气温,缩小温差,提高大气湿度等重要生态作用。人工灌溉林地地表温度与... 利用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塔里木沙漠腹地人工灌溉林地小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与林地外原始流沙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人工灌溉林地具有调节地表温度和贴地层气温,缩小温差,提高大气湿度等重要生态作用。人工灌溉林地地表温度与流沙地差异极显著,白天林地的地表温度低于流沙地而夜间相反,林地土壤温度的日较差比流沙地低18.26℃;在09:00—15:00期间,林地的气温高于流沙地,平均温度高1.44℃,其它时段,林地的气温低于流沙地,平均温度低3.22℃;两者之间温差夜间大于白昼,林地的气温日较差较流沙地高4.41℃。全天林地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均大于流沙地。不同树种的林地温湿度存在差别,但是差异不显著。不同覆盖度林地地表温度、空气温湿度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探讨极端干旱条件下人工灌溉林地近地层物质和能量交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防护林地 小气候 温湿度 覆盖度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流沙前缘与绿洲内部近地面逆温逆湿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毛东雷 蔡富艳 +3 位作者 李新国 雷加强 来风兵 薛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6-985,共10页
利用新疆策勒流沙前缘及绿洲内部的野外气象观测数据,运用同步对比与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流沙前缘及绿洲内部近地表0.5 m和2m高度之间逆温逆湿特征,揭示不同时期、典型天气状况下的逆温逆湿特征,为沙漠与绿洲内部的热量和... 利用新疆策勒流沙前缘及绿洲内部的野外气象观测数据,运用同步对比与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流沙前缘及绿洲内部近地表0.5 m和2m高度之间逆温逆湿特征,揭示不同时期、典型天气状况下的逆温逆湿特征,为沙漠与绿洲内部的热量和水汽运移交换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流沙前缘月平均相对湿度最大值出现在10月,最小值出现在4月,气温最高出现在8月,最低出现在1月。2011年7月逆温逆湿强度最大,逆湿日数占总逆湿日数的38.71%,逆温日数占总逆温日数的3.76%。逆温时间集中在傍晚19:00至上午10:00之间,逆湿出现在上午10:00至晚上21:00之间。绿洲内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011年1月,最高气温出现在2011年7月,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在2011年4月,最大值(74.91%)出现在2010年9月。最强逆温逆湿现象出现在2010年的11月,平均日温差3.48℃,垂直高度湿差达2.27%。总体上,在流沙前缘与绿洲内部,冬季的相对湿度整体上大于夏季的相对湿度,而气温整体上表现为夏季高冬季低,同一高度的温度与湿度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性。在4种典型天气情况下,流沙前缘与绿洲内部出现的温湿度变化和逆温逆湿特征变化趋势基本一样,但出现的时间上基本存在绿洲内部提前流沙前缘滞后的现象,但在晴天和扬沙天气下,逆湿在流沙地出现的时间提前而流沙前缘滞后。绿洲内部出现的逆温逆湿持续时间一般比流沙地持续的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温 逆湿 特征 流沙前缘 绿洲 策勒
下载PDF
武汉城市区域水陆风环流的形成与转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辉 陈佳欣 +3 位作者 余玲 刘立 邢攀 梁胜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521-526,共6页
大气细颗粒物PM_(2. 5)污染引起的雾霾天气既与本地污染物排放密切有关,也受局地特殊的风场影响.本文以武汉城市区域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长江沿岸的江陆风环流、东湖沿岸湖陆风环流的形成与转化特征,发现江风、湖风开始时间均为07:00... 大气细颗粒物PM_(2. 5)污染引起的雾霾天气既与本地污染物排放密切有关,也受局地特殊的风场影响.本文以武汉城市区域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长江沿岸的江陆风环流、东湖沿岸湖陆风环流的形成与转化特征,发现江风、湖风开始时间均为07:00—08:00,一年中最大风速均能达到2 m/s左右,而春夏季江风的持续时间高于秋冬季,夏季湖风的持续时间高于春季.同时发现区域附近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湿度变化趋势大体上跟温度变化趋势相反,且温度对相对湿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延迟时间大约为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陆风 湖陆风 湿度 温度 特征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几种主要土地覆被下土壤CO_2-C通量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程建中 李心清 +8 位作者 周志红 王兵 邢英 彭艳 程红光 闫慧 庞小兵 黄代宽 章炎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8-265,共8页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营养元素流失形势严峻,揭示不同土地覆被下土壤CO2-C的释放规律,是认识喀斯特这一特殊环境诸多营养元素循环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4种不同土地覆被下的土壤CO2-C释放通量进...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营养元素流失形势严峻,揭示不同土地覆被下土壤CO2-C的释放规律,是认识喀斯特这一特殊环境诸多营养元素循环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4种不同土地覆被下的土壤CO2-C释放通量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土地覆被下土壤CO2-C释放通量有显著的差别,其释放顺序为:森林((134.1±78.8)mg/(m2·h))>次生林((70.8±122.3)mg/(m2·h))>玉米地((55.5±78.0)mg/(m2·h))>烧荒地((35.5±91.4)mg/(m2·h))。各样点季节变化都比较明显,夏季平均排放量最高,冬季最低。(2)凋落物对森林土壤CO2-C释放的影响较大,有凋落物覆盖的土壤CO2-C释放量((134.1±78.8)mg/(m2·h))高于无凋落物覆盖的林地土壤((111.2±80.3)mg/(m2·h)),凋落物分解对森林土壤CO2-C释放总量的贡献约占17%。基于地面气温,计算得出森林和森林(无凋落物)的Q10分别为1.92、2.10。(3)除次生林和烧荒地外,其余各样地CO2-C释放通量均与土壤各层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绝大多数样地与土壤湿度(WFPS)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O2-C通量 土地覆被 季节变化 温度 湿度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IAE—Ⅱ型中子水分仪在半湿润沙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起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6-251,共6页
IAE—Ⅱ型中子水分仪测定半湿润沙地中土壤含水量较重量法方便、快速且误差较小.但在测量过程中,不同物质间的界面和安装中子管时产生的空隙对中子测水仪的测量精度有较大影响。在中子测水仪测量数值的方差分析中,标定方差对沙地... IAE—Ⅱ型中子水分仪测定半湿润沙地中土壤含水量较重量法方便、快速且误差较小.但在测量过程中,不同物质间的界面和安装中子管时产生的空隙对中子测水仪的测量精度有较大影响。在中子测水仪测量数值的方差分析中,标定方差对沙地的测量值带来较大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水分仪 半湿润沙地 方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