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ed biomarkers in wild crucian carp for early warning of water quality in Hun River, North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Binghui Zheng Kun Lei +2 位作者 Ruizhi Liu Shuangshuang Song Lihui 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909-916,共8页
Metabolizing enzym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etoxification of various pollutants in aquatic organisms, thereby they can also be used to provide early-warning signals of environmental risks. Real-time quantitative... Metabolizing enzym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etoxification of various pollutants in aquatic organisms, thereby they can also be used to provide early-warning signals of environmental risks. 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s were developed to quantify cytochrome P450 1A (CYP1A),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catalase (CAT), and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 in crucian carp (Carassius auratus). The methods were then used to detect the respectiv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in liver tissue in wild crucian carp from the Hun River, North China. CYP1A mRNA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fish from stations $5, $6, and $8 (p 〈 0.05). SOD mRNA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in downstream areas relative to fish from upstream sites (p 〈 0.05); GPx and CAT mRNA expression levels were also down-regulated at $9 (p 〈 0.05). In contrast, GST mRNA expression showed no obvious change between fish collected from up- or downstream areas of the river. Finally, an 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integrated impact of pollutants in the Hun River and allow better comprehension of the real toxicological risk of these investigated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Carassius auratus hun river 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 water quality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Land-use Change Model in Guiding Regional Planning:A Case Study in Hun-Taizi River Watershed,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1
2
作者 LIU Miao HU Yuanman +3 位作者 ZHANG Wei ZHU Junjun CHEN Hongwei XI Fengm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5期609-618,共10页
This paper firstly investigated the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LUCC) in the Hun-Taizi River watershed, Northeast China from 1988 to 2004 based on remotely sensed image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e... This paper firstly investigated the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LUCC) in the Hun-Taizi River watershed, Northeast China from 1988 to 2004 based on remotely sensed image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echnology. Then, using the famous land-use change model of 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al extent (CLUE-S), this paper simulated the land use changes under historical trend (HT), urban planning (UP)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EP) scenarios considering urban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over the next 20 years. The simulated results under UP scenario in 2020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lanning map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land-use change model to guide regional planning. Results show that forest land, dry farmland, paddy, and shrub land were the main land-use categories. Paddy and dry