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ntington氏舞蹈病神经心理学研究
1
作者 陈成雨 韩凤珍 刘琨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4期12-13,共2页
目的 :研究Huntington(HD)氏舞蹈病的智能衰退。方法 :采用龚氏修订的韦氏智力量表 (WAIS -RS)对 8例HD患者和 2 2名正常人进行测验 ,分别得出言语智商 (VIQ)、操作智商 (PIQ)和全量表智商 (FIQ)。结果 :8例HD患者得分在边界分 (79分 )... 目的 :研究Huntington(HD)氏舞蹈病的智能衰退。方法 :采用龚氏修订的韦氏智力量表 (WAIS -RS)对 8例HD患者和 2 2名正常人进行测验 ,分别得出言语智商 (VIQ)、操作智商 (PIQ)和全量表智商 (FIQ)。结果 :8例HD患者得分在边界分 (79分 )以下的VIQ  2例 ,PIQ  7例 ,FIQ  4例 ;对照组除VIQ有 1例在边界分以下外 ,余均在边界分以上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的差异性 (P >0 0 1)。结论 :HD患者存在着明显的智能衰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ntington氏舞蹈病 智能衰退 神经心理学
下载PDF
我国Huntington氏舞蹈病家系发病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书林 李书圣 李问诗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1年第2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huntington氏舞蹈病 中国 家系发病分析
下载PDF
Huntington氏舞蹈病—家系调查报告
3
作者 杨卫国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80-380,共1页
关键词 huntington氏 舞蹈病 家系调查报告 遗传病
下载PDF
一组Huntington氏舞蹈病的谱系分析
4
作者 田峰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31-232,253,共3页
调查一组Huntington氏舞蹈病的谱系分析 ,还对许多家系成员作了脑电图检查。本组家系成员 4 8人 ,男 2 8人 ,女 2 0人 ,其中患HC病者 4人 ,男女各 2人 (其中 1男 1女已亡 )。该组谱系的HC病的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中 13... 调查一组Huntington氏舞蹈病的谱系分析 ,还对许多家系成员作了脑电图检查。本组家系成员 4 8人 ,男 2 8人 ,女 2 0人 ,其中患HC病者 4人 ,男女各 2人 (其中 1男 1女已亡 )。该组谱系的HC病的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中 13人作了脑电图检查 ,发现 5人有脑电图异常。Huntington氏舞蹈病是一种对人类危害较大的罕见遗传疾病 ,开展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测疾病基因携带者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ntington氏舞蹈病 谱系分析 脑电图 HC
下载PDF
Huntington氏舞蹈病的临床(附一个家系调查)
5
作者 高燕军 曹星华 +1 位作者 俞子彬 朱桂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4年第3期184-184,共1页
Huntington氏舞蹈病的临床(附一个家系调查)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067000)高燕军,曹星华,俞子彬承德中医院朱桂华Huntington氏舞蹈病(HD),国内较为少见,我科于1994年遇到一例,进行了... Huntington氏舞蹈病的临床(附一个家系调查)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067000)高燕军,曹星华,俞子彬承德中医院朱桂华Huntington氏舞蹈病(HD),国内较为少见,我科于1994年遇到一例,进行了家系调查,报告如下;先证者(Ⅲ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ntington 家系调查 舞蹈样动作 先证者 子彬 舞蹈症 病理生理机制 舞蹈样运动 遗传咨询 近事记忆
下载PDF
碳酸锂治疗Huntington氏舞蹈病二例报告
6
作者 陈自安 《天津医药》 CAS 1984年第4期242-243,共2页
碳酸锂(Lithii Carbonas)治疗Huntington氏舞蹈病尚未见报告,本院曾收治2例获显著疗效。例1女,34岁。2年前开始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降低,继而手足及面部不自主多动,表情不自然。
关键词 舞蹈病 神经系统疾病 huntington 不自主多动
下载PDF
Huntington氏舞蹈症一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源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65年第2期48-49,共2页
Huntington氏舞蹈症,是一种发生于中年人的遺传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中年起病,呈舞蹈样动作和进行性痴呆。該症在1872年由Huntington詳細描述,曾称之为遺传性舞蹈症,至1885年才正式命名为Huntington氏舞蹈症。該症在国內报告尚少,... Huntington氏舞蹈症,是一种发生于中年人的遺传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中年起病,呈舞蹈样动作和进行性痴呆。該症在1872年由Huntington詳細描述,曾称之为遺传性舞蹈症,至1885年才正式命名为Huntington氏舞蹈症。該症在国內报告尚少,就作者所知仅3例,故特报告如下。患者女性,53岁,农民,浙江嵊县人,住院号42101。于1962年12月7日,因进行性全身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伴智能减退及言語不清近5年余而入院。1957年起,家人发现其行动迟緩,手足均有輕微抖动,进行精細动作(如穿針等)有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症 huntington 脑电图检查 舞蹈样动作
下载PDF
Neuroinflammation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Huntington's disease
8
作者 Andrea Kwakowsky Thulani H.Palpagama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3期817-818,共2页
