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效应时空演变及短板分析——以湘鄂渝黔革命老区为例
1
作者 许春晓 汪淑梅 梁慧婷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7,共7页
系统思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效应的内涵,构建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揭示湘鄂渝黔革命老区2013—2022年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效应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短板。结果表明:(1)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效应水平偏低但稳步缓慢提升,呈现东部率先实现升级并带动... 系统思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效应的内涵,构建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揭示湘鄂渝黔革命老区2013—2022年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效应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短板。结果表明:(1)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效应水平偏低但稳步缓慢提升,呈现东部率先实现升级并带动周边提升的格局。(2)各县域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效应提升水平交错呈现,尚未形成稳定的增长极。(3)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效应区域差异小,整体上呈现波动缩小态势,但湖北片区与贵州片区差异略有扩大。(4)社会效应与文化效应是关键短板,创新发展、文脉传承与地方关注度是三大突出短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旅 融合发展效应 时空演变 湘鄂渝黔革命老区
下载PDF
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红旗不倒”及其启示
2
作者 刘付春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7-54,共8页
1934年8月,红六军团奉命突围西征,揭开了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序幕。留守的红色武装,在新组建的中共湘赣省委、湘赣省军区领导下,以武功山地区为依托,紧紧依靠苏区人民,艰难奋战。1935年7月,棋盘山会议就湘赣红军游击队斗争策略作出调整... 1934年8月,红六军团奉命突围西征,揭开了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序幕。留守的红色武装,在新组建的中共湘赣省委、湘赣省军区领导下,以武功山地区为依托,紧紧依靠苏区人民,艰难奋战。1935年7月,棋盘山会议就湘赣红军游击队斗争策略作出调整。棋盘山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出现重大转折。会后,湘赣红军游击队迅速扭转颓势,开创游击战争新局面并始终保持“红旗不倒”。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红旗不倒”,凸显了苏区军民坚定信念、对党忠诚,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依靠群众、顽强斗争的精神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赣革命根据地 游击战争“ 红旗不倒” 苏区精神
下载PDF
论湘鄂赣苏区的奋斗实践及革命精神
3
作者 曾长秋 《老区建设》 2024年第3期24-34,共11页
湘鄂赣苏区是多支红军部队的诞生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六个主要红色战略区之一。苏区军民坚持长达十年的艰苦卓绝斗争,积累了丰富的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经验。这里不仅从秋收起义和平江起义即开始创建根据地,也是全国最早... 湘鄂赣苏区是多支红军部队的诞生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六个主要红色战略区之一。苏区军民坚持长达十年的艰苦卓绝斗争,积累了丰富的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经验。这里不仅从秋收起义和平江起义即开始创建根据地,也是全国最早进入、最晚结束三年游击战争的区域。它生长和积蓄了自身的武装力量,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其他苏区的斗争,书写了自己的光辉历史,并为苏区精神增添了颇具特色的湘鄂赣革命精神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赣苏区奋斗史 建党建政建军实践 湘鄂赣革命精神
下载PDF
革命文物主题游径的设计探索及建设路径研究——以江西革命老区为例
4
作者 汪春翔 康艳丽 《老区建设》 2024年第4期73-80,共8页
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和生动实践。作为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革命文物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革命行动、民族精神和时代诉求。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 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和生动实践。作为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革命文物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革命行动、民族精神和时代诉求。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江西革命老区,革命文物资源丰富,要从加强主题研究阐释、合理释放文物资源、创新活化利用形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唱响特色文化品牌等方面充分活化利用好革命文物资源,高质量推进“四大摇篮”“建军大业”“可爱的中国”“毛主席调查研究”“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等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文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物 主题游径 江西省 革命老区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关于湘鄂赣苏区史料及其数字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5
作者 曾长秋 李霞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9-27,共9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开辟的较大的六个苏维埃战略区之一。这块坚持了十年之久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留下了丰富的史料,对其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作为苏区革命史研究的基础材料、革命实践的真实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开辟的较大的六个苏维埃战略区之一。这块坚持了十年之久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留下了丰富的史料,对其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作为苏区革命史研究的基础材料、革命实践的真实见证以及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史料的搜集整理和拾遗补缺工作尚需进一步深入开展,同时,进行数字化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赣苏区 史料整理与研究 数字化建设
