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llennial-scale evolution of Hunshandake Desert and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Holocene in Inner Mongolia,northern China 被引量:12
1
作者 HeLing Jin Liang Ying Sun Zhong Su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0年第6期505-513,共9页
The Hunshandake Desert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and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is sensitive to monsoonal changes.Geologic records suggest that desert evolution corresponding to cli... The Hunshandake Desert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and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is sensitive to monsoonal changes.Geologic records suggest that desert evolution cor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had experienced several cycles in the Holocene,and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can be distinguished by four dominant stages according to changing trend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climate.(1) Holocene Ameliorative Period(11.0-8.7 cal ka B.P.),when the desert area gradually shrank following an approaching warm-wet climate and strengthening summer monsoon.(2) Holocene Optimum(8.7-6.0 cal ka B.P.),when the majority of moving sand dunes were stabilized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quickly expanded in a suitable warm-wet climate and a strong summer monsoon.(3) Holocene Multivariate Period(6.0-3.5 cal ka B.P.),during a low-amplitude desert transformed between moving and stabilized types under alternating functions of cold-dry with warm-wet climate,and winter monsoon with summer monsoon.(4) Holocene Decay Period(since 3.5 cal ka B.P.),when the desert area tended to expand along with a weakened summer monsoon and a dry 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nshandake Desert desert evoluti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HOLOCENE
下载PDF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Disastrous Weather in the Hunshandake Sandy Land
2
作者 Guiying SONG Chun YING +1 位作者 Jing JIANG Lu ZHA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1年第5期6-11,共6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Hunshandake Sandy Land,the number of gale days,sandstorms,and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the sandy land from 1956 to 2018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Hunshandake Sandy Land,the number of gale days,sandstorms,and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the sandy land from 1956 to 2018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Hunshandake Sandy Land,the number of gale days was the largest in spring;it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from 1956 to 2018.The number of gale days was large from 1955 to 1980,and decreased in fluctuation after 1980.Sandstorms mainly occurred in spring;the number of sandstorm days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It was the largest during 1966-1970,and then decreased slowly;it was the smallest during 1996-2000.with the anomaly of about-0.16 d;it rose after the 21 stcentury.The threshold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the sandy land was high in the south and low in the north.The threshold exceeded 80 mm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andy land,and was less than 50 mm in sandy hinterland and its northern part.The total frequency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the sandy land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Especially after 1982,the frequency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rose obviously.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mostly happened in July and August.The frequency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was the highest in Abaga Banner and the lowest in Duolun County.The maximum daily precipitation appeared in Duolun County,reaching 142.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nshandake Sandy Land GALE SANDSTORM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terdecadal variation
