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鹇日活动节律分化研究 ——以都庞岭和大围山种群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唐佳敏 杨道德 +2 位作者 曹越 李佳琦 张志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21-2631,共11页
种群行为分化是物种适应环境的基础,而同一物种不同地理种群活动节律的分化是体现其生态适应的重要内容。不同地理种群活动节律的分化是由生态条件和种间竞争等因素引起的,研究不同地理种群物种活动节律的分化,有助于对种群的动态管理... 种群行为分化是物种适应环境的基础,而同一物种不同地理种群活动节律的分化是体现其生态适应的重要内容。不同地理种群活动节律的分化是由生态条件和种间竞争等因素引起的,研究不同地理种群物种活动节律的分化,有助于对种群的动态管理和保护。为研究同一物种在不同分布区域的年周期行为节律,通过提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南浏阳大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布设的60台红外相机中监测到的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雅各布斯选择指数(Jacobs Selection Index,JSI)对白鹇的日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选择进行了构建与比对,同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及T检验(T-Test)分析了两个异域分布的白鹇种群活动节律的分化趋势。结果表明:都庞岭分布的白鹇在全年和冷季的日活动节律为单峰模式,暖季为双峰模式;大围山分布的白鹇在全年的日活动节律为连续多峰模式,冷季和暖季为单峰模式。在活动时段的选择上,都庞岭分布的白鹇在全年和暖季更偏好在上午(JSI=0.479,JSI=0.461)活动,冷季更喜欢在中午(JSI=0.593)活动,全年和不同季节对日落(-0.41<JSI<0)为消极选择;而大围山分布的白鹇在全年和冷季偏好在下午(JSI=0.454,JSI=0.673)活动最多,暖季在上午(JSI=0.423)活动最多,同时对日落为正向选择(JSI=0.082)。依据活动时间重叠系数,都庞岭和大围山分布的白鹇在暖季的活动时间重叠系数最高(Dhat=0.92);依据活动频次相关性分析,2个地理种群在暖季的活动频次分化程度最高(Cor=-0.92,P<0.01)。综合分析表明,气候适应,回避人为干扰,同域竞争者和捕食者压力等因素可能是引起白鹇不同地理种群的日活动节律分化的原因。本研究结果可为雉类日活动行为分化研究提供经验线索,并为白鹇种群有效管理与栖息地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鹇 日活动节律 种群行为分化 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浏阳大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湖南省爬行动物新纪录——华西腹链蛇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杰 张自亮 +7 位作者 李辉 杨鑫宇 胡小龙 唐依萍 刘昕 刘慧 张佑祥 吴涛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65-170,共6页
2023年5月24日于湖南省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41′36″N,110°09′30″E;212 m)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一雌性物种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符合华西腹链蛇(Hebius maximus)形态描述;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构建的东亚腹链蛇... 2023年5月24日于湖南省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41′36″N,110°09′30″E;212 m)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一雌性物种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符合华西腹链蛇(Hebius maximus)形态描述;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构建的东亚腹链蛇属部分物种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该标本与华西腹链蛇(H.maximus)聚为一支,其遗传距离为1.7%~2.2%。综合形态数据与系统发育分析,确定此次采集到的标本为华西腹链蛇。同时,根据已有研究对华西腹链蛇在中国分布情况的报道,确定该标本系湖南省分布新纪录。本研究将湖南省东亚腹链蛇属种类提升至8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华西腹链蛇 CYTB基因
下载PDF
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及区系分析
3
作者 黄杰 杨鑫宇 +8 位作者 唐依萍 刘昕 刘慧 刘陈义 谭叶琛 张自亮 徐培培 张佑祥 吴涛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419-429,共11页
2022—2023年,运用样线法调查了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并分析了其区系特征。共记录到两栖爬行动物3目19科44属60种,其中省新纪录1种,新种1种,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为主,广布种次之。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高... 2022—2023年,运用样线法调查了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并分析了其区系特征。共记录到两栖爬行动物3目19科44属60种,其中省新纪录1种,新种1种,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为主,广布种次之。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辛普森指数均较低,说明该地区此类生物的保护亟待加强。本次调查进一步掌握了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资源现状,为两栖爬行动物的系统地理研究与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省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健康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邓智勇 解宜兴 +5 位作者 刘懿 王丞 刘梦云 马骏 王朋冲 付意成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3期111-117,129,共8页
为了全面掌握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河流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的综合状况,选取澧水、澧水北源、澧水中源、澧水南源、溇水、溹水作为评价对象,利用SL/T 793-2020《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中的分级指标评分法,依据河湖健... 为了全面掌握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河流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的综合状况,选取澧水、澧水北源、澧水中源、澧水南源、溇水、溹水作为评价对象,利用SL/T 793-2020《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中的分级指标评分法,依据河湖健康综合评分(RHS)确定河湖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保护区河流总体评价结果均为健康,分项评价指标中生态流量满足程度、河流纵向连通指数、河岸稳定性未达到健康水平。提出需要将修复保护区河流纵向连通性、恢复河流生态基流作为管理与治理重点,同时对澧水北源、中源等涉及山区河段河流采取生态化的防洪治理模式,既满足防洪标准又尽量减少人为扰动,为野生大鲵生境保护与修复提供优良的河流底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价 澧水干流 澧水支流 RHS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多样性及海拔分布格局
