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霍山窗”地区H_(2)浓度异常与小震活动关系分析
1
作者 方震 黄显良 +5 位作者 陶月潮 李伸亮 陶方宇 杨源源 朱厚林 陆栋梁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7-244,共8页
基于2018年12月4日至2020年8月15日“霍山窗”地区全时段的断裂带土壤气H_(2)的观测资料,根据测量值的分布范围对资料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对其气象影响因素也做了分析。结合“霍山窗”地区的小震集中活动,分析了断裂带H_(2)异常与小震... 基于2018年12月4日至2020年8月15日“霍山窗”地区全时段的断裂带土壤气H_(2)的观测资料,根据测量值的分布范围对资料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对其气象影响因素也做了分析。结合“霍山窗”地区的小震集中活动,分析了断裂带H_(2)异常与小震活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岭—落儿岭断裂带H_(2)浓度前兆异常幅度较大,对观测点所在断裂上的地震活动反应灵敏,映震效果较好。研究区变质岩含有丰富的H_(2)气源,应力积累加速了断裂带内H_(2)的释放,张性断裂为H_(2)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H_(2)浓度 H_(2)来源 小震活动 “霍山窗”地区
下载PDF
广东佛山3.2级地震和广东河源4.3级地震应急处置及分析
2
作者 王挺 李普春 +2 位作者 陈修吾 黄恩钊 金世红 《华南地震》 2023年第4期95-106,共12页
广东佛山3.2级地震和河源4.3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是对广东省市地震部门防震减灾工作成效的一次全面检验,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坚强领导和震区所在市、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两次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得以高... 广东佛山3.2级地震和河源4.3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是对广东省市地震部门防震减灾工作成效的一次全面检验,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坚强领导和震区所在市、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两次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得以高效、有序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全面总结分析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建议,为广东省今后的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3.2级地震 河源4.3级地震 地震灾害 应急处置
下载PDF
河北平山M_(S)4.3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
3
作者 陈婷 孙丽娜 +1 位作者 王晓山 张新东 《华北地震科学》 2023年第3期60-66,共7页
为定量分析2022年10月3日平山M_(S)4.3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改进了“区域-时间-尺度”(RTL)算法,提高了与节点距离和时间较近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降低了距离和时间较远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采用改进的RTL算法分别扫描震中V_(RTL)值时间曲线和... 为定量分析2022年10月3日平山M_(S)4.3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改进了“区域-时间-尺度”(RTL)算法,提高了与节点距离和时间较近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降低了距离和时间较远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采用改进的RTL算法分别扫描震中V_(RTL)值时间曲线和区域V_(RTL)值演化图像,结果显示:平山M_(S)4.3地震前震中西部和西南方向地震活动存在平静异常,同时发现2020年2月23日河北平山M_(L)3.5地震前震中南部存在地震平静异常;特征距离和震级下限对V_(RTL)值扫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地震活动复杂地区,特征距离对扫描结果的影响更大。该RTL算法可定量分析地震活动变化情况,为弱震区震情跟踪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提供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M_(S)4.3地震 RTL算法 地震活动 异常演化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2018年永清M_(S) 4.3地震前易县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分析
4