下载PDF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generation rules of Salix gordejevii in Hunshandak Sandland, China
3
作者 XiuPing Cui GuoHou Liu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2年第5期417-421,共5页
Salix gordejevii, a species of dune-fixing pioneer shrub in the Hunshandak Sandland in China, plays a vital role in maintenanc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alix gordejevii has an r-type repro... Salix gordejevii, a species of dune-fixing pioneer shrub in the Hunshandak Sandland in China, plays a vital role in maintenanc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alix gordejevii has an r-type reproductive countermeasure, which means it produces large quantifies of seeds that have a high germination rate but relatively low seedling viability. Our research on the seed regeneration and sprouting re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alix gordejevii shows that its sprouting regeneration process is more productive and efficient than its seed regeneration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growth of Salix gordejevii would decline when the drifting sand dune was fixed. To assess its sprouting regeneration process, we analyzed the number, length, and diameter of new shoots under different cutting treatments, and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ased on various cutting heights and different cutting times (April vs. October). We conclude that cutting measures which take advantage of this species' robust sprout tillering can in- crease the biomass of this shrub and also can improve its canopy density and its forage properties for livestock grazing, with the added benefits of improved sand-fixing and prevention of wind e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x gordejevii seed regeneration sprouting regeneration hunshandak Sandland
下载PDF
正蓝旗夏季鸟类种类组成及分布特点
4
作者 红梅 乌义罕 +1 位作者 宝金财 赵格日乐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2014-2020年及2023年每年的6月和7月,采用样线法对正蓝旗夏季鸟类物种组成及分布特点进行实地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8种,隶属19目41科,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8目24科88种,雀形目鸟类17科40种。种类组成以雀形目、鸻形目和雁形目为主;夏候鸟72... 2014-2020年及2023年每年的6月和7月,采用样线法对正蓝旗夏季鸟类物种组成及分布特点进行实地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28种,隶属19目41科,其中非雀形目鸟类18目24科88种,雀形目鸟类17科40种。种类组成以雀形目、鸻形目和雁形目为主;夏候鸟72种,留鸟34种,旅鸟2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鸟类区系组成以古北种为主。4种生境鸟类物种丰富度从多到少的排序为湿地(100种)、灌草丛-半灌木(43种)、榆树疏林(30种)、草原(29种)。8年期间鸟类种数呈现平稳趋势。重视湿地生境的保护管理工作,同时加大灌草丛-半灌木、榆树疏林和草原生境鸟类的监测力度,对正蓝旗夏季鸟类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蓝旗 浑善达克沙地 夏季鸟类 种类组成 分布特点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地带森林巩固提升治理模式
5
作者 王珍珍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通过分析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地带已实施过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区域的治理成效和需进行治理成效巩固提升的重点区域现状,针对目前林地巩固提升和裸露沙地治理的特点和要求,根据不同立地类型、现状地类和现状树种等因素,提出可行的治理模型和... 通过分析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地带已实施过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区域的治理成效和需进行治理成效巩固提升的重点区域现状,针对目前林地巩固提升和裸露沙地治理的特点和要求,根据不同立地类型、现状地类和现状树种等因素,提出可行的治理模型和技术要点,为该区域沙地治理巩固提升提供了示范模式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南缘 克什克腾旗 治理模式 巩固提升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6
作者 孙艳丽 张建军 +1 位作者 陈锐 周玉磊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1-16,59,共7页