farmland being converted to urban area and rural settlement characterized the land-use change from 1988 to 2004. The main land-use categories changed over time. Landscape-pattern fragmentation will be worse under HT and UP scenarios, but better in EP scenario. The comparing results of simulated map with planning map in 2020 show that land-use change model is powerful tool to guide regional planning. Land-use scenarios can support regional planning and policy-making through analyzing future consequences scientif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中国东北地区 区域规划 太子河流域 变化模型 浑河 应用 案例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辽宁浑太河流域水生食物网研究
3
作者 段元帅 谢军 +2 位作者 刘璐 霍斌 李大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为探究辽宁省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分别于2020年秋季(10月)和2021年春季(5月)对该流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C和δ15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型分析渔获物群落营... 为探究辽宁省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分别于2020年秋季(10月)和2021年春季(5月)对该流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C和δ15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型分析渔获物群落营养结构的时空差异,并初步构建该流域的食物网。结果表明,主要渔获物的δ13C和δ15N值分别为–37.18‰—–19.28‰和7.98‰—16.51‰,且季节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δ13C值空间差异极显著(P<0.01)。浑太河流域渔获物的营养级为1.71—4.39,同种鱼类营养级具有极显著的时空差异(P<0.01)。与春季相比,鱼类在秋季摄食的食物资源更丰富、所占的生态位更宽,同时太子河的各项群落营养结构指标均优于浑河。基础食源分析结果表明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分别为浑太河两个季度的主要碳源,陆生植物和POM分别为浑河和太子河中鱼类的主要碳源。研究填补了对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食物网及群落营养结构研究的空缺,为该流域后续的保护、修复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食物网 稳定同位素 营养结构 浑太河流域
下载PDF
辽东湾北部河流氮磷入海通量及污染源解析
4
作者 张媛媛 刘建卫 +1 位作者 田晶 陈小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7,46,共10页
为量化陆源氮磷污染对辽东湾北部海洋环境的影响,以辽东湾北部的浑河和太子河流域(浑太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SWAT模型,对2015—2018年陆源氮磷污染负荷的产生量以及入海通量进行模拟,分析其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并探究氮磷污染的来... 为量化陆源氮磷污染对辽东湾北部海洋环境的影响,以辽东湾北部的浑河和太子河流域(浑太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SWAT模型,对2015—2018年陆源氮磷污染负荷的产生量以及入海通量进行模拟,分析其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并探究氮磷污染的来源、贡献率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陆源氮磷污染产生量及入海通量整体呈减少趋势(2016年除外),太子河氮磷通量约为浑河的2.4倍;受降水驱动影响,丰水期总磷及氨氮的入海通量占比均超过55%。总磷及氨氮在入海污染中贡献率较高,其入海通量与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远低于入海流量。因此,从源头上加强浑太流域污染治理,减少氮磷的汇入,是解决辽东湾北部海洋污染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入海通量 污染源解析 SWAT模型 浑太流域 辽东湾
下载PDF
浑河沈阳段典型抗生素污染分布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洪波 刘维钧 +2 位作者 李晶 李哲 祝琳琳 《品牌与标准化》 2023年第3期174-177,180,共5页
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调查了四类16种典型抗生素在浑河沈阳段的含量、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浑河沈阳段干流和支流的10个点位中检测出12种抗生素。16种抗生素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与附近支流河之间皮尔森相关性显著,... 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调查了四类16种典型抗生素在浑河沈阳段的含量、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浑河沈阳段干流和支流的10个点位中检测出12种抗生素。16种抗生素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与附近支流河之间皮尔森相关性显著,污水厂抗生素排放对附近河流有明显影响。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表现高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浑河沈阳段 污染分布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浑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氮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张亚丽 张依章 +3 位作者 张远 孟伟 刘相超 万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0-177,共8页