作者 刘海 马利军 +2 位作者 宋志刚 韩静 屈曼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3期154-159,共6页
2018年2月12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发生M_(S) 4.3地震,易县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变化。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易县地震台DSQ型水管仪和VP型宽频带垂直摆EW向数据记录,采用db4小波变换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水管仪EW向小波分解... 2018年2月12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发生M_(S) 4.3地震,易县地震台形变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变化。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易县地震台DSQ型水管仪和VP型宽频带垂直摆EW向数据记录,采用db4小波变换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水管仪EW向小波分解的第6和第7阶细节存在周期为64—256 h的信号,垂直摆EW向小波分解的第5、6、7阶细节中存在周期为32—256 h的信号,均偏离正常动态背景,不属于自然环境干扰,应为河西务断裂正断性质的破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清M_(S) 4.3地震 短临异常 首都圈 小波变换 数据分析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DEM的裂点序列提取和古地震序列的识别--以霍山山前断裂为实验区 被引量:22
5
作者 毕丽思 何宏林 +2 位作者 徐岳仁 魏占玉 石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63-977,共15页
以霍山山前断裂为实验区,基于高分辨率IRS-P5DEM数据提取了横穿断裂的冲沟,在23条冲沟纵剖面上识别出断裂活动诱发裂点。在其中5条冲沟上识别出1级裂点,裂点几乎位于断裂上;在2条冲沟上识别出2级裂点,最新裂点也位于断裂上。这些位于断... 以霍山山前断裂为实验区,基于高分辨率IRS-P5DEM数据提取了横穿断裂的冲沟,在23条冲沟纵剖面上识别出断裂活动诱发裂点。在其中5条冲沟上识别出1级裂点,裂点几乎位于断裂上;在2条冲沟上识别出2级裂点,最新裂点也位于断裂上。这些位于断裂上的裂点,高度达4~9m,推测它们形成之后并未向上游明显迁移,并可能接受了多次事件的叠加。在其他16条冲沟上识别出2~3级裂点,最新一级裂点自断裂向上游迁移了40~70m,次新一级裂点主要分布在距断裂150~250m的河段内,第3级裂点距断裂300~500m。设定最新裂点形成于1303年洪洞8级地震(事件Ⅲ)发生时,再假定全新世中晚期以来研究区内河流溯源侵蚀速率基本不变,则推算出次新裂点对应的古地震事件(事件Ⅱ)发生在距今3336~2269a之间,最早一次事件(事件I)发生在距今5618~4504a之间,霍山山前断裂强震重复周期为1500~2600a。这与前人通过探槽揭露的古地震事件序列和强震重复周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山前断裂 DEM 裂点序列 古地震事件
下载PDF
1303年洪洞地震宏观震中修订的新证据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岳仁 何宏林 +2 位作者 李文巧 张伟恒 田勤俭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5-966,共22页
1303年9月25日的洪洞地震为依据文献资料确定的中国大陆内部第一个M8. 0地震,因其宏观震中与1695年临汾地震的宏观震中仅相距40km,且2者仅间隔392a而受到持续关注。文中对历史文献进行重新梳理并对震中区同震次生灾害进行系统解译研究,... 1303年9月25日的洪洞地震为依据文献资料确定的中国大陆内部第一个M8. 0地震,因其宏观震中与1695年临汾地震的宏观震中仅相距40km,且2者仅间隔392a而受到持续关注。文中对历史文献进行重新梳理并对震中区同震次生灾害进行系统解译研究,所得结果表明:1) 1303年洪洞地震的极震区包括临汾盆地,也包括太原盆地南部与灵石凸起,后者范围内严重破坏的建筑物的记载数量与临汾盆地相当,说明太原盆地南部与灵石凸起和临汾盆地一样在洪洞地震中遭遇同等或更加严重的破坏,而1695年临汾地震的极震区仅局限在临汾盆地内,且极震区位于洪洞以南; 2)位于灵石凸起上的1. 1万个黄土地震滑坡由1303年洪洞地震触发,基于文献震害记录和地震次生灾害的集中分布特征,建议将1303年洪洞地震的宏观震中从之前的洪洞附近(36. 3°N,111. 7°E)向北移动约60km,这样可以较合理地解释密集黄土地震滑坡与宏观震中的空间对应关系,新的宏观震中(36. 8°N,111. 7°E)位于霍州与灵石之间,同震滑坡加剧了极震区灾情的严重程度; 3)文中为重新认识山西地堑系中部2次重要历史强震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03年洪洞地震 1695年临汾地震 霍山山前断裂 宏观震中 地震触发黄土滑坡
下载PDF
2014年安徽霍山M4.3地震异常特征及预测过程总结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俊 王行舟 +5 位作者 周振贵 李军辉 何康 郑海刚 王雪莹 徐如刚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9-357,共9页
