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非Termit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1
作者 陈长伟 汤戈 +4 位作者 周博宇 苏俊青 郭怡辉 滑双君 葛维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36,共14页
西非Termit盆地是中国石油在非洲极为重要的勘探开发区块。在充分利用钻井、分析化验和地震资料基础上,开展了Termit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研究表明:①Ter-mit盆地历经前裂谷期、同裂谷期、后裂谷期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同... 西非Termit盆地是中国石油在非洲极为重要的勘探开发区块。在充分利用钻井、分析化验和地震资料基础上,开展了Termit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研究表明:①Ter-mit盆地历经前裂谷期、同裂谷期、后裂谷期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同裂谷期发育早晚两期裂谷作用形成中生代—新生代叠置裂谷盆地,宏观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结构特征,控制圈闭的形成与分布。②发育上白垩统Yogou组分布广(18000 km^(2))、厚度大(600~1400 m)、成熟度适中(Ro值为0.7%~1.3%)的海相烃源岩,配置上白垩统Yogou组顶部发育的海相三角洲、古近系Sokor1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及古近系Sokor2组区域性分布的泥岩盖层,形成了上、下两套成藏组合;③明确古近系、白垩系成藏主控因素,古近系为“下生上储”的次生油气藏,油气平面和垂向分布受生烃灶、区域盖层、油源断层和优势沉积相控制,白垩系为“自生自储”原生油藏,油气富集受区域构造活动强度和白垩系内幕构造控制。④构建了基于海相广覆式烃源岩的跨世代油气成藏模式,明确Dinga断阶带、Fana凸起和Araga地堑是古近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造活动相对较弱的Moul凹陷及Dinga断阶带南部是白垩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地质认识指导勘探部署,在尼日尔Termit盆地获得了重大勘探突破,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7亿t,为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增储上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Termit盆地 地质特征 主控因素 油气富集
下载PDF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progress in exploration practice of the deep-water large oil fields, Santos Basin, Brazil
2
作者 HE Wenyuan SHI Buqing +6 位作者 FAN Guozhang WANG Wangquan WANG Hongping WANG Jingchun ZUO Guoping WANG Chaofeng YANG Li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2期255-267,共13页
The history and results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Santos Basin, Brazil are reviewed. The regularity of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the key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seismic, g... The history and results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Santos Basin, Brazil are reviewed. The regularity of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the key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seismic, gravity, magnetic and drilling data.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antos Basin had a structural pattern of two uplifts and three depressions and the Aram-Uirapuru uplift belt controlled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ain hydrocarbon source kitchen in the rift period controlled the hydrocarbon-enriched zones, paleo-structures controlled the scale and quality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and continuous thick salt rocks controlled the hydrocarbon formation and preservation.