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汉匈关系的角度探讨汉匈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变迁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静 李丽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66,共5页
本文试从民族心理学视角出发,阐释汉匈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变迁。先秦至秦汉时期,是汉匈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汉匈分别在生态—经济方式、政权体系、思想文化等方面形成不同的体系,并随着双方战争、互市、和亲等交往的深入促成了... 本文试从民族心理学视角出发,阐释汉匈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变迁。先秦至秦汉时期,是汉匈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汉匈分别在生态—经济方式、政权体系、思想文化等方面形成不同的体系,并随着双方战争、互市、和亲等交往的深入促成了汉匈民族意识的最终形成。民族意识形成之后并非一成不变,尤其是在西汉后期开始,匈奴的经济方式、政治实体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受到汉文化的深层次影响,民族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当然,汉民族意识也在这一时期随着民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发生了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民族意识 形成 变迁
下载PDF
肾动态显像对维吾尔族宫颈癌病人化疗前肾功能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新华 戴辉 董占飞 《齐鲁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13-14,17,共3页
目的探讨肾动态显像检测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宫颈癌病人化疗前肾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40例健康对照组及61例维吾尔族、53例汉族宫颈癌病人化疗前的肾功能进行检测。结果23例宫颈癌病人肾小球滤过率(GFR)... 目的探讨肾动态显像检测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宫颈癌病人化疗前肾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40例健康对照组及61例维吾尔族、53例汉族宫颈癌病人化疗前的肾功能进行检测。结果23例宫颈癌病人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而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正常,2周后复查BUN及SCr,其中有11例出现BUN及SCr异常。维族、汉族宫颈癌Ⅱ、Ⅲ期病人GFR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6.68~9.01,P〈0,05);Ⅱ、Ⅲ期宫颈癌维、汉族的GF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维族、汉族宫颈癌病人化疗前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核素肾动态显像可早期诊断宫颈癌病人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肾功能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维吾尔族 汉族
下载PDF
十六国时期铁弗匈奴的民族心态——以赫连勃勃为主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洪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45,共6页
十六国时期,于朔方地区建立大夏政权的铁弗匈奴,在逐渐南进、势力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民族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增强,将冒姓汉朝宗室的“刘”姓改为胡族特征非常明显的“赫连”氏,刻意强调和凸显其民族... 十六国时期,于朔方地区建立大夏政权的铁弗匈奴,在逐渐南进、势力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民族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增强,将冒姓汉朝宗室的“刘”姓改为胡族特征非常明显的“赫连”氏,刻意强调和凸显其民族特征;另一方面,面对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又表现出一种极度自卑的心理,由此导致了一些政策上的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连勃勃 铁弗匈奴 民族心态
下载PDF
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 被引量:4
4
作者 刘运动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8-151,共4页
西汉初期,匈奴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王朝在与匈奴打交道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早期的"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的"征讨政策"、汉武帝后期的"绥抚政策"虽终武帝之... 西汉初期,匈奴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王朝在与匈奴打交道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早期的"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的"征讨政策"、汉武帝后期的"绥抚政策"虽终武帝之世,匈奴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但为以后最终解决匈奴问题打下了基础。也对促进民族交往和融合、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王朝 匈奴 民族政策
下载PDF
百年来匈奴族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兴锋 《唐都学刊》 2016年第5期75-83,共9页