通过分析浑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和不同形态氮含量,探讨了水体中水化学组成特点、各形态氮污染水平与分布特征,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流域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表水水型从上游到下游由Ca-HCO3型转变为Ca-SO4型.N... 通过分析浑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和不同形态氮含量,探讨了水体中水化学组成特点、各形态氮污染水平与分布特征,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流域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表水水型从上游到下游由Ca-HCO3型转变为Ca-SO4型.NO3--N浓度由1.06mg/L增至6.13mg/L,NO2--N和NH4+-N仅在中游和下游地表水中检出,表明地表水在流域中下游地区受到的人为影响强烈;地下水沿流动方向水型由Ca-HCO3型依次演进为Ca-SO4和Ca-Cl型.NO3--N的含量(0.62~23.47mg/L)明显高于其在地表水中的含量.局地土地利用类型(林地、旱地、城镇用地、水田)对附近地表水体NO3--N浓度影响不显著,而旱地与水田地下水中NO3--N浓度存在显著差异,旱地地下水 NO3--N 浓度最高.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流域浅层地下水总体质量一般,NO3--N 超出背景值1.4倍,中游地区 NO2--N 和NH4+-N污染严重,达到Ⅳ类水标准.地下水中ORP、DO、Cl-浓度和各形态氮组成特征表明由于反硝化作用,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NO3--N浓度逐渐降低,而NO2--N浓度上升到0.04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河 地表水 地下水 水化学
下载PDF
基于PCA-APCS-MLR的地下水污染源定量解析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孟利 左锐 +4 位作者 王金生 杨洁 滕彦国 翟远征 石榕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773-3786,共14页
以中国东北地区典型工业基地沈阳浑河冲洪积扇为研究对象,采集区域内43个采样点水质样品,分析了16项地下水质关键指标,在水化学统计和水质分析确定水质等级及特征污染物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确定水质指标主要因子分类,运用A... 以中国东北地区典型工业基地沈阳浑河冲洪积扇为研究对象,采集区域内43个采样点水质样品,分析了16项地下水质关键指标,在水化学统计和水质分析确定水质等级及特征污染物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确定水质指标主要因子分类,运用Arc GIS软件刻画不同污染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计算不同公因子对地下水质的贡献程度,并验证污染源解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氮、磷和铁等元素超标严重,地下水水质演化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4类主要污染因子分别是溶滤迁移作用因子(贡献率34.21%)、农业活动污染因子(贡献率20.13%)、地质环境背景因子(贡献率13.39%)和工业活动影响因子(贡献率8.97%),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5.64%;工业生产、生活污废水排放和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是地下水主要污染源且多分布于沈阳西部、西北部和南部等地区,淋溶、迁移-富集作用和农业污染对地下水质影响较为明显,PCA-APCS-MLR模型预测浓度与实测浓度一致,该方法对于地下水污染源的计算分配具有良好的针对性,适用于地下水污染源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FA APCS-MLR 污染源解析 地下水 空间分布 浑河冲洪积扇
下载PDF
浑河底泥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佳 彭剑峰 +2 位作者 宋永会 袁林江 石国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210,共9页
为了解河流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利用PCR-DGGE技术对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浑河底泥中的微生物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对优势条带进行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浑河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时空异质性,在空间上可分... 为了解河流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利用PCR-DGGE技术对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浑河底泥中的微生物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对优势条带进行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浑河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时空异质性,在空间上可分为上游抚顺市地区(1~5号采样点)、中游沈阳市地区(6~11号采样点)和下游乡镇地区(12~14号采样点);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04~3.88、2.66~3.66、3.04~3.45.抚顺市地区和沈阳市地区不同水期底泥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而乡镇地区则无明显变化趋势;平水期和枯水期底泥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上游至下游呈先升后降趋势,而丰水期上、下游微生物多样性差异较小.底泥微生物中以变形菌(Proteobacteria)最多,其次是拟杆菌(Bacteroidetes)和蓝藻菌(Cyanobacteria);而平水期优势种群数量最多.研究显示,人类活动及丰水期对底泥微生物多样性有较大影响,掌握河流底泥微生物分布有助于深入了解河流物质的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河 底泥 微生物 群落结构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浑河水环境健康风险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辉 孙丽娜 +3 位作者 刘哲 罗庆 吴昊 王晓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4-402,共9页