为掌握立地条件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以浑善达克沙地不同坡向、坡度、坡位上的林龄12 a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5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C、N、P等化学计量,研究其垂直分... 为掌握立地条件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以浑善达克沙地不同坡向、坡度、坡位上的林龄12 a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5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C、N、P等化学计量,研究其垂直分布特征及在不同立地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平坡、阳向缓坡、阴向缓坡、阳向斜坡、阴向斜坡、阳向陡坡、阴向陡坡土壤pH值、含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有机碳(SOC)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土壤SOC、全氮(TN)、全磷(TP)最小值均出现在阳向缓坡的40~50 cm土层,分别为0.90 g.kg^(-1)、0.08 g.kg^(-1)、0.07 g.kg^(-1);(2)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N、C:P、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54~22.31、2.06~73.03、0.90~4.86,且立地条件、土层深度对SOC、TN、TP影响交互作用显著(;3)土壤SOC、TN与C:N、C:P、N:P均呈极显著相关,说明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主要受SOC、TN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樟子松人工林 立地条件 浑善达克沙地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的影响 被引量:41
7
作者 李永庚 蒋高明 +4 位作者 高雷明 牛书丽 刘美珍 于顺利 彭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29-834,共6页
榆树 (Ulmuspumila)疏林灌丛草原是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演替的顶极群落。但近年来 ,榆树数量减少、树龄老化严重。 2 0 0 1~ 2 0 0 2年 ,在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集中分布地区 ,选取了轻度 (LD)、中度 (MD)和过度 (HD) 3个不同干扰强度的... 榆树 (Ulmuspumila)疏林灌丛草原是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演替的顶极群落。但近年来 ,榆树数量减少、树龄老化严重。 2 0 0 1~ 2 0 0 2年 ,在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集中分布地区 ,选取了轻度 (LD)、中度 (MD)和过度 (HD) 3个不同干扰强度的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榆树数量减少、树龄老化与人类经济活动干扰的关系。结果表明 :1)当地居民用于修建围栏而砍伐了当地大约 30 %的成年榆树 ,这些榆树的树龄多在 30~ 70年之间 (胸径10~ 30cm) ,致使当地该树龄段的榆树大量消失 ;2 )牲畜啃食导致榆树幼苗或幼树失去生长的机会 ,造成榆树幼苗和幼树的密度下降 ,由轻度干扰地段 (LD)的大于 6 0 0株·hm-2 下降到干扰过度 (HD)的不足 10 0株·hm-2 ;3)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过度干扰 ,植被盖度降低 ,榆树种子失去了萌发所需要的位置稳定性 ,使成苗概率减小。为了保护和恢复榆树疏林在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疏林灌丛草原 退化生态系统 浑善达克沙地 干扰强度 人为干扰
下载PDF
全新世浑善达克沙地粒度旋回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洪 靳鹤龄 +1 位作者 苏志珠 孙忠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北部锡林浩特风成砂/古土壤剖面的粗颗粒含量、标准偏差、中值粒径、平均粒径和粘粒含量等气候代用指标,对浑善达克沙地10ka以来的沉积物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存在4个阶段:10 7~9 6kaBP气候相对干...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北部锡林浩特风成砂/古土壤剖面的粗颗粒含量、标准偏差、中值粒径、平均粒径和粘粒含量等气候代用指标,对浑善达克沙地10ka以来的沉积物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存在4个阶段:10 7~9 6kaBP气候相对干冷;9 6~6kaBP气候温暖湿润;6~3 4kaBP气候干冷暖湿波动频繁;3 4kaBP以来气候以干旱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新世 气候代用指标 浑善达克沙地 古土壤 沉积物粒度 风成砂 锡林浩特 干旱 北部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植物蒸腾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红丽 董智 +3 位作者 丁国栋 张国盛 王林和 郝云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5期135-140,共6页
采用 L i-1 60 0型气孔仪测定了浑善达克沙地主要建群乡土植物种不同季节的蒸腾速率及其环境因子的日进程 ,结果表明 :浑善达克沙地中榆树、黄柳、圆叶桦、砂杞柳、羊草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而叉分蓼和楔叶茶子呈双峰曲线... 采用 L i-1 60 0型气孔仪测定了浑善达克沙地主要建群乡土植物种不同季节的蒸腾速率及其环境因子的日进程 ,结果表明 :浑善达克沙地中榆树、黄柳、圆叶桦、砂杞柳、羊草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而叉分蓼和楔叶茶子呈双峰曲线。同一种植物在不同样地土壤水分条件下 ,蒸腾速率不同。各植物种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明显 ,7、8月份蒸腾速率高 ,6月份最低。各植物种中 ,黄柳为低蒸腾植物。回归分析表明 ,影响蒸腾速率最主要的因子为光照强度 ,其次为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 ;蒸腾速率与各因子呈线性相关 ,其关系可用方程 Tr=a+b RH+c T+d Q表示。通过蒸腾速率的比较 ,提出了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应以建立“人工疏林草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植物 蒸腾特征 气孔仪 环境因子 土壤 水分 光照强度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成因及其综合防治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贤 丁国栋 +3 位作者 蔡京艳 陈平平 范建友 李素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7-150,188,共5页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的4大沙地之一,也是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敏感的地区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后,该沙地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不仅恶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对京津、华北等...