匈奴是北方草原上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影响了当时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最早开启匈奴历史地理研究的是清末学者丁谦。自此以后,关于匈奴族历史地理研究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百年来,研究范围涉及匈奴族的相关地名考证、城址考证、人... 匈奴是北方草原上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影响了当时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最早开启匈奴历史地理研究的是清末学者丁谦。自此以后,关于匈奴族历史地理研究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百年来,研究范围涉及匈奴族的相关地名考证、城址考证、人口数量、行政区划以及民族迁徙与分布等方面,成绩斐然,其中,在匈奴族筑城问题等方面学界已达成共识,但仍需借助新发现、新技术、新观点,加强匈奴族历史地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历史地理 民族地理 民族史
下载PDF
两汉和亲理论的创立、发展与完善 被引量:3
6
作者 晋文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13,共9页
两汉和亲理论的创立始于汉初娄敬。其意图是对匈奴的侵扰暂且妥协和退让,以求得一段时间的安宁,也是汉匈国力强弱的一种体现。西汉前期的和亲政策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带来了对匈奴一味妥协和退让的弊端。至汉武帝即位,为了实现大一统的... 两汉和亲理论的创立始于汉初娄敬。其意图是对匈奴的侵扰暂且妥协和退让,以求得一段时间的安宁,也是汉匈国力强弱的一种体现。西汉前期的和亲政策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带来了对匈奴一味妥协和退让的弊端。至汉武帝即位,为了实现大一统的宏伟目标,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威服战争。在汉匈国力强弱的转换中,西汉中后期的和亲理论及政策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改造,就是要将和亲作为匈奴对汉求和臣服的标志。从长远来看,西汉王朝也终将使匈奴臣服。东汉王朝的和亲理论更为完善,成为一种积贮力量、等待时机、重新武力征服匈奴的战略设想,并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国家统一、匈奴臣服、汉族与匈奴等非汉民族和平友好交往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敬 和亲 两汉王朝 匈奴 民族关系
下载PDF
匈奴与汉朝关系的民族学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玉屏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9,107,共6页
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的观点理论去认识匈奴与西汉王朝的关系,进而就会发现,中国古代长城内外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而形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观念俗尚迥异,这是造成民族间冲突和战争的基本原因。在长城内外的... 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的观点理论去认识匈奴与西汉王朝的关系,进而就会发现,中国古代长城内外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而形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观念俗尚迥异,这是造成民族间冲突和战争的基本原因。在长城内外的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成熟有序的经济交流互补机制尚末形成、道德价值取向和社会俗尚有较大差异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冲突和战争具有不可避免性,不以有识之士的意愿和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民族特征 游牧经济 匈汉战争
下载PDF
论匈奴族史学的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绍东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67,共4页
匈奴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从战国到南北朝时期,它活跃在亚欧草原的历史舞台上,对中国及欧洲历史的发展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匈奴族有着悠久而独具特色的历史意识和史学思想,匈奴史学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三点:体现英雄崇拜情结与民族情感... 匈奴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从战国到南北朝时期,它活跃在亚欧草原的历史舞台上,对中国及欧洲历史的发展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匈奴族有着悠久而独具特色的历史意识和史学思想,匈奴史学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三点:体现英雄崇拜情结与民族情感;注重对汉族历史文化的学习和借鉴;具有鲜明的功利性与资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族 民族情感 功利性 史学特点
下载PDF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调控羊繁殖的技术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肖爱民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201,共10页
北方大漠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多风,若按照自然生长周期,羊(绵羊、山羊)的发情期正好在秋季,于春节前后产羔,而此时北方仍然天寒地冻,羊羔很容易被冻死。为了避开冬季产羔,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明了人工控制生育期繁殖羊... 北方大漠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多风,若按照自然生长周期,羊(绵羊、山羊)的发情期正好在秋季,于春节前后产羔,而此时北方仍然天寒地冻,羊羔很容易被冻死。为了避开冬季产羔,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发明了人工控制生育期繁殖羊的办法,推迟母羊的受孕时间,使羊羔产于春季,从而保证羊羔的成活率。蒙古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毡片等裹公羊之腹,防其与母羊交接,适用于个体家庭小规模饲养;一种是实行牝牡分牧,平时公母羊分群放牧,在固定时间合群交配,适用于大规模饲养。蒙古人的这种技术源自突厥人。“苏武牧羊”的故事反映了匈奴人也掌握了这项技术,苏武就是专门放牧公羊的人。这说明北方游牧民族从匈奴开始直至蒙古大多已经掌握了这种繁殖羊的技术,只不过此技术是以“隐蔽形式”,似明似暗、无声无息地默默地流传着。这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适应大自然,与大自然斗争而总结出来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游牧民族 匈奴 突厥 蒙古 繁殖技术
