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in cynomolgus monkeys with D-galactosamine-induced acute liver failure 被引量:12
1
作者 Zhi Zhang Yi-Chao Zhao +3 位作者 Yuan Cheng Guo-Deng Jian Ming-Xin Pan Yi G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46期17399-17406,共8页
AIM: To evaluate a 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HBALSS) in cynomolgus monkey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关键词 Acute liver failure Chinese human liver cells Cynomolgus monkey Human liver cell 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
下载PDF
No transmission of 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 in an acute liver failure model treated by a novel 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 containing porcine hepatocytes 被引量:4
2
作者 Bing Han Xiao-Lei Shi +5 位作者 Yue Zhang Zhong-Ze Gu Xian-Wen Yuan Hao-Zhen Ren Yong Qiu Yi-Tao Ding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92-501,共10页
BACKGROUND: A novel 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HBAL) was constructed using an anionic resin adsorption column and a multi-layer flat-plate bioreactor containing porcine hepatocytes co-cultured with bone marrow mese... BACKGROUND: A novel 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HBAL) was constructed using an anionic resin adsorption column and a multi-layer flat-plate bioreactor containing porcine hepatocytes co-cultured with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microbiological safety of the HBAL by detec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es(PERVs) into canine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ALF) undergoing HBAL.METHODS: Eight dogs with ALF received a 6-hour HBAL treatment on the first day after the modeling by D-galactosamine administration. The plasma in the HBAL and the whole blood in the dogs were collected for PERV detection at regular intervals until one year later when the dogs were sacrificed to retrieve the tissues of several organs for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PERV capsid protein gag p30 in the tissue. Furthermore, HEK293 cells were incubated to determine the in vitro infectivity.RESULTS: PERV RNA and reverse transcriptase activity were observed in the plasma of circuit 3, suggesting that PERV particles released in circuit 3. No positive PERV RNA and reverse transcriptase activity were detected in other plasma. No HEK293 cells were infected by the plasma in vitro. In addition, all PERV-related analyse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nd tissues were negative.CONCLUSION: No transmission of PERVs into ALF canines suggested a reliable microbiological safety of HBAL based on porcine hepatoc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 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 porcine hepatocyte acute liver failure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a novel 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 based on a multi-layer flat-plate bioreactor 被引量:3
3
作者 Xiao-Lei Shi Yue Zhang +8 位作者 Xue-Hui Chu Bing Han Jin-Yang Gu Jiang-Qiang Xiao Jia-Jun Tan Zhong-Ze Gu Hao-Zhen Ren Xian-Wen Yuan Yi-Tao Di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8期3752-3760,共9页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 (HBAL)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iver failure. METHODS: Canine model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were introduced with intravenous administ...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 (HBAL)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iver failure. METHODS: Canine model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were introduced with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D-galactosamine. The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the HBAL treatment group (n = 8), in which the canines received a 3-h treatment of HBAL; the bioartificial liver (BAL) treatment group (n = 8), in which the canines received a 3-h treatment of BAL; the non-bioartificial liver (NBAL) treatment group (n = 8), in which the canines received a 3-h treatment of NBAL; the control group (n = 8), in which the canines received no additional treatment.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survival time were determined. Levels of xenoantibodies, RNA of 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 (PERV) and reverse transcriptase (RT) activity in the plasma were detected. RESULTS: Bi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ll treatment groups. The TBIL level in the HB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other groups (2.19 ± 0.55 mmol/L vs 24.2 ± 6.45 mmol/L, 12.47 ± 3.62 mmol/L, 3.77 ± 1.83 mmol/L, P < 0.05). The prothrombin time (PT) in the BAL and HBAL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NBAL and control groups (18.47 ± 4.41 s, 15.5 ± 1.56 s vs 28.67 ± 5.71 s, 21.71 ± 3.4 s, P < 0.05), and the PT in the HBAL group was shortest of all the groups. The albumin in the BAL and HBAL group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 was observed in the HBA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BAL group (27.7 ± 1.7 g/L vs 25.24 ± 1.93 g/L). In the HBAL group, the ammonia level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54.37 ± 6.86 to 37.75 ± 6.09 after treatment (P < 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mmonia levels between other the groups (P < 0.05). The levels of antibodies were simila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PERV RNA and the RT activity in the canine plasma were all negative. CONCLUSION: The HBAL showed great efficiency and safet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iver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 Acute liver failure Flat plate bioreactor CO-CULTURE Nanofiber scaffold