In 1872, George Huntington presented his essay “On Chorea” to the Meigs and Mason Academy of Medicine and, in doing so, detailed a disease that would later bear his name. Huntington's disease(HD) is a genetic, n... In 1872, George Huntington presented his essay “On Chorea” to the Meigs and Mason Academy of Medicine and, in doing so, detailed a disease that would later bear his name. Huntington's disease(HD) is a genetic,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that manifests as the loss of motor control,cognitive impairment,and mood and psychiatric changes in pa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ntington INFLAMMATION MEDICINE
下载PDF
Glial response in the midcingulate cortex in Huntington’s disease
9
作者 Thulani H.Palpagama Andrea Kwakowsky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1期207-208,共2页
Huntington’s disease(HD)is a genetic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ogressive degeneration of the striatum and cortex.Patients can present with a variety of symptoms that can broadly be classified into motor symptoms... Huntington’s disease(HD)is a genetic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ogressive degeneration of the striatum and cortex.Patients can present with a variety of symptoms that can broadly be classified into motor symptoms,inclusive of choreatic movements and rigidity,mood and psychiatric symptoms,such as depression and apathy,and cognitive symptoms,such as cognitive decline.The causal mutation underlying HD results from an expansion of a CAG repeat sequence on the IT15 gene,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a mutant huntingtin 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ntington DEGENERATION CORTEX
下载PD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plays with TRiC:focus on synaptic dysfunction in Huntington’s disease
10
作者 Yingli Gu Kijung Sung Chengbiao W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10期2919-2920,共2页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exerts pleiotropic effects on brain processes including psychiatric disorders,aging,neurodegeneration,and metabolic homeostasis.A simple PubMed search using the key word“BDN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exerts pleiotropic effects on brain processes including psychiatric disorders,aging,neurodegeneration,and metabolic homeostasis.A simple PubMed search using the key word“BDNF,”to date,yields over 33,000 publications.From fundamental biology to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BDNF has clearly garnered extensive an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neurobiology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ntington HOMEOSTASIS THERAPEUTIC
下载PDF
振荡频率对曼氏无针乌贼成体死亡率及生存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珊珊 周永东 +6 位作者 李哲 欧阳洪 镇小蔓 梁君 陈俊琳 陈佳怡 徐开达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为提高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运输过程的存活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0、60、100、120、140和160 r/min振荡频率对成体曼氏无针乌贼死亡率、乳酸、糖原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除160 r/min死亡率略有下降外,其他组随着频率的增高... 为提高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运输过程的存活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0、60、100、120、140和160 r/min振荡频率对成体曼氏无针乌贼死亡率、乳酸、糖原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除160 r/min死亡率略有下降外,其他组随着频率的增高死亡率升高,频率120、140 r/min时死亡率最高为91.7%,显著高于0、60、100 r/min处理组。死亡时间主要分布在振荡后的4~8 h,频率越低乌贼出现死亡的时间越晚,160 r/min率先在2 h出现死亡个体。除个别组出现波动外,随着频率的增大,两种组织(肌肉、肝脏)的糖原含量降低,而乳酸含量增大,140 r/min处理组糖原、乳酸含量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除60 r/min处理组外,随着频率的增加,肝脏组织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且120、140、160 r/min处理组3种酶活性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升高,140和160r/min处理组与其他组间差异显著。乌贼死亡率与SOD、肌肉乳酸含量、ALP之间极显著正相关,与肌肉糖原含量、GOT和ALT活性、消化腺糖原含量之间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频率显著影响乌贼的存活率,能量耗尽和肝脏损伤可能是乌贼运输过程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运输过程建议振荡频率小于100 r/min且运输时间小于3 h,尽量避免较大程度的晃动。本研究可为曼氏无针乌贼成体的增殖放流运输过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针乌贼 振荡频率 喷墨 死亡率 糖原 乳酸
