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ily variation in body mass and thermoregulation in male Hwamei(Garrulax canorus) at different seasons 被引量:1
1
作者 Lidan Zhao Runmei Wang +3 位作者 Yunan Wu Mengsi Wu Weihong Zheng Jinsong Liu 《Chinese Birds》 CSCD 2015年第1期14-21,共8页
Background: Acclimatization to winter conditions is an essential prerequisite for survival of small passerines of the northern temperate zon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measured diurnal variations in body mass, body te... Background: Acclimatization to winter conditions is an essential prerequisite for survival of small passerines of the northern temperate zon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measured diurnal variations in body mass, body temperature and basal metabolic rate(BMR) for seasonally acclimatized Hwameis(Garrulax canorus).Methods: Body mass was determined with a Sartorius balance. Metabolic rates of Hwameis were measured with an open-circuit respirometry system.Results: Body masses varied with time of day and were higher in daytime for Hwameis in both summer and winter, and body masses in winter were higher compared to that in summer. Body temperatures of Hwameis were higher in daytime, and the summer acclimatized bird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body temperatures compared to the winter acclimatized birds. BMRs of Hwamei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during the daytime compared to the nighttime of the daily cycle in both summer and winter, and Hwameis in winter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BMRs than that in summer.Conclusions: This result showed that Hwameis rely mostly on metabolic capacity to maintain their body temperature in cold weathers, and Hwameis exhibited daily and seasonal flexibility in morphology and physiology which is important 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wamei(garrulax canorus) BODY mass BODY temperature DIURNAL RHYTHM METABOLIC rate
下载PDF
Multiple lines of evidence confirm that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Blue-crowned Laughingthrush(Garrulax courtoisi)is an independent species 被引量:2
2
作者 Tao Liu Yongtao Xu +5 位作者 Canwei Xia David Edwards Xiaolong Hu Yingyu Su Jinsheng Xie Weiwei Zhang 《Avian Research》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256-264,共9页
The taxonomy of the Blue-crowned Laughingthrush(Garrulax courtoisi)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Yellowthroated Laughingthrush(G.galbanus)and G.c.simaoensis,a range-restricted subspecies in China,has not been fully el... The taxonomy of the Blue-crowned Laughingthrush(Garrulax courtoisi)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Yellowthroated Laughingthrush(G.galbanus)and G.c.simaoensis,a range-restricted subspecies in China,has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So the taxonomic status and system