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经活血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患者月经及子宫内膜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杨艳琳 朱铮 +1 位作者 王屹雯 颜望碧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18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温经活血通络方辅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予相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经活血通络方口服。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温经活血通络方辅助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予相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经活血通络方口服。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情况、子宫内膜、血清血红蛋白以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改善状况,并对痊愈病例随访1年,观察分析患者月经及息肉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4.3%,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愈显率为53.1%,总有效率为81.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3、6、12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3、6、12个月血清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痊愈病例随访中,治疗组月经失调发生率和息肉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活血通络方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环境,减少复发,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切除术 温经 月经 子宫内膜
下载PDF
活血降浊方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佳 邹常林 薛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活血降浊方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有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依据治疗方案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服用阿司... 目的探讨活血降浊方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有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依据治疗方案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活血降浊方治疗,两组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中层厚度及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中层厚度及斑块积分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降浊方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发作伴颈动脉斑块 临床效果 液学
下载PDF
活血通降方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动力、血清炎症因子及食管下括约肌SCF/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琰 唐艳萍 +5 位作者 刘磊 李培彩 刘茜 刘思雨 郝旭雯 杨磊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9-275,共7页
目的探讨活血通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活血通降方低、高剂量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改良部分贲门肌切开术+外置幽门部分结扎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造模... 目的探讨活血通降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活血通降方低、高剂量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改良部分贲门肌切开术+外置幽门部分结扎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当天开始给药,活血通降方低、高剂量组给药量分别为3.68、7.35 g/(kg·d),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灌胃,均连续14天。检测食管下括约肌平均肌张力变化率和平均振幅变化率、胃重量及胃排空率。HE染色观察大鼠食管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食管黏膜病理评分;测定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免疫荧光法测定Cajal间质细胞(ICCs)数量;免疫印记法检测食管下括约肌中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干细胞因子(SCF)、亮氨酸拉链和不育-α基序激酶(ZAK)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食管下括约肌平均肌张力变化率和平均振幅变化率、胃排空率、ICCs阳性细胞数、c-kit和SCF表达均降低,胃重量、食管黏膜损伤病理评分、IL-8和TNF-α浓度、ZAK和p-ERK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活血通降方高剂量组食管下括约肌平均肌张力变化率和平均振幅变化率升高(P<0.01),活血通降方低、高剂量组胃排空率、ICCs阳性细胞数、c-kit和SCF表达均升高,胃重量、食管黏膜病理评分、IL-8和TNF-α浓度、ZAK和p-ERK表达均降低(P<0.05或P<0.01)。活血通降方高剂量组食管下括约肌平均肌张力变化率、平均振幅变化率、ICCs阳性细胞数均高于活血通降方低剂量组(P<0.05或P<0.01)。结论活血通降方可能通过降低食管下括约肌中ZAK表达,抑制p-ERK表达,一方面激活SCF/c-kit信号通路,促进食管及胃动力;另一方面降低血清中IL-8和TNF-α浓度改善食管下括约肌黏膜炎症,从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且以高剂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下括约肌 SCF/c-kit信号 炎症因子 食管动力 CAJAL间质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