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s of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Relation to Lint Yield Among F_1 Hybrids, Their F_2 Descendants and Parental Lines of Cotton 被引量:2
1
作者 FENG Guo-yi GAN Xiu-xia +3 位作者 YAO Yan-di LUO Hong-hai ZHANG Ya-li ZHANG Wang-f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909-1920,共12页
We compared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relation to yield of two F1 cotton hybrids(Shiza 2-F1 and Xinluzao 43-F1), their parental lines(NT2, H2 and 4-14) and their F2 descendants at different growth and ... We compared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relation to yield of two F1 cotton hybrids(Shiza 2-F1 and Xinluzao 43-F1), their parental lines(NT2, H2 and 4-14) and their F2 descendants at differe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ages. The two F1 exhibited heterobeltiosis in 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 by 8.1-52.1%, canopy apparent photosynthetic rate(CAP) by 8.2-57.6% and canopy respiration rate(CR) by 3.0-78.7%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They also exhibited mid-parent heterosis by 2.0-5.2% in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SPAD) during the lat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ages.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oth parents contributed to increase in Pn, SPAD and CAP in the F1. A low CR in the F1 matched a low CR of the parental lin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2 were mainly dependent upon the magnitude and degeneration rate of the F1. Mid-parent heterosis in CAP and in CR during the lat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age reduced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F2. Averag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s 10.7-34.7% higher in the parental lines of Xinluzao 43-F1 than in the parental lines of Shiza 2-F1. Heterobeltiosis i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s 7.0-23.1% greater for Xinluzao 43-F1 than for Shiza 2-F1.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the F1 was affected by either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parents or heterobeltiosis.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the F2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the F1. The yields of the two F1 were 39.1-46.3% higher than their respective parents and 26.4-45.9%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cultivar Xinluzao 33. The yields of the two F2 were 9.2-12.8% higher than the parents and 14.9-27.4% higher than that of Xinluzao 33. The photosynthetic production and yield of the F1 and F2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ir parents. The increases in Pn and CAP of the F1 and F2 were dependent on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parents. It is thus concluded that the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light use efficiency and yield of the F1 can be improved by using at least one parent with low CR, but high CAP, Pn and SPAD. This strategy might also improve the value of the F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cotton HETEROSIS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f2
下载PDF
两个杂交棉F_1、F_2代及亲本冠层结构与物质生产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冯国艺 干秀霞 +4 位作者 杨美森 姚炎帝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35-1643,共9页
以杂交棉石杂2号和新陆早43的F_1、F_2代及亲本NT2、H2、4-14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各材料叶面积指数(LAI)、叶倾角(MTA)、冠层光截获率等指标,分析了各指标变化对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杂交棉F_1代LAI具有超亲优... 以杂交棉石杂2号和新陆早43的F_1、F_2代及亲本NT2、H2、4-14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各材料叶面积指数(LAI)、叶倾角(MTA)、冠层光截获率等指标,分析了各指标变化对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杂交棉F_1代LAI具有超亲优势,冠层光截获率具有中亲优势;LAI和冠层光截获率具有明显的母系遗传特性,而MTA受到父本的显著影响。F_2代冠层结构主要受F_1代相关指标和衰退率的影响,LAI中亲优势减小了衰退率;杂交棉F_1代光合物质积累主要受亲本参数和超亲优势的影响,F_2代主要受F_1代参数的影响。杂交棉光合物质积累最大增长速率和直线增长期开始时间较晚,直线增长期及活跃增长期较长,最终积累量和最大增长速率较高。杂交棉F1代具有明显的光合生产和产量优势,F_2代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以选择具有优化冠层结构的亲本为基础,组配具有较大MTA的父本和较大LAI的母本,有利于改善杂交棉光合性能,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进一步挖掘产量潜力,为杂交棉高光效组合的选育及提高F_2代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冠层结构 杂种优势 f2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不同世代产量优势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瑞莲 陈金湘 +2 位作者 刘爱玉 周文新 熊格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7-240,共4页