evolution of the three taxa G.courtoisi,G.galbanus and G.c.simaoensis need to be reclarified.Two gene sequences myoglobin(MYO)and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oxidase subunit I(COI)were combined to investigat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courtoisi,simaoensis and galbanus,genetic data,combining with morphological,ecological and acoustic data were used to comb out the classification status and divergence level of the three taxa.Significant 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differentiations(body size and plumage coloration)were detected between courtoisi and galbanus.However,no notable and reli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urtoisi and simaoensis were detected.The courtoisi,simaoensis and galbanus are clearly isolated i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s a result of differing altitudes,climate conditions and habitats.The courtoisi has characteristic preference for nest location compared with galbanus.In addition,the results of song analysi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maximum frequency between courtoisi and galbanus.G.courtoisi was confirmed to be an independent species based on genetic,morphological,geographical,ecological and vocal characteristics,and the validity of simaoensis as a subspecies still need more evidence.This study further confirmed the high conservation value of Blue-crowned Laughingthrush.In addition,due to the genetic differences between Simao and Wuyuan populations,this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in future protection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rulax courtoisi garrulax galbanus GENETICS Morphology Taxonomy Vocalization
下载PDF
中国四种小型鸟类代谢产热的气候适应(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柳劲松 王德华 孙儒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30,共7页
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 ,分别在 5 - 35°C、 10 - 30°C和 10 - 35°C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测定了黄眉(Emberizachrysophrys)、红胁绣眼鸟 (Zosteropserythropleura)、画眉 (Garrulaxcanorus)和红嘴相思鸟 (Leio thrixlutea... 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 ,分别在 5 - 35°C、 10 - 30°C和 10 - 35°C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测定了黄眉(Emberizachrysophrys)、红胁绣眼鸟 (Zosteropserythropleura)、画眉 (Garrulaxcanorus)和红嘴相思鸟 (Leio thrixlutea)的耗氧量、热传导、体温等指标 ,探讨了其代谢产热特征。黄眉、红胁绣眼鸟、画眉和红嘴相思鸟的热中性区分别为 2 5 - 30°C、 2 5 - 2 7 5°C、 2 2 5 - 2 7 5°C和 30 - 32 5°C。在 5 - 30°C的温度范围内 ,黄眉和画眉能保持稳定的体温 ,分别为 4 0 5 8± 0 2 6°C和 4 1 6 8± 0 11°C ;红胁绣眼鸟和红嘴相思鸟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降低有下降的趋势。在热中性区内 ,黄眉、红胁绣眼鸟、画眉和红嘴相思鸟的平均基础代谢率分别是3 6 5± 0 14、 4 6 9± 0 2 7、 3 5 5± 0 14和 4 2 4± 0 17mlO2 / (g·h) ,分别是体重预期值的 12 8%、 2 30 %、 6 0 %和 12 0 %。在下临界温度以下 ,黄眉、红胁绣眼鸟、画眉和红嘴相思鸟的最小热传导分别是 0 2 4、 0 31、 0 2 1和 0 34mlO2 / (g·h·°C) ,分别是体重预期值的 14 9%、 14 9%、 2 15 %和 2 4 3%。这些小型鸟类的生理生态学特征是 :(1)黄眉和红胁绣眼鸟有高的基础代谢率和相对低的下临界温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鸟 画眉 鸟类 基础代谢率 产热 生理生态学 动物学 体温 狭窄 体重