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的4大沙地之一,也是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敏感的地区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后,该沙地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不仅恶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对京津、华北等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构成了愈来愈严重的威胁。在搜集资料、进行野外考察和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造成本区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沙漠化防治的基本措施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沙漠化 成因 综合防治
下载PDF
浑善达克退化沙地恢复演替18年中植物群落动态变化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美珍 蒋高明 +5 位作者 于顺利 李永庚 高雷明 牛书丽 姜闯道 彭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731-1737,共7页
探讨了浑善达克退化沙地草地围封后流动沙丘的稳定程度 ,以及相应的群落特征随恢复进程的变化规律。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 ,从物种丰富度、生活型及功能型多样性等方面探讨了围封 18a(1985~ 2 0 0 3年 )过程中草地自然恢复... 探讨了浑善达克退化沙地草地围封后流动沙丘的稳定程度 ,以及相应的群落特征随恢复进程的变化规律。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 ,从物种丰富度、生活型及功能型多样性等方面探讨了围封 18a(1985~ 2 0 0 3年 )过程中草地自然恢复演替进程。在这一过程中 ,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生物量随恢复演替先增加而后基本稳定或略有降低 ,呈抛物线型的变化趋势 (P<0 .0 0 1)。依群落特征变化 ,大致可将退化沙地恢复过程分为 3个阶段 :(1)流动沙丘向半固定沙丘转变的过程。在围封的前 2 a内 ,群落盖度增加 6倍 ,物种丰富度增加了 1倍 ,而物种多样性增加较缓慢 ;(2 )半固定沙丘向固定沙丘演替的过程。围封后 3~5 a内 ,尽管群落盖度只增加了约 2 0 % ,但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增加 ,植物种类在 3a期间增加了 15种 ,是沙地恢复演替的关键时期 ;(3)固定沙丘稳定阶段。围封第 6 a后 ,群落总盖度、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保持不变或略呈下降趋势。在恢复演替中 ,C4 植物在初期起先锋作用 ;而 C3植物在后期对群落稳定起重要作用 ;豆科植物尽管在群落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但可能对改善沙丘土壤养分方面起重要作用。从生活型多样性来看 ,1年生植物在恢复演替早期阶段对沙丘稳固起重要作用 ;而中后期群落则以多年生植物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沙地 自然恢复 生物多样性 浑善达克
下载PDF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97种植物的光合生理特征(英文) 被引量:62
12
作者 牛书丽 蒋高明 +2 位作者 高雷明 李永庚 刘美珍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8-324,共7页
报告了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生境下 97种不同科、属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结果表明 :猪毛菜 (Salsolacollina)、沙米 (Agriophyllumpungens)、黑沙蒿 (Artemisiaordosica)、狗尾草 (Setariaviridis)、柠条 (Ca... 报告了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生境下 97种不同科、属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结果表明 :猪毛菜 (Salsolacollina)、沙米 (Agriophyllumpungens)、黑沙蒿 (Artemisiaordosica)、狗尾草 (Setariaviridis)、柠条 (Caraganamicrophylla)等具有C4 光合碳同化途径或具固氮能力的植物种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 ,其净光合速率大于 30 μmolCO2 ·m- 2 ·s- 1 ,而大部分具C3途径和无固氮能力的植物种的净光合速率较低 ,为 1 .2 9~ 1 0 μmolCO2 ·m- 2 ·s- 1 ;71 %的植物种蒸腾速率集中在 2~ 1 0mmolH2 O·m- 2 ·s- 1 。所选出的高光效植物种在当地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应有很高利用价值。C4 植物种占所测植物种的 1 / 5左右 ,主要分布于固定沙丘上 ,且随着生境土壤湿度的增大其与C3植物种的光合速率差异逐渐缩小。在 3种生境条件下 ,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顺序为 :低湿地 >滩地 >固定沙丘 (p <0 .0 1 ) ,而乔木为固定沙丘 >滩地 (p <0 .0 1 )。不同功能型植物的气体交换特征随生境的不同而异 ,在固定沙丘上 ,草本的蒸腾速率最高 ,乔木的水分利用率最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 植物 光合生理 光合作用 生境 C4途径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成因、过程及其防治对策研究——以内蒙古正蓝旗为例 被引量:25
13
作者 丁国栋 蔡京艳 +3 位作者 王贤 董智 范建友 陈平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19,共5页
浑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四大沙地之一 ,2 0世纪 6 0年代以后 ,该沙地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 ,不仅恶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 ,对京津、华北等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 浑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四大沙地之一 ,2 0世纪 6 0年代以后 ,该沙地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 ,不仅恶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且成为京津地区最主要的沙尘源之一 ,对京津、华北等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构成了愈来愈严重的威胁 .该文着重以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的内蒙古正蓝旗为例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对沙漠化成因和过程进行分析 ,确定该区沙漠化发生发展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沙漠化防治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沙漠化成因 驱动力 防治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根系分布特征及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51