对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4.3地震前地震预测意见和预测依据进行了回顾总结。自2013年10月开始,安徽地区小震活跃,相继出现地震条带、地震频度、“霍山地震窗”开窗等3项地震学异常;前兆异常位于震中200km范围内,包括流动重力、流动地磁... 对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4.3地震前地震预测意见和预测依据进行了回顾总结。自2013年10月开始,安徽地区小震活跃,相继出现地震条带、地震频度、“霍山地震窗”开窗等3项地震学异常;前兆异常位于震中200km范围内,包括流动重力、流动地磁,蒙城台地电阻率、肥东台定点短水准、地下流体等13项。中期阶段,前兆异常月频次不断增加,具有协调性特征;短临阶段,中期异常趋于结束或测值反向,地下流体异常突出,且异常由外围逐渐向震中迁移;临震阶段,异常月频次转折下降。由此可见,霍山地震前异常特征明显,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协调性特征;空间上具有迁移性特征,异常形态具有重复性特征,为地震三要素预测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霍山M4.3地震 “霍山地震窗”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安徽霍山窗重复地震尾波Q_c值变化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洪德全 王行舟 +3 位作者 程鑫 韩立波 陈安国 倪红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16-3424,共9页
本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霍山窗重复地震对,进一步在重复地震对中搜索重复地震序列.人工挑选了一条时间在上覆盖2009年且时间分布相对理想的由8个重复地震组成的重复地震序列(RepeatingEarthquakeSeries,RES).挑选1个重复地震作... 本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霍山窗重复地震对,进一步在重复地震对中搜索重复地震序列.人工挑选了一条时间在上覆盖2009年且时间分布相对理想的由8个重复地震组成的重复地震序列(RepeatingEarthquakeSeries,RES).挑选1个重复地震作为参考对象,使用前人提出的滑动窗口谱振幅比方法计算其它7个重复地震与该地震的尾波Qi。值的变化量△Qc-1,结果发现在2009年的3次重复地震尾波Qc-1值的变化量△Qc-1比2008年和2010年有明显增大,即尾波Qc从2009年开始出现明显降低,2010年后恢复;若换算成Qc值的变化其增幅可达11%~21%.然而在2009年霍山窗及附近地区并未发生中强地震,而是伴随尾波Qc值增加出现了小震活动增强的现象.结合地球动力学知识和前人对中国大陆东西部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及时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霍山窗重复地震尾波Qc值的变化与前人研究的震前地震孕育导致的尾波Qc值变化有所不同,前者可能是受到大陆西部物质东移和应力向东传递这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霍山地区地壳应力的变化,因而引起尾波Qc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窗 重复地震 尾波Qc值变化 滑动窗口谱振幅比
下载PDF
“霍山地震窗”小震序列运动学参数时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陈宇卫 张军 +2 位作者 庆梅 王行舟 章兵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32,共7页
利用安徽及邻近地区的数字化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霍山地震窗口”小震序列的构造环境背景应力和视应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境应力值和视应力值不仅能反映震“源”区的应力背景强弱,在距未来强震震中比较远的特殊构造部位,即素有“地... 利用安徽及邻近地区的数字化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霍山地震窗口”小震序列的构造环境背景应力和视应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境应力值和视应力值不仅能反映震“源”区的应力背景强弱,在距未来强震震中比较远的特殊构造部位,即素有“地震活动穴位”的地震窗口的小地震,同样能较客观反映出孕震区附近应力环境的信息,在华东中强地震前后应力状态的差异性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地震窗口 环境应力 视应力 华东地区中强震
下载PDF
利用基岩断层面形貌定量特征识别古地震--以霍山山前断裂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宏林 魏占玉 +1 位作者 毕丽思 徐岳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0-412,共13页