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reservoirs being transformed by CO_(2)charging were revealed. Five key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were developed,including the variable-velocity mapping for layer-controlled facies-controlled pre-salt structures, the prediction of lacust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 the prediction of intrusive/effusive rock distribution, the detection of hydrocarbons in lacustrine carbonates, and the logging ident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CO_(2)fluid. These theoretical recognitions and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iscovery of deep-water super-large reservoirs under CNODC projects in Brazil, and will guide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deep-water large reservoirs in the Santos Basin and other similar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ustrine carbonates salt rock deep-water oilfield igneous rock identification reservoir prediction hydrocar-bon detection supercritical CO_(2) Santos Basin Brazil
下载PDF
ICPB技术及其去除废水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穆雨彤 曹浩然 +5 位作者 朱博文 麦智源 韩克强 张军 王素蕾 张多英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5,62,共8页
多环芳烃(PAHs)是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之一,如不妥善处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光催化与生物降解紧密耦合(ICPB)技术集合了光催化与生物降解的优点,可提高对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率,降低中间产物毒性,具有操作简单、能耗... 多环芳烃(PAHs)是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之一,如不妥善处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光催化与生物降解紧密耦合(ICPB)技术集合了光催化与生物降解的优点,可提高对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率,降低中间产物毒性,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归纳了ICPB技术的技术原理、发展及其在去除废水中PAHs方面的应用,总结了不同类型PAHs在不同反应体系下可能的降解途径,提出了目前针对ICPB技术研究中仍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通过进一步研究ICPB技术的作用机制并加快新型光催化剂的研究、筛选获得对光催化环境适应性强的微生物,将有效拓展该技术在实际大规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与生物降解紧密耦合技术 多环芳烃 降解途径
下载PDF
含油气致密储层纳米级孔喉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3
4
作者 杨智 邹才能 +4 位作者 吴松涛 陶士振 侯连华 朱如凯 袁选俊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7-265,共9页
从毫-微米级孔喉圈闭油气,向微-纳米级孔喉连续型油气延伸,是油气储层地质研究的趋势,加强对非常规油气储层微观表征研究意义重大.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纳米计算机断层扫描重构等先进技术,在含油气致密泥页岩、砂岩和灰岩储层中发现孔... 从毫-微米级孔喉圈闭油气,向微-纳米级孔喉连续型油气延伸,是油气储层地质研究的趋势,加强对非常规油气储层微观表征研究意义重大.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纳米计算机断层扫描重构等先进技术,在含油气致密泥页岩、砂岩和灰岩储层中发现孔径小于1μm的纳米级孔喉系统普遍发育.研究发现,在非常规源储共生层系油气储层内,纳米级孔喉是储集空间的主体,占储集空间总体积的70%~80%,微米到毫米级孔隙、裂缝等储集空间仅局部发育.非常规油气致密储层主体孔径为20~500 nm,其中页岩气储层孔径为5~200 nm,页岩油储层孔径为30~400 nm,致密灰岩油储层孔径为40~500 nm,致密砂岩油储层孔径为50~900 nm,致密砂岩气储层孔径为40~700 nm.油气水在纳米级孔喉系统中,渗流能力差,油气被滞留吸附,在源储共生层系中大面积连续分布,泥页岩烃源层中可能滞留了占总生烃量30%~40%的油气资源,近源致密砂岩、灰岩等储层中可能聚集了20%~30%的油气资源,纳米级孔喉储集空间中很可能聚集了超乎想象的巨量油气资源.非常规致密储层中纳米级孔喉系统的发现,改变了对油气储层微观孔隙空间的传统认识,对认识非常规源储共生层系油气连续聚集的地质特征,拓展资源潜力有重要战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孔喉 致密储层 致密油 致密气 页岩油 页岩气 连续型油气聚集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延安组白色砂岩形成的稳定同位素示踪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吴柏林 魏安军 +6 位作者 刘池洋 宋子升 胡亮 王丹 寸小妮 孙莉 罗晶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5-21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顶部存在大规模的白色砂岩,形成当地的大型高岭土矿床。该白色砂岩与东胜—杭锦旗一带发现的大型砂岩铀矿含矿层位直罗组相邻相近;研究表明白色化与铀矿的富集保存、控矿砂岩的绿色蚀变、碳酸盐化等空间关系密...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顶部存在大规模的白色砂岩,形成当地的大型高岭土矿床。该白色砂岩与东胜—杭锦旗一带发现的大型砂岩铀矿含矿层位直罗组相邻相近;研究表明白色化与铀矿的富集保存、控矿砂岩的绿色蚀变、碳酸盐化等空间关系密切,成因相似,均与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天然气向北运移耗散所导致的低温气-水热液流体中烃类还原的流-岩作用有关。