下载PDF
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for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4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4-16,共3页
ORIGINALARTICEEfectsofabio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onacetaminopheninducedacuteliverfailurecanines.MAJORP... ORIGINALARTICEEfectsofabio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onacetaminopheninducedacuteliverfailurecanines.MAJORPOINTSOFTHECOM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PORT liver FULMINANT HEPATIC bioartificial failure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bio-artificial liver:perfusion study in-vitro and in-vivo
5
作者 Guiming Shu Jichang Song(Artificial cel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ch centerof Public Health Ministry, Tianjin third central hospital83 Jintang Rd. Hedong District Tianin 3oo17o,P.R.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1999年第4期124-125,共2页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ign a bioreactor for bioarLificialliver and study its efficacy through in vitro experiment; testified the safety andefficacy of the BAL through treatment with BAL on...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ign a bioreactor for bioarLificialliver and study its efficacy through in vitro experiment; testified the safety andefficacy of the BAL through treatment with BAL on acute fulminant ischemichepatic failure canin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artificial liver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下载PDF
探讨人工肝支持治疗对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青 段钟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观察161例经人工肝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的转归,探讨人工肝治疗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161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各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胆红素特异性吸附(bilirubin specific adsorption,BSA)、活性炭灌流(... 目的 观察161例经人工肝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的转归,探讨人工肝治疗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161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各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胆红素特异性吸附(bilirubin specific adsorption,BSA)、活性炭灌流(hemoperfusion,HP)、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y—cling system,MARS)、组合型生物人工肝(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HBL)、人工肝治疗,平均治疗2.7次。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4个不同时段取血分别测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内毒素水乎,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20例治疗前伴肝性脑病患者昏迷程度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脂酶显著升高(P<0.O1和P<0.05)。92例患者痊愈,33例成功的实施肝移植,其余36例分别死于严重感染者、消化道大出血和肝肾综合征,存活率为77.64%。结论 人工肝可能作为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作为判断患者能否自然恢复或必须进行肝移植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治疗 重型肝炎 预后 血浆置换 胆红素特异性吸附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活性炭灌流
下载PDF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凯 赵显国 +2 位作者 段钟平 王欣芳 李素珍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7期389-392,共4页
目的评估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6只中国实验小型猪采用D-氨基半乳糖静脉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在给药48h后给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 目的评估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6只中国实验小型猪采用D-氨基半乳糖静脉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在给药48h后给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先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再经过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处理。观察比较实验动物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后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处理后血液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实验动物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实验动物血液中总胆红素、氨、丙氨酸转移酶、内毒素、肌酐明显减少(P<0.01),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动度和甲胎蛋白明显增加(P<0.01);与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比较,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所增加(P<0.05),血氨、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应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安全、有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较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液滤过)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人肝肿瘤细胞系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鸿凌 游绍莉 +5 位作者 荣义辉 王岩 刘婉姝 王业东 陈菊梅 辛绍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观察人肝肿瘤细胞系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例重型肝炎病人先行持续的血浆透析滤过和血浆置换,次日进行持续72h的人肝肿瘤细胞系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患者转归。结果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由212.0&#... 目的观察人肝肿瘤细胞系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例重型肝炎病人先行持续的血浆透析滤过和血浆置换,次日进行持续72h的人肝肿瘤细胞系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患者转归。结果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由212.0±74.8μmol/L降至145.3±88.7μmol/L(P<0.05),8周后降至23.4±6.0μmol/L(P<0.01);血清AFP从158.4±99.7ng/ml升高至903.7±66.3ng/m(lP<0.05),但在8周后明显下降到95.1±58ng/ml;凝血酶原活动度在治疗中一度下降,但治疗2周后明显恢复。最终3例病人临床痊愈出院,1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人肝肿瘤细胞系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可用于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并无严重的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C3A细胞 生物人工肝 治疗