下载PDF
从“轮台诏”到“盐铁会议”——以《盐铁论》观西汉中后期对匈奴政策的重大转变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宝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57-61,共5页
从公元前89年汉武帝颁布《轮台罪己诏》,到公元前81年汉昭帝召开的"盐铁会议",标志着汉武帝、汉昭帝之际对匈奴政策转变的开始,即由"武折"为主,转为"武折"与"德怀"二者相结合。这一转变自轮台... 从公元前89年汉武帝颁布《轮台罪己诏》,到公元前81年汉昭帝召开的"盐铁会议",标志着汉武帝、汉昭帝之际对匈奴政策转变的开始,即由"武折"为主,转为"武折"与"德怀"二者相结合。这一转变自轮台诏肇始,以盐铁会议及桑弘羊被诛标志其完成,既是对前代民族政策的吸收和继承,又是汉前期处理匈奴问题的经验总结,并为后世中原王朝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轮台诏 盐铁会议 匈奴 民族政策
下载PDF
皖南地区汉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的研究
11
作者 杨本海 杨玉雯 +1 位作者 彭弋峰 皮静萍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汉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插入/缺失(I/D)的存在状况。方法:利用PCR技术分析102例皖南地区汉人ACE基因型。结果:皖南地区汉人ACE基因型频率分别为:DD47.06%,ID39.22%,II13.72%;等位基因D频率:66.67%,等位基因I频...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汉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插入/缺失(I/D)的存在状况。方法:利用PCR技术分析102例皖南地区汉人ACE基因型。结果:皖南地区汉人ACE基因型频率分别为:DD47.06%,ID39.22%,II13.72%;等位基因D频率:66.67%,等位基因I频率:33.33%。结论:皖南地区汉人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重庆地区汉人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与科威特人、土耳其高加索人比较不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 等位基因 多态性 皖南地区汉族
下载PDF
汉光武帝西域政策探微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金凤 张丽君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1-36,共6页
东汉建国初期,西域诸国不断要求东汉政权设置西域都护,均为光武帝所拒绝,最后置西域于度外。光武帝西域"无为"政策,根源于西域、东汉内部的问题,以及西域、匈奴、东汉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基于现实的比较明智的选择。光武帝... 东汉建国初期,西域诸国不断要求东汉政权设置西域都护,均为光武帝所拒绝,最后置西域于度外。光武帝西域"无为"政策,根源于西域、东汉内部的问题,以及西域、匈奴、东汉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基于现实的比较明智的选择。光武帝西域政策虽然保守,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作用和影响于东汉前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 汉光武帝 民族政策 莎车 匈奴 西域都护
下载PDF
乌桓调整与周边民族关系的原因及其影响
13
作者 崔明德 成永娜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79,共8页
乌桓作为中国古代北方地区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与周边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一方面,乌桓需要依附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匈奴以求得生存空间,同时又被中原先进的物质文化所吸引,不断向中原靠拢,最终成为中原王朝的附属民族政权。乌桓民族关... 乌桓作为中国古代北方地区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与周边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一方面,乌桓需要依附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匈奴以求得生存空间,同时又被中原先进的物质文化所吸引,不断向中原靠拢,最终成为中原王朝的附属民族政权。乌桓民族关系的调整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周边民族政权实力变化的形势。乌桓适时调整民族关系,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乌桓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走向,又对周边民族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桓 民族关系 匈奴 汉朝
下载PDF
探析三大人才奖励计划中女性获奖者的成功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洁 王运红 李大玲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CSSCI 2010年第4期9-15,共7页
分析女性获奖者成功因素,有助于探索其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助于促进女性高层次科技工作者的培养。文章以获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杰出青年基金和百人计划三大人才奖励计划的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年龄、学习工作经历... 分析女性获奖者成功因素,有助于探索其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助于促进女性高层次科技工作者的培养。文章以获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杰出青年基金和百人计划三大人才奖励计划的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年龄、学习工作经历、获得其他奖励与女性获奖者成功的关系,提出了建立允许人才合理流动的管理机制,促进有女性科技工作者参加的学术团队的建设,特别是跨学科、跨领域和跨机构的合作,设立女性科技工作者专项奖励机制,设立多种女性科技工作者奖励计划,消除性别偏见,统一退休年龄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高层次科技工作者 长江学者 百人计划 杰出青年基金 女性科技工作者 高层次科技工作者 成功因素