下载PDF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华勒氏变性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媛 周红俊 +9 位作者 卫波 丛欣莹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王一吉 康海琼 逯晓蕾 蒙倩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华勒氏变性(WD)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9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常规颈椎MRI的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像...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华勒氏变性(WD)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9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常规颈椎MRI的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像(T2WI)进行影像学评估,将其分为WD组和非WD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损伤机制、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AIS)、神经平面、伤后获得MRI的时间差等,并分析WD在脊髓的背柱区(DC)、外侧脊髓丘脑束区(ST)和外侧皮质脊髓束区(CS)的信号特点。结果115例(60.2%)出现WD。WD组与非WD组年龄、损伤机制、AIS的等级分布和伤后获得MRI时间差有显著性差异(Z>3.820,χ2>9.104,P<0.05)。WD组中,在损伤部位的上方,DC、ST的WD发生率分别为100%和87%;在损伤部位的下方,CS的WD发生率为35.7%。根据WD信号出现的方式将其分为3组,只出现DC变化的15例(13%),DC合并ST发生变化为59例(51.3%),DC、ST、CS 3个位置均有变化的41例(35.7%)。3组间伤后获得MRI的时间差有显著性差异(H=90.794,P<0.05),3组间AIS等级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规MRI检查T2WI可检测到WD信号,且WD的发生与伤后时间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 华勒变性 磁共振成像 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
下载PDF
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与微型钢板置入治疗第五掌骨干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政 张岱捷 李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42-4847,共6页
背景:第五掌骨干骨折在临床上常见,手术治疗多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但术后大多数患者要求取出内固定物,需二次住院治疗。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具有创伤小、切口小、不需再次住院手术取出等优点,但对第五掌骨干骨折的应用效果不明确。目的... 背景:第五掌骨干骨折在临床上常见,手术治疗多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但术后大多数患者要求取出内固定物,需二次住院治疗。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具有创伤小、切口小、不需再次住院手术取出等优点,但对第五掌骨干骨折的应用效果不明确。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与微型钢板置入治疗第五掌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第五掌骨干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钢板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置入治疗,克氏针组30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其中5例小切口切开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握力、第五掌指关节活动度等,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法评估患者的手指功能。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克氏针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均小于钢板组(P<0.05),钢板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克氏针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末次随访时,依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法评估疗效,克氏针组优良率为87%,钢板组优良率为9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末次随访的第五掌指关节活动度、握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克氏针组术后有1例发生钉道感染,周围略有红肿,给予碘伏加强换药后感染得到控制;1例出现针尾刺激皮肤症状,拔除克氏针后症状消失;钢板组有12例因个人原因于术后12个月以后住院行钢板取出术,克氏针组全都在门诊取出;钢板组出现3例第五掌骨远端背侧及小指指背侧皮肤感觉麻木,术后口服甲钴胺,症状逐渐消失;两组均未出现骨不愈合及内固定取出再骨折等情况;⑤结果表明,这两种术式治疗第五掌骨干骨折均获得良好疗效,手指功能恢复佳,但经皮克氏针横行固定具有创伤小、切口小、费用低、内固定取出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板 横行固定 第五掌骨干骨折 掌骨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超声波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脱壳及虾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喜才 张新林 +1 位作者 黄业传 陈清婵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