下载PDF
长江师范学院校园白颊噪鹛取食生态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曹长雷 戴玄 +3 位作者 韩宗先 吴少斌 李宏群 陈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2-404,共3页
2010年2~6月,对长江师范学院校园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的取食生态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校园内共观察到白颊噪鹛165只,取食行为365次,白颊噪鹛主要倾向分布于建筑区及其周边绿地(55.62%),其次为乔灌林(19.45%)、水域(12... 2010年2~6月,对长江师范学院校园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的取食生态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校园内共观察到白颊噪鹛165只,取食行为365次,白颊噪鹛主要倾向分布于建筑区及其周边绿地(55.62%),其次为乔灌林(19.45%)、水域(12.33%)、农田(12.60%);白颊噪鹛的取食策略是采取拾取的取食方式(73.70%,B=1.74),以地面作为最佳的取食基质(32.88%,B=4.24)和取食高度(45.75%,B=3.00);白颊噪鹛的取食生态位很广,为杂食性鸟类,对生境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师范学院 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 取食生态位 适应
下载PDF
白颊噪鹛四川亚种繁殖期鸣声声谱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明 郭延蜀 +1 位作者 韩艳良 宁继祖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3-916,共4页
2008年3~10月,在四川省南充市郊通过声谱分析对白颊噪鹛四川亚种Garrulaxsannio oblectans繁殖期的鸣声与行为做了初步研究。其鸣声类型具有占区、驱赶、雌雄应答、求偶、交配、乞食、召唤、报警、惊叫及集群觅食等鸣声。其鸣声大多由... 2008年3~10月,在四川省南充市郊通过声谱分析对白颊噪鹛四川亚种Garrulaxsannio oblectans繁殖期的鸣声与行为做了初步研究。其鸣声类型具有占区、驱赶、雌雄应答、求偶、交配、乞食、召唤、报警、惊叫及集群觅食等鸣声。其鸣声大多由短的重复的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鸣声组成。鸣声音节中最常见为单音节鸣声,最少的为多音节鸣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颊噪鹛四川亚种 鸣声 声谱分析 繁殖期
下载PDF
画眉和白腰文鸟端脑新生神经细胞的起源和分布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学博 黄鑫欣 +3 位作者 孙颖郁 熊朝阳 曾少举 左明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DNA,ABC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成年画眉(Garrulax canorus)和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端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产生和分布特点.结果如下:1)胸肌注射BrdU短时程组(存活1~5d),在端脑室带区... 用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DNA,ABC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成年画眉(Garrulax canorus)和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端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产生和分布特点.结果如下:1)胸肌注射BrdU短时程组(存活1~5d),在端脑室带区外侧壁(LVZ)有大量的新生标记细胞,并在纹状体腹侧的室带区(VZ)形成标记细胞增殖热点;2)注射BrdU长时程组(存活15~30d),在画眉高级发声中枢(HVe)、HVc壳、高位发声运动中枢——古纹状体栎核(RA)内有一些新生标记细胞,在端脑靠近I。VZ的区域有较多的标记细胞,但在白腰文鸟的HVc、HVc壳、RA内未见到标记细胞.结果表明:1)新生神经细胞起源于端脑VZ;2)画眉每天都有一些新生神经前体细胞迁移到HVc和RA内,而白腰文鸟成年后HVc和RA很少有新生神经细胞代替旧的神经元,这与白腰文鸟成年后不需要学习新语句的行为是一致的.推测在画眉HVc和RA内能不断地产生新生标记细胞,这可能与它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鸣啭语句有关,而且这些新生的细胞在雄、雌画眉中可能具有同样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眉 白腰文鸟 5-溴-2-脱氧尿嘧啶 新生神经前体细胞 端脑
下载PDF
甘肃卓尼橙翅噪鹛繁殖生态报道 被引量:5
7
作者 蒋迎昕 朱永智 孙悦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5-556,共2页