下载PDF
试析南匈奴未能实现统一的原因
15
作者 闵海霞 崔明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6-93,共8页
匈奴分裂之后,南匈奴和北匈奴两个政权长期处于不同地区,独立存在,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期间,南匈奴虽然怀有统一南北、回归故土的强烈愿望,却始终未能遂愿。究其原因,一是南北匈奴实力对比悬殊,人口数量差距大,南匈奴明显处于劣势... 匈奴分裂之后,南匈奴和北匈奴两个政权长期处于不同地区,独立存在,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期间,南匈奴虽然怀有统一南北、回归故土的强烈愿望,却始终未能遂愿。究其原因,一是南北匈奴实力对比悬殊,人口数量差距大,南匈奴明显处于劣势;二是北匈奴强势依然存在,不断压制南匈奴的统一进程;三是鲜卑进据匈奴故地,阻挡了南匈奴北归的去路;四是南匈奴政权缺乏自主能力,力量分散,思想不统一,难以集中精力进军大漠;五是东汉采取"以夷制夷"政策,造成南北双方长期处于对峙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匈奴 民族统一 民族关系
下载PDF
古匈奴对西域发展的影响新探
16
作者 王胜 王恩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9-11,共3页
中国古代民族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是匈奴民族,它的发展、消亡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历史的巨轮辗过四百年后,匈奴民族被中原汉族所吸合,消失在历史的穹空下,留给世人的是深深的思索。
关键词 匈奴 中原 融合 中华民族
下载PDF
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
17
作者 刘运动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221-223,共3页
西汉初期,匈奴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王朝在与匈奴打交道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早期的"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的"征讨政策"、汉武帝后期的"绥抚政策"虽终武帝之... 西汉初期,匈奴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王朝在与匈奴打交道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早期的"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的"征讨政策"、汉武帝后期的"绥抚政策"虽终武帝之世,匈奴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但为以后最终解决匈奴问题打下了基础。也对促进民族交往和融合、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王朝 匈奴 民族政策
下载PDF
匈奴对两汉王朝的战争诉求
18
作者 晋文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5期55-60,共6页
匈奴对两汉王朝的战争诉求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在匈奴强盛时期,其战争诉求是要凭借强大的骑兵逼迫汉朝承认匈奴的大国对等地位,还要勒索汉朝更多的钱财物品和公主,并形成强大的军事威慑。在匈奴由盛转衰时期,是要击败汉朝,恢复于己有... 匈奴对两汉王朝的战争诉求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在匈奴强盛时期,其战争诉求是要凭借强大的骑兵逼迫汉朝承认匈奴的大国对等地位,还要勒索汉朝更多的钱财物品和公主,并形成强大的军事威慑。在匈奴由盛转衰时期,是要击败汉朝,恢复于己有利的和亲。就算不能完全击败汉军,也要把战争作为恢复和亲的筹码。而衰亡时期,则仅仅表明了匈奴的一种对抗和存在。总的来看,在国力强盛时期,匈奴的战争诉求曾大获成功,但在其他时期都并未达到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两汉王朝 战争诉求 综合国力 民族意志
下载PDF
匈奴西域“和亲”史事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子今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在汉王朝政治文化影响进入西域之前,匈奴曾经施行对"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控制。汉文化扩张至西域后,匈奴势力依然反复对这一地区进行军事外交的顽强争夺。"和亲",是匈奴控制西域国家的外交方式之一... 在汉王朝政治文化影响进入西域之前,匈奴曾经施行对"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控制。汉文化扩张至西域后,匈奴势力依然反复对这一地区进行军事外交的顽强争夺。"和亲",是匈奴控制西域国家的外交方式之一。匈奴在施用军事高压的同时,也曾经对西域数国推行"和亲"策略。对于汉王朝与西域国家的"和亲",匈奴亦竭力予以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西域 和亲 汉王朝 争夺
下载PDF
试论地缘条件对汉匈关系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新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34-138,共5页
汉匈关系的发展演变是两汉时期重要的政治现象,双方强弱位置的转换与两汉时期的政治地理条件关系密切。研究发现:汉匈双方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双方综合实力形成有重大意义;阴山、河西走廊等战略要地的得失限制了匈奴势力的发展;长城防... 汉匈关系的发展演变是两汉时期重要的政治现象,双方强弱位置的转换与两汉时期的政治地理条件关系密切。研究发现:汉匈双方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双方综合实力形成有重大意义;阴山、河西走廊等战略要地的得失限制了匈奴势力的发展;长城防御体系的形成则使汉政权获得了战略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地缘条件 汉匈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