5
作者 杨鑫宇 唐依萍 +6 位作者 刘陈义 刘昕 刘慧 黄杰 张自亮 张佑祥 吴涛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4-51,共8页
为掌握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多样性及分布格局,促进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于2022年4月一2023年5月通过样线法对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共记录两栖类动物25种,隶属2目8科17属;其中新种1种一一高望界疣螈... 为掌握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多样性及分布格局,促进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于2022年4月一2023年5月通过样线法对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共记录两栖类动物25种,隶属2目8科17属;其中新种1种一一高望界疣螈(Tylototriton gaowangjienensis),保护区新纪录种13种。(2)保护区优势种有川村陆蛙(Fejervarya kawamurai)和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3)科、属、种的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格局大致相同,随海拔升高丰富度在≤250m和>550~650m范围有较大峰值。(4)不同生境中山间溪流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在海拔≤250m的区间物种多样性最高。(5)不同海拔段的物种数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山间溪流与其他生境之间在物种数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摸清了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本底,查明了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威胁因素,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物种多样性 生境 海拔分布 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大鲵的活动习性及移动距离初探
6
作者 王丞 蒋万胜 +6 位作者 周强 李伟 张稚渃 邓智勇 解宜兴 袁花艳 魏营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58-62,共5页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目前野外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生存环境退化及丧失问题严峻。为深入了解大鲵活动习性,利用溯溪回捕与无线电追踪,对该物种的活动特征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大鲵迁移直线距离为1...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目前野外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生存环境退化及丧失问题严峻。为深入了解大鲵活动习性,利用溯溪回捕与无线电追踪,对该物种的活动特征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大鲵迁移直线距离为182.73±42.9(SE) m,无明显远距离迁移现象;(2)大鲵夜间活动节律呈单峰型,活动高峰期在21:00-23:00;(3)大鲵活动区域水深为5~60 cm,流速不超过0.14 m/s,体长与活动位置的水深、流速呈显著的正相关。初步揭示了大鲵的夜间活动规律与栖息偏好,为保护区保护与修复大鲵生境提供了必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活动节律 栖息习性
下载PDF
湖南省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
7
作者 胡孔飞 夏昕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41-246,共6页
2022年8月—2023年9月对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和兽类进行调查,基于国家鸟兽多样性调查指南,鸟类采用样带法,兽类采用红外相机调查法,共完成30条样带调查并布设红外相机15台。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及相关参考文献,此次共记录鸟... 2022年8月—2023年9月对湖南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和兽类进行调查,基于国家鸟兽多样性调查指南,鸟类采用样带法,兽类采用红外相机调查法,共完成30条样带调查并布设红外相机15台。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及相关参考文献,此次共记录鸟类148种,隶属于14目48科;兽类24种,隶属于5目14科。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鸟类中,广布种14种(9.46%)、东洋界物种85种(57.43%)、古北界物种49种(33.11%);夏候鸟36种(24.32%)、留鸟80种(54.05%)、冬候鸟29种(19.59%)、旅鸟19种(12.84%)。兽类中,东洋界物种16种(66.67%)、古北界物种3种(12.50%)、广布种5种(20.83%)。根据G-F指数分析结果,鸟类在科、属水平上的多样性较为丰富(DF=21.37, DG=3.80, DG-F=0.822),而兽类在科、属水平上的多样性较低(DF=5.87, DG=2.65, DG-F=0.549)。本研究对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鸟兽资源进行本底调查,旨在补充基础数据,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 兽类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
8
作者 彭波涌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2013—2020年,采取分区直数法对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监测,分析了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共记录到226种鸟类,... 为进一步了解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2013—2020年,采取分区直数法对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监测,分析了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共记录到226种鸟类,其中雀形目鸟类物种数量最多;鸟类的种类及个体数量逐渐增加。保护区鸟类组成以水鸟为主。该保护区作为重要的冬候鸟迁徙通道,不同季节鸟类多样性变化显著。夏季鸟类种类和数量少,多样性高;冬季鸟类种类和数量多,多样性低。不同季节不同生境中鸟类多样性也存在明显变化。夏季,不同生境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树林>芦苇丛>泥滩>湖泊;冬季则为树林>泥滩>芦苇丛>湖泊。研究区域内捕鱼、放牧等干扰鸟类栖息和觅食的情况较为严重,建议进一步加强鸟类保护工作。本研究对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监测、保护管理和栖息地修复等工作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物种多样性 季节 生境 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更新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
9