下载PDF
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基于湖南省革命老区的实证检验
6
作者 许春晓 张蒙蒙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2-51,共10页
基于互联网OTA平台景区销售数据综合测算县域旅游发展水平,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2019—2021年湖南省革命老区县域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扩大-缩小-扩大”的“N型... 基于互联网OTA平台景区销售数据综合测算县域旅游发展水平,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2019—2021年湖南省革命老区县域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扩大-缩小-扩大”的“N型”趋势双重门槛效应;在同一发展时期,旅游发展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要略高于城镇居民;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作用于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经济发达县旅游发展更利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县域旅游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具有差异性,旅游发达县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据此,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振兴机制并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发挥旅游联动效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水平 城乡收入差距 门槛回归模型 区域异质性 湖南省 革命老区
下载PDF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地方领导机构建设与运行研究——以鄂豫皖根据地道委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贾牧耕 黄文治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56-69,共14页
八七会议后,为统筹暴动事宜,中共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党组织开始整合、集中,分别建立领导区域内工作的统一机构,向着“区域组织化”迈进。伴随中共重心向乡村转移,特委、中心县委无法适应,组织工作面临调整。中共中央在大别山区建立... 八七会议后,为统筹暴动事宜,中共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党组织开始整合、集中,分别建立领导区域内工作的统一机构,向着“区域组织化”迈进。伴随中共重心向乡村转移,特委、中心县委无法适应,组织工作面临调整。中共中央在大别山区建立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道委员会,平衡上下级关系,配合苏维埃政权建设,弥补省委、县委间过大的组织差距。道委建立后,未能发挥预期作用。鄂豫皖省委依据不同区域组织状况,调整机构设置,作“组织区域化”再布局,撤销豫东南道委、鄂皖工委,恢复皖西北道委,建成鄂东北、皖西北道委并立苏区的组织格局。限于指导能力及斗争形势,鄂东北、皖西北道委分别陷入“领导过严”与“自主过大”两种窠臼,组织能效有限。道委的创设、调整、实践体现中共由“区域组织化”到“组织区域化”的演进历程,反映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地方领导机构建设、运行进路,为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提供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道委 特委 中心县委 鄂豫皖根据地
下载PDF
掀起革命的巨潮——湘鄂川黔苏区文艺动员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鹏 傅卫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湘鄂川黔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深刻吸取过往湘鄂西苏区、黔东苏区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紧紧抓住湘鄂川黔边地区发展文艺运动的有利社会条件,把文艺宣传作为革命动员的头等手段,掀起了一场革命动员的巨潮。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动员... 湘鄂川黔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深刻吸取过往湘鄂西苏区、黔东苏区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紧紧抓住湘鄂川黔边地区发展文艺运动的有利社会条件,把文艺宣传作为革命动员的头等手段,掀起了一场革命动员的巨潮。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动员中,湘鄂川黔苏区科学制定文艺宣传动员目标,积极构建覆盖苏区的文艺宣传组织网络,广泛开展形态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宣传活动,其为坚持湘鄂川黔苏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有力支持,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湘鄂川黔边地区的广泛传播,成功地探索了中国革命文艺发展的正确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川黔苏区 革命运动 文艺动员
下载PDF
湘赣边革命老区电商物流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研究
9
作者 王喆 黄娟 +2 位作者 付楷 许丽娟 代雨宏 《物流科技》 2024年第1期82-85,共4页
革命老区作为特殊类型地区仍然是目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短板地区,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县域农业农村数字化下电商物流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革命老区(包括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通过建立... 革命老区作为特殊类型地区仍然是目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短板地区,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县域农业农村数字化下电商物流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革命老区(包括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进行湘赣边革命老区县(市、区)域样本对象的城镇化、物流(供应链)与数字电商水平测度,在样本城镇化、物流(供应链)和数字电商系统指标比较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发展模型,探究湘赣边革命老区县(市、区)域样本城镇化、物流(供应链)与数字电商的耦合协调特征。结合研究提出了区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赣边革命老区 物流(供应链) 数字电商 城镇化 耦合协调