文中重点从稳定同位素示踪白色砂岩形成的地球化学成因机制和过程,同时也指示了本区存在天然气耗散的动力学背景。高岭石氢氧同位素揭示白色化砂岩形成的高岭土矿床成因以低温热液作用为主,与东胜铀矿形成的低温热液作用为同一性质及事件;高岭石硅同位素与铀矿石中铀矿物铀石的硅同位素数据相近,而与成岩作用黏土的硅同位素特征相去甚远,进一步证明了白色砂岩与铀矿化是在同一低温热液事件作用下的产物。碳氧同位素说明白色砂岩形成的流体与有机质来源有关,结合东胜砂岩铀矿有机地球化学及本区天然气耗散地质事件的背景,认为该有机质来源于向北耗散的上古生界天然气。方解石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流体中水的性质和来源为大气降水。系统总结和综合以上认识认为,本区白色砂岩的形成过程是,中部上古生界低温天然气向北运移耗散至浅部延安组—直罗组,与地下水一起构成低温"天然气-水"混合热液,该低温热液的烃类还原作用同时导致了本区延安组顶部白色砂岩的形成以及直罗组下部东胜铀矿的富集保存、砂岩的绿色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现象,从而形成本区东胜超大型铀矿及大型高岭土矿床和相关的烃类还原蚀变现象,构成现今多种能源及相关资源同盆共存、共荣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砂岩 稳定同位素 示踪 天然气耗散 烃类还原 砂岩铀矿 低温热液
下载PDF
“十二五”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魏国齐 谢增业 +7 位作者 李剑 杨威 张水昌 张奇 刘新社 王东良 张福东 程宏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共13页
随着天然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资源劣质化程度不断加剧、勘探对象也越来越复杂,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天然气地质理论,以指导寻找和发现更多的天然气资源。为此,"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大气田成藏地质理论的攻关研究,主要进展包括:... 随着天然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资源劣质化程度不断加剧、勘探对象也越来越复杂,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天然气地质理论,以指导寻找和发现更多的天然气资源。为此,"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大气田成藏地质理论的攻关研究,主要进展包括:①建立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原油裂解生气和高演化煤系烃源岩生气模式;②建立了不同丰度、不同类型烃源岩排烃、滞留烃定量评价模型;③建立了天然气多参数、多指标成因鉴别图版;④建立了2种碳酸盐岩和2种致密砂岩沉积新模式;⑤建立了直接盖层盖储排替压力差评价新方法;⑥建立了大气田成藏模式,总结了大气田的形成主控因素与分布规律。进而深化了下述5大领域的天然气勘探理论,应用成效显著:①创新了古老碳酸盐岩大气田成藏地质理论认识,推动了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的发现和探明;②发展了大型致密砂岩气田成藏地质理论,指导了鄂尔多斯、松辽等盆地致密砂岩气勘探;③深化了台缘礁滩成藏理论,拓展了四川盆地台缘礁滩天然气的勘探;④深化了大型凝析气藏成藏机理与富集理论,指导了塔里木盆地大型凝析气藏的勘探;⑤完善了以生烃断槽为基本单元的火山岩气藏勘探理论,实现了火山岩气藏勘探的战略接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五” 中国 大气田 天然气地质理论 研究进展 成因鉴别 成藏理论 勘探理论 勘探成效
下载PDF
东营凹陷烃源岩排油机理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卫海 陈中红 +1 位作者 查明 曲江秀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50,共5页
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主要以油相形式从烃源岩中排出,水溶相是未熟油—低熟油初次运移的主要形式,在高成熟阶段,气溶相则为主要运移形式。幕式排油是烃源岩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排油方式,此时烃类以混合相形式运移。虽然东... 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主要以油相形式从烃源岩中排出,水溶相是未熟油—低熟油初次运移的主要形式,在高成熟阶段,气溶相则为主要运移形式。幕式排油是烃源岩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排油方式,此时烃类以混合相形式运移。虽然东营凹陷烃源岩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具有相对滞排特征,但滞排使超压得到积累和“幕式”释放,因而厚层烃源岩仍具有较高的排油效率,其滞排系数(残留烃与生烃量比值)基本小于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烃源岩 排油机理 幕式排烃 油气运移 排油效率
下载PDF
花生壳活性炭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河水中的18种多环芳烃 被引量:9
8
作者 项小燕 林锡煌 +2 位作者 何立芳 胡志彪 林金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0,共5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SPE/UPLC-PDA)联用技术测定河水中18种痕量多环芳烃(PAHs)的快速分析方法。通过优化固相萃取条件、流动相体系、色谱条件等因素,7 min内实现了18种多环芳烃的高效分离。在0.05~50 mg/L浓...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SPE/UPLC-PDA)联用技术测定河水中18种痕量多环芳烃(PAHs)的快速分析方法。通过优化固相萃取条件、流动相体系、色谱条件等因素,7 min内实现了18种多环芳烃的高效分离。在0.05~50 mg/L浓度范围内,18种多环芳烃的浓度与对应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1~0.999 9,检出限为0.08~2.03 n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4.5%~103.6%,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5%~2.3%。将该方法应用于九龙江流域龙岩段周边水样的检测,结果可靠。该方法简单环保、灵敏准确、操作快速,可显著提高河水中痕量PAHs的分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活性炭 固相萃取 多环芳烃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合肥水样卤代烃分析的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国琴 何志侠 +3 位作者 许媛媛 李珂 王世亮 储成顶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7-103,共7页