14
作者 李红丽 董智 +1 位作者 王林和 郝云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2年第4期99-105,共7页
本文采用挖掘法对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的根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草被层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 ,榆树根系则占据了 2 0 cm以下的土层空间。根系的垂直分布在冠缘内主要集中在 2 m深范围内 ,冠缘外则集中分布在 1 m深的土层中 ,不同... 本文采用挖掘法对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的根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草被层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 ,榆树根系则占据了 2 0 cm以下的土层空间。根系的垂直分布在冠缘内主要集中在 2 m深范围内 ,冠缘外则集中分布在 1 m深的土层中 ,不同的根系剖面形成不同的根栖层 ;根系的水平分布呈近密远疏的趋势 ,其半径为 1 1 m左右。根量的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其水平分布随着距根基距离的增大而减少 ,以 3m内最为密集 ,冠缘内根量为冠缘外根量的 1 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榆树 根系 分布特征 根量
下载PDF
浅谈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模式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平平 丁国栋 王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4-76,共3页
沙漠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浑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四大沙地之一,是京津地区的风源和沙源,所以治理该沙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长期的调查和研究,结合当地情况,在总结前... 沙漠化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浑善达克沙地是内蒙古四大沙地之一,是京津地区的风源和沙源,所以治理该沙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长期的调查和研究,结合当地情况,在总结前人治沙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实用的3个治理模式,分别对一般沙地、沙化草场和重沙地的治理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 荒漠化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牧兰 包玉海 +1 位作者 阿拉腾图雅 秦树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1-125,共5页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采用转换矩阵和斑块伸长指数、破碎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景观指数分析了80年代末期到2000年浑善达克沙地景观动态变化,结果显示:①景观要素类型尺度上,研究区草原景观和固定沙丘...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采用转换矩阵和斑块伸长指数、破碎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景观指数分析了80年代末期到2000年浑善达克沙地景观动态变化,结果显示:①景观要素类型尺度上,研究区草原景观和固定沙丘景观面积明显缩小,半固定沙丘景观和流动沙地景观向外扩展,反映出整个沙地向荒漠化方向发展的趋势;②景观尺度上,斑块伸长指数有所下降,破碎度变大,反映出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预作用不断增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减小,优势度指数增加,表明景观的组成趋向简单,主要景观对区域景观变化起到主导作用,景观中的支配能力和影响力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景观格局 变化
下载PDF
浑善达克退化沙地草地生态恢复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刘美珍 蒋高明 +4 位作者 李永庚 高雷明 于顺利 牛书丽 李凌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719-2727,共9页
选择草地退化十分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开展恢复生态学研究 ,试图寻求沙地草地生态恢复的新途径。采取“以地养地”模式 ,在小范围的土地上 ,建立高产饲草基地 ,使牲畜的压力逐步向高效地集中 ,同时改变畜群结构 ,解决当地牧民生活出... 选择草地退化十分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开展恢复生态学研究 ,试图寻求沙地草地生态恢复的新途径。采取“以地养地”模式 ,在小范围的土地上 ,建立高产饲草基地 ,使牲畜的压力逐步向高效地集中 ,同时改变畜群结构 ,解决当地牧民生活出路 ;而大面积的退化草地 ,主要借助自然力恢复。结果表明 ,自然力在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群落生物量、平均高度和总盖度 2年后均随恢复时间增加而增加 ( P<0 .0 5 )。流动沙丘的裸沙 ,经 2 a自然恢复后 ,生物量达 1 0 1 2 g/m,总盖度高达 60 %。与对照相比 ,封育 2 a后固定沙地群落盖度增加近 3倍 ;滩地群落生物量提高了 9倍 ,平均高度增加 4倍。植被组成方面 ,恢复前固定沙地以冷蒿 ( Artemisia frigida)、糙隐子草 ( Cleistogens squarrosa)和寸草苔 ( Carexduriuscula)等为主 ,恢复 2 a后冰草 ( Agropyron cristatum)、褐沙蒿 ( Artemisia intramongolica)等占优势 ;滩地植被中 ,羊草 ( L eymus chinensis)、披碱草 ( Elymus dahuricus)等逐步取代了灰绿藜 ( Chenopodiumglaucum)和尖头叶藜 ( Chenopodium acuminatum)等。生态恢复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保护 ,而且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项目中的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牧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 生态系统 沙地草地 自然恢复 浑善达克 生态恢复 生态学
下载PDF