下载PDF
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发展历程
10
作者 刘国云 周茶仙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很有特色,受到毛泽东三次表扬。第一次是在创建、巩固的阶段(1927年10月-1930年6月),被毛泽东称赞为“方志敏”式根据地;第二次是在大发展的全盛阶段(1930年7月-1934年11月),赣东北省苏维埃、闽浙赣省苏维...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很有特色,受到毛泽东三次表扬。第一次是在创建、巩固的阶段(1927年10月-1930年6月),被毛泽东称赞为“方志敏”式根据地;第二次是在大发展的全盛阶段(1930年7月-1934年11月),赣东北省苏维埃、闽浙赣省苏维埃的同志们被毛泽东亲切地称赞为“苏维埃模范工作者”;第三次是在三年游击战争阶段(1934年12月-1937年7月),毛泽东称赞赣东北是“坚强的苏维埃根据地”。研究毛泽东对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褒奖,对凝炼方志敏精神和深化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发展历程
下载PDF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党的路线转变述论
11
作者 曾成贵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5-14,共10页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发展是湘鄂西中央分局和湘鄂川黔省委路线转变的结果。党的路线转变在自我纠错中逐步实现,湘鄂西中央分局内部积极的思想斗争,是开始路线转变的基础性要素;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及湘鄂川黔省委的相继成立,成为...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发展是湘鄂西中央分局和湘鄂川黔省委路线转变的结果。党的路线转变在自我纠错中逐步实现,湘鄂西中央分局内部积极的思想斗争,是开始路线转变的基础性要素;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及湘鄂川黔省委的相继成立,成为促成路线转变的决定性要素;遵义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巩固了党的路线转变的成果。党的路线转变的历程印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体现了始终坚持正确路线指导的极端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党的路线 任弼时 贺龙 夏曦
下载PDF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粮食困境与应对措施
12
作者 王一众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生自然灾害,出现非生产人数增加、国民党反动派抢夺和破坏粮食,以及党的部分工作人员对粮食工作认识不清等问题,导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军民面临严峻的粮食困境。为了巩固根据地发展与保障军民粮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生自然灾害,出现非生产人数增加、国民党反动派抢夺和破坏粮食,以及党的部分工作人员对粮食工作认识不清等问题,导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军民面临严峻的粮食困境。为了巩固根据地发展与保障军民粮食供应,中国共产党领导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军民通过开展生产自救、动员群众捐粮、开展扒粮斗争、设立累进税、节约粮食等多种措施,在尽最大可能保障军民的生存生活,巩固和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丰富和发展了军民战时斗争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问题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粮食工作
下载PDF
试论阳新龙港在湘鄂赣边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
13
作者 江峰 金小柯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阳新龙港作为湘鄂赣边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要地,在山地作战中起到了复杂地形中隐蔽、回旋的机动作用,在多块革命根据地之间起到了战略要冲的协同作用,在各根据地战略要素流通中起到了居中区域的枢纽作用,因而发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阳新龙港作为湘鄂赣边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要地,在山地作战中起到了复杂地形中隐蔽、回旋的机动作用,在多块革命根据地之间起到了战略要冲的协同作用,在各根据地战略要素流通中起到了居中区域的枢纽作用,因而发展成为湘鄂赣边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将阳新龙港革命历史置于中国革命的宏大背景下考量,反思其红色资源生成的系统要素和过程,可以深刻认识到阳新龙港的革命历史地位和作用,深切感悟到阳新龙港的丰富红色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革命战争 阳新龙港 湘鄂赣边鄂东南革命根据地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江西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探析
14
作者 黄威 《老区建设》 2024年第7期5-12,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区域和主战场之一。只有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区域和主战场之一。只有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够越走越宽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为最典型的革命老区,江西既是重要的战略支撑地,也是共同富裕先行先试的践行地。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共同富裕。在对江西调研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六个维度探析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以期为江西革命老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先行先试提供有益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江西革命老区 共同富裕
下载PDF
红色旅游助力赣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及实践路径
15
作者 王煜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2期112-115,共4页