基岩断层面形貌特征的定量分析方法是研究断层活动历史和识别古地震的有效手段,是对探槽技术的有力补充,可以弥补在基岩区开展古地震研究技术手段的严重不足。文中以山西霍山山前断裂上的断层面(崖)为例,采用各向同性变差函数法计算... 基岩断层面形貌特征的定量分析方法是研究断层活动历史和识别古地震的有效手段,是对探槽技术的有力补充,可以弥补在基岩区开展古地震研究技术手段的严重不足。文中以山西霍山山前断裂上的断层面(崖)为例,采用各向同性变差函数法计算了断层面形貌的2D分维值,并通过沿断层走向逐条平均的方式获得了2D分维值在断层倾向上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断层面形貌在倾向上具有显著的分带性特征,由此获得的每个分带的特征分维值随断层面高度的增加呈阶跃式增加。这种断层面形貌在倾向上的显著分带性特征、特征分维值的阶跃式增加反映了断层面的出露方式不是渐进式,而是不连续的间歇式;这种间歇式分带性出露方式与断层的周期性地震活动相关,每个分带的特征值与每个分带的出露时间相关,即与地震发生时间相关。因此:1)可以通过每一个断层面分带的特征分维值估计该分带出露的时间;2)断层面分带的宽度可以用来估计每次破裂地震的同震位移量。霍山山前断裂带上3个基岩断层面形貌分带揭示出3次地震事件;3个2D特征分维值不仅显示3个分带自上而下由老变新的阶跃特征,而且3个阶跃之间大致相等的特征分维值差显示了3次地震发生间隔是大致相等的;断层面分带的宽度反映出破裂地震的倾向同震位移量大约为3.5m。此外,在阶跃式分带之间还存在宽0.5~1m的较窄分带,这些窄分带的特征分维值是随断层面高度增加而逐渐增大的,显示在间震期基岩断层面被逐渐剥露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断层面形貌 古地震 各向同性变差函数法 霍山山前断裂
下载PDF
安徽霍山窗中小地震活动与精定位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显良 郁建芳 +3 位作者 戚浩 张炳 夏仕安 韩成成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6-241,248,共7页
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安徽省霍山地区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3日发生的2679个ML≥0.0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研究。对同一地震事件定位前后位置进行比较,得到各个地震在E-W、N-S及U-D三个方向的偏差平均值分别为0.05 km、0.06 km及0.... 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安徽省霍山地区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3日发生的2679个ML≥0.0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研究。对同一地震事件定位前后位置进行比较,得到各个地震在E-W、N-S及U-D三个方向的偏差平均值分别为0.05 km、0.06 km及0.07 km。重新定位后,原震源位置的定位精度大大提高,由定位误差所引起的原震源位置呈现的“网格状”假象分布现象得到明显改善,震中在空间上分布更加紧凑,丛集性明显,且呈现出3条NE向分布的地震密集带,与落儿岭—土地岭断裂方向大致一致。同时震源深度的分布更加精确,且在4~9 km处存在明显的优势分布现象,占总数的88%以上。霍山地区浅源地震发育,表明该地区地壳中上部地震波速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霍山地区 地震活动 双差定位 震源深度
下载PDF
综合研究2014年霍山M_S4.3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变化过程 被引量:9
12
作者 倪红玉 刘泽民 +2 位作者 洪德全 汪小厉 赵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4-1019,共16页
综合利用震源一致性参数、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单台的P波初动和振幅比方法研究2013年10月以来霍山MS4.3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变化过程,进而科学判定该序列的类型,探索震后地震趋势的判别方法。结果表明,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地震前,霍... 综合利用震源一致性参数、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单台的P波初动和振幅比方法研究2013年10月以来霍山MS4.3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变化过程,进而科学判定该序列的类型,探索震后地震趋势的判别方法。结果表明,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地震前,霍山地震序列的震源一致性参数低于多年均值,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在0.9附近波动、持续处于高值状态,单台的P波初动总体优势分布明显、振幅比较为一致,均显示霍山MS4.3地震前序列的震源机制较为一致,为前震序列;霍山MS4.3地震后,序列的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较低,在0.6附近波动,单台的P波初动、振幅比较为紊乱,表明霍山MS4.3地震后序列的震源机制较为紊乱,为余震序列,后续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霍山MS4.3地震前后震源区的震源机制经历了散乱—一致—散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一致性参数 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 初动 振幅比 霍山M_s4.3地震