为研究超声波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脱壳及虾仁品质的影响,通过壳分离功、虾仁得率、虾仁质构、色泽、气味、嫩度、离心损失、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克氏原螯虾脱壳的最佳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加工方式... 为研究超声波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脱壳及虾仁品质的影响,通过壳分离功、虾仁得率、虾仁质构、色泽、气味、嫩度、离心损失、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克氏原螯虾脱壳的最佳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加工方式,0.5%碱性蛋白酶和300 W超声波联合处理,能有效降低壳分离功21.8%,提高虾仁得率31%,并且显著提高了虾仁的嫩度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硬度有所下降,气味和色泽方面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克氏原螯虾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螯虾 碱性蛋白酶 超声波 脱壳 虾仁品质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产番茄红素工艺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长河 樊俊敏 +3 位作者 尹萌 李亚丽 魏书音 高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番茄红素除了呈现鲜艳的颜色外,还具有比较强的抗氧化等功能性作用,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等行业,与化学合成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番茄红素因为安全性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因此提高天然番茄红素产量意义重大。文章以三孢布拉氏... 番茄红素除了呈现鲜艳的颜色外,还具有比较强的抗氧化等功能性作用,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等行业,与化学合成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番茄红素因为安全性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因此提高天然番茄红素产量意义重大。文章以三孢布拉氏霉菌为发酵菌种,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番茄红素的产量与纯度。经过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为玉米粉20 g/L、黄豆粉25 g/L、磷酸二氢钾0.6 g/L、硫酸镁0.9 g/L、玉米油12 g/L、发酵液初始pH 6.5、接种量6%、装液量40 mL/250 mL、正菌和负菌接种比例1∶15、培养温度26℃、转速180 r/min、振荡培养144 h,在42 h时加入0.4 g/L的2-氨基-6-甲基吡啶作为环化酶阻断剂,在此条件下番茄红素的产量为626.25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25.6%,该研究结果可为番茄红素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有助于更好地应用于肉品、饮料、保健品等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孢布拉霉菌 番茄红素 发酵工艺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疫苗生产用菌种种子批的建立与鉴定
16
作者 刘泽文 袁芳艳 +8 位作者 刘威 高婷 杨克礼 郭锐 李畅 吴琼 朱佳佳 田永祥 周丹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43,共5页
为了研制仔猪大肠杆菌病三价(K88+K99+987P)灭活疫苗,以大肠埃希氏菌生产菌种C83549(k88)第2代和C83644(k99)、C83710(987p)第3代基础种子作为原始种子,建立了用于仔猪大肠杆菌病疫苗生产的大肠埃希氏菌基础种子批,分别对种子批的F1、F5... 为了研制仔猪大肠杆菌病三价(K88+K99+987P)灭活疫苗,以大肠埃希氏菌生产菌种C83549(k88)第2代和C83644(k99)、C83710(987p)第3代基础种子作为原始种子,建立了用于仔猪大肠杆菌病疫苗生产的大肠埃希氏菌基础种子批,分别对种子批的F1、F5、F10、F13代进行了全面鉴定。结果表明,各代种子的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均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特征,抗原结构分别为C83549(O149∶K88)、C83644(O68∶K99)和C83710(O9∶987P);各代次菌株的菌毛抗原RIHA单位≥800,菌种免疫原性鉴定合格;各菌株经口服途径灌服1.5×10^(10)CFU/头,可引起仔猪100%发病。因此,3个菌株均可用作仔猪大肠杆菌病三价(K88+K99+987P)灭活疫苗生产的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 种子批 建立 鉴定
下载PDF
江汉平原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特征分析与评价
17
作者 胡西洲 刘亚琴 +5 位作者 刘骞 张仙 彭西甜 周有祥 孙继成 彭立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3期99-106,共8页
目的 进一步挖掘和评价江汉平原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脂肪特征及差异。方法 利用索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的组成及其含量。结果 江汉平原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含量平... 目的 进一步挖掘和评价江汉平原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脂肪特征及差异。方法 利用索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的组成及其含量。结果 江汉平原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含量平均值仅为1.070%(以干基计),3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平均含量为:虾稻共作(1.037%)<虾稻连作(1.057%)<精养池(1.214%),虾稻模式与精养池养殖模式呈显著差异(P<0.05)。肌肉组织中测出37种脂肪酸,其中26种脂肪酸呈显著性差异(P<0.05)。3种养殖模式下脂肪酸组成均呈现:∑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饱和脂肪酸(saturate fatty acids,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占脂肪酸总量呈现:虾稻共作(76.7%)>虾稻连作(76.1%)>精养池(75.4%),且虾稻共作、虾稻连作和精养池养殖模式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27.249、231.698和248.526 mg/100 g,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68.962、72.613和81.114 mg/100 g。结论 3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脂肪酸品质均表现优良,符合健康膳食的要求,总体上看,虾稻共作养殖模式下脂肪特征要优于虾稻连作和精养池养殖模式,虾稻共作养殖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螯虾 养殖模式 脂肪酸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宿主谱的拓宽