基于社区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以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恢复为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光美 蒋高明 +2 位作者 彭羽 于顺利 李永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59-1465,共7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考虑保护与发展这一对矛盾的合理解决,如果要同时满足保护和发展的要求,两者的利益都应考虑。基于社区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Community-basedconservation,CBC)策略就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应运而生的,它强调社区居民... 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考虑保护与发展这一对矛盾的合理解决,如果要同时满足保护和发展的要求,两者的利益都应考虑。基于社区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Community-basedconservation,CBC)策略就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应运而生的,它强调社区居民在保护行动中的主动参与,使他们的意见和利益能在土地利用决策中得到重视,在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保护的目的。该模式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模式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其成功关键在于资源管理权力的转移,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我国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境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中,采用CBC模式,通过政府、科学家以及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对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综合分析,使大面积的退化沙地草地得以恢复。具体地,在有水分、电力、肥料、交通等有保证的土地上进行高效集约化利用,腾出大量退化土地进行封育,借助自然力恢复受损的生境。同时积极建设生态小城镇,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使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草地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在环境改善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保护 发展 社区 以地养地 自然力 浑善达克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气候因子对沙尘暴频率影响作用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成天涛 吕达仁 +2 位作者 王革丽 徐永福 李兴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4,共7页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气象台站的常规气候资料,分析了气候要素和沙尘暴频率的多年变化状况,建立了能够很好描述区域沙尘暴频率年际变化的沙尘暴指数,并建立了适合浑善达克沙地气候特征的气候因子影响沙尘暴频率指数模型。结果表明,浑善达克...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气象台站的常规气候资料,分析了气候要素和沙尘暴频率的多年变化状况,建立了能够很好描述区域沙尘暴频率年际变化的沙尘暴指数,并建立了适合浑善达克沙地气候特征的气候因子影响沙尘暴频率指数模型。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自1960年后气候逐渐变暖,并有微弱变湿趋势,沙尘暴年日数自1994年起波动增加,2000年出现极大值;沙尘暴年日数与沙尘暴指数的相关系数达0 7左右;建立的气候影响指数模型,能够用来解释当前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暴频率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地气 浑善达克沙地 气象台站 变暖 多年变化 年际变化 气候因子 模拟研究 指数模型
下载PDF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土壤水分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57
20
作者 陈有君 关世英 +3 位作者 李绍良 刘钟龄 梁存柱 王艳芬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探明浑善达克沙地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于 1 998一 1 999年在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取样分析了地形和植被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及生长季内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发现在坡度 <1 5°时 ,随坡度的增大 ,土壤含水量降低 ,在坡度 >1 ... 为探明浑善达克沙地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于 1 998一 1 999年在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取样分析了地形和植被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及生长季内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发现在坡度 <1 5°时 ,随坡度的增大 ,土壤含水量降低 ,在坡度 >1 5°时 ,沙丘阴坡上土壤的含水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高沙丘阳坡的土壤含水量 ,受坡度的影响很小 ,略有降低。由于沙地土壤类型复杂 ,土壤剖面变异也比较大 ,所以随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动态特征在不同土层也有差异 ,表土层 ,春末夏初之前土壤比较干 ,以后在波动中上升 ,8月份土壤含水量比较大 ,8月底以后又迅速下降到春末夏初的水平。心土层则在前期土壤比较湿润 ,而后逐渐下降 ,在 6月中旬至 7月中旬出现土壤含水量的低谷 ,7月中以后又逐渐升高 ,并在 8月底达最大含水量 ,9月中旬后又降到年初的水平。6、7月间含水量的低谷可能是由于植物大量耗水造成的。表土层和心土层 (70 cm以上土层 )在 9月上旬基本降到了5月初的水平。但底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波动中升高 ,9月上旬虽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 5月初的土壤湿度。在某些地形部位 ,随植被盖度的增加 ,土壤含水量有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土壤水分 植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