随着经济发展,水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正常身体健康。水环境评价可以得到准确的水质状况及其污染程度,但却无法直观反映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程度,因此需要对水环境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应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暴... 随着经济发展,水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正常身体健康。水环境评价可以得到准确的水质状况及其污染程度,但却无法直观反映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程度,因此需要对水环境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应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暴露计算方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以2009年和2010年11项水环境监测指标的数据为基础,首次对浑河河流中11项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对监测指标和健康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监测的指标中,重金属和氰化物等未超标,挥发酚和氨氮超标,其中氨氮超标严重。对人体健康风险中,化学致癌物中Cr(VI)最大,非致癌物中氨氮的健康风险最大;与化学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相比,非致癌物由饮用途径所导致的健康危害较小。浑河干流总健康风险在丰水期最小,平水期最大。浑河干流从上游到下游各断面总健康风险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均高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结果证明水体中Cr(VI)为主要风险因子,应对含Cr(VI)废水进行控制和治理,加强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Ⅵ) 化学致癌物 浑河干流 水环境 健康风险
下载PDF
应急处理苯胺污染水源水的粉末活性炭吸附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傅金祥 王锋 +1 位作者 李敬宝 池福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89-692,703,共5页
以浑河水为原水,模拟突发苯胺污染,通过投加粉末活性炭(PAC)进行应急处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AC对苯胺的吸附在30 min内能达到80%~90%的吸附容量;PAC对苯胺的吸附等温线符合弗兰德里希(Freundlich)吸附模式,在苯胺的平衡质... 以浑河水为原水,模拟突发苯胺污染,通过投加粉末活性炭(PAC)进行应急处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AC对苯胺的吸附在30 min内能达到80%~90%的吸附容量;PAC对苯胺的吸附等温线符合弗兰德里希(Freundlich)吸附模式,在苯胺的平衡质量浓度为0.030 mg/L时,PAC对其吸附容量约为5 mg/g;比表面积较大的木屑炭对苯胺的吸附效果比煤质炭好,但粒度以300目左右为宜;炭浆浓度越小对苯胺的吸附效果越好;溶液pH以不小于5为最好;絮凝剂最佳的投加顺序是先投加炭浆然后投加絮凝剂;对突发的浑河水苯胺污染,在取水口处投加PAC是十分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应急处理 浑河 粉末活性炭 吸附
下载PDF
基于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浑河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赛赛 高伟峰 +4 位作者 孙诗萌 孙航 张远 丁森 王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70-1577,共8页
基于2010年5—6月浑河流域62个采样点的鱼类调查数据,应用F-IBI(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体系评价浑河河流的生态健康状况.从23个候选指标中筛选出适用于构建浑河流域F-IBI体系的6个指标,分别为总渔获量、雅罗鱼亚科种类所占比例、鳅科鱼类... 基于2010年5—6月浑河流域62个采样点的鱼类调查数据,应用F-IBI(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体系评价浑河河流的生态健康状况.从23个候选指标中筛选出适用于构建浑河流域F-IBI体系的6个指标,分别为总渔获量、雅罗鱼亚科种类所占比例、鳅科鱼类所占比例、经济鱼类所占比例、耐污物种所占比例和广布种所占比例.采用比值法计算各指标的F-IBI值,根据所有采样点F-IBI值的75%分位数确定健康标准,对于小于所有采样点F-IBI值75%分位数的数据进行四等分,以确定浑河流域F-IBI体系的评价标准,依次分为健康、亚健康、一般、差和极差5个等级.结果表明,处于健康、亚健康、一般、差、极差状态的采样点分别占采样点总数的22.58%、27.42%、24.19%、14.52%、11.59%,其中前三者所占比例为74.19%,健康状况为差和极差的采样点主要分布在以沈阳市区为分界的浑河流域下游.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F-IBI值与电导率呈负相关,而与栖息地质量指数呈正相关.研究显示,浑河中上游河段的健康状况基本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一般状态,而浑河下游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处于差和极差状态.浑河下游恶劣的水生态状况主要是受到沈阳工业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河流域 鱼类组成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 生态健康评价
下载PDF
辽河流域浑河、太子河生态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远 郑丙辉 +1 位作者 王西琴 胡成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7-943,共7页