下载PDF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罗红涛 刘全妹 +4 位作者 张沛华 吴有全 钟佩琴 罗钻弟 薛毅珑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12期31-34,共4页
目的 观察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由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与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管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2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 目的 观察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由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与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管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2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56次支持治疗,设同期住院病情相似的20例患者作对照组,仅用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20例患者中均有显著疗效,中毒症状明显好转,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内毒素明显下降,血氨明显下降。最终5例临床治愈出院,10例好转出院,1例接受肝移植,2例病情一度好转,自动出院,2例病情恶化死亡或自动出院。治愈好转率75%,有效率90%,不良反应少。对照组4例临床治愈,2例好转,14例死亡,治愈好转率3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有显著的支持治疗作用,耐受性良好,能明显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 重型肝炎
下载PDF
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蕾 许家璋 +4 位作者 鞠九龙 余卫平 耿林玲 许远红 张馨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3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评估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KM880 0型血液净化仪与BIO LIVA3A型生物型人工肝机连接成组合生物型人工肝装置 ,对 4例晚期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共实施 5例次治疗。先进行患者血液血浆置换 ,再... 目的 评估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KM880 0型血液净化仪与BIO LIVA3A型生物型人工肝机连接成组合生物型人工肝装置 ,对 4例晚期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共实施 5例次治疗。先进行患者血液血浆置换 ,再经过生物型人工肝处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 ;比较肝功能各相关指标的变化 ,并比较血浆置换后、生物型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 ,除 1例次出现过敏反应外 ,未发生其它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即刻患者血中总胆红素 (TBIL)、丙氨酸转移酶 (ALT)、氨 (NH3)明显减少 (P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 (HDL)、纤维蛋白原 (FIB)明显增加 (P <0 .0 1) ,治疗后第 3天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明显提高 (P <0 .0 1) ;与血浆置换后比较 ,生物型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FIB有所增加 (P <0 .0 5 ) ,而NH3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应用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生物型人工肝 血浆置换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 治疗
下载PDF
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宝三 沈柏用 +1 位作者 彭承宏 李宏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82-886,共5页
生物人工肝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肝细胞是生物人工肝系统的核心,生物人工肝的肝支持作用完全依赖于所用肝细胞的特异性生物学功能。生物人工肝中使用的肝细胞来源主要有人源性肝细胞、异种肝细胞、肝细胞株等。近20年来,虽然对... 生物人工肝是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肝细胞是生物人工肝系统的核心,生物人工肝的肝支持作用完全依赖于所用肝细胞的特异性生物学功能。生物人工肝中使用的肝细胞来源主要有人源性肝细胞、异种肝细胞、肝细胞株等。近20年来,虽然对各种来源的肝细胞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研究,但是生物人工肝细胞材料的来源问题至今未能得到满意解决。文章综述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人工肝 肝细胞 肝衰竭 肝移植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衰竭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家利 刘永 +4 位作者 胡文君 王亮 丁森 孙佳燕 扈国达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2期47-51,75,共5页
论述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暴发性肝衰竭的可行性、细胞移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细胞移植途径等,为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暴发性肝衰竭 细胞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人工肝
下载PDF
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兰娟 杨芊 +6 位作者 黄建荣 李君 曹红翠 陈月美 陈亚岗 盛吉芳 付素珍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评价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内含5× 10 9以上猪肝细胞的生物反应器结合血浆置换装置 ,构建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HALSS) ,用于治疗 15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结果 :每次治疗... 目的 :评价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内含5× 10 9以上猪肝细胞的生物反应器结合血浆置换装置 ,构建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HALSS) ,用于治疗 15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结果 :每次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减轻 ,乏力、腹胀明显改善 ,腹水减少。总胆红素在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有明显下降 ,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 15例患者中 11例经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支持系统治疗肝细胞迅速坏死得到控制 ,最终好转出院 ,4例患者病情无好转死亡。 