调查测试水样的卤代烃含量,分析其与水源种类、处理方式有关的因素,讨论怎样以最简单的方式减少水中卤代烃的量.通过组织调查测试活动,针对生水放置和加热处理因素设计两因素裂区试验.GC测试前水样的顶空处理设计经过4因素3水平的正交... 调查测试水样的卤代烃含量,分析其与水源种类、处理方式有关的因素,讨论怎样以最简单的方式减少水中卤代烃的量.通过组织调查测试活动,针对生水放置和加热处理因素设计两因素裂区试验.GC测试前水样的顶空处理设计经过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进行优选.正交试验优选出水样顶空处理方法为:顶空瓶中气液比1.5,保温温度60℃,保温时间60 min,辅以震荡促顶空平衡.裂区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加热处理各组间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提示合理的煮沸方式,能使卤代烃的含量降到较低水平.结果表明,生水适当敞口放置、开水煮沸等措施是简单有效的减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差分析 两因素裂区设计 正交试验 卤代烃 水样
下载PDF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对油气探测能力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长胜 周逢道 林君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7-753,772,共8页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是一种采用低频电磁场探测海底油气的新技术,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该方法对油气的探测能力。基于一维海洋模型,正演计算了不同水深、油气层埋深、油气层厚度和油气层电阻率时海底表面的电磁响应,绘制了最大相对异常幅度...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是一种采用低频电磁场探测海底油气的新技术,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该方法对油气的探测能力。基于一维海洋模型,正演计算了不同水深、油气层埋深、油气层厚度和油气层电阻率时海底表面的电磁响应,绘制了最大相对异常幅度和相应的绝对异常幅度随油气埋深、厚度和电阻率变化的曲线,分析了这几种因素对电磁异常幅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对海底油气具有较强的探测能力,即使在浅海环境,埋深大、厚度薄或电性差异小的油气层也可引起较明显的电场异常;相同条件下最大电场异常主要取决于油气层纵向阻抗;发挥最大探测能力需要合适的工作频率和偏移距。研究结果为海底油气的勘探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 海底油气勘探 一维海洋模型 探测能力
下载PDF
植物油脱臭馏出物中生物活性成分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利忠 林亲录 梁盈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6-259,271,共5页
系统地介绍植物油脱臭馏出中的植物甾醇、生育酚、角鲨烯、脂肪酸甾醇酯、碳氢化合物、醛和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归纳提取生物活性成分的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酶方法,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关键词 植物油 脱臭馏出物 生物活性成分 植物甾醇 生育酚 角鲨烯 脂肪酸甾醇酯 碳氢化合物 提取
下载PDF
芳烃生产技术展望 被引量:77
12
作者 戴厚良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共10页
通过对分离技术、反应生成技术、目的产品转移技术、甲基烷基化技术以及组合工艺最大程度增产芳烃技术等国内外芳烃生产技术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出近年来芳烃生产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催化剂和吸附剂性能的提高、新型反应及分离工... 通过对分离技术、反应生成技术、目的产品转移技术、甲基烷基化技术以及组合工艺最大程度增产芳烃技术等国内外芳烃生产技术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出近年来芳烃生产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催化剂和吸附剂性能的提高、新型反应及分离工艺的开发与应用、采用组合工艺最大化增产芳烃、单位产品物耗能耗的降低、装置规模的不断扩大等方面,而芳烃生产原料短缺是长期困扰芳烃生产的现实问题。归纳了紧紧围绕拓宽原料来源、开发新型高性能催化剂与吸附剂、应用组合生产工艺和装置大型化等芳烃生产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以建设国产化大型芳烃联合装置为契机,加快开发并形成原料多样化、产品结构调整灵活、物耗能耗更低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芳烃成套生产技术的建议。提出应加快开发LPC、轻烯烃、芳烃抽余油等轻烃芳构化技术,使芳烃副产品进一步增值;加强炼油化工资源的一体化工作,充分利用催化裂化轻循环油、裂解重质汽油、炼油厂重质芳烃以及煤焦油以生产BTX;加大芳烃与煤化工结合的力度,尽快工业化实施甲苯甲基化生产二甲苯技术;进一步拓展生产芳烃的原料,开发并利用甲醇、纤维素等生物质生产芳烃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催化重整 裂解汽油 轻烃芳构化 异构化 纤维素 甲醇