赣南革命老区是著名的红色故都,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发展红色旅游对赣南革命老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具有重大意义。红色旅游在助力赣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显著的... 赣南革命老区是著名的红色故都,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发展红色旅游对赣南革命老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具有重大意义。红色旅游在助力赣南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但依然还存在红色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红色旅游发展人才资源匮乏、红色资源开发主体合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聚焦地区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旅游发展新模式、破解人才资源瓶颈,激发红色旅游发展动力、完善工作机制,汇聚红色资源开发主体合力的实践路径,为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红色旅游 赣南革命老区 重要意义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江西革命老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逻辑意蕴、现实因素、实践进路
16
作者 刘怀青 麦中坚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7-26,共10页
江西革命老区作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区域,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也是当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与现实意义。然而,受经济基础底子薄、居民收入增... 江西革命老区作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区域,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也是当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与现实意义。然而,受经济基础底子薄、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水平有限以及资源要素约束等多重因素制约,江西革命老区的发展相对滞后。为实现这一目标,江西革命老区要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深化思想引领,激发老区人民的内生动力;培育特色产业,构筑经济发展动力支撑,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构建多方协同参与的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老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村集体经济,强化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加强乡村治理,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共同富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革命老区 共同富裕 实践进路 红色文化资源 经济转型升级
下载PDF
地缘、血缘与农民“理性”:湘鄂赣边区动员模式研究(1924-1927)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宏卿 汤太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0-86,共7页
离城返乡的革命知识分子点燃了湘鄂赣边区的革命火种。但是早期的共产党人遇到了动员中的双重阻碍,一是如何使共产党人实现乡村的"本土化";二是如何消除农民参加革命的固有芥蒂,如革命前后的安全系数及能否获得应有的利益。... 离城返乡的革命知识分子点燃了湘鄂赣边区的革命火种。但是早期的共产党人遇到了动员中的双重阻碍,一是如何使共产党人实现乡村的"本土化";二是如何消除农民参加革命的固有芥蒂,如革命前后的安全系数及能否获得应有的利益。湘鄂赣边区的中共党人凭借地缘优势,融合血缘和尊重民情民性等举措,最终使革命之火得以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赣边区 动员 乡土性 民性
下载PDF
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生成原因探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姚莉苹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113,共3页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背景。它的产生与马克思主义在湘鄂西的传播,与贺龙、周逸群、任弼时等在湘鄂西展开的轰轰烈烈的革命实践,与湘鄂西苏区的歌谣运动等都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 湘鄂西苏区 红色歌谣 生成原因
下载PDF
试论湘鄂赣苏区的教育工作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伟 张庆杭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14,共5页
发展湘鄂赣苏区的教育事业,大力提高苏区军民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知识水平,是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之一。可以说,在较短的时间里,苏区的红军教育、干部教育、儿童教育和群众教育均取得了重大成就,这是中国以往的历届政府所... 发展湘鄂赣苏区的教育事业,大力提高苏区军民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知识水平,是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之一。可以说,在较短的时间里,苏区的红军教育、干部教育、儿童教育和群众教育均取得了重大成就,这是中国以往的历届政府所无法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赣苏区 教育工作 研究
下载PDF
乡村革命的源起与知识分子群体——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9-73,共5页
贫困只是革命的直接动力之一。主要由知识分子构成的革命领导群体的成功,表明中国乡村革命的源起有赖于一批受过先进教育、富有革命理想和对社会有所担当的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凭着日臻成熟的与农民联合的技巧、捕捉战机的敏锐性和高效... 贫困只是革命的直接动力之一。主要由知识分子构成的革命领导群体的成功,表明中国乡村革命的源起有赖于一批受过先进教育、富有革命理想和对社会有所担当的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凭着日臻成熟的与农民联合的技巧、捕捉战机的敏锐性和高效的组织能力,架通了中国革命的"桥梁"——知识分子与农民的联合,成功地实现了革命走向农村的战略转移。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考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革命的知识分子群体在乡村革命源起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革命 知识分子 革命动员 源起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