2002-2004年,以转基因抗虫棉农杂62,H16,H64的F1,F2,F3为材料,比较了杂种后代的产量优势.结果表明,F1平均皮棉总产量为1296.30kg/hm2,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14.38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19.81%;F2平均皮棉产量为1168.65kg/hm2,比对照增产86.... 2002-2004年,以转基因抗虫棉农杂62,H16,H64的F1,F2,F3为材料,比较了杂种后代的产量优势.结果表明,F1平均皮棉总产量为1296.30kg/hm2,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14.38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19.81%;F2平均皮棉产量为1168.65kg/hm2,比对照增产86.73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8.01%;F3平均皮棉产量为1117.65kg/hm2,比对照增产35.73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3.30%.F1竞争优势最大,其次为F2,F3.F2,F3的衰退率与竞争优势一致,其平均优势衰退率分别下降了12.59%和17.62%.在试验材料中,农杂62的产量最高,F1竞争优势大,而其F2,F3衰退率也最大;H16的产量最低,F1竞争优势最小,而其F2,F3衰退率也最小.在产量构成主要因素中,成铃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6962,其次是铃重和衣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73410和0.54273;F1,F2,F3成铃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0,0.84119,0.13814,表明杂种的结铃优势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 F1 f2 F3 产量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抗虫杂交棉F_1、F_2代纤维品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仲华 王仁祥 陈金湘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0,54,共6页
2003年,在山东尹庄、江苏扬州、安徽宿松、湖北荆州、湖南长沙、湖南南县、湖南澧县等7个地点,对包括对照中29在内8个组合的F1、F2代共计16个材料进行纤维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F1和F2代间除纤维长度达到显著差异外,其他7... 2003年,在山东尹庄、江苏扬州、安徽宿松、湖北荆州、湖南长沙、湖南南县、湖南澧县等7个地点,对包括对照中29在内8个组合的F1、F2代共计16个材料进行纤维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F1和F2代间除纤维长度达到显著差异外,其他7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但F2代纤维品质变异范围增大,劣质纤维比例增加,优良纤维比例减少,从而出现纤维品质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纤维品质 f2 配对样本T检验 频数分布
下载PDF
抗虫杂交棉F_1与F_2的经济性状相关特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旭升 狄佳春 赵亮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3-15,共3页
分析了7个抗虫杂交棉组合F_1与F_2代间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抗虫杂交棉F1与F2代间,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籽指、比强度、马克隆值及伸长率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单铃重、不孕籽率、纤维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株高、果枝数... 分析了7个抗虫杂交棉组合F_1与F_2代间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抗虫杂交棉F1与F2代间,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籽指、比强度、马克隆值及伸长率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单铃重、不孕籽率、纤维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株高、果枝数、结铃数、烂铃率、脱落率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F1的籽棉、皮棉产量的竞争优势与其F_2优势的衰退率之间仅存在弱的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要想获得产量具有竞争优势的抗虫杂交棉F_2,首先必须获得产量具有竞争优势的F1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杂种F1 杂种f2 经济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棉花杂种F_2代利用及发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全求 詹先进 +3 位作者 蓝家样 黄云 符家平 张志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3期65-67,70,共4页
大量的研究和生产上的实践均已证明,一些组合杂种F2代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但是在应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纤维品质的分离问题、F2的自交衰退、抗虫性分离问题、不能根据F1的产量来判断F2的优势等。对棉花杂种F2利用现状进行了概述,提... 大量的研究和生产上的实践均已证明,一些组合杂种F2代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但是在应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纤维品质的分离问题、F2的自交衰退、抗虫性分离问题、不能根据F1的产量来判断F2的优势等。对棉花杂种F2利用现状进行了概述,提出棉花杂种F2利用的发展思路,包括优化制种技术及降低种子成本、发展棉花杂种F2代的产量优势、避免纤维品质和抗性的分离、增强棉花杂种F2适应性等,以促进棉花杂种2代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杂种f2 问题 利用现状 发展思路