作者 王丞 魏营 +3 位作者 刘懿 邓智勇 解宜兴 袁花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60-169,共10页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湖南东北部,以线状分布于张家界市76.5%的水域,鸟类资源丰富。自1995年保护区成立以来,未对保护区鸟类进行系统的科学梳理与调查。随着鸟类新记录、新物种的不断增加与鸟类分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需...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湖南东北部,以线状分布于张家界市76.5%的水域,鸟类资源丰富。自1995年保护区成立以来,未对保护区鸟类进行系统的科学梳理与调查。随着鸟类新记录、新物种的不断增加与鸟类分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需要及时对区域鸟类进行更新和总结。本研究结合保护区巡护监测、公众科学、文献收集,对保护区鸟类名录进行了整理。比对《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本次更新共记录鸟类16目63科309种。较2018年的张家界鸟类资源调查,本名录新增鸟类28种,其中湖南省新记录鸟类5种,删除存疑鸟类7种。研究结果为了解地区鸟类多样性的现状及其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 名录修订 公众科学 湖南张家界
下载PDF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及其区系特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佑祥 阎中军 刘志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79,共6页
2003-2008年间,对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蝴蝶进行了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查明区内蝴蝶共有126种,隶属于9科68属,即凤蝶科5属15种、粉蝶科8属11种、环蝶科2属2种、眼蝶科9属13种、蛱蝶科26属61种、喙蝶科1属1种、蚬蝶科2属3种、... 2003-2008年间,对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蝴蝶进行了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查明区内蝴蝶共有126种,隶属于9科68属,即凤蝶科5属15种、粉蝶科8属11种、环蝶科2属2种、眼蝶科9属13种、蛱蝶科26属61种、喙蝶科1属1种、蚬蝶科2属3种、灰蝶科6属8种和弄蝶科9属12种.其区系成分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共84种,占总种数的66.67%;古北东洋共有种次之,共30种(23.81%);古北界种7种(5.56%);广布种5种(3.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蝶类资源 区系特征 湖南
下载PDF
参与式乡村评估在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文娟 康祖杰 +2 位作者 杨道德 张国珍 田书荣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3-77,共5页
 全球环境基金保护地管理项目旨在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该项目的示范区,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3年9月19日~10月5日进行了准备阶段的PRA调查工作.通过对该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社区的实地...  全球环境基金保护地管理项目旨在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该项目的示范区,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3年9月19日~10月5日进行了准备阶段的PRA调查工作.通过对该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社区的实地调查,了解到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对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资源利用受限制、经济发展缓慢、野生动物危害、交通不便、基础服务设施差、缺乏农业技术以及退耕还林后未减税是影响当地社区发展的重要因子,并就此次调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如:调查人员理解偏差;当地居民的认识误区、实践与理论的出入、人为因素干扰、第三方参与不足和资料处理提出了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调查 社区 对策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茶瓶山 保护区 湖南省
下载PDF
湖南鱼类新纪录2种 被引量:7
12
作者 康祖杰 杨道德 邓学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9-1150,F0004,共3页
关键词 鱼类区系 四川爬岩鳅 鳗尾[鱼央]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武陵山脉
下载PDF
湖南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物种的多样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振 杨道德 +2 位作者 童新旺 王帮利 谷志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5,82,共6页
于1981年5-9月份(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前),2005年4月底至5月初和8月底至9月初(建立保护区后),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标准地昆虫群落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鉴定整理出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22目,158科,1 179种,其中新属1个,新种67... 于1981年5-9月份(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前),2005年4月底至5月初和8月底至9月初(建立保护区后),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标准地昆虫群落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鉴定整理出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22目,158科,1 179种,其中新属1个,新种67个,中国新记录33个;昆虫区系东洋种占优势,达66.58%,古北种次之占20.45%,广布种占12.97%;2005年的昆虫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一般均达到0.95-0.98,比1981年调查时有明显提高,而均匀度指数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指数高,群落稳定性好,经建立保护区以来20多年的保护和管理,昆虫多样性有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 昆虫物种多样性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武陵山脉 湖南省
下载PDF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棘腹蛙种群初探 被引量:7
14
作者 熊建利 杨道德 +1 位作者 廖庆义 康祖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2-316,共5页
2004年5~10月,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对棘腹蛙种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棘腹蛙种群在一年之内的种群变化呈“∧”形,即从出蛰到繁殖高峰期呈上升趋势;高峰期后由于气温、人类的捕捉、洪水等的影响呈下降... 2004年5~10月,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对棘腹蛙种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棘腹蛙种群在一年之内的种群变化呈“∧”形,即从出蛰到繁殖高峰期呈上升趋势;高峰期后由于气温、人类的捕捉、洪水等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同时分析了种群数与海拔、生境等因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腹蛙 种群 两栖纲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壶瓶山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因素分析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4
