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碳氮比对杂交鳢稚鱼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王广军
王一飞
夏耘
郁二蒙
李志斐
-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出处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3,19,共8页
-
基金
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A201201E05
B201400C01
+1 种基金
B201300A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5B01)
-
文摘
【目的】研究在养殖水体中不同碳氮比对杂交鳢稚鱼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方法】在水体零交换条件下,以杂交鳢稚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葡萄糖,研究不同C/N对杂交鳢池生物絮团的形成与营养成分、养殖水质以及杂交鳢的生长性能与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从而筛选出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适合C/N.在室内塑料桶中分4组,对照组投基础饲料(C/N=7.6∶1);试验组分3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葡萄糖,控制C/N分别为10∶1、15∶1和20∶1.【结果】15d后15∶1组和20∶1组的生物絮团已经形成,碳氮比越高,其所形成的生物絮团的粗蛋白含量越低;当C/N≥10时,可形成较多的生物絮团,并有效的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当C/N超过15时,对杂交鳢稚鱼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结论】在杂交鳢稚鱼养殖水体中维持碳氮比为10∶1-15∶1,可达到水质调控目的,维持生物絮团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研究结果为生物絮团技术在肉食性鱼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关键词
碳氮比
杂交鳢
生物絮团
生长
-
Keywords
c/N ratio
hybrid snakehead
bioflocs
growth performance
water quality
-
分类号
S96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九种交配组合鳢生长和消化酶指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吕子君
谢少林
王超
周爱国
邹记兴
-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清远市北江水产科学研究所
-
出处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30,共6页
-
基金
广东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11B090400270]
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C011106009]
-
文摘
为了进一步探讨九种交配组合鳢的生长、消化酶等指标,试验选取乌鳢、斑鳢及杂交鳢[斑鳢(♀)×乌鳢(♂)]彼此之间交配繁殖的F1代来研究,其中G1代表斑鳢(♀)×斑鳢(♂)的F1代,G2代表斑鳢(♀)×乌鳢(♂)的F1代,G3代表斑鳢(♀)×杂交鳢(♂)的F1代,G4代表乌鳢(♀)×斑鳢(♂)的F1代,G5代表乌鳢(♀)×乌鳢(♂)的F1代,G6代表乌鳢(♀)×杂交鳢(♂)的F1代,G7代表杂交鳢(♀)×斑鳢(♂)的F1代,G8代表杂交鳢(♀)×乌鳢(♂)的F1代,G9代表杂交鳢(♀)×杂交鳢(♂)的F1代。结果显示:成活率以G1最高,G1、G4和G5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但G5的总增重和特定生长率低于其它组;试验分析了前肠、后肠、胃、肝胰脏和幽门盲囊中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在不同的组织中,淀粉酶活力和胰蛋白酶活力较高的组均为G1、G2和G5,胃蛋白酶活性较高的为G1、G2和G5。G1、G2和G5在不同的组织中都有较高的脂肪酶活性。综上所述,G1、G2和G4在本研究条件下有较大的生长和消化性能优势,可以为确定主养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
关键词
斑鳢
乌鳢
杂交鳢
生长
消化酶
-
Keywords
channa argus
c. maeulate
hybrid snakehead
growth
digestive enzymes
-
分类号
S96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