下载PDF
“霍山震情窗”动力学背景及预测意义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缪鹏 王行舟 +2 位作者 洪德全 李玲利 王俊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4-542,共9页
安徽"霍山震情窗"作为华东地区的应力敏感部位,能够以微震、小震活动的形式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本文基于应变能释放方法对"霍山震情窗"的动力学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震情窗易受青藏块体强震活动的影响,从... 安徽"霍山震情窗"作为华东地区的应力敏感部位,能够以微震、小震活动的形式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本文基于应变能释放方法对"霍山震情窗"的动力学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震情窗易受青藏块体强震活动的影响,从而出现开窗异常,其异常变幅相对较大;此外,震情窗所处区域应力场的波动变化也会导致开窗异常,其异常变幅则相对较小。上述2种动力学背景的开窗异常对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应关注多种动力学背景的共同影响可能导致的开窗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震情窗 动力学背景 青藏块体强震活动 区域应力场
下载PDF
特定震源台站校正定位方法及在安徽霍山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邵磊 王健 林国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40-1450,共11页
本文详细介绍一种地震定位方法——特定震源台站校正定位法(Source-Specific Station Term,SSST),并应用该方法对安徽大别山的霍山地区1 976~2008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研究.重新定位后,原震源位置的精度得以大大提高、空间上分布... 本文详细介绍一种地震定位方法——特定震源台站校正定位法(Source-Specific Station Term,SSST),并应用该方法对安徽大别山的霍山地区1 976~2008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研究.重新定位后,原震源位置的精度得以大大提高、空间上分布也更加紧凑.使用bootstrap法对定位偏差进行估计,得到E W、N-S、U-D三个方向的定位误差分别为0.4 km、0.6 km、0.9 km;定位均方根残差得以很大程度上减小,其均值由定位前的1.34 s下降到定位后的0.11 s.文中比较了特定震源台站校正方法与双差方法,结果表明,相对于双差方法,特定震源台站校正法定位条件容易满足,定位后缺失地震较少且还具有一定的绝对定位作用.应用特定震源台站校正方法的结果对霍山区域的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发现重定位后显示出3条明显的密集条带,由此划分出3个密集区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这3个密集区在深度上分布都具有较浅的特征,但随时间分布却有所差异.条件允许时,将来可以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对定位 台站校正 特定震源台站校正法 双差方法 定位误差 安徽霍山地区
下载PDF
2016年12月18日清徐县4.3级地震烈度评估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晓飞 张龙飞 +2 位作者 吕睿 史双双 史琳娜 《防灾减灾学报》 2017年第3期33-37,共5页
2016年12月18日11时08分,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发生4.3级地震,虽然有感范围涉及6个地市,但由于震源深度较大,房屋建筑质量相对较好,抗震性能较强,因此此次地震未造成房屋破坏和人员伤亡。通过分析这次地震的烈度图长短轴特征、通过震源机... 2016年12月18日11时08分,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发生4.3级地震,虽然有感范围涉及6个地市,但由于震源深度较大,房屋建筑质量相对较好,抗震性能较强,因此此次地震未造成房屋破坏和人员伤亡。通过分析这次地震的烈度图长短轴特征、通过震源机制解研究此次地震的主破裂方向,破裂特征,同时结合震中位置附近的活动断裂倾向、走向、错动性质,综合分析认为发震断裂是田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清徐县4.3级地震 震源机制解 烈度图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14年安徽霍山MS4.3地震前地下流体典型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俊 黄显良 +5 位作者 刘朝君 李军辉 何康 郑海刚 王雪莹 杨源源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9,共13页