15
作者 康祖杰 杨道德 +2 位作者 陈华 田书荣 张国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40,共8页
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组织的资助下,2003年8月~2004年10月,对湖南省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和生物资源本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威胁和限... 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组织的资助下,2003年8月~2004年10月,对湖南省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和生物资源本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威胁和限制因素。为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005年1月~2007年12月,又对该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物种、林火隐患、薪材需求、林木采伐、生态旅游、采矿、猎捕、放牧及道路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监测,并运用逻辑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的主要威胁与限制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保护 自然保护区管理 威胁与限制因素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湍蛙种群监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熊建利 杨道德 +1 位作者 廖庆义 康祖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3-406,共4页
2004年5~11月,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对华南湍蛙种群进行了生态监测,结果发现,华南湍蛙出蛰以后种群开始增加,繁殖期过后种群开始下降.在壶瓶山当气温低于10℃以下时,华南湍蛙就开始进入冬眠期.种群的存活率从... 2004年5~11月,在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标志-重捕法对华南湍蛙种群进行了生态监测,结果发现,华南湍蛙出蛰以后种群开始增加,繁殖期过后种群开始下降.在壶瓶山当气温低于10℃以下时,华南湍蛙就开始进入冬眠期.种群的存活率从出蛰到再次冬眠期间基本上呈直线下降,在8月之前种群中均有新添加的数量,以后未发现.在整个过程中,雌雄性比一般大于1,在繁殖季节基本接近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湍蛙 种群监测 两栖纲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毛泳渊 余莉萍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1期55-57,共3页
对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其优势是:良好的原始次森林和高品位的自然资源、森林浴的理想场所、优秀独特的人文资源、丰富的植物基因库存。但是可进入性差、知名度低、接待设施及能力较差。周边存在张家... 对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其优势是:良好的原始次森林和高品位的自然资源、森林浴的理想场所、优秀独特的人文资源、丰富的植物基因库存。但是可进入性差、知名度低、接待设施及能力较差。周边存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栖凤湖风景区的竞争威胁。分析了发展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生态旅游资源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10种湖南省种子植物新记录种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建军 周电 +3 位作者 黎明 周辉 刘应志 喻勋林 《湖南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35-38,共4页
记述了湖南省种子植物分布新纪录种10种。这些新记录种隶属于7科、10属,分别是山卷耳、思茅厚皮香、迎春樱桃、西桦、嵩明省沽油、山东万寿竹、海南蜘蛛抱蛋、广西柳叶箬、蛊羊茅、卵花甜茅等。
关键词 种子植物 新纪录种 湖南省 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林 肖佳伟 +1 位作者 陈功锡 张代贵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25-32,共8页
在文献和实地调查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与相邻区系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蕨类植物丰富,共有蕨类植物34科、77属、273种(含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等5科,优势属为鳞毛蕨... 在文献和实地调查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与相邻区系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蕨类植物丰富,共有蕨类植物34科、77属、273种(含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等5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蹄盖蕨属、铁角蕨属等18属,但属内分化程度较低;(2)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说明小溪与热带联系紧密,但种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的亚热带山地成分为主,其中尤以东亚成分中的中国—喜马拉雅型占绝对优势(占小溪总种数的38.5%);(3)在相邻6个蕨类植物区系中,物种的丰富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井冈山、梵净山、壶瓶山、小溪、八大公山、猛洞河;小溪蕨类植物区系与壶瓶山、梵净山蕨类植物区系关系密切,与八大公山、井冈山蕨类植物区系关系较为密切,与猛洞河蕨类区系关系较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蕨类植物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
下载PDF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蝗虫区系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佑祥 刘志霄 +1 位作者 阎中军 傅鹏 《华东昆虫学报》 2005年第4期289-292,共4页
2003-2005年,先后6次对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蝗虫进行了标本采集,共鉴定出44种,隶属于3总科8科34属。其区系成分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65.90%),广布种也占一定的比例(29.55%),而古北界的种类很少(4.55%)。这说明小溪国家级... 2003-2005年,先后6次对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蝗虫进行了标本采集,共鉴定出44种,隶属于3总科8科34属。其区系成分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65.90%),广布种也占一定的比例(29.55%),而古北界的种类很少(4.55%)。这说明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蝗虫区系具有明显的东洋界特征,但也体现了两界交汇混杂的过渡性质。造成这一区系特征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具有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 区系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