针对浑河和太子河的鱼类栖息地环境需求,构建了由流速、水深、水面宽率、湿周率和过水面积率5个河道参数组成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标体系.分别选择浑河的沈阳、邢家窝棚和太子河的辽阳、本溪和唐马寨5个河段,通过分析河道形态特征以及水位... 针对浑河和太子河的鱼类栖息地环境需求,构建了由流速、水深、水面宽率、湿周率和过水面积率5个河道参数组成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标体系.分别选择浑河的沈阳、邢家窝棚和太子河的辽阳、本溪和唐马寨5个河段,通过分析河道形态特征以及水位与流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河道流量与每个栖息地指标间的经验关系公式,并确定指示鱼类在不同生活期的最小栖息地适宜标准,计算出为满足不同栖息地标准所需要维持的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并采用最大值原则确定出各河段为满足鱼类生存的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浑河的最小生态流量4月~11月介于9.59~12.78m3·s-1,分别占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17.13%~23.72%,12月~3月为5.70m·3s-1,占天然径流量的10.59%;太子河的4月~11月介于9.83~19.83m·3s-1,占天然径流量的23.33%~37.01%,12~3月为3.84~6.47m·3s-1,占天然径流量的8.83%~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 浑河 太子河 河道内流量 生态需水 栖息地环境 鱼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管理的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以浑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6
13
作者 阳平坚 吴为中 +6 位作者 孟伟 周丰 刘永 张远 郑丙辉 胡成 李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4-952,共9页
从环境战略管理的高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管理的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法.在现行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管理理念及相关理论,并充分考虑我国水环境管理能力及发展趋势,进行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以流域水... 从环境战略管理的高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管理的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法.在现行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管理理念及相关理论,并充分考虑我国水环境管理能力及发展趋势,进行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以流域水生态分区为基础,根据参考条件评估水体的生态状况,考虑水体生态保护功能和最小生态需水量,提出新的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体系.首次将水生态分区、水生态保护目标和生态需水量引入水环境功能区划之中,对原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内涵进行了拓展.该方法以浑河流域为案例做了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 生态管理 水生态保护目标 生态需水量 浑河流域
下载PDF
浑河主要污染物对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志刚 渠晓东 +3 位作者 张远 马淑芹 赵瑞 曹国凭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16-123,共8页
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浑河大型底栖动物与污染物关系。结果表明,现阶段影响浑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污染物为NH_3-N和COD_(Cr);回归分析表明,NH_3-N和COD_(Cr)与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EPT物种(敏感种)数具有显著相关关系... 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浑河大型底栖动物与污染物关系。结果表明,现阶段影响浑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污染物为NH_3-N和COD_(Cr);回归分析表明,NH_3-N和COD_(Cr)与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EPT物种(敏感种)数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当COD_(Cr)和NH_3-N浓度分别高于16.0和1.0mg/L时,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与EPT物种数均小于浑河流域平均水平。浑河大伙房水库上游的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相对较高;水库下游由于NH_3-N和COD_(Cr)的污染,降低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其中NH_3-N和COD_(Cr)均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NH_3-N还与香农-威纳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CCA分析还表明,大伙房水库上游主要指示物种以桃碧扁蚴蜉(Ecdyonurus tobiironis),黑头原石蛾(Rhyacophila nigrocephala),蝶石蛾(Psychomyia sp.)等清洁物种为主;水库下游支流指示种主要以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us)和水蝇(Ephydra sp.)等耐污物种为主;水库下游干流指示种以鳞属(Tomocerus sp.),钩虾(Gammarus sp.)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cruginosa)等耐污物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污染物 典范对应分析(CCA) 空间分布 浑河
下载PDF
浑河冲洪积扇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可开采潜力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霄 都基众 +3 位作者 崔健 柴璐 杨泽 马宏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9-54,58,共7页
