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升麻鳖甲汤组方原理探讨“火郁发之”的内涵与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邓嘉帅 江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0-562,共3页
升麻鳖甲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江泳教授据升麻鳖甲汤及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二方的配伍机理研究,基于疾病本体创新性地提出升麻鳖甲汤与“火郁... 升麻鳖甲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江泳教授据升麻鳖甲汤及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二方的配伍机理研究,基于疾病本体创新性地提出升麻鳖甲汤与“火郁发之”的联系,指出“阴阳毒”实为“火郁”之机,升麻鳖甲汤切合“发之”之法,并以此为基础明确界定“火郁发之”的临床使用方法,详细阐释针对郁火的用药原则、程度、侧重,为以“火郁”为病机的各类疾病诊治开拓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鳖甲汤 火郁发之 治法 病机 诊疗启发
下载PDF
“火郁发之”在《伤寒论》中的体现 被引量:1
2
作者 姬越越 田露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394-1398,共5页
“火郁”作为疾病之机要,能够反映当下的疾病状态,贴近于疾病本质。张仲景根据火邪郁滞在体内的不同阶段和部位,利用汗、散、和、补之法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此外,在论治过程中还注意把控“发之”的程度,防止“发之”太过,提倡气机得通... “火郁”作为疾病之机要,能够反映当下的疾病状态,贴近于疾病本质。张仲景根据火邪郁滞在体内的不同阶段和部位,利用汗、散、和、补之法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此外,在论治过程中还注意把控“发之”的程度,防止“发之”太过,提倡气机得通则止。《伤寒论》熔理论与实践为一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实用价值,推动了“火郁发之”理论的发展。文章从“火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火郁发之”的具体应用3个方面探讨“火郁发之”理论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火郁发之 治则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论述升降散治疗痤疮
3
作者 邓海祥 侯凌森 +1 位作者 黄灿 方玉甫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2100-2105,共6页
“火郁发之”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是热性病证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后世医家对其多有阐发。“火郁发之”理论强调治疗火郁之证时,“发”其“郁”,从其属,伏其主,针对病性、病位、兼夹虚实等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审因辨治,解郁散火,畅达气... “火郁发之”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是热性病证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后世医家对其多有阐发。“火郁发之”理论强调治疗火郁之证时,“发”其“郁”,从其属,伏其主,针对病性、病位、兼夹虚实等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审因辨治,解郁散火,畅达气机,祛除病邪,从而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升降散来源于清代医家杨栗山所著《伤寒瘟疫条辨》,是温病十五方之首,其辨证关键在于只要属于气机失调,无论寒热虚实,都可以用升降散来调节机体脏腑气机,起到郁开气达、气血调和之功。痤疮发病多归结于火热郁结于体内所致,因此,从火郁发之论述升降散治疗痤疮对于痤疮论治具有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痤疮 “火郁发之” 火郁证 气机 《黄帝内经》 《伤寒瘟疫条辨》
下载PDF
《黄帝内经》“火郁发之”辨治癌病探微 被引量:6
4
作者 黎斌怡 魏丹丹 +1 位作者 翟怡然 蒋士卿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2511-2515,共5页
"火郁发之"是针对火郁证的治疗大法,自问世以来逐步形成了证、机、法、方高度一致的治病理论体系。癌病的核心病机是因郁而生,久则有热,热炽化火,邪火久炼而致,是积结内变而成,即火郁致癌,并据此立论"升阳散火"法... "火郁发之"是针对火郁证的治疗大法,自问世以来逐步形成了证、机、法、方高度一致的治病理论体系。癌病的核心病机是因郁而生,久则有热,热炽化火,邪火久炼而致,是积结内变而成,即火郁致癌,并据此立论"升阳散火"法为治癌之法。该法是通过顺应阳喜升腾、恶遏伏和内郁火热"上炎下传"之性,因势利导,透散邪热,来纠正机体的阴阳失衡。另外,结合癌病病期、病性、病位之差,火郁虚实之别以及三焦火势之异,提出辨治癌病和运用"升阳散火法"须首辨病之虚实,再辨三焦之不同。对于"火郁"为虚者,"发之"应以补散为法,即当培之助之;对于实火者,则当以清透为要,即裁之抑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火郁发之” 癌病 升阳散火法 虚实 三焦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探讨“火郁发之”本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姬越越 田露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2312-2316,共5页
运气“火郁”的产生与寒湿之气盛行密切相关,“火郁”之病位在心,病性多为虚实夹杂。“火郁发之”作为五郁治则之一,蕴含“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之深意,即“发之”具有制水以散外寒(折其郁气)和益火以散郁火(资其化源)两方面内涵。《黄... 运气“火郁”的产生与寒湿之气盛行密切相关,“火郁”之病位在心,病性多为虚实夹杂。“火郁发之”作为五郁治则之一,蕴含“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之深意,即“发之”具有制水以散外寒(折其郁气)和益火以散郁火(资其化源)两方面内涵。《黄帝内经》火郁的病候特点可以概括为:火郁具有局部性,其病位以心为主,兼见心神及其他脏腑的病变,其病性在心多见热证,热势具有收敛、压抑的特性,并常伴有气郁出现。在其他脏腑可见寒证,整体上呈现寒热错杂的属性。“火郁发之”治则可具体演化为解表散寒、补脾益气、温通心脉、宣透郁火、疏理肝气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郁发之” 《黄帝内经》 运气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