2005年5—7月,在甘肃省卓尼县洮河林业局卡车林场对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i)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橙翅哚鹛多选择在较小的云杉树上营巢,巢距地面高为1.56±0.38m(n=10),其窝卵数平均为3.4±0.5枚(n=10),卵... 2005年5—7月,在甘肃省卓尼县洮河林业局卡车林场对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i)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橙翅哚鹛多选择在较小的云杉树上营巢,巢距地面高为1.56±0.38m(n=10),其窝卵数平均为3.4±0.5枚(n=10),卵重为5.8±0.2g(n=17)。橙翅噪鹛孵卵期为14天,育雏期为15天,孵化率为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翅噪鹛 繁殖生态 甘肃卓尼
下载PDF
棕臀噪鹛——中国鸟类物种新记录 被引量:3
8
作者 何芬奇 杨晓君 +1 位作者 林剑声 林植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6-447,共2页
2007年5月,在云南南部思茅地区(今普洱市)江城县西南部的整董镇附近发现棕臀噪鹛(Garru-laxgularis),调查表明该种在江城南部沿中国—老挝边界一带分布;此发现为该种在中国的首次正式纪录,期待今后在西藏东南部地区对该种有新的发现。
关键词 棕臀噪鹛 鸟种新记录 云南思茅 中国
下载PDF
画眉消化系统形态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建秀 张君 +2 位作者 米志平 陈杨琼 郭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7-271,共5页
对8只(4♀,4♂)画眉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画眉的舌成细长三角形,前端有刺毛状结构,雌鸟的刺毛数目多且较细,雄鸟的刺毛则数量少,但是相对较粗大。舌后端有1~2排尖端后指的栉状突。雌雄鸟在舌前端正中央还有一"V&... 对8只(4♀,4♂)画眉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画眉的舌成细长三角形,前端有刺毛状结构,雌鸟的刺毛数目多且较细,雄鸟的刺毛则数量少,但是相对较粗大。舌后端有1~2排尖端后指的栉状突。雌雄鸟在舌前端正中央还有一"V"形的凹缺,雌鸟深约1.22mm,雄鸟深约1.87mm。食管管径较细,整体宽窄不等,无明显可见的嗉囊。腺胃乳突短而小,分布均匀,肌胃发达,具角质膜。肠道长与体长基本相等,小肠较发达,雌鸟小肠长178.53mm,占肠道总长87.43%;雄鸟小肠长186.62mm,占肠道总长89.01%。具有不发达的双侧盲肠,盲肠有未倒置现象。肝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左右两叶,右叶又分一小叶。胰位于十二指肠袢内,细长形,分两小叶。并与同科的蓝翅希鹛、灰胸薮鹛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眉 消化系统 形态学
下载PDF
笼养蓝冠噪鹛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涛 吴志勇 +2 位作者 刘斌 张微微 石金泽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4-679,共6页
为了解笼养蓝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的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2015年1—12月,采用全天瞬时扫描法,在南昌动物园对人工饲养的8只蓝冠噪鹛各种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冠噪鹛各种行为在全年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繁殖期... 为了解笼养蓝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的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2015年1—12月,采用全天瞬时扫描法,在南昌动物园对人工饲养的8只蓝冠噪鹛各种行为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冠噪鹛各种行为在全年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繁殖期营巢、交配、卧巢、孵卵和育雏这5种繁殖行为增加,繁殖期结束,休息明显增加;全年中觅食的时间分配最高,为36.37%,其次为飞行(24.54%)、理羽(16.73%)、休息(7.75%)、社会行为(5.43%)、育雏(4.66%)、营巢(2.36%)、孵卵(1.92%)、卧巢(0.15%)和交配(0.0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交配以外,其他行为的时间分配在繁殖期不同阶段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时期蓝冠噪鹛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反映了其生活史不同时期的相应需求,本研究结果可为蓝冠噪鹛人工饲养和野生种群行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冠噪鹛 行为节律 时间分配 繁殖期 非繁殖期
下载PDF
合作繁殖鸟类黑脸噪鹛的夏季族群分布格局 被引量:6
11
作者 柯坫华 龙婉婉 +2 位作者 黄族豪 廖信军 胡文杰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08-111,共4页