浑河冲洪积扇是沈阳城市供水的主要赋水水文地质单元,而浅层地下水在沈阳市地下水资源开采中的利用程度最高。因此,为了对目前赖以生存的浑河扇地浅层地下水资源量有清醒的认识,明确水资源目前所面临的形势,督促社会及民众珍惜水资源,... 浑河冲洪积扇是沈阳城市供水的主要赋水水文地质单元,而浅层地下水在沈阳市地下水资源开采中的利用程度最高。因此,为了对目前赖以生存的浑河扇地浅层地下水资源量有清醒的认识,明确水资源目前所面临的形势,督促社会及民众珍惜水资源,充分运用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中的水均衡法和解析法,建立浑河冲洪积扇地浅层地下水水均衡方程,利用解析法求各类水文地质参数,通过水均衡方程计算出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同时利用开采系数法,计算区域的可开采资源量,与实际开采量对比分析目前的可开采潜力。分析结果是:扇地浅层地下水动态类型属于复合型;计算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60 338.20万m3,总排泄量为66 286.95万m3,扇地目前的水均衡形式属于负均衡,潜水水位年变幅为-0.27m,承压水水位年变幅为-0.33m;利用开采系数法计算各条件下浅层地下水的可开采量情况,多年平均降水条件下的可开采量为57 321.29万m3,2010年扇地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为59 049万m3,两者进行对比,实际开采系数为1.030,略大于1,故计算区目前处于轻微超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河冲洪积扇 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水均衡法 解析法 可开采量
下载PDF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浑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25
16
作者 胡成 苏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6-192,共7页
综合评价水环境质量,全面把握流域水环境污染特征是水环境污染防治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水质标识指数可以完整标识水质评价指标的类别、水质数据、功能区目标值等重要信息,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基础上建立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能完整... 综合评价水环境质量,全面把握流域水环境污染特征是水环境污染防治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水质标识指数可以完整标识水质评价指标的类别、水质数据、功能区目标值等重要信息,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基础上建立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能完整表达河流总体的综合水质信息,既不会因个别水质指标较差就否定综合水质,又能对综合水质做出合理的评价;既可以在Ⅰ到Ⅴ类中比较水质的优劣,亦可以对劣Ⅴ类进行评价。为系统全面地研究浑河流域各不同河段水环境特征,将浑河流域划分为3个控制单元,根据2001—2010年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识别出各控制单元主要污染因子,并阐明了浑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规律,本研究即体现了全流域统筹考虑的系统思想,又体现了分区研究的针对性特点,并首次将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应用于浑河流域水质综合评价,其研究结论对水质监测数据的评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亦对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的提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河 水质标识指数法 综合水质评价 水污染 时空变化规律
下载PDF
浑河流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伟 张远 +3 位作者 高欣 贾晓波 马淑芹 刘思思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66-274,共9页
流域水生态调查是对受损的流域水生态系统进行恢复的基础。以浑河流域为例,对全流域62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进行调查。共采集并鉴定出鱼类34种,隶属于7目10科29属。其中,鲤科鱼类个体数占比最高(88.5%),鳅科次之(6.7%)。依据鱼类群落组成... 流域水生态调查是对受损的流域水生态系统进行恢复的基础。以浑河流域为例,对全流域62个采样点的鱼类群落进行调查。共采集并鉴定出鱼类34种,隶属于7目10科29属。其中,鲤科鱼类个体数占比最高(88.5%),鳅科次之(6.7%)。依据鱼类群落组成的相似性,利用聚类分析将62个采样点分为3组:组Ⅰ主要分布于浑河上游;组Ⅱ主要分布于浑河中游的各支流;组Ⅲ主要分布于浑河中下游的干流及各支流。指示物种分析结果显示:组Ⅰ指示物种为洛氏鱥、北方条鳅、北方花鳅和中华多刺鱼;组Ⅱ指示物种主要为鲫、麦穗鱼、宽鳍鱲等中度耐污种;组Ⅲ指示物种为餐条。典型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结果表明:影响浑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河流等级、悬浮物固体(SS)浓度、森林用地比例、农业用地比例和总溶解性固体(TDS)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浑河流域
下载PDF
浑河流域2010—2014年的鱼类群落和水生态健康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伟 张远 +3 位作者 高欣 贾晓波 马淑芹 刘思思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5-984,共10页
为了解浑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和水生态健康变化,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对浑河流域46个采样点进行了鱼类和环境因子调查。其中2010年采集到鱼类15039尾,隶属于6目9科32种;2014年采集到鱼类10483尾,隶属于6目10科41种。Mann-Whitn... 为了解浑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和水生态健康变化,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对浑河流域46个采样点进行了鱼类和环境因子调查。其中2010年采集到鱼类15039尾,隶属于6目9科32种;2014年采集到鱼类10483尾,隶属于6目10科41种。Mann-Whitney U检验表明从2010年到2014年鱼类总物种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底层物种数百分比、植食性和肉食性个体数百分比等鱼类特征参数显著上升。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2010年显著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为流速、电导率、河流等级和钙离子浓度;而2014年显著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则为电导率、河流等级和氨氮浓度。2010年和2014年的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评分分别为48.76±24.82和50.41±17.35,与2010年的评价结果相比,2014年F-IBI结果稍有改善,其中极好和好的点位数分别少3个和1个,一般的点位数多9个,而极差和差的点位分别少4个和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生物完整性指数 浑河流域