下载PDF
TCDTO-1型芳烃精制催化剂在中海油惠州炼化分公司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龚朝兵 兰晓光 +1 位作者 侯章贵 陈铮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4年第1期39-41,46,共4页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化分公司在芳烃联合装置上应用以分子筛为活性组分的TCDTO-1型催化剂脱除重整生成油中的微量烯烃。结果表明,TCDTO-1催化剂活性高,稳定性好,副反应少,单程使用寿命超过330天;即使不用白土塔,TCDTO-1催化...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化分公司在芳烃联合装置上应用以分子筛为活性组分的TCDTO-1型催化剂脱除重整生成油中的微量烯烃。结果表明,TCDTO-1催化剂活性高,稳定性好,副反应少,单程使用寿命超过330天;即使不用白土塔,TCDTO-1催化剂塔单塔运行,也可将溴价[m(Br2)/m(芳烃)]高达7.149 mg/g的芳烃处理成溴价为0.379 mg/g的芳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整生成油 混合芳烃 脱烯烃 分子筛催化
下载PDF
消乳块胶囊抑制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占红 王晓稼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5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观察消乳块胶囊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SD大鼠乳腺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50天龄Sprague-Daw ley系健康雌性未孕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均先经两次DMBA(15mg溶于1.5mL芝麻油,间隔... 目的:观察消乳块胶囊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SD大鼠乳腺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50天龄Sprague-Daw ley系健康雌性未孕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均先经两次DMBA(15mg溶于1.5mL芝麻油,间隔1周)灌胃造模,同时治疗组大鼠以消乳块胶囊0.4g/(kg.d)灌胃,持续给药,在第14周处死。大鼠乳腺组织及肿瘤组织均作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检测ERα、ERβ、PR、AhR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E2、P、LH、FSH水平。结果:治疗组癌变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分别是25.0%(2/8)和71.4%(5/7)。同对照组相比,ERβ、PR和AhR在治疗组和模型组中升高明显(P〈0.05~P〈0.01),ERβ在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同模型组相比,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血清激素测定显示,同对照组和模型组相比,E2、FSH和LH在模型组中升高明显(P〈0.05~P〈0.01);治疗组E2、FSH仍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消乳块胶囊对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恶性肿瘤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ERβ介导的保护作用和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乳块胶囊 二甲基苯蒽(DMBA)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Β 芳香烃受体 性激素 垂体激素
下载PDF
化学/生物联合处理含油污泥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任鹏 赵敏 +2 位作者 范婧 刘小江 刘沛华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9年第5期50-53,77,共5页
长庆油田使用微生物法处理含油污泥工艺技术成熟,但处理周期长限制了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文章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处理方法及微生物联合化学法处理含油污泥。选择以陇东油田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温和化学预处理技术可将原油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长庆油田使用微生物法处理含油污泥工艺技术成熟,但处理周期长限制了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文章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处理方法及微生物联合化学法处理含油污泥。选择以陇东油田含油污泥为研究对象,温和化学预处理技术可将原油从土壤中分离出来,通过选择合适的单菌或合理构建菌群,可有效提高石油烃的降解率。经过两个月的有效处理,含油量为12.40%的油泥最高获得了96.71%的石油烃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 生物 化学处理 石油烃 降解
下载PDF
论有机质生烃潜能与生源的关系及干酪根的成因类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郝芳 陈建渝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1期57-65,共9页