下载PDF
抗草甘膦杂交棉F_2代利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肖远龙 刘亚平 +1 位作者 杨兆光 陆金贵 《江西棉花》 2011年第A01期59-63,共5页
通过对8个抗草甘膦杂交棉F2代进行多个性状的比较,从结铃性、农艺性状、抗性、产量、纤维品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F2代均表现出较高的抗草甘膦性能和纤维品质指标优于对照。1、6号材料的F2代,抗草甘膦、高产、优质,综... 通过对8个抗草甘膦杂交棉F2代进行多个性状的比较,从结铃性、农艺性状、抗性、产量、纤维品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F2代均表现出较高的抗草甘膦性能和纤维品质指标优于对照。1、6号材料的F2代,抗草甘膦、高产、优质,综合性状优良,且制种成本低,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甘膦 杂交棉 f2 利用价值
下载PDF
抗虫杂交棉F_1,F_2代杂种优势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红 李哲 +1 位作者 崔秀珍 王业智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1-24,共4页
综述了棉花杂种优势的表现及抗虫杂交棉F1,F2代杂种优势的研究及应用,并对抗虫杂交棉的应用前景及存了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杂种优势 F1 f2
下载PDF
栽培因子对转基因棉F_1、F_2纤维品质影响的优化模型研究
9
作者 张志刚 钟吉萍 +3 位作者 王仁祥 朱景明 王洪 梅正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1-5,共5页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转基因杂交棉F1、F2纤维品质的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和缩节胺施用量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缩节胺与密度是影响F1纤维品质指标的关键因子,而密度是影响F2纤维品质指标的关键因子。密度对F1、F2的...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转基因杂交棉F1、F2纤维品质的密度、施氮量、施钾量和缩节胺施用量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缩节胺与密度是影响F1纤维品质指标的关键因子,而密度是影响F2纤维品质指标的关键因子。密度对F1、F2的纤维品质均有显著作用。密度与施钾量的互作对F1纤维品质起关键作用,而密度与缩节胺、密度与施氮量的互作对F2纤维品质指标的影响最显著。建立了4个栽培因素对F1、F2纤维品质影响的最优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因子 转基因 杂交棉 纤维品质 F1 f2
下载PDF
杂交棉F_2竞争优势及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新疆 徐宇强 +3 位作者 陶志柱 张静 李萍 王小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3357-3358,3365,共3页
研究7个强优势的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2代的竞争优势,并对F2代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2代3个主要经济性状中,单株铃数竞争优势最大,是F2杂种优势主要来源,单铃重和常规对照相比仍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皮棉产量和对照相比,... 研究7个强优势的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2代的竞争优势,并对F2代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2代3个主要经济性状中,单株铃数竞争优势最大,是F2杂种优势主要来源,单铃重和常规对照相比仍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皮棉产量和对照相比,增产幅度可达10%以上。因此,好的杂种F2代在生产上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f2 竞争优势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杂交棉新陆早70号F_1·F_2代不同果枝层位纤维品质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景红 李玉国 +1 位作者 赵海 姚炎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9期18-20,共3页
[目的]探索杂交棉新陆早70号F_1、F_2代纤维品质之间的差异性,为新陆早70号F_2代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自育早熟杂交棉新陆早70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其F_1、F_2代不同果枝层位的纤维品质表现。[结果]新陆早7... [目的]探索杂交棉新陆早70号F_1、F_2代纤维品质之间的差异性,为新陆早70号F_2代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自育早熟杂交棉新陆早70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其F_1、F_2代不同果枝层位的纤维品质表现。[结果]新陆早70号F_1、F_2代不同果枝层位的棉纤维均以棉株中部4~6层第1果枝节位纤维品质最优。在各个组内、组间F_1、F_2代纤维品质差异表现均不显著。[结论]若仅从纤维品质角度考虑,在大田生产上推广种植新陆早70号的F_2代还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F1、f2 果枝层位 纤维品质
下载PDF
早熟、机采杂交棉F_1、F_2不同果枝层位纤维品质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景红 李玉国 +1 位作者 赵海 姚炎帝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6期91-95,共5页
为探索自育杂交种‘新陆早70号’F1、F2之间纤维品质存在的差异性。2014—2015年以‘新陆早70号’为试验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定点定株取样,取不同果枝层位正常吐絮棉铃,分别对‘新陆早70号’F1、F2的纤维品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分析表... 为探索自育杂交种‘新陆早70号’F1、F2之间纤维品质存在的差异性。2014—2015年以‘新陆早70号’为试验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定点定株取样,取不同果枝层位正常吐絮棉铃,分别对‘新陆早70号’F1、F2的纤维品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分析表明,F1、F2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整齐度、伸长率、纺纱均匀性指数6项品质指标平均数间无显著差异,且次数分布走向基本一致。F1、F2纤维品质指标均以棉株中部第4-6层表现最优,其次是第7-8层,第1-3层最次。纤维品质F1群体中较优的个体数明显多于F2,F2群体表现为纤维品质范围出现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品质较优的纤维个体数减少,品质较劣个体数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F1、f2 果枝层位 纤维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