通过对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S4.3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总结了流体异常特征。结果显示,在时间上,流体异常具有配套性、阶段性特征,震前11个月异常月频次逐渐增加;震前3个月异常月频次加速上升,进入临震阶段,震前1.5个月,... 通过对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S4.3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总结了流体异常特征。结果显示,在时间上,流体异常具有配套性、阶段性特征,震前11个月异常月频次逐渐增加;震前3个月异常月频次加速上升,进入临震阶段,震前1.5个月,部分异常结束,异常月频次转折下降;在空间上,流体异常主要集中在震中200km范围内,且外围流体异常主要表现为趋势上升或低值,震中附近流体异常表现为突升。震前流体异常还与测项有关,水温、水化测项映震效果较好,水氡、氢气突升异常短临意义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MS4.3地震 流体异常 迁移 加速性
下载PDF
霍山震群的前兆意义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显良 沈小七 +4 位作者 庆梅 刘泽民 闫素萍 李敏莉 郑先进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9-63,共5页
本文利用1970年以来霍山地区14次震群资料,对其单项及综合指标作了计算和研究,根据《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及其它文献,判断其前兆性。另外,对前兆震群与未来中强震距离和分布区域以及间隔时间进行了统计,并对其预报效能作出评估... 本文利用1970年以来霍山地区14次震群资料,对其单项及综合指标作了计算和研究,根据《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及其它文献,判断其前兆性。另外,对前兆震群与未来中强震距离和分布区域以及间隔时间进行了统计,并对其预报效能作出评估,为安徽及华东地区中强地震震情判定提供一个较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震群 地震预测 预报效能评价
下载PDF
霍山地区基岩滑坡与地震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浩明 奚树枫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5-72,共8页
霍山地区基岩滑坡与该区地震活动有重要联系。该区浅源中小地震十分频繁,是大华北有名的地震窗口,其原因既与大华北区域应力场变化息息相关、也与基岩滑坡密切有关。该区既因地震活动而发育基岩滑坡、又因基岩滑坡而产生地震活动。
关键词 基岩 滑坡 地震 霍山
下载PDF
永清M_S 4.3地震前永清井水温异常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艳 何案华 +3 位作者 邓卫平 戴应洪 吕文青 王会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6期173-180,共8页
2017年12月永清井观测温度急剧下降,采用该井水温、水位多年观测数据,从仪器测量原理及精细温度梯度测量出发,结合井孔资料,认为该变化为永清M_S 4.3地震(井震距<30 km)发生前的异常信息。利用正弦累加模型计算温度异常持续时间和幅... 2017年12月永清井观测温度急剧下降,采用该井水温、水位多年观测数据,从仪器测量原理及精细温度梯度测量出发,结合井孔资料,认为该变化为永清M_S 4.3地震(井震距<30 km)发生前的异常信息。利用正弦累加模型计算温度异常持续时间和幅度,发现该异常变化存在2个周期:(1)周期42天,温度变化幅度为0.04212℃;(2)周期16.77天,温度变化幅度为0.01862℃。分析认为,区域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使含水层渗透性受到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井下温度传感器安放处水温。地震发生后近距离观测到水温异常变化尚属首次,利用模型对变化时间与幅度进行量化提取,可为经验预报、统计预报提供经典震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清井 永清MS4.3地震 水温异常
下载PDF
利用陆态网络基准站资料研究山西断陷带近期地壳形变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瑞春 沈晓松 王翾潞 《高原地震》 2015年第1期8-13,共6页
利用陆态网络GPS基准站资料计算了山西断陷带内部以及相对于周边地块的基线时间序列,并基于均匀应变模型计算了山西北部至晋冀交界和山西南部至晋豫交界的应变时间序列,结果表明:(1)陆态网络山西基准站观测数据质量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 利用陆态网络GPS基准站资料计算了山西断陷带内部以及相对于周边地块的基线时间序列,并基于均匀应变模型计算了山西北部至晋冀交界和山西南部至晋豫交界的应变时间序列,结果表明:(1)陆态网络山西基准站观测数据质量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山西断陷带的地壳微动态变化特征。(2)山西北部至晋冀交界区域第一剪应变和最小主应变自2012年10月起减小,山西大同至河北张家口和山西大同至北京延庆的基线同期出现缩短,可能表明该区域北东向的右旋剪切和压性应变在逐渐增强。(3)山西北部至晋冀交界区域张性剪切应变2014年5月起出现的短期增强与涿鹿4.3级地震震源机制较为一致,可能与此次地震有关,该短期变化在震后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态网络 GPS连续站 山西断陷带 地壳形变 涿鹿4.3级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