作者对我国若干盆地数百个样品的综合分析表明,(1)藻类等低等水生浮游植物来源的有机质经过一定程度的沉积 成岩氧化可形成贫氢的腐泥型干酪根(Ⅲ型或Ⅳ型):(2)不仅高等植物的某些特殊生化组分可对富集形成壳质型干酪根,其木质纤维组分... 作者对我国若干盆地数百个样品的综合分析表明,(1)藻类等低等水生浮游植物来源的有机质经过一定程度的沉积 成岩氧化可形成贫氢的腐泥型干酪根(Ⅲ型或Ⅳ型):(2)不仅高等植物的某些特殊生化组分可对富集形成壳质型干酪根,其木质纤维组分办可形成相对富氢的腐植型干酪根;(3)不同类型十酪根中的镜质组分的化学结构明显不同;(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生烃 干酪根 成因类型 煤系
下载PDF
含油页岩不同极性试剂连续抽提物饱和烃组成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小慧 张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8-174,共7页
页岩中不同赋存状态原油的分离成为当前较为关注的问题。采用极性逐渐增强的正己烷、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对祁连山木里煤田钻孔的含油页岩样品进行连续抽提,对各抽提物分别做族组分和定量色谱—质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己烷冷浸泡抽提... 页岩中不同赋存状态原油的分离成为当前较为关注的问题。采用极性逐渐增强的正己烷、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对祁连山木里煤田钻孔的含油页岩样品进行连续抽提,对各抽提物分别做族组分和定量色谱—质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己烷冷浸泡抽提物主要为页岩内自由态烃类,以饱和烃为主;而三氯甲烷索氏抽提物则主要为吸附态烃类,其中极性组分含量高,且碳数较高的正构烷烃丰度高;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连续抽提物生标参数C_(29)ααα甾烷20S/(20S+20R)与C_(24)四环萜烷/C_(26)三环萜烷比值逐渐增加,而C_(21)/C_(23)三环萜烷比值逐渐减小,但C_(23)三环萜烷/C_(30)藿烷和C_(31)升藿烷22S/(22S+22R)比值基本保持不变,另外部分参数比值则表现为无规律性的变化;尽管各种抽提物烃类组成和分子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各类化合物分布模式和部分参数值差异很小,表明3种连续抽提物(不同赋存状态的烃类)均为页岩内本源烃,而非外来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木里地区 含油页岩 赋存状态 连续抽提 烃组成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结构对排烃及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32,共3页
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沙四段上亚段及沙三段下亚段具有多种岩性结构形式,为考察不同岩性结构的烃源岩排烃作用及成藏特征,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钻井取心物理特征的观察及不同结构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比较,认为沙... 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沙四段上亚段及沙三段下亚段具有多种岩性结构形式,为考察不同岩性结构的烃源岩排烃作用及成藏特征,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钻井取心物理特征的观察及不同结构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比较,认为沙四段上亚段及沙三段下亚段下部主要发育纹层状泥页岩,油气以远距离侧向运移为主;沙三段下亚段上部及沙三段中亚段主要发育块状泥岩,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存在透镜体充注式排烃、顶部泥岩向下伏砂岩排烃及底部泥岩向上覆砂岩排烃三种方式。东营凹陷不同结构的烃源岩的排烃方武造成了油气分布的差异,沙四型原油分布于凹陷外围,沙三型原油分布于凹陷内围,混合型原油分布于中间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衡组 烃源岩 排烃 成藏 裂缝 东营凹陷
下载PDF
胜利油田边缘及外围找寻不同类型深部天然气的可能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赫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2-36,共5页
笔者依据对前人资料和本人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出在胜利油田的边部碱性橄榄玄武岩发育地带找寻无机成因二氧化碳气藏和在油田外围金伯利角砾岩筒或含地幔岩包体的碱性玄武岩火山口附近找寻地球深部来源烃类气藏的建议。
关键词 胜利油田 二氧化碳 气藏 天然气 烃类 找矿
下载PDF
低熟源岩可溶有机质成烃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8
20
作者 沈忠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5-91,共7页
本文针对陆相低熟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的成烃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可溶有机质的存在可影响源岩动力学参数活化能的大小和分布特征;②分布在源岩活化能低值区间[E_(min),E_(min)^(SE)]上的可溶有机质,具有相对较低生烃温度,热... 本文针对陆相低熟烃源岩中可溶有机质的成烃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可溶有机质的存在可影响源岩动力学参数活化能的大小和分布特征;②分布在源岩活化能低值区间[E_(min),E_(min)^(SE)]上的可溶有机质,具有相对较低生烃温度,热模拟条件下一般不超过335℃;③在镜质组反射率R_0=0.24%~0.50%,且热模拟温度不大于335℃的低熟条件下,可溶有机质的累积生烃率变化范围为3%~35%,累积生烃率与镜质组反射率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熟源岩 可溶有机质 活化能 成烃动力学 油气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