下载PDF
浑河底泥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时空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佳 宋永会 +1 位作者 彭剑峰 袁林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70-1676,共7页
为了解在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反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 oxyfera(M.oxyfera)在河流底泥环境中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克隆文库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考察了浑河流域部分底泥中M.oxyfera-like的16S rRN... 为了解在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反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 oxyfera(M.oxyfera)在河流底泥环境中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克隆文库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考察了浑河流域部分底泥中M.oxyfera-like的16S rRNA和pmo A功能基因的多样性及丰度.结果表明:从浑河上游至下游丰水期各采样点底泥中M.oxyfera-like的16S rRNA的多样性无明显地域性差异,其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独立操作单元)数变幅不大;pmo A功能基因的多样性则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上游采样点A(章党大桥)底泥中OTU数为5,下游采样点E(三岔河大桥)底泥中仅为1.采样点A底泥中M.oxyferalike的16S rRNA和pmo A功能基因的多样性均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差异,平水期16S rRNA和pmo A功能基因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48和2.19,在各期中最高;而枯水期时二者均最低,分别为0.83和1.26.丰度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采样点底泥中M.oxyfera-like的16S rRNA丰度均表现为平水期(2.42×106~1.74×107copies/g)(以干质量计)最高、枯水期(2.87×10^4~4.19×10^6copies/g)居中、丰水期(1.29×103~2.04×10^4copies/g)最低,说明浑河底泥中M.oxyfera-like的丰度亦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菌 浑河底泥 群落结构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浑太河流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猛 渠晓东 +1 位作者 彭文启 周怀东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为了解决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河流类型间等大尺度范围内F-IBI(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方法体系的建立问题,以浑河-太子河(下称浑太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符合区域性特征的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并进行应用研究.于2014年5月对浑太河流域32个... 为了解决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河流类型间等大尺度范围内F-IBI(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方法体系的建立问题,以浑河-太子河(下称浑太河)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符合区域性特征的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并进行应用研究.于2014年5月对浑太河流域32个采样点的鱼类进行采样调查,根据鱼类群落特征的空间差异和浑太河流域水生态分区,将采样点分为中上游和下游区域两种类型.通过综合栖息地和水质的标准化方法确定参照点和受损点,依据候选指标分布范围检验、敏感性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筛选出浑太河流域中上游F-IBI核心指标包括总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鲤形目鱼类物种数百分比、雅罗鱼亚科个体数百分比、鳅科鱼类物种数百分比、鲈形目鱼类物种数百分比、杂食性鱼类物种数百分比、肉食性鱼类物种数百分比、敏感性鱼类个体数百分比等9个指标;下游筛选出F-IBI核心指标包括总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鮈亚科鱼类物种数百分比、鲈形目鱼类物种数百分比、虾虎鱼科鱼类物种数百分比、中上层鱼类物种数百分比、东北特有鱼类物种数百分比、无脊椎动物食性鱼类物种数百分比、耐受性鱼类个体数百分比等9个指标.分别提出了浑太河流域中上游和下游的参数标准化公式和健康评价标准,依此将浑太河流域健康状态划分为极好、好、一般、差和极差5个健康等级.评价结果表明,浑太河流域健康状况整体偏差,在32个采样点中,健康状况处于差和极差的采样点占采样点总数的37.5%,一般的采样点占21.88%,仅有6.25%的采样点处于极好状态.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I分值与电导率、ρ(BOD_5)、ρ(COD_(Cr))、ρ(NH_3-N)和ρ(TN)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栖息地综合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F-IBI可有效评估浑太河流域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 核心指标筛选 河流健康 分区评价 浑太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