黑脸噪鹛(Garrulaxpers picillatus)是我国南方分布较广的一种合作繁殖鸟类。本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及其郊区的黑脸噪鹛为对象,研究了该鸟家族群的夏季分布格局。研究发现,黑脸噪鹛主要分布在市郊疏林灌丛环境,而在城市居民区未见分布。... 黑脸噪鹛(Garrulaxpers picillatus)是我国南方分布较广的一种合作繁殖鸟类。本研究以江西省吉安市及其郊区的黑脸噪鹛为对象,研究了该鸟家族群的夏季分布格局。研究发现,黑脸噪鹛主要分布在市郊疏林灌丛环境,而在城市居民区未见分布。我们同时测量了家族群相互之间的最近距离,其家族群之间的最小距离平均为600m,最小的家族群间距为230m。吉安市城市绿地面积大多小于该鸟的最小活动范围,且缺乏灌丛疏林环境,不宜黑脸噪鹛栖息繁衍。由于具有特殊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环境要求,建议在城市建设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合作繁殖鸟类的保护问题,建设更加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繁殖鸟类 黑脸噪鹛 家族群 分布格局
下载PDF
白颊噪鹛消化系统形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永芳 徐怀亮 潘阳 《畜禽业》 2008年第12期38-41,共4页
白颊噪鶥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初步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白颊噪鶥舌呈长三角形,舌尖分叉呈"V"字型,粘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食道颈胸分段不明显,食管全长43.33mm,食管与嗉囊分界不明显;腺胃上圆形乳突少而稀,肌胃发达;肠... 白颊噪鶥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初步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白颊噪鶥舌呈长三角形,舌尖分叉呈"V"字型,粘膜上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食道颈胸分段不明显,食管全长43.33mm,食管与嗉囊分界不明显;腺胃上圆形乳突少而稀,肌胃发达;肠几乎与体长相等,小肠较发达,雄鸟约长182.8mm,占肠道总长88.8%;雌鸟约长196.38mm,占肠道总长88.6%;具有左右侧盲肠,占肠道总长4.87%;直肠占肠道总长6.4%;肝分左右两叶;胰细长形,分两小叶。这些消化道特征说明白颊噪鶥是以食虫为主的杂食性鸟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颊噪鹛 消化系统 形态学
下载PDF
鸟类核型研究 Ⅰ.画眉亚科3种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亚力 余志伟 魏辅文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年第2期96-99,107,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画眉亚科的白喉噪鹛(Garrulax albogularis)、丽色噪鹛(Garrulax fornosus)、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butea)3个种的核型,结合该亚科已报道的画眉进行比较,发现在第一号染色体上存在明显差异,在4个种的1号染色体中分为两种... 本文首次报道了画眉亚科的白喉噪鹛(Garrulax albogularis)、丽色噪鹛(Garrulax fornosus)、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butea)3个种的核型,结合该亚科已报道的画眉进行比较,发现在第一号染色体上存在明显差异,在4个种的1号染色体中分为两种模式,丽色噪鹛与画眉一致,同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而白喉噪鹛和红嘴相思鸟一致,同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该现象与该亚科分类中的亲缘关系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 画眉亚科 鸟类
下载PDF
异带属绦虫-新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海云 林宇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977-979,共3页
记述采自福州白颊噪鹛体内的异带属绦虫-新种──噪鹛异带绦虫Anomotaeniagarruklax,模式标本保存于厦门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
关键词 囊官科 异带属 白颊噪鹛 新种 绦虫
下载PDF
成年画眉前脑新生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定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学博 黄鑫欣 +4 位作者 周荔平 张信文 孙颖郁 曾少举 左明雪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用BrdU标记DNA,ABC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成年画眉前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产生和分布特点.结果:1)在胸肌注射BrdU存活1~5 d,在前脑室带区(VZ)有大量的新生标记细胞,并形成标记细胞增殖热点区;2)注射BrdU存活15~30 d,在高级发声中枢(HVc)... 用BrdU标记DNA,ABC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成年画眉前脑神经前体细胞的产生和分布特点.结果:1)在胸肌注射BrdU存活1~5 d,在前脑室带区(VZ)有大量的新生标记细胞,并形成标记细胞增殖热点区;2)注射BrdU存活15~30 d,在高级发声中枢(HVc)、HVc壳、高位发声运动中枢-古纹状体栎核(RA)、新纹状体尾端(NC)内有一些新生标记细胞,在靠近LVZ的区域有较多的迁移细胞.结论:新生神经细胞起源于前脑VZ,并且每天都有一些新生细胞迁移到HVc、HVc壳、NC和RA内,提示这些核团内不断地产生新生细胞,可能与它们需要学习新的鸣啭语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dU法 新生神经前体细胞 前脑 画眉