15例患者治疗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治疗 慢性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 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大康 刘青 +1 位作者 赵秀英 单晶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通过 5例经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患者的治疗效果 ,初步探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和猪肝细胞生物人工肝构成。 5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 (急性重型 3例和亚急... 目的 :通过 5例经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患者的治疗效果 ,初步探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和猪肝细胞生物人工肝构成。 5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 (急性重型 3例和亚急性重型 2例 )各行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 1次 ,时间约 10~ 12小时 ,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 6个不同时段取血 ,分别测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内毒素水平 ,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3例治疗前伴肝性脑病患者昏迷程度减轻。与治疗前比较 ,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 (P<0 .0 1) ,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脂酶显著升高 (P<0 .0 1和 P<0 .0 5 )。 2例患者痊愈 ,1例 1周后成功实施肝移植 ,其余 2例分别存活 8日和 2 1日 ,存活率为 6 0 %。结论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可能是治疗急性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 生物人工肝 治疗 重型肝炎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技术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勇 朱宇佳 +2 位作者 陈昌枝 杨家进 杨小勇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7年第12S期511-513,共3页
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非生物型人工肝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非生物型人工肝作了分析展望。
关键词 非生物型人工肝 重型肝炎 肝衰竭 血液净化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宇佳 《医学综述》 2006年第9期551-553,共3页
人工肝的研究已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近年来,人工肝的临床应用已成为新一轮的研究热点。本文着重对各型人工肝的应用简要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重型肝炎 肝衰竭 人工肝支持系统 非生物型人工肝 生物型人工肝
下载PDF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脏的临床应用研究
17
作者 丁义涛 仇毓东 +6 位作者 陈钟 徐庆祥 唐勤 杨毅军 张鹤云 周文三 余德才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观察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两步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猪肝细胞 ,成功构建生物反应器和组合型生物人工肝 ,并将之应用于 2例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 ,共治疗 3次。结果 应用构建的生物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时患者生命体... 目的 观察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两步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猪肝细胞 ,成功构建生物反应器和组合型生物人工肝 ,并将之应用于 2例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 ,共治疗 3次。结果 应用构建的生物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 (TBI)、凝血酶原时间 (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等生化指标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治疗后 2天 ,ALT、AST、PT及PTA仍持续好转。结论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脏使用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人工肝 组合型 细胞培养 重型肝炎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单晶 赵秀英 +3 位作者 韩大康 刘青 薛毅珑 段钟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观察以血浆置换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 5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诊断为急性重型(ALF)3例和亚急性重型(sALF)2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配合混合型... 目的 观察以血浆置换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 5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诊断为急性重型(ALF)3例和亚急性重型(sALF)2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配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HBL)治疗。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氨、PTA及内毒素水平变化。结果 5例患者4例乏力、腹胀明显减轻,3例伴肝性脑病患者意识状态均有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患者TBIL明显降低(P<0.01),PTA及CHE显著升高(P<0.05),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P<0.01)。治疗中未发生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2例患者痊愈,1例1周后成功实施肝移植,其余2例分别存活8日和21日。结论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可有效改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乏力、腹胀等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升高PTA,降低内毒素水平。患者耐受较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 重型肝炎 肝衰竭
下载PDF
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被引量:40
19
作者 王英杰 王宇明 +3 位作者 何念海 刘俊 牛润章 李梦东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评价新型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血浆置换装置、血浆灌注活性炭吸附器和内含 1× 10 9个聚集培养人或猪肝细胞的生物反应器 ,共同构成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对 1... 目的 评价新型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血浆置换装置、血浆灌注活性炭吸附器和内含 1× 10 9个聚集培养人或猪肝细胞的生物反应器 ,共同构成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对 1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与治疗。结果  10例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患者中 ,7例有显著疗效。主要表现为治疗后精神、中毒症状明显好转 ,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下降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2例肝昏迷 (Ⅲ度肝性脑病 )患者治疗中或治疗后清醒 ,4例Ⅱ度肝性脑病消失。最终有 3例好转出院 ,2例成功等到肝移值 ,5例因肝功能衰竭本身并发症和病情反复而死亡或自动出院。结论 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有明显的支持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人工肝 肝支持 重型肝炎 肝衰竭
原文传递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段钟平 韩大康 +5 位作者 刘青 赵秀英 薛毅珑 黄春 赵春惠 汪俊韬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5-306,共2页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目前被认为是更接近自然肝脏、功能最全面的人工肝支持手段[1].
关键词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 治疗 重型肝炎 肝功能衰竭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