18
作者 程龙飞 江南松 +6 位作者 刘荣昌 傅秋玲 梁齐章 万春和 黄瑜 傅光华 陈红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8,共5页
为建立一种拓宽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噬菌谱的方法,将6株噬菌体混合液分别与6株宿主菌、18株多重耐药鸭疫里默氏菌(不能被6株噬菌体中的任何1株裂解)培养,收获培养液中的噬菌体,混合后同样进行30次传代。噬斑分析法测定30代混合液及混合... 为建立一种拓宽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噬菌谱的方法,将6株噬菌体混合液分别与6株宿主菌、18株多重耐药鸭疫里默氏菌(不能被6株噬菌体中的任何1株裂解)培养,收获培养液中的噬菌体,混合后同样进行30次传代。噬斑分析法测定30代混合液及混合液中单一噬菌体的噬菌谱。结果表明,30代噬菌体混合液可裂解79.2%(19/24)的鸭疫里默氏菌试验菌株;30代噬菌体混合液中分离出的单一噬菌体能裂解的试验菌株数量为2~9株;裂解数最多的5株单一噬菌体,以各自宿主菌传代10次,噬菌谱没有发生变化;将裂解谱互补的单一噬菌体混合,4株噬菌体即可裂解19株试验菌株,与30代噬菌体混合液相同。说明建立的方法可以拓宽噬菌体混合液、单一噬菌体的噬菌谱,为噬菌体鸡尾酒制剂的毒株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 噬菌体 噬菌谱 拓宽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对鸭生长发育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陶志云 徐文娟 +6 位作者 朱春红 施祖灏 刘宏祥 宋卫涛 章双杰 王志成 李慧芳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53-158,共6页
为了为鸭疫里默氏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雏鸭为研究对象,开展鸭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菌试验,分别测定感染组和对照组1、2、3、5、9、14 d等不同时间段的体质量、小肠各肠段的长度以及血浆中内毒素和血清中乳酸... 为了为鸭疫里默氏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以雏鸭为研究对象,开展鸭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菌试验,分别测定感染组和对照组1、2、3、5、9、14 d等不同时间段的体质量、小肠各肠段的长度以及血浆中内毒素和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基因MUC2和MYLK的表达量,探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对鸭生长发育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5、9 d体质量显著降低;感染鸭疫里默氏菌5 d十二指肠和空肠的长度显著降低;感染鸭疫里默氏菌1 d血浆中内毒素和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均显著增加;鸭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的MUC2和MYLK表达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主要表现为下调,而在回肠MUC2的表达量表现为先下降再上调,MYLK的表达量表现为先下调再恢复至对照水平。综上,鸭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菌会减缓鸭的体质量增长和小肠生长,引起鸭的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 小肠 黏膜屏障
下载PDF
瓦氏黄颡鱼养殖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
20
作者 胡玉婷 汪焕 +6 位作者 段国庆 周华兴 凌俊 江河 潘庭双 杨敏 李彤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802-807,共6页
为了解瓦氏黄颡鱼的种质遗传状况,进而为其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集了我国瓦氏黄颡鱼主要养殖区(广东、四川、浙江和安徽)6个养殖群体共168尾个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所有群体均有较高的遗... 为了解瓦氏黄颡鱼的种质遗传状况,进而为其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集了我国瓦氏黄颡鱼主要养殖区(广东、四川、浙江和安徽)6个养殖群体共168尾个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所有群体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Na=6.500~8.250,Ho=0.758~0.869,He=0.729~0.806,PIC=0.672~0.762)且各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水平相近。群体间遗传距离(0.0575~0.6505)、遗传分化指数(0.0119~0.1522)及AMOVA分析(群体间遗传变异比9.93%)结果共同表明瓦氏黄颡鱼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系统进化树显示所有群体具有共同的祖先型,聚为互为姊妹群的两大支,其中安徽的3个群体聚为一支,其余群体聚为另一支;利用Structure 2.3.4软件的遗传聚类分析显示最佳遗传分组数为3,其中广东、四川和浙江3个群体遗传组成相似,聚为一个遗传组,应为长江种质来源;淮南和六安两群体间遗传组成相似,聚为一个遗传组,应为淮河干流种质来源;凤台群体单独为一个遗传组,应为淮河附属阻隔湖泊-城北湖种质来源,故各遗传组间遗传组成差异明显。研究表明,6个瓦氏黄颡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遗传分化显著,具有很大选育潜力,可为瓦氏黄颡鱼的良种选育提供优良种质资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种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