下载PDF
笼养蓝冠噪鹛的食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金泽 吴志勇 +2 位作者 刘涛 张微微 宁德昌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7-621,共5页
为了解蓝冠噪鹛不同时期的食物选择,于2015年1~12月在南昌动物园对笼养的8只蓝冠噪鹛进行实验,选取6种食物:水果、颗粒料、熟鸡蛋、面包虫、大麦虫和玉米虫喂养蓝冠噪鹛。结果表明:蓝冠噪鹛全年食性以荤食为主,平均取食量为(1 987.7... 为了解蓝冠噪鹛不同时期的食物选择,于2015年1~12月在南昌动物园对笼养的8只蓝冠噪鹛进行实验,选取6种食物:水果、颗粒料、熟鸡蛋、面包虫、大麦虫和玉米虫喂养蓝冠噪鹛。结果表明:蓝冠噪鹛全年食性以荤食为主,平均取食量为(1 987.7±129.1)g/月,素食为辅,平均取食(1 503.2±163.4)g/月,两者差异显著(F=5.413,df=23,P=0.03);荤食中,面包虫月平均被食量最大,为(1 232.7±65.8)g/月,其次为蛋,(504.1±45.6)g/月;素食中,颗粒料月平均被食量最大,为(923.9±154.8)g/月,其次为水果,(579.4±141.2)g/月。不同月份蓝冠噪鹛的食性有所变化,其中1~9月以荤食为主,10月荤素食量相近,11~12月以素食为主。1~4月主要食物是面包虫,其次为颗粒料;5~9月主要食物是面包虫,其次为水果;10~12月主要食物是颗粒料,其次为面包虫。在7~9月育雏(幼)期,蓝冠噪鹛食物总量相对其他时期较高,但9月略低于10月,说明蓝冠噪鹛的食物选择及进食量在不同季节及不同繁殖状态下有所不同,这与其能量需求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冠噪鹛 人工饲养 食性 育雏(幼)期
下载PDF
画眉的人工饲养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建秀 张君 +3 位作者 袁施彬 袁志勇 胡贵鹏 周材权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5-60,共6页
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对饲养于实验室的17只(9♂8♀)画眉进行了行为、疾病、食量、食性.等的初步研究,发现画眉雄性间极其好斗,外伤偶有发生,严重可致使争斗一方死亡;常患疾病为腹泻;食多种水果蔬菜,更偏爱黄粉虫、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提... 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对饲养于实验室的17只(9♂8♀)画眉进行了行为、疾病、食量、食性.等的初步研究,发现画眉雄性间极其好斗,外伤偶有发生,严重可致使争斗一方死亡;常患疾病为腹泻;食多种水果蔬菜,更偏爱黄粉虫、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提出人工饲养条件下画眉食物供给、饲养管理与饲养环境的配置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眉 人工饲养 食性
下载PDF
雄性山噪鹛与白腰文鸟脑内P物质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学博 黄鑫欣 +5 位作者 李佳 周荔平 孙颖郁 曾少举 张信文 左明雪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物质(SP)在雄性山噪鹛与白腰文鸟听觉和发声中枢内的分布差异,结合计算机图像仪检测免疫阳性细胞和末梢的灰度值.结果:1)SP在端脑的分布为发声学习中枢X区最多,学习中枢MAN和发声高级中枢(HVc)次之,发声运动中...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物质(SP)在雄性山噪鹛与白腰文鸟听觉和发声中枢内的分布差异,结合计算机图像仪检测免疫阳性细胞和末梢的灰度值.结果:1)SP在端脑的分布为发声学习中枢X区最多,学习中枢MAN和发声高级中枢(HVc)次之,发声运动中枢古纹状体栎核最少.2)两种鸟SP的分布在听觉中枢耳蜗核、中脑背外侧核壳区、丘脑卵圆核壳区等比较相似.3)在山噪鹛发声中枢中SP的标记量比白腰文鸟丰富,尤其是在X区.结果表明:SP广泛分布于发声核团和主要听觉中枢内,提示SP可能在发声控制及听觉中枢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SP在发声中枢分布的丰富程度可能与鸣唱的复杂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噪鹛 白腰文鸟 P物质 发声听觉核团 免疫组化方法
下载PDF
广东鸟类一新纪录——褐胸噪鹛
19
作者 邹发生 张强 +1 位作者 黄俊辉 张敏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0-661,共2页
关键词 褐胸噪鹛 新纪录 广东
下载PDF
橙翅噪鹛的声行为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如笋 俞清 +1 位作者 丁文宁 赵欣如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74-79,共2页
1995年3~5月,在陕西省佛坪国家自然自保护区,海拔1100~1350m处,进行噪鹛属橙翅噪鹛(Garrulaxelioti)声行为的考察。此鸟为中国特产种之一。野外观察和录制到它们的一般鸣声和在被捕捉情况下的营救... 1995年3~5月,在陕西省佛坪国家自然自保护区,海拔1100~1350m处,进行噪鹛属橙翅噪鹛(Garrulaxelioti)声行为的考察。此鸟为中国特产种之一。野外观察和录制到它们的一般鸣声和在被捕捉情况下的营救叫声及其应答声等,同时对它们的鸣声行为和声谱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翅噪鹛 营救叫声 应答 鸣声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